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老上海長城電影院

老上海長城電影院

發布時間:2023-06-06 06:16:37

1. 關於上海各大電影院的信息

星美正大影院 "星美假日" 所有影片30元,一號貴賓廳50元 "星美假日" 所有影片30元,一號貴賓廳50元 "星美刷卡日" 持招行、浦發信用卡可享最低7折優惠 12:30前、21點後30元特價 12:30前、21點後30元特價 12:30前、21點後30元特價 12:30前、21點後30元特價 12:30前、21點後30元特價 1. 持招行、浦發信用卡平日正價場最低可享8折 2. 持貴賓卡電影可享最低7折,且可享折上折 環藝電影城 "18點18元" "18點18元" "18點18元" "18點18元" "18點18元" 下午13點前半價 下午13點前半價 全天半價 下午13點前半價 下午13點前半價 下午13點前半價 下午13點前半價 1. "18點18元",周一至周五晚18點開映的影片一律18元/張,每天僅一場(節假日除外) 2. "18套餐18分關懷",1份爆米花+1份可樂+熱狗,僅售18元 永華電影城 午12點前、晚22點後所有電影半價 午12點前、晚22點後所有電影半價 全天半價 午12點前、晚22點後所有電影半價 午12點前、晚22點後所有電影半價 午12點前、晚22點後所有電影半價 午12點前、晚22點後所有電影半價 和平影都 雙休日上午,夜宵場特價場 夜宵場特價 全天半價 夜宵場特價 夜宵場特價 夜宵場特價 雙休日上午,夜宵場特價場 虹橋世紀電影城 10:45敬老公益專場 10:45公益專場 8 - 15元/張 20:30有獎情侶場 50 - 80元/2張 21:50白領休閑場 12 - 20元/張 1. VIP卡可享受6折優惠,更可參加影迷俱樂部,會員價參加首映式、影迷見面會 2. 學生電影卡,憑卡觀摩只需10 - 20元/張 3. 一人兩個月內任意時間、場次觀三部電影,套票價100元 4. 周二10:45敬老公益專場,10元3部電影(1個月),30元10部電影(3個月),50元18部電影(半年) 5. 每天上午12:00前場次一律半價 6. 購現金正價票兩張,免費泊車2小時 柯達電影世界 午12點前半價 午12點前半價 全天半價 午12點前半價 午12點前半價 午12點前半價 午12點前半價 1. 用中銀長城卡購買正價電影票即可享受9折 2. 購250元會員卡,1人前來7折優惠,2人前來5折優惠 國泰電影院 午12:30前特價 午12:30前特價 全天半價20 - 30元 上午低價15 - 20元 午12:30前特價 午12:30前特價 午12:30前特價 1. 大、中學生下午18點前憑證可享優惠價25 - 30元 2. 登陸國泰網站可享用10元抵用券 萬裕國際影城 下午13點前30元 下午13點前30元 全天半價 下午13點前30元 下午13點前30元 下午13點前30元 下午13點前30元 1. 陽光電影卡(100元),可觀片30場 2. 萬裕金卡,一年內購票5折 3. 大眾卡(200元),可觀摩10場最新影片 UME新天地國際影城 雙休日中午12:00前一律半價 19:00前場次一律半價 女士免費日 凡一女士與一男士同往,男士正價,女士免票 雙休日中午12:00前一律半價
滿意請採納

