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悲慘世界》電影劇情簡介是什麼
《悲慘世界》是由湯姆·霍伯執導,休·傑克曼、羅素·克勞、安妮·海瑟薇、阿曼達·塞弗里德等主演的劇情片。2013年2月28日,該片在中國內地上映。那麼《悲慘世界》電影劇情簡介是什麼呢?
1、 十九世紀的巴黎,貧苦的冉阿讓(休·傑克曼飾)為了挨餓的孩子去偷麵包,結果被飽食終日的法官判處19年的苦役。
2、 出獄後,走投無路的冉阿讓被好心的米里哀主教收留過夜,卻偷走了主教的銀器潛逃,後被警察捉回。主教聲稱銀器是送給他的,使冉阿讓免於被捕。
3、 主教的言行感化了冉阿讓,他化名馬德蘭,從此洗心革面奮發向上,十年後成為成功的商人並當上市長。這時,以前緝拿過他的警長沙威(羅素·克勞飾)出現,一心要找他的麻煩。
4、 在此期間,冉·阿讓得知了妓女芳汀(安妮·海瑟薇飾)的悲慘遭遇,並承諾照顧她的私生女珂賽特。八年過去了,平靜的生活再起波瀾——成年後的珂賽特(阿曼達·塞弗里德飾)愛上了共和派青年馬呂斯,轟轟烈烈的巴黎人民起義爆發了,無賴德納迪埃和冉阿讓又狹路相逢,而多年來從未放棄追捕冉阿讓的警長沙威又出現在冉阿讓的面前。
關於《悲慘世界》電影劇情簡介是什麼的相關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
『貳』 悲慘世界文學介紹PPT
書的具體信息建議查網路,有詳細介紹。對於我個人而言,比較感動的幾個小節是教父的謊言,主人公撕毀保釋協議慶態決心重新做人,酒店老闆女兒的故事也很虐心,一個小男孩為了革命毅然向槍口走去,警官沙威將堅持法畝差搭律的正義,然而在目睹了主人公對善良的真心付出和革命黨人對自由和平等的執著追求後,開始懷疑自己多年來奉行和維護的法律和社會制度,將迅拿靠出賣革命黨換來的獎章帶在了犧牲了的小男孩的屍體上,並選擇了自殺來結束自己內心關於正義的矛盾、、、、、、最後以浪漫主義方式結尾,感人至深。讀完後首先可以了解法國的歷史,其次想到我們的社會,經典之所以能夠傳世就是因為它放到任何一個時代都能夠引起人的共鳴和深思。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只有你自己讀過之後才會有所感觸。如果只是應付考試或者寫作文的話,查網路吧,或者選用自己熟知的名著,會更有真情實感。
『叄』 悲慘世界的劇情簡介
《 悲慘世界》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kmNqBirxbj15QWikK7VBJw
1802年,因偷取一塊麵包並數次企圖越獄而被判處十九年苦役的冉·阿讓結束了法國南部土倫苦役場的苦難生活。獲釋後前往指定城市的途中,疲憊困頓的冉·阿讓推開了當地受人尊重的主教大人卞福汝的大門。好心的主教大人收留冉·阿讓過夜,卻不想被冉·阿讓偷走銀器潛逃。主教大人善意的謊言讓冉·阿讓倖免再次被捕。
感於主教大人的恩惠,冉·阿讓化名馬德蘭來到蒙特勒小城,從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十年後,憑借一手辦起的玻璃首飾生產工廠,冉·阿讓成為一名成功的商人並當上市長。
『肆』 悲慘世界講了什麼故事,詳細點
這部小說主要講述冉阿讓一生的悲慘遭遇。
19世紀初,法國一家工廠里有一位貧農出身的工人叫冉阿讓。為了養活姐姐家七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他偷了一塊麵包,被判處五年苦役。他四次逃跑結果被加重處罰,致使在獄中足足度過了十九個春秋。冉阿讓獲釋後無家可歸,又沒人肯收留他,最後經人指點找到主教卞福汝的家裡,受到熱情款待。但是當晚他偷了主教的一套銀器,被警察捉住。主教為他解圍,聲稱銀器是自己送給他的。警察走後,主教對他說:「我的兄弟,我贖的是你的靈魂,我把它從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棄的精神里拯救出來,交還給上帝。」