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如何寫一部電影的電影批評

如何寫一部電影的電影批評

發布時間:2023-05-20 07:49:58

❶ 如何寫電影影評

怎麼寫影評? 看片分析,是近年藝術類招生運用得十分普遍的一種考試形式。它先讓考生觀看一部電視片的錄相或光碟,然後按要求寫文章。這充分體現了電視的專業特色,有利於發現具有初步電視意識的好苗子。同時,它又避免了命題作文的偶然性,有利於考出真實水平。也因為這樣,它最能拉開考生之間的差距。與「面試」的印象分不同,筆試的成績更加具體、客觀、過硬,所以在專業考試中,它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每個考生都必須認真准備。 那麼,怎樣寫好看片分析呢?根據以往的經驗,提出幾條建議。 一、 不要寫成觀後感 寫好看片分析文章,關鍵在於能否准確把握文章的體裁。考生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審題不當,完全不符合考試要求,體裁不合,把它寫成心得體會、觀後感了。這樣,哪怕文章再有文采,哪怕你「自我感覺良好」,得分也不會高。所以有必要弄清觀後感於看片分析有何不同。濟南世博藝術學校 首先是文章的體裁不同。觀後感、心得體會一類文章基本屬於抒情文范疇,抒情色彩濃;二看片分析則是文藝評論,屬於議論文范疇,理論色彩濃。前者重在感,而後者重在議。前者常有喜怒哀樂的句子,如「看了這部作品後我很感動」、「我很氣憤」、「我心潮澎湃」之類;而後者態度比較冷峻,一般用各種議論手段,夾敘夾議,分析闡述,而不追求情感和「文采」。 其次是作者的身份不同。寫觀後感時,作者的身份是普通觀眾;而寫看片分析時,作者的身份卻變成了「評論員」和「業內人士」,至少應是個「准電視人」即將來可能進入電視行業的後備隊。既然來報考,就應該有一定的准備,有潛在的素質,就應該培養自己的專業素質和職業意識。他們在看電視時,就不能把自己混同於一個普通觀眾,而必須多一個心眼,多一番思考:假如我是專家、評委,我該如何評價它?假如我是同行、同事,我該向他學習什麼?假如讓我來拍攝,我該怎麼做?總之,你必須尋找電視內行人的感覺,逐步培養專業眼光,逐步完成角色的嬗變:觀眾——准電視人——電視人——專家。 再次是針對的目標不同。觀後感針對的是「這件事」,即作品的內容;二看片分析針對的則是「這部片子」,即作品本身。前者回答的問題是:你知道這件事後有什麼感想?這件事給你什麼啟示?而後者回答的問題是,這部作品該怎麼理解?哪些地方比較成功?如《難圓綠色夢》,這部片子講述一位植樹造林模範的事,他辛勤種樹幾十年,數卻被人砍光了。如果寫觀後感,應針對這件事,當然表示痛心、譴責。而寫看片分析時,則針對這部作品,分析它獲獎的原因,成功的經驗,應表示出贊嘆、欣賞。這二者的基調是明顯不同的。 最後是文章的側重點不同。觀後感重在作品的思想內容,重在教育意義;而看片分析則重在作品的創作經驗,包括藝術形式。前者要求緊扣主題,聯系實際抒發感受;而後者要求緊扣創作特色,分析其表達效果,分析它的形式是如何為內容服務的。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簡而言之,所謂看片分析,就是要你以「內行」的眼光,講出作品的「門道」來。 二、要有以論文的框架 明確看片分析是議論文這一定位後,接下來就是謀篇布局的問題了。常見的毛病有以下幾種。 1、全文只有一段。有些根本沒有段落概念,不會分段,往往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天馬行空,東拉西扯,思維跳躍,鬍子眉毛一把抓,這當然不行。 2、 「串講式」,或曰「賞析式」。它往往從電視片第一個鏡頭講起,然後第二個、第三個……一邊敘述內容,一邊作些評點,還美其名曰「夾敘夾議」。這好比語文老師串講課文,念一段,講一段。這種寫法缺乏宏觀的鍛煉,沒有形成小論點,沒有上升為理論,沒有總結,也不符合要求。它還帶來另一個後果,就是敘述太多,議論太少,往往頭重腳輕,開頭十分啰嗦,結尾又草草收場。 3、 「雜文式」。這經常發生在擅長寫作的同學身上。他們不滿足議論文的一般套路,斥之為「條條框框」、「八股文」,很想展示自己的文采,於是把它寫成文藝性論文,即雜文。當然不排斥少數尖子可以寫出優秀的雜文來,但在考試時一般不要用。 正確的寫法,應該按照議論文的一般框架,既有論點、論證、結論三大部分。 開頭是提出問題,即論點部分。它應該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對分析的對象(即這部作品)做個簡單的介紹:叫什麼名字(標題),作者是誰(那個台拍的),屬什麼體裁(欄目),講了什麼內容,表達什麼主題等。二是對這部作品做個總的評價,即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如「這部片子拍得很成功」等等。 中間是主體,是提出問題,既論證部分。它要求具體分析這部片子的成功之處,有哪些創作經驗。建議至少講三個方面的郵電(或特點),而且每個方面分別寫一小段,每個方面應該提煉出一句評語(即小論點)。小論點應該精闢、整齊、醒目,最好歸納的句式比較整齊。為了突出小論點,應該把它們放在各小段的開頭,或改成粗題字排版,或省為小標題。還可在前面加上「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再次」,或用排比句。這之後,在圍繞這個小論點作分析,「擺事實、講道理」。應該結合片子的內容,舉出具體例子,夾敘夾議,邊敘述有關情節或鏡頭,邊分析他們的表達效果,以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這里要防止兩種傾向,一是光敘述內容,變成講故事了;二是光發議論,或空洞抒情,沒結合具體內容,與作品完全脫節,空對空,那也不行。請注意,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體,決定了文章水平的高低,篇幅要站全文的絕大部分,短了不行。 最後是結尾,是解決問題,即結論部分。這部分很短,主要對全文作總結,或指出其不足,或提出希望,或補充說明,或照應開頭。有了這部分,文章就有頭有尾,完整無缺,並形成一個高潮,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是論文的常規寫法,當然可以靈活掌握,不要把「框架」當成「框框」,束縛了思路。但就中學生而言,一般按這個格式去寫較為妥當。建議先寫好段落提綱,至少要想好要講哪幾層意思,然後按照提綱,一段一段寫來。這樣,論文的框架就很穩,就可以做大段落清楚,層次分明,小論點突出。 三、 要提煉出小論點 解決了題材和結構問題後,下一個難點就是,從那幾個方面去分析?如何提煉出小論點?這個問題普遍感到頭痛,我們不妨由淺入深,從感性到理性,逐步學會提煉。 我們可以從觀後評片中得到啟發。可聞前後有什麼閱讀提示和思考題?老師對你們的作文有何批語?從這里往深處想,就能學會抓主題(中心思想)、結構(段落)、手法(寫作特點)等。 建議大家學一點文藝理論常識。這樣才能找到理論武器,提高鑒賞品位。如:文藝與生活,文藝與政治,文藝的典型性,文藝批評,創作方法,流派,體裁,風格等。特別是「典型」這個概念應用很多。 還建議學一點電視常識。電視有自己的特點,如:形聲兼備,視聽合一,不受空間時間限制,用鏡頭語言說話,用蒙太奇手法等。如果能了解一些電視創作的手法,熟悉它的工作程序,就能從電視的角度來分析。 下面提出一些選題供大家參考。 1.主題方面。主體是作品的主要立意、中心思想。可以與相近題材的作品比,看哪個更深刻;也可結合時代背景,分析它有什麼現實針對性;還可分析標題是否精彩。 2.人物方面。作品的主角是個什麼樣的人,形象是否鮮明突出,性格特點如何,作品用什麼實事來刻畫它,次要人物有什麼特點,與主要人物有什麼關系。 3.選材方面。作品運用了什麼材料來表達主題,這些材料是否真實、具體、集中、詳略分明,那些材料特別典型,那些細節特別精彩等。 4.結構方面。作品分為幾大部分,它以什麼為線索,它怎樣開頭,怎樣結尾,怎樣過渡,怎樣照應,結構是否嚴謹等。 5.手法方面。作品採用了哪些創作手法(如:對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徵、因小見大等)。這些是否成功、新穎、有特色等。 6.新聞方面。如果是新聞類作品,還涉及到許多新聞性問題。如:真實性,時效性,是否堅持了新聞的黨性、群眾性、戰斗性等原則,蔡方是否深入,支持是否成功等。 7.鏡頭方面。電視是用鏡頭說話的,它的鏡頭語言運用如何(構圖、色彩、光線、速度、字幕、特技、聲音等),那些鏡頭特別精彩,運用了什麼蒙太奇手法等。 8.其他方面。除此之外,屬於創作的各個方面,只要你覺得很有特色的,也都可以選。如:音樂、美術、表演、播音、主持等。 必須強調,以上這些絕不需要、也不可能全部講到,只要選其中三四點特別突出、十分明顯的講。甚至可以知將其中一個方面,但必須講深、講細、講透,而且它們也必須提煉出小論點。 四、 要全面考慮,掌握分寸 寫文章最要講辯證法,要全面處理各種關系,掌握好分寸,防止走極端。 1、要充分肯定優點,而不要專門挑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分析作品當然可以講它的缺點,但必須掌握好一個度。有些年輕人眼高手低,用大半或全部篇幅講缺點,這就很不應該了。要知道,拿出來的電視片,除特殊情況外,都是好的伙比較好的,甚至是獲獎作品。正確態度應該是肯定優點,附帶言其不足,在措詞上、提法上也要謹慎,如用「美中不足」「瑕不掩瑜」之類。 2、要有專業眼光,但不要亂用專業術語。有人太急功近利,剛接觸幾個專業術語,就忙不迭地對號入座,結果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只剩下「看鏡頭說術語」,變成「看圖說話」。初學階段似懂非懂,沒有十足把握就不要亂貼標簽。 3、要扣住作品,但不要拘泥於作品本身。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分析時必須 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與同一題材、同一體裁、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進行進行比較,才能比出特色來。此外,許多作品都與時代背景有關,特別是新聞片,要特別留意它的拍攝(播出)日期。 4、要學會看電視,才會評電視。一般人看電視是為了獲取信息、欣賞娛樂、消遣放鬆,這都是無可厚非。但立志當電視人的考生,就不能停留在這種水平了。他們看電視時,應該加上學習的目的,提高鑒賞水平,應該「帶著學習的目的看電視,帶著職業的眼光學新聞」。建議先學會看電視,養成良好的收視習慣。要多看中央台,多看新聞片、專題片、藝術短片,以及好的電視單本劇,而要少看電視連續。看電視的時候,不要以「小市民」的眼光看,而要帶著問題看,邊看邊想。先要理解作品,深切感受每個鏡頭的表達效果,分析這樣的良苦用心,當創作者的知音。還要與志同道合的同學議一議,與周圍人交換一下看法。最好能強迫自己把看法寫成文字,或一段文字,或小評論,然後請有關專家老師指導一下,練幾次筆。 今年考看片分析時,為了防止偏題的現象,普遍降低了難度。有的對作文要求做了提示。如北京廣播學院導演專業2002年的筆試題是: 觀看短劇《較勁》,寫不少於1500字的影評,題目自擬。應包含以下內容:一、作品的主題思想什麼。二、人物對白的語言特點,這樣處理的目的是什麼。三、劇中印象最深的一段戲是哪裡。四、重新設計結尾。 有的乾脆不用作文形式,而是回答幾個問題。如北京廣播學院電視編導專業2002年的筆試題是: 看電視片《蕉窗聽雨》(註:是一部介紹蘇州園林的藝術專題片)回答問題:一、這部電視片如何表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又如何表現自然的花木與人工園林的巧妙融合?(40分)二、請舉例說明「相識固然不難,理解未必容易」這句話的含義。(30分)三、這部電視片闡釋了那些具有深刻內涵的思想和哲理?(30分) 這種考試安排限制了話題,使答題不至於離題萬里。而且它重在考察隊內容的理解,沒有太高的專業要求。這比寫文藝評論要容易一些,但它們的套路基本一致。這種回答,也不能像中學那樣簡單地列幾條筋,否則肯定沒有競爭優勢。建議在考前練習時,仍應以寫文藝評論為主。