2. 民國最精緻女子:面子絕代風華,里子才情萬千

民國有著這么幾位女子,面子絕代風華,里子才情萬千。 兼具才華性情,內外精緻的美人——潘妃 潘素是前清著名狀元宰相潘世恩的後人,其母沈桂香出自名門,請名師教授潘素音樂與繪畫,故潘素既能彈得一手好琵琶,也可作得一幅美畫。而其父潘智合卻是個紈絝子弟,敗光一切家產,其生活就此陷入困頓。潘素13歲時,母親病逝,繼母王氏將她賣到上海妓院,獲「 」潘妃」之稱。 張伯駒在上海見到潘妃,頓時覺得驚為天人,一見頃心,費盡心力追求,於是,其在二十芳齡之際便成了著名收藏家張伯駒先生的夫人。 青綠山水畫家 張伯駒自比明末四公子之一的「 」冒辟疆」,自然要把潘素培養成秦淮八艷之一的董小宛。張伯駒請了當時的各方名士教授潘素古文與山水畫。加之潘素本身已有深厚的功底,故而其造詣極高。 潘素自幼酷愛繪畫,21歲時正式拜師學畫,主攻花鳥;中年開始對山水滋生興趣,潛心觀摩張府珍貴的書畫真跡,至名山大川實地寫生;晚年時擅作金碧青綠山水與雪景山水。 四十年代的潘素已然在繪畫界嶄露頭角,尤擅長工筆重彩山水畫,承繼了細密嚴謹,金碧緋映的一派,成為我國著名的青綠山水畫家。 張大千先生曾稱贊潘素的繪畫:「 」神韻高古,直逼唐人,謂為楊升可也,非五代以後所能望其項背」。 一代美人,精緻的五官隔著褪色的黑白照片仍美得驚為天人。 狷介之人 氣節上,潘素跟張伯駒一般,也是狷介之人。1937年,夫婦參加蔣緯國婚禮時,蔣緯國知道潘素善彈琴,邀其演奏,潘素以琴不在側委婉拒絕,蔣緯國多次再請,潘不為所動。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唐瑛 唐瑛是中國首批留洋學生唐乃安的女兒,是上海教會貴族學校的高材生,是宋子文痴戀一生而不得的愛人,更是當年上海灘最為翹楚的一代名媛。 南唐北陸 唐瑛多才多藝,嗓音甜美,具有曼妙的舞姿與高雅的談吐,是紅透整個上海灘的頭牌交際花,曾與陸小曼齊名,獲稱「 」南唐北陸」。 唐瑛與陸小曼同台演出 戲劇界的繆斯 風華絕代、儀態萬千的唐瑛並非僅是上海風月場所的交際名媛,其精通英文,善唱崑曲,熱衷演戲。既能一展曼妙舞姿,又可彈得一手好琴,案前潑墨,山水畫立就。 1927年,她演出崑曲《牡丹亭》,成當年報紙的頭條。 1935年,她在卡爾登大劇院用英語演出了整部《王寶釧》。用英語演出京劇此乃第一遭,加之其精湛的演技,在全國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在百樂門參演過話劇《少奶奶的扇子》 …… 至此,唐瑛被稱為「 」戲劇界的繆斯」。 這時的唐瑛正處於人生最顯赫的時期,猶如一朵含苞的夜來香,在上海灘搖曳生姿,幽香宜人。 比我漂亮的人,沒有我聰明;比我聰明的人,又沒有我漂亮。 唐瑛穿著打扮考究且前衛,一度成為舊上海的時尚潮流風向標。 選用CHANEL N°5香水、CHANEL香水袋、FERREGAMO皮鞋、CD口紅、CELINE衣服和LV手袋,更有十口鑲金大衣箱以及昂貴的掛滿大櫥的裘皮大衣。 據其妹唐薇紅回憶,姐姐極其注重修飾打扮,就算待在家裡,一天也要換三次衣服,早上穿短袖的羊毛衫,中午穿旗袍,晚上家裡有客人造訪,就著西式長裙。那時候的旗袍滾很寬的邊,滾邊上綉出各種花樣。 唐瑛最喜歡的一件旗袍滾邊上有一百多隻翩翩飛舞的蝴蝶,用金絲銀線綉成,紅寶石鈕扣熠熠生輝。 聰慧的她甚至能夠DIY自己的原創服飾,別致、時髦而前衛,一度在名媛圈中颳起了「 」唐瑛款」風。 1927年,在上海靜安寺路一棟三層的小洋樓里,時尚的領軍人物——唐瑛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專為女性開辦的服裝公司——「 」雲裳服裝公司」。 在當年的上海灘,雲裳服裝成為了時髦女子的一大追求。 唐瑛對於食物亦非常講究:每一頓都會按照合理的營養要求進行搭配,甚至於每一餐都嚴格遵循精確的時間表進行。 此外,她極其重視餐桌禮儀,吃飯時絕不能擺弄碗筷餐具,不能邊吃邊說話;湯再燙,也不能用嘴去吹等等。 家裡更備有四位廚師:兩位負責中式點心,一位負責西式點心,另一位則專門負責做大菜。 七十年代時,年過六旬的唐瑛身著一襲藍綠色旗袍回上海探親,那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所透露出的精雅韻致,恍惚地讓人以為,美人遲暮的哀愁似乎總是與她無關。 曾有人稱唐瑛如一株絢爛的鬱金香,縱然光彩照人,卻無刺無害,從不爭搶別人的光華。她沒有那麼多華麗的煩惱和奢侈的憂傷,這樣恰到好處的感性和理性,對於女人,是難能可貴的兩全。而唐瑛則自信地認為:「 」比我漂亮的人,沒有我聰明;比我聰明的人,又沒有我漂亮。」 綉幕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親香腮——夏夢 在老上海濃重的藝術氛圍以及雙雙都是票友的父母的影響下,夏夢愛上了戲劇表演。尤其喜愛莎士比亞的作品,甚至於,原名為楊濛的她從莎翁的《仲夏夜之夢》中為自己取了「 」夏夢」的藝名。 夏夢是五十年代香港的著名演員與製片人,能演會唱,不論時裝、古裝、戲曲電影皆能勝任,堪稱國語片罕見的全能演員。 2015年6月21日,已然82歲的夏夢榮獲第18屆上海電影節金爵獎-終身成就獎。 金庸的夢中情人 被譽為是「 」上帝傑作」的夏夢艷而不媚,貞靜平和,嫻雅大方,身材高挑,是香港公認的西施。 夏夢的妝容是當年香港流行的「 」眼兒媚」。 其更是一代武俠小說家金庸的夢中情人。武俠大師為夢中情人委身長城影業甘當個我劇的軼事,成了當時文化圈中的一番美談。奈何大俠一番苦戀,換得美人一句:「 」今生今世難償此願,也許來生來世還有機會……」只得將對其的痴戀化作筆下的清麗女子,以解相思之苦。 聰明過人的黃蓉、不染風塵的小龍女和純凈如初的王語嫣的原型便是夏夢。 金庸說:「 」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我想她應該像夏夢才名不虛傳。」 李翰祥說:「 」夏夢是中國電影有史以來最漂亮的女演員,氣質不凡,令人沉醉。」 影視評論家石川說:「 」夏夢是傳統士大夫心中理想女性的化身,又是承載著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民國文人家國夢想的夢中情人。」 長城三公主 夏夢因偶然被大導演相中從而得以投身影視圈,與電影結緣17年,拍攝了近40部影片。絕代美貌與精湛演技以及低調從時的藝德令之著稱影界。 銀幕上斯人如天仙下凡,裊裊婷婷。其凝煉且朴實自然的表演風格,令其飾演大家閨秀亦或風塵女子、賢妻良母或青春少女,皆能熠熠生輝。且與當時的石慧、陳思思並稱為「 」長城三公主」。 作為長城電影公司的當家花旦——夏夢稱得上是「 」正大仙容」,無論是扮演董小宛亦或是陳白露,其身上總能夠自帶一番凜然的正氣。而在銀幕外,長城公司與夏夢之間更是仗義互助的關系。公司沒錢開拍的時候,夏夢去外面賺了錢養公司,而頗具大家庭氛圍的公司也保障公主們只參加最健康的社交。 在老一輩影迷們的心中,夏夢是香港唯一一位可與奧黛麗.赫本相媲美的女明星。 長城鳳凰導演李萍倩說:「 」夏夢鏡頭前適應能力強,能夠准確展現人物內心世界,是一位天才的演員。 丁柳元折服於老藝術家們的美好品質與藝術修養,用「 」聆聽歲月、感懷今朝、溫潤我心、不忘初心」向夏夢致敬。 地獄天堂都一夢,煙霞窟里送芳年——孟小冬 梨園冬皇 孟小冬梨園世家出身,是早年京劇優秀的女老生。其祖父擅演文武老生,父親、叔伯唱京劇,故而聰慧秀麗的她自小便耳濡目染學唱須生。 6歲時,孟小冬便跟著父親練習身段,每天聽著父親吊嗓,久而久之竟然喜歡上了老生的唱段。 8歲時,正式學習孫菊仙派老生。 12歲時,首次在無錫掛牌公演。 14歲時,在上海與眾大家同台演出,頗具大家風范。 18歲時,技藝精湛的孟小冬在京登台,一炮而紅,獲得了「 」冬皇」的美號。 扮男像的孟小冬氣宇軒昂。 芳齡十八的孟小冬初到北國,便活躍於京、津兩地,頻繁參加崇雅社等坤班的演出。 正值豆蔻年華、明慧照人的孟小冬,其台風演技竟能與當時的著名男角老生相頡頏,一時成為風靡九城的紅角。加之其舉止優雅、氣質高貴、楚楚動人,引得當時的北平人皆以之為心目中的偶像。 31歲時,其藝術才華獲得「 」新譚派」余叔岩青睞,成為其唯一的關門女弟子。 右一為孟小冬,右二為余叔岩。 在京城聲名鵲起她,以後的營業戲賣座幾乎與梅蘭芳、楊小樓、余叔岩相持平。 40歲時,其在中國大戲院連演兩場《搜孤救孤》,在上海灘唱得萬人空巷,吸引了川陝平津台等地的戲迷不惜重金坐飛機買黃牛票來聽戲。演罷後從此退出舞台,不再登場。 《搜孤救孤》演罷,孟小冬著旗袍謝幕。 只有具有天賦、意志堅強又迷戀藝術的人才能有資格做冬皇的學生。而她在教授弟子時,更是嚴厲認真。且嚴格規定,未經她的允可,不能在外面隨意吊嗓,更不準在外面唱尚未純熟的戲。其對藝術的態度如此可見一般。 當年的燕京散人曾評孟腔:「 」孟小冬生得一副好嗓子,最難得的是沒有雌音,這在千千萬萬人里是難得一見的,在女須生地界,不敢說後無來者,至少可說是前無古人。」 錯愛的絕世情緣 18歲的孟小冬遇上了時年31歲的伶界大亨梅蘭芳,二人合演了《四郎探母》,大獲成功,至此二人互生情意。後經友人撮合,終成眷屬。 當年的《北洋畫報》登載了一篇署名為「 」傲翁」的文章:「 」小冬聽從記者意見,決定嫁,新郎不是闊佬,也不是督軍省長之類,而是梅蘭芳。」 然而,梅蘭芳的原配福芝芳對梅孟的結合並不滿意,而梅蘭芳又因種種原因無法給予孟小冬與正妻平起平坐的地位,加之王惟琛在梅府前製造的流血事件,最終導致昔日的戀人勞燕分飛。 二人的婚姻僅維系短暫的四年。 演老生的孟小冬如爺們般說到:「 」請你放心。我不要你的錢。我今後要麼不唱戲,再唱戲不會比你差;今後要麼不嫁人,再嫁人也絕不會比你差!」 孟小冬與杜月笙。 確然,30歲的孟小冬遇上了當年的「 」上海灘皇帝」杜月笙。杜月笙懂孟小冬,他重視她的藝術成就;且給予她名分,讓晚輩對之行跪拜禮。因此,至杜月笙逝世後,孟小冬終生不再唱戲。 再回首往昔的各番恩怨,她說「 」一切都過去了罷!」 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張充和 張充和非傾國傾城貌,初初一瞥,無法給人「 」一眼驚艷」之感,但喜著一襲暗色旗袍的她,「 」素雅玲瓏,並無半點濃妝,說笑自如」,清淡之中,自有一種高雅的氣質,頗具民國女子的風韻,令人不禁為之動容。 民國最後一位才女 充和自小天資過人,加之家裡特意請了先生授課,至此得以閉門苦讀《史記》《漢書》《左傳》《詩經》等典籍。十年的國學底蘊濡養了她的氣質,潤色了其出彩的文筆。甚至於一代名士章士釗也譽充和為「 」才女蔡文姬」;戲劇家焦菊隱稱她為「 」當代李清照」。 她的代表詩詞有中英文詩集《桃花魚》,該詩營造出的意境堪比李清照的《如夢令》。 《桃花魚》 記取武陵溪畔路, 春風何限根芽。 人間裝點自由他, 願為波底蝶, 隨意到天涯。 描就春痕無著處, 最憐泡影身家。 試講飛蓋約殘花, 輕綃都是淚, 和霧落平沙。 除了寫詩之外,張充和也通昆劇,唱、念、做、打,揮灑自如。 在各種出版的崑曲圖錄里,她的名字是和俞振飛、梅蘭芳這些一代大師的名字連在一起的。1943年在重慶粉墨登台的一曲崑曲《游園驚夢》,曾轟動大後方的杏壇文苑,章士釗、沈尹默等人紛紛賦詩唱和,成為抗戰年間一件文化盛事。 當代小楷第一人 充和的書法各體皆備,一筆娟秀端凝的小楷,結體沉熟,骨力深蘊,尤為世人所重,被譽為「 」當代小楷第一人」。 白謙慎:我們當她是個活寶 集聰慧、秀美、才識於一身的書法、崑曲、詩詞大家,被世人譽為是「 」民國最後一位才女」。 而如今,能像張充和當年那樣,既有江南小家碧玉的容姿又有大家閨秀的風范者實在不多;更何況她工詩詞、善書法、會丹青、通音律、尤長崑曲,且為人低調淡泊。即使年老,她仍面容清秀,儀態萬方,被稱之為「 」最後的大家閨秀」。

