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企業風險分散方式
企業風險的分散方法是基於大數法則,通過增加風險單位的個數,降低損失的波動。這樣,企業一方面對損失能有較准確的預測,另一方念伍面,為融通損失所必須預備的資金也可以減少。風險的分散可分為隔離與兼容兩種方法,隔離是將現在的資產或活動分散到不同的地點,萬一有一處發生損失,不致影響他處。
對難以分散的風險採取分散策略是普遍應用的一種方法,其基本途徑是實現資產結構的多樣化,即盡可能多地選擇多種多樣、彼此相關性較弱、最好是完全不想管甚至負相關的資產進行搭配,使高風險資產的風險向低風險資產擴散,以降低整個資產中任何人的風險程度。
多樣化首先是指資產證券的多樣化,和授信對象的多樣化,同時意味著分散化。如果是投資,就應當選好一個市場風險最小的投資組合(通常是市場組合),要是籌資絕高鋒應當注意選取多樣化的籌資工具,如:普通股票、優先股票、可轉換債券、認股權證等,並對其進行合理組合,以避免單一籌資工具所面臨的特定風險。「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是對分散策略的最好描述。單分散策略的實行必須有一個前提條件,即實施這種策略必須首先具有一定的資金規模,否則實施分散策略將面臨巨大的分散成並晌本,包括信息成本、交易成本和監督成本。同時,這種策略還要求多樣化的專業人才和專業設施。
投資銀行的風險分散策略一般有兩種:隨機分散策略和有效分散策略。隨機分散策略就是單純依靠資產組合中每種資產數量的增加來分散風險,但美中資產的選擇是隨機性的,並不依據它們的風險-收益特徵及它們之間的相關性來進行合理組合。有效分散策略,就是運 用資產組合理論和有關模型對各種資產選擇進行分析,根據其各自的風險-收益特性和相互之間的相關性,以組成在一定風險水平上期望收益最高,或者在一定期望收益水平上風險最小的有效組合。
風險分散策略的適用范圍:
當投資者具有一定的資金規模,足以彌補實施分散策略將面臨巨大的分散成本(包括信息成本、交易成本和監督成本)時,可以實施風險分散的投資策略。同時,實施風險分散策略還要求多樣化的專業人才和專業設施,要能夠很好地將系統性風險分散。
㈡ 如何分散風險
在證券投資慶悔沖上,是指將資金分配在多種資產上,分散風險,而這些資產的回報率相互之間的關聯性比較低,以達分散風險的目的。這樣做既可以降低風險,又不會損及收益。推出的各種銀行、理財和基金系統的QDII產品為中國投資者提供了投資全球、分散風險和資產配置的更多選擇。投連險投資除了盡量長期持有以避免反向波段操作之外,進行資產配置,分散風險是必要的。如果組合中增加了一定比例的低風險基金的配置,那麼縮水的幅度便會小得多。但不必急於對股票型基金避如蛇蠍。實際上從長期來看,股票和股票型基金是證券市場中能譽殲夠戰勝通貨膨脹的不二選擇。
在抗通脹戰爭中以股票型基金為主,增加混合型、債券型乃至貨幣型基金的配置,就好像給自己的投資增加了安全墊,能夠有效分散風險。根據風險承受能力配置不同的股票型、混合型、債券型和貨幣型基金,構成堅實的投資組前仔合,既降低大盤下跌帶來的投資風險,又能為未來大盤企穩上升做好准備。既然要投資,就一定會伴隨著風險。在投資理論中,"風險"可解釋為實質回報與預期回報差異的可能性,這當然包括本金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每項投資工具都涉及不同程度的風險,其中可分為市場風險及非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是指一些能影響大市的風險,例如利率的變化、減稅或經濟衰退等。非市場風險是指個別投資項目獨有的風險,如某公司的產品出現問題使公司盈利受損,或罷工導致生產受阻。
㈢ 企業如何規避經營風險
如何規避企業風險?
現代企業風險的防範和控制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風險對企業生存發展的影響也愈來愈大,現代企業必須充分了解財務風險的成因,建立完善風險控制機制,防範和化解企業發展中的各種財務風險,確保企業向著合理、科學、健康的方向發展。 風險防範 風險是指由於多種因素的作用,使企業不能實現預期財務收益,從而產生損失的可能性。財務風險是現代企業面對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它的存在會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如何客觀地分析和認識財務風險,採取各種措施控制和避免財務風險的發生,對現代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現代企業財務風險的防範和控制 1.完善財務管理系統,以適應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環境 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雖然客觀存在於企業之外,企業無法對其施加影響或加以控制,但並不意味著企業面對環境變化就無能為力。首先,企業應對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宏觀環境認真分析,把握其變化趨勢及規律,並制定多種應變措施,適時調整財務管理政策,改變財務管理方法,從而提高企業對財務管理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以此降低和規避因環境變化給企業帶來的財務風險。其次,面對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環境,財務管理體系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完善。企業應設置合理、高效的財務管理機構,配備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健全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強化財務管理的各項基礎工作,使企業財務管理系統高效運行,以防範因財務管理系統不適應環境變化而產生的財務風險。 2.強化財務風險防範意識,樹立正確的財務風險觀念 在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中,樹立風險意識,勇於承擔並善於分散風險是現代企業成功的關鍵。因此,現代企業必須樹立正確的財務風險觀念,遵守風險收益均衡的原則,不能只顧收益而不考慮發生損失的可能性。企業各部門、各人員,特別是企業的決策管理部門和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將風險防範意識滲透於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財務管理人員要掌握扎實的財會專業知識,具備孝喚財務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要具有對財務風險的敏感的、准確的職業判斷能力,及時、准確地估計和發現潛在的財務風險,並能對具體環境下的風險作出判斷和提出解決方案。 3.提高財務決策的科學化水平 財務決策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繫到財務管理工作的成敗,在決策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影響決策的各種因素,採用定量計算及分析方法,並運用科學的決策模型進行決策。如在籌資決策中,企業應根據生產經營情況合理預測資金需要量,然後通過對資金成本的計算分析及各種籌資方式的風險分析,選擇正確的籌資方式,確定合理的資金結構,並在此基礎上做出正確的籌資決策,以降低籌資成本,減少財務風險。在投資決策中,企業要堅持以效益為中心的投資原則,統一使用資金,使資金投向配置更合理,既要避免過分分散又要避免過分集中。同時通過投資回收期、投資報酬率、凈現值及內部報酬率等指標對投資項目進行綜合分析評價,從而避免財務決策失誤所帶來的財務風險。 4.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理順企業內部財務關系 加強企業內部管理,調整資金及資產結構,減少和降低不合理的資金佔用,者老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和周轉速度。要合理確定債務資金與自有資金、短期資金與長期資金的比例關系,並隨著企業生產的變化而變化,始終處於一種動態的管理過程中。要加強應收賬款的風險防範與控制,建立一套科學、系統的應收賬款體系,注重評估客戶的財務狀況和資信狀況,謹慎簽訂合同,定期分析賬齡,緊密跟蹤應收賬款的還款情況,合理制定收款政策,控制風險,減少壞賬損失。對於存貨,在保證生產和銷售順利進行的同時使存貨總成本達到最低水平。在實際工作中,可以調查、總結已有的經驗,運用存貨管理中的最佳訂貨批量模型來......>>
企業怎樣規避運營風險
完善財務管理系統,以適應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環境 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雖然客觀存在於企業之外,企業無法對其施加影響或加以控制,但並不意味著企業面對環境變化就無能為力。
