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在世界電影史上紀錄片的先驅

在世界電影史上紀錄片的先驅

發布時間:2023-06-07 06:37:12

⑴ 《四萬萬人民》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四萬萬人民》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claY78JRcV5FYaELpWHyfw

提取碼:l693
《四萬萬人民》
導演: 尤里斯·伊文思
編劇: 尤里斯·伊文思
主演: 弗雷德里克·馬奇、莫里斯·卡諾夫斯基、西德尼·呂美特
類型: 紀錄片、歷史、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中國大陸
語言: 英語、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39-03-07
片長: 52 分鍾、USA: 61 分鍾
又名: 四億人民
簡介:
在世界電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被稱為紀錄電影的先驅,與美國的羅伯特·弗拉哈迪、英國的約翰·格里爾遜和蘇聯的吉加·維爾托夫並稱為四大紀錄電影之父,與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伊文思的創作生涯最長,在長達60餘年的創作生涯中拍攝了60餘部影片,一部尋找失落青春的詩意紀錄《塞納河》曾使他獲得1957年的戛納金棕櫚大獎。
中國的抗戰不僅掀起了中國電影人的創作熱情,也吸引了國外電影大師的鏡頭。上世紀30年代末,多位國外記錄片導演來華攝制影片,他們中最傑出的代表就是尤里斯·伊文思。伊文思1938年在中國拍攝的《四萬萬人民》不僅是他電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與中國維持50年的情誼的開端。從抗戰開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鏡頭紀錄下了不同的中國。
外國人來華拍紀錄片的歷史,最早大約可以追溯到電影誕生的那幾年。1896年,盧米艾爾兄弟派出了數百名攝影師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攝影師就曾來華拍片。此後,美國人、義大利人、蘇聯人、瑞典人都曾經把鏡頭對准過中國,但多是風光片及風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民俗的紀錄,直到戰爭的悄然到來。1935年,在燕京大學任教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用一台十六毫米手搖攝影機拍下了「一二·九」學生運動的場面,今天已成為珍貴的歷史資料。
1938年,尤里斯·伊文思來了,這個「飛翔的荷蘭人」飛到了中國,與他同行的還有我最崇拜的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在1936年,兩個勇敢的人在西班牙內戰爆發之際,把攝影機和照相機的鏡頭對准了這片燃燒的土地,伊文思拍攝了廣受贊譽的紀錄片《西班牙土地》,而卡帕也因拍攝《共和軍之死》的照片一舉成名。 「紀錄」擁有了出生入死的剛毅血性。從此,「什麼地方燃燒,就去什麼地方拍攝」被奉為攝影師的職責。西班牙內戰是西方前線,而中國戰場則被稱為是反法西斯斗爭的東方前線,從西方前線遠涉到東方前線,伊文思和卡帕在中國拍攝的珍貴圖像彷彿西班牙影像的迴音。
1938年4月初,在抵達中國不久,二人便拍攝了「台兒庄戰役」,那是值得慶賀的第一場正面擊潰日軍的勝利,伊文思和卡帕要求上前線拍攝,最終未能拍到決戰的場面,因為他們是外國人,沒人敢為他們的生命承擔風險,但他們還是抓住機會在台兒庄附近的小樹林中拍攝了這場戰斗。伊文思回憶說:「我不是一個作家,我通過畫面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我一定要表達死亡對我意味著什麼,不僅僅是拍幾個屍體,而是拍攝整個一段,死亡牽連到的往往是許多人。我觸到了中國,中國也觸到了我,我拍了戰爭,拍了一個在戰爭中瓦解,又在戰火中形成的國家,我看到了勇敢!」
紀錄這場戰爭的《四萬萬人民》成為了關於中國抗日戰爭的真實寫照,並且起到了聲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的積極作用,這些影像成為後來中國抗戰影片的重要素材。而卡帕生平最有力度的照片,就是他拍攝的遭日軍空襲後的劫難場面。
正如卡帕那句永遠的名言:「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夠好,因為你離得不夠近」。1954年,卡帕在越南戰場觸雷身亡,如一個不參與殺戮的鬥牛士般身著光彩耀目的鬥牛士裝束轟然倒下,而伊文思繼續潛行在戰火中。
伊文思的冒險不是賭徒的博彩,也不是亡命徒般的輕生,而是為激情所貫注,為信仰所戰斗的勇氣。在中國抗日戰場上,在越南抗美的叢林中,在古巴剿匪的追擊中,甚至在70歲高齡,依然在戰火中拍攝。這個「飛翔的荷蘭人」被祖國放逐,卻四次來中國,他稱中國是收養他的「第二故鄉」,他愛這里的人民。
紅色電影的開端——延安電影團
伊文思在臨走之前,秘密地把一台埃摩攝影機交給了一位左翼影人吳印咸,這位吳印咸後來被稱為共和國攝影藝術的拓荒者。1938年秋,吳印咸和袁牧之兩人帶著這台攝影機和從香港購得的全套電影器材到達延安,在八路軍總政治部下成立了「延安電影團」。
最初電影團只有6個人,有電影工作經驗的僅有3個。1938年10月1日,電影團開拍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記錄片《延安與八路軍》。1940年袁牧之將完成的影片底片帶到蘇聯,沒想到正好蘇德戰爭爆發,沒能在蘇聯印出拷貝送回國內放映。進入40年代後,電影團拍攝了多部新聞短片,在根據地露天放映。

⑵ 世界電影史之盧米埃爾兄弟

盧米埃爾兄弟是法國電影先驅者,在愛迪生等人發明的電影機器基礎上發明了「活動電影機」。

1895年12月28日,盧米埃爾的「活動電影機」第一次公開售票公映,這一天也被認為是電影的誕生日。

在盧米埃爾所拍攝的作品中,就題材和內容大致可以區分為四個方面:

1、勞動和工作的生活場景:如被稱作世界電影史上的第一部影片的《工廠大門》;

