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她是陳道明緋聞女友,孫紅雷曾為她痴迷,左小青如今過得怎樣
相信提起陳道明,大家的心中一種尊敬的心理便會油然而生,畢竟在娛樂圈這個魚龍混雜的地方,能夠出來一個十分敬業,只是專注於演戲的演員實屬不易。
在我們的影視行業中,只要有陳道明所參演的電視劇,你便會發現它的數據不會差,而且無論陳道明出演什麼戲份,他都能很好地將自己融入到角色之中,讓觀眾能夠感到他並不是在演戲而是真真正正地去在做這件事情。
但是即便如此,左小青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對方,但是後來他們的婚姻也是走到了盡頭,最終結束了他們這段長達11年的婚姻。
而如今的左小青也是獨自和自己的女兒在一起生活,也沒有傳出任何關於她的婚姻的一些情況。
2. 名人高考勵志故事
名人高考勵志故事4篇
每個人都有失敗的時候,失敗不能決定個人才能,更不能決議個人命運,而真正決定運氣的是面對失敗的立場,看看這些曾經高考落榜的名人是如何面對失敗的。
落榜後典範——
新東方教導科技團體董事長俞敏洪,曾在1978年和1979年兩次參加高考,都名落孫山。但懷抱著「一直面對失敗的人,勝利的機會比一般人多得多」的,終於在1980年又一次參考,考取北京大學。他努力捉住每次得之不易的機遇,終於,在他第一次被美國簽證官拒簽25年後,「新東方」在美國上市。
落榜後求職典型——湯唯
湯唯誕生於一個藝術家庭,母親施西鳳曾是浙江樂清小著名氣的演員,父親湯余銘是個畫家。1997年湯唯高考落榜,父母讓她進了職業模特隊。但他們提出:「要想真正在演藝圈有前程,還得有文明,在考上大學之前,不準談戀愛!」在職業模特隊,天天練習、表演結束,別的女孩忙於戀愛、逛街,湯唯卻捧起了書。經由3年不懈盡力,20xx年她終於考入中心戲劇學院導演系。
落榜後求職典範——蔣雯麗
蔣雯麗因《牽手》、《中國式離婚》而大紅大紫,然而,當年這個心懷妄想的女孩兒竟然高考(微博)落榜,而後被調配到安徽蚌埠的自來水廠當工人。蔣雯麗後來回想道:「我感到我是一個很不認命的人。」當時,蔣雯麗給廠里組織文藝上演,一個舞台總監跑過來對蔣雯麗說,我看你表示力不錯,能夠去考電影學院。這是蔣雯麗第一次據說電影學院。後來,她就這樣「自認為是」地真的去考試了,沒想到文化課高考落榜已經參加工作的她最後居然考上了!
落榜後求職典範——郭曉冬
從沂蒙山區走出來的郭曉冬笑稱自己是「有名的北漂」,在考上北京電影學院前,他曾經當了三四年的「北漂」,當過雕刻工人,養過蝦,當過郵遞員、歌手、主持人……原來過著與娛樂圈不搭邊的生涯,可是機會偶合被友人拉去一起報考北京電影學院,成果一試就給刷了下來了。爾後的郭曉冬持續「北漂」,時隔一年後他決定再給自己最後一次機會,於是第二次考試郭曉冬順利過關,正式成為北京電影學院1996級表演系本科生。多年當前,電影《暖》的導演霍建起評估說:你當演員幾乎就是奇觀。
復讀生的範例——袁立
杭州美女的袁破,當年加入高考時第一次投考上海戲劇學院的時候,固然通過了一試、二試,卻在最後的一場考試中落了榜。但自負的她並不就此廢棄本人的幻想,而是輾轉北上,到了北京片子學院的參加考試。在當年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應考老師的下,袁立不僅通過了入學測驗,還獲得了北京電影學院92級第一名的成就。
宋丹丹初戀使其學習一落千丈
宋丹丹說她高考那年19歲,但卻遭受初戀。那時候剛恢復高考沒兩年,很多已經不是學生的青年走回中學校門,跟我們這些應屆生一起溫習高考。當初回憶起來,我是第一眼就愛上他了,由於他長得比咱們班任何一個同窗都高大一圈兒。從那一眼開端,我的學習一瀉千里,從班裡的前5名,始終到高考落榜。
孫紅雷落榜源自太胖
《埋伏》里的優質男人孫紅雷,當年可是小胖子一個,想考中央戲劇學院,戲主任一看就說:「哎呀,回去吧,太胖了。」好在孫紅雷沒有放棄,硬是減去了快40斤,然後通過了高考。
李安曾二度高考落榜
李安在上高中的時候,他的父親是台南一中校長。但李安卻在上高一時的夢想就是當導演,第一年考大學,李安以六分之差落榜,第二年重考,數學甚至差了零點六七分,再度以一分之差落榜,名人故事。「二度落榜在我們家有如世界末日,我基本沒想到會產生在我身上。」李安當時最大的情感發泄,不外是把桌上的台燈、書本一把掃到地上,然後跑出家門透透氣。李安後來考上藝專影劇科,據他形容,是「靈魂第一次取得解放」,那時才發明,本來人生可以不是千篇一律的讀書與升學。他在舞台上找到真正的自己,學芭蕾、寫小說、練聲樂,甚至是畫素描,各方嘗試後在電影范疇里漸放光輝。
陳建斌報考北京體院失敗
可能許多人不曉得的是,陳建斌最初的夢想並非當演員,而是當一個運動員。「實在,當演員並不是我的夢想。我父親是一個運動員出生的體育工作者,所以小時侯我在體委大院長大。」從小就想子承父業當一個運發動,但是父親卻以為他不是當活動員的料。「我也認為沒有運動員的稟賦。因為我小時侯學了良多貨色都無奈取得優良的成績。」陳建斌流露,他最初報考的大學不是中央戲劇學院,而是北京體育學院(現在叫北京體育大學)體育系,籌備當個中小學體育老師。但惋惜沒有考上,自己第一次高考卻失敗,成了高考落榜生。直到兩年後,他才考上中戲的。
湯唯
落榜後的三年努力
1997年,湯唯高考落榜,父母讓她進了職業模特隊。但他們說:「要想真正在演藝圈有前途,還得有文化!」於是,雖然身在模特隊,每天訓練、表演完畢,湯唯便會捧起書。
1998年,湯唯參加中戲暑期表演培訓班時,當時一位導演系的指導老師,建議她去考導演系。在一位導演系朋友的幫助下,她突擊學習導演系基礎知識,結果以專業課第三的成績拿到了准考證。然而,卻因文化課沒有通過再次落榜。
最終,歷經3年不懈努力,20xx年湯唯終於考入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看看她今日的成就,你便知道當年那份付出是值得的:20xx年出演《月滿軒尼詩》獲得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女演員獎;20xx年憑借電影《晚秋》分別在韓國百想藝術大賞、韓國影評獎等十餘個評選中榮獲最佳女主角獎;20xx年主演《北京遇上西雅圖》榮獲上海影評人獎、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等獎項。
李安
二度落榜的「失意少年」
作為當今世界影壇華人導演的翹楚,誰能想到,在高考面前,李安也曾是個「失意少年」呢?