強化財務風險防範意識,樹立正確的財務風險觀念 在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中,樹立風險意識,勇於承擔並善於分散風險是現代企業成功的關鍵。
提高財務決策的科學化水平 財務決策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繫到財務管理工作的成敗,在決策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影響決策的各種因素,巧嫌凱採用定量計算及分析方法,並運用科學的決策模型進行決策。
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理順企業內部財務關系 加強企業內部管理,調整資金及資產結構,減少和降低不合理的資金佔用,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和周轉速度。
合理利用防範風險的技術方法 現代企業可以利用多種方法來防範和規避財務風險。
建立有效的財務風險防範機制 企業應立足於市場,建立有效的風險防範和規避機制。
如何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一、什麼是企業經營風險
企業經營風險是指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危險。企業經營風險通常主要包括以下五種:
1,政策風險:是指國家政策的變化對行業、產品的影響(宏觀經濟調控及產業政策導向)
2,市場風險:是指本企業產品在市場上是否適銷對路,有無市場競爭力(技術、質量、服務、銷售渠道及方式等)
3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因經營管理不善,造成資金周轉困難、甚至破產倒閉(資本結構、資產負債率、應收應付款及現金流問題等)
4,法律風險:是因簽定合同不慎,陷入合同陷阱,造成企業嚴重經濟損失(違約、欺詐、知識產權侵害)
5,團隊風險:是指核心團隊問題及員工沖突、流失和知識管憨等。
建議:在企業經營過程中,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切實採取防範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經營風險。
二、如何控制企業經營風險
1,建立健全企業各項規章制度,尤其重要的是建立合同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2,加強客戶的信用管理。主要是建立客戶檔案,了解客戶的資信情況。
3,認真簽定、審查企業對外簽訂的各類合同,加強對合同履行過程中的控制和監督。三、迴避企業經營風險的基本方法
企業經營是有風險的,但風險與機會是並存的。風險越大,可能機會越多,正因為如此,許多的領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一個好的理智領導不應該迴避風險,但應當在經營活動中做到盡可能降低風險和積極預防風險。
1、學會分析風險
在市場經濟中,在經營活動中可以說處處有風險,投資有風險,籌資有風險,經營也有風險,作為企業經營者對每一經營環節都要學會分析風險,做什麼都不能滿打滿算,都要留有餘地。對可能出現的風險有明確的認識,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都應有克服的預案。
2、善於評估風險
要通過分析預測風險可能會帶來的負面影響。
例如,投資一旦失誤,可能造成多大損失?籌資款萬一到期無法挽回,可能造成多大經濟損失?貨款一旦無法收回以及庫存積壓,對流動資本周轉將產生多少影響?資金周轉(現金流)出現不良循環對正常的經營活動可能造成危害和預期後果等。
3、積極預防風險
風險的防範,要採取積極對策,例如,對投資方案進行客觀評估、對市場進行周到細致的調查、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確保流動資本的良性循環、掌握科學的決策程序和方法。
一旦某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就要從整個系統著眼。採取補救措施,限制負面影響的擴散。
4、規避和轉嫁風險
風險是不可避免的,風險也是可以轉嫁的。
例如:財產投保,是轉嫁投資意外事故風險;賒購商品是轉嫁籌資風險,以租賃代替購買設備是轉嫁投資風險。
只要適用恰當,確實可使本公司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
建築業企業如何規避經營風險
隨著我國建築業市場化進程的深入和行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一部分企業顯現出與市場化不相適應的地方,有的業已無法開展正常的經營活動,喪失了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這就是企業經營過程中風險因素使然的結果。在目前建築市場還不是很規范、機制也有待健全的情況下,建築業企業如何提高在市場中抵禦、抗拒施工風險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客觀分析市場,建立科學的市場分析、預警機制,有針對性地合理化解風險,並不斷探索預防、控制、轉移經營風險的有效途徑和措施,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當務之急。建立完善的建設工程風險管理機制建築風險包括建築延期、費用超支、建築質量不符合原定標准以及項目中途流產等幾種情況。風險管理的核心就是採用經濟和法律手段合理分配風險、有效控制風險。因此,企業應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採用法律和經濟手段,引導和調控工程風險管理,並且盡量避免行政干預。同時也應注意到,在我國工程風險管理尚屬新生事物,建設工程風險管理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應盡快完善建築安全管理法律體系,依法推行意外傷害保險,積極培育建設工程項目風險管理體系,構建既適合我國國情又符合國際慣例的建設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模式。建立信用機制,完善監督管理重合同、守信用,守信受益、失信受罰,促使業主和承包方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對話。同時,在完善業主對承包方考察的同時,應建立健全承包方對業主的考察制度,並利用信用保證和利益制約手段建立一種守信用、講信譽、重信義的內在動力機制,增強建設市場主體自我約束和自我監督的能力,同時建立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用市場經濟的辦法規范工程建設中各方主體的行為,形成有效的調控機制和保障體系。用信用保證辦法實現工程建設主體之間的聯系,形成一種連帶責任鏈,保證參與工程建設各方的正當權益,健全和完善一個開放的、具有競爭力的建設市場,促進招投標體系和質量保證體系健康、有序地運行。規范資本運作,確保資產安全運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買方即建設單位日益占據市場主導地位,施工企業墊資的問題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決。不斷拓寬融資渠道,建立強大的資金支持體系,這已經成為全行業的共識,也是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這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如何實現良好的資本運作行為,確保工程項目成功運作。建築施工企業效益的源頭在項目部,項目不掙錢,企業就沒有效益,這就要求無論是公司還是項目部,都要保持「現金流」不中斷,一旦「現金流」的源頭變成了荒漠,企業「資金鏈」中斷也就為時不遠了。密切聯系市場,加快信息化進程建築業的發展離不開市場信息,建築業要發展、壯大,必須走以專業隊伍為主、信息化方式運作、規模化集團推進、實體化具體實施的具有特色的發展路子。只有形成信息、資產、人力、物力的規模效應,發展才會實現質的飛躍。建築業企業充分掌握、利用市場信息,顯得尤為重要。企業要及時了解外界信息,並根據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有選擇地多渠道、全方位展開經營活動,不僅可以大力開展合作經營,分包施工、配合施工,而且還能有效保證規模效應及良好的收益。同時通過適時地掌握國家的新政策、新動向,與技術進步相聯系,提高專業化水平,強化資源的最佳配置,也是追求規模經濟效益最大化,實現風險轉移和控制的有效途徑。優化資源配置,合理分配、轉移風險深化改革、調整規模、優化結構、提高全行業的發展質量是當前建築業發展的緊迫任務。企業可以探索、發展規模經濟,通過搞好主業,不斷加速專業市場的市場化進程,實體化實施建築業,並積極向其他領域延伸、滲透,發展規模經濟,把建築業逐步發展成為資金、技術、人才密集型的綜合性大產業。另外,我國建築業擁有較為明顯的勞動力成本的比較優勢,......>>
如何規避企業風險??