2、家庭生活情趣的記錄,如《嬰兒的午餐》;

3、自然風光和街頭實景的拍攝,如《火車進站》;

4、政治、文化和新聞實錄,如《耶路撒冷教堂》。

盧米埃爾兄弟也是世界電影史上寫實主義傳統和紀實美學的最早嘗試者,他們發揮了電影的照相功能,客觀記錄外界的人與事物,但他們拒絕拍攝任何虛假的東西,更關注電影的照相物理本性,即客觀實錄。

⑶ 世界電影史復習提綱資料

電影發明時間(1895)19世紀

「視覺滯留」 0.1—0.4秒
愛德華•幕布里奇奔跑的馬進行連續拍攝的實驗
法國人馬萊連續拍攝的「攝影槍」
1894年,愛迪生實驗室的「電影視鏡」問世 是l/48秒的畫格
1895盧米埃爾兄弟所發明的「活動電影機」 是l/16秒的畫格同時也標志著電影的真正誕生。
路易•盧米埃爾最初拍攝的短片:《工廠大門》、《火車進站》、《燒草的婦女們》、《出港的船》、《代表們登陸》、《警察遊行》一、勞動和工作的生活場景二、家庭生活情趣的記錄三、 政治、文化、新聞實錄四、自然風光和街頭實景的拍攝
在盧米埃爾的「固定視點的單鏡頭」的表現形式中,《火車進站》是最為典型的一部作品
盧米埃爾讓「活動電影」成為一種敘事藝術
喬治•梅里愛「停機再拍」的電影技術手段,,他成立了「明星製片公司」 攝影師的工作室和劇院舞台的結合虛假、封閉的製作空間一、魔術片二、排演的新聞片三、神話故事片四、科幻探險片
在電影的初創期,盧米埃爾和梅里愛便截然不同地代表著兩種傾向、兩種風格。在盧米埃爾看來,電影無非是一種「科學珍品」,運用於藝術並不是目的,他的口號是「再現生活」;而梅里愛則認為,電影能夠創造藝術,「銀幕即舞台」可以「改變生活」。「盧米埃爾力求引起旁觀者的感覺,引起對『當場抓住的自然』的好奇心;梅里愛則出於藝術家的偏愛而沉緬於幻想,全然不顧自然界的實際活動」③。盧米埃爾表現現實生活完全是寫實的、記錄性的;梅里愛表現「銀幕戲劇」卻是幻想的、浪漫主義的。盧米埃爾傾向自然、模擬現實,是再現主義的;梅里愛傾向技術、改變現實,是表現主義的。
盧米埃爾可稱之為電影紀錄片的先驅;梅里愛則可稱之為電影故事片的先驅。
「布賴頓學派」
喬治•阿爾培特•斯密士把特寫鏡頭運用於電影語言的形式系統,發展了它的敘事因素電影最早「分鏡頭「
詹姆士•威廉遜《中國教會被襲記》景別上的奇特變化,蒙太奇手段將兩個不同情境中的形象交替出現,與固定的視點的全景鏡頭形成了根本的對立
埃斯美•柯林斯「移動攝影」和「反角度」鏡頭
希賽爾•海普華斯《義犬救主記》『學派的代表作品
同樣僅僅是幾分鍾的短片,但是如果我們將「布賴頓學派」所拍攝的影片,同盧米埃爾影片中的小資產階級情調相比;同梅里愛影片中沉灑於幻想的神話故事相比,「布賴頓學派」的影片中所表現出來的現實主義的萌芽,的確是極其可貴的。而在形式上,與盧米埃爾的固定視點的單鏡頭、戶外生活片的紀錄相比;與梅里愛乏味的「樂隊指揮」的視點、封閉的戲劇舞台空間的紀錄相比,「布賴頓學派」在多視點的時空觀念上的突破,在採用戶外拍攝與情節表現相結合的處理中,特別是通過「追逐片」的樣式,所體現出來的美學追求,真正使影片朝著電影化的方面邁進丁關鍵的一步。
藝術電影運動
1908年,由「藝術影片公司」拍攝的《吉斯公爵的被刺》,就是最成功的範例。公司改變了以往「電影劇本由默默無聞的文人、失業的新聞記者、落後的演員,或者不出名的政治家編寫的局面
1903年鮑特《火車大劫案》在鏡頭與鏡頭之間時空交錯的切換技巧的表現上,創造性地發展了電影敘事的流暢性和連貫性,鮑特對於如何應用近景或特寫鏡頭進行敘事,如何發展電影語言形式技巧的表現上,與英國「布賴頓學派」相比,還有所差距
格里菲斯1915《一個國家的誕生》1916年《黨同伐異》
鮑特是在不同的場面之間交叉剪輯,而格里菲斯卻開始在場面之內進行大量的切換,直接把戲劇性空間解構,然後重新加以組合以適應觀眾的思維與情感的參與」①。在鮑特那裡,場面、段落、鏡頭是一回事,起著推進敘事的作用。而在格里菲斯這里,場面或段落分別由若干個鏡頭組成,場面或段落不僅是劇情的連接,而且是作為一種視覺觀念在起作用,o格里菲斯與鮑特的另一個不同也是極為重要的方面,則是鮑特注重情節的發展,注重外部動作的形式表現。而格里菲斯十分注重動作的情感因素,強調影片情感價值的表現,因此,使影片的敘事顯得更為復雜。這是格里菲斯被稱之為藝術家,其影片被稱之為藝術作品的關鍵。
格里菲斯的電影的敘事形式明顯地受到了狄更斯小說的影響,強調以情節結構作為影片敘事的基礎。在格里菲斯的《黨同伐異》中,鏡頭或段落的確是沿著特定的情節走向,是遵循著情節發展的因果關系來進行表現的。但是格里菲斯卻是以電影分解時空的方式,以交替蒙太奇的剪輯技巧,而使電影與傳統藝術的敘事形式明顯地區別開來。特別是影片將四個故事的敘事時空隨意自如地加以組接的有膽識的實驗,創造性地發展了電影結構的敘事形式
查爾斯•卓別林 突出了以電影的形式來創造富有人性的人物形象《馬戲團》《尋子遇仙記》《城市之光》。卓別林以富有個性化的人物形象作為影片創作的基礎,以現實主義的創作態度和傑出的電影喜劇觀念,創造了世界電影史上第一個有血有肉的銀幕形象
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
法國印象主義心理敘事 1、開掘題材拓展電影心理敘事的表現2、追求自然物象與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對應3、確立新的攝影技巧以求適應人物心理和精神的視覺表現4、強調視覺節奏的表現與節奏性剪輯的重要性
