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看哭了,電影《八佰》為何如此催淚值得一看嗎
「八佰」不是一個數字,而是一個「人」、「英雄」和一種民族精神。震驚、感動、敬畏,有直擊人心的時刻,有落淚的時刻:被帶著炸葯跳躍的人物所震撼,被那些面對敵人飛機火力勇敢挺身而出的決心所感動,更被所有「勇敢抵抗敵人」的戰士所敬畏!我覺得電影《八佰》值得一看,挺催淚的,理由如下:
6、《八佰》這樣的電影所具備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對歷史的銘記之上,還對現實的當下具有激勵作用:在經歷過疫情與洪水的考驗之後,《八佰》的上映或許能給大眾帶來鼓舞力量,讓大家不忘歷史的同時,也對未來充滿希望——只要民族的韌性不滅,就一定有希望 。 想起片頭打在銀幕上的那句話:「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向所有為保家衛國貢獻過力量甚至生命的戰士們致敬!
7、管虎導演選擇以一些「平凡小人物」的視角作為故事的切入點,不但能刻畫出鮮活有力的戰場群像,還能以小人物的視角去透視家國危難之際的選擇與覺醒,對於觀看者而言,會更有力度,也更能凸顯中華民族在危難時刻的那股不屈不懼的韌性。 演員們對角色的演繹也很好地增強了人物的力度,同時也很好了展現了戰爭背景下各類人的不同面貌。
❷ 電影八佰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電影八佰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1、管虎執導的戰爭片《八佰》是全球第三部、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電影,影片已於8月21日正式公映。電影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戰,「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抗擊外敵浴血奮戰的故事。《八佰》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戰爭片,導演強調:「戰爭中的人的個體體驗是最重要的,我更關注人。」影片聚焦戰爭中的「小人物」,他們不僅是普通一兵,也是中國人,在殘酷戰爭的面前,每個人都可能會面對驚慌、絕望,但是戰爭也激發了他們的血性,他們用最英勇的行動來抗擊外敵,即使過去70餘年,「八百壯士」也依舊值得記下這濃墨重彩的一筆。
2、《八佰》是群戲,主演包括了王千源、張譯、姜武、黃志忠、張俊一、歐豪、杜淳、魏晨、張宥浩、唐藝昕、李九霄、李晨、俞灝明等等,電影的人物線是跟隨戰斗時間線走,通過四行倉庫的戰斗串聯人物,導演想要刻畫一幅戰爭群像,他做到了,並且展現了戰爭中的深刻人性。
3、片中的「八百壯士」可以看成一個整體,他們就是影片中的主角,導演管虎將鏡頭對准了普通士兵和連排軍官,他們是戰爭中的「小人物」,但正是這樣數十萬的士兵構成了戰爭的主體。在四行倉庫的戰斗中,人性得到了最直觀的展現。因為倉庫外是源源不斷來攻擊的敵軍,堅守四行倉庫就是一個死局,明知赴死而無畏,是為「八百壯士」。
4、「八百壯士」構成的主題是謝晉元(杜淳飾)率領的524團,在行軍過程中,他們還收留了羊拐(王千源飾)、老鐵(姜武飾)、端午(歐豪飾)、小湖北(張俊一)等一幫雜牌軍,他們有的是被打散的正規軍,有的是文職官員,有的還是少年趕來打掃戰場的,沒想到進入四行倉庫陣地,打出這血性一戰。
❸ 從專業角度如何評價《八佰》這部以戰爭為題材的影片
從題材的選擇上評價《八佰》
從題材本身來說,這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影視作品。在淞滬會戰時,四百餘人對外宣稱戰士八百,孤軍留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與日軍苦戰四天四夜,史稱「四行倉庫保衛戰」,這是淞滬會戰乃至整個抗戰史上頗為悲壯的一幕,這些浴血奮戰的戰士也被稱為「八百壯士」。這一段歷史本就動人心魄,適合戰爭題材的影視作品進行再演繹。
對小人物的描寫細膩
英雄就是身邊人?也可以是平民?從這部電影來看,是的!《八佰》背後的英雄史,也是平民史,這讓這部電影的格局從四行倉庫及其中的八百壯士延伸到了蘇州河另一側的達官顯貴、平民百姓,這是這部電影的高明之處。覆巢之下無完卵,在大巢將覆之時,沒有人能做到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同樣,在日軍已經打到四行倉庫時,一河之隔的人也必然不會無動於衷。在這部電影中,保衛四行倉庫的也並不僅僅是八百壯士,在租界內原本隔岸觀火的商賈、幫派子弟、伶人、學生、大學教授等等,最終也全部加入了這場保衛戰中,全民抗戰!
