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電影世界之外影評

電影世界之外影評

發布時間:2023-08-06 00:39:22

『壹』 誰有電影《世界》的影評

沒想到賈樟柯的《世界》走得還是這么徹底,關於「世界」的虛幻與真實的命題,關於現代人在物質飛速發展里的生存危機,帶著荒誕與壓抑,像一個被抽走了希望的無情角落,而這個角落又「連接」著世界——我們每個人都自以為活在其間。
對於既往詩意的超越
這至少是賈樟柯個人的一部傑作。他以往對底層人群的關注依然不變,而且對生存環境的質疑更為徹底。所謂徹底,是指從《小武》到《任逍遙》的無望訴求被帶到更深的層面。他以一種相對冷靜的觸角去潛入主人公的內心,並從他們的內心來折射這個變形的世界。
《世界》的意義首先在於它的命題。世界公園,從英國的大本鍾到法國的凱旋門,幾分鍾的距離——但它是虛幻的,一如我們小時候觀察到的世界,和我們後來接觸到的世界有著非常遙遠的距離。影片開頭,小桃說:她現在去印度,是指那個人造假景里的印度;而她的前男友則對他說,要去烏蘭巴托,則是指在真實世界的烏蘭巴托。這種對比的含義完全是具有哲學意味的。
後來,就看到小桃和新男友、公園保安隊長成太生送別小桃前男友,在一輛駛向某個地方的車裡面。給我感覺那個人也許不是去烏蘭巴托,烏蘭巴托只是一個符號,對於鮮活的生命而言。所以,世界對於掙扎、歡樂與苦難的人們,實在是一個虛空而沒法真正抓住的存在。人世的荒誕在《世界》里有著相當深刻的隱喻,看看他們那樣真實地活著,追尋著愛與友情,但他們又完全被一個更大的世界所拋卻。
賈樟柯在影片里表露了他的生存渴望與絕望,這是一種幾乎壓抑的影調,盡管有著明亮與鮮艷的手筆,但在我看來,那些鮮艷飽含了死亡的氣息。或者說,《世界》里的光彩奪人的舞蹈是在悲劇的舞台上的宿命狂舞,骨子裡是一種對默默犧牲生命的哀悼。但是,賈樟柯還是讓我們看到了他對城市邊緣人群的同情與愛,一如既往的。那些人身上有著幻想,有著部分人生勇氣,有著探知未知世界的焦慮甚至是自我保護。但當細節非常有質感地凸現時,你會感到籠罩在那個角落之上的世界的無情與虛空。
如果我們把生命放到這樣的環境里,你就有一種絕望油然而生。也就是說,賈樟柯以往電影里的詩意,還停留在直接面對的層面。而《世界》不同,它提醒著我們,你觸摸得到的世界與真實的世界相差很遠。是一種穿越了生死界限的詩意。
在煙囪底下的叫喊
《世界》的故事性和賈樟柯以前的電影有所不同,打散的表述,出現又隱匿的人物背景,即使是主人公成太生與小桃的關系,一直圍繞在索要與抗拒的簡單私密狀態。我理解賈樟柯的用意,他想盡可能地付諸他的人物以真實性——生活的本質是具體的,甚至是乏味的。當你體驗到了每一天所累計與加重的時間關系,你真的就明白了《世界》里在橫截面上的厚度。
注意到賈樟柯在電影語言上的突破,大量的象徵性空鏡頭,以及在空間上的整體感。這是他最現代主義的電影,林強的配樂是環境電子——又一次接觸了當代人的孤立無援。也就是說,在世界公園里,所有的建築突出在彌漫的情緒之外。沒有見到有人走進那些只在風光電影里有意義的建築,它們身上有著後現代世界的冷漠感。最有力的例子是成太生騎著白馬的夜巡鏡頭——對我而言,它的影射力量以前只在費里尼的片子里出現。

『貳』 上海電影譯制廠,那是一個電影的黃金時代

本書選自賽人影評文集《與光同塵》。虹膜正在獨家發布本書的簽名版,購買方法見文本末。也可參考:

文 | 賽人

上海電影譯制廠,對經過20世紀80年代的人來說是一個不可磨滅的聲音記憶。那些金石之聲讓電影中千變萬化的面孔擁有了同一的音質,卻一樣富有變化和更幽深的神秘莫測。

《虎口脫險》(1966)

用陳丹青形容配音大師邱岳峰的話來推而廣之,也就是上譯群英用他們聲帶的運動和氣息的吐納,以及再純正不過的中文「塑造了整個西方」。這個西方是我們不熟悉的,讓我們困惑,又讓我們艷羨。不僅僅是他們的華服、洋車、豪宅,還有與我們的道德建設迥異的人際、人倫。伴隨著上譯那些細膩、傳神而又不乏勇敢的聲音,我們彷彿聽到了整個世界的另一種呼吸的節奏和韻律。

好比當時的聯邦德國與奧地利合拍的《屠夫》,讓童年的我第一次聽到同性戀這個詞彙,那是上譯的老牌綠葉於鼎的一次極上乘的發揮。還有一部德國電影是由娜塔莎·金斯基主演的《春天交響曲》,講的是大音樂家舒曼和他的妻子克拉拉的愛情故事。

《春天交響曲》(1983)

其中有一段,已經小有發育的克拉拉,快樂地任由其專橫並深愛著她的父親為其沐浴,也著實嚇了我一跳。還有一幕,舒曼剛與另一名女子交歡,剛巧克拉拉到來,這位大作曲家的臉上竟然絲毫不帶羞歉的神情,這也讓我莫名其妙。

那大概是上譯的當家花旦劉廣寧離開上海前往香港之時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我倒不是完全能接受她聲音的甜美,但她一面純潔、一面神經質的表現卻真的能把我們帶入一個新的世界。

《春天交響曲》(1983)

我對上譯的記憶不僅僅來自大銀幕,還有收音機。由於那時電視還不普及,小小的半導體讓我聽到過很多電影。奇妙的是,聽過之後還想看,真看了,逢到電影錄音剪輯的節目也一樣割捨不下。一次聽著名盲人歌手周雲蓬的訪談,談起對電影的感想,他是只能去聽的,卻依然能感受到電影的美好。

我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譯製片也永遠不會消亡。他提到他聽過的最愛的電影是金棕櫚獎得主《德州巴黎》。

《德州巴黎》(1984)

我和我周圍的很多同好也是先聽後看這部電影的,第一次聽時就覺得這是個太奇妙的故事。丈夫找妻子,找得都患了失語症,真找到了,妻子卻成為脫衣舞娘。後來因一個特殊的關系,我在大銀幕上看了這部影片,還為沒有上譯的聲音而倍感遺憾,這一課後來還是補上了。