3. 邱岳峰的人物評價

我們配音演員的驕傲
本文作者:蘇秀
我想他恐怕是我們配音演員中最受觀眾歡迎愛戴的一位了。他生於1922年,1980年逝世,是個混血兒,父親是福建人,母親是白俄。可他自幼被送回福建老家,沒有在生母身邊,所以並不會俄文。可他中文水平不錯,解放前曾在天津等地演過話劇,上海解放後他是第一批進廠的配音演員。那批人中還有尚華、富潤生、姚念貽、張同凝等人。
邱岳峰音色並不漂亮,甚至可以說不大好聽,但他人極聰明,又刻苦用功,對原片有極強的領悟能力並有著豐富的表演手段。
他能配各種類型、各種年齡的人物。大家總覺得他特別擅長配各種卑微的小人物,例如《警察與小偷》中的小偷、《白夜》中的幻想者、《大獨裁者》中的猶太理發師、《凡爾杜先生》中的凡爾杜,而且配卓別林的影片成了他的專利,好像沒有人能比他更好地掌握卓別林那幽默而特別富有節奏感的台詞了。
除了配小人物,好像他又是配各種壞人的專家,如早期蘇聯片《列寧在一九一八》中的托派、法國片《悲慘世界》中的小店主、《巴黎聖母院》中的神父……。但是他也同樣能把《簡·愛》中那脾氣古怪的英國紳士羅傑斯特那既富有教養又盛氣凌人、表面粗暴地對待簡·愛、內心又把她視為知己的復雜感情配得絲絲入扣。《第四十一》里那個白軍中尉英俊瀟灑、是個富有魅力的人物,邱岳峰的聲音不好聽,能配好這個角色全憑他的語言功夫,配出了人物的瀟灑、神韻。在《猜一猜誰來赴晚宴》中他配那位為女兒婚姻操心的父親(由好萊塢著名演員斯賓塞·屈賽扮演),那是一位美國上層社會成功的人士,他聰明、自信,思想開明,一向反對種族歧視,可當獨生女真要嫁給一名黑人的時候他卻疑慮重重,為此他生自己的氣。他最後差不多有十分鍾的大段獨白既是斯賓塞·屈賽的傑作,也應該說是邱岳峰的傑作。
他真可以說配什麼像什麼,他的精彩之作,還有《科倫上尉》,捷克木偶片《好兵帥克》,蘇聯片《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寧,法國片《紅與黑》中的市長……
這一生中我多次和他配對手戲。除了《第四十一》他配白軍中尉,我配紅軍女戰士瑪柳特卡外,在《警察與小偷》中他配小偷,我配小偷妻子,在蘇聯片《漫長的路》中我配沙俄時代的女革命家,他配女革命家的情人,還有文革中配的內參片《化身博士》,他配醫生(斯賓塞·屈賽扮演)我配酒吧女侍(英格麗·褒曼扮演),蘇聯片《紅莓》中他配葉果爾(蘇聯著名演員瓦西里·舒克申扮演)我配柳芭(由弗道謝耶娃扮演),可惜這兩部影片均未能公開上演,真讓人遺憾。
我們廠的對口型工作是個很辛苦的工作,而且要求對口型的人要閱讀能力強,嘴皮子快,因為對口型是念的譯本初稿對我們對口型的人來說是陌生的,可你必須立即流暢地一字不差地讀出來,因為翻譯和導演不單要通過對口型檢查字數長短是否符合原片,還要看中譯文是否與原片演員的動作與表情相符,而且這又是個默默無聞的工作。
自1950年我廠建立對口型制度以來,我們的所有影片的對口型工作都是由邱岳峰、姚念貽、張同凝和我承擔的。後來又加上了不肯和潘我源。我們對口型並不單純地負責字數長短,也總是一起幫助翻譯、導演修改台詞,老邱的點子尤其多。年輕的法文翻譯李成保曾經對我說:「我真佩服老邱。他說我翻錯的地方,多半我就是錯了。他說,會不會是這個意思,我仔細一查原文,果然他說得對。」我說:「他雖不懂法文,但他懂戲。他說你錯了,因為戲順不下去。他說會不會是這個意思,是通過台詞上下文以及人物性格、人物關系等等因素推斷出來的。」所以每個翻譯、導演都願意與他合作。
到了七十年代末期有了喬榛、楊成純接班,我和畢克就不大參加對口型工作了。可老邱卻一直搞這個工作直到他離開廠,離開人世。
應該說,有了對口型的演員,才使翻譯和導演能在考慮原片諸多因素的基礎上來修改台詞,對提高劇本質量是大有好處的。而且在修改劇本時,幾個人你一言我一語,互相啟發,往往就會產生一些精彩的句子,這時大家就會特別開心,甚至沒聽到午休的鈴聲,真可謂廢寢忘食了。
邱岳峰是自殺而死的。1980年3月那個星期一的早上,我一走進演員休息室就感到氣氛不對,沒有了往日的說笑聲,大家的臉上也沒有笑容。
我忙問坐在我對面的伍經緯出了什麼事了,他說你先坐下,我聽他的話坐了下來,他說:「邱岳峰死了!」我一聽全身汗毛都豎了起來,急切地問:「怎麼死的?什麼時候?這怎麼可能?他星期六不還好好的么!」他告訴我老邱星期六下午和妻子吵了一架就吃了大量的安眠葯自殺了。
雖然很快就被家人發現送進了醫院,我們廠領導也立刻趕赴醫院希望不惜一切代價搶救他的生命,但終因服葯量過大,於星期天不幸去世。
他到底為什麼要死,這對我來說始終是個謎。他對妻子不錯,那兩年西瓜不好買,他買了西瓜大熱天騎車送回家去。妻子對他更是關心備至,他妻子在生產組工作,工資有限,可節省下錢來就給他買人參,省吃儉用苦苦地撐持著那個家……大半輩子都過了為什麼忽然要死?他死得太可惜!太可惜了!!!
我所知道的邱岳峰
作者:王亦秋
第一次聽到邱岳峰的名字,是在上世紀40年代中期。當時,上海法租界「辣斐大劇院」(今長城電影院)內駐有一個「苦幹劇團」,有位演員劉群曾向我談起,因劇目不叫座,他們這類劇團常常會就地散夥,演員往往連回家的盤纏都沒有,只得流落江湖,另搭班子。而邱岳峰的境況大抵與劉先生相似。但這個名字之所以在我腦海中留下印象,是因為劉先生介紹了邱岳峰的一手「絕活」:他能在歌舞場中玩一套洋鼓,細細的兩根鼓棒,在他手中玩得滴溜溜轉,點擊在大小鼓面上,節拍輕重緩急,輕如細雨,似屋檐滴水般的抒情,重如疾風驟雨,氣勢似山洪崩瀉。真可謂出手不凡,令人傾服。聽了劉先生一番敘述,我倒很想見識一下邱岳峰的「絕活」,可惜當時連他的面都未見到。
上海解放時,我在一家小劇場承擔一份寫戲碼的小差使,結交影劇演員李明為友。李明另有一個愛好是連環畫,與名家趙宏本相熟。趙先生平生喜結交社會上各個階層的人物。經李明引見,我們一起到趙先生的「上海連環畫作者聯誼會」工作。「聯誼會」實際上是趙先生的工作室,志同道合者有十餘人。
一個春末的上午,一個高鼻、深目、褐發,說一口流利「國語」的「洋人」來找李明,要他介紹參加「聯誼會」編寫連環畫腳本。此人便是邱岳峰。趙先生見他這模樣也樂了,給予登記入冊。之後邱岳峰有否編寫過連環畫腳本我不清楚,李兄畫過十多本連環畫,後來另有高就,去了藝術劇院。
邱岳峰的住處離我家不遠,在淮海路襄陽公園對面的錢家塘(現已拆除)。60年代初,我曾摸上他家,想見識這位「洋人」是怎樣生活的。進門見著他高鼻的老娘,穿著俄式連衫裙,正忙著家務。他的兒子是一頭天然的黃發。其他方面的印象,現在已經模糊了。
1957年間,譯制影片興起,邱岳峰是上海電影譯制廠的一名配音演員。在《簡·愛》、《尼羅河上的慘案》、《佐羅》等經典影片中,他的配音聲情並茂,話語節奏出神入化,深得觀眾喜愛。我們知道,沒有一定的文化藝術的涵養,是難以勝任配音演員的工作的。
邱岳峰還在趙丹主演的《林則徐》中,演了一個不用填高鼻子化裝的「洋人」配角,從配音的後台直接走進銀幕,讓更多的觀眾一睹其廬山真面目。
近來又遇李明兄,談起邱岳峰當年軼事。一次李兄從外地演出歸來,邱岳峰拎著皮箱緊隨其後。未料出站時,有位公安人員要查看其「護照」,邱岳峰頓時愣住。李兄見狀,趕緊給他解圍。看來一副「洋面孔」,也有著「利弊關系」。
懷念著名配音藝術家邱岳峰
作者:李元
所有熱愛電影的人,都忘不了那部優美的電影《簡·愛》,更忘不了為羅徹斯特配音的邱岳峰。他那一聲絕望的「簡——」,似乎依然縈繞在我們胸際……十九年前的3月,他拋下了親人骨肉,拋下了熱愛他的觀眾,依然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我們懷念著他——
3月的春雨淅淅瀝瀝地下著,夜空中不斷響起元宵的爆竹聲,人們還沉浸在世紀最後一個春節的歡樂尾聲里,我的心裡卻是那樣的沉重……遠望著窗外東方明珠塔閃爍的燈光,低頭凝神細看案頭放著的三張照片,這是一位曾經風光過、追求過、掙扎過的老人,許多年前也是在這樣的一個3月早春的日子裡,他走了,拋下了他摯愛的電影配音事業,永遠地消失了!在他離開人世之後快二十年的漫長歲月中,不斷地聽到人們悄悄談起他的名字——邱岳峰。在我做外國電影編譯工作的廿年歲月中,曾經有多少讀者來信來電,詢問他的一切。一位牡丹江京劇團演員來信說:「像邱老師那種聲音太少有了,希望譯制廠領導考慮快快培養邱派的繼承人。」一位河北石家莊的年輕人在信中說:「我實在難以相信這突如其來的不幸消息。他不會死,不會死的。」北京郵電學院的大學生呼籲:「將遺像寄給我一張吧,告訴我他為什麼突然死去。」此刻我手中捧著邱岳峰的大兒子邱必昌轉給我的厚厚一疊來信,思緒萬千。許多年了,總有一個聲音在心中回盪著:但願今後不會再有悲劇發生,但願……
然而要翻開歷史的一頁,接取傷疤上結好的那層表皮,真是太沉重、太痛苦了。六年前我的一位好友曾那麼堅決地催促我:「你一定要寫,要寫他!」然而今天她跟所有忙忙碌碌享受生活的人一樣,勸我「忘卻吧,因為太痛心了!」不,不!我抵不過心靈深處那種呼喚,終於撥通邱必昌的電話,電話那頭的聲音是平靜的,自然也掩不住一點點吃驚,於是我倆面對面坐下來,將這沉重的生活一頁揭開。
「我想談您父親的事,尤其是老人家怎麼走的,非常不禮貌,不合時宜吧,但我要說,讓我們不要帶著太多的負擔,太多的遺憾走進新的紀元,假如這一切發生在今天,也許什麼都不一樣了是嗎?」在軀殼、靈魂、精神素質上,邱必昌都有父親的血統,掩藏在那樣冷靜、平和的外表之下是熱烈的心靈。
「我想你一定最想知道父親是怎麼死的,我不同意將這件事作一種招搖惑眾的宣傳,比如稱為'死之謎'。其實父親的死是一種必然,他的處境、遭遇、性格都決定他有極大可能走上這條路。因為他不僅是個藝術家,也是個好父親,內心很浪漫很豐富,現實卻對他非常不利,可以說太艱難、太曲折,他的個性又太內向,所以他沒有什麼辦法來解脫自己,只能找這種歸宿。」邱必昌呷著濃咖啡,抽著煙。「那天是3月最後的日子,29日,天很好……」邱必昌沉默了好一會,往事如煙,然而這一幕永生難忘。「他這天眼光很特別,像有許多話要說,可總是動動嘴唇不出聲。父親最喜歡我妹妹,我們家一共是五個孩子,三男二女,現在只剩一女就是我妹妹。我的大妹妹嬰兒時得了急性肺炎,要買青黴素湊不足錢,後來向人借了錢買了針劑,來不及了,她已經死了。所以我爸爸把對大女兒的那份思念都寄託在對我妹妹的愛里了。」邱必昌再一次停下來,很沉重的說:「爸爸都來不及跟我們告別,就這么昏過去了。我們趕緊把他送到對面的淮海醫院,搶救了一天一夜,他一直沒醒過來。第二天3月30日,記得那天響春雷,炸雷似的特別響。瓢潑大雨下個不停,整整守了一天一夜,恰恰我出外辦事的一會,醫院通知我爸爸已經不行的消息,我趕去醫院,路上車堵得要死,我趕到醫院,一身是水,雨水、汗水、淚水都混在一起了。我心裡總覺得老天在憐惜他,十年之後我在清明過後不久,把父親的骨灰從龍華落葬到蘇州去,老天也下這么大的雨。」邱必昌抽了口煙,也許是壓低一下心靈深處的那份沉重,在煙霧後面,我看不清,也沒勇氣去望那對眼睛。
「我父親走得這么堅決、這么快,大概是我母親、我和妹妹弟弟都沒有預料的。我總以為可以馬上採取點措施,洗胃什麼的,過幾天會醒過來,誰知……」他頓了頓,很沉重地吐出一圈煙霧。後來我從他的同行中聽說,邱岳峰已經不是第一次想尋求這種歸宿。聽家人說,幸虧他的妻子在身邊。那年戴「歷史反革命」帽子時,他吃了安眠葯,被她發現,馬上用手扒,總算救了他的命。後來好像是在「文革」時期吧,又有過一次。到底是什麼呢?是命吧,他總是那麼艱難地活著。
那些日子,我踏訪了和邱岳峰同時代的藝術人、他的同事和學生,我翻找、查看了當年的一些記錄,在質對立著那些逝去的痕跡。然而我不想那麼機械地、表面地述說這件事,二十年的歷史進程,已經使我們能夠公正辯證地評說一個歷史時期的特定環境造成的有著深層和表層、個人和環境、內在和外在因素的事件。