題目:影評題目 ——評電影《***》第一部分(一般一段):影片名稱,導演(也可以說一下主演),主要內容,主題思想。 第二部分(可以多段):展開評論,順序為主題人物鏡頭色彩音樂台詞在其中選兩至三個方面進行評論,後面四個評論順序可以顛倒。
第三部分(結尾,一般一至兩段):總結所評內容,曾獲獎項(也可放在開頭),再談一下主題思想,地位,語言一定要專業,有力。

這就是怎麼寫影評
沸點 發布於:

2009-03-22 11:50
第一遍,先看光,每個鏡頭中光是怎麼用的,下一個鏡頭的光有什麼變化,有沒有投影的變化,有沒有黑天白天的變化,有沒有陰天、下雨。
第二,空間有沒有大小的變化,大房間,小房間,有沒有室內室外的變化。
第三,聽聲音,是同期還是後期,每個鏡頭中有有沒有表現出的音空間來,它是什麼樣的,下個鏡頭的聲音空間感有什麼變化 。
第四,背景是什麼,與前景的關系,它怎樣變的(這是透視關系)。
第五遍,有沒有運動,是畫面內的被攝體在運動,還是攝影機在運動,是水平運動(左右橫移)多還是縱深運動多。
第六遍,有沒有用變焦,它是准確地表現了兩個人物關系,還是造成了錯誤的關系。變焦用得多不多;搖鏡頭有沒有增加新的信息或含義;
第七遍,運動的動與靜的關系,是前景有運動,背景沒有;或是背景有運動,前景沒有;或是前後景都有,或前後景都沒有;
第八遍,剪輯點在哪裡,起幅的畫面是怎麼樣的,落幅的畫面是怎樣的,如果是一個人在跑,注意起幅的人體造型好不好,好與不好,看的時候有什麼不同;是用切換多,還是用疊化多。
第九遍,在一個鏡頭中人物的調度是怎樣的,有沒有第四面牆的舞台處理(即所有鏡頭中的人都排成一排面向攝影機,就象幼兒園里的排排坐,吃果果。)演員的單獨表演也是力求面向第四面牆?
第十,音樂用在哪裡;有沒有主題歌,有作用嗎?音樂與人物動作(或稱表演)關系,音樂與攝影機運動的關系,音樂與色彩變化的關系,音樂與對話的情緒及節奏的關系,音樂與自然音響(即雜訊)的關系等等。
第十一遍,如果是故事片,情節的轉折點是用什麼手段來表現的,是用嘴皮子說出來的,還是無聲的段落,如果是你的話,你能用無聲把這一段落表現出來嗎?
第十二,畫面上人物關系的變化,有變化,還是沒有變化,A在整個鏡頭里始終站在B右邊,就沒有走到B的左邊去過,等等。
第十三遍,畫外空間是怎麼用的,是作為畫面內的空間的延伸,還是另外一個非敘事的空間。
第十四,對話寫得是否生活化,還是舞台腔,好念嗎?
第十五,每個鏡頭中人物都穿什麼顏色的服裝,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也就是說,有沒有色彩的調度,即作為流動色彩來使用。
第十六,道具的時代,地域,民族,文化方面准確嗎?
第十七,時間上是否用閃回,是用什麼手段來表現的,合理嗎?
第十八,用長鏡頭嗎?最長的鏡頭有多長,你感覺是長,還是沒有實際那麼長,這個長鏡頭內的人物關系是怎樣的。全在畫面,或者是一個在畫內,一個在畫外(正反拍不算內)。
第十九,人聲,是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男低音這樣的搭配嗎?
第二十遍,特寫是作為情節中的視覺重音來用的嗎?
第二十一遍,全片的聲畫結合如何,有精彩的地方嗎?