這部電影也是由金斯基主演(其父為沃納·赫爾措格的御用演員克勞斯·金斯基,世界影壇最具風格化的性格演員),由劉廣寧代言。劉廣寧之於金斯基,就像邱岳峰之於卓別林、畢克之於高倉健、蓋文源之於讓—保羅·貝爾蒙多。而這部影片里聲音表現最優異的是尚華,他是邱岳峰去世後上譯最重要的反派聲音之一,除此以外也為一些滑稽人物發聲,最著名的就是《虎口脫險》了。

《德州巴黎》(1984)

在《德州巴黎》中他的聲音是有些無助兼小可憐的,更多的則是難以名狀的滄桑,以及過於洶涌的溫柔所導致的憂傷,隱隱的起伏和若有若無的停頓都非常好。他說那對夫妻都不太關心周圍的事,他們一開始就想拒絕世俗的生活。男的更厲害一些,他甚至要拒絕記憶,也可以說,他之所以把妻子捆起來是想把那種只關乎心靈的狀況牢牢綁住。

影片非常高明地沒有通過影像來表現這些,只要一個憂傷的男人緩緩地敘述就夠了,清幽的吉他聲響了起來,不僅僅是在撥動心弦,也是在盪開某些人的記憶,彷彿時間之河在管不住地流淌。是的,是某些人,不是所有人。

《德州巴黎》(1984)

說到上譯的聲音,基本上是個頂個的強,既擁有極高的辨識度,又能讓人忘記是這位聲優在表述,在抒情。對於男聲我不能免俗地要首推邱岳峰和畢克,另外曾擔任過上譯廠廠長的楊成純我也極其喜愛,還有一位是富潤生。他們的聲音,嚴格來講都不夠親切,都有一份倨傲,用一分唇啟齒,就好像特別樂意待在他們自己的個人王國里,也可以說他們容易享受孤獨。

上譯的聲音跟其他配音機構比起來,最大的特色是能營造出一種距離感,不是拒人於千里之外,而是近在咫尺卻又能遠在天涯。女聲里我個人是喜歡老旦的,如蘇秀和趙慎之,另兩位是李梓和曹雷。她們的聲音都有著驚人的可塑性,一如沐浴春風,卻又有寒意襲來。

記得蘇秀在《孤星血淚》里為那個老太太配音,那句「這是我的心」,她停頓了一下,然後說「碎了」,真的讓人為之動容。而片尾劉廣寧的那句「小孩,過來親我一下」,則足足地讓人要魂飛天外了。

《孤星血淚》(1955)

說到上譯的群英會,一般人會提及《尼羅河上的慘案》。那是一個群戲,上譯的精英也基本悉數到齊,還很年輕的喬棒、童自榮、丁建華也顯露出超卓的潛質。蘇秀為一個誨淫作家代言,她曾笑言這個人物就是個「十三點」,她那句「沸騰的拉丁血液」,屢屢被我周圍的人提及。

《尼羅河上的慘案》(1978)

而畢克最後的結案陳詞也成為中國配音史上的經典,他的慵懶與智慧交相輝映,像一條老狐狸一樣從容不迫,又如一名老獵人一般流露著悲憫。而在我這兒,最愛的群戲則是蘇聯電影沙皇謝爾蓋·邦達爾丘克自導自演的《戰爭與和平》。

這是全世界最昂貴的電影,到現在也難以統計它到底運用了多少人、財、物力。這部影片在美國公映時震驚了這個計較投入產出比的世界頭號電影強國,最終其中的一集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本片共分四集,時長近六個半小時。當時蘇聯還沒解體,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逢十月革命節,中央電視台都會放映一部優秀的蘇聯電影。

《戰爭與和平》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與我們會面的。

《戰爭與和平》(1966)

《戰爭與和平》的譯制導演是曹雷,幾乎出動了上譯的全部人馬。喬榛的彼埃爾、尚華的老包爾康斯基公爵、畢克的庫圖佐夫元帥、蓋文源的拿破崙都令人難忘。而最為優異的則是楊成純,他為男二號安德烈配音,冷漠、高貴,善於隱藏自己,全在那種詩句一樣的對白、旁白里得到了一種專屬文學的表達,而他強抑激情又依然能噴薄而出的聲音運動,具備了俄羅斯大地所特有的遼闊。

毫不誇張地說,這是楊成純聲音藝術的最高峰,他有了這樣一個安德烈就足以傲視配音群英並比肩大師了。為女一號娜塔莎配音的丁建華同樣表現卓異,她保留了她過往聲音中的嬌憨和純真,同時又兼具這個小可愛由著性子來,卻絲毫不讓人厭棄的任意妄為。既耽於幻想,又對真實的生活產生疑懼,這種訴盡千言又無法言說的糾結,真要表現出來殊為不易,好樣的丁建華,她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戰爭與和平》(1966)

在如此浩瀚的配音影片里,還必須提到一個聲音,那便是著名電影藝術家和配音大師孫道臨,他主配的《王子復仇記》是配音界人人稱頌又難以企及的模本,他是中國配音界音質和表現力超一流的大家,這一點只有畢克還能與他一較短長。

《王子復仇記》(1948)

在《戰爭與和平》中孫道臨擔任旁白,當大平原上的小花開始生長,孫道臨的聲音穿過雲層和霧靄,來到我們的耳際,「如果不道德的人能聚集在一起,形成一股力量的話,那麼善良的人也應該這樣去做,道理就這么簡單」。

遙想20世紀八九十年代,那真是看電影的黃金時代,除了什麼電影都有人看—就是《最後一班地鐵》和《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一個小縣城的電影院里也能有四五成的上座率。

《最後一班地鐵》(1980)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1985)

再一個,什麼國家的電影都能看到,現在你能想像委內瑞拉的《螃蟹》在上映前的一星期,就在發廊對面的馬路邊貼上種種聳人聽聞的海報嗎?有的電影可以是小眾的,但內容本身並不小眾,我就親眼見過一對農民工夫婦領著孩子去看得過兩項奧斯卡獎的《溫柔的憐憫》,而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溫柔的憐憫》(1983)

那時連普通人的攀談用的都是電影中的台詞,例如,「麵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又或者,「往前走,你就會融入藍天中去」,這在姜文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里也有所表露。

那時候看電影不是什麼品位的象徵,只是去看,而電影就在那兒,一束光照亮發白的銀幕,我們看別人的悲歡離合,窺伺著人為的秘密如何發酵,然後獲得一種心安理得,然後心滿意足地去過電影之外的生活。而這些,大多時候,是由上海永嘉路383號的一棟小樓里,那些大多時候只聞其聲、不聞其人的藝術家所帶給我們的。

1.合作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2.虹膜讀者微信群:加微信個人服務號hongmomgs為好友,邀請入群

