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世界第一部小說改編電影

世界第一部小說改編電影

發布時間:2023-06-05 00:27:53

❶ 誰能告訴我關於哈利波特書及電影的具體情況,及jk羅林的具體資料!

《哈利·波特》(Harry Potter),是英國女作家J·K·羅琳的系列魔幻文學作品,本系列共有七本,描寫的是主人公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七年的學習生活冒險故事。被翻譯成六十二種語言,總銷量為三億本,僅次於《聖經》及《毛主席語錄》。目前J.K.羅琳已經出版了前六本,由美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已經把前四部作品拍攝成電影。目前前三部的電影票房收入都在7億美元以上,都在歷史總票房排名的前15名前。

概述
盡管J·K·羅琳一再說明她在開始寫哈利波特這系列小說時沒有針對某個年齡段讀者的想法,但是叢書的出版商在出版系列小說第一部的時候明顯把讀者群定位在9到15歲的青少年上。無論如何,哈利波特系列小說擁有了各年齡的擁躉。在一些國家,系列小說的出版趨向於同時出版兩個版本——一個封面設計適合青少年的兒童版和封面設計成熟穩重的成人版,盡管它們的內容是完全一樣的。並且,隨著系列小說情節的發展,羅琳的寫作風格也逐漸成熟老練,加之故事主人公哈利波特不斷成長,不論從風格上還是內容上,整個系列一直在逐步發展。

第一本小說(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英國原版在1997年7月由Bloomsbury出版,這是一家小型的中立出版社。隨後的幾個月中這本書受到了好評。第一本後來該系列的第二本(哈利·波特與密室)、第三本(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都獲得了9—11歲年齡組Nestlé Smarties圖書獎。系列小說第四本(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原版2000年在英國出版的時候比較高調,受到了大眾和媒體的關注,且關注程度遠高於一本普通新書的出版。幾乎與此同時,中國的皇冠出版社和人民文學出版社開始將此系列小說引進中國大陸,分別出版了該系列小說的繁體中文版和簡體中文版,引起了一定轟動效應,不少中文媒體紛紛報道這一消息和介紹這一系列小說。美國的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決定把本套小說搬上大熒幕並且在2001年正式發行了根據第一本小說改編的首部電影,後來美國藝電發行了哈利波特主題的運行在各種平台上的游戲。

第五本(哈利·波特與鳳凰社)和第六本(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更是大作廣告宣傳,無論是原版在英國的首發還是其他語言版本在世界各國的首發,都非常高調,小說的銷量也迅速進入各國圖書銷售排行榜。

根據作者羅琳的介紹,這個故事的靈感是1991年她在從曼徹斯特到倫敦的火車上萌發出的。她當時常常在愛丁堡的一家咖啡館中撰寫第一部小說。系列小說的熱賣使如今的她的身價位居世界上第620位。[1]. 甚至比伊麗莎白二世還富有。

每一本書大體上敘述哈利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生活一年期間發生的故事。他在這所學校學習魔法、製造魔葯,哈利也學會了戰勝各種各樣的困難——魔法上的、社會上的、感情上的。

羅琳說她計劃寫七本書,一本比一本多一些黑暗色彩,隨著哈利的年齡增長,他的敵人伏地魔的能力也越來越強。從羅琳出版第五本小說之後,她開始在她的個人網站上面發表一些暗示未來情節的內容。

這系列小說是用第三人稱模式表述的,以哈利波特為中心人物,除了第一本、第四本和第六本的少數內容,全書全程透過哈利自己的視角來表述,這也是讀者認為閱讀這系列書有親切感的原因之一。

羅琳駕馭精心設計的天衣無縫的情節的能力很強,她能創造出在幻想世界中令人信服的情節。哈利、赫敏·格蘭傑、羅恩·韋斯萊是三個重要的人物,他們都是青少年。書中的成年角色刻畫深刻,次要角色也都活靈活現,這都展現出了羅琳作為一個作家是很優秀的。