超現實傾向的各種流派l、「純電影」的美學實驗:法國費爾南•萊謝爾《機器的舞蹈2、達達主義無理性的電影宰驗。曼•雷伊的《回到理性》3、超現實主義電影的絕對現實。謝爾曼•杜拉克拍攝的《貝殼與僧侶》布努艾爾的《一條安達魯狗
前蘇聯蒙太奇學派的理論
l、庫里肖夫的「實驗工作室」 2、維爾托夫的「電影眼睛派」 3、柯靜采夫和塔拉烏別爾格等人的「奇異演員養成所」
愛森斯坦《戰艦波將金號》其一,以視覺節奏的造型因素突出影片的主題,創造影片的情緒,形成影片視覺感官的沖擊力。其二,以蒙太奇視覺結構的形式強化影片的視覺形象,擴大影片的空間效果。其三,以多角度反復重復的延續動作使得影片的時間抽象化,造成影片的延時表現。
普多夫金《母親》1、普多夫金強調劇本創作的重要作用2、普多夫金注重演員工作的基礎作用3、普多夫金把蒙太奇視為電影藝術創作的基礎。
20年代紀錄主義電影的發展
1. 維爾托夫的「電影眼睛派」的美學主張,是從機械主義的紀錄本性出發,以紀錄主義的美學來反叛傳統的再現主義的美學
美國好萊塢「黃金時代」
1927年《爵士歌手》聲音進入電影
電影理論伴隨著聲音的出現也反映出了不同態度,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認為電影是視覺藝術,聲音破壞了電影作為一門獨立藝術的完整性其二、不是一概地反對聲音的出現,但是要以「視覺為主,聲音為捕」 其三、主要反對聲音中的對話,認為對白會使電影導向戲劇,會使可見的動作陷於癱瘓其四、提出錄音是「復制」,錄音師的工作不是創作,貝拉•巴拉茲就認為「聲音沒有形象」 其五、聲音不應重復畫面,而應作非同步處理,比如:聲畫對佼,畫內畫外,畫面為實、聲音為虛等其六、強調聲音的空間感,比如:空間聲音、聲音透視、距離幻覺等等;其七、對聲音持全面歡迎的態度。
一、 高度精細的組織分工二、製片人制度三、明星制度
奧遜。威爾斯的《公民凱恩》一、關於景深鏡頭二、關於仰拍三、陰影逆光的表現四、移動攝影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美學特徵一、紀錄性二、實景拍攝三、長鏡頭的運用四、關於非職業演員的運用五、結構形式六、地方方言的運用
法國「新浪潮」與「左岸派
巴贊的理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電影是現實的漸近線」 被稱作是「寫實主義」的口號 二、場面調度的理論
「新浪潮」在創作上的主要特徵大都以專注的手法記錄或表現一個事件、一些人物。因而有很強的紀實性,不少影片都有強烈的個人傳記色彩。主題:1、非政治性的電影2攝影方法:攝影風格側重於電影的照相性,攝影師們側重於畫面新鮮感,拒絕功能主義或學究式的畫面製作3音響處理:「新浪潮」大量採用自然音響環境,以增加作品的真實感4剪輯:蒙太奇在這里不再表達思想和解釋心理的手段,而只是作為時空切割時的手段。5表演:與傳統明星制度相對立,他們啟用了大批不知名的年輕人做演員
「左岸派」 導演們卻提出了「雙重現實」的問題,即「頭腦中的現實」和「眼前的現實」 以探索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有別於傳統的現實主義電影,另一方面又將內心現實與外部現實,即頭腦中的現實與眼前面對的現實結合起來,將原有的超現實主義改造為一種易為公眾所理解與接受的高級的現實主義。
「左岸派」這主要受到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其一,「左岸派」電影接受了弗洛依德的性心理學和潛意識學說的影響,力圖表現擺脫一切理性、法律、道德和習俗的約束的人的真實。其二,「左岸派」電影接受了薩特的「存在主義」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人與物、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繫上其三,「左岸派」電影接受了伯格森的「直覺主義」影響,強調在文藝作品中通過非理性感受而進入意識深處,強調「直覺」在認識世界、藝術創作與鑒賞中的位置,清除我們與「實在」之間的障礙,克服我們同「實在的距離」,使我們直接面對「實在」本身,使靈魂得到提高,超脫生活現狀。其四,受到布來希特的影響,作品中力圖對現實進行曲折的表現,以勾通內心的幻象。
「新浪潮」與「左岸派」的大致比較:1.從他們各自的成分看:「新浪潮」的製作者大都是巴贊創辦的《電影手冊》雜志的評論員,他們是些影迷,由到電影俱樂部中看影片、在雜志上寫評論文章中逐步走上影壇的,一般地講,「左岸派」導演的文化修養要比「新浪潮」導演高。2,從時間上看:『『新浪潮」運動始於50年代末期,以195S年為誕生的日期。3.在年齡上著:1958年「新浪潮」的幾個代表人物還都是年輕的小夥子4.從影片主題和手法上看:「新浪潮」作者電影有著強烈的個人傳記色彩,而「左岸派」的作家電影反映的卻是帶有普遍意義的全人類性質的主題.從拍攝地點的選擇上看;由於「新浪潮」電影從來不去反映重大的歷史事件,不具有社會性主題和政治性主題6.從美學追求上看:「新浪潮」追求的是向生活靠攏,向真實深入;而「左岸派」電影感興趣的則是人的精神活動,人的思想,人的內心7.從製作周期上看:「新浪潮」導演們以一種潦草的、半即興方式拍攝電影,因此製作周期短,一年有時能夠拍攝好幾部影片8.從影片通過檢查方面看:「新浪潮」電影由於內容簡單,不涉及政治

⑷ 世界電影史了解的進來!