成功的企業都是有其獨特原因的,但企業失敗卻通常是緣於對企業風險規避的失敗。由此看來,建立一套企業自身獨特的風險防禦體系,做好風險防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眾所周知,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會面臨各種風險,但今天在這里,我們作為法律工作者僅對企業面臨的法律風險給大家作一下基本介紹。在下面的介紹中,我們力圖匯集到企業可能面臨的所有法律風險項目,希望能夠對您的企業有所啟示,使您的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適合自己的法律風險防範系統!
大家可能都知道「木桶理論」,在這里我們要說的是,現在「木桶理論」又有了新的發展,新的「木桶理論」告訴我們,一個木桶的蓄水量並不取決於其最長的那塊板而是取決於板與板之間的縫隙。也就是說一個木桶再大、能裝的水再多,如果板與板之間的縫隙很大的話,也是存不住很多水的,因為漏掉的太多了。而法律糾紛就像木桶之間的縫隙,糾紛越多,漏掉的水越多,雖然企業看似贏利很多,但可能幾個法律糾紛就會導致其瀕臨破產。關於法律糾紛的代價,我們之前已介紹過,基本上可分為:經濟代價、時間代價、風險代價、聲譽代價。也就是說,當糾紛發生後,我們再去解決往往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但結果卻不會很理想。因為,最佳的處理時機已經錯過。所以我們常說:法律風險須以防範為主,待到糾紛發生時再進行補救,往往只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一) 企業產權風險
明析的產權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但是在我們中國,有太多的企業在產權問題上糾纏不清,司法實踐中在這方面吃虧的企業家不在少數。這主要是緣於我國上世紀的公有制政策,導致了其他所有權性質資本的缺位或者隱形缺位。雖然後來引進了非公有制經濟,但由於其在長時間內處於不明朗的狀態,導致投資者對政策存有憂慮和不信任。在這種狀態下,便出現了一些「戴紅帽子」的企業。這在當年看來可以說是最理性的選擇,但卻為後來的產權糾紛埋下了隱患。即使是後來真正以民營身份出現的企業,由於多半是與朋友、親戚甚至家庭成員之間的合作,出於親情、友情方面的考慮,以及法律意識的相對薄弱,對企業的產權約定也都不是太明確,這往往也導致日後產生糾紛。總之,產權糾紛多種多樣,不同的糾紛有其自身的特點,但無論是何種產權糾紛對企業的影響都是巨大的、甚至是毀滅性的,因此這個問題是企業要首要考慮並解決的問題。
(二) 合同法律風險
隨著合同被普遍廣泛的應用,隨之而來的合同糾紛也比比皆是,合同糾紛在司法實踐中當屬高發糾紛。應該說,合同是企業經營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小到購置辦公用品,大到企業的合並、分立、收購等,合同的身影無處不在,於是企業領導不得不考慮該如何簽訂一份嚴密的合同!然而對合同的研究從來都不是企業家的任務,我們律師根據自己的從業經驗及前人在合同方面的失敗案例總結出一套比較完整的合同風險防範體系,相信它會對您企業合同事務的規范有所幫助。當然我們建議,合同最終還是需要由專業人士――比如律師把關。
(三) 企業勞資關系
中國的企業似乎比較幸運,因為它不必像國外企業那樣經常面對勞資談判或 *** 威脅,但是中國的企業,卻不得不面對職工的低效率與消極怠工、集體跳槽、泄露企業商業秘密等等諸多問題。所以說如何更好的避免勞資糾紛一直都是中國企業必須面對卻又非常棘手的問題。從法律的層面考慮,簽訂一份完善的勞動合同對企業來講是非常必要的,當然與此同時企業也需承擔相應的義務。經濟學家告訴我們,企業的股東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親歷親為,應當將大部分事務委託給別人去做;經濟學家又告訴我們,代理人管理企業存在代理成本......>>
如何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企業經營風險是指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危險。企業經營風險通常主要包括以下五種:1,政策風險:是指國家政策的變化對行業、產品的影響(宏觀經濟調控及產業政策導向)2,市場風險:是指本企業產品在市場上是否適銷對路,有無市場競爭力(技術、質量、服務、銷售渠道及方式等)3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因經營管理不善,造成資金周轉困難、甚至破產倒閉(資本結構、資產負債率、應收應付款及現金流問題等)4,法律風險:是因簽定合同不慎,陷入合同陷阱,造成企業嚴重經濟損失(違約、欺詐、知識產權侵害)5,團隊風險:是指核心團隊問題及員工沖突、流失和知識管理等。建議:在企業經營過程中,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切實採取防範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經營風險。1,建立健全企業各項規章制度,尤其重要的是建立合同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2,加強客戶的信用管理。主要是建立客戶檔案,了解客戶的資信情況。3,認真簽定、審查企業對外簽訂的各類合同,加強對合同履行過程中的控制和監督。三、迴避企業經營風險的基本方法企業經營是有風險的,但風險與機會是並存的。風險越大,可能機會越多,正因為如此,許多的領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個好的理智領導不應該迴避風險,但應當在經營活動中做到盡可能降低風險和積極預防風險。1、學會分析風險2、善於評估風險要通過分析預測風險可能會帶來的負面影響。例如,投資一旦失誤,可能造成多大損失?籌資款萬一到期無法挽回,可能造成多大經濟損失?貨款一旦無法收回以及庫存積壓,對流動資本周轉將產生多少影響?資金周轉(現金流)出現不良循環對正常的經營活動可能造成危害和預期後果等。3、積極預防風險風險的防範,要採取積極對策,例如,對投資方案進行客觀評估、對市場進行周到細致的調查、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確保流動資本的良性循環、掌握科學的決策程序和方法。一旦某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就要從整個系統著眼。採取補救措施,限制負面影響的擴散。4、規避和轉嫁風險風險是不可避免的,風險也是可以轉嫁的。例如:財產投保,是轉嫁投資意外事故風險;賒購商品是轉嫁籌資風險,以租賃代替購買設備是轉嫁投資風險。只要適用恰當,確實可使本公司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
如何規避企業財務風險問題
財務風險的存在,無疑會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揭示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並對其規避的措施和方法進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 1、企業財務管理系統適應宏觀環境的滯後性 目前,我國許多企業建立的財務管理系統,由於機構設置不盡合理,管理人員素質不高,財務管理規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礎工作不完善等原因,企業財務管理系統缺乏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具體表現在對外部環境的不利變化不能進行科學的預見,反應滯後,措施不力,由此產生財務風險。 2、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對財務風險的客觀性認識不足 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只要有財務活動,就必然存在財務風險。