❷ 專業的影評要從哪幾個方面著手寫

1、從電影故事中的一個情節寫。抓住最吸引你的情節,從淺入深,從局部到整體,逐步剖析,在梳理的過程中寫出自己的感悟與感想


4、對比類,通過與過去的電影進行比較,突出新電影的優點,揣摩出它的表現手法,找出它的不足。總而言之,找到差異,然後描述差異。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想法,但不可脫離電影天馬行空

總之最重要的是如何寫出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形式是次要的,只是一種表達的工具,你藉由這個工具使表達的過程更簡單,更容易。但最核心,最本質還是要有發自內心的真實的想法,不能因為寫影評而寫影評。

資料拓展

電影評論,簡稱影評,是對一部電影的導演、演員、鏡頭語言、拍攝技術、劇情、線索、環境、色彩、光線等進行分析和評論。電影評論的目的在於分析、鑒定和評價蘊含在銀幕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社會意義、鏡頭語言等方面,達到拍攝影片的目的,解釋影片中所表達的主題,既能通過分析影片的成敗得失,幫助導演開闊視野,提高創作水平,以促進電影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又能通過分析和評價,影響觀眾對影片的理解和鑒賞,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從而間接促進電影藝術的發展。

❸ 影評怎麼寫要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寫影評,應該把握好這樣幾點:捕捉住感受點。一部電影涉及的方面很廣,需要品評的著筆點很多。這就需要對電影反復回味思考,用心靈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動人的地方,並使之在自己的筆下得到理性的升華。

立意要新,開掘要深。寫影評要有新意,要有獨到的見解,抓往要點,自感而發。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內容,結合台社會現買;二是要准確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實質,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內涵。

開始練習寫作影評時還應該注意:語言要朴實,要個性化。寫影評一定要講真話,講自己的話,不要抄襲別人的評論。唯獨自己的感受和朴實的語言,才會使自己的評論富有個性和新意,也才會給讀者帶來清新的感受。

(3)如何寫一部電影的電影批評擴展閱讀:

電影評論的目的在於分析、鑒定和評價蘊含在銀幕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社會意義、鏡頭語言等方面,達到拍攝影片的目的,解釋影片中所表達的主題,既能通過分析影片的成敗得失,幫助導演開闊視野,提高創作水平,以促進電影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又能通過分析和評價,影響觀眾對影片的理解和鑒賞,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從而間接促進電影藝術的發展。

❹ 如何寫一個電影的影評

寫書評前要讀書,寫影評前得要電影。咱們看電影不能光看個熱鬧,還得看看門道,准備工作做好才能寫出優秀的影評。

怎麼看電影?
人人都愛看電影,可並不是人人都會看電影。

想要寫好影評,第一遍看電影之前,我們需要為自己想一些預設問題,這些問題可以非常基礎,譬如,

影片的片名和故事內容有什麼聯系?

為什麼電影如此開場?

為什麼又如此結束?

帶著問題去觀影,同時記錄下電影中打動你的地方和看電影時產生的疑惑,看看能不能在第一遍的時候給出這些問題的答案。

想要寫好影評,一部電影不能只看一遍,因為只看一遍是不可能捕獲電影所有細節的。我們需要反復地觀看,兩遍,三遍,甚至更多遍。

而且在第二次看電影的時候,我們可以開始思考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譬如,

電影的敘事是如何構建的?

故事是按照什麼順序來講述的?

劇中的角色是否很真實?從那些方面表現出來的?

第二三遍甚至更多遍的時候,要做盡可能詳細的筆記,不僅僅是影片中的人物和內容,一些攝影形式,角度,燈光等也要記錄下來。這些都是我們後續的影評寫作材料。

請記住:重復是理解電影的基礎。

2. 確定主題

好了,現在電影看了幾遍了,筆記也記了好幾頁,接下來該做什麼?

我們在回顧自己筆記的時候,最重要的人物就是確定電影的主題,想一想這部電影到底在說什麼。電影的主題並不是我們閱讀文章時總結的中心思想,啟示意義等,而是電影中用來幫助人們理解電影情節的諸多概念。舉例說明:

誰是主角?

電影傳遞的故事為什麼不是連貫的?

角色本身和其他人的關系意味著什麼?

我們在回顧電影和整理筆記的同時,從這些信息中整理出一些關於電影的主題,這些就是我們接下來寫影評的基礎。

寫影評必然會涉及到一些專業術語和和技術層面的內容,電影與其他藝術的聯系,電影的場面調度,電影的剪輯,電影中的聲音,這四大方面是我們入手寫影評的專業角度,當我們確立好主題後,就可以考慮從這些方面展開影評的寫作。

3.如何寫影評?

電影看完了,筆記也做好了,主題也確定了,終於要到了正式開寫的時刻了,蒂莫西·J·科里根在書中介紹了六種分析電影的方法和寫影評時應該注意的寫作方法。

六種分析電影的方法
歷史方法:這是影視批評里最廣泛使用的方法之一,使用這種方法進行寫作時,可以依據它們在電影史中的地位而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出發,我們需要考慮清楚歷史背景是不是能夠幫我們解釋了電影中的敘事或者技術技巧,或者哪部分歷史適用於我們的寫作等問題。

民族電影:除了歷史方法,從民族和文化的特點來進行影評的寫作,也是常用的影評角度。一部電影,必然有它的文化環境,把電影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對我們不熟悉的文化進行學習,有助於幫助我們了解和理解影片反映的社會環境。

類型:根據形式和內容的模式對電影進行分類,這種類型的區分是檢視一部電影如何組織故事和觀眾期待的有效方式,譬如我們常說的科幻片,歌舞片,西部片等,就是按照這種方式進行的分類。

作者論:作者批評是現在被廣泛接受的電影批評方法,它是將影片和影片的導演或者主角相關聯,因為每個導演或者演員都有自己強烈的風格,他們或她們的電影都有著自己相似的特點,這種方式的影片創作是把主演或者導演、編劇等主創人員當作「作者」來進行分析的,因此被叫做「作者論」。

形式主義的種類:討論一部電影的風格和結構,以及電影是通過什麼方式組織起來的分析方法,就是形式主義的種類,這種方法分析的重點是關於電影的模式的,譬如電影如何開始和結尾,鏡頭如何切換,剪輯如何變化,通過對這些手法的分析來討論對電影的作用。

意識形態:這是從價值觀的角度出發來討論電影的立場,一部電影必然有它想要傳遞的信息,這些信息都意味著什麼,暗示著些什麼,這些價值觀刺激到了觀眾的哪些神經?在採用這種方法進行電影分析的時候,一定不能將自己局限在電影內容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將意識形態的分析與人物和情節,攝影機和人物的關系聯系起來。

2.恰當的文字表述

我們在寫影評的時候,為什麼總是不自覺得將影評寫成了觀後感?