往期精彩內容

賽人影評文集《與光同塵:漫談110年以來的中國電影》 虹膜全網首發 ,並獨家提供 簽名版 。今天下單,今天發貨。

賽人老師為虹膜讀者簽了這么多,據說手已殘

賽人介紹:電影頻道《中國電影報道》欄目資深策劃人,曾擔任《新電影》雜志主筆、《電影世界》雜志副主編。

在《與光同塵:漫談110年以來的中國電影》里,賽人系統地評介了中國第一至五代導演的時代特點和藝術特性,並從影史、影人、影片三重視角,詳細解讀了中國電影的歷史脈絡、人事掌故,以及思想與形制的演變。其中影史部分以「百年流影」為題,借歷代導演、女演員、古龍、譯製片等特定主題,以線帶面鋪陳中國百年影史的完整風貌。

賽人老師簽了整整一天

如果你想增進對中國電影的了解,讓自己從對國產片期待-驚詫-失望-憤怒的惡性循環里解脫出來,賽人的《與光同塵》提供了一個寬廣的視野。

這本書是你希望入門乃至深入了解國產電影的首選。它之於中國電影,跟佐藤忠男《日本電影史》之於日本電影、後浪《認識電影》之於基礎影視知識一樣,意義不可替代。

本書取名「與光同塵」,典出《道德經》里「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意思是要不露鋒芒、平和處世。你恰恰可以從這本書里看到一個和「影向標」那個憤怒的賽人不一樣的賽人,冷靜、娓娓道來。他懷著自童年起就萌生的對電影源初的愛,他把大半輩子的學養都傾注了進來。

他的愛不止於冷靜的工業標准化的視聽分析,還會蔓延到豐盛的文化背景和細膩的人物解讀上。我們常說一流藝術家對人物毫不留情的解剖背後,必然藏有不易為人察覺的理解與深切同情。賽人也是如此,大量觀影的虛擬經驗與現實中的邂逅融會貫通,每每聊起一部看過的電影,他都像過電一樣激發自己的全部生命經驗,賽人寫電影,其實也是寫人生。

這一點,有北京電影學院杜慶春教授的觀察為證:

「賽人對於中國電影如此豐富的記憶和因而產生的電影與人生的關系呈現,這些對我而言足以構成一種驚異的體驗,如同大雨之後天上出現一輪彩虹,我們雖然不會再以為是神跡之類,但還是會放出興奮的眼神……他看電影的生命展開的歷史構成了他所有工作的起點。」

也有老友衛西諦的見證:

「每與賽人吃飯,啤酒,他三五瓶我一瓶,他三五句我半句。話全是電影,全是電影里的人,感情,電影里的某個時刻。滔滔不絕,三五個小時不算多。真影痴。也有真知灼見,性情之見。多少年來,與賽人的一席話已經成為我電影經驗的一部分。」

王家衛說,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有一個人來找我喝酒,他叫黃葯師。這樣說起來,黃葯師可能是金庸筆下最能喝的人。如果他遇到賽人,不知誰更能喝?他們會聊武功還是電影?

長按識別二維碼,進入虹膜獨家銷售通道,請賽人喝杯酒。

目前這批書都是簽名版,請放心購買。

而且,部分簽名版還有彩蛋喔,但你能不能拿到彩蛋版,這個就全憑運氣了,沒人知道哪本是。

聲明:沒有動物在本次拍攝中受到傷害。

『叄』 蒂姆伯頓有哪些電影

八十年代早期,伯頓先後搞出兩部短片,《文森特》和《弗蘭肯維尼》,一部是對恐怖片演員文森特的致敬,一部是《弗蘭肯斯坦》的兒童改編本。從題材上就可以看出伯頓動畫實驗短片的傾向,但這些早期作品太過顯露伯頓的個人趣味和品質,最初被認定不適合兒童觀看,並被永遠禁放。但保羅·魯本斯(又名:Pee Wee Herman)慧眼獨具,看出這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具有良好的潛質,就請他製作了一部成本稍高的《大冒險》。這不僅是一部精彩的影片,而且在票房上也獲得很大的成功。於是,伯頓開始成為好萊塢引人注目的新派導演。緊接著,他執導了一部超自然喜劇片《甲蟲汁》,這部怪異而前衛的影片再次使得觀眾和影評家對這位年輕的導演另眼相看,也使他在動漫畫一類影片製作者行列中脫穎而出。 1989年,而立之年的蒂姆伯頓獲得一個開拓事業的大好機會,得以執導大製作影片《蝙蝠俠》。這是一部根據同名暢銷漫畫改編的超現實風格的娛樂片,漫畫風格和超現實的影片世界為伯頓提供了馳騁想像力的最好空間。但好萊塢多年不變的原則是,預算越大,影片受到的牽制越多。這部影片中伯頓的個人風格並不能得到很好的突出,但無論如何這仍然是一部打上伯頓標簽的詭異陰暗的電影,在一向明朗的好萊塢賣座片中具有一種非同一般的風格和影調。這部影片在票房上也獲得極大的成功。 1990年,借著上部影片的成功的東風,伯頓又拍攝了詭異與浪漫相融合的影片《剪刀手愛德華》。影片講述的是長著剪刀手、披著凌亂的長發的「科學怪男孩」與有愛心的普通小姑娘的一段浪漫感人的童話故事。這是他最好看、最著名、也最明朗的早期作品,雖然主角愛德華造型怪異甚至有點可怕,但影片散發出的歡快與浪漫也是突出的。在這部影片的拍攝中,他也和影片男主演約翰尼·戴普建立和發展了一種富於成效的工作關系。 1992年,他又完成了「蝙蝠俠」第二集《蝙蝠俠歸來》。由於第一集的成功,伯頓有了更多的自由處理自己的影片。於是,這部影片的調子比第一集更加陰暗低沉,以至招來華納公司的不滿,但好在影片賣座還算不錯。 1993年,一部與眾不同的的動畫長片《怪誕城之夜》問世。這又是伯頓延續自己動畫事業的成功「戰役」。雖然他只是作為故事和製片出現在演職員表裡,但影片被冠名為「蒂姆·伯頓的怪誕城之夜」,顯然是打上伯頓烙印,甚至是把伯頓風格貫徹到底的一部影片。 1994年,蒂姆·伯頓帶著緬懷與敬意,完成了以一個好萊塢傳奇默片導演生平為題材的傳記影片《艾德·伍德》。這是一位臭名昭著的恐怖默片導演,他的生活和行為在現實生活中聲名狼籍,但在影片中伯頓強調的是他獨特的個人想法和對電影的執著追求。從影片結尾處一段艾德·伍德生活紀錄片的播放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得到了伯頓的同情與理解,甚至某種程度的贊賞。富於煽動力的影片也使觀眾對伍德有了新的認識和了解。影片在美國的票房和評論並不好,但不可否認這是一部很具個人色彩和感情的影片,並入圍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 1995年,伯頓監制了影片「蝙蝠俠」系列的第三集《永遠的蝙蝠俠》,伯頓和華納公司的不愉快使他沒有繼續完成自己的系列。蒂姆伯頓在1996年執導了一部外星題材的科幻片《火星人攻擊地球》,這部超現實的影片使他可以再次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怪異的外星形象、近乎鬧劇的情節構思令這部影片與同類題材的其他影片顯現出不同的質感。 在沉寂了幾年之後,1999年,伯頓執導了一部古裝影片《無頭騎士》,這又是一部充滿陰暗想像力的超現實影片。片中伯頓彷彿故意在和觀眾開著實在有傷大雅的玩笑,人頭像瓜果一樣被砍下,婦女、小孩無一倖免。而伯頓也不去玩弄緊張恐怖,只是悠閑自得地向觀眾的忍受能力挑逗著。除了主人公以外,所有人的被殺似乎都是無所謂的,理所當然的,既不用你緊張也不用你興奮。這就是伯頓式的「黑色」玩笑。而在這部發生在十八、十九世紀之交的影片結尾,伯頓一掃影片中的惡作劇式的玩笑,而是充滿溫情和希望的向正在二十一世紀門檻上的觀眾致意。 2000年,伯頓將有一部《電眼人》(X: The Man with the X-Ray Eyes)獻給觀眾,相信我們屆時又將再次被伯頓世界的「黑色」想像力所征服。 僵屍新娘/蒂姆·波頓之地獄新娘/骷髏新娘 Corpse Bride (2005)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2005) The Many Faces of Catwoman (2005) Ray Harryhausen: The Early Years Collection (2005) Super Secret Movie Rules: Disaster Movies (2004) Mario Bava: Operazione paura (2004) Pie Plates Over Hollywood (2004) 大魚老爸/大智若魚/大魚 Big Fish (2003) Super Secret Movie Rules: Superheroes (2003) De Superman à Spider-Man: L'aventure des super-héros (2002) 決戰猩球 Planet of the Apes (2001) The Making of 'Planet of the Apes' (2001) Sleepy Hollow: Behind the Legend (2000) The World of Stainboy (2000) Lost in Oz (2000) Mario Bava: Maestro of the Macabre (2000) 無頭騎士 Sleepy Hollow (1999) 飛天巨桃歷險記 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 (1996) 星戰毀滅者/火星人玩轉地球/火星人大侵襲/外星人進攻/火星人襲擊地球 Mars Attacks! (1996) 永遠的蝙蝠俠 Batman Forever (1995) 艾活傳/艾德·伍德/愛在好萊塢的日子 Ed Wood (1994) 臭屁小子 Cabin Boy (1994) 世紀電影 Century of Cinema, A (1994) 聖誕夜驚魂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 The (1993) 蝙蝠俠歸來 Batman Returns (1992) 單身一族 Singles (1992) 剪刀手愛德華 Edward Scissorhands (1990) 蝙蝠俠 Batman (1989) 嘩鬼家族 Beetlejuice (1988) 魔界舞男 Trick or Treat (1986) 驚異傳奇 "Amazing Stories" (1985) 黑神魔 Black Cauldron, The (1985) 荒唐小混蛋奇遇記 Pee-wee's Big Adventure (1985) 小科學怪人 Frankenweenie (1984) 儀器Tron (1982) Vincent (1982) 狐狸與貓狗 Fox and the Hound, The (1981) Lord of the Rings, The (1978)
採納哦

