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末代皇帝影評
很多時候說起《末代皇帝》這部電影,肯定會說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化了溥儀。其實與其說是美化,不如說是西方習慣性的「個人視角」而並不注重大背景下的時代敘事,他們對於中國的理解,更容易從人切入,而並不能了解這個國度的復雜性。
《末代皇帝》其實重點切了溥儀一生的幾個關鍵的時間節點,作為切片要來講述溥儀的一生肯定是不夠的,甚至於台詞的描述都很少。
而這部電影高明的地方就在於——這是一部完整的電影作品,是台詞,表演,燈光,服化道,攝影等全方位的綜合敘述。
不是現在常見的台詞合集來呈現內核。也正是因為這關鍵性的一點,仰仗並不算多的台詞,尊龍在這部電影里貢獻了細致精湛的表演。
他比較完整地敘述了溥儀的悲劇,更關鍵的是他也在有限的戲劇空間里夾雜了溥儀的扭曲成分。在高清版本的幫助下,其實能多看到很多細節。
2. 末代皇帝影評
作為榮獲九項奧斯卡大獎的電影,《末代皇帝》堪稱是一部氣勢宏大、場面壯觀、色彩濃郁、技巧精湛、敘事熟練的史詩巨片。
它以空曠的紫禁城為背景,落日的余暉照耀在皇宮大殿,盡顯歷史的悲涼和皇族的無助。深層次的色彩運用,帶有一份由內而外的凄涼。
有關紫禁城的那份回憶,更是凄美纏綿,皇宮的濃郁色彩里隱約滲透出幾絲江河日下的腐爛。巧妙的拍攝和剪輯技巧,回憶與現在交叉進行的敘事手法,則完整清晰地勾勒出了溥儀一生的生活軌跡。
此外,主要演員們的出色表演也為這部影片增色不少。影片中,成年溥儀由好萊塢華人影星尊龍扮演,婉容和文綉則分別由著名女影星陳沖、鄔君梅扮演。尊龍扮演的溥儀帶著一副金絲框眼鏡,眼神里流露出似有若無的憂傷,偶爾的明眸里,閃現出對理想和未來堅定的信念。
角色介紹
1、愛新覺羅·溥儀
演員尊龍
中國的最後一個皇帝,從小自我尊大,沒人管教。三歲登基當了宣統皇帝。辛亥革命後被廢除。幾經輾轉後他變成了日本軍國主義扶持上台的「傀儡」,1945年,他又成了蘇聯紅軍的俘虜。最終改造成為一個普通的中國公民。
2、郭布羅·婉容
演員陳沖
作為溥儀的正統皇後,她具有貴族的血統,接受過西方教育。溥儀一心想復辟清朝,對她不管不顧,使她自甘墮落,吸上了鴉片,和溥儀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3、額爾德特·文綉
演員鄔君梅
一個從封閉走向自由的代表。以照片入選皇妃,早婉容一日迎娶入宮,以便大婚時跪迎皇後。她家原來只是一個沒落的滿清貴族,她自己也是一個很封閉的女人,但是後來接受了新的知識和觀念,意識到自己追求幸福的權利,終於爭取到和溥儀離婚,迎來了自己的自由。
3. 被國人嚴重過譽的電影《末代皇帝》,西方思維下的迎合之作,到底怎樣
2018年義大利著名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去世,隨之而來的是全網的懷念以及對電影《末代皇帝》的又一波造神運動,一些「最偉大」之類的褒獎一股腦兒安在了該片頭上,豆瓣上三十多萬人綜合打出了9.2分的高分。
筆者在諸多影評中看到幾個挺厲害的,比如有一邊看一邊為溥儀的悲慘命運哭泣的,還有健身跑步時想起劇情來哭的稀里嘩啦的,更有甚者還有下面這樣的影評,似乎《末代皇帝》就是一部將歷史和人性完美結合的電影巨制。
對此,筆者不敢苟同。
筆者的看法是:不談歷史的話,《末代皇帝》是一部很好的電影,它擁有一個很好的故事,但將溥儀套在這個故事上之後,該片的性質就變了,尤其對中國人來說,它並不算一部不朽之作。相反,這是一部用來取悅西方觀眾並且格調不算太高的電影。
一、 對歷史的修改並非偶然
電影《末代皇帝》在服化道的細節上被人稱道,這也是該片很成功的一點。但在對待一些關鍵歷史劇情上該片卻有意無意的進行了一些修改。
如影片開頭,盧燕飾演的慈禧太後躺在一個充滿魔幻色彩的宮殿里,大殿兩旁到處是佛像,宮女太監們化妝成各種神仙的樣子。盧燕覺得不對勁,她專門去請教了清史專家朱家溍先生,朱家溍告訴導演貝魯托奇,清朝的宮殿里沒有這么布置的,但導演堅持了自己的選擇。
貝魯托奇為何要這么布置場景?其實從慈溪太後僵屍一般的臉和彌漫著魔幻色彩的宮殿就能看出來,這不過又是一個「傅滿洲」的變種,西方世界的眼裡清朝的宮殿就不可能是窗明幾凈的,像這樣烏煙瘴氣充滿魔幻色彩猶如地獄一樣的環境才是他們心中的大清國。
溥儀大婚之後,影片中他和婉容和文綉有大段的感情戲,三人甚至同床共枕,事實上溥儀壓根就不喜歡這兩個人,尤其是對長得猶如鳳姐前世一樣的文綉。
影片中段,面對婉容通姦溥儀的下屬,溥儀殺了那個下屬。實際上,那個姓李的守衛不僅一直活著,後來在溥儀特赦後兩人還見過面並握過手。