因為每一個觀影者對電影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也許在影評寫作過程中不自覺就講這些感情帶了出來,吐槽或者喜愛模式一開啟,立馬就收不住車了,最終一篇主題精彩的影評可能就淪為平庸的流水賬。

影評寫作時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你的個人情緒表露在文章當中,因為這會讓你的文章非常沒有說服力,一旦在文章中表現出這種態度,會很快被讀者識破,讀者馬上就會認為影評作者抱有太多的偏見,不能夠客觀地進行評價。我們需要盡可能不帶個人感情色彩地進行分析和描述電影所呈現給我們的一切,而不是我們看了電影以後有什麼感受和想法。

和寫其他文章一樣,影評的寫作也要簡潔而生動,特別是結構一定要清晰,主題鮮明。同時在寫作的過程中不斷地思考和拓展我們的主題和想法,豐富文章的內容。

最後,修改和完善我們的文章,檢驗是否符合邏輯,論點和論據是否充分,一篇精彩的影評就此完成。

電影是生活中特別美好的事,我們在黑暗中把自己交給一個未知的世界,它用兩個小時讓我們體驗一遍從來沒經歷過的人生,我們從電影中汲取力量,盡情歡笑,肆意流淚。我們需要,也應該用多種方式來享受它,包括享受思考,闡釋和書寫觀影經驗的樂趣。

❺ 如何寫好電影電視劇影評

可以用以下幾個方法:

1、歷史方法。

在批評電影中,歷史方法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在運用這種方法時,會依據它們在電影史中的地位,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出發進行分析,讓讀者了解當時的歷史,以便更好理解影片的復雜性。

2、民族性格。

評寫電影時,也可以從民族性格的角度來討論電影,這種方法背後的假設是,電影文化通過相當數量的個體性來演化和獲得理解。

3、類型。

類型是種類的意思,根據形式和內容的模式對電影進行分類。類型的討論經常是檢視一部電影如何組織故事和觀眾期待的有效方式。

4、作者論。

它通過將影片和導演或片中的主要人物相聯系,來定義和檢視一部電影。

看電影可以給人帶來愉悅的享受,讓人緊綳的狀態緩解一下,也可以了解生活之外的許多事情。可看完電影,想要把自己的感受准確分享給別人,實在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我經常會用「好看極了」、「太吸引人了」這樣的詞把一部好電影介紹給朋友。

從來沒有從專業的角度客觀地評論過一部電影。

5、形式主義的種類。

主要是關於一部電影的風格和結構,或是有些電影技巧是如何在電影中呈現和組織起來的。

❻ 影評怎麼寫可以拿部電影舉例嗎

評論過程通過結合影片具體內容和影片在構思、結構、技術、人物等方面最為閃亮之處擺出自己的觀點,從而近一步論證。

電影評論的可評之處,可以就其導演的獨特構思、聲音畫面、蘊含的深刻道理、影片的時代意義、影視音樂、電影內容、電影燈光照明、電影的拍攝技巧、電影中的角色、影片的剪輯技巧、道具的作用、轉場流暢度等都可以進行評論。

例:《秋收起義》一片多數文章都認為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義歷史,成功地刻畫了毛澤東的形象,將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為中國革命找到了斗爭方向。

而根據列寧關於領袖的論述和中央關於毛澤東思想的界定中認識到,影片反映了毛澤東作為一個傑出的革命領袖在斗爭中成長的歷程,也揭示了毛澤東思想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原因與過程,從這一新的視角展開評論。



(6)如何寫一部電影的電影批評擴展閱讀

電影評論的內容是多樣的。有著重評論影片的題材、主題、人物或它的社會意義,也有專門論述不同片種、樣式或影片的藝術風格、造型表現手段和電影語言的運用的;有對某一時期、某一流派的電影創作進行專題評論的,也有為著名的電影導演、演員等電影藝術家撰寫評論的。

既有在報刊上對當時上映的影片或某種創作問題寫專欄評論的,也有對一定時期和范圍內的影片進行評論的。由於讀者和觀眾的欣賞境界或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既需要供電影專業工作者研究用的專題論文,也需要有提高一般觀眾欣賞水平的影評文章。

❼ 電影影評怎麼寫

如何寫好影評

電影,作為一種大眾藝術,以真生動的直觀性和逼近生活的真實感而易有廣泛頎賞性。一部優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許多同學在觀看影片後常會有感而發,嘗試寫作影評,這對於提高我們的影視鑒賞能力,端正我們的審美觀念有相當大的幫助。那麼,如何寫好影評呢?

影評,是文藝評論的一種,是對各種電影現象進行分析和評價的文章。它主要是對蘊藏在電影藝術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及其思想意義的揭示、開掘,是對電影藝術創作規律的探索,並從中找出成功的經驗、失販的教訓。所以,好的影評,一方面可為電影的友展和質量的提高提供反饋信息,一方面又能幫助觀眾正確理解電影,培養和提高觀眾的藝術欣賞能力和健康的藝術情趣。

寫影評,應該把握好這樣幾點:捕捉住感受點。一部電影涉及的方面很廣,需要品評的著筆點很多。這就需要對電影反復回味思考,用心靈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動人的地方,並使之在自己的筆下得到理性的升華。如觀看了《泰坦尼克號》,不能只簡單地敘述這場愛情故事,而要從主人公生與死的考驗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立意要新,開掘要深。寫影評要有新意,要有獨到的見解,抓往要點,自感而發。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內容,結合台社會現買;二是要准確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實質,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內涵。例如對張藝謀電影的分析要緊扣住時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從思想意義角度分析,如鞏俐在張藝謀電影中的形象塑造,張藝謀電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開掘的領域。

要實事實是地分析評價。魯迅先生說過:評論作品"必須壞處說壞,好處說好",還要"知入論世".他說"倘若論文,最好的是顧及全篇,非目顧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況,這有較為確鑿。"對影片作實事來是的評價,要求我們用全面的觀點,不是顧其一點,而是觀照全片。顧及編導的意圖、表演的全部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歷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與評價。不能強導演、演員、片中人物所難,求全責備。同的,我們在寫影評時,也不能人雲亦雲,如評電影《花季,雨季》時,在一片叫好聲中,有同學冷靜地認為編導將銀幕中的學生形象給拔高了,就很有思考。

要重視影片的藝術分析。電影是通過藝術手段來表現主題、塑造人物、抒發感情的,所以影評要重視對影片藝術的高下進行分析。這種分析應具體詳細,由表及裡,言之有物;評價則應觀點鮮明,實事求是。在藝術評析中,字里行間滲透出電影意識,盡可能恰當地運用電影藝術名詞術語,還需要有對電影藝術的深刻感受與理性把握。這可以通過閱讀電影理論書籍和多欣賞優秀影片來解決。每年的美國奧斯卡電影大獎評選,世界各國的影展都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雖不能親臨其境,但通過多種媒體一樣能了解動態,捕捉到世界電影發展的最新信息。

影評寫作可以有長有短,可著眼於一部影片的一個鏡頭,也可以著眼於一種電影現象。對於我們師范生來說,要對一部影片作出全面的評價比較困難,練習寫影評,可從評論一個人物形象、一個情節、一個場面入手,可對演員演技。拍攝技巧、導演意圖、影片風格、色彩、語言、音樂等進行單一的評析。隨著寫影評水平的提高,就可對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學生、教師、軍人等銀幕形象發表看法,也可以從縱向談某一階段電影的回顧或某一體裁電影的回顧,分析其得失;或從橫向談某一風格的電影,如西部電影、賀歲片、娛樂片等,或橫縱向結合,談一個導演的風格,如謝晉模式、張藝謀現象等到。初涉影評寫作不宜貪大求全,而應從一點一滴寫起,思考挖掘,連綴成篇。