『肆』 如何寫好電影電視劇影評

可以用以下幾個方法:

1、歷史方法。

在批評電影中,歷史方法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在運用這種方法時,會依據它們在電影史中的地位,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出發進行分析,讓讀者了解當時的歷史,以便更好理解影片的復雜性。

2、民族性格。

評寫電影時,也可以從民族性格的角度來討論電影,這種方法背後的假設是,電影文化通過相當數量的個體性來演化和獲得理解。

3、類型。

類型是種類的意思,根據形式和內容的模式對電影進行分類。類型的討論經常是檢視一部電影如何組織故事和觀眾期待的有效方式。

4、作者論。

它通過將影片和導演或片中的主要人物相聯系,來定義和檢視一部電影。

看電影可以給人帶來愉悅的享受,讓人緊綳的狀態緩解一下,也可以了解生活之外的許多事情。可看完電影,想要把自己的感受准確分享給別人,實在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我經常會用「好看極了」、「太吸引人了」這樣的詞把一部好電影介紹給朋友。

從來沒有從專業的角度客觀地評論過一部電影。

5、形式主義的種類。

主要是關於一部電影的風格和結構,或是有些電影技巧是如何在電影中呈現和組織起來的。

『伍』 哪些電影一開始被認為是爛片,後來被奉為經典的

不說大眾認為的了,說說我自己認為是爛片最後看了感覺挺好的吧 1.《縫紉機樂隊》

可能是因為《煎餅俠》的緣故,讓我對於大鵬的作品有了成見,從《屌絲男士》喜歡上大鵬的表演到《煎餅俠》的失望,讓我對《縫紉機樂隊》也沒有報多大的興趣。知道下畫我也沒去電影院看過,知道在別的平台看了以後,才後悔沒去電影院看看,這部電影讓我明白了, 不管是男人還是電影,俗到極致也算大魅力。 值得一看。比《煎餅俠》好了太多,你能看出大鵬的進步很大。故事還是老套的小人物追逐搖滾夢想的設定,但是這部在人物塑造和情節鋪墊上的完成度竟出乎我預料的還不錯,大鵬利用到了自己身上「東北」式喜劇的優點,他的「俗」可耐,且可樂,也能打動你,像寫了一封對搖滾雖略顯笨拙但卻很真摯的情書。

《「大」人物》

《「大」人物》這部電影剛開始給我的感覺小成本電影能好看到哪裡去,但是我還是被這部電影的口碑狠狠的打了一次臉(被打了好多次了)。值得慶幸的是這部電影我趕上了在電影院看,確實看著挺有感覺。本部《「大」人物》翻拍自韓國電影《老手》,配置確實不錯,導演五百是《白夜追凶》的監制,一部小人物懟「大人物」的佳作,包貝爾簡直是本色出演反派毫無違和感啊(開個玩笑),包貝爾在這部電影中的表現讓我對他有了180度大轉彎,王千源不愧是影帝,每一條皺紋裡面都透著戲,推薦大家去看看。

《紅海行動》

說這部電影可能會有很多人在心裡罵我了吧,但是說真的,剛開始我真的對這部電影無感,因為始終對於主旋律的電影提不起興趣,因為太多的限制和迎合,但是《紅海行動》真的讓我再一次被狠狠大臉(現在臉被打的腫成豬頭了)。如果說《戰狼2》是個人英雄主義電影,那麼《紅海行動》就是一部上上佳的團隊協作的,突出中國軍人的不拋棄不放棄精神的絕佳電影了,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電影。

最後,請多多關注我,我會一如既往的給你們用心的回答。也希望我們的電影能夠更上一層樓。期待……

我再來補充幾部:

1、《英雄》


中國第一大片,2002年上映,國內總票房2.5億人民幣,全球票房1.7億美金,入選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年度最佳電影第一名。別看2.5億貌似不起眼,當年《英雄》一部電影的票房就佔了全國影院票房產出比的25%,放到現在妥妥《戰狼2》《流浪地球》這樣的爆款。

演員陣容超級豪華,李連傑、梁朝偉、張曼玉、章子怡、甄子丹、陳道明,個個堪稱大腕。然而就是這樣一部極其耀眼的電影,當年卻被批評為劇情空洞,華而不實,有畫面,無內核。

如今看來,老謀子的這部片子真是牛啊,既有商業片的氣質,又不失藝術片的表達。構圖嚴謹,布景壯美,場面宏大,武打動作瀟灑輕靈,意境唯美,由以無名與長空琴音助奏的那場意念之決和無名與殘劍飛身於碧水青巒間的凌空對戰,最是令人叫絕。而作為攝影出身的張藝謀,更是在該片中將他的色彩美學發揮得淋漓盡致,色彩不僅成為了渲染電影情緒、人物心情的元素,更是成為了電影情節推動和故事邏輯構成的主角。

電影表達了一種天下大同的主張,將個人 情感 放置在天下蒼生的沖突掙扎中,立意可謂高超。刺秦的結果,不在於殺不殺得了,而在於殺不殺。在無名的敘述中,秦王面前那一排排搖晃不定的燭火,正是無名內心猶豫徘徊的象徵。這樣的表現主義手法,是作為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的張藝謀所擅長的,提升了影片整體的藝術性。

2.《荊軻刺秦王》

《荊軻刺秦王》是陳凱歌於1998年耗資7000萬拍攝的一部史詩級電影,當年上映前,陳凱歌對其信心滿滿,據說為保證該片的觀影效果和放映中的互動效果,該片的製作公司進行了周密策劃,其中有一項是「自願購票,觀影後如不滿意可當場退票」。無奈最後國內票房僅收得200多萬,虧得一塌糊塗,雖然最後憑著海外收益,電影收回了成本,但與陳凱歌野心勃勃所期望達到的程度,終究相差甚遠。

電影被人詬病的地方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李雪健所飾演的秦王,與常人想像中高大威猛的秦王形象相差甚遠,不僅顯得猥瑣,還有些神經質,令人大跌眼鏡。另一個在於,秦王嬴政、荊軻與趙姬之間的感情糾葛,被認為是戲說 歷史 ,這對於以嚴肅創作風格見稱的導演來說,是無法讓人接受的。

以上兩點批評都是中肯的,但人們似乎忽略了一點,藝術創作與呈現 歷史 是兩碼事。和張藝謀一樣,陳凱歌也是國內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他們作品裡的人文意識強烈,對 歷史 有著自己的理解,並在尊重 歷史 的基礎上加以藝術創作,追求個人情懷的表達。就《荊軻刺秦王》來說,它不光視覺上震撼人心,其所承載的思想厚度也令後來者望塵莫及。

3、《埃及艷後》



1963年的電影,投資4400萬,票房只有2600萬,在經過多次重映之後,票房總和也很慘淡,還差點讓電影的發行方福克斯公司倒閉。現在看起來,它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它4個小時的時長,確實有些顯得冗長。除此之外,極其考究的背景、服裝、道具,波瀾壯闊的史詩呈現,在那個沒有電腦特效的年代裡完全靠著人力堆徹出來這樣的視覺奇跡,不得不佩服劇組的用心良苦。

作為電影的唯一主角,伊麗莎白·泰勒以其精湛的演技再現了這位集美貌、智慧、性感、迷人為一體的「艷後」形象,使她的魅力如行雲流水般被呼之欲出,這也成為了這部雖然精雕細琢,但確實過於冗長的作品能永久被人提及的最重要的原因。

4、《美國往事》

教科書般經典的美國黑幫電影,投資4000萬美元, 當年上映時票房卻只有532萬美元,可謂慘敗。電影在拍攝完成後,本來是打算剪成6個小時分上下兩部上映,後來不知為何沒能成行。於是,導演就剪出了個4個小時的版本,哪知在上映時卻遭片商大幅刪減,導致最終片長只有2個小時,剪去了一半的片長,這對電影的傷害是不言而喻的。好在之後導演剪輯的4個小時的版本終於流傳出來,人們才得以領略到它的魅力。

影片以極具魅力而豐滿的形式呈現了一個歐洲導演眼中的美國景觀,以及一個外來者對美國的想像與幻覺中的記憶,是美國電影史上濃墨重彩的經典篇章。

5、《斷刀客》

徐克,江湖人稱「徐老怪」,技術控,作品風格多變,先鋒另類。在香港,除了周星馳大概就數徐克,作品被埋沒誤會最多,比如《蜀山傳》,比如《青蛇》,比如這部《斷刀客》。

與徐克之前的武俠片《笑傲江湖》《新龍門客棧》《黃飛鴻》的著重寫意不同,《斷刀客》偏向寫實,動作不再華麗,而是通過凌厲的剪輯,刻意搞得眼花繚亂,以營造一種原始的生猛感。氣質上褪去江湖的行俠仗義,盡顯躁動癲狂。也許正是因為這樣,該片當年票房才會慘敗,被評為爛片。不過,今天看來,倒可以認為是徐克對江湖的一次現實意義上的解讀,江湖是不美好的,它充斥著人類一切的原始慾望,殘忍、血腥、詭異,打打殺殺,難以平靜。

6、《回魂夜》

《回魂夜》是周星馳繼《大話西遊》之後,與劉鎮偉合作的又一部經典之作。但是《回魂夜》剛開始上映的時候,評價卻比《大話西遊》還差。周星馳和劉鎮偉被罵瘋子,劉鎮偉一氣之下遠赴美國。多年之後,《回魂夜》成為劉鎮偉為數不多的拿得出手的經典代表作。很多人也許都知道它模仿了《這個殺手不太冷》,但它所展現出的肆無忌憚的黑色幽默以及耐人尋味的諷刺,才是它真正的魅力所在。

7、《唐伯虎點秋香》

這部電影上映時,票房很高,是1993年度的香港票房冠軍。同時,它也被評為「香港年度十大爛片」之首,典型叫座不叫好的神劇。唐伯虎在 歷史 上位列江南四大才子,很正經的一個人,但到了《唐伯虎點秋香》里,周星馳完全顛覆了唐伯虎的 歷史 形象,竟一時不被觀眾所接受。今天看來,這真是一部經典得無以復加的電影啊,裡面的眾多場景被一再模仿致敬,實乃居家旅行、消憂解悶之必備良品哪!