書中也有很多有關道德方面的內容,隨著正義和邪惡的對抗不斷激烈和明顯化,一些人物面臨著重要的選擇,人性的陰影也被展現出來。

羅琳把現實社會中的種族主義觀點、種族滅絕論等偏見加入了情節中,這些偏見正是伏地魔和食死人的想法。書中偶爾也會出現一些巫師和不會魔法的人(「麻瓜」)的交流。

一些出現在書中的物品被帶進了現實世界,比如在一些國家,出現了叫做「柏蒂全口味豆」的糖果、魁地奇球衫和家庭小精靈製作的襪子。

小說及電影名錄
簡體中文版小說由中國人民文學出版社陸續出版發行,繁體中文版小說由皇冠出版社陸續出版。

英文原名: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1997年6月26日)
美國版小說及電影名: 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
簡體譯名: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2000年9月,曹蘇玲、馬愛農譯)
繁體譯名: 《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2000年6月23日,彭倩文譯)
故事時間:1981年,1991年—1992年
電影公映日期:2001年11月
電影全球票房排名:第3名(截至2004年10月31日)
英文原名: 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1998年)
簡體譯名: 《哈利·波特與密室》(2000年9月日,馬愛新譯)
繁體譯名: 《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2000年12月22日,彭倩文譯)
故事時間:1992年–1993年
電影公映日期:2002年11月
電影全球票房排名:第8名(截至2004年10月31日)
英文原名: 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 (1999年9月8日)
簡體譯名: 《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2000年9月,鄭須彌譯)
繁體譯名: 《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2001年6月22日,彭倩文譯)
故事時間:1993年-1994年
電影公映日期:2004年6月4日
電影全球票房排名:第14名(截至2004年10月31日)
英文原名: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2000年7月8日)
簡體譯名: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2001年5月,馬愛新譯)
繁體譯名: 《哈利波特—火杯的考驗》(2001年12月31日,彭倩文譯)
故事時間:1994年-1995年
全球首映日:2005年11月18日
英文原名: 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 (2003年6月21日)
簡體譯名: 《哈利·波特與鳳凰社》(2003年9月21日,馬愛農、馬愛新、蔡文譯)
繁體譯名: 《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2003年9月29日,皇冠編譯組譯)
故事時間:1995年-1996年
電影預計首映時間:2007年
英文原名: 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 (2005年7月16日)
簡體譯名:《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2005年10月15日,馬愛農、馬愛新譯)
繁體譯名:《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2005年10月1日,皇冠編譯組譯)
故事時間:1996年~1997年
英文原名:暫無信息
故事時間:1997年~1998年
預定發行時間:2007年夏天(暫定)(目前廣泛認為為2007年7月7日)
相關文化
《哈利·波特》以其小說的聞名,帶動了一系列相關文化內容的開發,包括:

電影:(請參見「小說與電影」)
游戲:目前《哈利·波特》的前四部小說已經有相應的游戲。另有許多小游戲在網上流傳。
主題網站:(請參見「外部鏈接」)
道具等:在主題網站的商店中可以買到巫師帽、文化衫、巫師袍、魔杖等物品。
相關書籍:《我與哈利·波特的真實故事》,《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神奇的魁地奇球》/《穿越歷史的魁地奇》,《神奇動物在哪裡》/《怪獸與它們的產地》,《寫給哈利·波特的信》,《讀哈利·波特學英語》等。

❷ 電影《達芬奇密碼》值得一看嗎

電影《達芬奇密碼》極力推薦大家前去觀看,通過歷史真實事件與想像相互交織相融在一起,亦真亦假,其中摻雜著具有神秘色彩的宗教以及建築,古老的符號文貫穿整部劇作,向達芬奇的曠世佳作致敬,這是一部改編幾乎接近完美的影視劇作。

總而言之,電影《達芬奇密碼》是一部難得改編成功的佳作,雖然以懸疑驚悚為主,但驚悚成分其實也並不過分,懸疑色彩卻是極重的,不過如果想真正領悟其中內涵,還是強烈建議通讀原著。

❸ 十部高分小說改編電影

小說一直是影視改編的寶庫,有些經典電影就是通過高分小說改編而來的。這十部電影每部在豆瓣上評分都超過9分,都是可以充實自己的好作品。


1、《追風箏的人》-2007

該劇改編自卡勒德·胡賽尼同名小說。由馬克·福斯特執導,赫立德·阿卜杜拉、阿托莎·利奧妮、肖恩·托布、薩伊德·塔格馬奧等人主演。

影片講述了發生在兩個阿富汗少年阿米爾和哈桑身上的故事。夢魘一樣的經歷使阿米爾移民美國,當他面對一個拋開罪惡感,重新找回那個善良純真的自我的機會,會如何選擇。

原著小說講述了兩個阿富汗少年關於友誼、親情、背叛、救贖的故事,小說不僅表達了對戰爭的控訴、還對阿富汗種族問題和宗教問題有深刻的反映。這部小說在評論界獲得廣泛好評,但同時也在阿富汗國內引起巨大的爭議。

2、《轉山》-2011年

導演:杜家毅主演:張書豪李曉川。

根據謝旺霖同名暢銷小說改編,真人真事為藍本。原著記錄了作者謝旺霖騎行2000多公里到達西藏的旅程,這個崇尚自由的流浪故事令無數年輕人嚮往。

這不僅是一次身體的旅行,更是一次心靈的旅行,這不僅是一本關於旅行的書,更是一部關於成長的書。

原著講述了一個24歲的年輕人,在寒意漸生的10月,獨自踏上從麗江到拉薩征程,並不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勇敢和偉大,而是「在相信與懷疑之間擺盪」,但最終決定走下去,因為哪怕失敗,他也應該在失敗面前看見自己究竟是如何就範的」。

