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電影里如何分辨長鏡頭

電影里如何分辨長鏡頭

發布時間:2023-07-03 15:10:33

① 長鏡頭和短鏡頭的區別

通常來說是把鏡頭分為變焦頭,和定焦頭
至於說長短的叫法,我們通常把鏡頭分為四類就是
長鏡頭:長焦距鏡頭或長變焦鏡頭,焦距指數大於55MM(有的品牌是50mm)
標准鏡頭:定焦鏡頭的一種,一般是指焦距指數為55MM的定焦頭(有的品牌是50MM),因為這種鏡頭的取景范圍是和人的眼睛的市場基本相同,所以叫做標准鏡頭
短鏡頭:短焦距鏡頭或短變焦鏡頭,又稱為廣角頭,是指焦距指數小於55MM,大於14MM的鏡頭(有的品牌是小於55MM,大於18MM)的鏡頭
魚眼頭:焦距小於14MM的鏡頭

長鏡頭和短鏡頭除了焦距的區別以外,其次就是視場,鏡頭越長視場越小,被攝物體就會變的越大。鏡頭越短視場越大,被攝物體就會變的越小。至於魚眼鏡頭,這會出現超市場,通常視覺效果大於180度。焦距越短,影響的曲度越大,有的可以大到360曲度。

② 看電影時,怎麼區分長鏡頭和短鏡頭

長鏡頭就是中間不帶剪輯的鏡頭,也就是像你人眼看的,一路掃過去。
短鏡頭是片段的,有很多的剪輯。

③ 單鏡頭、主鏡頭、長鏡頭之間有何區別

一種是把鏡頭直接擺在那裡不管了,導演調配的不是鏡頭的運動而是演員的運動,出畫入畫不是通過鏡頭而是通過演員還有一種類似於跟拍,鏡頭是有運動的。貌似第一種應該叫單鏡頭,第二種才叫長鏡頭。


在電影發展越來越繁榮的今天,多種電影鏡頭相結合能夠給我們呈現出紛繁多樣的世界。不同的蒙太奇剪輯手法、不同的鏡頭構成都能使電影傳達出不同的審美意蘊。在多種鏡頭類型中,長鏡頭和主鏡頭都是電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們擁有各自的特點,表達出不同的風格特徵。

④ 怎麼區分電影場面調度、長鏡頭、鏡頭內部蒙太奇

場面調度 非常復雜 不適合初學者。場面調度包括很多,最普遍的是分為鏡頭調度和演員調度。也就是說基本上除了空鏡頭和過渡鏡頭 剩下的鏡頭都可以歸為場面調度
長鏡頭,顧名思義 就是鏡頭運動或者鏡頭時間偏長。
蒙太奇 電影的所有成分都可以歸為蒙太奇,電影的剪輯 也算是蒙太奇。蒙太奇更多的是一種手法讓不相連的兩個鏡頭或者畫面更合理自然的展現出來
(個人覺得你們老師教的這些毫無價值,都是學分所迫。就是愛好者 作為一個有品味的觀影者就行了。)

⑤ 如何在電影畫面中分辨出攝影師使用的是長焦鏡頭還是廣角鏡頭拍攝

廣角,焦距短,一般是24-38mm
超廣角,焦距更短,焦距范圍13-24mm

長焦鏡頭,焦距很長,更有200mm以上的

人眼的焦距在35-55mm 視角在120度左右,但是由於集中力和視網膜的關系,人的清晰視角只有60度左右

廣角鏡頭,因為焦距短,所以有更大的視角,一般廣角有60-90度,就是說,廣角鏡頭可以在很近的地方拍攝到更多的景物,但是透視比較大,產生的景深效果也就比較大
如果有魚目鏡,就是鏡頭是球面的,會拍攝到更廣泛的景物,甚至接近180度視角。

長焦鏡頭,視角小,透視弱,景深短。拍出來的感覺好像角色站在一幅畫前面一樣,前後景的人大小相差不大,這便是因為透視弱,而廣角,短焦距鏡頭,透視大,前景後景角色大小差別很明顯

一般拍一個人站在月下,身後的月亮巨大的是長焦鏡頭。。。。
長焦鏡頭給人感覺穩定

⑥ 談談電影里的「長鏡頭」

星期五言: 梁文道在《可以吹噓是奇跡,也可以為浮誇造作惋惜》這篇文章中關於《地球最後的夜晚》長鏡頭的看法與論據本人著實不敢苟同,因為在我看來,長鏡頭也好,剪輯也罷,都是表現手段之一,根本不存在對錯好壞的概念,我們與其談論長鏡頭在電影中是否是炫技、標新立異,倒不如來分析它在某個情節中的應用會對觀眾造成什麼樣的反應、擔當了怎樣的敘述職能。至於這些反應與職能是讓人犯困還是亢奮,那就是導演個人風格的問題了。

在此本人決定用個人粗鄙的電影知識談下對那些電影中「長鏡頭」的看法。這些看法的依據純粹從個人觀感出發,而非依某個「電影手冊」人物的評價或是某個大導演的從影資質再或是長鏡頭的技術含量為論據。

(註:此文需觀看電影相對應的長鏡頭視頻然後閱讀,否則會影響理解)