8、《神州第一刀》



又名《一刀傾城》、《大刀王五》,1993年香港拍的武俠動作片,在那個武俠片扎堆的年代,這部片子被埋沒也是很正常。但隨著時間的流轉,它越發煥發出經典的光芒,皆在於它裡面所包含的凝重的 歷史 感和強烈的家國意識。作為一部闡述戊戌變法時期,譚嗣同、大刀王五、袁世凱等 歷史 人物的電影,不排除它有杜撰戲說的成分,但它的人物、台詞、動作以及音樂均可圈可點,其精彩程度,在同類型作品中,哪怕比起徐克的《黃飛鴻》也是不遑多讓。

特別一提的是,十屆全能武術冠軍趙長軍(李連傑也只拿過五屆冠軍)在片中飾演袁世凱,展現了他精湛的武術功底,動作瀟灑凌厲,特別是一套醉劍,耍得出神入化,看得人目眩神迷。

9、《房間》

最後說一個特殊的例子吧。這里說的《房間》 不是在2016年提名奧斯卡眾多獎項的《房間》,而是2003年那個爛出天際的《房間》。

這部電影由托米·韋素自己投資,並自編自導自演。結果,600萬美元的投資只換來了1900美元的首映票房,各影評網站上的影評更是慘不忍睹。毫無邏輯的敘事、雜亂無章的劇情、無厘頭的情節,真真是一部爛到極致的神作。

以開頭為例,男一送給女一一件衣服,兩人交流,期間男二進入畫面,三人一起交流。電影開頭出現三個人物,然而卻讓人搞不清楚人物關系。男一說話聽起來比讀台詞還生硬,話尾必帶「哈哈哈」,讓人按捺不住打人的沖動。就在男一和女一準備上樓翻雨覆雨之時男二進來了,然後三人開始一起愉快地……哦不,是一起愉快地打鬧,讓人完全摸不著頭腦。若不是承受能力強,完全看不下去。

可能是物極必反,後來就這么一部大爛片成為了爛片屆的經典,收割了無數粉絲,就連好萊塢男星「蟻人」保羅·路德都自稱是它的超級粉絲。什麼爛片屆的《公民凱恩》、最偉大的爛片都是它。電影還多次重映獲得了可觀的票房,想想也是有點不可思議。

很多電影在上映時不被認可,但隨著網路的發達成為不可超越的經典;

大話西遊;

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系列由《月光寶盒》和《大聖娶親》兩部分組成,因為劇中人物和大家心中的 「美猴王、唐僧」 等角色不符,所以無論是哪一部,在當時都是備受排擠,不但不被認可,還被國內某製片廠痛批為 「影視垃圾」 ,就連周星馳都被說成了黔驢技窮,可隨著網路的興起,大話西遊系列也被大家當成了神劇,在豆瓣評分也急劇上升,最終定格在9.0和9.2分,要知道,央視版的《西遊記》也只有9.5分;

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

該影片的由李連傑、張敏、邱淑貞、洪金寶等人領銜主演,只看陣容足以媲美賀歲檔,據說影片的製作成本高達5000萬,但在當時卻只拿了1043萬元的票房,也因為票房的慘淡導致了投資方對第二部《倚天屠龍記之聖火令》失去了信心,突然的撤資也導致影片結尾那句 「我在大都等你」 成為了不可能實現的諾言,但在之後,這部影片被央視電影頻道看中,無數次的重播變成不可復制的經典;

荊軻刺秦王;

1999年,這部由陳凱歌直到,鞏俐、張豐毅領銜主演的電影上映,劇中還有潘長江、趙本山的客串,雖然投資成本高達7000多萬,但卻因為 「秦王」 這個角色和觀眾心理預期不同而被否定,不但被觀眾 「噴」 了個體無完膚,票房更是不到1000萬,連帶著陳導和投資商們也是損失慘重,但經典畢竟是經典,他這樣的名字也註定了不會被埋沒,最終被網友大肆傳播之下,在豆瓣也是獲得了7.9分的成績。

黑金;

該影片由劉德華、梁家輝領銜主演,一個是 「天王」 另一個是 「老戲骨」 自然無需多說,值得一提的是編劇麥當雄,1991年創下香港票房紀錄的《跛豪》就是出自他的編劇,本來1997年投資了5000萬的《黑金》備受矚目,但卻生不逢時,和同檔期的《泰坦尼克號》偶遇,最終慘敗,只獲得了近千萬港幣的票房,也因此令麥當雄宣布退出電影圈,後來,該電影被無限次的傳播,不但劇情備受追捧成為經典,就連梁家輝的那句 「誰贊成、誰反對」 都成了經典梗;

以上均為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補充! 打字不易,原創不易,點贊關注,為您解答更多 娛樂 圈大事小情!

曾經的《愛有來生》

俞飛鴻賣房貸款注入所有的心血自導自演的一部純粹的文藝片。結果200萬的票房讓她幾乎破產,也成為當年票房炮灰。但當越來越多人的人知道這部電影後,證明那句話,是金子總會發光。這部電影之所以失敗,不是電影不夠好,而是觀眾太浮躁。當時的觀眾喜歡看華麗的場景,無數的俊男美女,大腕雲集,誇張 搞笑 。所以那部空洞無聊的肥皂爛片蟬聯了三周的票房冠軍。沒錯,就是章子怡的《非常完美》。

現在的《阿麗塔:戰斗天使》

電影所有資源都用來刻畫了一個有血有肉的阿麗塔的形象,導致整個電影有些失衡。一般印象中的大片兩小時左右,盡可能地表現戰斗部分來給觀影人視覺上的享受,但多少會犧牲角色刻畫,讓角色看起來單薄。阿麗塔相反,電影從親情愛情兩個方面重點刻畫了阿麗塔勇敢善良和執著,導致戰斗場景有些少,結局來的很突然。電影其他角色刻畫顯得很潦草,尤其男主角雨果。但總體瑕不掩瑜,整體故事節奏把握的很好,既不冗長拖沓,也不是爽兩個個小時就忘了。如果能出續作把之後的故事說完,那麼這一作就是經典,如果沒有下一作,那麼這個電影至少是一部新格式的大片,也會成為經典。

阿飛正傳。

王家衛憑借處女座旺角卡門上映後獲得的不錯口碑和票房,又引來新電影的投資。拍阿飛正傳的時候,王導開始偏離商業電影的套路,准備開創自己的電影世界,自成一派。並不跌宕起伏的情節以及沉悶的色調使得普通觀眾看完之後非常氣憤,更有甚者揚言,如果第二部上映的話,要燒了電影院。(沒錯,開始投資人給的錢是准備拍上下兩部的。結果王導在第一部就把錢花的差不多了,第一部又不叫座,票房慘敗,自然導致第二部的直接流產。)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知道,影片結束的時候,梁朝偉出場了。梁朝偉的出現是為第二部做鋪墊,預示另一個「阿飛」的故事。雖然後來第二部沒拍成,但是梁朝偉的三分鍾長鏡頭卻成了影視經典。

盡管觀眾不買賬,但是在同年金馬獎上九提六中,金像獎上九提五中。王導同時斬獲金馬金像最佳導演。杜琪峰曾說,王家衛實際上只拍了這一部電影:後來影片中的人物都能在其中找到原型,而主題永遠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疏離與親近,拒絕與接納,追求與失落,忘卻與銘記,逃離故土與尋找自由。