冉阿讓受到感化,決心改邪歸正。他來到蒙特力城,改名馬德蘭,並開辦工廠,憑借聰明才智致富。因為他的樂善好施和傑出貢獻,他被推選為市長。他的工廠力有一個出身貧寒的女工叫芳汀,曾被人欺騙懷孕,生了個女孩,寄養在一個酒店老闆家裡。她的秘密泄露後,被工廠解僱,酒店老闆乘機敲詐勒索,芳汀走投無路,被迫淪為妓女。一天,她打了一個侮辱她的花花公子,遭到警察沙威的逮捕。冉阿讓全力救助,使她獲釋。警官沙威曾看守過冉阿讓,一度懷疑現任市長即是冉阿讓。後來一個行竊的流浪漢因為長相酷似冉阿讓而被當作冉阿讓受審,並要判處終身監禁。冉阿讓不願嫁禍於人,毅然到法庭自首,沙威再次把冉阿讓投入監獄。重病纏身的芳汀見到恩人遭難,精神受到嚴重刺激,撒手人間,留下一個孤女柯賽特。再次服苦役的冉阿讓利用搭救一個海員的機會從海上潛逃。他在找到柯賽特的收養人之後,用重金把受盡虐待與折磨的柯賽特領走,然後隱居巴黎,繼續行善,沙威聞訊趕至,冉阿讓只好帶著柯賽特躲進了修道院。
幾度春秋,柯賽特長大成人,冉阿讓也進入老年。他們結識了貴族青年馬里於斯,柯賽特與馬里於斯產生了愛情。1832年6月,巴黎人民進行武裝起義,冉阿讓和馬里於斯都參加了起義。沙威被起義者抓獲,但冉阿讓寬大為懷,私自將這個一直在追捕自己的仇敵放走。由於政府的殘酷鎮壓,起義慘遭失敗,馬里於斯身負重傷病昏迷過去。冉阿讓冒著生命危險通過地下水道把他救了出去。在出口處,正遇上守侯在這里的沙威,冉阿讓請求沙威等自己送馬里與斯回家後再逮捕自己,沙威被冉阿讓多年行善、捨己救人的精神深深感動,他的信念動搖了。在放走冉阿讓之後,沙威投河自盡了。馬里與斯愈後,冉阿讓將自己積蓄地58萬法郎全部交給了柯賽特,成全了她和馬里與斯的婚姻。他還把自己的身份向馬里與斯和盤托出。馬里與斯懼怕受牽連而冷落冉阿讓,冉阿讓身心受到重創,彌留之際,馬里與斯獲悉冉阿讓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與柯賽特一起雙雙跪在老人的病榻前,緊緊握住他的手,冉阿讓安詳地離開了人世。
『伍』 悲慘世界電影簡介
《悲慘世界》是在紀念法國著名作家雨果誕辰210周年暨《悲慘世界》出版150周年之際,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悲慘世界電影簡介,供大家參閱!
《悲慘世界》是在紀念法國著名作家雨果誕辰210周年暨《悲慘世界》出版150周年之際,由湯姆·霍伯執導的一部電影,由休·傑克曼、羅素·克勞、安妮·海瑟薇、阿曼達·塞弗里德等主演。本片的前身是同名音樂劇,根據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1862年發表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
影片故事發生在19世紀的法國,窮苦農民冉阿讓(休·傑克曼飾)因偷麵包而入獄多年,終獲假釋卻再次無視法律,不得不開始逃亡。被收留他的主教感化後,冉阿讓決心洗心革面,開始新生活。十年後他成為成功的商人並當上市長,卻一直受到鐵面警官賈維爾(拉塞爾·克勞飾)鍥而不舍地追捕。
2013年2月28日,電影《悲慘世界》在中國內地公映。
十九世紀的巴黎,貧苦的冉·阿讓為了挨餓的孩子去偷麵包,結果被飽食終日的法官判處19年的苦役。出獄後,走投無路的冉·阿讓被好心的米里哀主教收留過夜,卻偷走了主教的銀器潛逃,後被警察捉回。主教聲稱銀器是送給他的,使冉·阿讓免於被捕。主教的言行感化了冉·阿讓,他化名馬德蘭,從此洗心革面奮發向上,十年後成為成功的商人並當上市長。這時,以前緝拿過他的警長沙威出現,一心要找他的麻煩。在此期間,冉·阿讓得知了妓女芳汀的悲慘遭遇,並承諾照顧她的私生女柯賽特。八年過去了,平靜的生活再起波瀾——柯賽特愛上了共和派青年馬利尤斯,轟轟烈烈的巴黎人民起義爆發了,無賴德納迪埃和冉·阿讓又狹路相逢,而多年來從未放棄追捕冉·阿讓的警長沙威又出現在冉·阿讓的面前。