開始練習寫作影評時還應該注意:語言要朴實,要個性化。寫影評一定要講真話,講自己的話,不要抄襲別人的評論。唯獨自己的感受和朴實的語言,才會使自己的評論富有個性和新意,也才會給讀者帶來清新的感受。

敘議要結合,突出評論。電影最直觀可感的,影評離不開敘事。但切忌過多地敘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寫評價。當然,所評所析不得脫離影片孤立地進行。

設計好影評的標題至關重要。一般來說,它由正副標題構成。正題——揭示文章的中心,必須簡明扼要,而又耐人尋味,能夠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同時也能給讀者帶來審美愉悅,它是貫穿全文的主線;副題——點明評論對象,交待片名或評論角度,它是正題必要的補充。二者相得益彰,能使文章增色不少。如:《歷史和時代的搏擊者——評銀幕上的共產黨員形象》,《悲劇在紅色中滲透——評電影<紅高梁>》。

我們在寫影評的過程中,要不斷總結學習他人的寫作經驗,豐富自己的寫作實踐,在日積月累的基礎上,通過影評的寫作,不斷促進我們知識結何的完善,提高我們的頎賞水平和審美能力。

❽ 如何寫影評

電影評論
電影評論,簡稱影評,是對一部電影的導演、演員、鏡頭語言、拍攝技術、劇情、線索、環境、色彩、光線等進行分析和批評,又稱電影批評。
評論目的
電影評論的目的在於分析、鑒定和評價蘊含在銀幕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社會意義、鏡頭語言等方面,達到拍攝影片的目的,解釋影片中所體現出的道理,既能通過分析影片的成敗得失,幫助導演開闊視野,提高創作水平,以促進電影藝術的繁榮和發展;還能通過分析和評價,影響觀眾對影片的理解和鑒賞,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從而間接促進電影藝術的發展。評論內容
景別運用
特寫:拍攝人像的面部、被攝對象的一個局部的鏡頭。它可使表現對象從周圍環境中突現出來,造成清晰的老梁視覺形象,得到強調的效果。特寫鏡頭能表現人物細微的情緒變化,揭示人物心靈瞬間的動向,使觀眾在視覺和心理上受到強烈的感染。
近景:攝取人物胸部以上的電影畫面。它能使觀眾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種形體動作,有利於對人物的容貌、神態、衣著、儀表作細致的刻畫。
中景:攝取人物膝蓋以上部分的電影畫面。它有利於顯示人物的形體動作,有利於交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可以加深畫面的縱深感,表現出一定的環境、氣氛,而且通過鏡頭的組接,還能把某一沖突的經過敘述得有條不紊,常用以敘述劇情。
全景:攝取人物全身或場景全貌的電影畫面。它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個動作和人物的相互關系。在全景中,人物與環境常常融為一體,能創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動畫面。
遠景:是指表現廣闊空間或者開闊場面的畫面的景別,是所有景別中視距最遠、表現空間范圍最大的一種景別。在電視節目中常用於表現地理環境、自然風貌和開闊的場景和場面。
大遠景:通常是從高角度拍攝的畫面,用來做為定場鏡頭或提示寬廣開闊的空間。
聲畫應用
聲音:包括人聲、背景音樂、音響
人聲:交代說明、推進劇情、推動人物性格
背景音樂:烘托氣氛、渲染氛圍、深化主題、善於抒情
音響:增加真實感、烘托環境氣氛、抒情言志
畫面:包括人物、景物、道具
人物:視覺的中心,意念的載體
景物:抒情言志、推動情節發展、深化主題
道具:刻畫人物性格、串聯故事情節、抒情言志
聲畫結合:包括聲畫對應、聲畫分離、聲畫對比
聲畫對應:有什麼畫面,就有什麼聲音
聲畫分離:聲音與畫面分別敘述,兩者不具備明顯沖突
聲畫對比:聲音和畫面在意義和情緒上形成強烈反差
色彩:塑造人物形象、營造環境氛圍、構成創造思想
色調:分為冷色調和暖色調
冷色調:色環中藍、綠一邊的色相稱為冷色,它能給人以陰涼、寧靜、後退、深遠的感覺。
暖色調:色環中紅、橙一邊的色相稱為暖色,它能給人以溫馨、亢奮、前進、和諧的感覺。
光線:造型作用、表意作用、外畫人物形象
鏡頭運用
長鏡頭:一段持續時間內連續攝取的、佔用膠片較長的鏡頭,一般時長超過虧旅30秒。長鏡頭可以保持整體效果,保持劇情空間、時間的完整性和統一性;可以如實、完整地再現現實影像,增加影片的可信性、說服力和感染力;還可以渲染氣氛、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
空鏡頭:又稱「景物鏡頭」。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場面描寫而不出現人物(主要指與劇情有關的人物)的鏡頭。常用以介紹環境背景、交代時間空間、抒發人物情緒、推進故事情節、表達作者態度,具有說明、暗示、象徵、隱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夠產生借物喻情、見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氣氛、引起聯想等藝術效果,在銀幕的時空轉換和調節影片節奏方面也有獨特作用。
蒙太奇
蒙太奇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現在是影視專業術語,是一種剪輯技巧,一般包括畫面剪輯和畫面合成兩方面。運用蒙太奇能豐富電影藝術的表現力,使表現內容主次分明,達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還能夠規范和引導觀眾的情緒和心理,啟迪觀眾思考;還可以實現對時空的再造,形成獨特的影視時評論方法
總述
電影評論的可評之處,可以就其導演的獨特構思、聲音畫面、蘊含的深刻道理、影片的時代意義、影視音樂、電影內容、電影燈光照明、電影的拍攝技巧、電影中的角色等都可以進行評論,評論過程通過結合影片具體內容和影片在構思、結構、技術、任務銷含凳等方面最為閃亮之處擺出自己的觀點,從而近一步論證。
要點
要寫好一片影評 用兩個字總結「新」「奇」。
步驟
題目
題目是任何寫作中的第一閃光點,影評也不例外。一個好的影評題目,關鍵在於他能否用於傳遞作者想要在影評中表達的信息。在看完電影後寫影評時,首先要找一個好的切入點,當然,這個切入點就要從題目開始入手了。影評的題目注重創新、新穎,起到讓別人一看見題目就像讀下去的作用。此外,影評題目越短越好,6-7個字為宜。
開端
閱高考語文作文的老師們都有一個習慣閱卷方法,即題目-開頭-(中間)-結尾,如果一位考生的中間部分寫的再好,但開頭卻弄得很差勁,這樣閱卷老師對這位考生的中間內容最多就會大體瀏覽一遍,有的甚至連看都不看,因此,開端無疑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在影評的開頭,可以開門見山地一上來就介紹你所要寫的影片最為亮點之處,或直接寫影片的高潮結局,從而引起讀者的興趣 ;也可以先插入一電影名家的名言,例如巴贊、愛森斯坦等,這樣能為你的影評錦上添花。
中間
這一部分是影評的核心內容。其實寫影評就是寫一篇議論文,因此我們在寫影評時應注意多分析、少敘述,以你想要表達的內容為中心,擺出論據,層層推演,但要注意不要跑題,也就是說,你在影評中分析的內容,都必須要圍繞你的中心。
結尾
我們完成了影評的最主要內容之後不能就此結束,還應當有一個響亮的結尾。在結尾我們首先應該先對影評的主要內容進行一下總結,然後可以抒發自己的感想,表達一下自己對整個影片的理解;還可以引用名言、托物言志,讓影評有一個好的收尾。
存在問題
跑題、講故事、面面俱到、沒有觀點、寫成「豆腐塊」、本末倒置、常識問題、沒有細節。
影評現狀
在中國,電影評論通常考慮如下幾個方面:①影片的傾向性和真實性是否統一;②人物的個性化和典型性如何;③影片從內容到形式對時代的反映是否有創新精神;④影片是不是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創作個性;⑤影片在電影觀念和電影語言的運用上進行了哪些有價值的探索;⑥影片的觀賞性及其社會效果如何。
電影表現手法
電影是集體創作的綜合藝術,所有的創作成員都是銀幕造型的創作者。相對而言,每個部門只能對銀幕造型的某個方面起到作用,通過各部門創作的有機結合才能構成完整的銀幕造型。這種集團創作歸根到底仍是以導演的總體構思為依據的,因此,導演對銀幕造型的質量負有主要責任。電影導演工作的主要成果也表現在銀幕造型上。