從高一起,李安便夢想成為一名導演。不過,他的求學路並不順利。第一年考大學,李安以六分之差落榜;第二年再度以一分之差落榜。據李安回憶,二度落榜時,整個家庭猶如遇到了世界末日。
直到第三年,李安終於如願以償考上了藝專影劇科。據他形容,這是自己「靈魂第一次獲得解放」,那時他才發現,原來人生可以不是千篇一律的讀書與升學。在舞台上,李安找到真正的自己,並最終在電影領域里大放異彩。
時至今日,李安在電影史上做出的貢獻已經無需多言:1995年,憑借《理智與情感》,獲得奧斯卡金像獎七項提名;1999年,因執導《卧虎藏龍》首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20xx和20xx年,憑借《斷背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成為首位兩度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的亞洲導演。
王小丫
高考數學20分
1985年參加高考時,學習嚴重偏科的王小丫,數學只得了20分。第二年復讀,雖然最終考入了四川大學經濟系,但數學依舊沒有及格。不過,這並沒有影響王小丫後來的職業生涯。進入職場後,她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並成為中央電視台的知名主持人。
孟非
數理化三科總分不及100分
1990年高考,孟非的語文成績僅次於江蘇省文科狀元,可數理化三科總成績還不到100分。落榜後的孟非,做過搬運工、報社印刷小工、保安。一個偶然的機會,孟非成了電視台里的一名臨時接待員,並最終找到了通往傳媒行業的大門。
1992年至1996年,孟非在江蘇電視台文藝部體育組擔任攝像,開始了新聞工作生涯。20xx年因主持《南京零距離》而成名,因《非誠勿擾》二全國皆知,到20xx年獲得第九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節目主持人「金鷹獎最佳主持人」獎,現在的孟非已經是家喻戶曉的「明星主持人」。
馬雲
和「數學」死磕
當無數創業者仰望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時,不少人並不知道他也曾是個失意的考生。
1982年,18歲的馬雲迎來了生命里的第一次高考。雖然高考志願是北京大學,但他那年的數學僅考了1分。
幾番糾結後,馬雲開始了艱苦的復讀。再次走進高考的考場時,他的數學成績只有19分。20歲那年,他第三次走進考場。這一次,他的數學成績達到了79分,總分比本科線差了5分,並入讀杭州師范。
隨後,由於杭州師范英語系剛升到本科,報考學生不足,他成為幾個英語成績較好,可以直接專科直升本科的幸運學生之一。
如今,那個在高考中狼狽的少年,已經成為無數草根創業者的'偶像。正是因為他曾經的失敗、平凡的出身和如今的輝煌成就,讓無數的普通人看到了觸手可及的夢想。如果當年,他在高考失利後選擇放棄,怎麼會有今天風生水起的人生?
俞敏洪
英語33分的落榜生
復習了10個月左右,俞敏洪參加了1978年的高考。當時的錄取分數很低,他報考的常熟市地區師專外語錄取分數線是38分。然而,俞敏洪的英語卻只考了33分。
1979年,俞敏洪再次參加高考,他的總分過了錄取分數線,但英語只考了55分,而常熟師專的錄取分數線變成了60分,再度落榜。
1980年高考,俞敏洪的英語是95分,總分387分。在老師的鼓勵下,他再次報了北大(微博)。當年,北大的錄取分數線是380分。8月底,俞敏洪的同學們幾乎都拿到了錄取通知書,他卻什麼也沒收到。終於有一天,縣教育局長在電話中對俞敏洪說:「你的錄取通知下來了。」
那個曾經英語只考了33分的落榜生,在後來創辦了中國教育培訓領域的領頭羊: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
多數的錯與失,是因為不努力,不堅持,不挽留。然後告訴自己一切都是命運。
每個人都有失敗的時候,失敗不能決定個人才能,更不能決定個人運氣,而真正決定命運的是面對失敗的立場,看看這些曾經高考落榜的名人是如何面對失敗的。
落榜後勝利典型——俞敏洪
新東方教導科技團體董事長俞敏洪,曾在1978年和1979年兩次參加高考,都名落孫山。但懷抱著「一直面對失敗的人,成功的機會比一般人多得多」的信心,終於在1980年又一次參考,考取北京大學。他努力捉住每次得之不易的機會,終於,在他第一次被美國簽證官拒簽25年後,「新東方」在美國上市。
落榜後求職典範——湯唯
湯唯誕生於一個藝術家庭,母親施西鳳曾是浙江樂清小著名氣的演員,父親湯余銘是個畫家。1997年湯唯高考落榜,父母讓她進了職業模特隊。但他們提出:「要想真正在演藝圈有前程,還得有文明,在考上大學之前,不準談戀愛!」在職業模特隊,天天練習、表演結束,別的女孩忙於戀愛、逛街,湯唯卻捧起了書。經由3年不懈盡力,20xx年她終於考入中心戲劇學院導演系。
落榜後求職典範——蔣雯麗
蔣雯麗因《牽手》、《中國式離婚》而大紅大紫,然而,當年這個心懷幻想的女孩兒竟然高考(微博)落榜,而後被調配到安徽蚌埠的自來水廠當工人。蔣雯麗後來回想道:「我感到我是一個很不認命的人。」當時,蔣雯麗給廠里組織文藝上演,一個舞台總監跑過來對蔣雯麗說,我看你表示力不錯,能夠去考電影學院。這是蔣雯麗第一次據說電影學院。後來,她就這樣「自認為是」地真的去考試了,沒想到文化課高考落榜已經加入工作的她最後居然考上了!