1、1980年法語版音樂劇《悲慘世界》在巴黎體育館上演,觀眾達50萬人。後來音樂劇金牌製作人卡梅隆·麥金托什把法語版改成了英語版,英語版音樂劇1985年在倫敦上演,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被看做是音樂劇的經典。卡梅隆·麥金托什也擔任了本片製作人。
2、安妮·海瑟薇和休·傑克曼在傑克曼主持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一起唱過歌。而在海瑟薇和詹姆斯·弗蘭科主持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海瑟薇演唱了一首從《悲慘世界》音樂劇改編來的“On My Own”。這是在吐槽休·傑克曼沒有和她第二次攜手錶演。
3、為了扮演生活貧困的芳汀,安妮·海瑟薇減重20磅,約合20斤。當被問及是如何在短時間內減掉這么多體重的時候,安妮·海瑟薇守口如瓶。她說自己的方法會對生命健康產生威脅,所以她不願意公布自己的方法,不希望年輕的女性效仿。
4、為了扮演囚犯冉·阿讓,休·傑克曼減掉了可觀的體重,有報道說,他減掉了30磅(27斤多)的體重。並且還留起了亂糟糟的鬍子。劇組在一開始就拍攝了冉·阿讓在監獄里的鏡頭,好讓休·傑克曼去刮掉鬍子並且重新回到正常體重,因為在影片的後面,他將變成一個生活富裕的商人和市長。
5、在片中安妮·海瑟薇扮演的角色賣掉了自己的頭發。而在現實生活中,海瑟薇的確剪掉了自己的長頭發。
6、安妮·海瑟薇第一次和芳汀這個角色有關聯是在1987年,那個時候她還是個孩子,而她的媽媽Kate McCauley Hathaway在《悲慘世界音樂劇》的美國巡演中就扮演了芳汀這個角色。
7、多年之前,安妮·海瑟薇曾經有機會在百老匯的舞台上主演歌舞劇《歌劇魅影》。但是當時她卻拒絕了這個角色,因為她那個時候要拍攝《公主日記》。
8、7歲的時候,阿曼達·塞弗里德就在一場音樂會中扮演了童年的珂賽特。
9、在片中扮演夫妻的海倫娜·伯翰·卡特和薩莎·拜倫·科恩曾經一起出演過另一部歌舞劇《理發師陶德》。
10、在幾個月的試鏡和排練之後,薩曼莎·巴克斯在影片中扮演了艾潘妮這個角色。她曾經在音樂劇的25周年的紀念版本中扮演過這個角色。
11、為音樂劇撰寫曲目和歌詞的勛伯格和阿蘭·布比爾特意為影片撰寫了一首新歌。而且,勛伯格還為影片重新譜寫了音樂。
12、Colm Wilkinson在片中扮演了Bishop這個角色,他在倫敦和紐約的舞台上都扮演過冉·阿讓。
13、很多當年音樂劇的演員都出現在了本片之中。
創作背景
原創到改編
早在1988年,艾倫·帕克就准備著手執導一部改編自雨果小說《悲慘世界》的音樂劇了。那個時候,在帕克的幻想中,這是一部原創的音樂劇。可是他隨後就離開了劇組,而影片的導演也在1991年被更換成了布魯斯·貝爾斯福德。1992年,影片的製片人卡梅隆·麥金托什宣布,TriStar電影公司將製作這部電影。但是隨後,這部電影卻被踢到了垃圾箱中,深陷在前期准備階段無法脫身。時間轉眼到了2005年,麥金托什確認,歌舞片版的《悲慘世界》將從享受盛譽的音樂劇改編而來,而不再是一部原創的歌舞片。麥金托什表示在經過了這么多年的努力和奮斗之後,希望能找到一個願意使用原版主創人員,包括他自己在內來到劇組工作的導演。
這個導演在6年之後,自己送上了門來,這個在2011年聯繫上麥金托什的導演叫做湯姆·霍伯。對於自己能執導這出大戲,霍伯非常激動,因為在他看來,《悲慘世界音樂劇》是一個了不起的作品。他覺得自己走到了一個頂端,這個頂端是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因為在他的心裡,《悲慘世界》的音樂劇是一部無與倫比的作品。裡面的音樂、裡面的歌詞都是絕妙的。而且,雨果的原著也是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文化財富之一。