大家最熟悉的當然是《大話西遊》《東成西就》這些影片,小院說個略小眾一點的。

《閃靈》

《閃靈》的導演是斯坦利·庫布里克。

庫布里克被稱為大導演,他被稱為過去40年間始終最吸引人的電影製作人,這部《閃靈》,堪稱他的代表作品。

《閃靈》是部恐怖片,講述了一家三口住進一個山頂旅館度假,遭遇大雪封山,隨後在氣氛詭異的旅館里發生的故事。

它的的恐怖來自獨處封閉環境下心理暗示的惡化,心結的放大,恐懼感的釋放,直至最終徹底的崩潰爆發,堪稱神級的配樂和精準的選角使得這部影片得到最大化的加分。

不過《閃靈》上映之初,卻遭到了不少斯蒂芬·金原著粉絲的抵制,因為庫布里克根據自己的理解對原著進行了大幅的改動,被扣上了不尊重原著的帽子,口碑毀譽參半,票房也並不理想,直到庫布里克去世之後,這部影片才逐漸進入大眾視線,並且越來越受到好評,成為恐怖片的經典之作。

經典總會被牢記,《閃靈》已經成為公認的登峰造極的恐怖片,也因此一再被現代的經典影視作品致敬。

在這兩年上映的高分片《頭號玩家》中,《閃靈》中的情節至關重要,是關鍵線索。除去《頭號玩家》,至少還有周星馳的《功夫》,迪士尼的《玩具總動員》,著名影片《漢尼拔》等等,都是對它致敬的知名作品,未來也將繼續有更多電影加入致敬行列。

被定義爛片後又被慢慢發現是經典之作的電影,都是有一定的因素影響造成的,有的是生不逢時,有的是觀眾不買賬,有的則是後期剪輯沒搞好,有的是觀眾不理解。在不分國籍的情況下,下面就為大家舉例幾部。

1.《埃及艷後》

投資4400萬,票房只有2600萬,差點讓福克斯公司倒閉。可謂是血虧的投資,但其實質量和劇情很好,然後在中國網路中得到國人青睞。

2.《黑金》投資5000萬港幣,票房1000萬港幣,直接讓麥當雄脫離電影行業。當年趕上了《泰坦尼克號》席捲全球,生不逢時的最好例子!

3.《美國往事》

投資3000多萬,票房500萬,當時電影公司剪輯的成品很亂,觀眾看後覺得很失敗,導演氣炸毛了!直到後來導演剪輯版的出來,才認識到《美國往事》是部好片。

4.《荊軻刺秦王》

投資7000萬,票房1000萬,陳導血虧

因為秦王這個角色與觀眾多認識的 歷史 形象不符合,而且觀眾喜歡寫實不喜歡寫詩,不敘事管你是抒發個人抱負還是遠大理想,所以當時觀眾並不買賬,可謂是給陳導的夢想之路一記重擊!

有些電影在剛剛上映的時候因為理念過於超前導致創作者的意圖不被時代理解,被稱作爛片,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這些電影的閃光點得到了理解和接受,內涵得到了釋放,從而一躍成為經典。

最有名的當屬周星馳的《大話西遊》


《大話西遊》當時在北京上映的時候票房只有幾十萬。因為對《西遊記》中人物的解構過於大膽而不被理解,曾經被業內同行斥責為「垃圾」,被文體兩開花的前輩稱演的孫悟空像流氓,一度成為周星馳發滑鐵盧。

但是隨著網路論壇的興起,《大話西遊》中頗多具有哲學意味和趣味性的台詞受到了解構和熱捧,從而被越來越多的人奉為經典。本片可能不能算周星馳的代表作,但絕對是周星馳電影中影響力最大的一部。

蜀山傳



投資一再追加,最終達到8000多萬,先後歷經3年時間,先後請過4家好萊塢特效公司製作的《蜀山傳》當年票房慘敗,香港票房只有1100多萬,血本無歸。當時很多人認為這部電影華而不實,特效太絢爛搶了一眾實力派演員的風頭被認為是最大的缺點。

然而後來的事實證明這是一部超前時代的經典。因為若干年後玄幻小說、仙俠小說大行其道,各種影視作品層出不窮,然後卻沒有一部作品能拍出人們想像中的玄幻仙俠意境。這個時候大家才發現多年前就有一部電影非常完美又華麗的把那種境界闡釋的淋漓精緻,就是《蜀山傳》。

英雄



中國大片模式的開山之作,上映時雖然票房不低,甚至還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但是觀眾卻普遍認為劇情太玄乎,角色太能裝,因此評分不高。

但是如今回過頭看,當時這部電影明顯被低估了,豪華的明星陣容、唯美的色彩運用、高超的立意主張,每一個點都有足夠成為經典的理由,時間最終還是給予了認可和證明,《英雄》確實經典。

本人80後,一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到了(東成西就)當年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還在讀小學,那時候的無厘頭電影可能剛剛開始吧,總覺得這拍的啥亂七八糟的的啊,看到一半,就完全看不下去了。裡面的明星陣容現在再去看你會發現是多麼的強大。有張國榮,林青霞,梁家輝,張曼玉,梁朝偉,劉嘉玲,張學友,楊采妮等等!

如果是抱著看武俠片的想法去看的,結果會讓你大失所望,所有人都在自言自語,講一些不知所謂的東西,武俠不應該時快意恩仇、刀光劍影嗎?

時隔多年,再次看這部電影,才發現它只是名字叫東成西就,其實無關武俠。

好多經典的橋段,梁朝偉中毒後的大香腸嘴:我是一隻丑小鴨,咿呀咿呀喲!

張學友表白的時候樹上唱歌:我只說一句話,i love you loveyou.....

當自己有一點點 情感 經歷的時候,再次回看這部電影,我能逐漸感受到一些王家衛想要傳達的意思。好的電影,就好比酒一般,年頭越久越好看,經歷的越多,越能感受到其中的味道。也許十年之後再看,就又是另一番滋味了。

大話西遊,只能說周星馳的思想以及眼光太超前了,當時人們都看不懂,後來過了幾年才被人們接受,說實話,我小時候第一次看也覺得惡心,覺得周星馳演的孫悟空真丑,但是後來再看的時候就覺得好看了。只能說周星馳這部電影像臭豆腐一樣,第一次接觸的時候很抵觸,後來就喜歡上了。

一、《東邪西毒》

當年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看到一半,就完全看不下去了。那時是抱著看武俠片的想法去看的,結果大失所望,所有人都在自言自語,講一些不知所謂的東西,武俠不應該時快意恩仇、刀光劍影嗎?時隔多年,再次看這部電影,才發現它只是名字叫東邪西毒,其實無關武俠。當自己有一點點 情感 經歷的時候,再次回看這部電影,我能逐漸感受到一些王家衛想要傳達的意思。好的電影,就好比酒一般,年頭越久越好看,經歷的越多,越能感受到其中的味道。也許十年之後再看,就又是另一番滋味了。