不管怎樣,邱岳峰假如活到現在,那一段往事一定不會發生,悲劇一定不會重演。我們循著死因追溯著逝去歲月的蹤影……「我們家的房子小,那是出了名的。1953年我家從長寧路搬到南昌路,一條舊式弄堂里一間只有十七平米的房間要住七口人,祖母、父母、四個孩子,大孩子們都睡在地板上。我父親的工資剛進廠時評級是103元,死時還是103元。記得後來'文革'結束時,爸爸領了那幾年扣發的工資,數數大概是千把元吧,一進門他就高興地喊著:'快去買兩張床!'那時我們才睡上鋼絲床。盡管這么艱難,父親可從沒怨言。他這人很會自得其樂,工作上不要說,就說生活吧,他干什麼都幹得很棒。他木工做得挺精,有段時期,就是'戴帽'時期,他被打發到譯制廠後院一個小木工棚里當一名木匠,算是'勞動改造'。他專心一致學起木匠活來,還真露一手呢。家裡幾件傢具還打得很不錯。他能把人家做鍾座多餘下來的三角邊料一塊塊拼起來做成精緻的拼花五斗櫥。他喜歡花草,特別愛種橡皮樹,屋角那棵橡皮樹,在他當年去世前長得枝高葉茂,一直長到屋頂。他愛說戲里的事,很幽默。記得他在世時,家裡總擠滿上門求教的年輕人,父親對他們可好呢,常常到十一二點鍾才把他們送走。父親死的原因其實是明明白白的,他受不了對他的不公正待遇。」
我查詢的資料和邱必昌敘述的事實是符合的,邱岳峰生前遭受到的一切,至少說是不夠公正的。盡管譯制廠的黨組織和行政領導對他採取了寬容、理解的政策,很多有事業心的老一代同仁都與他相處得很融洽,但事實畢竟還是沒有改變,他始終背著「歷史反革命」的帽子。「文革」中,這頂帽子自然更重了,二十年來為那麼多的「毒草」配音,一個「反動學術權威」的結論已經算很輕了,每次鬥批改、進牛棚都逃不了的。邱岳峰的個人歷史其實並不復雜,出生於福州市,祖父是駐守中蘇邊境的一名武官,娶了一個白俄女子,於是邱岳峰也有白俄血統。他9歲就離開故鄉,隻身投靠親戚,在天津、北平求學,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最初他讀一段英語專科學校,後來為生活所迫,放棄求學深造開始投入演藝界。1942年到了天津,在大亞話劇團,那年他剛20歲。在話劇團,他什麼都做,置景、搬道具、做燈光效果、管化妝服飾等等,也上台當個跑龍套的。1945年他到了北平聯華劇社,正式上台扮角色,演過話劇《夜半歌聲》。1947年在天津參加燕旅劇團,1949年到上海劇藝社。邱岳峰是上海電影譯制廠的一代配音演員。據他的同代人、配音藝術家富潤生老先生回憶,「邱岳峰是第四個進譯制廠的。我和尚華是接他後面進廠的,但是他跟女演員姚念貽(姚因難產,年輕輕就去世了)合配的第一部是蘇聯電影《小英雄》。那些年很艱苦,但我們都很愉快振奮,剛解放嘛。又是譯制事業初創期,邱岳峰對這份事業是非常敬業和盡心的。廠領導對他不錯,當時黨組織把他保下來,作為'留廠察看'陳敘一廠長更是把配音重擔交付給老邱,'文革'前一段日子老邱事業上一直比較順。」「文革」十年,邱岳峰始終帶著一個信念活著,那就是盼著那一天,能把他的歷史問題說明白。他盼的不是「摘帽」,而是「平反」,但他左盼右盼,盼不倒頭。
他的這頂摘去的「帽子」,其實一直沉重地戴在他心上。因為他最心痛的是,孩子們平白無辜地受到牽累,他的女兒始終不能從農場上調,在農場整整八年。許多人的兒女都紛紛回城、考大學、調干,而自己女兒的事卻遲遲不能解決。難怪邱岳峰對朋友要哀嘆,要流淚。
在他去世前的半年多時間里,許許多多的挫折和不順心的事都接二連三地落到他頭上。1979年底,邱岳峰獲知自己的申訴得不到解決,不在平反之列。他絕望了,奔走呼籲了兩年沒有結果。那些日子裡,他那麼頹喪、消沉,有希望但盼不到頭總比什麼都絕望了好得多,他的心開始涼了。不久,他被演員組推舉為年度先進分子,但最終宣布時卻換了另一個名字。有人提醒他「你是內控」,他的心顫抖了。回憶當年的事,還有些老同志記得起來,邱岳峰那些日子躲著大家,臉色更黑沉,人更消瘦。在1980年元旦到來的忙碌日子裡,沒有人理會他這個「有問題」的人,他躲在一個角落裡,傷心地哭著。一個年輕的演員看到這一幕,傷心地勸他,邱岳峰壓抑不住心中的苦惱,痛苦地迸出一句話來:「我要退休,等到81年5月馬上退!」
此後,「我要退,我不幹了!」這樣的話常常從他嘴裡脫口而出,在廠里,在家裡,他都顯得那般焦慮不安。邱岳峰的名氣不小,一個享有一定聲譽的藝術家,自然也很愛護自己的面子,很在乎輿論的評判。最後發生的事,其實只是一根小小的導火線,關於這件事,父親和兒子有過一次長談。邱必昌告訴我:「在他走之前沒多少日子,他跟我談起過關於他'跟年輕演員相處『的那些流言』,他當時並不在乎,只說了幾句:『我真的沒什麼,這是個有抱負的年輕演員,有前途的,也很用功,我內心裡只想給些幫助,促其在事業上成功。』其實現在看來,真是一件微乎其微的事,當時我覺得導致父親死的根本原因,是多年來壓在他心頭那副沉重的枷鎖。我後來冷靜地想想,假如一個人對前途絲毫不抱任何希望,一再地想要解脫,那麼走這條絕路,未免不是件好事。對家人、對別人是件遺憾的事,但對他是一個解脫。」我望著邱必昌那無可奈何的樣子,說:「這樣說,你心裡也好過一點吧?」
對邱岳峰也許是一次解脫,但對熱愛他的影迷,卻是一次太沉重的打擊了。現在的人也許早已淡忘,但歷史不會遺忘。這一幕幕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一個名演員的心能跟普通百姓這么靠近,直至今天還有這么多的人記住他,懷念他,實在是邱岳峰的幸運和造化。
邱岳峰去世,這突如其來的不幸使他的家人、同行、朋友驚倒了。老藝術家、配音演員蘇秀在她的著作《我的配音生涯》中這么回憶:「他恐怕是我們配音演員中最受觀眾愛戴的一位了。」她至今難以接受老邱自殺而死這個事實。邱岳峰的學生全國都有,消息不脛而走。盡管沒有登報,沒有政府機構出面的追悼會,然而,一切都比預期的更加隆重,更加令人激動。在龍華公墓大廳里,絡繹不絕前來弔唁的人擠得水泄不通,准備好的六百多黃花一下發完,後來又增加到九百多朵還不夠,之間人不斷涌來,很多人從沒見過,他們也不留姓名,送上花圈,只說是熱愛邱岳峰的觀眾。悼詞是由工會代表富潤生、演員組組長李梓和邱岳峰的生前好友韓非三個人讀的。
1980年,上海文藝界走了兩個名人——趙丹和邱岳峰,這年春天特別冷,雨水也特別多。我和邱岳峰的同代人、下代人接觸,幾乎都能獲得同一種感覺,「老邱這人太悶,他性格上是有弱點。」我想,也許可以作這樣一種解釋,邱岳峰是一個藝術家,不能離開藝術家的特點去評判他。他的精神領域始終充滿了矛盾。始終是不安靜的、痛苦的。因為他的理想太完美,戴著一種浪漫的幻影;他處的現實環境很不順利,這兩者距離太遠,沖突太激烈。邱岳峰很像歷代一些藝術家,作家海明威、畫家梵高,他們都尋找著人世間不存在的完美、激情和寬容,但最後都絕望了。我想,我們應該理解、同情、痛惜他們,說一聲:「安息吧!」
讓我們把沉重的歷史一頁翻過去,在紀念中振奮起來。。進來這些日子,上海電影譯制廠沉浸在一種重振旗鼓的歡快中,新廠長新領導新班子新作風,總之,新的開端,帶來新的面貌。紀念這些創始期的有功之臣,繼往開來是我們的目的。談起邱岳峰,自然就會想起「邱派」。邱岳峰藝術上的特點是從一條崎嶇的小路上一步步走過來,在經年累月的埋頭苦幹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這風格也就是今天流行的「品牌」,人們愛叫他「邱派」。「邱派」的形成是「水滴石穿」。當年曾經有人斷言,邱岳峰在電影譯制事業上是沒有前途的,因為他聲音沙啞,音域不寬,他過去在舞台上是以表情所長掩蓋聲音短缺的。但奇怪的是,就是這個缺點,一旦提煉、改造、升華,竟變成特點,以後又發展成一種特色,最後就成了一種流派。想當年配《列寧在一九一八》時,列寧是由著名的話劇名角張伐來配的,邱岳峰只配在冬宮收買衛隊長的特務一角,才幾句話,邱岳峰聽到自己的怪嗓音,嘎嘎地像公鴨叫,有點難為情。可後來在一個個的角色里,他像鍛鐵一樣練嗓音,練出了閃亮的色澤和硬度。到了配義大利片《警察與小偷》時,他有了一次巨大的飛躍,從此他在譯製片領域里真正站穩了,贏得了公眾的贊賞。從此他在一連串的名片巨作中擔任主要角色的配音,兩百多部譯製片中他挑重頭戲的,真是一大串噢,數都數不過來:《悲慘世界》中的店主、《巴黎聖母院》中的神父、《第41個》中的白軍中尉、《好兵帥克》中的帥克、《紅與黑》中的市長、《蔡一猜誰來吃晚餐》中的父親、《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寧、《凡爾杜先生》中的凡爾杜、《大獨裁者》中的猶太理發師……最著名的那部《簡·愛》是他登峰造極之作,人們如今還能從《邱岳峰絕版》那盤磁帶中聽到一顆受傷心靈的呻吟和吶喊。邱岳峰帶給我們的不僅是聲音的享受,更是一份受之不盡的文化藝術遺產。
譯制廠上上下下,老小幾代都為有邱岳峰這樣的配音大師而驕傲。很多人對我說:「我們只記住他在藝術上的成就,這就是他最大的生命價值,別的都不足為奇。」邱岳峰是背著沉重的十字架,在那樣局促艱辛的生活條件下,創造了一份藝術財富,他給後人的這份遺產是豐富的,所以他是富有的。正像一位看遍他所有譯製片的影迷所說:「今天譯製片這么多,但像邱老師這樣深沉的聲音卻難得聽到了。」我想讓我們從忘卻的紀念中得到一種啟示,共同開創這份事業吧!
遙望邱岳峰
作者:陳徒手
15年前的一個深夜,口服過量安眠葯的邱岳峰被送到醫院,因搶救不及,永遠離開了喜歡他的配音藝術的朋友們,今年71歲的尚華回想起那天下午的最後一面,至今記憶猶新。就在譯制廠的小樓二層,剛為《傲蕾·一蘭》配完音的邱岳峰平靜地對尚華說:「剛配完。」把邱岳峰視為老大哥的尚華告訴記者,太可惜了,老邱一生坎坷,老邱一生坎坷,吃了那麼多苦,可是最後卻沒有挺過去。
「在不少影片中,老邱配反面人物,我配正面人物,三十多年的合作很愉快,老邱走了,就覺得在業務上缺了一位很棒的搭檔。」做在譯制廠的會議室里,畢克談起邱岳峰,不禁淚花浸潤眼角,他說,譯製片受歡迎,根老邱的功勞、苦勞分不開。
在小樓辦公時,於鼎和邱岳峰的辦公桌緊緊地挨著,於鼎記得,邱岳峰總是一早就來上班,掃地打水。「老廠長陳敘一非常欣賞老邱的才華,老邱有歷史問題的包袱,老廠長就敢用他,那時候老廠長7點半就到廠里,8點一到就放片子,如果沒人對口型,那就麻煩了。老邱和我們都受過老廠長的嚴厲批評,有的時候還哭過,老廠長業務精,對於像老邱這樣的演員的培養和使用有一套想法。」於鼎對陳敘一的愛才嘖嘖稱道。
五十年代初同邱岳峰一同進廠的富潤生對邱岳峰的用功程度表示驚嘆,他說:「剛開始時我們都不適應,他卻很快適應,比我們都早開竅。」他告訴記者,在為《簡愛》配音時,邱岳峰常常苦思冥想,吃不下飯,睡不好覺,走路時也是默默地想問題,坐公共汽車過了站都不知道,尚華把邱岳峰為《簡愛》、《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卓別林等的配音視為「絕配」。他說:「老邱配戲極為細膩,一個呼吸,一個咂嘴動作都有味道,都不放過,他自己認為:'這也使人物性格的組成部分。'」曹雷認為,有的演員離開了畫面,聲音就死板。而老邱的聲音卻是立體的,栩栩如生,不是一個簡單的配音源。記得邱岳峰為《傲慢與偏見》中一個誇張的人物配音,一口氣說了很多話,快中還掌握節奏,富有彈性。她嘆道:「老邱的嘴皮子太有功夫了,大家從心裡佩服他。」
趙慎之稱邱岳峰是一位天才的、少有的配音演員,但他沒有傲氣,沒有架子,對觀眾的來信盡可能答復。她說,老邱樂於助人,做了許多不為人所知的幕後工作,從不張揚。
剛從外地旅遊歸來的李梓談到老朋友邱岳峰,竟不知從何談起。她緩緩地說:老邱功底深厚,非常刻苦,他的聲音有限(抱歉,這里復印件不清晰),但塑造人物的能力很強,老邱自己很喜歡《簡愛》中羅切斯特這個人物,對角色體會很深,投入了大量精力,配得惟妙惟肖,十分出彩。她說,合作時互相烘托,互相渲染,使我自己在配簡愛時也格外動情。
她輕聲地說,很願意和他合作,很願意的。
那天黃昏,因病失明一隻眼睛的……(抱歉,復印件不清晰,實在看不清楚人名)失神地望著窗外,不時擦抹眼睛,喃喃地說:「很想他。」

