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票房如何分賬
票房分賬:說的是電影的票房對放映方,發行方,製作方的三方分成,一般比例為4:4:2。不過具體的分成數額要看簽訂合同具體是怎麼規定的。出品方、院線和宣發房三方各算各的,因為每一方都有自己的成本和宣傳費用。再具體的,不同的電影其票房分賬比例也會不同。
我們一般所講的票房收入並不是投資者真正的收入,其中還包含國家稅收3.3%,國家影視發展基金5%,院線佔比50-60%,剩下的30-40%才是製片方,投資人的票房收入。
那麼,票房分賬,首先,就要從總票房中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剩下的錢當中,作為放映場所的影院拿走50-60%,製作方和發行方拿走30-40%。然後,製片方會根據事先的約定支付發行方一筆費用。剩下的錢扣除成本了之後,製作方和投資方再按約定分成。
由觀影人數和票價乘積得到的票房,一般被稱作這部電影的總票房,得到總票房之後,先行繳納總票房5%的電影事業發展專項基金以及相關稅費3.3%,之後的為可分賬票房,即「凈票房」,那麼凈票房=91.7%*總票房
然後,在凈票房中:一般影院抽成50%、院線7%,剩餘43%歸製片方和發行方所有。而發行方一般會收凈票房的10%作為發行代理費,那麼製片方實際票房收入就為凈票房的33%。所以,一部電影如果不想虧本的話,那麼總票房×91.7%×33%必須要大於等於製作費用,只有這樣,最終投資各方才會盈利。
㈡ 電影票房如何分賬
中國電影業對於票房分賬的基本規則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統一匯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簡稱專資辦)。
以汪瞎伍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各方分賬的依據。
(PS:這里小票更正一下,最終片方結算所使用的數據,為中數所提供)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
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3.可分賬票房中,電影院及神衡院線提留57%,中影數字提留1-3%的發行代理費。
剩餘的40-42%歸於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大部分情況為40%)。
4.影片的發行方會收取歸屬製片發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為發行代理費用。
即為可分賬票房的2-6%作為發行代理費。
5.很多情況下,發行方預付影片的宣傳發行費用,這時發行方會收取12-20%的代理發行費。
如果發行方承諾發行保底、買斷發行、預付製作費用等方式,將收取更高的發行代理費用。
6.部分影片同檔期處於競爭劣勢,出於增加影片排映場次的目困或的,給影院及院線承諾票房返點。
返點一般佔到可分賬票房的3-5%。
7.製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為:1*(1-0.033-0.05)*40%*(1-0.1)=0.33為一般情況下的製片方分賬。
以上情況為例,一部最終票房1億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為3300萬左右。
附:中國電影的資金其它回收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1.版權收入:主要指電視放映權和互聯網播放版權銷售。
這部分收入裡面,CCTV6的收購費用為140萬-400萬每部影片,主要根據影片的題材、頻道打分制度、觀眾期待度、演員陣容、最終票房決定。
網路版權價格波動較大,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主要跟觀眾期待度、演員陣容、最終票房有關。
2.海外銷售:主要是海外其他國家包括港澳台地區的發行收入、版權收入。
這部分收入目前較低,增長潛力大。
3.商務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廣告、營銷合作、活動冠名等方式獲得的收入。
4.授權及衍生品:主要是影片形象、片名、重要視覺元素等授權使用,以及版權衍生品的銷售收入。
5. *** 補貼:主要是 *** 主導的文化產業補貼、地方 *** 專項補貼等。
6.行業補貼:主要是攝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達到一定數量後,享受專項的行業補貼。
票房在5000萬到1億元之間,獎勵100萬元;票房在1億到3億元,獎勵200萬元;3億到5億元,獎勵500萬元;5億以上重獎1000萬元。
其中,大部分中國影片的資金回收依賴票房分賬,可佔到影片總收入的80%以上
㈢ 院線如何票房分賬
作為一個資深電影從業者,經常被問到國產電影票房的核算流程。所以,今天阿濤就寫一篇長文,給讀者詳細講解一下。
第一步,統計總票房。
所謂總票房,是指一部電影目前的全部電影票收入。灶鏈
所有在中國大陸公映的電影均應納入國家電影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專項資金辦」)指定的「全國電影票務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全國任何一家影院均應安裝該系統)。管理委員會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財政部等部委聯合組建,共同負責。官網是「中國電影數據信息網」,其數據是製片方和發行方。
目前民間也有很多電影票房統計平台,只能作為參考,不能作為國產電影票房核算的依據。
第二步,上繳國庫:總票房8.3%
這部分包括兩項費用:
1.電影產業專項基金:所有電影的總票房必須先向「專項基金辦公室」繳納5%的電影產業專項基金,由各影院每月向「專項基金辦公室」繳納,上繳國庫。
2.特種營業稅:所有影片的總票房都要繳納3.3%的特種營業稅,也就是要向國稅和地稅繳稅,由影院從總票房中直接抵扣繳納。
扣除總票房的8.3%,我們稱之為「分割票房」。
第三步:支付中間發行代理費:「分割票房」1%-3%
凈票房低於6億元0元的,中影數字電影發展(北京)有限公司(簡稱「中影數字」)將收取可發行票房的1% ~ 3%作為發行代理費,由院線支付給中影數字。
那麼,1%或者3%呢?