能來到這個劇組,和那些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字在一起工作,絕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改編音樂劇其實並不算太難,因為原版的音樂劇就是一部有情節、有故事主線的作品。霍伯和他的編劇所需要做的,就是為這些音樂找到合適的舞台、背景和演員。在影片的拍攝地上,霍伯決定要把劇組帶到法國攝制。於是整個劇組便來到了法國,而因為演員檔期的問題,一些鏡頭在英國和美國拍攝。而且,按照麥金托什的要求,那些音樂劇的主創人員也來到了劇組工作,尤其是原版音樂劇的作曲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和作詞人阿蘭·布比爾都來到了劇組工作。勛伯格除了按照原版的曲調為影片重新編寫了音樂之外,還和布比爾一起為影片寫了一首新歌。這首新歌叫做《突然》(Suddenly),麥金托什說這首新歌解釋了冉·阿讓為什麼要把珂賽特從小酒館里帶出來並且要一直照顧她。這是這部電影里唯一的一首新歌,也是這部電影最令人激動的一個部分。
拍攝過程
在以往的歌舞電影中,歌舞片段的拍攝是分兩個部分來做的。聲音的部分,是在錄音棚里完成的,做好各種樂器和編曲的合成之後,輸出成音軌,作為聲音素材;而表演的部分是在片場完成的,演員聽著自己唱歌的那些素材,做表演。演唱的環節,就變成了對口型的假唱。雖然在演唱會中,假唱令人作嘔。但是在電影這個行當里,在歌舞片中,所有的電影都是這么拍攝的,可以說沒有例外。但是在這部電影中,湯姆·霍伯卻做了一件驚人的創舉,他在片場同期錄音,錄制的是演員在片場的歌聲,然後在後期製作中再為這些單獨的演唱片段加入伴奏。伴奏也不簡單,是一整個叫管弦樂團的合奏。湯姆·霍伯的具體操作方法是這樣的。他讓每個演員都帶上無線的耳機,在遠離拍攝現場的地方准備了一架鋼琴,讓演員在拍攝的時候,聽著鋼琴的伴奏演唱片中的歌曲。鋼琴的作用是讓演員找准自己的音調,以免跑調。這樣,他在現場同期錄制的就是一些獨立的,幾乎沒有任何雜音的唱段。然後,這些唱段被獨立地拿出來進行後期製作。在後期製作中,勛伯格根據這些唱段,和演員個人的節奏與音調重新編排所有歌曲的演奏,在錄音棚里,以演唱為藍本,為這些“清唱”配樂。合成之後,就成了影片中的那些載歌載舞還有音樂的片段。使用這樣的方式拍攝一整部電影,這在電影史上還是第一次。
選擇這樣的製作流程,霍伯有自己的想法,他希望這是一部能有著和音樂劇相同水準的影片,而且也希望它有音樂劇的質感,所以就選擇了同期錄音來拍攝,在後期製作中在加上音樂。這樣做,可以更為准確地撲捉到演員在演唱的時候的表情和眼神。要知道,演唱和對口型的時候,人們的表情包括眼神和脖子上的青筋都是不一樣的。在這部電影中,有很多特寫鏡頭,這樣才能表現出這這獨特的質感。這種拍攝方法給了演員更大的表現空間,因為現場只有一架起輔助作用的鋼琴,而且霍伯沒有預先給演員設計任何演唱上的限制,所有的節奏、輕重、情感的表達都是演員自己准備並且在現場即興發揮的,而鋼琴則是根據演員的表現來調整自己的節奏,這就使得演員在影片中的演唱更為自然和純真,也使得影片的感覺很新奇。
『陸』 救贖與人性之美長存 ——比較2012版電影《悲慘世界》和原著的異同
《悲慘世界》是一部關於愛、恩典與救贖的史詩,雖然雨果的原意只是寫悲慘的人們的故事,但中文譯為世界更能彰顯對世界困苦、人性救贖的美的延續和廣大。2012版《悲慘世界》,改編自原著,採用音樂劇的演唱形式,再現了維克多·雨果的經典小說《悲慘世界》中的場景。其中沙威作為故事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展現了另一個方面的人性之美,每一個人都可以被救贖,發現不一樣的美和感動。
基於電影對原著情節有高度的濃縮,刪去了卞福如主教的介紹,以及改掉了馬德蘭承認自己是苦役犯冉·阿讓後重又被捕的故事。冉·阿讓其實是在洛里翁戰艦救了一名海員後掉入海中之後重獲自由的,而在電影中忽略了這部分,只選取了比較重要的情節。