1895~1910● 12月28日盧米埃在巴黎大咖啡廳放映自製的十部影片(1895)
● 第一家專映有聲電影的「留聲影院」在法國成立(1900)
● 柏格森之喜劇論文《論笑》發表(1900)
● 維他公司vitagraph成立(1900)
● 愛德溫.波特的《美國消防員生活》採用復雜的戶外拍攝鏡頭,並以溶的手法連接鏡頭,開啟之後劇情片的拍攝手法(1902)
● 四月,美國第一家長期放映電影的戲院「電化劇場」在洛杉磯開幕,由湯瑪斯.陶利創立 (1902)
● 傳記公司開始在室內攝影棚使用人工燈光(1903)
● 美國第一家「五分錢戲院」在匹茲堡設立(1905)
● 愛彌兒.考爾正試探動畫影片的可能性(1905)
● 第一部卡通影片:《做鬼臉的步驟》,由詹姆士.史都華.布萊頓製作完成(1906)
● 李狄佛斯特發明的音管,指出電子聲音擴音的可能性(1906)
● 澳洲的第一部警匪片《大盜凱利的故事》完成,長度約一小時(1906)
● 此年估計每周約有八千萬美國人光顧五分錢戲院(當時美國人口約一億人),而全美已有五千家以上的五分錢戲院(1907)
● 葛理菲斯到傳記公司工作,因為影片生場量大,於是發展出分工模式,使得電影導演首度由不懂機器的人來擔任(1907)
● 美國「國家檢查局」成立(1907)
● 法國開始製作舞台式的藝術電影(1907)
● 愛迪生合組「電影專利公司」,授權拍攝、發行與放映電影(1908)
● 「火車大劫案」導演愛德溫.波特與愛迪生公司決裂,愛迪生公司不久後停止拍片。至此 初始電影漸被劇情片取代(1909)
● 卡爾.德蘭姆利用IMP公司旗下的女演員:法倫絲.羅蘭斯的假死亡消息,造成明星風潮 (1910)
● 葛理菲斯率領公司的演員與工作人員到洛杉磯定居,許多電影公司相繼搬到加洲的好萊塢地方發展(1910)

重要作品:
《月球之旅》A Trip to the Moon
1900/梅里葉/法國/黑白
《美國消防員的生活》The 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
1903/愛德溫.波特/美國/黑白
《火車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
1903/愛德溫.波特/美國/黑白
第一部西部片的誕生。
《靈犬救主記》Rescued by Rover
1905/西希.赫普渥斯/英國/黑白
開創在屏幕上說故事的技巧,是葛里菲斯之前剪輯最巧妙的作品。
《鷹巢歷險記》The Eagle』s Nest
1908/愛德溫.波特/美國/黑白
內容描述營救被老鷹捉去的嬰兒的過程,葛里菲斯演出並在此片中學習到導演的技巧。 1911~1920
● 華納兄弟開始製作電影(1912)
● 第一本電影雜志《影劇》在美國問世(1912)
● 賽納特的基斯東公司成立(1912)
● 阿道夫.索克成立「名人公司」(1912)
● 威廉.福斯成立「票房誘力公司」(1912)
● 賽納特製作第一部美國喜劇長片《泰莉的傷心羅曼史》,使卓別林踏上明星之路(1912)
● 美國「環球公司」成立(1912)
● 葛理菲斯成立自己的電影公司(1913)
● 西席.地米爾為了拍攝《番妻記》至加州,以每月七十五元租下好萊塢谷場(1913)
● 達達沙赫.法蘭克完成第一部印度電影,器材則全部由英國進口(1913)
● 第一家重要的新型豪華戲院「河濱戲院」建於百老匯(1914)
● 霍金遜成立派拉蒙公司(1914)
● ●貝拉斯哥的燈光技術師布克蘭至好萊塢(1914)
● 梅里葉拍完他的最後一部電影(1914)
● 第一次世界大戰讓許多國家管制敵國電影進口,間接為本國電影保留了發展空間(1914)
● 卡爾.蘭姆建立宏大的環球攝影城(1915)
● 「電影專利公司」被法院宣判違反托拉斯法,宣布倒閉(1915)
● 葛理菲斯,英斯與賽納特成立鐵三角影業公司(1915)
● 「票房誘力公司」改名為「福斯公司」(1915)
● 1915~1917之間確立了好萊塢的經濟模式(1915)
●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雨果.孟斯特堡寫下《電影劇-心理的研究》(1916)
● 艾倫.瑞在《萬神殿》中改良貝拉斯哥式布景(1916)
● 卓別林至轉至「互助公司」發展(1916)
● 德國政府成立「烏發製片公司」,開始拍攝戰爭宣傳影片,以壓制國內的反戰聲浪 (1918)
● 莫斯科成立國家電影協會,俄國教育局電影部嚴格管制膠卷(1918)
● 法國電影受「百代公司」與「高蒙公司」壟斷(1919)
● 蘇聯將電影收歸國有,並設立第一個電影學校:「蘇聯國立電影學院」(1919)
●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掀起德國表現主義電影的高潮(1919)
● 葛理菲斯、卓別林、瑪麗.畢克馥與范朋克成立「聯美公司」(1919)
● 法國的路易.德.呂克創設第一個展示與保存過去電影的社團(1920)
● 蘇聯電影銳減,戲院關門4/5以上(1920)