4. 長城電影公司簡介及詳細資料

概述

前身為長城影業公司("舊長城"),1950年起由袁仰安負責,同年6月完成第一部影片《說謊世界》。故事片如《方帽子》(1950)、《兒女經》(1952)、《孽海花》(1952)、《絕代佳人》(1953)、《新寡》(1956)、《華燈初上》(1959)、《飛燕迎春》(1960)、《王老虎搶親》(1961)、《三笑》(1963)、《生死搏鬥》(1977)、《巴士奇遇結良緣》(1977)等,均在內地上映。60、70年代曾根據梁羽生小說拍攝了《雲海玉弓緣》、《俠骨丹心》、《白發魔女傳》等彩色寬銀幕武俠片。

歷史背景

新中國成立前後,內地和香港電影界互動加劇,戰後抱著不同目的"南下"香港的內地影人以及部分香港本土影人分批次回到了內地,成為新中國電影事業發展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還有較多的"南下"香港的內地影人留在了香港。這些人中,有像張善琨、陶秦、岳楓、屠光啟、馬徐維邦等不願和 *** 合作或 *** 不恥與之合作的較為純粹的商業影人,還有像司馬文森、馮琳等被 *** 派駐香港、具有更多政治目的的影人。不管出於何種目的,這些影人在香港首先必須生存,必須擁有自己的陣地。於是在香港的這些留守影人和部分香港本土影人合作,相繼組建、改組、加入或大或小的製片公司,如以攝制國語片為主的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新華影業公司、鳳凰影業公司、亞洲影業公司等,以拍攝粵劇片為主的新聯影業公司、華僑影業公司等。在內地影人的影響下,20世紀50年代初香港電影在美學和產業層面,特別是粵語電影得到了全新的發展。

改組"舊長城"

張善琨、袁仰安等人於1948年在香港組建了以拍攝國語片為主的長城影業公司(以下簡稱"舊長城")後,召集部分舊上海商業影人如岳楓、陶秦、白光、陳雲裳等人同時拍攝《 *** 心》(1949)、《血染海棠紅》(1949)、《一代妖姬》(1950)、《花街》(1950)、《王氏四俠》等5部影片,不久"舊長城"便陷入危機,隨後即被改組,張善琨及其夫人童月娟等人離開。"舊長城"在同時拍攝5部影片時遭遇了財政上的危機,張善琨和袁仰安也因此有了分歧,再加上張善琨疏共親台的政治傾向,最終導致他離開"舊長城"。

成立"新長城"

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即香港電影史上所指的"新長城",成立於1950年,是從之前1949年張善琨組建的舊"長城"(長城影業公司)改組而來的。主要掌舵人是袁仰安,創作隊伍不僅有李萍倩、岳楓、陶秦、劉瓊、程步高等編導精英,又有嚴俊、李麗華、韓非、陳娟娟、陶金等許多知名演員。

"中流砥柱"

改組以後的"長城",在50年代被譽為香港國語片生產的"中流砥柱"。由李萍倩、陶秦、劉瓊等組成的編導委員會,強有力地把關"長城"的創作,始終堅持正確的意識形態引導方向,不僅內容"最低限度要求是健康的……為社會大眾所需要的",而且形式也"要求有濃厚的戲劇性,有高度的表現手法"。