夜間騎行幾乎掉下懸崖,在藏獒與野狗的夾擊下狼狽脫險,由於食物中毒而整整兩天上吐下瀉……艱險的旅程只是表象,而作者表述的核心是面對自己的軟弱。從最初的防範戒備到最後與藏民共食糌粑,作者的變化或者說成長清晰可見:「從內向轉化外放,從寡言變多話」,「我在創造另一個新的可能的自我」。

這不僅是一次身體的旅行,更是一次心靈的旅行,這不僅是一本關於旅行的書,更是一部關於成長的書。

3、阿甘正傳

著名勵志電影,以一個智障兒童的視角,一面憑借自身努力擠入成功人士行列,一面也在暗自嘲諷現實社會的一些不平現象。

4、《穿條紋睡衣的男孩》-2008年

根據愛爾蘭新銳作家約翰·伯恩200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劇情電影。由馬克·赫曼執導,阿沙·巴特菲爾德、維拉·法梅加和魯伯特·弗蘭德等聯袂主演。

影片講述二戰期間,八歲的布魯諾是集中營德國司令官的兒子,他與集中營圍欄的另一邊的一個猶太男孩結下了友誼,從而發生了許多令人意料不到的事情。影片於2008年11月7日在美國上映。

5、《嫌疑人X的獻身》-2007年

西谷弘導演,福田靖編劇,福山雅治、柴崎幸、堤真一、松雪泰子、北村一輝等主演的一部懸疑劇情片,於2008年10月4日上映。

該片由一宗被發現的男屍體引起,帶出帝都大學物理學教授湯川及數學天才石神哲哉之間的不斷鬥智斗勇的故事,並涉及了男女之間的愛情,以及惺惺相惜的友情。

《嫌疑人X的獻身》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長篇推理小說,也是"伽利略系列"的第三本小說,是東野圭吾的巔峰之作,是東野圭吾發表作品迄今被翻譯成最多語言的作品。

同時獲得直木獎和本格推理小說大獎,更受到評論界、媒體和廣大讀者的如潮好評,創造了日本推理小說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跡--同時摘得"這本小說了不起"、"本格推理小說Top10"、"周刊文藝推理小說Top10"三大推理小說排行榜年度總冠軍。

6、《朗讀者》-2008年

改編自1995年本哈德·施林克所創作的小說《朗讀者》,由史蒂芬·戴德利導演,凱特·溫絲萊特、大衛·克勞斯、拉爾夫·費因斯等人主演。

故事講述一名20世紀五十年代的德國少年米夏和一名中年女子漢娜展開的一段忘年戀,但漢娜不久不告而別。米夏後來成為年輕律師,再度見到漢娜時,她由於她在戰爭後期中擔任一個集中營警衛時的行為成為一名因戰爭犯罪受審的被告。

米夏知道漢娜一直有一個比她以往納粹時代更糟的秘密,這個秘密足以推翻對她的指控。但米夏一時的猶豫鑄就了兩人終身的遺憾。該片於2008年12月12日在美國上映。

7、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電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改編自安德烈·艾席蒙的同名小說,由盧卡·瓜達格尼諾執導,提莫西·查拉梅、艾米·漢莫、邁克爾·斯圖巴主演的愛情電影,講述了24歲的美國博士生奧利弗在義大利結識了17歲的少年艾利歐,兩人從而發展出一段曖昧的關系,該片於2017年1月22日在美國聖丹斯電影節上映。

小說《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是一本絕佳的小說,描述地中海夏日感官的光芒,與充滿慾望的日日夜夜,同時也是本美麗與智慧兼具的書,分毫不差地以既輕盈又凝縮的謹慎,寫作其戲劇場面每一刻的精確真實。

8、《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2016年

本片如實反映了伊拉克戰爭對美國社會的撕裂,可謂無遠弗屆,即使久別團圓的家庭餐桌也不能倖免。人們不知道為什麼打這場仗,不知道戰爭何去何從,更不知道這種撕裂何時終結。

這是美國日常生活的一天。談論戰爭與真實的戰爭之間有著巨大的鴻溝,出現在這一天的B班既是眾星捧月的戰爭英雄,又是這場戰爭的局外人。他們在戰場上取得了勝利,卻在真實的'祖國那裡飽受挫敗,以至於灰溜溜地落荒而逃,逃回戰場上去。

那是一片死亡之地,又是他們保持尊嚴的存活之地。影片上映後最引起熱議的是李安使用的3D實拍、4K解析度、120幀率三者的結合,他打破觀眾只能坐在台下觀看的模式,既打破「第四堵牆」,重新定義了觀眾與表演之間的關系,觀眾不再是被動者,我們可以直接走進表演空間,去選擇自己的所到之處和所見之劇。