重要作品:
《國家的誕生》The Birth of a Nation
1915/大衛.葛里菲斯/美國/黑白
美國第一部片長超過12本的電影,同時也是美國自有電影以來賣座最高的影片。但因電影中
的種族問題而引起社會上很大的反彈,甚至禁演。
《偏見的故事》Intolerance
1916/大衛.葛里菲斯/美國/黑白
製片費200萬美金,同時為了電影中巴比倫一段故事而建了一段城牆。影片共分四段,內容深
刻。可惜因為結構復雜而抽像,引不起觀眾的興趣而票房慘敗。又譯為《忍無可忍》、《黨
同伐異》。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Cabinet Des Caligari
1919/羅勃.韋恩/德國/黑白
德國表現主義的濫觴,開啟後來表現主義電影在畫面處理上的獨特手法。
《尋子遇仙記》The Kid
1920/查理斯.卓別林/美國/黑白
當時卓別林官司纏身,為了怕這部影片被法院收押而在旅館中剪輯,亦開啟了他笑中帶淚的
風格。
《杜麗的冒險》The Adventure of Dolly
1908/大衛.葛里菲斯/美國/黑白
葛里菲斯的第一部導演作品,因為大受歡迎而將每況愈下的傳記公司扶持起來。1921~1930
● 戰後經濟困頓,列寧實施新經濟計畫,允許私人企業,電影製作環境因而改善(1921)
● 20年代,美國開始*縱全世界電影市場(1921)
● 20年代開始大量拍片的「烏發公司」發明平面式剪輯機(1921)
● 約翰.福特加入福斯公司(1921)
● 戰後外片恢復進口,票房收入轉用於本國製片(1922)
● 戰後組「國家電影企業」,壟斷本土電影製作、發行與進口,「教育委員會」則負責意識型態方向(1922)
● 蘇聯,維多夫開始製作「電影真理報」,實為半紀錄、半宣導、半實驗的非劇情片 (1922)
● 「美國電影製作與發行組織」(M.P.P.A)或稱「海斯辦公室」成立,是美國影片公司本身 的審查組織(1922)
● 列寧鼓勵紀錄片與新聞片的製作(1922)
● 加拿大的羅勃.佛萊赫蒂拍出《北方的南努克》,是影史上第一部在世界各地的商業電影 院放映的紀錄片(1922)
● 艾森斯坦開始接觸電影,提出了「吸引力蒙太奇」(1923)
● 蘇聯政府再度將影業收歸國有(1923)
● 美國的華納兄弟公司正式成立(1923)
● 德國導演受聘到好萊塢發展(1923)
● 「人民電影企業」成立,負責製作與共黨意識型態一致的政治電影(1923)
● 德國電影面臨財政困難,愈來愈倚靠好萊塢出資,德國電影人材亦大量流向好萊塢(19 24)
● 1924~1929為蘇聯電影的黃金時期
● 美國哥倫比亞公司與米高梅此年相繼成立(1924)
● 華納公司買下維他公司(1925)
● 英國成立電影學會(1925)
● 蘇聯將「國家電影企業」改組成「蘇維挨電影托拉斯」(1925)
● 蘇聯政治局決議國家不幹涉藝術形式,俄國蒙太奇運動得以全面發展(1925)
● 蘇聯宣稱已發展出一種電影配音系統(1926)
● 20年代中期,貝爾以電傳送聲音和留聲機的技術配合記錄(1926)
● 首部彩色片《光榮歷險記》完成(1926)
● 華納公司發明維他風錄音設備,福斯公司隨後和通用電器發明穆菲通奠定有聲電影基礎(1926)
● 由特藝彩色拍攝的《黑海盜》出品(1926)
● 第一部有音樂聲帶的《唐璜》由華納公司出品,影片的攝制費升高,但是較傳統在戲院僱用樂團演奏更為經濟(1926)
● 英國國會通過電影法來保障英國的電影事業(1927)
● 法國的手持攝影機發明(1927)
● 第一部有音樂、對話聲帶的《爵士歌手》由華納公司出品,有聲片流行後,許多默片演員成為過去式(1927)
● 霍金遜組成新「派拉蒙公司」(1927)
● 20年代末,蘇聯電影發展蓬勃(1927)
● 「美國影藝學院」由米高梅總裁路易梅耶提議創立(1927)
● 法國亞伯.岡斯的《拿破倫》首度向全世界展示由三個銀幕構成的電影(1927)
● 好萊塢進入「古典好萊塢時期」,產生多位著名導演如:法蘭克.卡普拉,約翰.福特等。類型電影在這時期發展至成熟,敘事手法產生通則如:連戲剪接、線性敘事等。(1928)
● 默片巨匠巴斯特.基頓結束自己的片廠,加入米高梅公司。但是大製片場的拍攝體系讓基 頓無法適應,不久其電影生涯及告結束(1928)
● 艾森斯坦的《十月》受到蘇聯當局斥為「形式主義」(1928)
● 美國影藝學院管理委員會主席范克朋提出頒發金像獎的構想(1928)
● 完全有聲對白電影《紐約之光》上映(1928)
● 雷電華公司成立(1928)
● 華特.狄士尼創造出米老鼠(1928)
● 2月10日首屆奧斯卡金像獎產生,5月16日在好萊塢的羅斯福大飯店頒發,最佳影片是《鐵翼雄風》(1929)
● 20年代晚期,大眾的興趣轉向廣播,默片市場已達飽合,法國的印象主義沒落(1929)
● 超現實主義內部分列(1929)
● 艾森斯坦到好萊塢學習有聲技術(1929)
● 1929~1937年,蘇聯電影*縱在薛姆亞斯手中,他使各形式主義的藝術家都合乎黨的路線(1929)
● 英國人約翰葛里遜拍攝出描寫漁人生活的《漂流》大受好評,並且使他成功說服英國之E MB成立電影處,全力推動英國的紀錄片運動(1929)
● 30年代的電影確定劇本是影片創作的基本原則(1930)
● 1930年代彩色底片廣為流傳,為彩色攝影的高亮度燈光出現,直接影響深焦效果(深焦攝 影)的拍攝手法產生,並成為40年代的特色(1930)
● 西電、RCA兩家公司製片廠成為摩根洛克裴勒的擁有物(1930)
● 羅馬天主教徒馬丁奎格萊、丹尼爾洛德草擬好萊塢製片法案(1930)
● 隔音設備(隔音罩)可以直接包著攝影機,不必再連機帶人藏在亭里,攝影機至此可活動 自如(1930)
● 日本電影大致分為時代劇與現代劇兩類,重要導演包括衣笠貞之助、溝口健二、小津安二郎等(1930)