"長城"從改組後第一部作品《說謊世界》開始,就以強烈的社會表現力掀開了"香港國語影片史上劃時代的新頁" 。作為改組後重拳出擊的創業作,《說謊世界》集合了導演李萍倩、編劇陶秦以及李麗華、嚴俊等重要演員。影片針對當時香港物價飛漲、人心不古的社會現實,演繹了一個大老闆圖謀小職員積蓄、小人物詐欺大富翁不義錢財等連環式人騙人的故事,既凸現出深刻的社會寫實意味,又具有辛辣嘲諷的都市喜劇特色。

此後,社會寫實的創作方向,一直貫穿於"長城"的發展歷程。這種社會寫實,既繼承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內地進步電影關注民生疾苦和社會矛盾的優秀傳統,而且也因應香港城市化背景和觀眾現實狀況,摸索出了亦庄亦諧、寓教於樂的獨特品格。"長城"出品了《禁婚記》(1951,導演:李萍倩)、《方帽子》(1952,導演:李萍倩、劉瓊)、《兒女經》(1953,導演:陶秦)、《寸草心》(1953,導演:李萍倩)、《花花世界》(1954,導演:黃域)、《大兒女經》(1955,導演:胡小峰)等眾多高水準的社會寫實影片,其中《禁婚記》、《寸草心》和《兒女經》等最具代表性。《禁婚記》針對當時香港失業狀況嚴重的社會現實,以喜劇方式構思了一個丈夫失業、妻子就業的故事,並巧妙加入了男女愛情觀念差異的新思維,取得了不俗的社會反響,並創造了公映8天收13.3萬港元 的票房佳績,成為當年最賣座的國語片。影片《兒女經》是"長城"將社會寫實與倫理主題成功結合的王牌之作,影片在一對夫婦含辛茹苦養育七個孩子的家庭故事中,設計了眾多充滿生活趣味的精彩細節,以情動人、真實樸素,並細膩傳達出社會生存和親職教育的主題。影片和另一部《蜜月》在1953年聖誕和春節檔期連續上映時大獲成功,"同期上映的所有西片和國片的售座紀錄都被這兩部片子斷然壓倒……港九的首輪影院和海外各地的片商更因此而紛紛向長城要求獲得其他新片的映權,展開了1953年長城出品的映權爭奪戰" 。此外,《寸草心》也是這一創作路線的重要作品,編導講述了一個父親為供兒女上學辛苦工作、女兒心疼父親偷偷做工幫助家裡賺錢的感人故事,在香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飲譽一時。

在堅持社會寫實為創作主導的前提下,為了提升市場空間和社會影響力,"長城"也注重百花齊放、多向發展。1953年歷史故事片《絕代佳人》的問世,標志著"長城"開啟了多樣化發展的道路。影片由李萍倩導演、林歡(即金庸)編劇和夏夢、平凡、張錚、樂蒂等主演,在取材自《史記》真實史料時嘗試加強了藝術主題的提煉,製作中創造了當時香港影壇非常罕見的"場面之偉大"、"布景之豪華", 成功入選1957年中國文化部評選的優秀影片之列。此後"長城"的創作是全方位的,既有《歡喜冤家》(1954)、《三戀》(1956)等故事片,也有《中國民間藝術》(1956)等紀錄片,還有《王老虎搶親》(1961)等戲曲片;在類型上,也全新發展了《雲海玉弓緣》(1966,導演:張鑫炎、傅奇)等武俠片,開啟了此後香港新派武俠片的潮流;文學名著改編也成為新方向,產生了改編自巴金名著《家》的《鳴鳳》(1957)和改編自魯迅同名小說的《阿Q正傳》(1958)等優秀影片。

總體來說,"長城"在文革之前的創作是非常旺盛的,從1950年改組到1951年就創造了年產12部的高紀錄,截止到1959年10月,"長城"出品已達75部。"長城"不僅創作數量相當可觀,而且市場業績也非常突出,僅1952年在香港首輪上映的國語片票房排行中前十名中,就以《新紅樓夢》等影片佔6席,而且還以《新紅樓夢》21.4萬港元、《一家春》12.1萬港元、《蜜月》10.4萬港元的票房佳績包攬了前三甲 。此外,"長城"影片的藝術水準也非常突出,不僅有1954年影片《孽海花》入選英國愛丁堡國際電影節,還有1958年影片《阿Q正傳》(袁仰安導演,關山主演,"長城"和新新影業公司聯合出品)獲得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等重要榮譽。

李萍倩

在"長城"所有導演中,李萍倩是最核心的創作力量。一則他執導的影片數量有26部之多,除了和劉瓊聯合導演的《方帽子》之外,其餘25部均為獨立執導;二則其導演的影片題材豐富、風格多樣,既有《說謊世界》、《蜜月》等喜劇,也有《寸草心》、《我是一個女人》(1955)等正劇,更有《望夫山下》等悲劇,還有《絕代佳人》等歷史片;三則其導演的影片質量最高,很多樹立"長城"品牌的名作都出自他手,比如《說謊世界》、《禁婚記》、《絕代佳人》、《三笑》(1960)等。

主要演員

"長城"主要導演有程步高、李萍倩、黃域、胡小峰、張鑫炎等;主要編劇有陶秦、朱克、林歡(金庸)、周然(查良景)等。主要女演員有:夏夢、陳娟娟、石慧、龔秋霞、李嬙、陳思思、毛妹、劉戀、王葆真、鮑起靜、李燕燕等;男演員有:傅奇、張錚、姜明、鮑方、江龍、方平等。

長城三公主

夏夢、石慧、陳思思,是上世紀香港長城影業公司的三個最出色女星,被尊稱為"長城三公主"。其中,大公主艷若桃李、二公主雅似芝蘭、三公主俏如玫瑰,她們因為偶然被大導演相中而投身影視圈,從此與電影結緣。

作為演技與口碑俱佳的女演員,夏夢自出道以來始終潔身自好,她給自己約法三章:不為人剪綵、不應邀吃飯、不拍內容不健康的戲。戲里戲外界限分明,在家中不掛一張劇照,專心做好妻子和母親,是當時電影界難得一見的"標準的女人"。

二公主石慧,是三位中最多才多藝的一個,她自小熟習鋼琴、芭蕾,喜歡古體詩,練得一手好書法;她還通曉英、法、義大利文,還是花腔女高音;除了做演員,她還試過場記、編劇和副導演。而在她心中,和著名男演員傅奇五十幾年的婚姻,才是她最難舍的幸福。也許正如影迷們為她自發組織的"保護二公主"協會一樣,上帝創造出她,就是讓別人羨慕與愛惜的。

三公主陳思思,是年齡最小的那個。因為一雙靈動的大眼睛,她飾演的秋香至今還為觀眾津津樂道。陳思思生就一副好打不平的性格,有大導演或明星欺負人,她總是挺身而出。第一婚姻失敗後,她再次迎來了自己的幸福,直至離世老伴都陪在她的床前。

5. 1976年上海大光明電影院放映的電影

只能是幫你把76年放過的電影找出來,電影院放映的表那真不好找
《阿夏河的秘密》 長春電影製片廠 1976
《長空雄鷹》 長春電影製片廠 1976
《春潮急》 峨嵋電影製片廠 1976
《反擊》 北京電影製片廠 1976
《楓樹灣》 珠江電影製片廠 1976
《海上明珠》 北京電影製片廠 1976
《歡騰的小涼河》 上海電影製片廠 1976
《寄託》 峨嵋電影製片廠 1976
《江水滔滔》 上海電影製片廠 1976
《金光大道&S226;中集》 長春電影製片廠 1976
《金鎖》 上海電影製片廠 1976
《開山的人》 長春電影製片廠 1976
《連心壩》 上海電影製片廠 1976
《芒果之歌》 長春電影製片廠 1976
《南海長城》 八一電影製片廠 1976
《南海風雲》 八一電影製片廠 1976
《南疆春早》 北京電影製片廠 1976
《牛角石》 北京電影製片廠 1976
《青春似火》 北京電影製片廠 1976
《山村新人》 長春電影製片廠 1976
《山花》 北京電影製片廠 1976
《山裡紅梅》 珠海電影製片廠 1976
《鎖龍湖&S226;上集》 長春電影製片廠 1976
《新風歌》 上海電影製片廠 1976
《雁鳴湖畔》 長春電影製片廠 1976
《征途》 上海電影製片廠 1976
《主課》 廣西電影製片廠 1976

6. 上海大滬電影院還在嗎

很早以前,靜安寺附近有個電影院,叫大滬電影院,在一條弄堂的深處。
1958年前,我看電影常去就是大滬電影院。
1949年5月,據上海軍管會文教委文藝處統計,全市共有影劇院52家:
大光明、大上海、皇後(和平)、浙江、新光、滬光、大華(新華)、國泰、辣斐(長城)、恩派亞(嵩山)、榮金(建國)、黃金(大眾劇場)、亞蒙、國際、國聯、東海、華德(長治)、民光(勝利)、匯山(大名)、虹光、嘉興、海光、卡爾登(長江劇場)、南京(上海音樂廳)、金城(黃埔劇場)、中央、明星、光陸(曙光)、天韻、光華、麗都(貴州劇場)、九星、巴黎(淮海)、上海、平安、杜美(東湖)、金門、銀都(滬南)、蓬萊、泰山、山西、永安、西海、滬東、百老匯(東山劇場)、金都(瑞金劇場)、美琪、滬西、大都會(燎原)、大滬、蘭心、新新。
52家中倒數第三家就是大滬電影院!

7. 長城電影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長城電影觀後感(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長城電影觀後感 篇1

張藝謀的電影《長城》四天票房破2億,據說是不錯。就去看了,看完了,就後悔去看了。《長城》講的是中國古代某朝代,按照推算,大抵是宋代。故事簡單:宋代的一支軍隊,張藝謀稱之無影禁軍。利用長城作為天然屏障,同兇殘的猛獸饕餮鬥智斗勇,在國際主義戰士的幫助下,消滅入侵者,拯救全人類。影片立意宏遠,主題鮮明,政治正確。未曾上映,水軍們斷言:這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好電影,國際元素和中國傳統相結合,代表了中國電影一個新的水平。餘生也晚,余智亦低,但人到中年,評價電影優劣自有一套標准。對電影《長城》,我總體感覺是2008年奧運開幕式的電影版、故事版!傳統文化和好萊塢製作苟合,媚上,媚下,向審查者獻媚,向觀眾討好。電影《長城》是自命「國師」的張藝謀在江郎才盡之際,給自己蓋棺定論的作品,是一個老男人在藝術道路上苦尋無果的哀鳴!