大量的主觀視角,景深極強的畫面,超高清的視聽效果,將戰爭的殘酷和軍人的無助統統嫁接到觀眾的親身感受上——交戰時的激烈,貼身肉搏時的恐懼,看著戰友死去時的痛苦,回到喧囂世界時巨大的孤獨……此時的觀眾不再只是坐在屏幕前的旁觀者,而是化身為千千萬萬個同在戰場的比利·林恩。

《漫長的中場休息》是美國作家本方登的長篇小說。比利·林恩所在的B班士兵,在伊拉克贏得了一場3分43秒的短暫勝利。一夜間,他們成了美國的英雄。每個人都說著「感謝你們」,記者、好萊塢導演蜂擁而至。他們甚至還被邀請參加超級碗的中場秀。

絢麗的煙花在耳邊炸響,伴舞身上的亮片在身畔旋轉,戰爭彷彿無比遙遠。小說格局宏大,情節扣人心弦,文風細膩卻又令人捧腹。展現了不亞於《了不起的蓋茨比》的繁華而虛假的美國夢,充斥著肥皂泡沫似的絢爛和瑰麗,一場場輝煌的視覺感官盛宴。

人們沉浸於表演式的英雄主義,人人都自詡愛國,愛英雄,但僅僅停留在語言和表演。

唯有語言的狂轟濫炸,煽情渲染,才能維持這場戰爭。沒有人會像比利那樣思考——「有沒有一個臨界點,有沒有一個死亡人數能把祖國夢炸得粉碎?」本·方登通過一位參加伊拉克戰爭的19歲少年的眼睛,對戰爭和紙醉金迷的美國夢進行了辛辣有力的諷刺。正如比利林恩自己所言,「這感覺其實很奇怪,為這輩子最糟糕的一天得到表彰」。

9、《薩利機長》-2016年

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導演。故事發生在2009年1月,切斯利·薩利·薩倫伯格在成功的迫降了一架因操作失誤的飛機後,迅速成為美國的英雄,他成功的挽救了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生命。

「很明顯,寫這本書是為了彰顯薩利的榮譽——這部電影的預告片中的人物比小說中的描寫多了很多人性的糾結。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影帝湯姆漢克斯的搭配,和這部影片簡直是太搭了。」

原著為2009年威廉莫洛出版社《最高職責》,作者機長切斯利·「薩利」·薩倫伯格和傑弗里·扎斯洛。

10、肖申克的救贖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改編自斯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曾10項奧斯卡大獎提名,2項金球獎提名。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於1994年9月23日正式上映。

小說《四季奇譚》共有四篇故事,被公認是斯蒂芬·金從事寫作三十餘年來非恐怖小說類最傑出的作品之一,其所收錄的四篇中篇小說有三篇被改編為電影,分別為《肖申克的救贖》、《納粹追凶》、《總要找到你》。

❹ 《肖申克的救贖》中心思想比較晦澀難懂,為何還能穩坐豆瓣第一

自20世紀以來,電影行業飛速發展,出現了大批的優質電影,風格迥異、各不相同。有的反應人性,有的充滿正能量,但是豆瓣評分第一的卻是一部關於越獄題材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所以為什麼它的評價這么高?或許很多人心裡都有這個疑問。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一種精神救贖,教導人們進行自我救贖。所以能讓觀眾產生這種自我救贖的影片憑什麼不能稱為是一部優秀的影片?總有人問它為什麼評價這么高,可每一位觀影人的評價難道不足以證明事實嗎?難道這部影片獲得的成就不能證明嗎?第一名不虛傳!

閱讀全文

與世界第一部小說改編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微信客服號碼 瀏覽:582
電影劉濤圖片 瀏覽:756
上海一個諷刺送禮的老電影 瀏覽:73
什麼圖電影 瀏覽:41
美人圖電影全集免費觀看 瀏覽:388
我的戰爭電影全片播放 瀏覽:475
電影女哭面條圖片 瀏覽:109
80s如何用手機看電影 瀏覽:682
好萊塢電影拍5系列以上的 瀏覽:381
香港電影年度票房 瀏覽:426
愛奇藝微電影院多少錢 瀏覽:216
怎麼下載在80s電影下載 瀏覽:832
校園抑鬱微電影男男 瀏覽:975
識途電影完整 瀏覽:292
兩個人去看電影的圖片 瀏覽:309
正義聯盟2電影西瓜 瀏覽:832
城市獵人成龍電影大全集 瀏覽:507
抖音電影票怎麼領 瀏覽:480
鄭州有哪些地方拍電影 瀏覽:120
小電影都有哪些風格 瀏覽: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