落榜後求職範例——郭曉冬
從沂蒙山區走出來的郭曉冬笑稱自己是「有名的北漂」,在考上北京片子學院前,他曾經當了三四年的「北漂」,當過雕刻工人,養過蝦,當過郵遞員、歌手、主持人……原來過著與娛樂圈不搭邊的生涯,可是機會偶合被友人拉去一起報考北京電影學院,成果一試就給刷了下來了。爾後的郭曉冬持續「北漂」,時隔一年後他決議再給本人最後一次機遇,於是第二次測驗郭曉冬順利過關,正式成為北京電影學院1996級表演系本科生。多年當前,電影《暖》的導演霍建起評估說:你當演員幾乎就是奇觀。
復讀生的典範——袁立
杭州美女的袁破,當年參加高考時第一次投考上海戲劇學院的時候,固然通過了一試、二試,卻在最後的一場考試中落了榜。但自負的她並沒有就此廢棄自己的夢想,而是輾轉北上,到了北京電影學院的參加考試。在當年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應考老師的激勵下,袁立不僅通過了入學考試,還取得了北京電影學院92級第一名的成績。
宋丹丹初戀使其學習一落千丈
宋丹丹說她高考那年19歲,但卻遭受初戀。那時候剛恢復高考沒兩年,很多已經不是學生的青年走回中學校門,跟咱們這些應屆生一起溫習高考。當初回憶起來,我是第一眼就愛上他了,由於他長得比我們班任何一個同窗都高大一圈兒。從那一眼開端,我的學習一瀉千里,從班裡的前5名,始終到高考落榜。
孫紅雷落榜源自太胖
《埋伏》里的優質男人孫紅雷,當年可是小胖子一個,想考中央戲劇學院,戲主任一看就說:「哎呀,回去吧,太胖了。」好在孫紅雷沒有放棄,硬是減去了快40斤,然後通過了高考。
李安曾二度高考落榜
李安在上高中的時候,他的父親是台南一中校長。但李安卻在上高一時的夢想就是當導演,第一年考大學,李安以六分之差落榜,第二年重考,數學甚至差了零點六七分,再度以一分之差落榜。「二度落榜在我們家有如世界末日,我基本沒想到會產生在我身上。」李安當時最大的情感發泄,不外是把桌上的台燈、書本一把掃到地上,然後跑出家門透透氣。李安後來考上藝專影劇科,據他形容,是「靈魂第一次取得解放」,那時才發明,本來人生可以不是千篇一律的讀書與升學。他在舞台上找到真正的自己,學芭蕾、寫小說、練聲樂,甚至是畫素描,各方嘗試後在電影范疇里漸放光輝。
陳建斌報考北京體院失敗
可能良多人不曉得的是,陳建斌最初的夢想並非當演員,而是當一個運動員。「實在,當演員並不是我的妄想。我父親是一個運動員出生的體育工作者,所以小時侯我在體委大院長大。」從小就想子承父業當一個運動員,但是父親卻以為他不是當活動員的料。「我也認為沒有運發動的稟賦。因為我小時侯學了許多貨色都無奈獲得優良的成就。」陳建斌流露,他最初報考的大學不是中央戲劇學院,而是北京體育學院(現在叫北京體育大學)體育系,籌備當個中小學體育老師。但惋惜不考上,自己第一次高考卻失敗,成了高考落榜生。直到兩年後,他才考上中戲的。
1982年的時候,18歲的馬雲迎來了生命里的第一次高考。不過馬雲並沒因數學不好而退縮,反而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舉動,因為在他的報考志願表上赫然寫著:北京大學。
當那年的高考成績出來以後,馬雲也算創造了個小奇跡,他的數學成績是——1分。
心灰意冷的馬雲和他一個表弟一起去賓館應聘服務生,結果因為長得有點兒歪瓜裂棗的意思,愣是讓老闆給拒了。沒辦法,他通過找關系,才做了一份給出版社送書的活兒。也許一輩子也就這樣了吧。
但是這時候路遙的《人生》的改變了馬雲的想法,馬雲開始了艱苦的復讀,並在19歲的那一年,再次走進了高考的考場。不過他的數學成績嘛……高考成績出來以後,馬雲的數學成績實現了同比1800%的迅猛增長——19分!