按照 長鏡頭 在電影中的應用所產生的職能效果,我把它們分成五大類:

一、「看」的習慣;

二、心理暗示(聯想空間);

三、情節需要;

四、節奏需要;

五、藝術隱喻。

根據這五大類劃分,我們以下文章將分別對照六部電影中的長鏡頭案例來分解與闡述 (每個案例附相關長鏡頭剪輯視頻鏈接)。

一、「看」的習慣

★《死亡錄像》(2007)

鏡頭長度:78』

導演:豪梅·巴拉格羅 / 帕科·普拉薩

國家:西班牙

▼「視頻鏈接」

▼「長鏡頭截圖」

這部西班牙恐怖片屬於長鏡頭比較極端的案例:電影全程幾乎一個鏡頭下來,全部採用模擬肩扛拍攝。

至於為什麼要使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很簡單:這是部恐怖片,講的是一個記者去采訪消防隊,結果遭遇僵屍襲擊的全過程。導演想造成一種跟蹤采訪的紀錄片假象,從而驚悚的效果。而 這種假象便是利用了人眼看的習慣(遇到有吸引力的東西不眨眼)、看的角度(去除了那些大俯視、大全景隨意選擇焦點的非人視角)、看的運動特點(受速度、視力范圍的局限,震動不穩定) 。

幾乎所有恐怖驚悚片都會用到這種肩拍,但不一定所有長鏡頭都會用在恐怖片里。像索科洛夫的《俄羅斯方舟》(2002)年,它沒有恐怖元素,講的是一位藝術家在畫廊參觀的全過程,同樣是一個鏡頭跟著主角走到底,同樣是模擬了大家看的習慣。

注意, 這種看的習慣雖是左右游移,走走停停,但卻是不間斷的。一旦間斷,那就叫剪輯了,就有創作者主觀意識的介入 。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歐洲電影理論家說「剪輯即蒙太奇」的原因所在。

二、心理暗示

★《奪命狂凶》(1972)

鏡頭長度:1』30

導演:希區柯克

國家:英國

▼「視頻鏈接」

▼「長鏡頭截圖」

《奪命狂凶》里的這段長鏡頭從兩人(一男一女)進樓、上樓到進門、關門,再到鏡頭倒退著下樓、出樓,直到最後退到大街上,長度約一分半鍾。

我想在看這一分半時間的戲時,即便不知道前後劇情的觀眾也會感覺到危險了!這便是這個「長鏡頭」的魅力所在:它幾乎沒用什麼台詞,沒用什麼特殊道具,更沒用剪輯蒙太奇,便把人物境況的以及情緒感覺傳達給了觀眾。

希區柯克是那種典型的實驗高於理論的導演, 對他來說用什麼拍攝方法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這種拍攝方法能給觀眾帶來什麼反應,而這種反應多半是心理和生理上的,而非文學解讀 。

三、情節交代

★《美國往事》(1984)

鏡頭長度:1』50

導演:賽爾喬·萊昂內

國家:義大利

▼「視頻鏈接」

▼「長鏡頭截圖」

《美國往事》里的這段長鏡頭的故事背景是主人公「面條」回到了自己闊別已久的城市,找到了自己當年的朋友「胖子」——

鏡頭從胖子所在酒吧外的牌子上起,透過玻璃窗,我們看到胖子在酒吧內打發走了客人,隨即在前台拿起電話,進而又把最後一個客人送出了門,鏡頭隨即跟著拉高、拉遠,最後落到酒吧外不遠處的電話亭,「面條」在裡面拿著電話看向酒吧...

這段戲不到兩分鍾,而就在這短短的兩分鍾內,導演向我們交代了所有兩人見面前該交代的東西 ——

我們能看到「胖子」在多年以後經營起了酒吧;那個酒吧並不是太景氣;胖子似乎有心事,耿耿於懷的樣子;胖子要提前打烊,情不由衷;而這不由衷似乎是因為那個電話;最終面條的出現讓我們知道電話那頭的人是誰,知道了胖子打發人以及耿耿於懷的原因,並且知道兩人的見面似乎並不是太讓人暢快的事情。

再次提醒,以上所有的信息用的是一個長鏡頭,一氣呵成。大家可以試想以上元素如果用剪輯的方式是否能達到同樣的效果。我自己嘗試過,不是不可能,但那會完全變成另外一種感覺。而且那種效果完全沒有這種長鏡頭來的簡練,情感上更不會如此強烈。

四、節奏需要

★《刺殺肯尼迪》(1991)

鏡頭長度:1』

導演:奧利佛·斯通

國家:美國

▼「視頻鏈接」

▼「長鏡頭截圖」

《刺殺肯尼迪》的這段長鏡頭講的是檢察官巡視命案現場的過程,主觀鏡頭代入,從進屋,到死者屍體出現、眾警察記者現場勘查、死者桌面上的遺物展示,再到檢察官拿著葯瓶看向死者,進而起身走到鏡子旁看到鏡中的自己。

短短一分鍾的時間, 那些一個個像抖包袱一樣被鏡頭抖出來的線索,除了起到「情節交代」的職能外,還起到了「節奏重音」的作用,就好像那個長鏡頭的運動是一段音樂的主旋律,而這些「線索」是架子鼓打的節奏一樣 。