電影《長城》是中國第四代導演的謝幕之作。這是一部不知所雲,在老男人意淫狀態下完成的反智、反歷史、違背電影創作規律的作品。是一部耗資1.5億美金放的一束絢爛的煙花,璀燦之後是滿天的雲煙。這么說,也許言重,但,真言往往逆耳!

一、電影《長城》的反智主義。電影是光和影的藝術。好的電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無處不閃現人性的光輝,無處不顯現智慧的光華。《長城》一片,以人和獸的對立為開篇,以人最終戰勝獸為結局。通篇刻畫人的勇猛,同時,又處處以獸的智慧反襯人的愚鈍。宋代,是中國科技文化高度發達的時代,宋代的科學技術成就是古代中國科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我們說《長城》是反智主義的,正是基於時代背景、歷史文化發展水平所作出的判斷。誠然,電影不是科教片,不是紀錄片,但電影反映的東西必須有依據,必須要有歷史的事實,可以講故事,但不可臆想。女兵蹦極殺饕餮的橋段,就是典型的反智主義戰術。張藝謀想表現的是戰士的英勇無畏,是面對強敵的捨身取義,而我,看到的卻僅僅是人的無能,以身飼饕餮的無奈。

二、電影《長城》是反歷史主義的集大成之作。中國的電影、電視劇創作,有一個很不好的傳統,這就「戲說」。歷史題材的影視劇創作,在講述故事時,可以有虛構,可以有想像,但是,所謂歷史的真實,必須以歷史事實為基礎,失去了歷史的事實的歷史劇創作,只能是「胡創亂說」!《長城》的硬傷在於:罔顧歷史真實,一味「戲說」。長城,我們現在公認的是指明代修建的山海關至甘肅嘉峪關的防禦工事,綿延幾千華里,號稱「萬里長城」。宋代,從來沒有一個真正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宋代,也從來沒有過綿延於崇山峻嶺中的所謂「長城」,有的,只是類似於雁門關這樣的要塞,關隘。《長城》所依託的歷史背景是錯誤的!再則,尊重歷史基本事實,就要相應遵守時代背景,包括兵制、官制、形制等等。禁軍守衛的是京城,邊塞守軍怎可稱「禁軍」?說電影長城是反歷史主義的,有人可能會指責我吹毛求疵,但是,我只尊重事實。

三、電影《長城》是偽愛國主義之作。《長城》是張藝謀的嘔心瀝血之作。張藝謀被視為「國師」。他的電影一改早期的現實主義風格,亦步亦趨地同體制結構同步,向體制示好!導演2008年奧運會後,更是旁若無人。他試圖詮釋他的愛國情懷,試圖展現他私生活糜爛表象下的'一顆赤子之心。但是,他與生俱來的意識里的愛國主義是膚淺的,試圖詮釋,卻往往適得其反。張氏生拼硬湊的愛國主義除了展現他過人的小聰明,有百害而無一益。張藝謀是犬儒主義大師,他無視當下現實,不敢也不願拍攝現實題材的影片,因為,在目前,這樣做,會有風險,聰明的張藝謀便時時端起歷史的飯碗,攪一勺歷史的馬糞,糊弄中國觀眾。《長城》從本質上,我承認他是要宣傳愛國主義,宣傳中國軍人的忠勇。但「播下龍種,收獲跳蚤」。最後,端上來的是偽愛國主義的偽歷史主義的大鍋燴。

四、電影《長城》是一部自大狂的囈語。張藝謀是驕傲的,是獨步影壇的。一個攝影師出身的導演,拍電影,講究畫面,講究用光,鏡頭感強,做個風光攝影師綽綽有餘,拍電影,講故事的能力差強人意。總覺得,他拍電影,過分講求技巧,卻往往忽略了故事情節!《長城》畫面精良、氣勢恢宏,製作美侖美奐,但是,故事呢,過於簡單,有人說,《長城》時間太短,我的理解是,稍長一點,張氏能把握住嗎?文學和史學素養的雙重缺失,這是張氏無可逾越的。

五,選角的失敗。好的電影,必須要有好的演員。景甜的演出,乏善可陳,生硬死板外,別的詞就不好用了……

我從小就是影迷,愛看電影,對中國電影,我愛之深,便恨益切。中國電影要進步,要榮光,便必須有一批有理想、有抱負、有著極強現實主義情懷的導演、演員一起努力,向先進文化學習,向傳統文化學習,推陳出新,吐故納新,唯此,才有出路,否則,是沒有前途的!

長城電影觀後感 篇2

16日去電影院看了張藝謀導演的新片《長城》,片場104分鍾,走出電影院,一時想不出從何談起。從前寫觀後感,總能表達出鮮明的第一感受,通常是影片出人意料精彩,忍不住向周圍人推薦,或是名不副實,上當受騙,要牢騷滿腹,不吐不快。看過張導的《長城》,感覺和預期高度相符,所有能想到的問題影片都有。因此觀影後,我對影片談不上失望,對於張導,倒是可以蓋棺定論了。

張藝謀導演是中國「大片」探索的先驅者,《英雄》出世,氣勢如虹,關注空前,引發廣泛的社會關注,對《英雄》的評價也從對電影、對藝術的看法,轉移到對秦始皇的評價,中國人歷史觀大討論。作為古裝歷史片愛好者,我在不同電影院看了5遍,到了第5次,膠片已經滿是劃痕,效果依然震撼。

看的次數越多,就能發現越多問題:台詞大而空,吊威亞的效果不完美,兵器晃動過分,武術設計經不起推敲等等,雖然毛病一大堆,但是似乎稍稍調整就能有極大改善。張藝謀導演自己曾接受采訪說,他也覺得應該再多推敲一下,比如秦王最後躲過刺殺鬆了口氣,影片邏輯就更加可信。看到張導也有反思,我當時相信下一部影片一定會更好。

下一部是《十面埋伏》。長袖舞精彩,竹林追蹤震撼,對戰刀盾兵扎實有力,梅林茂的音樂增色不少。然而……《十面埋伏》沒有超越《英雄》。本片同樣可以列出問題一籮筐,與《英雄》不同,《十面埋伏》的問題不是推敲、微調一下就可以解決的。兩部影片放在一起,張導的古裝大片「套路」缺陷隱隱成型,讓人背後發涼,這意味著,可能張導很難克服這些問題,拍出更好的電影。

非常可惜,之後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和剛剛看到的《長城》完美重復了這些問題。

1、 場景數量少,且不交代場景轉換。

2、 角色種類少,且不描述日常行為。

3、 角色動機,行為意義靠台詞說明。

我看《十面埋伏》看到金城武帶著章子怡出逃,套路已經顯現。捕快衙門,劉德華、金城武交談。切鏡頭,牡丹坊樂舞。切鏡頭,審問。切鏡頭,野外。到此心中咯噔一下,這不是晚唐的故事嗎?唐朝的街道呢?牡丹坊建築群落呢?二位捕頭如何去的?除了捕頭,衙門里的各色官員雜役呢?街道上的三教九流呢?金城武如何帶章子怡出城,守軍是什麼樣子呢?一切都不交代,我們能看到的就是照明充足完美的幾個內景,然後,野外……。我們能看到的人物,只有捕快和牡丹坊中的一群。到影片結束,除了牡丹坊中曾經瞥見的客人,我們看到和劇情「有關」的人只是:1、捕快2刺客,故事彷彿發生在與世隔絕的什麼異次元世界。

再看《長城》。故事發生在三個地方,沙漠、長城、汴梁宮殿。這一次交代了交通工具,不是直接「切鏡頭「,效果依然差不多,因為實在沒有什麼好表現的過程。主要角色是外國人和中國將士,閑雜人等只有影片開始時的一隊塞外強盜和最後宮殿中的滿朝君臣。影片安排了一個膽怯的新兵,曾經遭長官斥責去洗碗,這名士兵似乎只有一套服裝,洗碗的時候依然頂盔摜甲,而且只有他一個人在洗碗,沒有其他伙夫勤務兵種。至於清明上河圖一般的汴梁街景,那絕對是想多了,這個只在電視劇水滸中看過。

上邊列出的張導大片套路的三大特徵,可以進一步歸納,無非「多快好省「四個字。大約就是經營幾個抓眼球的絕招兒,攢一個活兒來撈錢的感覺。場景少、角色少、道具少,必然情節也少,片長較短,還必須依靠角色的嘴宣誓主體思想。

不是影片主創,無法體驗導演的辛勞,單從最終成果看來,如果張導拿出三部電影的心血來經營一部影片,也許才當得起」大片「二字。若是和《指環王》、《霍比特人》這類三小時巨制相比,工作量的差距至少以十倍計。

這樣看來,張導更加適合舞台藝術,實景演出。有限場景,幾個絕招兒,足夠了。

長城電影觀後感 篇3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很酷。國師的電影果然畫面很美,火葯,孔明燈,熱氣球,琉璃塔,好萊塢特效和中國傳統元素相融是場唯美厚重的視覺體驗。個人英雄主義和集體英雄主義,為錢的雇傭兵和為國的無影禁軍,駐邊將士和腐朽皇權,大人物和小人物。

雖然被詬病主演是外國人,但是劇情設計中,西方人來東方竊取火葯的動機就像饕餮所象徵的只為牟取私利的貪婪。片中最初林將軍對威廉說我們是不一樣的,但最後戰勝饕餮後說我們是一樣的,這是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威廉因東方人為信念而戰的精神而選擇留下,最後一戰也因威廉的英勇而最終成功,東西方文化交融了。故事主線簡單明了,無非是「偷火葯,沒偷到,打饕餮,打贏了」的故事,是優秀的爆米花大片,我國也有了自己的怪獸大片,對西方人展現了中國的精神文化,是華夏的文化輸出,已經非常具有意義了。