在現實工作中,我國許多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缺乏風險意識,認為只要管好用好資金,就不會產生財務風險,風險意識的淡薄是財務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性導致決策失誤 財務決策失誤是產生財務風險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財務決策失誤的前提是財務決策的科學化。目前,我國企業的財務決策普遍存在著經驗決策及主觀決策現象,由此導致的決策失誤經常發生,從而產生財務風險。 4、有些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混亂 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混亂是我國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又一重要原因,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及企業與上級企業之間,在資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權責不明、管理混亂的現象,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流失嚴重,資金的安全性、完整性無法得到保證。 二、企業財務管理在不同階段的財務風險 1、企業資金結構不合理,負債資金比例過高 在我國,資金結構主要是指企業全部資金來源中權益資金與負債資金的比例關系。由於籌資決策失誤等原因,我國企業資金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普遍存在,具體表現在負債資金佔全部資金的比例過高。很多企業資產負債率達到70%以上。資金結構的不合理導致企業財務負擔沉重,償付能力嚴重不足,由此產生財務風險。 2、固定資產投資決策缺乏科學性導致投資失誤 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過程中,由於企業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加之決策所依據的經濟信息不全面、不真實以及決策者決策能力低下等原因,投資決策失誤頻繁發生。決策失誤使投資項目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投資無法按期收回,為企業帶來巨大的財務風險。 3、對外投資決策失誤,導致大量投資損失 企業對外投資包括有價證券投資、聯營投資等。有價證券投資風險包括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由於投資決策者對投資風險的認識不足,決策失誤及盲目投資導致一些企業產生鉅額投資損失,由此產生財務風險。 4、企業賒銷比重大,應收帳款缺乏控制 由於我國市場已成為買方市場,企業普遍存在產品滯銷現象。一些企業為了增加銷量,擴大市場佔有率,大量採用賒銷方式銷售產品,導致企業應收帳款大量增加。同時,由於企業在賒銷過程中,對客戶的信用等級了解不夠,盲目賒銷,造成應收帳款失控,相當比例的應收帳款長期無法收回,直至成為壞賬。資產長期被債務人無償佔用,嚴重影響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及安全性,由此產生財務風險。 5、企業存貨庫存結構不合理,存貨周轉率不高 目前我國企業流動資產中,存貨所佔比重相對較大,且很多表現為超儲積壓存貨。存貨流動性差,一方面佔用了企業大量資金,另一方面企業必須為保管這些存貨支付大量的保管費用,導致企業費用上升,利潤下降。長期庫存存貨,企業還要承擔市價下跌所產生的存貨跌價損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損失,由此產生財務風險。
如何降低企業經營風險,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一、當前企業財務資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預算制度形同虛設,資金管理有章無序近年來,隨著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和企業間的資產重組力度進一步加大,企業規模迅速擴張,集團公司大量涌現,但隨之而來的是企業內部財務資金管理制度的相對落後,主要表現在。財務預算管理(虛),資金結算管理(散),應收賬款管理(松),監督考核環節(弱)以及管理方式手段落後」效率低下等方面,這些都與企業改革和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相當多的企業未建立健全預算管理制度,有些企業雖然有了預算制度但預算還沒有成為企業組織生產經營活動的法定依據,有章不循,隨意更改,使預算成為擺設,資金的收支缺乏統一的籌劃和控制,隨意性較大,使用混亂,佔用不盡合理,挪用生產經營資金從事長期投資的現象時有發生,導致現金流量不平衡,支付能力不足,實際上是靠借新債還舊債來維持經營,有的企業預算不切合實際,指標不科學,缺乏嚴密的計量標准和考核依據,成本費用約束軟弱,成本信息失真,隨意擡高或壓低成本,應攤銷的費用不攤銷,應計提的費用不計提,盈虧不實,有的企業年末會計報表利潤看似不少,但收賬款居高不下,不良資產有增無減,時常難以支付到期的債務。
(二)監督」控制」考核不力企業資金的流向與控制脫節,體外循環嚴重,事前控制乏力,事後審計監督走過場,缺乏可行的考核辦法,有的企業對子公司的投融資情況」資金收支」對外擔保等或有負債」利潤分配等重大決策信息掌握不全,投資決策隨意性較大,有的企業領導對自身家底財務狀況說不清,財務人員對經營狀況又不甚了解,且屬於從屬的地位,內部審計制度不健全,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社會審計受利益驅動,對存在的問題避實就虛,會計部門很多時候只能按領導的意圖處理帳務,形成財務管理跟著會計核算走,會計核算跟著領導意圖走的局面,財務監督乏力,滯後,資金跑冒滴漏依然嚴重,企業領導為了所謂政績,片面追求利潤指標,往往年度考核經營績效很不錯,但當新班子上任清產核資時潛在問題暴露出來。
(三)資金分散,使用效率低下大部分企業集團資金的集中管理與內部多層次管理機構分散佔用的矛盾突出,使用效率低下,有的企業子公司多頭開戶,資金失控,沉澱嚴重,一些集團旗下各子公司設立的帳戶少則數百,多則逾千,有的集團內部一方面大量資金閑置沉澱,另一方面又為籌集急需的小額資金而犯難,調劑資金餘缺的能力較差,銀行貸款余額居高不下,財務費用有增無減,有的企業集團內部子公司之間貨款拖欠嚴重,集團無能為力,企業有苦難言,還有的集團公司內部子公司當經濟狀況好的時候,自行其是,總想擺脫集團的監督控制,而當經營狀況不好或惡化時,又回過頭來尋求資金的支持,過度依賴母公司。(四)管理方式和手段落後許多企業集團內部各子公司還是沿用過去的靠上報會計報表和口頭匯報的方式來反映企業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由於會計核算隨意性較大,財務報表編報不實,加上人為因素影響等,有的合並的會計報表還掩蓋了子公司的實際經營狀況和突出問題,財務會計信息失真。特別是許多集團尚未建立必要的電子計算機財務信息傳遞,核算,查詢和監控系統,集團公司和出資人很難及時了解和掌握各公司的財務動態,信息滯後,效率低下。
二,企業在財務資金管理中應採取的對策
(一)提高對做好財務資金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加強企業的科學管理,是規范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是企業發展的永恆的主題。企業管理的主要環節是財務,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是資金,資金是企業的血液。企業對財務的管理,說到底是對資金流量的集中管理與控制。從國外大企業經營的實踐看,無一不是在資金管理上實行集中控制。這種控制非常嚴格,幾乎是無情......>>
企業經營中如何把握機會規避風險?
