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上海電影廠大導演

上海電影廠大導演

發布時間:2023-04-19 16:44:48

Ⅰ 張石川的人物經歷

張石川,原名張偉通,字蝕川。因為「蝕」字含有「虧本」之意,方改名為石川。張石川是浙江寧波人,十六歲那年父親去世,於是就來到上海投奔舅父經潤三學生意,在經潤三經營的華洋房產公司當上一名小職員。張石川白天上班,晚上進夜校補習英文,不久就會說上一口的「洋涇浜英語」。
1913年,美國商人依什爾和薩佛到上海辦起了亞細亞影戲公司,他們很賞識張石川,就聘請他擔任顧問並主持製片業務,這年他才二十一歲。張石川在「亞細亞」導演了一些短故事片,其中《難夫難妻》一片算是中國故事片開山之作。
1916年,「亞細亞」早已宣告結束,廳洞喚張石川又和朋友合夥辦起了幻仙影片公司,將文明戲《黑籍冤魂》搬上了銀幕。
1922年,張石川和鄭正秋、周劍雲、鄭鷓鴣、任矜蘋等五人(號稱「五虎將」)創辦了明星影片公司。這家公司後來成為中國資格最老的老牌影片公司。從1923年至1937年,張石川在「明星」導演了七十部影片,成為大名鼎鼎的電影大導演。
張石川拍片崇尚「票房價值」。鴛鴦蝴蝶派影片扮凱賺錢就拍鴛蝴片;武打片賣座就拍武打片;左翼電影興起,他也拍了《脂粉市場》、 《前程》、《壓歲錢》等片;為了配合國民黨剿共,他又拍了紀錄片《剿匪紀實》……
1937年抗戰爆發,上海成為「孤島」,張石川加入了國華影片公司,又拍了不少古裝片和時裝片。1941年,上海淪陷後,上海電影業操縱在敵偽手中,張石川半推半就顫純,又參加了偽「中聯」(後來又改組為偽「華影」),擔任過分廠廠長、製片部長和導演的職務。
戰後,張石川又為香港大中華影片公司和上海大同影片公司拍片;於1948年導演了《亂世的女性》一片之後,就告別影壇:然後卧病三年,於1953年去世。
張石川馳聘影壇三十多年,總共編導了一百五十多部影片,粗製濫造的片子固然不少,但也有一些是拍得比較認真的。
張石川導演的影片故事性強,有頭有尾,劇情發展過程交代清楚,通俗易懂,很受小市民觀眾的歡迎。

Ⅱ 大導演謝晉與妻子很健康,為何4個子女三個智障唯一正常的早逝

人生在世,有幾條線一直貫穿人的終生:一條是事業線,當我們開始工作後,這條事業線就一直延伸到退休之時。另一條就是感情線,最初是愛情,走入婚姻後,就是與子女的親情。

每個人這兩條線的發展走向都是不同的。所以有句話是: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有的人事業線表現平平,但子女很上進,通過自身努力,後來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有的人事業線非常輝煌,但在子女緣分方面,卻一言難盡,甚至是悲情。

有的是年輕時為了拼事業,錯過了要孩子,一輩子無子女,比如謝大腳。

有的則是子女不成器,比如成龍的兒子,比如那個歌唱家的兒子。

最為悲涼的是,父母都為人中龍鳳,事業輝煌,子女卻遭遇不幸,比如先天身體智力問題。

謝晉大導演就屬於後者。謝晉是國家著名一級導演,一生為我們留下了多部非常具有影響力的影視作品,包括《芙蓉鎮》、《女籃五號》、《紅色娘子軍》、《高山下的花環》等。

謝晉18歲時,不顧父母的反對,堅持選擇戲劇專業。後來成為中國著名的導演。

但他和妻子一共生了4個孩子, 其中兩個兒子都有智障,智力僅相當於三四歲的孩子,生活必須有人照顧,女兒的智障比較輕微,但生活能自理。唯一正常的兒子又在59歲的時候英年早逝。

謝晉和妻子一個出生在紹興,一個出生在四川的江安,並無親戚關系。所以,不存在近親結婚的問題。

那麼,是什麼導致了他們三個孩子智力障礙呢?