這種處理方法跟「奧利佛·斯通」的風格再吻合不過了,你看他的電影就跟聽節奏感很強的搖滾樂一樣,幾乎每個段落都像MV。即便是不用剪輯的方式而是長鏡頭,照樣出來這種節奏感。

五、藝術隱喻

★ 《秋菊打官司》(1992)

鏡頭長度:1』30

導演:張藝謀

國家:中國

▼「視頻鏈接」

▼「長鏡頭截圖」

電影開端的這一分半的固定長鏡頭看似沒什麼內容:全景、沒焦點,雜七雜八的趕集的人分成兩部分不斷地走進鏡頭、走出鏡頭。

如果非得說有什麼不一樣的,那就是有一些穿著紅衣服的人了,可這簡直是強詞奪理。漸漸地,遠處似乎又有個稍微顯眼的穿紅衣服的女人向我們走來,這次可不是強詞奪理了,因為滿屏幕的人就她裹著頭巾。再漸漸地,直到演員鞏俐走到鏡頭前,全景變成了「特寫」,我們才知道主角出現了。這個長鏡頭到此結束。

這段長鏡頭設計十分高明,它高明之處不止在於起到了一種講故事的代入感,還在於它讓觀眾產生了一種「尋找」的心理反應 。尋找什麼,當然是尋找故事的主角了,尋找鏡頭的焦點了,而這個主角和焦點就隱藏在茫茫人海中,准確的說是隱藏在茫茫的底層農民之中。而就當你在這種心理反應和思考中猶豫之時,產生視覺疲勞之前,主角恰好走到了鏡頭前,送上了門,導演火候拿捏的恰到好處。

當我們看完整部電影,了解了秋菊打官司的整個艱辛過程後,再回頭來看開端這一分半鍾的長鏡頭,便會產生一種不一樣的效果:一種由主人公的個別遭遇上升到對主人公所代表的整個底層社會的聯想。

這種聯想也許是虛的,但開頭那一分鍾的戲給觀眾的「潛意識強加」是的的確確的。

六、長鏡頭的綜合應用

★ 《羅馬》(2018)

鏡頭長度:4』30

導演:阿方索·卡隆

國家:墨西哥

▼「視頻鏈接」

▼「長鏡頭截圖」

最後我們用這部去年威尼斯電影節大獎作品來對長鏡頭做個總結吧,它用在電影的開端,時長超過四分半。

前三分半鍾鏡頭壓根就沒動,但鏡頭沒動不代表鏡頭內沒戲!透過地板水面的倒影,我們看到了天上的飛機:一個天上一個地上,俯視,好巧妙的 藝術隱喻 ;

之後「ROMA」的電影名出現,這個名字像是被那些洗地板的肥皂水沖出來的;

隨之我們的主人公出現了。鏡頭的搖動遵循了我們「看」的習慣,從而向我們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社會地位、人物性格以及精神狀態( 情節交代 );

又有那麼接近30秒的「空鏡頭」——主人公進屋了。導演真的是處心積慮,他利用長鏡頭的不間斷性以及開放式空間,給觀眾留足了喘息的氣孔( 聯想空間 ),等你對他要講的環境有了一定的緩沖後,主人公再出來,繼續干她的活。

至此,這段長鏡頭結束了,電影故事正式進入了正文。可注意,這個「長鏡頭」的作用與職能還沒有結束——

直到我們看完這部電影,才發現結尾還有一個長達六分鍾的長鏡頭(包括片尾字幕)。而這段長鏡頭與電影開端的那個長鏡頭形成了超強的「藝術對比( 藝術隱喻 )」,我們來看——

一個俯拍,一個仰拍;一個是主人公在擦地板,一個是主人公登房頂曬被子;一個是飛機在水中的倒影,一個是真正的飛機在天上飛過...

把這一頭一尾的戲放在一起來看,你會恍然發現,那位「女僕」的地位在這個家庭所有成員的心目中得到了升華,升華到你需要去仰視她的「偉大」了,哪怕她只是爬到樓頂去曬被子。

最後回到長鏡頭的主題上來,它當然不是不可替代的, 任何一種電影故事、電影情感、電影思想的表達都有 N 種可行方法,換句話說,任何一個導演都有自己看上去最舒服的一種鏡頭表達方式 。以上我們所舉那些「長鏡頭案例」當然可以用剪輯手法替換。

可問題是,也許替換後那就不是奧利弗·斯通或者阿方索·卡隆、的電影了!就像戈達爾的電影要改的像好萊塢大片一樣通俗易懂,那還是戈達爾的電影

因此,我們在看待一部電影的長鏡頭時,與其判斷其對錯好壞,不如去了解並接受導演的個性與拍攝習慣。當然,前提拍攝者得先達到藝術上的誠實。

與我們一起觀看經典電影,閱讀經典圖書,請關注【星期五文藝】

⑦ 怎樣判斷電影中的長鏡頭

長鏡頭是指連續地用一個鏡頭拍攝下一個場景,一場戲或一段戲,以完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鏡頭段落,而不破壞事件發展中時間和空間連貫性的鏡頭。
一般認為,電影史上最早應用長鏡頭的範例是「紀錄片之父」羅伯特·弗拉哈迪1916年拍攝的紀錄片《北方的納努克》。
1941年美國奧遜·威爾斯在他的經典影片《公民凱恩》中,又成功地運用了長鏡頭段落和景深鏡頭、運動攝影以及多視角的敘事結構。這部影片被譽為「現代電影的里程碑」。