辦企業風險無處不在,有政策風險,有商業風險,有安全風險等,請教專家,多多學些
㈣ 電影這塊投資要怎麼合理分配
可以上電影招商網,上面很多優秀的團隊可以幫你
㈤ 為什麼國產電影發行公司這么多
通常來說,電影的出品公司是指電影的投資公司,它們是電影內容的把控者。電影投資是一項風險很大的活動,票房大賣,可能一本萬利;票房慘淡,可能血本無歸。而隨著國內電影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國產大片的投資門檻也跟著水漲船高。電影的投資方要面對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如何降低風險?
以此格局反觀電影市場,梳理五大悄螞,這就是一個競爭太不充分的市場,而且略有封閉不自信,游戲規則不透明,玩的還是上個世紀的古董倒爺招,還處在工業化初期的圈地格局(電影名snatch)。如果問我如何增強發行方的話語權或是說提高發行業水平質素,最簡單的方法,開門做生意,向傳統學習,那些被充分驗證的sales channel strategy就是階段性的靈丹妙葯。禪運首
㈥ 關於電影工作室
首先工作室一般是指由幾個人或一個人建立的組織,形式多種多樣,大部分具有公司模式的雛形。 由於工作室結構小,成員少,比公司運作靈活,沒有過多條條框框的要求,從而使工作效率更高。工作室通常是由共同愛好的成員建立,比起一些行業公司的相關部門更具專業精神。
電影工作室就是其中一種,它屬於工作室這個大的范疇,同時又和藝術、音樂等工作室並列。
關於拍一部電影收入分配實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畢竟是人家的商業機密。不可能公開告訴你。當然了,我們還是可以根據一些習慣大抵知道一部電影各方可以賺多少的。
拿美國來說,拍攝一部電影,尤其是一些大製作。基本上實行的是分散投資--也就是由數個投資商共同投資,他們可能是電影公司,企業,甚至是政府或者保險公司。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分散風險責任的承擔,因為沒有誰敢保證哪一部電影是穩賺的。
之所以說上面這段,是因為我們應該先了解到。從電影籌備拍攝帶剪輯完成再到公映之前的造勢宣傳,都是花的投資商的錢。譬如一部電影投資1億,事實上花的錢不止這些,其實後期的宣傳也很燒錢。基本上,一部電影如果大賣。利潤分配有2方:第一就是投資商,第二是電影運營機構(及其下屬的院線)。打個比方說吧,在這個過程中,運營方只承擔一個代理或者中介的位置。至於代理商一般賺的錢我們從房產中介等行業是可以了解到的。坦白講,投資商賺的是大多數,應該至少有5成這樣。
㈦ 院線遭遇資金危機,電影產業下一步如何走
我認為,在有線電視和流媒體服務中呈現出的狀況證明了這一切。」變形金剛系列製片人羅倫佐·迪邦奈凡杜拉(Lorenzo di Bonaventura)說道,「因為他們能講有趣的故事,所以導演想要去那裡。那裡有很多機會,是可以採取行動的地方。」
另一個問題就是,行業的財務基礎正顯現出緊張的跡象。沒有什麼比好萊塢和最可靠的資本來源之間正在涌現的障礙更加明顯的了。幾年前,聰明的資金正在離開這個行業,部分原因是矽谷對於財富的承諾,但也因為投資者被一些創意工作室所拋棄,使其成為金融的失敗者。
現在新的資本,尤其是那些從中國不斷湧入的資金,似乎正在變得乾涸。中國當局對外國投資實行嚴格的限制,限制資本流入娛樂業。這導致了萬達10億美元收購電視製作公司Dick Clark Proctions的交易案失敗,以及電影公司派拉蒙影業(Paramount Pictures)與中國的上海電影集團公司(Shanghai Film Group Corp.)及華樺傳媒(Huahua Media)另一個10億美元聯合融資案失敗。
「他們認為中國企業對於好萊塢的投資過高,正逐漸放慢腳步。」曾參與過夢工廠和華納兄弟融資案的娛樂業律師斯凱勒·摩爾(Schuyler Moore)表示。
穆爾認為,中國的投資可能會消失,其他形式的風險投資將從電影轉移到新興形式的大眾娛樂,例如虛擬現實。「興趣並不在傳統的電影模式。」穆爾說
道,「所有的投資者都看到了這個行業的麻煩。」
樂觀的人認為票房收入仍在增長。2016年的美國票房達到了創紀錄的110億美元,全球票房達到了最高的386億美元。三個月內,2017年已經上映了《美女與野獸》和《金剛狼3:殊死一戰》等大片。但是,這種增長主要是因為較高的票價機制以及通貨膨脹。簡單地說,越來越少的人走進電影院去看電影。美國和加拿大並沒有達到2004年創下15億票房的行業高峰。
「你花了更多的錢,卻只有更少的觀眾和更少的影響。」前派拉蒙影業總裁亞當·古德曼(Adam Goodman)說道,「你開始電影項目,就只能看到票房在逐漸燒毀。」
剛剛由美國電影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的電影院上座人數基本持平。
像許多蘇丹執政者一樣,電影公司老闆成為掌權巨頭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今天,工作室只是龐大媒體和技術帝國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電影都在遠離洛杉磯的地方拍攝,像亞特蘭大或者新奧爾蘭等城市,在這里稅款抵免是最為慷慨的舉措。所有那些工作室高管負責企業更高階梯的決策,他們生產的電影在底線之上變得越來越不完整。康卡斯特公司和迪士尼在有線頻道或是周邊產品中賺取了比電影票房更多的收入。
全球票房數據(單位:十億美元)。(紅色-美國/加拿大,黑色-全球其它地區) 圖片來源:MPAA