馬雲又開始了一遍打工一邊復習的日子。就這樣,到了馬雲20歲那年,他毅然參加了第三次高考。在馬雲高考的前一天,有一位姓余的老師對馬雲說,就你這個數學成績,能考及格了我就把姓兒倒過來寫。無論這老師是什麼心態,馬雲是被刺激的夠嗆,他想出了一個絕招。
在考數學之前,馬雲背下了10個基本的數學公式,考試開始以後就一個一個的往公式里套。用這種獨門絕技,馬雲這次數學的考試成績還真就及格了——79分。
雖然馬雲這回數學成績大幅提高,不過他總分數比本科線還是差5分。唉,也行啊,馬雲心想,有個大學上就不錯了,管他是本科還是專科,也算圓了自己的一份堅持。就當馬雲准備進杭州師范的時候,又發生了一件事。
那就是當年杭州師范英語系由於剛升到本科,以至於報考的學生竟然不夠招生數。於是校領導做了一個令馬雲感覺是天上掉餡餅的決定,那就是讓幾個英語成績好的專科生直升本科。
於是,英語成績很牛的馬雲光榮的以本科生的身份踏進了杭州師范。
馬化騰:放棄天文夢選擇計算機
馬化騰在家人的翼護下讀完了初中和高中,高考之後,他仍然沒有離開深圳,就近上了深圳大學。進入大學後,馬化騰的天文理想並未實現,在得知學習天文的出路大多是做地理老師後,他在大學的申請表上改填了計算機專業,並因此獲得了更大的快樂。
20xx年4月,馬化騰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時回憶道:我原來是准備走天文方面的路。經常想很多自然科學的東西,研究什麼特異功能。1986年的時候觀測哈雷彗星回歸,我用學校的器材拍一些彗星的照片,我是當時深圳中學第一個找到(哈雷彗星),還去寫觀測報告,得了一些獎,獲得幾十塊錢的獎勵。還得到了參加觀測比賽的機會。後來因為當時要考高中了,到海南的觀測我沒有去成。
考大學的時候,我問老師天文系畢業後的職業,當時只有南京大學有天文系,我了解到基本上那時候去天文台的少,很多都是去當地理老師。當時就覺得,別搞不好變成去當地理老師,後來又剛好開始接觸到計算機,就覺得這個也挺有興趣,那時候就考到深圳大學計算機系。「畢竟天文太遙遠了」他說。
深圳大學在國內只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大學,但是身處深圳特區,發展速度相當驚人。深圳大學受到改革開放思想影響,學校里實用主義思潮也是比較濃厚的。可以看出,受深圳大學學校風氣的影響,馬化騰的實用主義理念在畢業之前已有了苗頭。馬化騰在深圳大學計算機系求學期間成績總是在前五名,他也漸漸地在編寫軟體和研究計算機網路中體會到了樂趣。馬化騰表示自己學習編程的方法其實是「用最笨的方式去領悟」——用抄代碼來培養感覺。
在大學裡面,馬化騰也並不是核心,技術也不是的一個,然而馬化騰會找到比較互補的一些夥伴做成一些事情。馬化騰看問題比較中立,但他會尊重比他強的人的意見。馬化騰在產品應該往哪個地方去做這個方面想法會多一點。
;3. 藝考生可以考哪些大學北電不用藝考的專業有哪幾個呢
北電無需藝考的專業並沒有,北電我院全部專業務必參加藝考。北影是藝術類大學,一種是按文化分擇優錄用,還有一種是按藝術分擇優錄用。必須藝術專業測試,還需要校考,校考用考錄音作品分析和練耳,彈奏,綜合能力調查。
很多985和211大學還提供了很多藝術專業,如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同濟大學等。這類院校涉及到不一樣課程比較多,辦校雄偉壯觀,科研技術實力強勁,招生工作標准會相對價格昂貴。
一般高等院校:天津科技大學、天津工業大學、河北大學、燕山大學、山西大學等。這種高等院校僅僅小於師范學校的水準,但也有很多優秀教師參與課堂教學,學生們的素養比較高,不管試卷難度和成功率都能保持在較為穩定情況。
各藝術學院獨立的或民辦藝術學院,如首都師范大學、天津體育學院、河北美術學院等。由於這些學院是獨立院校或民辦大學,培訓費十分價格昂貴,但是由於它們都是專業的藝術學院或造型藝術導向性的中介機構,因此專業相對比較強。
大專學校:包含專業大專學校,及在本科大學開設的著名藝術學院和專業課程。這種高職院校在專業能力和學歷結構層面我們都不佔上風。
藝術類學生考入著名高校必須380--400分。一般的而言,重點的藝術類大學文化藝術錄取分數線也是不一樣的,例如中國傳媒學院成績也高,而北京電影學院,成績就低,但藝術專業合格證書,北影也高,而中傳就低,其實就是考北影,專業要求比較高,但高考成績可能就400分左右。
4. 北京電影學院
北京電影學院校徽北京電影學院以其優良的教學傳統,以及師資力量雄厚,系科專業齊全,教學設備完善,教學秩序。
多年來,北京電影學院以其驕人的業績校園風光(16張),現而今影視圈的大哥大例如:王志文,唐國強,張豐毅,張鐵林等,都畢業於北影。輝煌的歷史,在中國和世界上享有盛譽,吸引了一大批決心獻身於電影事業的海內外學子。 北京電影學院還有一支具有很高學術水準的教師隊伍,形成了一個面向21世紀的、以培養高水平的現代影視綜合性人才為目標的電影教育格局。
編輯本段
歷史沿革
北京電影學院
北京電影學院創建於1950年。前身是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電影學校)。
1956年經國務院更名為北京電影學院,至今已有61年的歷史。
學院自1956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同時,繼續為新中國電影事業發展的需要培養在職專業幹部。1956年—1965年,學院為中國電影事業輸送了1300餘名,這些在建院初期和60年代培養的畢業生,成為了新中國電影事業的專業骨幹,70年代以來一直活躍在中國影視藝術創作的重要崗位。
1966年----1977年,學院的電影教育完全陷於癱瘓,1973年江青等人把文化部所屬在京的藝術院校合並為中央五七藝術大學,北京電影學院被改為中央五七藝術大學電影學校。「文革」結束「四人幫」被粉碎後,1977年經國務院批准又恢復了原建制的北京電影學院。
1978年,學院恢復了本科生招生,該屆學生在1982年成為北京電影學院首批被授予學士學位的畢業生,在這以後的22年所培養的各個專業的眾多學生,成為了中國乃至世界著名的電影人,為中國電影在世界的影響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該院自1984年開始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200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從2004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編輯本段