由於票房越小的電影越需要國家和國企的支持,因此,「中影數字」可以對分賬票房-6億元的電影收取3%,分賬票房-6億元的電影收取2%,分賬票房-6億元的電影收取1%。
分割票房扣除「中間代理費」(為方便計算,我們簡稱為「V」)後的剩餘部分,將由院線、影院、製片方、發行方按比例分配。
第四步:影院與影院之間的獨立賬戶:V.57%
剩餘票房(即分賬票房減去中間代理費)中,院線可得V.50%,影院可得V.7%,製片方和發行方合計可得V.43%。
如果影院和院線臘辯卜是同一家公司,比如萬達和金逸,那麼它獨享其中的57%;如果製作方和發行方是同一家公司,那麼它將獨享其中的43%。
第五步,發卡行分賬:V.5%-15%
注意這里的比例指的是V (5%-15%),之前的分賬比例幾乎是無彈性的,而這里的比例是很有彈性的。
為什麼彈性這么大?
第一,生產商和發行商的博弈關系。電影質量特別好,票房潛力巨大,會誘使發行方讓步。如果影片質量一般,票房風險系數相對較高,發行方就會保守,最大限度地多拿分成,保護自身利益。
還有就是雙方的談判條件,比如要求發行人支付公告輪穗費,保證發行,發行人甚至有可能把比例調整到更高的水平。
第六步,生產者分割賬戶:28%-38%
這里的生產者,簡稱「生產者」,包括生產者和投資者,在業內稱為「主投資者」和「從投資者」。主要投資方是控股方,只能是一方;投資方是股東,往往不止一個,主要投資方是發行方要面對的製作方。
多少投資人分享票房,取決於每個投資人在總投資中的地位、優先順序和份額。
以上是一般情況下國產電影票房核算的基本規則,會根據發行影院的不同進行適當調整。
很多朋友都有過疑惑,主要是不知道分賬順序,或者不知道哪個數據習慣
電影是一座金礦,蘊藏著無盡的奇妙財富,創造了無數的商業奇跡。我是電影《掘金者阿濤》。和我一起走,一起發現電影里的金礦!