長鏡頭是指連續地對一個場景、一場戲進行較長時間的拍攝,所形成的鏡頭。
在拍攝長鏡頭時,通過攝象機的運動,形成多角度、多機位的效果,造成畫面
空間的真實感和一氣呵成的整體感。
它原為電影的拍攝技巧,產生於上世紀20年代。在電影發明之初,剪輯技巧還沒
成為專門的製作手段時,電影畫面大多是採用長鏡頭拍攝的。
長鏡頭最根本的在於鏡頭內縱深的場面調度產生的紀實性和整個影片節奏的起承轉合所體現的現實主義風格。當然,相對而言,講求景深內的場面調度會使鏡頭的時間變長、節奏變慢。看看侯孝賢等台灣導演的電影就相當明顯。

大景深長鏡頭:是一種採用深焦距拍攝的長鏡頭。是在長鏡頭內實現現場畫面調度的手段。
這種鏡頭常用來保持畫面時間和空間上的完整統一。
其作用為:
a.能以一個單獨的鏡頭表現完整的動作和事件,而其含義不依賴它與前後鏡頭的聯結就能獨立存在
b.強調長鏡頭在時間上的連續性和深焦距造成的完整的空間的作用,形成幾個平面互相襯映、互相
對比的復雜畫面空間結構
c.由於這種多層面和多元性的畫面,比然派生出多義性,使大家在欣賞影片時有相當大的選擇自由
並自由地對畫面形象的某些或全部含義做出自己的判斷和理解。

攝影長鏡頭的缺點
首先,質量上乘的長鏡頭價格昂貴.

其次,長鏡頭往往又大又笨重,在你整天背著它到處轉之後,就會有切身體會.

第三,鏡頭的焦距越長,照相機就必須把握得越穩定,以避免影像模糊.經驗准則是只有當快門速度至少等於鏡頭焦距毫米數的倒數時才能夠手持鏡頭進行拍攝.也就是說,當快門速度低於1/100秒時就不能手持100mm鏡頭拍攝,低於1/1500秒時就不能手持500mm鏡頭拍攝等等.在下一課中還會講到.為了確保得到銳利的影像,我們推薦設置更高的快門速度.我們推薦的設置值是鏡頭焦距的"兩倍".也就是說,當快門速度低於1/200秒時就不能手持100mm鏡頭拍攝,低於1/1000秒時就不能手持500mm鏡頭拍攝.因此,對於大多數遠攝鏡頭的拍攝工作都需用要使用三腳架.這樣,你不僅僅要背著那隻長鏡頭,而且還要扛著三腳架.

第四,不管長鏡頭的光學系統多麼完美,拍攝遠處的物體時,影像總是處於充滿塵埃、陰霾和熱折射的大氣環境中。只有在非常罕見的清澈空氣中,才能獲得特別清晰的遠攝影像。

我們建議在練習的這個階段,除了照相機上已經配備的鏡頭之外,不必再購買任何鏡頭。以後成為"高手"時,可以考慮較長焦距的鏡頭。即使在那時,除非對超長鏡頭具有特殊的需求,並且資金也不成問題,否則我們建議不要考慮超過200mm的任何鏡頭。如果偶爾需要超長鏡頭,可以考慮添置一隻遠攝增距鏡。

⑧ 電影長鏡頭是什麼意思 長鏡頭 是什麼意思

看電影時,怎麼區分長鏡頭和短鏡頭

長鏡頭就是中間不帶剪輯的鏡頭,也就是像你人眼看的,一路掃過去。

短鏡頭是片段的,有很多的剪輯。

電影中的長鏡頭指的是什麼?

影視中的長鏡頭:時間長的鏡頭

攝影中的長鏡頭:距離遠的鏡頭

電影長鏡頭的定義究竟是怎樣的

在時間概念上,是指對一個運動畫面較長時間的連續不間斷地表現,保持運動著的畫面的整體性。在達意概念上,長鏡頭是相對於短鏡頭,用來描述在單個鏡頭內實現多個表意,提供豐富內容的鏡頭。實際上就是長時間拍攝的、不切割空間、保持時空完整性的一個鏡頭。此鏡頭在同一銀幕畫面內保持了空間、時間的連續性,統一性,能給人一種親切感、真實感;在節奏上比較緩慢,故抒情氣氛較濃。

電影中說得偽長鏡頭是什麼

特效+剪輯製造的「偽長鏡頭」

長鏡頭,因為難拍,電影史上那些經典的長鏡頭彌足珍貴。但如今,無孔不入的數字技術正在冒犯它、顛覆它……

電影里的長鏡頭專業的解釋是:一氣呵成的長時間不間斷鏡頭,所謂「一鏡到底」。

不過,現在這個定義恐怕要改了。偽長鏡頭的拍攝過程准確說來,是「拍攝+製作」的過程。許多人因此第一次知道,原來這個「長鏡頭」做了多項特效處理,而且是由若干個鏡頭剪接而成。