重要作品:
《吸血鬼》Nosferatu
1922/穆瑙/德國/黑白
承繼《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而來的表現主義電影,同時也是電影史上的第一部西血鬼作品。選擇拍攝戶外的自然景來對比古堡中的陰郁,塑造出極為恐怖的氣氛。
《北方的南努克》Nanook of North
1922/羅勃.佛勒赫提/美國/黑白
美國紀錄片之祖。這部作品並非完整的紀錄片,以愛斯基摩人的人物和背景的經驗去自然發展電影,情感較為抒情。
《十誡》The Ten Commandments
1923/西席.地米爾/美國/黑白
全片最大噱頭是摩西將紅海分成兩半的特技場面。這部片使西席.地米爾成為大場面電影的 權威。
《波坦金戰艦》Potemkin
1925/艾森斯坦/蘇俄/黑白
每個畫面以節奏性的正確秒數停留在銀幕上,並透過不同鏡頭的相互對比而產生不同意義。 艾森斯坦的撞擊蒙太奇的最佳表現。
《將軍號》The General
1926/巴斯特.基頓/美國/黑白
電影意念與導演技巧皆非常復雜,默片喜劇鉅匠基頓的代表作。
《大都會》Metropolis
1926/佛列茲.朗/德國/黑白
佛列茲.朗在德國時期的代表作,是一深刻的政治寓言電影。其中未來世界的畫面成為後來 多科幻電影的模仿對象。
《母親》Mother
1926/普多夫金/蘇俄/黑白
與艾森斯坦同時期的蘇俄電影大師,比較不同的是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理論為「堆積蒙太奇」 。
《拿破倫》Napoleon
1927/亞伯.岡斯/法國/黑白
首用三重銀幕型式,對電影技術貢獻良多。
《安達魯之犬》Un chine Andalou
1929/路易斯.布紐爾/法國/黑白
超現實主義電影的濫觴。

1931~1940
● 有聲片的准備階段完成,好萊塢的概貌顯現(1932)
● 美國多數電影公司與院線有很親密的關系(1932)
● 8月6日「威尼斯影展」開始,是電影史上第一次影展(1932)
● 明星制度全面運作,片廠制度(美國片廠時代)亦繼續發展。經濟不景氣未能對技術(如彩色、聲音)全面投資開發(1933)
● 電影業第一次受經濟低迷打擊,票房猛跌,產品驟減。電影業的因應措施:兩片聯映,以渡危機(1933)
● 好萊塢製片法案通過實施(1933)
● 桃樂絲.雅茲諾的《Christopher Strong》描寫一個女飛行員未婚懷孕及自殺的故事。是古典好萊塢時期唯一女導演,片中常出現獨立自主的女性形象,但限於當時好萊塢風氣,多無好下場(1933)
● 電影公司渡過經濟不景氣危機,開始賺錢(1935)
● 特藝七彩的出現讓弧形燈又重新問世。到了30年代中期,特藝七彩的花費減少,大片廠才在「鉅片」時使用,如李穆林的《浮華世界》是全部彩色的劇情片(1935)
● 福斯與廿世紀公司合並成「二十世紀福斯公司」(1935)
● 所有八大電影公司的主要股源都在Morgan與Rockefeller兩大銀行集團中(1936)
● 英國製作225部電影,是當時世界第二多產國家(1936)
● 美國嘗試用成本高的彩色底片拍攝,代替黑白,終獲成功(1939)
●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演藝工作人員約有4萬人從軍,勞軍活動與激勵士氣影片蓬勃 ,在國內市場興旺,而劇情片產量減低(1939)
● 9月1日舉行第一屆的坎城影展,藝術電影在世界影展中獲得肯定。此時期重要導演有尚.雷諾、卡爾.德萊葉、路易斯.布紐爾等(1939)