或許越來越多的人在害怕冰山的逐漸靠近,但是工作室和影院似乎更願意簽署盛大的交易,這使電影在早期家庭娛樂放映中有著更高的價格。作為誘惑,經銷商願意削減影院在其數字銷售方面的百分比。包括福克斯、派拉蒙、獅門影業、索尼、華納兄弟、環球影業在內的六家最大的電影工作室,正在與像Regal和AMC等主要的電影院線進行單方面的討論。
目前,大型的上映電影應該在上映後90天才能進行出售或者租賃。
但是電影製片公司認為這個時間太長,他們想縮小電影院獨占電影窗口的時間。隨著DVD市場的快速衰落,他們需要找到一種方法來支撐家庭娛樂的收入。有一個信仰認為,像Netflix那樣的流媒體服務已經限制了消費者隨時隨地訪問內容的渠道,這在一些工作室董事會中被奉為教條。
「這是一件必須發生的顯而易見的事情。」 美銀美林媒體分析師傑西卡·雷夫·科恩(Jessica Reif Cohen)表示。她補充說,她認為在家裡提供電影服務可能會吸引有著年幼孩子的人們。
「這可能會是一個沖動消費,或是他們沒有保姆,以及其他不能去電影院的原因。」她說道。
經常去電影院的觀眾的種族劃分(單位:百萬)。(紅色-白種人,灰色-西班牙裔,棕色-非洲裔,黑色-亞裔/其他)
至少,雙方正在進行商談。在過去,當工作室調整放映窗口的時候,影院與工作室是針鋒相對的敵對狀態。他們一直認為,如果電影可以在上映幾周內被租賃或者購買,那麼觀眾或許就不會去電影院復看。並不希望自我毀滅的影院運營商,已經准備好面對警告性的後果,應對任何人的入侵。
㈧ 影視公司如何有效控制劇本版權風險
影視腳本的市場定位、藝術水準、商業價值是決定一部影視劇作品能否取得良效果的核心因素之一,歷來為影視公司所重視。現從影視公司(出品方製片方)角度,對其中的重要問題予以闡述,並試圖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一、已有作品影視版權購買合同中的法律問題及解決方案
(一)用於影視劇拍攝的原有作品類型及權屬證明、審查要求利用已有作品進行影視劇改編攝制,是影視公司進行項目運作的重要途徑,已有作品的類型包括小說(如《杜拉拉升職記》影視劇改編)、戲劇(如話劇《茶館》的電視劇改編)、動漫作品(如國產動漫《喜羊羊與灰太郎》系列的電影改編)、原有影視作品(如電影《倩女幽魂》的新版重拍)等。已有作品在商業上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其本身的藝術水準、市場價值、知名度為影視劇再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影視公司在簽訂此類版權購買合同之時,應當謹慎審查原有作品的版權權屬是明確,版權鏈是否完整、清晰,原版權人是否擁有獨立完整的原始權利或繼受權利進行影視版權的許可或轉讓,在簽訂正式的版權購買合同之前,審查在先合同、授權書、版權登記證書、製作許可證、發行許可證是必要的,未盡審慎、合理審查義務,已經支付高額影視版權購買費的影視公司同樣面臨版權侵權風險,並不能基於版權購買對價的支付而免責。
(二)改編權、投融資權、攝制權一個都不能少電影與電視劇是兩種形式、內容、受眾、商業價值緊密關聯的產品,影視公司應盡可能將影視劇版權一並買入,避免出現當前很多作品各自授權,讓後來者搭順風車取巧盈利的狀況。影視版權購買合同的法律性質是著作權專有權利許可使用合同,影視公司通過合同約定從原有權利人手中拿到了哪些權利必須約定清楚,筆者的經驗,影視腳本改編權、投融資權、攝制權一個都不能少。對原有作品改編權的行使主要體現在改編原有作品形成影視文學腳本的創作過程,而攝制權作為我國著作權法所特別規定的一項專有權利已經從傳統的改編權中剝離出來獨立存在,影視公司在簽署此類合同時,容易出現的問題在於忽略對投融資權的約定,一部影視劇作閉陪品動輒數千萬的投資對於大部分影視公司而言是很難一家獨投的,同時,基於製作和發行資源的整合需要,聯合攝制已經成為業界項目運作的常態。如果影視公司對此未作出任何合同約定,那麼,原權利人很可能限制影視公司利用原有作品改編權、攝制權進行融資和版權合作的機會。此外,有關影視劇衍生作品的版權(包括但不限於收益權)歸屬也應當明確約定,這對於影視公司的市場收益具有重大商業意義。隨著中國電影、電視劇市場的蓬勃發展,影視衍生產品的市場價值也在迅速攀升,以《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為例,電影院線創造了幾千萬的票房佳績,而原有動漫形象的商品化與品牌許可給權利人帶來的商業利益早已高達數億元。
(三)原有作品著作權專有許可期限和行使方式需謹慎約定曾有一家影視公司出資萬元購買了某著名小說的五年期的電視劇改編權、攝制權,五年
期間,耗資近兩百萬投入項目策劃和腳本創作,腳本幾易其稿塵埃落定後,突然發現年期限已經屆滿,無法在原許可期限內完成攝制。原著作者對外聲明稱,小說的影視劇版權已經回歸,准備另嫁他人,致使原投拍單位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不得不與原小說作者重啟續約談判,同時面臨數倍於原版權購買費的合同勒索。除影視公司本身在項目運作方面的規范外,版權購買合同期限及權利行使方面的設計也非常重要,在簽訂此類合同之時,如果能夠約定腳本定稿完成或劇組投入拍攝則版權許可期限限制自動失效或者在授權許可期限之外同時約定1-2年的許可期限續約優先權和許可費支付標准,則可有效的避免影視公司遭受巨大的投資損失。
二、影視腳本委託創作合同中的法律問題及解決方案
(一)腳本委託創作的階段性創作成果及分階段稿酬支付影視腳本的創作大體會經過腳本梗概、分集大綱、第一稿、第二稿定稿幾個創作階段,影視公司消態衫也通常與編劇約定按照腳本創作與交付階段分期支付編劇稿酬,完成腳本梗概與分集大綱,編劇通常可以拿到全部稿酬的30%,腳本定稿完成後,編劇可拿到全部稿酬的80%,剩餘20%尾款通常在該劇開機前由影視公司支付給編劇。電視連續劇腳本委託創作中,在最重要的分集腳本創作階段,影視公司同樣應細化根據創作集數分階段支付編劇稿酬,如一部集的電視連續劇,可分為五個階段,編劇每完成集腳本向製片公司交付一次,經製片公司認可後,支付該集的編劇拿腔稿酬,這樣做的好處一方面可以有效把握編劇的創作走向、創作節奏,避免大的藝術偏差,另一方面,如在過程中確認編劇交付的創作內容不符合拍攝要求,可隨時叫停,避免時間成本和經濟損失。