這是技術對藝術的又一次冒犯。關於長鏡頭存在的意義,法國電影新浪潮的精神之父安德烈·巴贊有一著名論斷:用時空的真實性來體現電影的真實性。但如今,無所不能的技術正在將其顛覆。有業內人士稱,當長鏡頭可以借技術手段製造,也就意味著它的終結。

那些彌足珍貴的經典長鏡頭

曾經,長鏡頭被視為電影藝術手段的制高點——這里說的手段,為的是實現「一鏡到底」。導演胡雪樺說,一個短短三五分鍾的長鏡頭, *** 了演員表演、人物調度、鏡頭運動、燈光布控、場景轉換和行進線路等多個環節,需要調動攝影車、穩定器、滑軌、搖臂等各種設備,拍上一兩天是常事。由於不能剪接,長鏡頭須得嚴格計算、完美操控,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正因為難拍,所以能不能拍好長鏡頭,就成為測量導演功力的一張重要試紙。

2004年,杜琪峰憑借《大事件》的開場長鏡頭獲得了第4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這個時長近7分鍾的鏡頭里包含了兩次鏡頭升降和一次360度迴旋,警察、匪徒和記者在一條街上有序交錯,整個火拚場面復雜、炫目,卻不凌亂。為拍好這個長鏡頭,劇組先花1天時間演練,正式拍攝用了2天。

偽長鏡頭就是長鏡頭從原先的藝術手段蛻變成了一種特效,內涵隨之完全改變。

當數字化可以製造出一切假象,這是電影技術的進步,卻是電影藝術的退步。為什麼我們需要長鏡頭?不錯,你可以把電影理解為造夢的藝術,但即使造夢也需要真實感,而長鏡頭正是為營造真實感而存在。按照安德烈·巴贊的理論,長鏡頭之不同於蒙太奇,就因為它保持了拍攝中時間、空間、過程、氣氛和表演的真實性,排除了作假和替身的可能;它強調導演自我的消除,避免了鏡頭切換帶來的主觀性,用畫面固有的原始力量打動觀眾,把對事物和事件的解釋權交給觀眾。而現在,無孔不入的數字技術卻要消解長鏡頭的意義。

最後介紹你一部剛剛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鳥人》裡面的偽長鏡頭非常多,給人很大一鏡到底的感覺,但都是後期處理的結果,該片也因為給人一氣呵成的感覺而奪得桂冠。

很多解釋都是從網上找的你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研究一下,出處 [tieba.]

標簽:作文經典 上一篇:固執和信奉是什麼意思? 信奉是什麼意思? 下一篇:有關白色的花的詩詞 白色花的詩詞

從頭到尾只用一個長鏡頭拍的電影是哪一部?

俄國大導演蘇古洛夫(AexanderSokurov)的《俄羅斯方舟》全片96分鍾只用一個鏡頭拍成,成了2002年世界各大影展的傳說,而且還創下影史上的兩個紀錄:一、最長的長鏡頭;二、第一部只用一個鏡頭的長片。

電影中幾秒以上算長鏡頭

我們老師講的是:沒有固定的標准

如果是一部抒情的,通篇鏡頭剪輯都很慢 平均都能在10秒左右(這個有點極端),那這樣的話10秒的肯定不算長鏡頭,估計三四十秒鍾才能算;

但是如果是一部風格伶俐平均鏡頭長度就很少,那樣的話十幾秒應該也能算得上長了。

不過就平時看電影來說,10秒也不算很長,即使真的有分界線也不該是10秒,但是樓上說的120也太長了點,可能三十秒左右比較合適...現在很多電影開頭或結尾都很喜歡用長鏡頭,比如《雲水瑤》開頭沒記錯的話做了個3、4分鍾的鏡頭,個人覺得如果真的導演有意留長鏡頭給觀眾看,必然能讓細心地觀眾看出來,還是比較好辨認的~~O(∩_∩)O~

世界電影中的十大經典長鏡頭

一、《站台》的二人世界: 就我看來,《站台》是賈樟柯迄今為止最出色的一部電影,影片通過時代的變遷傳達出太多復雜的情緒,而賈樟柯的長鏡頭電影美學也在影片中得以完美的呈現。在那個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段落中,長鏡頭沉穩地記錄著一切,城牆上的二人世界也不再是溫馨和甜蜜。尹瑞娟和崔明亮一人一句,一對一答,一出一進,呈現出一種情感上的疏離,也預示著兩人今後很難聚合在一起!

二、《冬蔭功》的打鬥: 長鏡頭並不是現實主義影片或者文藝電影的專利,在泰國商業大片《冬蔭功》中,導演巴猜平橋就令人驚訝地創造出一個四分鍾的打鬥長鏡頭,讓動作巨星托尼賈從樓下一直打到樓上,而且時常採用不同的方式來擊倒對手。這的確需要相當深厚的執導功底,各方面的准備工作都要考慮周全,因為稍有不慎就要NG,前面那一系列的拍攝努力都會付諸東流!

三、《大事件》的開頭: 從一個匪徒走上樓去同團伙會合,到樓下街道上重案組警員的守株待兔;從匪徒同巡警的小小糾紛,到重案組故意製造紛爭來引開巡警......直至最後的 *** 街頭火拚,《大事件》開頭的7分鍾長鏡頭運用了靈活異常的鏡頭內部場面調度,為我們記錄了同一時間段中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沒有任何奇觀式的動作展示,只有匪徒、警察兩大團體的各自活動和最後的動作交匯。拋棄了強制性的畫面剪接,長鏡頭的銀幕時空看起來更自然!