重要作品:
《城市之光》City Light
1931/查理斯.卓別林/美國/黑白
卓別林作品本質內涵的表徵。
《科學怪人》Frankenstein
1931/詹姆斯.惠爾/美國/黑白
片廠時期美國環球片廠以恐怖片最為叫座,本片即為當時的代表作。
《疤面人》Scarface
1932/霍華.霍克斯/美國/黑白
華納公司以警匪片最為有名。
《一夜風流》It Happened One Night
1934/法蘭克.卡普拉/美國/黑白
奧斯卡史上第一部大滿貫(獲得最佳影片、導演、編劇、男女主角)的電影,也是美式神經 (脫線)喜劇的代表作。
《禮帽》Top Hat
1935/美國/黑白
30年代美國歌舞片大受歡迎,其發源地為雷電華公司。這部即為當時雷電華旗下最有名的舞 王佛雷亞士坦與金姐羅吉絲的作品。
《白雪公主》Soow White and Seven
1937/華德.迪士尼/美國/彩色
第一部動畫長片。
《游戲規則》The Rules of the Game
1939/尚.雷諾/法國/黑白
風格詭譎諷刺,場面調度淋漓盡致,描寫愛情與道德相抗的故事。
《驛馬車》Stagecoach
1939/約翰.福特/美國/黑白
約翰.福特再創個人西部片的第二個高峰。
1941~1950
● 年僅26歲的奧森.威爾斯完成第一部劇情長片《大國民》,內容描述大人物的內心空虛與社會黑暗面,手法新穎獨特,得到當年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與奧斯卡九項提名,在影史上影響極大。(1941)
● 「新寫實主義」是義大利影評人恩柏脫.巴巴洛討論1942年的義大利電影所定之名詞(19 42)
● 在墨索里尼時期,電影由其弟弟管轄。專注於歷史宮闈片及煽情的上層社會通俗劇,即是 「白色電話電影」(1942)
● 墨索里尼1943年下台後,許多導演開始拍攝能夠反映社會現實的電影,形成以後的新寫實主義運動(1943)
● 政府支持與美國的援助,新寫實主義運動能夠維持,到了1948年以前,這個運動已與政府有密切的聯系而少受到檢查的干擾(1943)
●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各國停止拍攝政宣電影。歐洲電影因為戰火而沒落,致使美國 電影在市場上獨大。蘇聯等共產國家強調國家主義的電影,因為冷戰在西方國家中不復存在,電影又恢復其藝術特質。
● 1945年因為電影片廠受到戰火的摧殘,有聲設備也極匱乏。因此新寫實主義的場面調度大 量採用寫實的外景,攝影品質也接近粗糙的紀錄片
● 「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從1947年開始對好萊塢展開政治調查並引發「十君子」事件,好 萊塢的古典模式漸漸受到現實生活挑戰
● 1947~1957年,法國政府以強制配額、貸款等手段輔助電影。且國際合作亦流行(1947)
● 40年代末,磁性錄音帶取代唱片,電子處理音樂的方法(剪接)出現(1948)
● 戰後,美國最高法院對派拉蒙公司耗時多年的法案作出最後裁決,規定電影公司必須賣掉他們的戲院(1948)
● 米高梅宣布減薪與大量裁員(1949)
● 非美活動委員會的「好萊塢十君子」黑名單時期(1949)
● 美國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期的「黑色電影」是在當時陰沉偏執的氣氛中所產生結果(1949)
● 法國的亞斯楚克提出「攝影機鋼筆論」。十年後法國新浪潮實現,運用此理論拍片。法國新浪潮的導演如楚浮、高達等在電影會中結識。(1949)
● 黑澤明的《羅生門》對於西方電影的技巧與風格有深入接觸,另一方面仍從日本傳統中發 掘與創新(1950)

重要作品:
《幻想曲》Fantasia
1940/華德.狄士尼/美國/彩色
改變音樂在影片中的從屬地位的迪士尼動畫電影。
《大國民》Citizen Kane
1941/奧森.威爾斯/美國/黑白
電影鬼才奧森.威爾斯的導演處女作,使深焦攝影成為後十年好萊塢的標准技法。同時也是
影評人票選的影史十大影片第一名。
《梟巢喋血戰》The Maltese Falcon
1941/霍華.霍克斯/美國/黑白
公認的黑色電影濫觴,改編自達許.漢密特的同名小說。
《對頭冤家》Ossession
1942/維斯康堤/義大利/黑白
對戰後產生的義大利新寫實主義的影響很大,改編自美國小說家詹姆斯.肯恩的小說,因為版權問題而被米高梅公司禁止在美國上映。
《不設防城市》Open City
1945/羅塞里尼/義大利/黑白
戰後第一部引起國際震驚與注目的義大利新寫實主義代表作。
《單車失竊記》Thief
1946/狄西嘉/義大利/黑白
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中最傑出的標記。採用非職業演員,並在父子尋找被偷的腳踏車過程中,插入許多周遭社會現象。1961~1970
● 法國人類學家尚.胡許拍攝《夏日紀事》,利用輕便錄音設備與攝影器材,創造出新的紀 錄片拍攝風格:「真實電影」。強調整部電影就是「捕捉真實的實驗」(1961)
● 美國羅勃.朱成立朱氏公司,採用多機作業與長時期跟蹤拍攝對象,創造紀錄片的「直接電影」風格(1961)
● 德國拍攝短片的導演們發表「奧伯豪森宣言」:短片是劇情片的訓練與實驗場所。這個宣言並非以創作或理論出發,而是以創造良好的製片環境為出發點(1962)
● 「青年德國電影處」提出無息貸款資助年輕導演拍片,如克魯格、雪朗多夫等皆是。但是 電影界抗議輔導不公,之後將這筆預算的一半拿來資助商業電影。此時期德國電影發行管道 大都被美商把持(1964)
● 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的製片公司,也逐漸為大公司吸收(1964)
大部份史家以為到了1964年,新潮的形式特質逐漸消失,而外國開始模仿如英國米尼.李 察遜所拍之《湯姆瓊斯》,這個運動便算告罄(1964) (法國)
● 60年代中期,美國女性主義運動者開始拍攝紀錄片,從自身經驗出發,做翻案文章式的重 新尋找女性運動的淵源或彰顯被凐沒的女性成就

● 到了60年代中期,寬銀幕電影 的革命已經跟1930年代的有聲革命一樣徹底,而且寬銀幕 也和音響一樣,成為新一代的電影美學基礎(1965)
● 類似美國AFI的機構在歐洲存在已久,對於支持本國電影發展發揮相當大的功能。
● 海灣及西方企業收購派拉蒙,全美企業吸收聯美。(1966)(美國)
● 塞內加爾的歐斯曼.桑賓拍出非洲第一部劇情片《黑女孩》(1966)
● 艾略特海曼 Eliot Hyman買下華納(1967) (美國)
● 60年代末期,「真實電影」與「直接電影」被大眾廣為接受,同時電視頻道成為紀錄片主要的放映管道與資金來源
● 冬季,戴高樂政府的文化部長安德烈馬洛,撤換法國電影會亨利朗瓦的職務,在高達、楚浮的領導下示威,為二月示威運動(1968) (法國)