【節奏】是電影藝術至關重要的方面之一。電影節奏是電影藝術中所有要素的綜合構成並作用於觀眾生理心理所產生的效果。節奏在電影中既表現在時間的流程中,也表現在空間的運動形態上,以及時空綜合中。影片節奏不單純是藝術技巧的表現,而是根據劇情需要,人物塑造需要,對影片總體把握、對電影手段綜合運用的結果,是節奏的局部構成與整體構成的辯證統一體。電影的節奏總體存在於劇作中、存在於導演的總體構思和分鏡頭本中,滲透在表演、造型、聲音、攝影、美工、剪輯等藝術創造中,形成情節節奏、造型節奏等節奏方面。而導演作為影片總設計師和指揮者,對影片節奏面貌的體現和創造影片的節奏風格起著決定作用。

節奏在根本上是藝術情感的顯現。節奏的物理形態是運動,其心理根源是藝術家通過電影的特殊表現手段在作品中傳遞出一定強度的情緒情感的脈律,並引發觀眾情緒情感上的震盪或共鳴。人們常將速度作為節奏的唯一表達形式,以快、慢來衡量節奏,但速度並不等於節奏。速度節奏只是節奏的一種。節奏的衡量,也不單是鏡頭的長短,還有音響、線條、色彩、形體等藝術造型因素有規律的運動變化(高、低、強、弱、緊張、鬆弛、疏緩等等方面),以及它們引起欣賞者的生理感受狀況。節奏是主觀和客觀的統一,心理和生理的統一。電影表現內涵的無限豐富性、電影表現手段的無限可能性和觀眾接受心理的復雜性,決定影片節奏形式和節奏變化的無窮多樣性

【內部節奏】緣於情節發展的內在矛盾沖突、人物的情感波瀾等內容要素而形成的節奏。在電影中,內部節奏顯現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與場面調度和蒙太奇技巧等密切融合的演員的表演、演員飾演的角色情感的內在張力。

【外部節奏】由畫面上一切主體的運動,各種長度鏡頭組接和鏡頭的各種轉換方式,以及速度和光影、色彩、各種畫面形式的變換而產生的節奏。外部節奏表現有時和內部節奏相一致,有時不一致,甚至可以做完全相反的表現。服從於統一的藝術構思。

【庫里肖夫效應】蘇聯電影導演列夫.庫里肖夫為了弄清蒙太奇的並列作用,做了一項有名的鏡頭剪接實驗。他給俄國名演員莫茲尤辛拍了一個毫無表情的特寫鏡頭,分別接在一盆湯、一個作游戲的孩子和一具老婦人的屍體鏡頭前面,出乎意外的是,他發現觀眾看到了演員的「表演」,即:看到湯時表現出飢餓感,看到孩子時表現出喜悅,看到老婦人屍體時表現出悲傷。而實際上這都是由於鏡頭的組接使觀眾產生了聯想。從這個試驗中,庫里肖夫得出結論:造成電影情緒反應的,不是單個鏡頭的內容,而是幾個畫面之間的並列,是鏡頭組接和剪輯的作用。這就是所謂庫里肖夫效應。

【主觀鏡頭】將電影攝影機的鏡頭,當做電影中某一角色的眼睛,去觀看(攝制)其他人物、事物活動的情景,即為主觀鏡頭攝制。這種代表影片中某一人物視線的鏡頭,叫做主觀鏡頭(狹義的主觀鏡頭)。主觀鏡頭還包括明顯表示出導演主觀評論觀點和主觀情感與情緒的鏡頭(廣義的具有強烈主觀表現色彩的鏡頭)。沒有純粹的客觀鏡頭,也不會有純粹的主觀鏡頭,主觀鏡頭總是在客觀鏡頭表現中產生的。例如這樣一種典型的希區柯克式的主觀鏡頭表現:人物頭部受傷,鮮血流下,逐漸遮蓋了視線,鮮血覆蓋了畫面,是主觀表現,但它不能離開人物受傷這個客觀過程。主觀鏡頭表現比客觀鏡頭表現更為復雜,有著變化多樣的運用模式。如反應式主觀鏡頭、想像式主觀鏡頭、多視角式主觀鏡頭、多層次式主觀鏡頭、近似式主觀鏡頭等。

【客觀鏡頭】一般指攝影機採用大多數人在拍攝現場所共有的視點拍攝的鏡頭。這種鏡頭在銀幕直觀效果上可使觀眾產生共同臨場感,達到客觀表現的目的。客觀鏡頭客觀性包括兩個含義層:首先是指反映對象自身的客觀實在性,即藝術所再現的生活內容的真實性。這通常是導演在運用傳統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時所要求和恪守的。如《人到中年》等影片中所表現的許多事件、環境、人物等生活畫面,都要求對生活真實性的再現,也就是藝術所反映生活的能見性;二是指對對象的客觀描述性。這種客觀描述性無論在現實生活片還是在童話片、神話片、荒誕片中都有其不可避免性。如影片《西遊記》中種種事件過程的表現,都是客觀鏡頭的用武之地。客觀鏡頭運用的目的是為了引導觀眾觀賞無論哪一層含義的畫面表現,都具有規定情境的客觀實在性,使影片達到敘述和描寫的目的。最終,它們都免不了滲透著編、導、攝的思想情感。

【空鏡頭】即沒有人物出現的景物鏡頭。是導演闡述思想內容、敘述故事情節、抒發情感意境、轉換銀幕時空、調節節奏的重要手段。有主觀空鏡頭和客觀空鏡頭兩大類。主觀空鏡頭是人物眼中的、心理的和被刻意渲染的景物和感覺,客觀空鏡頭是客觀表現的環境景物以及過場性景物等,它要求景物表現的真實實在性。

【時空轉換技巧】影片中用以表現一定時間、空間鏡頭或段落的變換,以造成各種藝術效果的手段。常見的時空轉換技巧有:利用漸隱、漸顯、化、劃等傳統光學技法,在兩個鏡頭或段落之間插入能夠表現時間、季節、地點變換的景物鏡頭;利用字幕和繪畫說明時間、地點的變換;無技巧剪輯,即完全利用畫面內容本身的直接轉換、而不用附加的光學技巧來表明時空的轉換、劃分時空段落。

【漸顯、漸隱】亦稱「淡入、淡出」、「漸明、漸暗」。傳統剪輯技巧手法之一。電影藝術表現時空間隔的傳統手段。其常規表現形式是:前一場景的畫面逐漸暗談直至完全消失(漸隱),後一場景的畫面逐漸顯露直到十分清晰明亮(漸顯)。這種手法表現某一個情節(段落)的終了和另一個情節(段落)的開端,留有一定間隔,使觀眾在段落感中得到短暫的間歇,從容領會進展中的劇情。並可表現一定的情緒和節奏。