最近幾天《長津湖》非常火熱,上映幾天票房就過10億,連續打破了多個記錄,已經成為國慶檔最大的贏家。
而《長津湖》之所以能夠取得這個票房成績,可以說是實至名歸,因為這部電影不論是製作成本,還是演員或是導演都是頂級的配置。
我們先來看一下《長津湖》的配置和投入
1、導演:徐克,林超賢,陳凱歌,一部電影由三位頂級導演指導,這是非常罕見的。
2、演員,除了導演陣容強大之外,演員的陣容也非常強大,演員包括吳京、易烊千璽,段奕宏,朱亞文,胡軍,李晨,張涵予,唐國強,韓東君,歐豪等等演員,此外還有很多明星友情出演,比如張國立,林永健、黃軒,鄭愷,張嘉譯,李幼斌等等,這個演員陣容相當強大,而且大多數是實力派演員。
3、群演龐大
除了主演陣容強大之外,《長津湖》的演員陣容也非常龐大,為了真實還原場景,基本上都是動用真人在外景拍攝而不是勾綠布,為此參加《長津湖》拍攝的人數超過7000人。
再加上這部劇的後期製作團隊,整體參與過《長津湖》的人員多達1.2萬人,不僅是在投資成本上在影史上留名,其團隊人數也堪稱這些年國產影片之最。
4、投入龐大。
長津湖從2019年開始准備,2020年開拍的時候,因為受到疫情影響,中途一度被中斷,還損失了1.5億。
這部電影為了真實還原歷史場景,很多都是在外景拍攝,所用到的很多道具都是按照1:1的比例進行打造,光是設備成本就非常高昂,比如80輛美式坦克就是按照1:1的比例打造出來的。
也正因為演員眾多,而且拍攝過程艱難,道具成本高昂,所以整個《長津湖》的製作據說投入達到13億元,這個製作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那《長津湖》需要達到多少票房才能回收成本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電影票房的分成,一個電影的票房並不會全部落入製片方的手裡,而會有多部分構成,扣除各項費用之後,真正落到紙片方手裡的已經不多。
目前我國電影的票房分成具體如下。
1、電影事業專項基金。
不管電影是否賺錢,電影事業專項資金都必須繳費,目前電影專項資金占電影票房的比例是5%。
2、特別營業稅。
目前電影特別營業稅的比例是3.3%。
扣除電影事業專項基金和特別營業稅之後,剩餘的票房才屬於凈票房,相當於凈票房占總票房的比例是91.7%。
凈票房再按以下幾項繼續分成。
3、中數代理費。
國內上線的電影基本上都是通過數字來保存,而目前這項工作基本上都是由中影操作,因此需要繳納一定比例的代理費,這個費用在1%~3%之間。
具體計算標準是:電影的總票房扣除專項基金以及特別營業稅之後,再扣除6個億,如果這一數額大於1億元,那將徵收3%,如果這一數額大約2億元,增收2%,如果這一數額超過3億元,那將徵收1%。
按照《長津湖》這個票房,基數肯定大於3億元,所以對應的比例應該凈票房的1%。
4、電影院分成。
目前絕大多數電影都是通過電影院播放,電影院的成本也比較高,所以在一部電影當中影院能夠分成的比例是最高的,目前影院的票房分成可以達到凈票房的50%。
5、院線分成。
院線可以說是電影的分發渠道,院線會先跟出品方合作,然後再將電影分發給各大影院,在這個過程當中,院線收取的分成比例大概是凈票房的7%左右。
6、發行代理費。
一部電影拍攝完之後並不是萬事大吉,你還需要宣傳,需要包裝,這個過程基本上都是有一些專業的公司發行代理,這個代理費一般是凈票房的5%~15%,一般情況下在7%左右。
7、製片方分成。
扣除以上6項費用之後,剩餘的票房才屬於電影製片方,相當於一部電影當中,投資方最終能夠分到的比例大概是凈票房的35%左右,或者總票房的32%左右。
如果製片方和發行方是同一家企業,那麼他們最終能夠分到的票房是凈票房的42%左右,或者總票房的38%左右。
按照這個電影票房分成,如果《長津湖》製片方和發行方不是同一家,想要收回13億的成本,那麼總票房至少需要達到13/32%=40.6億元。
那《長津湖》這部電影有沒有可能收回成本呢?按照目前的票房走勢來看,收回成本應該問題不大,長江湖上映幾天票房就迅速突破10億,按照目前票房走勢來看,最終票房有可能突破50億。
所以最終製片方不僅可以回收成本,還有可能獲得3億以上的回報,當然最終是虧還是賺,還要看《長津湖》最終的票房表現。
㈣ 我國電影的票房分賬政策是什麼樣的
電影票房,分成如下:電影發展基金5%,營業稅3.3%;院線50-60%;其餘為製作商和發行商。
1、假如一部電影,2億投資,有10億票房,分成如下:
電影發展基金0.5億
營業稅0.33億
院線5-6億(主要看片子跟電影院怎麼分成的);
製作商和發行商分剩餘的3.17—4.17億(這些錢還要除去的宣傳費和製作成本,如果電影製作宣傳2億,那麼製作發行公司的利潤就是1-2億)
2、另外當製作發行方可以在後期受益再賺一筆,例如在電視頻道放映、網路直播以及製作光碟等。
所以說————電影票房大約是實際投資額的三倍左右。才能回本!一般看電影是否盈利,就用投資乘以3,就可算出盈虧點!例如《哪吒魔童降世》投資6000萬,票房1.8億即可回本!而《上海堡壘》投資3億,則需要9億票房才能回本了!