唯一的缺點應該是受時長限制,人物形象刻畫的不夠深刻,令防範他人已成習慣了的威廉轉變的點不夠明顯,令士兵彭勇成長的點有些單薄,其他將領人物的篇幅也很少。但是在影院感受到的特效和畫面的震撼足以彌補劇情的薄弱。 說幾個零散的感觸點:

長城作戰沒有人會飛檐走壁,全都靠一樣樣精巧絕倫的作戰器械,各軍將領也不是端坐高台而是在一線與將士一同作戰。有人會對五軍中的鶴軍產生疑惑覺得一個個女將士那麼大陣仗冒這么大危險跳下去只是為了插根矛,但是不同軍種對饕餮進攻距離不同,虎軍的火球和鷹軍的箭矢適合遠攻,而當饕餮到了城下了呢,這就要跳下去插矛的鶴軍了,同理到後來饕餮已經爬上了城牆,熊軍的近戰敢死隊就拴著一根繩索拎著斧頭就下去了。我看到很多自稱影評的膚淺言論,對女性將士的質疑令人可笑,甚至笑話擊鼓的鶴軍。我想,如果是黑黝黝的熊軍來擊鼓,這些鍵盤俠才不會那麼挑刺,我請你先去死一死謝謝。

饕餮攻入汴梁的時候,王軍師對威廉說回家吧把這里發生的事說出去告訴世人大難來了,這一點很泱泱大國之風范了啊我國太酷了! 這種駐守邊關保家衛國的戰爭真的很戳我的點啊,為信念而戰精神是為錢而戰的雇傭兵難以理解的。每一個沒有名字的小人物的死去都讓人心疼,被饕餮一拉扯就跌下城牆屍骨無存只留下原本拴在腰上的繩索,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里頭的小兵彭勇是每個小人物的縮影,有熱血,也會膽小,咬咬牙也能往上沖,最後也會為了大家去犧牲自己。每個保家衛國的英雄故事裡,名流千史的大人物名字里永遠不會有他,但是這個拯救人類的壯舉卻是由他這樣的一個個小人物像堆長城一樣用血肉堆出來的。彭勇留給世界的最後一眼,擔得起他名字的「勇」。

長城電影觀後感 篇4

電影《長城》講述了由馬特·達蒙飾演的歐洲雇傭兵威廉在被囚禁長城期間,發現了這一世間最大奇跡之一背後的驚人秘密。當一波又一波可怕的掠食生物將這座巨型城牆重重圍困之時,威廉對財富的追尋演變為一段通往英雄主義的旅程——他加入了一支由精英勇士們組成的大軍,共同對抗令人無法想像的強大力量。

首支預告以快速閃現的幾個鏡頭開啟,分別展現了這個故事中數項重要元素:經歷沙場的戰士,煙火彌漫的戰場,前赴後繼的士兵,如水墨畫般靜矗千年的長城。整支預告片由靜到動,巍峨的高山延伸出「萬里長城關城數千」,當中卻有一支不為人知的神秘軍隊,多年以來都戍守一座無名關:「虎軍」將領彭於晏、「鷹軍」將領林更新和「鹿軍」將領黃軒以及成千上萬的戰士,在「殿帥」張涵予的領導下,列陣整齊地布陣於此,然而,平靜卻被「一種人類前所未見的力量」瞬間打破,上至五軍統領下至年輕「熊軍」士兵鹿晗,都擺出戒備姿勢如臨大敵,「軍師」劉德華震驚的眼神,與「皇帝」王俊凱在恢弘大殿中的身影交錯出現,他們面對的竟然是瞬間可以吞噬人類的怪獸。除了可以看出影片的大戰場面一定相當浩大,《長城》中的故事也相當曲折,扣人心弦,每一個人物的行為和抉擇都左右著人類的生死和未來,像是鄭愷所飾演的樞密院特使「沈大人」和陳學冬飾演的「御林軍軍官」,都在命懸一線的時刻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預告片過半之後,在偶然間闖入這座神秘建築的「異域勇士」馬特·達蒙低沉的獨白聲中,一場人類與大自然惡魔的生死決斗揭開冰山一角……

《長城》頂配演員陣容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在預告片中「大咖鮮肉」組成的神秘軍隊展露初貌,驚鴻一現的怪獸能量也不容小覷,該支預告中怪獸的兩次出現都掌控了氣氛走向,它可以倏地出現在城牆邊隨意叼起一人瞬間又隱入滿山的霧氣中,能力滿格幾乎來去無礙,懸念頓生的情節也顛覆了人們以往對於長城御敵的認知,同時預定了電影另一種意義上的「主角」。

長城電影觀後感 篇5

《長城》是一部形式上很張藝謀,但故事很不張藝謀的好萊塢爆米花大片。

電影市場火熱,所謂的中美「合拍片」越來越多,比如《敢死隊2》《雲圖》《環形使者》《鋼鐵俠3》等,但這些影片完全是美國故事,中國的公司想辦法投點錢,植入點中國元素,找個中國演員「打醬油」,就可以忽悠不知情的觀眾了。其實,這次張藝謀的《長城》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拍片」。演員陣容既有來自好萊塢的馬特·達蒙、佩德羅·帕斯卡,也有中國的劉德華、張涵予、彭於晏、景甜等,亦有「小鮮肉」鹿晗、王俊凱、陳學冬等加盟。電影的故事很好萊塢,因為編劇來自好萊塢;電影的主題也是好萊塢式的:關於英雄和成長,馬特·達蒙的角色是一位英雄,而鹿晗扮演的小人物則承載成長的主題。

電影中,馬特·達蒙扮演歐洲雇傭兵威廉,在被囚禁長城期間,他發現了這世間最大奇跡之一背後竟遭遇巨大危機。馬特·達蒙在片中扮演英雄人物,他是劇情發展的關鍵所在,甚至在電影中上演英雄救美的戲碼。電影中負責美貌的是中國女演員景甜,她是電影的唯一女主角,在一眾男子漢的烘托下,顯得與眾不同,而且她在電影中基本是英文台詞。

雖然電影明星雲集,但這部電影的真正主角是「怪獸」。作為《山海經》中長相凶惡的怪獸,饕餮千百年來都被視作貪婪的象徵,電影《長城》將這種怪獸作為人類存亡的最大威脅。在之前曝光的預告片中,饕餮一直未露真容。而在電影里,老謀子也是做足了鋪墊才讓饕餮登場,當巨大的饕餮出現在觀眾面前時,大家覺得很驚艷,更何況他們從來不是單獨戰斗,相比《哥斯拉》里單一(或少量)的怪獸,《長城》中的饕餮數量非常龐大,頗有《獨立日》外星艦隊的即視感。

長城電影觀後感 篇6

我覺得《長城》就是一部背景在中國的好萊塢大片。特效炫,場面壯觀,畫面好看,製作精良。片尾曲選得也好聽。片中的孔明燈,秦腔以及介紹饕餮來源的畫面都很中國很出彩,特別是秦腔和孔明燈更是讓人眼前一亮。

角色方面,我覺得基本都有點單薄。除了三位外國演員、景甜、劉德華、鹿晗和張涵予,其他演員都有種打醬油、可有可無的感覺,甚至感覺有的演員就是特意露個臉而已。佩德羅·帕斯卡演的角色和鹿晗飾演的小兵彭勇最讓我印象深刻,兩個人物性格和後來的轉變都很完整,人物鮮活,演員也都演得很好。感覺佩德羅·帕斯卡承擔了整片的所有笑點。鹿晗把小兵的青澀演得恰到好處,每次出場都讓人眼前一亮,我個人最喜歡他在廚房洗碗圍著圍裙的一幕,最後小兵的一回眸也很讓人動容。馬特·達蒙的演技沒的說,但角色的立場變換得略突兀了些。景甜演的林將軍,我剛開始覺得,特別是在旁邊馬特·達蒙的對比下,這姑娘演技一般。但後來想想她是不到五歲就來到無影禁軍,後來又是身負重任的軍中領袖,雖然年輕,但性格必然成熟又隱忍,不是喜形於色,所以景甜演的還是到位的,用我麻麻的話說林將軍「英姿颯爽」。演技方面除了三位外國演員,和那個樞密院的老爺爺,其他演員都要再接再厲!加油!不過,像王俊凱演的小皇帝挺到位,劉德華演的軍師也可以,張涵予也不用說了,所有演員演技方面都沒啥問題,沒有給電影拖後腿的情況出現。

這部電影確實是好萊塢商業大片的水準,但不知是不是因為編劇是外國人,影片劇情深度挖得不夠。還有無影禁軍應該是這部影片的重要部分,但我個人覺得整個禁軍不如馬特·達蒙的身手給人留下的印象深刻。還有一個小槽點--饕餮長得太像恐龍了。我覺得這部影片,張導其實可以拍的更好。整體在中國的商業片里算很不錯的。好評!

閱讀全文

與老上海長城電影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隻手遮天電影天堂 瀏覽:500
電影抗日戰爭片女子飛虎隊 瀏覽:832
92年國產戰爭電影 瀏覽:137
被刪掉的電影圖片 瀏覽:83
發財日記免費完整版電影天堂 瀏覽:845
2018上海國際電影節日本電影 瀏覽:709
有哪些外國電影好看h 瀏覽:284
三點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822
愛情電影感人片段素材原聲 瀏覽:65
八隻雞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瀏覽:607
原始森林全集電影大全 瀏覽:852
qq影音電影網站大全 瀏覽:664
力王1992樊少皇國語完整版電影 瀏覽:926
夢戲巴黎電影圖片 瀏覽:463
香港電影之真實游戲下載 瀏覽:903
迷你世界電影名稱 瀏覽:576
古惑仔系列電影有關聯嗎 瀏覽:357
蘋果迅雷小電影 瀏覽:425
小雲與寶義是什麼電影 瀏覽:621
我的世界的幾部電影 瀏覽: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