⑸ 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記錄片

1922年 《北方的納努克》成為第一部記錄片

《北方的納努克》

羅伯特·弗拉哈迪

影片的誕生

1920年,在巴黎毛皮商雷維永的資助下,弗拉哈迪帶著兩架攝影機和一個帶發電機和投影機的實驗室動身前往哈得孫灣,拍攝一部反映北極地區生活的影片。1922年,影片《北方的納努克》製作完畢,但是沒有發行公司願意購買,他們認為觀眾們對愛斯基摩人不會感興趣。又是雷維永弟兄幫了弗拉哈迪的忙,他們租下紐約的國會大廈劇院,並出資進行第一輪的宣傳。僅僅放映一周,票房收入就達43000美元,引起了轟動。後來這部電影在許多國家上映,都取得了成功。在拍攝下一部電影時,弗拉哈迪受到了派拉蒙公司的資助,簽署的合同中規定,製作時間和資金使用都沒有限制。但是納努克已經不能感受到人們對他的喜歡了,因為在電影製作完成前他就餓死了。

導演

羅伯特·弗拉哈迪,1884年2月16日出生於美國密歇根州鐵山區。從礦山學院畢業後他曾多次到北極地區進行科學考察。他的第一部紀錄片就是關於考察旅行的,但是原始底片被燒毀了。弗拉哈迪說:「復制的片子倒沒有燒毀,還可以看。看了這些我就知道,這部電影拍得不好。」《北方的納努克》是弗拉哈迪的第二次嘗試,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功。接下來他為派拉蒙公司拍攝了《摩阿拿》(1923-1925),描寫南太平洋島嶼上的人們以及他們的生活,但沒有像《北方的納努克》那樣受到大眾的歡迎。在美國拍了兩個短片後,弗拉哈迪與德國導演弗里德里希·威廉·茂瑙合作拍攝《禁忌》(1933),影片描寫了毛利人反對迷信和等級制度的斗爭。因與茂瑙意見不合,在影片拍攝完成前他就受邀前往英國,在那裡他拍攝了《工業的英國》(1933)和《亞蘭島人》(1934)。1937年他與佐爾坦·柯爾達合作在印度拍攝了《象童》。1941-1942年,弗拉哈迪以肥沃的土地變成沙漠為題材,為美國農業部攝制了電影《土地》,但影片沒有通過審查,理由是「內容過於沮喪」。1948年弗拉哈迪執導了《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影片講述了一個南方的年輕人捲入石油工人罷工的故事,這部影片和《北方的納努克》一樣是弗拉哈迪的傑作。1951年7月23日,弗拉哈迪在美國的佛蒙特州逝世。

影片資料

國家:美國

年代:1922年

導演:羅伯特·弗拉哈迪

編劇:羅伯特·弗拉哈迪

攝影:羅伯特·弗拉哈迪

剪輯:羅伯特·弗拉哈迪,查理斯·格爾布

主要演員:納努克,奈拉,卡娜瑜,艾雷,艾雷戈

⑹ 世界電影史上的第一 彩色影片、紀錄片、第一次影展

1935年,世界歷史上第一部彩色電影問世:馬摩里安在他執導的《浮華世界》中首次使用了彩色技術。

1895年,法國人盧米埃爾放映了他的第一部影片,也是世界第一部"紀錄片"--《工廠大門》。

1922年,美國人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納努克》完成並公映,是世界上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記錄片。

1932年,世界上的第一個影展--威尼斯影展誕生,主要的首獎是金獅獎。

⑺ 世界電影的發展階段及代表作

1、開端,1888年10月14日,路易斯·普林斯使用改進版的單鏡頭攝影機(即MkII)拍攝了電影《朗德海花園場景》。是IMDb認證的人類歷史上第一部電影。該片記錄了一群人在花園里做著一些滑稽的動作。

2、電影初期成長為藝術,1896-1912年,代表作——《火車到站》、《膝行的人》到《水龍出動》、《水龍救火》、《撲滅大火》、《拯救遭難者》等影片,盧米埃爾創造了最早的新聞片、旅遊片、紀錄片、喜劇片等影片樣式。

3、電影藝術初期,格里菲斯在1915年以藝術家的勇氣拍攝出了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無聲片《一個國家的誕生》,在1916年又拍攝了《黨同伐異》。這兩部被譽為電影藝術的典基之作,是電影史上的里程碑。

4、電影藝術重要發展期,1946-1959,蘇聯的一些電影工作者拍攝出了一批有感情沖擊力的戰爭片和有一定形象感染力的人物傳記片。如《青年近衛軍》、《攻克柏林》、《易北河會師》等。

5、電影多樣化,1960年,以非理性為基本特徵,是對戲劇化電影更大的一次沖擊。這次電影運動以夏布羅導演的《漂亮的塞爾傑》和《表兄弟》公映起始,特呂弗《四百下》,阿侖雷乃《廣島之戀》在戛納電影節引起轟動為開端。

閱讀全文

與在世界電影史上紀錄片的先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關於女人誘惑電影有哪些 瀏覽:813
女狙擊手前蘇聯電影圖片 瀏覽:58
閃電電影全集國語版 瀏覽:452
美國最經典系列電影 瀏覽:867
成龍電影廣場舞 瀏覽:360
電影天堂什麼app 瀏覽:205
世界最長的蛇電影 瀏覽:618
功夫微電影 瀏覽:761
洪金寶鬼片大全全集電影片 瀏覽:468
機器女孩電影叫什麼 瀏覽:98
有哪些好看的外國勵志電影 瀏覽:594
電影是怎麼創造出來的 瀏覽:885
蘇聯女兵空降被俘是什麼電影 瀏覽:395
電影素材風景圖片 瀏覽:436
側耳傾聽動畫電影圖片 瀏覽:26
北京電影學院侯克明 瀏覽:485
近期拍攝的盜墓電影有哪些 瀏覽:74
暗夜電影播放時間有兩個小時 瀏覽:641
式神令電影免費觀看西瓜 瀏覽:770
異形1電影國語迅雷下載 瀏覽: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