學術水平
北京電影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以其電影學學科(研究方向)專業設置全面,課程體系充實而著稱。是目前我國唯一的教學硬體設備齊備,教學師資經驗豐富,科學研究力量雄厚,課程、教學質量優良、學術理論研究水平一流的、規模最大的一所培養電影藝術創作、理論、技術、管理高級專門人才的國內著名電影高等藝術院校。
在全世界100多所電影技術、藝術高等院校中,北京電影學院的校園建設、辦學規模、學科方向、師資力量、課程設置、教學設備、藝術創作、人才質量、教學水平、教學管理、理論研究成果均屬前列。是目前中國高等藝術教育中最具特色的院校,是亞洲規模最大、世界著名的電影藝術高等學府。
編輯本段
專業特色
北京電影學院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教育、教學的特點是:電影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製作專業為主體;兼顧歷史、理論、批評的研究、藝術創作與科研。不斷地加強電影學學科建設、全面地充實和提高教學質量、建立一隻學術水平精湛的師資隊伍、建構和形成有效、獨特的電影藝術教學方式和辦學特色,是學院一直為之努力奮斗的目標。
編輯本段
學科建設
北京電影學院2003年我院終於成功申請博士學位授予單位,設立了電影學博士點,並且新增了「美術學」和「廣播電視藝術學」兩個碩士點
北京電影學院現有教學單位8個系,6個分院及研究生部和基礎部,共計16個教學實施部門。按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專業目錄編制,共有11個專業:
文學系:戲劇影視文學專業。(電影劇作、電影理論、電影批評)
導演系:導演專業。(故事片、紀錄片、剪輯)
攝影系:攝影專業;(故事片攝影、紀錄片攝影、科教片攝影、影視照明、)
美術系: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廣告學專業。(影視美術設計、影視美術、影視廣告、新媒體藝術、現代繪畫、虛擬空間、人物造型、鏡頭畫面設計、影視化妝)
錄音系:錄音專業。(錄音藝術、音樂錄音)
管理系: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影視製片、發行放映、文化經濟人)
電影學系:(電影研究所)戲劇影視文學專業。(電影理論、電影批評、影視創作學)同時,負責學院的學報出版,學院信息中心的工作和學院網路的工作。
影視技術系:(數字媒體技術研究所)(影像工程、數字影視技術、新媒體技術、網路游戲)
表演學院:表演專業。(表演、配音)
攝影學院:攝影專業。(圖片攝影)
動畫學院:動畫專業。(動畫、動漫畫設計、計算機圖形圖像,三維電腦動畫)
繼續教育學院:表演專業:(影視表演、節目主持人、影視模特);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劇作);導演專業:(影視導演、影視節目製作、編導、);攝影專業:(電視攝像、圖片攝影);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影視美術設計、影視化妝、);廣告學專業:(廣告製作);動畫專業:(影視動畫)
國際交流學院:導演、表演、攝影等電影、電視制專業。
北京電影學院高職學院:招收各個專業的高職(大專)學生。
研究生部:招收、管理電影學學科各個研究方向的研究生。
基礎部:負責全院各個層次學生的共同課教學。
學院目前有北京市4個重點的本科專業方向:導演、攝影、表演、動畫;1個碩士點重點學科:電影學。2個碩士點的重點建設的學科:美術學,廣播電視藝術學。
學院電影研究所:承擔國家、省、部級的科研項目、藝術理論的研究工作,培養電影歷史、理論的碩士學位研究生。
學院數字傳媒技術研究所:承擔國家、省、部級的技術科研項目、應用技術理論的研究工作,培養電影新媒體技術、數字電影、電影應用技術的碩士學位研究生。
學院相關系建有相應的研究所,完成國家、省、部級的學術科研項目。
編輯本段
實驗室建設
北京電影學院電影製作專業的發展與人才培養,關鍵是基礎學科和實驗室的建設。學院這些年,重點加強了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實驗室建設,一些獨具特色的電影專業實驗室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例如:燈光室、暗室、畫室、拉片室、特技棚、攝影棚、錄音棚、動效棚、剪接室、非線性編輯室、放映室等專業實驗室,都已經具備了規模,形成獨特的特色。
尤其是學院目前建有三個電影學專業重要的實驗室,在電影學專業的技術、藝術方面具有領先作用:
1) 動畫感測、圖形圖像實驗室。可以實時進行人物實物動作圖像捕捉,製作各種類型的計算機動畫作品,其中教師、學生製作的動畫片已經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國內、國際獲獎。
2) 錄音技術實驗室。有多個對白錄音棚、動效錄音棚和混錄棚,可以進行電影
和電視的聲音製作。該錄音棚曾經承擔了著名電影導演張藝謀拍攝的影片《英雄》的後期聲音製作。曾經承擔了著名電影導演陳凱歌拍攝的影片《和你在一起》的後期聲音製作。
3) 數字電影(高清電視)實驗室。擁有目前國際先進的數字電影前期攝制和後
期編輯設備,開始進行數字媒體技術、數字電影製作方面的應用技術研究,該實驗室已經開始承擔製作數字電影短片拍攝,並拍攝2003年第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數字高清電視紀錄片。
編輯本段
辦學規模
北京電影學院在校學生數量有了明顯的增加。 近幾年,在保持現有教職工人數總量不變的基礎上,在保持教學硬體條件和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學院逐步擴大了辦學招生的規模。
近10年,學院的辦學層次有了極大的改變。普通高等教育中有進修生、高職生(大專),本科生、專科續本科、研究生、在職人員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成人教育中形式有夜大學、函授生、半脫產制、全日制走讀,辦學層次有大專生、專科續本科、本科生。截止目前,在校生總數達3300多人,同時,學院目前有25個國家、地區留學生及港、澳、台的學生120人。
編輯本段
研究生教育