❹ 八佰影評
《八佰》是一部擁有超越其電影本身意義的作品,甚至藉由「戲」的意象引出了對電影本質的思考,拓寬到觀眾對電影態度的邊界,觀看和目光所蓄積而突破熒幕內外的潛在價值,熒幕前的觀眾也參與其中,將要繼續完成這場戲最後一個環扣。
《八佰》也許不會在世界影史上留名,但相信在中國的戰爭電影中是可以擁有很大分量的。追根究底,《八佰》從來沒有放棄作為它作為電影的存在,這也是近年來的主旋律電影大多隻能供國人自我高潮的原因。
首先,從過硬的技術上看,《八佰》的攝影師曹郁對兩岸的落差氛圍是有很明確清晰的把控的,南岸的燈紅酒綠人的衣著皆是高飽和度,而北岸卻是灰淡黃綠的末世降臨。作為亞洲首部全程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片子也達到了其追求的宏大質感。
除了上述「戲」的意象之外,白馬的出現也貢獻了很多神性的瞬間,它幾乎伴隨也代表了那一群守在四行倉庫中的人們。從初始的驚慌失措妄圖逃竄,到順從本性開始奔跑,想要逃脫又不願離去,成全了自己,但最後又重新被拉回既定的路線,判斷不了的未來。
比較令人感動的細節是影片對個人結果的呈現方式。與此相輔的是演員的陣容都是老熟人了,因此當觀眾陷入對主角光環的信任中,而陳樹生的自爆,端午的死亡,老鐵的破相......他們受到的傷害清脆又不可置信。
影片也從不吝於給早走的英雄戲份。包括最後選出來的敢死隊的結局也在被日本兵發現時戛然而止,沖刺過橋的人們下場又如何呢,歷史早已給我們更殘酷的解答。
❺ 八百壯士結局 電影八佰結局如何
在電影《八佰》喊纖中,「八百壯士」實際只有四百人,謝晉元手下犧牲了九人,受傷二十八人,還有三百多人撤進英租界。事實上,英租界沒有兌現諾言,而是直接在租界內找了一塊十五畝的地方,將三百多人軟禁在這里。這里的生活條件非常惡劣,孤軍還受到白俄士兵的欺陪滲晌壓。
八百壯士結局
《八佰》是由導演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當時,堅守在此的蘆鋒是第八十八師二六二旅五二四團,實際兵力420人。因為團長謝晉元為了迷惑敵人,在接受采訪稱其兵力有八百人,這才有了「八百壯士」的說法。在激戰了四天四夜後,八百壯士斃敵二百多人,傷敵無數,而自己的傷亡只有三十餘人。
日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卻依然不能佔領四行倉庫,就請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出面和守衛部隊談判,而這些壯士們因為孤立無援,無法獲得補給,只能接受停火條件。直到1941底,日軍徹底佔領了租界區,孤軍營就落到了日本人的手裡,這些壯士一部分被日軍送到浙江等地做苦工,一部分被送到南太平洋的荒島服苦役。據倖存者田際鈿老人講,他那一隊160人的苦力,倖存下來的只有30多人。
❻ 如何評價電影《八佰》
《八佰》是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該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被稱作「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該片於2020年8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2021年2月28日,獲得2020新浪微博之夜微博年度電影。
劇情簡介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杜淳飾)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影片評價
塑造立體的人,是《八佰》的立意與野心所在。以往戰爭片的主角,要麼是正面迎敵的戰士,要麼是深入敵營的卧底。而該片卻從一群逃兵的身上展開,《八佰》能在國產戰爭片中越眾而出,恰恰是因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該片拓寬了我們認識英雄的維度,他們在捨生取義前,也有過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與掙扎。《八佰》的人物塑造採用了群像刻畫的手法,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來個,但這也會造成「一開始還想把每個人名記住,但後來就記混了」的情況。(《界面新聞》評)
不同於以往同類型的影片,《八佰》沒有男女主角,所有人都是主角,所有人又都是配角。從片名開始,導演就將焦點設定在「人」身上「古時行軍,五人為伍,十人為什,百人為佰」。人,才是最重要的。該片從人性出發,既描繪了投身戰爭中英勇無畏的戰士,也刻畫了怕死畏戰的普通人。(新華網評)
戰爭是冰冷和殘酷的,《八佰》中的「靜」凸顯了這樣的冰冷和殘酷。電影開篇用搖移的大全景方式勾勒了蘇州河北岸的「靜」,這是滿目瘡痍之地,沒有居民,只有殘破與荒涼。「靜」是《八佰》一面,由「靜」到「動」是更重要的一面,它既是戰爭的對抗與角力的「動態」,也是人物變化成長的弧光,更是主題精神的升騰的過程和姿態。在槍火和刺刀帶來的慘烈聲響中,該片著力呈現了「八百壯士」阻擊日本侵略者進攻的幾個戰爭段落和側面,戰爭的殘酷性首先被傳達出來,與之交織的是帶有痛感的崇高性。作為一部戰爭類型商業片,該片正視了戰爭的殘酷,與此同時,也不再採取以往戰爭片凸顯指揮軍官個體的智慧與英勇的策略,甚至淡化了謝晉元的領導,而是以群像的方式塑造出「有意味的普通個體」所組成的群體合力。(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副院長、教授 程波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