出生於紹興一個望族,父親曾在上海上大學

謝晉,出生於1923年的浙江省紹興市上虞謝塘鎮。他的家族謝氏在當地頗有威望,祖父謝佐清在清代曾當過掛名的修候同知。

謝晉的父親謝春溥畢業於上海大廈大學商科 ,解放前曾是上海電器公司職員,後創辦「謝春溥會計師事務所」,是上海當時很有名的會計師,在上虞同鄉會中也非常有名。

解放前謝春溥曾在交通部工作,負責海關稅收,解放後在上海大學教書。

母親叫陳振美,是餘姚大戶人家的千金, 從小跟著家庭教師學習, 知書達理,她的娘家當時頗為富有,有許多田產,家裡還開了銀樓和錢庄。

8歲那年,謝晉隨母親、姐弟一起遷往上海,與父親團聚,從此在上海上學。

電影是上海當時最流行的玩意兒,母親帶著謝晉去看電影。當時看的第一部電影是胡蝶主演的家庭倫理劇《姐妹花》。謝晉看得很入迷。從此,他對電影和戲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夫妻相戀的過程

謝晉的爺爺在世時,曾留下祖訓---- 謝家的子孫一不要炒股,二不要當戲子。

謝春溥對兒子的規劃是:高中畢業後考上交大,然後去美國深造 。

1941年,18歲的謝晉告訴父母,他要考戲校。謝春溥聽完氣得渾身發抖,百般勸阻,但無濟於事。

謝晉給父母留了張紙條就離開家了。當時讓父母異常擔心,好在很快他寫信回家,信封落款是 四川江安。

原來他考入四川江安國立劇專學院了。

國立劇專先在重慶後遷江安,臨時校舍便是與江安女中一牆之隔的文廟。

1942年,江安女子中學正在排練田漢的話劇《回春之曲》, 有國立劇專的老師在江安女中兼課,排戲時就讓謝晉他們這些大學生過去指導。 。16歲的徐大雯在這部話劇中擔任主演。兩人由此認識,並相互產生好感。

徐大雯 喜歡唱歌、跳舞,是文藝積極分子。徐大雯是獨生女兒,12歲喪父。 家裡當時是家道中落的地主家庭,不過,在上世紀40年代,女孩子能去上中學也是非常難得的。雖然家道中落,但還是有些家底的。

多年後,徐大雯回憶起這段往事曾說:「我之所以對他產生好感,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他特別有正義感,而且說話也不藏著掖著,很真實」。

後來,徐大雯轉去重慶投靠舅舅,當時她的舅舅 在重慶的美孚公司做事。 就讀重慶文德女子中學。

1946年,謝晉特意從上海跑到重慶,接她一起去上海。 謝晉當時還帶來聘禮:一對金手鐲,一對金戒指,一隻手錶。在江安那個小地方,如此厚重的聘禮,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同年秋天,兩人在上海舉辦了隆重的婚禮。

此時,謝晉23歲,徐大雯20歲。他們從此相守一生。

對電影事業非常投入

50年代,他執導的《女籃五號》 一舉榮獲了許多的獎項,從此在導演界展露鋒芒。

金雞、百花、國際電影節各種獎項,都曾拿過。

1986年, 《芙蓉鎮》 紅遍大江南北,更是讓謝晉聲名遠揚。。

謝晉完全是靠著自己的努力,在電影界打拚出一番成就。而且他為人很正派,從沒與哪個演員傳出緋聞。

謝晉說:「 在創作中,我就是憑感情,每一次都把自己燒進去 。」 一個「燒」字,足見他投入的程度。

他拍電影,完全是把自己100%投入進去了,他拍出來的東西,特別能反映那個時代的真實的東西,特別能引起人的共鳴。

謝晉對電影的熱愛是沒有幾個人能比的,還有一樣東西,他也是愛到了極點。這樣東西就是酒。

拍戲現場,別人帶的是濃茶飲料,他卻帶的是酒壺,邊執導邊喝酒。

謝晉生於紹興,紹興的女兒紅全國有名。紹興很多人家都會釀酒,所以喜歡喝酒的人,不擔心沒酒喝。

據說謝晉的父親在宴席上喝個十斤、八斤紹興酒不算回事。他的一個朋友經打探,方知其中的奧秘:謝春溥在赴宴之前必先喝上兩匙蓖麻油,油把胃壁糊住了,不再吸收喝下的酒,所以在常人眼裡,謝春溥成了令人瞠目結舌的海量。