該片後半段,溥儀在戰犯管理所里有被批評被打的情節,當年的戰犯管理所所長金源在見到貝魯托奇時強烈反對這么篡改歷史抹黑管理所,但導演以這是電影藝術為由搪塞了。從很多戰犯還有溥儀自己的回憶錄里都能清楚的看到,溥儀在戰犯管理所的生活是非常平和的,在這里他自食其力並和其他戰犯建立了良好的關系,甚至飯量大漲連失眠症都自愈了。
三、 奧斯卡的真相
比起坂本龍一的遭遇來說,更委屈的恐怕是婉容和川島芳子,因為貝托魯奇甚至在影片中給她們安排了女同戲份,原因也很簡單,這是西方人愛看的元素,卻根本不是中國人能接受的橋段。
說到底,貝托魯奇電影的受眾是西方人,不論是爭取獲獎還是爭取票房,能給他票房的,能給他大獎的無一例外是西方人。八十年代的中國不僅給不了《末代皇帝》奧斯卡獎,同樣也提供不了票房。
諷刺的是,貝托魯奇壓根沒把中國觀眾當做他的受眾群體,但給予他和該片最大厚愛的還是來自中國觀眾。
現在在國內影評網站上,針對《末代皇帝》有兩種論點,一是人家畢竟獲得了九項奧斯卡大獎,這足以證明該片是偉大的。二是對於中國歷史應該是旁觀者清。
首先我們細看《末代皇帝》獲得的奧斯卡大獎名單,九個獎項整整齊齊很威武,但仔細看,除了在十八首配樂中貢獻了其中一首的蘇聰跟著入選之外,其他所有獎項都和中國人無緣,什麼最佳男主、女主,最佳男配、女配,連個提名都沒有。這還不說明問題嗎?該片壓根只是拿中國歷史和中國演員當做背景,這部電影從頭到尾都是為西方服務的。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貝魯托奇那麼玩兒命的修改歷史了。
第二,不得不承認的一件事是,能在中國歷史上有資格當旁觀者的國家恐怕最多隻有日本一個,其他任何西方國家包括義大利連當中國歷史旁觀者的資格都沒有。貝托魯奇僅僅靠看了一本庄士敦的《紫禁城的黃昏》,研究了一些史料和照片,就夠得上中國歷史旁觀者的資格了?夠嗆!
說到最後,不得不提的一件事是,《末代皇帝》的立意其實還是站在片面的人性上了,不論是庄士敦的書,還是貝托魯奇的電影,他們都把溥儀放在了受害者的地位上,認為溥儀的悲劇是時代造成的,他從頭到尾都是一個值得同情的傀儡而已。這種觀點在西方非常有市場,曾經有法國人給溥儀寫信,還有西方記者采訪溥儀,他們所持的觀點和該片基本一致,那就是做為曾經的皇帝,溥儀簡直太慘了,太值得同情了,他連喝奶的自由都會被剝奪啊。
事實上,就連溥儀自己都不接受這種錯在他人和時代的觀點,他坦誠的表示他做的很多壞事都是自己願意做的,日本人天大的本領也不可能拿槍頂著他去當偽滿洲國皇帝。
歸根結底,比起中國近代史上遭受那麼多苦難的人民來說,溥儀的一生比起康熙和乾隆來確實悲催,但比起勞苦大眾來他絕對是幸運的,甚至比起光緒和同治他都是幸運的,更遑論歷史上的那些亡國之君了。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貝魯托奇這部獲得九項奧斯卡大獎的《末代皇帝》,本意是為了迎合西方觀眾和評委的,但在國外權威點評網站IMDB上,《末代皇帝》的評分只有7.7分,甚至都不如梁朝偉張曼玉的《花樣年華》得分更高。但在國內這部電影卻被推上了神壇,這個結果可能連貝托魯奇都想不到。
這讓筆者想起來一個段子:三個青年去盧浮宮拍《蒙娜麗莎》發朋友圈,普通青年寫的是「人太多了,擠不上去。」文藝青年找到一副別人拍的近景發出來「達芬奇太偉大了!」,另外一個青年把自己拍的看都看不清的遠景圖片發出來「貝多芬太偉大了!」
最後,筆者再次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如果拋開溥儀這段歷史,將《末代皇帝》這段故事架空在歐洲哈布斯堡家族某個末代王儲身上,或者乾脆架在韓國太子李垠身上,那該片從人性角度出發去評判的話,這還真的是一部好片,可惜,架錯地方了。
4. 為什麼說《末代皇帝》是難得的佳片
本片主要通過插敘來不斷反映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溥儀悲劇的一生。經歷過中國的不同階段,他所感受的是物是人非和重復離別。而電影通過很多設計來表現和豐富末代皇帝的人物形象。
1)本影片主要講訴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一生,從三歲起登基做皇帝,雖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小時候實則聽命於皇後太監老臣們,後來成立偽滿洲國做了日本人的傀儡,像個木偶一樣過著工具人的前半生。最後在撫順戰犯管理研究所思想改造,開始學習過普通人的生活。1959年特赦,他再次進故宮的時候,就要買票了,那曾是他的家啊!