四、《愛情萬歲》的哭: 哭!又哭!還是哭!一個勁的哭!哭得沒完沒了!怎麼還再哭啊!該哭玩了吧!我想這大概就是觀眾在毫無心理准備的狀況下看《愛情萬歲》結尾時的感受。蔡明亮那長達七分多鍾的長鏡頭一動不動,將這個女人的感情宣洩殘忍地記錄了下來。無盡的淚水引誘我們進入她的世界,跟著她一起心碎,一起傷悲

五、《雨月物語》的超現實主義: 溝口健二的《雨月物語》中有一個震驚世界影壇的長鏡頭:男主人公源十郎從正門走進家中,發現裡面空無一人,於是一邊喊著妻子的名字一邊從側門走了出去。鏡頭從側門又重新搖回正門,我們可以從窗戶的縫隙間看到焦急尋找的源十郎,他轉了一圈重新從正門中走了進來。而這個時候,我們驚奇地發現,宮木已經安靜地坐在屋子中間圍著柴火燒飯了。該長鏡頭將超現實主義的色彩融入到高超的場面調度技巧中,盡顯東方電影之神韻!

六、《德州巴黎》的「獨白」: 文德斯的《德州巴黎》展現了時間的綿延,當男主人公塔維斯和曾經的妻子簡在那個 *** 小包間中再次相遇時,他背對著簡將自己這么多年來的內心感受和苦難經歷用一種舒緩的語調娓娓道來。演員哈里·斯坦頓的情感自然流露,完全沒有雕琢的痕跡,這也體現了長鏡頭一大優點,就是給演員的表演帶來充分的自由,有助於人物情緒的連貫,使重要的戲劇動作能完整而富有層次地表現出來!

七、《職業:記者》的結尾: 安東尼奧尼的《職業:記者》呈現出現代人身份的迷失和一種無法言說的荒謬感,結尾處那個顛覆傳統敘事手法的奇妙長鏡頭絕對是全片的精華所在。只見洛克躺在一個小旅館的床上,鏡頭從裝有鐵柵欄的窗子緩緩地向外推攝,在掃視整個廣場後又從外面的視角向屋內窺探(此間出現了不少看似無邏輯,其實卻對事件的發展起到主導作用的元素),而此時的場景則是洛克的死亡,警察的到來和妻子臉上的驚愕之情!

八、《不可撤銷》全片: 帶有實驗性質的《不可撤銷》,全片99分鍾的時間總共只有10個長鏡頭,於是每個鏡頭足足有10分鍾那麼長。從一開始同性戀俱樂部中晃得令人發暈的陰暗畫面到那個長達10分鍾的著名 *** 鏡頭再到最後陽光草地的和諧溫馨,導演加斯帕諾實在是有點膽大妄為,他讓銀幕時間的進程完全違背了物理學上的熵變定律!

九、《奪魂索》全片: 《奪魂索》根據著名案件改編,在影像上卻成了希區柯克的一次大膽實驗。影片中他把長鏡頭發揮到了極致,看上去幾乎不用剪輯,完全打破了蒙太奇的規則,沒有切換,沒有正反打,一個鏡頭從頭到尾,完整記錄了整個事件的發生過程。但實際上希區柯克還是採用了演員身體逐漸占滿整個畫面然後拉開等小技巧,使得鏡頭間的銜接在銀幕上呈現出天衣無縫的效果,於是整個攝影就感覺像是一氣呵成的模樣了!

十、《俄羅斯方舟》全片: 這是一部真正只用一個鏡頭完成拍攝的長片。整部影片在聖.彼得堡美術博物館中一氣呵成不間斷拍攝長達96分鍾,索科洛夫的攝影機穿過35個展廳及850人組成的空間,走了兩公里多的路程。從古裝到時裝,在一個個精雕細琢的畫面中演員所有的演出都依據事先設計做到精確無誤,美輪美奐,真正做到了拍攝時間和電影時間的同步。於是,一個長鏡頭掠過了俄羅斯300年的浩瀚歷史,也成就了電影史上的不朽奇跡。

什麼是長鏡頭?長鏡頭有什麼用?有什麼能被稱作影史上經典的長鏡頭?...

長鏡頭是一種拍攝手法,它相對於蒙太奇拍攝方法。

一、長鏡頭

(1)長鏡頭,是指用比較長的時間(有的長達10分鍾),對一個場景、一場戲進行連續地拍攝,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鏡頭段落。顧名思義,就是在一段持續時間內連續攝取的、佔用膠片較長的鏡頭。這樣命名主要是相對短鏡頭來對稱的。攝影機從一次開機到這次關機拍攝的內容為一個鏡頭,一般一個時間超過10秒的鏡頭稱為長鏡頭。長鏡頭能包容較多所需內容或成為一個蒙太奇句子(而不同於由若干短鏡頭切換組接而成的蒙太奇句子)。其長度並無明確的、統一的規定。是相對於『短鏡頭』的講法。