3、有幾個關鍵點
A投資和實際投資。很多電影號稱幾億投資,都是噱頭,要是真的投資那麼多,真的就虧死了
B新人與老人。對於電影新人來說,可能需要倍於老導演的投資。
C院線。對於萬達這樣的既做拍片,又有院線的公司來說,可以上下通吃,給自己的電影多放映場次,以獲取利益。
㈤ 電影票房分賬比例是多少
票房分賬說的是電影的票房對放映方,發行方,製作方的三方分成,橋數枝比例為4:4:2。
具體的分成數額都有合同。成本和宣傳費三方各算各的,因為每一方都有自己的成本和宣傳費用。再具體的,不同的電影也會不一樣。
票房(Box Office)原意指公開出售電影或劇院門票的地方,現代特指電影或戲劇的商業銷售情況。電影業中,票房已經成為衡量一部電影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之一,可以用觀眾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一般直接用來衡量一部電影的熱播程度。
中國電影業對於票房分賬的基本規則如下:
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統一匯總到中國電影敏敏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簡稱專資辦)。以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各方分賬的依據。(PS:這里小票更正一下,最終片方結算所使用的數據,為中數所提供)
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可分賬票房中,電影院及院線提留57%,中影數字提留1-3%的發行代理費。剩餘的40-42%歸於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大部分情況為40%)。
影片的發行方會收取歸屬製片發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為發行代理費用。即為可分賬票房的2-6%作為發行代理費。
很多情況下,發行方預付影片的宣傳發行費用,這時發行方會收取12-20%的代理發行費。如果發行方承諾發行保底、買斷發行、預付製作費用等方式,將收取更高的發行代理費用。
部分影片同檔期處於競爭劣勢,出於增加影片排映場次的目的,給影院及院線承諾票房返點。返點一畢芹般佔到可分賬票房的3-5%。
製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為:1*(1-0.033-0.05)*40%*(1-0.1)=0.33為一般情況下的製片方分賬。
以上情況為例,一部最終票房1億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為3300萬左右。
㈥ 電影票房是如何分賬的
應該明確的是,票房分賬討論的數字是拋開電影服務費的。
如一部影片上顯示累計票房為「10.5億元(包含服務費)」,分賬票房為「10億元」,這其中5000萬的差額便是電商服務費,而票房分賬則是在不包含服務費的這10億基礎上進行的。
一部票房10億的電影為例,首先需要向國家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5%的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剩下的91.7%才是可以拿來分賬的可分賬票房(凈票房),也就是說一部10億票房的電影事實上可分賬的總票房為9.17億。
在可分賬票房中,中影數字還要抽取0-3%不等的發行代理費(如果影片在0.5億內收取3%,票房在0.5-3億內收取2%,票房在3-6億收取1%,票房在6億以上則不收費)。
㈦ 影片的票房分賬是怎麼分的
票房分賬就是需要在總票房中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剩下的錢當中,作為放映場所的影院拿走57%,製作方和發行方拿走43%。
綜合票房:計算電商服務費後的票房收入。
分賬票房:服務費部分不計入。
投資人的收益按分賬票房算。
電影的票房是放拆芹映方,製作方,發行方三方分成,比例一般為4:4:2。
具體的分成數額一般之前都有合同。
成本和宣傳的費用一般三方各算各的,因為每一方都有自己的成本和宣傳費用。
製片方會根據事先的約定支付發行方一筆費用。剩下的錢扣除成本了之後,製作方和投資方再按約定分成。
在好萊塢,有三種分賬模式可以選擇旅指畢。第一種是和中國一樣的固定逗余比例分賬。第二種是影院會支付一筆費用給製片方買斷影片,然後這部影片的全部票房都歸影院所有。第三種,是好萊塢最流行的分賬模式,也就是階梯式分賬:
在好萊塢製片商的一些大片上映的第一周,製片商可以拿走80%的票房而影院只能拿走20%,這樣製片方就能盡快趁著影片的熱度收回成本。但隨著影片上映時間變長,製片商分到的票房會越來越少,第二周、第三周在60%左右,到了第四周可能就只有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