北京電影學院學院目前擁有碩士研究生導師90人,11名博士生導師,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8人;其中博士學位7人,碩士學位28人;北京市優秀青年骨幹教師12人。他們中的絕大部分是國內、國際電影學專業的專家、學者、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優秀教師;學院的許多教授被國內外大學的電影專業聘為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有的教授已經被聘為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廣播學院、北京師范大學的博士生導師。
北京電影學院培養電影學碩士學位研究生已有近二十年的歷史。現有一個電影學專業碩士點,其中專業研究方向有:1)電影藝術理論;2)電影美學;3)東方電影藝術研究;4)電影批評及評論;5)中國傳統藝術理論與電影藝術;6)中日電影比較研究;7)影視敘事與文化研究;8)影視傳播理論;9)中國電影史;10)外國電影史;11)港台電影研究;12)電影導演創作及理論;13)現代電影技術14)電影表演藝術創作及理論15)電影攝影藝術創作及理論;16)電影技術及理論;17)電影攝影藝術創作及理論;18)電影劇作創作及理論;19)電影美術設計創作及理論;20)電影錄音創作理論研究;21)電影製片管理;22)攝影造型創作及理論;23)電影市場營銷管理;24)電影錄音技術;25)影視廣告製作;26)影視特技美術;27)世界動畫電影史;28)動畫創作及理論;29)動畫創作及多媒體應用研究等。學院已經共計培養了碩士研究生200多名,學生質量優良,在研究生教育和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初步形成了本院的特色。
編輯本段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籍之偉
院長:張會軍
副院長:劉波 孫立軍
黨委副書記:王黎光
副院長:謝曉晶 賀岩 王鴻海
編輯本段
師資隊伍
北京電影學院學院的著名,是由於擁有一批在國內外電影教育界有較高知名度,在電影藝術創作、理論研究及電影教育領域有較高學術地位和造詣的教授、學者、藝術家。而且,有多位國際電影教育著名教授、藝術家以及國內著名教授和在國內電影藝術教育、電影理論研究處於領先地位的中青年學術帶頭人。
目前,學院在職的教職員工總數是531人。其中各類專任教師230名,教授42名,副教授69名。學院根據學科發展及各系教學的需要,另聘有校外兼職教授15人,客座教授21人。
改革開放30年以來,特別是進入90年代以來,學院經過調整充實,教師的專業背景更為廣泛、學術水平不斷提高。已經建設成了一支知識結構多元化、年齡結構配備合理的優秀的師資隊伍。學院目前擁有碩士研究生導師53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8人;其中博士學位6人,在讀博士學位3人,碩士學位21人;北京市優秀青年骨幹教師12人。他們中的絕大部分是國內、國際電影學專業的專家、學者、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優秀教師;像汪流、謝飛、鄭洞天、倪震、周傳基等教授已經成為北京大學、北京廣播學院、北京師范大學的博士生導師。此外,學院還聘請校外的電影藝術專家如吳貽弓、張藝謀、陳凱歌、張豐毅、田壯壯、黃建新、顧長衛等擔任學院的兼職教授和客座教授。學院為表彰在培養電影藝術專業人才中有傑出貢獻的教師設立了學院的最高教育、教學獎——「金燭獎」。
編輯本段
本科的主要相關專業課程
教學特點
北京電影學院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教育、教學的特點是:電影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製作專業為主體;兼顧歷史、理論、批評的研究、藝術創作與科研。
學院在教學中堅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教育,堅持教學質量第一,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加強學科建設和課程建設。在電影學理論研究方面,密切關注研究當前電影創作、技術、藝術、管理、市場、理論等方面的新課題,以理論研究推動教學和學科建設,以教學和科研帶動、促進影視創作。
學院有計劃的組織、領導教師的教學、藝術創作,科研工作,理論研究工作,積極為教師的藝術創作和科研創造條件,實行教學、科研和藝術創作三結合。
1)請具有豐富藝術創作經驗的教師上課。學院任課的教師都有十分豐富的電影創作經驗,而且,學院創造條件使專業課教師能做到1/3時間上課;1/3時間進行備課、進修、著述、科研、訪問;1/3時間進行藝術創作。
2)學生課程的3大主要類型:
共同課: 國家教育部規定的課程:例如;法律、語文、計算機、外語、體育和學院各系共同規定的課程:電影技術概論、電影藝術概論、視聽語言,中國電影史、外國電影史。
專業基礎課: 各個系所學專業必須完成的課程。
專業課: 專業課程。
3)教學影片的觀摩:
北京電影學院本科學生在上大學期間,平均每年要觀看電影(膠片)160---180部,四年中總計大約會看650---800部。如果加上上專業課、創作課程及自己學習觀看的錄像帶、DVD、VCD形式的電影。
觀摩、交流著名導演的電影作品。學院每年要請一些著名電影導演來放映他們拍攝完成的影片:例如:學院先後邀請了著名導演謝飛、鄭洞天、韋廉、張藝謀、陳凱歌、王家衛、唐季禮、馮小剛、張國立、馮小寧、陳國星、張元、梁天等來放映他們拍攝完成的影片,與學生進行電影創作的交流,使學生收獲很大。
觀摩學院畢業學生的拍攝的電影作品,每年在學期末,各個系的學生集中放映這個學期拍攝完成的各種各樣(DV、VHS、16MM、35MM)的作業。
4)完整的課程作業和畢業聯合作業的拍攝:僅以導演系、攝影系為例
一年級:拍照片作業和VSH錄象作業。
二年級:拍DV作業和BETACANM錄象作業。
三年級:拍16MM膠片作業。
四年級:各個專業的學生聯合拍攝35MM膠片作業。作業長度:30分鍾;學院提供攝影機、35MM膠片;照明燈具,錄音設備和部分製作經費。
學院電影課程是按兩個系統劃分:製作系統:編劇、導演、表演、攝影、錄音、美術、剪輯、製片管理。理論系統:理論、歷史、批評(評論)。