二、《大話西遊》

這部裡面的唐僧師徒與當時大家所認為的不是很符合,唐僧啰嗦話嘮無厘頭,孫悟空就更不一樣了。當時西安製片廠並不承認這部作品,說他不代表西影廠的藝術水準,甚至稱他為「文化垃圾」,星爺新成立的公司差點被這兩部作品搞破產,香港媒體甚至說星爺「江郎才盡」。直到互聯網興起,這部電影才被青年觀眾所發現,好多台詞更是成為了經典。

『陸』 電影的影評中視聽語言要怎麼寫

同學你好,我們以《七宗罪》的開頭做一個範例:

《七宗罪》是大衛芬奇導演33歲的長片作品,其成熟的視聽造詣讓人稱贊,我們用最粗淺的視角,去嘗試解讀芬奇老師是如何用視聽語言構建人物。

(本文涉及劇透)


電影中,主人公賽默塞特,我們簡稱S,是一個出色的警官,做事一絲不苟,思維縝密,刑偵技術高超,有一顆為美國人民服務的心。可人到晚年,無法根除的罪惡讓他在即將退休的年紀心力交瘁。而米爾斯,我們姑且叫他M吧,掐指一算也就30出頭,在地方上頗有建樹,一時間讓他忘乎所以,自以為自己是超級警察,其實性格急躁沖動,做事毛手毛腳。機緣巧合,這一「SM組合」便相遇了。


簡單介紹人物之後,我們來對比影片,看看芬奇老師是如果悄悄塑造人物的。和文字不同的是,視聽語言要緊扣視覺和聽覺的表達,畫面的信息量是具象且豐富的,加之有人類生活的經驗,很多表達不言而喻,深諳此道的人便可以得心應手去創作。

《七宗罪》鏡頭五

M便接了個電話,從襯衣的口袋裡掏出一支鋼筆,隨意的記在手心裡。還記得上文里S的鋼筆放在哪嗎?整齊排列在桌子上。不能說導演刻意做對比,他只是把一些細節通過人物動作和美術陳設展現出來。刪去這些細節或許對情節不會產生太多影響,但是會讓故事與人物的邏輯更加合理。這便是視聽的魅力。

視聽語言包括很多方面,景別、角度、運動(攝影機運動)、照明、色彩、語言、音響、音樂,剪輯等,但所有的電影元素都是為人物和故事服務,如何突出人物性格形象,如何交代故事情節,如何讓觀眾有代入感,才是電影各元素的目的。

『柒』 王家衛的電影風格、特點(影評)

1、色彩

王家衛曾經說過:我拍電影就是想把我孩子時的喜悅、傷心、失落帶給觀眾。找尋回憶、品味時間,在他眼裡,時間與空間不會成為他與過去對話的屏障,他在電影里遨遊並享受屬於他自己的世界。多彩世界的浪漫,舒緩音樂的動情,他善於用色彩表達他的思緒,鮮明且熱烈。在中國電影界,其美學思想的靈活運用可謂是獨一無二。



2、色調

色調是一切記憶的前奏,在這個視覺文化時代。王家衛電影的畫面做的精緻而曖昧,王家衛電影給人印象最深的不是某句台詞,而是某個畫面的顏色格調。在王家衛的電影里頭,灰、白、黑、紅永遠是主調,曖昧、低迷、頹敗、失落、灰暗,像是一部老電影,訴說著傳奇的故事。

3、音樂

王家衛說:「對他來講電影總是光影與聲音,音樂則是聲音的一部分,音樂也是營造氣氛的需要,同時也可以讓人想起某個年代。」王家衛電影中的音樂常常帶有很強的敘事性,每次出場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一本1972年發表的小說,一部2000年上映的電影,交錯成一個1960年的故事。

4、獨白

王家衛的電影慣用獨白敘事,這是他的一大特色。這種單向流動的情感,力在表現人們的孤獨感、失落感、人之間的疏離,人與人之間缺乏與障礙溝通,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性本質的追求,是一種實現自我的慾望的表現手法。王氏電影中,人們往往只沉醉於自己的世界中,他們拒絕與人交流,保持沉默,選擇用獨白表達內心的情感。

5、故事敘述的結構

傳統電影一般都是要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基本上每個故事的情節設計都經歷開始、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階段。反觀王家衛的電影,卻並非如此。

他並不是要講述一個多麼完整的故事,他的根本目的在於呈現一種可能被人刻意忽視的氛圍——反映人性真實性的狀態。王家衛的影片大量地採用「碎片」式的敘事策略。

『捌』 我該如何寫一篇優秀的影評

是大膽的。要誠實。沉浸在電影文化中——但不要為其他影評人寫劇本。第一步是看電影——真正地看電影。上面的照片是朱莉安·摩爾在羅伯特·奧爾特曼的《捷徑》中脫穎而出的照片,這是我1993年以專業影評人的身份為《紐約郵報》評論的第一部電影。

這種觀點非但沒有限制我,反而讓我從一個更包容的角度看問題。我仍然喜歡男性主導的動作電影,比如《碟中諜:全面瓦解》,但我為女性導演的法國恐怖電影《Raw》創造了一個特別的位置。

在整個過程中,我遵循了一般的格式:表達和支持一個觀點,包括一個梗概,解決電影的關鍵元素,可能把它放在類似電影的背景下。確保結論不僅能讓讀者知道我是否喜歡這部電影,而且如果他們不認同我的偏見,他們是否也會喜歡這部電影。

電影評論,如果做得好,本身就是一門藝術。而且,有了互聯網,任何喜歡電影、有強烈觀點和渴望被傾聽的人都可以使用它。

閱讀全文

與電影世界之外影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映山紅電影完整版原聲 瀏覽:258
美國電影天生一對電影音樂 瀏覽:473
迅雷電影卻殺 瀏覽:604
貓和老鼠2021電影音樂 瀏覽:483
黑奴題材電影有哪些 瀏覽:739
迅雷電影下載鏈接 瀏覽:820
古惑仔100部電影全集 瀏覽:391
建行龍支付9元電影券怎麼搶 瀏覽:670
武警微電影抉擇 瀏覽:436
逃脫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217
遺迅雷看看電影院 瀏覽:173
韓國les電影假日哪裡可以看 瀏覽:17
迅雷電影末日激戰 瀏覽:148
faded歌是哪個電影的 瀏覽:289
美團電影票怎麼修改 瀏覽:332
台灣電影血殺夜迷宮完整版 瀏覽:967
美國工會電影完整版 瀏覽:263
匆匆那年電視劇神馬電影 瀏覽:723
世界末日吸血鬼和人類的網路電影 瀏覽:808
電影為了皇帝女主最後怎麼樣 瀏覽: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