4)本人很喜歡一句話:「我們都像魚缸里的魚,想說很多話,卻變成一連串的泡泡.....」,完美地照應了溥儀作為一個「傀儡的前半生。本可以做一個無憂無慮的孩童,卻被告知自己必須坐上皇位;想做一個真正的皇帝,卻發現自己只是一個符號象徵;嘗試創立一個國家,又被當作民族罪人。全片不斷出現的「Openthedoor!"流露出了溥儀的憤怒和無力,雖然溥儀有血有肉,但在歷史的長河裡,他已被歸類為傀儡皇帝。
5. 怎麼評價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這部電影的評分還是很高的。而且這部電影也獲得了不少的奧斯卡大獎,可以說是一部比較成功的影片。電影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講述了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也講述了一個人從高貴到平凡的人生經歷,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電影。
除了人物之外,電影的色彩和配樂也是值得一提的。音樂的運用和溥儀的起起伏伏配合的恰到好處。而電影的色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故事的采景地就是紫禁城本身的緣故。
6. 如何評價電影《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是一部由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導演的傳記電影,講述的是我國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的一生,影片表現了社會的復雜和人性的扭曲,溥儀的一生就是扭曲的一生。
本部電影以倒敘的獨特手法來描述,影片一開始就是溥儀作為戰犯被押回中國,他感到此行危機重重,甚至有可能會失去生命,因此,他躲在衛生間中想要自殺,在自殺之前,他想起了自己的一生。
溥儀三歲的時候,就被慈禧太後從醇親王府接進了宮中,自此,成為了最後一位皇帝。但是,此時的溥儀還真真的就是一個小孩子,不知道皇帝這個位置到底好還是不好、不知道應該怎麼面對滿朝文武,而且,這些在他看來還不如小小的蟈蟈好玩。當然,溥儀也不需要怎麼處理朝政,他只需要乖乖的當個傀儡就行了,一切有慈禧太後和大臣來處理。
溥儀慢慢的長大了,可以成婚了,有了自己的妻妾,但他還是只能當個傀儡,不能插手朝政。再後來,清廷被滅,他也從皇帝變為庶人了。這時候的他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完全不能接受自己不再擁有皇帝的身份,從而開始了復辟清朝的道路,為此,他與日本合作,成為了偽滿洲的「皇帝」,成為了日本的傀儡。
與此同時,他也與自己的妻子越行越遠。日本侵華終究失敗了,溥儀逃到了蘇聯,被蘇聯政府抓住,後又被遣送回國,這又是影片的開始。溥儀自殺沒有成功,後被改造,改造成功後又被放了出來,和普通人一樣生活著。
7. 《末代皇帝》被稱為史上最佳奧斯卡電影,它究竟優秀在哪裡
它最優秀的地方是很好的還原了中國歷史,它非常客觀的將中國文化傳播到世界當中去,它突破了當時電影技術,創下無數的電影新奇跡。
《末代皇帝》講述的是中國最後第一位皇帝溥儀的故事,它很好地將歷史還原出來,將溥儀從小到大,他的心靈成長變化也是很好的演繹出來。
《末代皇帝》分別獲得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影片、最佳美工、最佳攝影、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最佳原始音樂,9個獎項。這就很好的說明影片的偉大藝術性,它是突破了當時所有的一切技術,為電影創下無數的奇跡。
《末代皇帝》之所以能夠成為史上最佳的奧斯卡電影,就是因為它足夠經典,是不可被超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