總體上講,課程的內容更重視電影的製作技巧的學習,課堂的教學更偏重於電影製作理論的講述,重視學生的創作技術、技巧、經驗的鍛煉與培養。同時,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電影理論講述。
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課堂講授、作品分析、專題討論、命題作業、創意寫作、拉片研究、作業講評、現場拍攝。
學院鼓勵學生任何形式的作業參加國內電影、電視節及學生電影、電視作品展。
編輯本段
人才培養
52年來,學院共培養了萬余名中國電影技術、藝術、管理、理論等專業的畢業生。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以來培養的畢業生,已經成長為中國電影事業的中堅力量,他們為改革開放中的中國的電影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創作和拍攝了無數優秀的影片,風格獨特,成績卓著,引起了國內、國際電影界、文化界的廣泛關注。學院優秀畢業生拍攝的電影在國際重大電影界獲獎,使得國際電影界更加註重中國電影在國際上的作用,為北京電影學院、為中國電影贏得了極大榮譽。
在藝術創作方面,學院畢業生(含教師)在1990-年至2003年共榮獲的「金雞獎」、「百花獎」、「政府華表獎」、「五個一工程獎」、「銅牛獎」580人次,獲獎影片上千部次,其他片種120多人次;榮獲柏林、嘎納、威尼斯、莫斯科、東京等電影節各種獎項240人次,獲獎影片上百部次,其他片種60人次。此外,根據初步統計,在1990年至2003年的13年間,研究生和本科生參與拍攝的影片58部(170人次),榮獲國外電影(文化)各種獎項112個。
編輯本段
專著出版
近5年,學院極為重視電影學的研究、重視電影藝術創作和電影理論的研究,重視理論學術專著的出版和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教材的建設,重視國外電影藝術、技術領域的專著的翻譯出版工作。
具不完全統計,從1990年至2002年的12年期間,共計出版電影文學、電影表演、電影導演、電影攝影、電影錄音、電影美術、電影管理、中國電影史、外國電影史、港台電影、電影理論、電影美學、電影動畫、圖片攝影、電影數字技術等專業15大類,142本,近2000多萬字;其中,譯著25本。有21名次教授、副教授獲得全國優秀圖書「金鑰匙」獎、全國高等學校國家級優秀教材獎等。此間,學院教師發表重要論文143篇,其中國內重要學術刊物刊登103篇,國際重要學術刊物刊登11篇。2002年學院出版了《新世紀電影學論叢》系列專著叢書12本(近430餘萬字),這套系列專著今年將再出版9本(預計230萬字),其中歷史、理論6本,美術1本,數字技術1本,動畫1本。2004年6月,完成《電影分析讀解手冊》專著(22萬字)。2004-----2005年繼續完成《銀幕訪談系列》後續的專著6本(美術設計、數字電影技術、錄音創作、表演、製片、動畫創作)預計150萬字。2006年完成《中國電影學史系列專著》14本,預計300萬字.
編輯本段
科研立項
學院教師的教學、研究工作著重體現在三個方面:1)課堂教學;面對學生的課堂講授。2)藝術創作;電影、電視的創作與實踐。3)理論研究;專著、教材的出版;論文的發表;承擔科研項目。
在理論研究和科研立項方面,「九五」期間學院有34名教授、副教授及教師275人次參加項目課題組研究工作,共承擔國家、教育部科研項目、部委科研項目58個;申請到科研經費254萬元。其中,有18個項目榮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獎項;1999年參加國家和部委級科研立項38項。學院在廣泛進行電影歷史、理論、批評、製作、藝術、管理等人文學科的研究課題的同時,十分重視電影技術專業課題的研究,2000---2002年學院電影技術、電影數字技術方面的科研立項近10項.
編輯本段
附屬機構
學院附屬的青年電影製片廠,擔負著學院教師藝術創作和學院教學、學生實習拍攝影片的雙重任務,是國家重點故事片生產廠家之一。學院圖書館收藏約3000餘部國內外影片資料;藏書近20萬冊,其中珍藏本及中外畫冊、影集近1萬余冊。訂閱中外期刊535種。更為珍貴的是,圖書館藏有供專業研究用的中外影片分鏡頭完成台本1萬余冊。學院的影視實驗中心是學院學生教學實習的重要機構,建有數個計算機室、語音實驗室、非線性編輯實驗室、電影剪接室、小劇場、大放映中心、影片資料庫、演播棚、錄音棚、混錄棚、平面攝影教師,教學影片拉片室、錄象編輯室。中心擁有品種齊全設備優良的電影、電視製作器材,學生和教師利用其相關設備完成教學實習和課程的作業。學院下設有音像出版社、電視劇製作中心等直屬機構,在近年來都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其策劃、製作的電視劇、專題片、音像製品在國內電視獎項中多次獲獎,從而為電影、電視高級人才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創作條件。
編輯本段
學生思想教育與素質培養
學院積極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指示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注重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注重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重視加強學生的「兩課」建設。在學生中積極進行「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二為」方向教育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的教育。
學院的具體做法:在本科一年級中對新生進行學軍和國防教育;在本科二年級中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社會實踐和「三下鄉」活動;在本科三年級中結合專業課程深入生活進行藝術創作;通過所有這些活動,增加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注重在學院的教育、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和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教育。近幾年完成的本科生、研究生畢業作業,做到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三性統一。