(2)這里的「長鏡頭」,指的不是實體鏡頭外觀的長短或是焦距,也不是攝影鏡頭距離拍攝物的遠近,而是拍攝之開機點與關機點的時間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長短。長鏡頭並沒有絕對的標准,是相對而言較長的單一鏡頭。通常用來表達導演的特定構想和審美情趣,例如文場戲的演員內心描寫、武打場面的真功夫等。

二、長鏡頭種類

1.固定長鏡頭:機位固定不動、連續拍攝一個場面所形成的鏡頭,稱固定長鏡頭。最早的電影拍攝的方法就是用固定長鏡頭來記錄現實或舞台演出過程的。盧米埃爾1897年初發行的358部影片,幾乎都是一個鏡頭拍完的。

2.景深長鏡頭:用拍攝大景深的技術手段拍攝,使處在縱深處不同位置上的景物(從前景到後景)都能看清,這樣的鏡頭稱景深長鏡頭。例拍火車呼嘯而來,用大景深鏡頭,可以使火車出現在遠處(相當於遠景)、逐漸駛近(相當於全景、中景、近景、特寫)都能看清。一個景深長鏡頭實際上相當於一組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鏡頭組合起來所表現的內容。

3.運動長鏡頭:用攝影機的推、拉、搖、移、跟等運動拍攝的方法形成多景別、多拍攝角度(方位、高度)變化長鏡頭,稱為運動長鏡頭。一個運動長鏡頭可以起到一組由不同景別、不同角度鏡頭構成的蒙太奇鏡頭的表現任務。

三、長鏡頭拍攝的特點

(1)所記錄的時空是連續的、實際的時空。長鏡頭不打斷時間的自然過程,保持了時間進程的不間斷性--與實際時間、過程一致,排除了蒙太奇通過鏡頭分切壓縮或延長實際時間的可能性。長鏡頭表現的空間是實際存在著的真實空間,在鏡頭的運動中實現空間的自然轉換,實現局部與整體的聯系,排除了蒙太奇鏡頭剪接拼湊新空間的可能性。

(2)所表現的事態的進展是連續的。用一個長鏡頭對一個場景、一場戲(一個過程)進行連續的不間斷的拍攝,再現了事件發展的真實過程和真實的現場氣氛。例如在《中國藝術團訪問拉美三國》中,表現朱逢博在蓋亞那演唱蓋亞那歌曲受到歡迎的段落,由於只能一次拍成,但又要表現演員、觀眾和現場情境,作者用了一個長鏡頭來表現,通過鏡頭的運動來完成分切鏡頭的表現任務。這個長鏡頭段落是這樣的,朱逢博的近景,演唱;唱完一小節後鏡頭漫漫拉開,成全景,停三秒,隨著音樂的節奏,鏡頭慢慢右搖,清楚地展現觀眾歡快的情景;然後鏡頭移動橫掃全場。移動中發現一位黑人觀眾特別聚精會神,象著了迷,鏡頭推成他的特寫,繞他轉180o。這時演唱已快結束,鏡頭隨即又從特寫邊拉邊移退到觀眾背後,全景透過觀眾拍台上演員,直到全場歡呼鼓掌,演員謝幕。一個長鏡頭共3分20秒,唱歌的聲音沒有間斷,鏡頭在運動中忽而突出細節、忽而強調氣氛,保持了整段內容的完整,產生了一種真實、自然、生動的效果。

(3)具有不容置疑的真實性。長鏡頭具有時間真、空間真、過程真、氣氛真、事實真,排除了一切作假、替身的可能性,具有不可置疑的真實性。

(4)與短鏡頭功能的區別。電影中長鏡頭和短鏡頭是兩種發揮著截然不同作用的鏡頭,二者之間的區別主要在於持續時間的長短。攝影機從開機到關機之間的時間長短決定了鏡頭的長短,即長鏡頭經常是持續時間比較長,而短鏡頭反之。長鏡頭大多應用在紀實的電影作品當中,因為長鏡頭不間斷的記錄一件事情,是觀眾感受到真實的過程,而短鏡頭由於持續時間短,編創人員有可能把沒有關系的鏡頭接在一起從而產生新的意義,因此短鏡頭適合於故事片敘事蒙太奇的創作。

四、長鏡頭理論學

(1)理論學派認為電影在藝術上的特徵就是照相的延伸,因此它的本質特徵就是「物質現實的復原」,「當影片紀錄和揭示物質現實時,它才成為名副其實的影片」。

(2)專家批評蒙太奇理論使電影喪失了真實。專家看來,蒙太奇在拍攝中把一定的事件分割為若乾片斷,當把它們重新組織起來的時候,不論個別鏡頭是如何現實主義的,但敘述的實質和思想主要是從這些片斷之間的(剪輯)關系中產生的,這個結果的本源在任何具體的因素中都是找不到的。

五、長鏡頭的美學觀

(1)長鏡頭的出現,被認為是「電影美學的革命」。在這之前,蒙太奇理論作為唯一的電影理論,基本上支配了電影藝術家們的思維活動。人們研究蒙太奇理論,很少涉及電影與照相的關系,也很少從這一角度去研究電影的特性。巴贊標新立異,把電影的特性歸結為照相性,並從這一特性出發,強調電影的逼真性、紀實性。巴贊的寫實主義的美學思想,以及他總結的景深鏡頭和長鏡頭的美學功能,極大地推動了電影語言的發展,帶來了電影表現手段的一次革命,造就了新的銀幕形態,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長鏡頭,就不會有現代電影。