【切】 「切換」,即「切出、切入」的簡稱。屬於無技巧剪輯手法。漸已成為電影最基本的鏡頭轉換方式之一。指不用任何光學技巧如化、劃、淡化之類作為過渡,而是直接由一個鏡頭轉換成另一個鏡頭或由一場戲轉換成另一場戲為保證鏡頭切換流暢,符合藝術邏輯性並適應一般觀賞心理,在剪輯創作中,必須把握影片節奏和准確地掌握鏡頭恰切的剪接點。

【化】亦稱「化出、化入」、「溶出、溶入」。傳統剪輯技巧之一。電影藝術表現時空轉換的傳統手段。其常規表現形式是;前一畫面漸漸隱去(化入、溶出)之前,後一畫面即開始漸漸顯露(化出、溶入),兩個畫面同時重疊隱現,直到後一畫面完全清晰。「化」的作用很多,如:起到時空過渡作用;可簡捷地表現大幅度時空轉換;常常用來表現人物的想像、夢幻、回憶等,直接傳遞情緒;在時空距離較近情況下,連續使用「化」過渡鏡頭,可產生抒情、緩慢柔和的效果;在神話片中用來達到「變形」的特殊觀賞效果等等。

【疊印】電影語言中特有的一種形式。電影剪輯技巧手法之一。將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時空、不同景物或人物的畫面重疊起來,復印在一條膠片上,即疊印。同時,疊印的各個畫面的內容之間必須保持內在聯系,以形成疊印畫面的各種意義。有的影片片頭字幕或唱詞字幕也採用疊印方法與畫面合成。

【劃】亦稱「劃出、劃入」、「劃過、劃變」。傳統電影剪輯技巧手法之一。為實現畫面銜接所採用的一種技巧。表現形式是後一鏡頭從前一鏡頭畫面上做左右劃、右左劃、上下劃、斜向劃、棱形劃等。當代電影中,這種手法比較少用,但為了加強某種視覺效果或製造其他各種藝術效果,這種手法有時仍然使用,並且注意具有新穎性。

【跳切】 「切」的一種。屬於無技巧剪輯手法。它打破常規狀態鏡頭切換時所遵循的時空和動作連續性要求,以較大幅度的跳躍式鏡頭組接,突出某些必要內容,省略時空過程。跳切既以情節內容的內在邏輯聯系為依據,也以觀眾欣賞心理的能動性和連貫性為依據,排斥缺乏邏輯性的隨意組接。

【閃回】通常指在一定的場景結構中插入另一場景或片斷。閃回可以是電影的一種片斷敘述手法,也可以形成全片結構形態,即閃回結構影片。從內容上看,閃回的內容一般為閃回前面鏡頭中某個人物的思維或回憶。它可以是情緒性的,也可以是敘事性的;可以是較長篇幅的,也可以是瞬間意識表現,目的是使觀眾更清晰地感受人物的思維、情緒和了解事情原委。

【工作樣片】每個攝制工作日都要將拍好的底片印出一條正片,即為工作樣片。供攝制組創作人員和廠負責人審查用。在工作樣片尚未經審查通過或需要重拍前,一切布景和拍攝現場的各項設置不得拆除。在後期製作中,工作樣片供導演和剪輯修剪、組接鏡頭用,也供配音、混合錄音用,還供最終審查影片用,最後作為完成片套底用的依據。工作樣片屬珍貴資料,要求精心保管。

【雙片】即「完成雙片」、「混錄雙片」。由經剪輯完成的工作樣片和混合錄音後的磁性聲帶片兩部分組成。雙片的用途是為聽取審查意見後便於修改。與正式拷貝不同,它必須通過聲畫同步放映機放映才能達到聲畫合成的效果。審查通過和修改後,經過畫面套底,將混錄磁帶轉成光學聲帶,就可印製正式拷貝。

1.3 影視鏡頭表現手法

鏡頭是影視創作的基本單位,一個完整的影視作品,是由一個一個的鏡頭完成的,離開獨立的鏡頭,也就沒有了影視作品。通過多個鏡頭的組合和設計的表現,完成整個影視作品鏡頭的製作,所以說,鏡頭的應用技巧也直接影響影視作品的最終效果。那麼在影視拍攝中,常用鏡頭是如何表現的呢,下面來詳細講解常用鏡頭的使用技巧。

一、推鏡頭

推鏡頭是拍攝中比較常用的一種拍攝手法,它主要利用攝像機前移或變焦來完成,逐漸靠近要表現的主題對象,使人感覺一步一步走近要觀察的事物,近距離觀看某個事物,它可以表現同一個對象從遠到近變化,也可以表現一個對象到另一個對象的變化。這種鏡頭的運用,主要突出要拍攝的對象的某個部位,從而更清楚地看到細節的變化。比如觀察一個古董,從整體通過變焦看到細部特徵,也是應用推鏡頭。

二、移鏡頭

移鏡頭也叫移動拍攝,它是將攝像機固定在移動的物體上作各個方向地移動來拍攝不動的物體,使不動的物體產生運動效果,攝像時將拍攝畫面逐步呈現,形成巡視或展示的視覺感受,它將一些對象連貫起來加以表現,形成動態效果而組成影視動畫展現出來,可以表現出逐漸認識的效果,並能使主題逐漸明了,比如我們坐在賓士的車上,看窗外的景物,景物本來是不動的,但卻感覺是景物在動,這是同一個道理,這種拍攝手法多用於表現靜物動態時的拍攝。

三、跟鏡頭

跟鏡頭也稱為跟拍,在拍攝過程中找到興趣點,然後跟隨目標進行拍攝。比如在一個酒店,開始拍攝的只是整個酒店中的大場面,然後跟隨一個服務員從一個位置跟隨拍攝,在桌子間走來走去的鏡頭。跟鏡頭一般要表現的對象在畫面中的位置保持不變,只是跟隨它所走過的畫面而有所變化,就如一個人跟著另一個人穿過大街小巷一樣,周圍的事物在變化,而本身的跟隨式沒有變化的,跟鏡頭也是影視拍攝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方法,它可以很好地突出主體,表現主體的運動速度、方向及體態等信息,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四、搖鏡頭

搖鏡頭也稱為搖拍,在拍攝時相機不動,只搖動鏡頭作左右、上下、移動或旋轉等運動,使人感覺從對象的一個部位到另一個部位逐漸觀看,比如一個人站立不動轉動脖子來觀看事物,我們常說的環視四周,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搖鏡頭也是影視拍攝中經常用到的,比如電影中出現一個洞穴,然後上下、左右或環周拍攝應用的就是搖鏡頭。搖鏡頭主要用來表現事物的逐漸呈現,一個又一個的畫面從漸入鏡頭到漸出鏡頭來完整整個事物發展。

五、旋轉鏡頭

旋轉鏡頭是指被拍攝對象呈旋轉效果的畫面,鏡頭沿鏡頭光軸或接近鏡頭光軸的角度旋轉拍攝,攝像機快速做超過360度的旋轉拍攝,這種拍攝手法多表現人物的眩暈感覺,是影視拍攝中常用的一種拍攝手法。

六、拉鏡頭

拉鏡頭與推鏡頭正好相反,它漢族要是利用攝像機後移或變焦來完成,逐漸遠離要表現的主體對象,使人感覺正一步一步遠離要觀察的事物,遠距離觀看某個事物的整體效果,它可以表現同一個對象從近到遠的變化,也可以表現一個對象到另一個對象的變化,這種鏡頭的應用,主要突出要拍攝對象與整體的效果,把握全局,比如常見影視中的峽谷內部拍攝到整個外部拍攝,應用的就是拉鏡頭。