編輯本段
國際交流
學院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加強與世界各國電影院校、著名電影製作公司、國際間著名電影、電視公司、學術研究機構、科研機構聯系,開展多種雙邊合作和交流。八十年代,學院被接納為「國際電影電視院校聯合會」(CILECT)的正式會員。九十年代初,成功的舉辦了該組織亞太地區電影電視院校年會和培訓研討會,2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參加了會議。於2000年10月成功的舉辦了「北京21世紀電影教育國際研討會。」2002年,學院成為該組織亞太地區電影電視院校年會的主席,學院與國際上著名的院校如美國的紐約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MIT)、加州大學洛杉磯分院、南加州大學電影系、愛默森學院、美國電影學院、法國巴黎八大、日本大學、德國慕尼黑電影學院、義大利羅馬電影電視培訓中心、韓國中央大學、漢陽大學電影學院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關系,經常邀請國際著名、知名電影院校的學者和世界著名電影公司的專家來學院進行交流和講學,同時,學院也派出教授和青年教師出國進行訪問、交流。
最近,學院與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達成協議共同開發、建設中國電影數據平台(庫),並開展與美國多家著名大學進行中國電影歷史及理論、中國電影文化和中國電影交流。
學院正式成立了國際交流學院,使學院的對外教育交流機構健全,加強了學院對外國留學生和港澳台地區各個層次學生的學歷教育和專業培訓。1993年以來,學院共接納了外國留學生約1000人次,接納港澳台學生約100人次。目前有美國、法國、義大利、德國、韓國、日本、加拿大等20個國家以及香港、台灣約80名學生在國際交流學院就讀,其中有香港學生、台灣學生10名。特別提出的是,日本、韓國研究生畢業後多被本國委以重任,並拍攝出較高水平的影片,港台研究生拍攝的影片也屢在國際和港台獲獎,擴大了學院在國際上的影響。
編輯本段
學院發展
2000年6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賈慶林同志、北京市市長劉淇同志先後視察該院,指示,要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北京電影學院和中國電影藝術教育,要建立一流的動畫創作、教學、理論研究人才培養基地,要創作出中國自己的動畫形象,要為中國的文化事業和電影文化產業做出應有的貢獻。學院成立了動畫學院,在培養傳統動畫人才的基礎上,對動畫藝術創作、理論、科研進行全方位的發展,並在數字技術人才、數字技術製作與應用,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數字傳媒人才培養上進行研究。在中央領導和北京市領導的親切關懷下,學院影視動畫技術樓的一期工程,將於2003年下半年正式動工。
學院積極拓展辦學的思路和空間,開展對外辦學,計劃建設中的高職學院工作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在市教委的關心和支持下,對外合作辦學的北京電影學院新媒體學院也在洽商中。學院正在積極爭取擴大學院的辦學模式,力爭在幾年內在北京市內建立新的校區。
學院在教學中堅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教育,堅持教學質量第一,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加強學科建設和課程建設。在電影學理論研究方面,密切關注研究當前電影創作、技術、藝術、管理、市場、理論等方面的新課題,以理論研究推動教學和學科建設,以教學和科研帶動、促進影視創作。學院有計劃的組織、領導教師的教學、藝術創作,科研工作,理論研究工作,積極為教師的藝術創作和科研創造條件,實行教學、科研和藝術創作三結合。
學院名人
學院名人(導演及演員)
導 演:
劉克濤 黃蜀芹 郭寶昌 謝飛 鄭洞天 丁蔭楠 吳天明 陳凱歌 田壯壯 李少紅 吳子牛
胡玫 張軍釗 李前寬 黃建新 韓三平 張藝謀 顧長衛 呂樂 侯詠 張會軍 賈樟柯
王小帥 婁燁 胡雪楊 路學長 王一持 王強 張元 寧浩 霍建起 馮小寧 何群 陸川
王全安 劉伽茵 錢雁秋 伍仕賢 尤小剛 徐靜蕾 丁晟
演 員:
知名校友(18張)78級 周里京、張豐毅、謝園、張鐵林、方舒、陳國星、袁牧女、沈丹萍、陳浥
82級 藏金生、林芳兵
84級 胡亞捷、王志文、孫松、常戎
85級 唐國強、寇振海、姜黎黎、宋春麗、肖雄、張建棟
87級 張嘉譯、胡曉光、王全安、張子健
88級 蔣雯麗、許晴
89級 柳雲龍、俞飛鴻、邵兵、朱宏嘉、王茜、王朔
90級 王勁松、黃磊、姜武、李琳、賈妮、謝蘭
92級 袁立、王新軍 、劉威葳
93級 徐靜蕾、劉孜 、劉琳
94級 陳紫函、金巧巧、富大龍、向能、蔣勤勤
95級 邢佳棟、左小青、余男、孫莉
96級 趙薇、陳坤、黃曉明、顏丹晨、郭曉冬、何琳、孔維、劉牧、張恆、許還幻、郭昊倫、趙雅莉、李佳 、祖峰、鄭佳欣、吳禎、張佳蓓
97級 海清、黃海波、溫崢嶸、樂珈彤
98級 苗圃、潘雨辰 阿斯茹
99級 杜淳、姚晨、凌瀟肅、黃小蕾、劉冠翔、隋蘭、於波、 楊志剛、楊雪(高職)、韓雨芹(高職)、韓曉(高職)、葉靜
00級 董璇、關悅、車曉(高職)、周一圍(高職)、林家川(高職)
01級 王珞丹、黃聖依、賈乃亮、馬蘇、鄭羅茜、曹炳琨、 愛新覺羅啟星、趙柯、戚跡、姚星彤、季晨、萬思維、姚笛(高職)、代樂樂(高職)
02級 劉亦菲、江一燕、羅晉、鄧紫飛、齊奎、朱亞文 、熊乃瑾、趙文琪
03級 周牧茵,屈玥,羅憶楠, 張嘉倪(高職)、黃雨雨
04級 劉恩佑、葉項明
05級 楊冪、焦俊艷、張然、周子涵
06級 張檬(高職)、馬曉燦、馬天宇(高職)
07級 鄭爽、景甜、 闞清子 、錢柳吟、柴碧雲、徐行、盧杉、龍雨、張倩如、沈陶然
08級 竇驍、潘之琳、喬紫荷(喬喬)
09級 李夢、謝昀杉
10級 張一山、楊紫
11級 周冬雨
編輯本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