(2)長鏡頭學派對蒙太奇絕對地排斥,認為蒙太奇是「最反電影手段」的。巴贊的理論片面地強調真實地再現生活的原來形態,把一切必要的藝術加工都斥為「不真實」,這種主張容易導致藝術作中的自然主義傾向。

(3)蒙太奇與長鏡頭是電影表現手段的兩大形態,它們雖然有某些對立,但絕非水火不相容,也就是說,我們既要認識電影的「照相本性」,也要看到它的「藝術」的本性,二者是辯證的統一。

六、長鏡頭附圖

電影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電影長鏡頭

1《贖罪》(記不太清了是不是這個電影了)裡面有一段很長的長鏡頭。表現行軍隊伍之長。有許多影評似乎都對此長鏡頭下過筆墨,然而我並沒有太大感受。

2 《埃倫娜》(同性電影),雙女主的吻戲是一個長鏡頭到底。嗯……個人認為非常非常精彩,長鏡頭運用也把這個吻表現的一氣呵成。不過如果你拒絕斷背山一類同志片,這個可掠過。

3 《大空港》。聽說這個導演三谷幸喜先生就是很喜歡用長鏡頭一鏡到底的人。但是我只看過這一部電影,就只推這一個。具體要了解其他的你可以網路他的電影。總之大空港就是全片沒切過鏡頭的。看得我捏一把汗。感覺就像看人在水底下憋氣多久不出水面一樣。

4 《死亡錄像》。說實在的,這個偽紀錄片到底算不算用了長鏡頭我也不太懂。因為它有的鏡頭雖然晃,但真的看不出切過。不禁對演員的表演佩服到五體投地。

5 …… 這個省略號的意思是,有很多電影里有長鏡頭,但是它們多多少少並不以此長鏡頭著名,所以就變成了電影中突然出現的驚艷一筆啦。

這個還看平時積累。如果你有把所有長鏡頭電影都記錄下的習慣,以後出匯總肯定很好玩。

(BTW,幫你搜了一下,[guyan.jia.] 這里也有幾個匯總。不過以上內容都是我手打的,請尊重原文。三Q)

有一種電影拍攝技術叫長鏡頭,長鏡頭到底是什麼意思,還有什麼叫蒙太奇?法國新浪潮又是什麼意思。

所謂「長鏡頭」,是指在一個鏡頭里不間斷的表現一個事件,或者一個段落,它通過連續的時空運動把真實的現實自然地呈現在屏幕上,形成一種獨特的紀實風格。

蒙太奇就是根據影片所要表達的內容,和觀眾的心理順序,將一部影片分別拍攝成許多鏡頭,然後再按照原定的構思組接起來。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鏡頭組接起來的手段。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將攝影機拍攝下來的鏡頭,按照生活邏輯,推理順序、作者的觀點傾向及其美學原則聯結起來的手段。首先,它是使用攝影機的手段,然後是使用剪輯的手段。當然,電影的蒙太奇,主要是通過導演、攝影師和剪輯師的再創造來實現的。電影的編劇為未來的電影設計藍圖,電影的導演在這個藍圖的基礎上運用蒙太奇進行再創造,最後由攝影師運用影片的造型表現力具體體現出來。

法國新浪潮電影指法國1958年末、1960年代初的新電影製作及創作傾向,其中不少新導演都是《電影筆記》雜志的影評人,包括重要的導演如尚盧高達、法蘭蘇瓦楚浮、克勞德夏布洛、賈克希維特等人,他們大都崇尚個人獨創性,表現出對電影歷史傳統的高度自覺,體現「作者論」的風格主張,不論在主題上或技法上都與傳統電影大相徑庭。代表作如亞蘭雷內的《廣島之戀》(1959)和尚盧高達的《斷了氣》(1960)等。

標簽:作文經典 上一篇:固執和信奉是什麼意思? 信奉是什麼意思? 下一篇:有關白色的花的詩詞 白色花的詩詞

閱讀全文

與電影里如何分辨長鏡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游戲男主比女主小的電影 瀏覽:631
哪個論壇有小電影 瀏覽:933
電影院座位是怎麼排號碼的 瀏覽:8
何老師演的微電影 瀏覽:892
迅雷下載電影吉祥如意 瀏覽:682
儀式美國電影高清完整版 瀏覽:235
北京青年宮電影城放映時間 瀏覽:840
哪吒鬧海上海電影製片廠 瀏覽:117
電影是如何影響流行文化的 瀏覽:374
鍵電影神馬電影網 瀏覽:647
電影院vip票房 瀏覽:477
無家可歸的麥克是什麼電影 瀏覽:46
八個字片名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60
汗血寶馬電影全集視頻直播 瀏覽:259
電影不能說的游戲原型人物 瀏覽:260
芭比之神秘之門大電影西瓜影視 瀏覽:7
中國10年期票房口碑電影 瀏覽:766
成龍拍攝外國所有古裝電影有哪些 瀏覽:250
紅杏電影在線網站導航 瀏覽:234
微信賣電影不封技巧 瀏覽: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