原著里結尾的敘述很簡單,僅僅是對冉·阿讓的墓碑做了個描述,荒草隱蔽,雨露沖洗,無名的墓碑和周圍一般無二,上面留下的四句詩已經看不見了,事情自然而然的發生,夜幕如同往常一般降臨。而在2012版電影里最後的結局改的十分的巧妙,改為冉·阿讓的靈魂見到了天使一般的芳汀,最後走向了米里哀,也算是一種程度上真正的獲得了救贖,真正的圓滿,得到了靈魂的凈化。
但是無論是電影還是小說中,最終的冉·阿讓還是算是得到了安息,一生起伏,雖做過壞事但真心悔過擁有仁愛之心和崇高的人格,值得尊敬。
原著中在沙威自殺之前有這樣一句話,「思想里總會有些內心的叛變,由於有了這些叛變,他又感到非常憤懣」。原著中沙威自殺前的描寫是,他仰頭穩步走向沙特雷廣場的哨所,寫下了一封給警署署長的信,一些忠告和提醒成為了他最後能做的一點事情。之後他又回到了原先的石面欄桿上,呆了幾分鍾之後脫下帽子放在石欄邊上,可以說是做好了違背法律的准備。片刻後一個高大的黑色影子站著出現在欄桿的上方,最後人影俯身塞納河上,繼而又豎起身子,筆直掉進黑暗中,發出潑刺刺落水的低沉聲音。
而在電影里沙威在塞納河邊低吟,捫心自問自己固守的律令是否正確,該如何抉擇,看著下面奔騰的河水,在確定內心應相信人性的善良之處之後才投入洶涌的河水。這樣的沙威,這樣的死法,的確讓人痛惜。而且由於電影敘事手法的限制,影片中沒能詳細敘述沙威自殺前在警署留下那封信的內容。但是,在我個人看來,應該來說那封給警署署長的忠告和提醒的信是他自殺之前最後的告慰。
但是原著和電影都有的共同點就是沙威對自己一直以來的信仰的堅持,對公平和秩序的信奉,所以這樣的離開方式是展現了他難以抉擇的情況下,一種保留自身最後一點尊嚴的做法。
無論是電影還是原著中,沙威和冉·阿讓之間都是一種反面的矛盾的對比和反襯,讓當時的社會現象更加的真實化。追捕冉·阿讓則昭示著沙威的存在,同時也展現著沙威最初心裡對法律堅貞不移的信任,他雖然生於監獄,深諳下層人民的疾苦,卻是維護當時腐朽制度的偏執狂。沙威與冉·阿讓的多次交鋒,一直苦苦追蹤冉·阿讓,一次又一次對冉·阿讓的行為感到不解,同時也一次又一次的被冉·阿讓的言行所震動。最後冉·阿讓從革命黨人手裡把他釋放之後,沙威的信仰開始受到極大的沖擊,他甚至開始懷疑自己。他不敢承認仁愛的偉大,因為承認就代表對自己的否定,但他又不得不承認。在通往塞納河的下水道口,他出於使命感將冉·阿讓截住,又在矛盾中放棄了逮捕他。他看到的一切都敲打著他原本毫不動搖的信念打破了他心中的頑固理論,並為之感化,後來無法抉擇只能在內心矛盾與掙扎中選擇死亡。
但是無論哪一個方面中沙威的形象都塑造的很成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在生活中,你會發現,這也是人性的一種展現,我們總會找到在他時他地中的某個人身上切切實實的發生著類似的事情。他也是可以被感化、可以被救贖,可以被牽引著去看到良心所見到的不一樣的一面。
電影可以說是比較遵從原著的,貫穿沙威始終的是一種信仰的毒害,他所要做的便是對命令的服從,對法律的堅決遵從,這一章節,在原著中命名為沙威的出軌,闡述沙威的思想里卻突然出現出他所不能掌控的思考,讓他覺得作為警官釋放一個犯人竟然是對的!這世界上還有凌絕於法律之上的東西,卑賤者的崇高品質竟然打動了他,讓社會的弱點在一個寬宏大量的壞人面前覺得可笑,原著的台詞很精彩,但是電影更能展示觸動人心的瞬間,沙威的死是一種走向絕對的沖動。
電影的最後,那些在悲苦中死去了的人們,在象徵自由理想的街壘上唱歌,即他們爭取美好前景的精神常存,而他們死後所享的比在世好多了。可以說是向音樂劇的一種致敬,同時象徵的是,在故事中雖然革命失敗,好人不得善終,但他們偉大的精神必將得到繼承,偉大的理想必能在將來實現。
可以說,2012版的電影《悲慘世界》繼承了原著的思想精髓和故事大概,用音樂劇的方式吟唱出了救贖與人性之美,即使在困苦不堪的社會中,依舊存在著讓人心凈化的愛的力量,依舊可以被感動,讓人性之美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