七、甩鏡頭

甩鏡頭是快速地將鏡頭搖動,極快地轉移到另一個景物,從而將畫面切換到另一個內容,而中間的過程則產生模糊一片的效果,這種拍攝可以表現一種內容的突然過渡。

八、晃鏡頭

晃鏡頭的應用相對於前面的幾種方式應用要少一些,它主要應用在特定的環境中,讓畫面產生上下、左右或前後等的搖擺效果,主要用於表現精神恍惚、頭暈目眩、乘車船等搖晃效果,比如表現一個喝醉酒的人物場景時,就要用到晃鏡頭,再比如坐車在不平道路上所產生的顛簸效果。
談起電影的表現手法一定要提的就是蒙太奇手法。
早在十九世紀末期的時候,電影大師們就開始使用蒙太奇——這個使電影產生了飛躍的手法。蒙太奇在電影創作中呈現了驚人的藝術效果並創造了感人的藝術力,在流動的畫面結構裡面,蒙太奇成了最有效的創作方法。
蒙太奇方法,就是把兩個或者多個元素合成一個具有全新內容的方法。著名的蒙太奇大師,蘇聯的電影理論家兼導演艾森斯坦曾經在其著作中提到:漢字中的「口」和「犬」組成「吠」,要知道,這就是蒙太奇——「口」和「犬」都是名詞,各自有獨立的含義,但是,當把它們組合到一起的時候便發生了質的變化,成了動詞。它們展現在銀幕上,「口」和「犬」的特寫鏡頭剪輯在一起,自然使觀眾悟到那是一隻叫著的狗,或是那有一隻狗在叫,並且如聞其聲。這種蒙太奇方法成了電影獨特的語言形式。電影中蒙太奇指的是鏡頭的分切與組合,或者是剪輯。下面是一個典型的蒙太奇創作試驗的著名例子,同樣是三個鏡頭,採取不同的剪輯方法,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1、一個人在笑。
2、手槍直指。
3、驚恐的臉。

如此的順序組接的鏡頭,給觀眾的是人物的怯懦和惶恐。

1、驚恐的臉。
2、手槍直指。
3、一個人在笑。

如此組合的鏡頭,則表現人物的勇敢。艾森斯坦對這個試驗曾經加以概括,他說:「通過剪輯把兩個不相乾的問題並列起來,不是等於一個鏡頭加上另一個鏡頭——它導致了一種創造,而不是各個部分的合並。因為這種並列的結果和分開地看各個組成部分是有著質的不同。」(《電影藝術四講》)
蒙太奇思維是以人的視知覺和聽知覺形式為基礎的創造性思維。電影蒙太奇所建立起來的鏡頭之間分割與組合的關系,即不同元素之間分離與交叉的關系,最終所以能夠通過分析與綜合的知覺作用,必須依賴聯想的心理作用才能夠得以實現。
聯想可以同時引起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想像,這一重要的心理現象,正是架設在蒙太奇結構中前後鏡頭畫面之間,溝通畫面聯系的心理橋梁。
下面分別介紹這三種聯想方式。
一、類比聯想。由於在鏡頭或鏡頭組之間採用相似的手法或者表現相似的內容,觀眾會產生類似情景的聯想。 二、對比聯想。其鏡頭或片斷之間在形式或者內容上呈對立狀態,從相反的角度表現同一主題,並且使主題給人留下更加深的印象。
三、接近聯想。是通過同一、同時或相繼成立的條件反射將空間、時間相接近的鏡頭連貫起來,從而引人聯想並思忖其內涵。 卓別林自己評論說:那部電影是從一個抽象的概念——批評我們的機械化生活方式——發展而來的。
蒙太奇手法的應用,給電影注進生氣和活力,使平常的畫面組合成無窮的內涵,給觀眾留下無盡的想像空間。可以說電影中蒙太奇手法的應用,是電影歷史上的一場重大革命。
蒙太奇,法語montage的音譯,原是建築學上的術語,有構成、組裝的含義。借用到電影、電視理論中來,有剪輯、組合、連接的意思。夏衍說:「所謂蒙太奇,就是依照著情節的發展和觀眾注意力和關心的程序,把一個個鏡頭合乎邏輯地、有節奏地連接起來,使觀眾得到一個明確、生動的印象或感覺,從而使他們正確地了解一件事情的發展的一種技巧。」影視製作家只有根據蒙太奇法則來選擇、安排、組織材料,才能獲得成功。構思影視作品時,常常要用到下列五種蒙太奇手法:
(一) 復現蒙太奇
亦稱反復蒙太奇、重復蒙太奇。讓一些重要的物件、場面,反復多次在影視文學劇本中出現,一方面起強調的作用,引起讀者對他們的注意、重視;另一方面,在作品結構上起理清脈絡、劃分層次的作用。如蘇聯《鄉村女教師》中瓦爾瓦拉.瓦西里耶夫娜用的教具--地球儀,她任教之地小丘上的三棵松樹,就是反復多次出現的物件,場景。
(二) 對比蒙太奇
又稱對照蒙太奇。運用這種手法組接的鏡頭之間,存在相互襯托、比較的邏輯聯系。這種蒙太奇不僅可以用在普通鏡頭的場景、人物表情之間,也可以用來組接長鏡頭。
(三) 平行蒙太奇
把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發生的有關事件、場面連接起來,讓它們有條不紊地呈現在觀眾面前,使劇情得以平行發展,強化觀眾的懸念心態。格里菲斯在《黨同伐異》里,成功地運用了這種組接方法:一個無辜的工人被誤判了死刑,當絞索套在他脖子上時,他的妻子帶著州長的赦免令趕到,這就是著名的「最後一分鍾營救」。我國影片《鐵道游擊隊》里,劉洪飛馬營救芳林嫂,也是運用蒙太奇的範例。

(四) 隱喻蒙太奇
也稱比喻蒙太奇、象徵蒙太奇、相似蒙太奇、聯想蒙太奇。它要求所連接的鏡頭,場面之間,存在某種微妙的類比聯系,通過「相似點」、「具象點」和「寓意點」,突出事物之間的有關特徵,促使觀眾領會其中內在的、深層的含義。
(五) 雜耍蒙太奇
這是一種綜合性的蒙太奇,既有畫面的分解,又有畫面的集中;既有全景,又有特寫;節奏快,有緊張感。愛森斯坦在其代表作《戰艦波將金號》里,在舉世聞名的「敖德薩階梯」那個段落里,成功地運用了雜耍蒙太奇,突出了沙皇軍警屠殺包括老弱婦孺在內的和平居民的血腥暴行。

❾ 電影評論怎麼寫

真好看。還想再看一遍,看一千遍都看不夠!

閱讀全文

與如何寫一部電影的電影批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敏珠民俊是哪個電影 瀏覽:402
電影真實的朝鮮戰爭 瀏覽:575
電影的布景是怎麼搭的 瀏覽:931
免費完整電影航班蛇患 瀏覽:727
電影票微信支付能申請退款 瀏覽:294
密空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923
電影的字幕怎麼添加進去 瀏覽:711
婚禮微電影mv 瀏覽:233
電影小兵張嘎插曲主題曲叫什麼 瀏覽:270
國外尋寶藏題材電影 瀏覽:166
高清電影手機壁紙 瀏覽:915
白夜行電影版哪個好看 瀏覽:661
八佰電影完整版觀後感初中800字 瀏覽:433
特工女總裁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871
微電影壞蛋必須死接吻部分 瀏覽:270
哪裡可以免費皮胡電影 瀏覽:850
日本紐西蘭二戰電影 瀏覽:417
電影西瓜大臣 瀏覽:815
光谷廣場裡面的電影院叫什麼 瀏覽:922
電影1942是哪個縣逃荒 瀏覽: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