(二)編劇必須做出獨立原創承諾,禁止第三人代筆創作或抄襲侵權筆者在業務實踐中,曾遇到一個真實而生動的事例,國內某著名衛視擬直接投資拍攝一部長達集的電視連續劇,找來國內某知名編劇簽約擔綱腳本創作,約定高達萬元集的編劇稿酬,該大牌編劇寫了2000字的腳本梗概並按合同拿走了全部稿酬的30%後,將後續創作全部轉交自己的助手完成,助手再次將腳本創作任務轉包給戲劇學院畢業年的幾位寫手,寫手們在完全沒有合同保障和編劇署名權的情況下,又聯合戲劇學院大三、大四的學生,按照4000集的口頭約定最終寫完了集腳本,雖然在最終交稿前,簽約的知名編劇還會統一遍稿,但足以想見,如此創作完成的腳本水準已經大打折扣,而影視製片單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只能按照委託創作合同向簽約編劇支付巨額的腳本創作費。類似的情況在目前的影視腳本創作實踐中並不少見,一方面導致腳本創作質量無法保證,另一方面,影視公司因為使用此類腳本拍攝而被簽約編劇之外的實際參與創作人員指控侵權的情形也時有發生,這對於整個影視行業的良性發展不能不說是一大隱憂。影視腳本委託創作合同中的委託關系具有極強的人身依賴性和受託個體指向性,為切實維護影視製片單位的腳本創作利益,必須要求編劇在委託創作合同中,做出獨立原創的實質性承諾,並與違約責任條款直接掛鉤。
(三)編劇階段性交付腳本創作成果的質量標准、審核確認方式應當明確近年來,編劇與影視製片單位之間的官司越來越多,編劇已經成為最容易去告製片單位違約或侵權的一個群體,其中,比較突出的一種情形是雙方就委託創作的腳本交付質量是否符合要求達標產生嚴重分歧,影視公司認為編劇的創作成果不符合拍攝要求,單方提出提前終止合
同並不再支付後續款項,而編劇則認為自己根據自身的藝術理解進行腳本創作沒有問題,要求影視公司繼續履行合同並支付剩餘稿酬。引發此類糾紛的一個基礎原因是雙方在委託創作合同中,沒有就腳本的質量標准、審核確認方式作出明確約定,在沒有標準的情況下產生標准之爭,法院往往會基於委託創作合同締約中對受託人的信賴選任前提和個性化創作特點來傾向性支持編劇一方,司法機關的這一審判思路是沒有問題的。影視單位在委託創作合同中,明確腳本的質量標准或腳本階段性交付確認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筆者建議,比較簡單易行的約定方式為編劇的階段性交付成果必須經影視劇製片人及導演共同簽字認可後,方視為符合交付要求,編劇方可進行後續創作,製片人代表影視劇出品方製片方行使影視劇製作的整體管理權,導演作為影視劇創作的藝術總監,對影視劇的具體藝術表現和藝術水準負責,該兩方共同行使腳本交付質量的審定權相對客觀、明確,有助於影視公司把控編劇按照拍攝要求完成創作,避免日後的爭議。
(四)影視公司可分階段享有編劇交付腳本創作成果的版權腳本委託創作合同實務中,比較常見的腳本版權約定方式包括:分場大綱、初稿、定稿)一經創作完成,版權即歸委託方所有;腳本創作完成,在委託方支付全部腳本稿酬之時起,版權歸委託方所有;僅為製片方向廣電主管部門申請影視劇製作許可及拍攝報備之特定目的,委託方名義取得編劇創作腳本的版權,待委託方支付全部腳本稿酬後,委託方才實際享有腳本的完整版權。當然,上述三種方式中,第一種版權約定方式對於影視公司最為有利,實質上,在這種約定之下,編劇作為受託方僅享有腳本的署名權和根據合同獲得報酬的權利。盡管如此,為保障影視公司在腳本版權歸屬問題上的絕對主動性,筆者仍然建議在委託創作合同中,增加明確的條款表述如本合同一經簽訂,無論何種情況,受託方創作完成腳本的全部著作權(編劇署名權除外)、鄰接權、衍生產品開發收益權、後續作品開發收益權均歸委託方所有當然,任何一份經平等協商達成合同的商務條款和法律條款都是雙方利益博弈的結果,越是大牌的編劇越會在腳本版權歸屬時點問題上謹慎對待。為平衡設計合同雙方的權利義務,筆者建議可在委託創作合同中對於版權歸屬做第四種方式的約定,即根據編劇分階段交付腳本創作成果的情況,在委託方認可該階段腳本創作成果且支付當期稿酬對價的情況下,該階段腳本創作成果的版權歸委託方所有。這一約定方式在法理上是行得通的,腳本梗概和分集大綱作為創意的具體表達形式屬於我國著作權法定義下的文字作品,這其中的主要問題體現在電視連續劇的分集完成腳本上,一部集的電視連續劇,如果編劇只完成並交付了前集腳本,在影視公司認可並支付相應稿酬的情況下,該而由影視公司享有版權呢?答案應該是肯定的,雖然約定創作的是一部集腳本足以體現具體的創意表達,具備足以讓觀眾理解和認知的人物、故事、情節、場景設計,可視為已完成的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影視公司通過合同約定取得編劇階段性創作成果的版權是完全可能的。
(五)影視公司應慎發退稿信在委託創作合同履約實踐中,影視公司認為編劇的創作無法滿足拍攝要求,通常選擇發出一封措辭客氣的退稿信,聲明不再使用編劇的腳本進行拍攝,已支付的報酬作為對編劇已付出勞務的補償,後續稿酬不再支付,等等。被退稿的編劇表面上暗氣暗憋,實則等待時機,醞釀維權,編劇選擇維權的最佳啟動時機是電影片在院線首映、電視劇在電視台首播之時,此時
,編劇的策略是,以電影院線發行公司、電視台為連帶被告,對影視公司提起腳本著作權侵權之訴。結合退稿信的具體表述,退稿信的法律含義通常被理解為合同解除、腳本棄用、原稿版權返回編劇,而不能被理解為腳本版權仍歸委託方,委託方只是放棄使用原編劇腳本完成拍攝。這樣一封退稿信,對影視公司應對編劇訴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一方面,腳本雖已退稿,但新腳本和完成片中總能或多或少找到被退稿者創作的影子,另一方面,院線發行公司和電視台以影視公司涉嫌著作權侵權為由不再或推遲支付影視劇片款,直接將影視公司置於非常尷尬的境地,目前的影視劇發行市場是典型的供需關系嚴重失衡的買方市場,院線和電視台違反播映許可合同拖延支付、播映影視劇後單方強制減少支付購片款等情形在整個行業中非常普遍,一旦有影視公司涉嫌著作權侵權的訴訟發生,購片單位將會更加心安理得的拖延付款。
(六)在腳本創作不符合要求的情況下,委託創作合同中除明確約定影視公司的單方解除權、提前終止權之外,對已交付腳本創作成果的自由使用權和另聘編劇權等同樣應當明確約定。編劇交付的腳本創作成果不符合合同要求,影視公司可以行使單方解除權、提前終止權,並就部分交付的腳本歸屬以及合同提前終止的法律後果做出明確約定,這其中,有三項具體權利應當明確約定。已交付腳本內容的自由使用權:影視公司應有權自由使用編劇已經交付的腳本內容,包括對腳本內容的修改權、影視劇攝制權、轉讓權,影視公司行使上述權利無需再徵得編劇許可或支付報酬,更不應視為對編劇權利的侵犯。對原編劇關聯使用方式的限制權:同時,影視公司應當明確作出限定,編劇參與創作的其他影視腳本與基於本委託創作合同交付的腳本題材、人物關系、故事、情節不能構成實質性相似或雷同。另聘編劇權:合同被解除或提前終止,影視公司有權另聘編劇對原編劇已提交內容進行再創作和續寫,同時,新聘編劇有權取代原編劇或與原編劇共同享有腳本署名權,編劇署名的順序也應有所約定。
㈨ 中國電影產業主要具有以下幾種融資模式:
一、版權質押銀行貸款:銀行貸款是電影市場上常見的融資形式。中國政府聯合金融業如北京銀行、交通銀行等商業銀行推出版權質押貸款,幫助一些電影公司獲得銀行貸款。近年來,中國幾家大型的民營公司在中國進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的擔保下,已經開始穩定的獲得銀行貸款,經典案例有深圳發展銀行為《夜宴》提供為期兩年的5000萬元貸款、招商銀行為《集結號》提供5000萬元的貸款、廣州發展銀行為《功夫之王》提供6500萬元貸款等。此外,境外銀行入德意志銀行為華誼未來製作提供2億美元的打包融資、香港渣打銀行為《赤壁》提供達7000萬美元的貸款。 二、私募股權融資:隨著中國電影產業的快速發展,私募股權基金已經成為電影融資的新型渠道。華誼兄弟就是中國電影產業通過私募創造價值並最終IPO 的企業。目前,VC/PE 投資中國電影產業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對影視機構的投資,另一種是對影片的單獨投資。中國電影產業比較活躍的PE 主要有:IDG 新媒體基金、中華電影基金、紅杉資本、軟銀、A3 國際亞洲電影基金、鐵池私募電影基金等。 三、專項電影基金:中國電影專項基金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種是來自於政府設立的專項基金,目前,中國每年通過電影專項資金、影視互濟基金、進口片發行收入提成、重大題材影片專項補助等各種形式,直接或間接投入電影製作的資金已經超過億元。另一種是來自於個人或集體出資設立的民營基金,目前,中國已經設立了專項資助基金,如中影青年導演計劃、曲江助推金、亞洲新星導等,但金額較少。 四、合作拍攝,多方投資:隨著中國電影投資市場的逐漸開放與成熟,合作拍攝日漸普及,這樣可以降低製片方的投資金額與分散投資風險,如《赤壁》、《梅蘭芳》等都是多方投資的影片。不過,業內企業合作可以較為准確的判斷風險,但是引入行業外部企業,由於專業的有限性及市場成熟度不足,資本市場的風險性較大。五、影片預售融資:這是大製作影片常用的一種融資方式,在拍攝前或拍攝中
㈩ 如何識別和降低企業風險
風險識別方法
1、生產流程分析法
生產流程分析法是對企業整個生產經營過程進行全面分析,對其中各個環節逐項分析可能遭遇的風險,找出各種潛在的風險因素。生產流程分析法可分為風險列舉法和流程圖法。
(1)風險列舉法指風險管理部門根據該企業的生產流程,列舉出各個生產環節的所有風險。
(2)流程圖法指企業風險管理部門將整個企業生產過程一切環節系統化、順序化,製成流程圖,從而便於發現企業面臨的風險。
2、財務表格分析法
財務表格分析法是通過對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營業報告書及其他有關資料進行分析,從而識別和發現企業現有的財產、責任、債券等面臨的風險。
3、保險調查法
採用保險調查法進行風險識別可以利消舉用兩種形式:
(1)通過保險險種一覽表,企業可以根據保險公司或者專門保險刊物的保險險種一覽表,選擇適合該企業需要的險種。
(2)委託保險人或者友輪保險咨詢服務機構對該企業的風險管理進行調查設計,找出各種財產和責任存在的風險。
降低企業風險途徑
1、多樣化選擇債券的收好橋信益率
多樣化指消費者在計劃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某項帶有風險的經濟活動時,可以採取多樣化的行動,以降低風險。
2、風險分散
投資者通過投資許多項目或者持有許多公司的股票而消除風險。這種以多種形式持有資產的方式,可以一定程度地避免持有單一資產而發生的風險,這樣,投資者的投資報酬就會更加確定。
3、保險
在消費者面臨風險的情況下,風險迴避者會願意放棄一部分收入去購買保險。
如果保險的價格正好等於期望損失,風險規避者將會購買足夠的保險,以使他們從任何可能遭受的損失中得到全額補償,確定收入給他們帶來的效用要高於存在無損失時高收入、有損失時低收入這種不穩定情況帶來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