謝晉有一次去日本參加電影節,還獲得了一個「茅台大王」的稱號。

當年去日本參加電影節,離開的時候一個自稱茅台大王的人來找中國代表團的人拼酒,謝晉二話不說便出來應戰。

那人開了一整瓶茅台,把這瓶酒平均倒入兩個大杯子,將其中一個杯子推到了謝晉面前,謝晉拿起酒杯,揚起脖子將那半瓶茅台一飲而盡,旁邊那位自稱茅台大王的哥們看到這一幕傻眼了,無奈全場起鬨,他只得硬著頭皮按謝晉的喝法喝起來,可是才喝了一半,他就不行了。

在場的人見狀都給謝晉拍手叫好,茅台大王的桂冠也就當之無愧地落到了謝晉導演頭上

謝晉的妻子徐大雯就曾經說過: 「我家老謝不能動手術,我怕麻醉劑對他沒用 。謝晉的神經,三斤黃酒都麻痹不了,醫院的麻葯,恐怕更拿他沒轍。」

有同事回憶,謝導出外景拍戲隨身行李中總要帶酒,一次在拍京劇現代戲《磐石灣》時,坐火車去桂林看山洞外景,他把酒放在行李箱里,不小心震碎了。

謝導與作家們討論劇本也少不了酒。

4個孩子相繼出生

結婚後,本來徐大雯還打算讀上學,但是公公婆婆不允許她繼續讀書。她也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徐大雯婚後先是在交通大學羅漢祥烈士夜校工作,給工人掃盲,教他們識字、算術等初級課程,後來調到上影廠宣傳發行科工作。

1947年女兒出生,女兒也有點智力障礙,但比較輕微,生活能夠自理。

1949年,長子謝衍出生。他是四個孩子中唯一正常的孩子,後來也從事電影事業。

老三和老四都是兒子,分別生於1953年、1956年。

老三出生時,母親徐大雯身體不好,每天還要上班,特地為他從老家上虞請了一位奶媽給他餵奶。

不料半年後,才發現 這位奶媽患有哮喘,老三也因此染上哮喘。老三長期體質瘦弱,智力發育也不健全。

老四生來肚皮比普通孩子大,由於父母都忙, 只能把他送到托兒所入全托 。

由於托兒所孩子多,照顧難免不周,有一次老四發高燒導致抽風,還染上急性肝炎,後來還被燙傷過。7歲又患上了羊癲癇,智力有障礙。

老三兩歲的時候就得了哮喘,每天晚上他都睡不安穩,喉嚨里發出的聲音,讓謝晉聽到都覺得難受。經常往醫院跑。

雖然隨著聲名鵲起,謝晉變得很忙。但是只要沒有工作的時候,他就會在家裡陪兩個孩子,

幫他們洗臉、刮鬍子,教他們拿筷子。成年後,老三老四的智力才相當於三四歲的孩子。

在謝晉的堅持不懈下,老四還學會了給客人酌酒。

老四還幾十年如一日幫爸爸做一件事: 每天早晨,爸爸出門時,他把包遞給爸爸,同時把爸爸換下的拖鞋放好。晚上爸爸回來前,他把鞋放在門口,等爸爸回來,他就幫爸爸拿包。

老三最戀爸爸,爸爸一出門了,他就躲在門後的孔往外張望。巴巴地坐在門口的台階上等著爸爸回家。

謝晉還經常帶著這兩個「傻兒子」出外遊玩,因為平時一直關在家裡,他怕悶著孩子了。

每逢過節,他還會帶孩子們回老家上虞。每次回老家,老三老四特別興奮。他們其實也有著正常人的 情感 ,只是智力發育比正常人低一些。

謝晉出差,每次都會花心思挑禮物帶給老三老四。

1991年,就在謝晉拍攝電影《啟明星》的時候,他突然接到了家裡的消息,老三病危。

謝晉求醫生,說:「無論付出什麼代價,也要治好他」。但老三最終沒能經受病魔的折磨,在38歲那一年,還是走了。這一年謝晉68歲。

老三一直等到父親來到身邊,才斷氣。父親對他的愛,他心裡都明白。

他38歲病逝前,肺活量還不如90歲老人。

老三去世後,謝晉整日將自己關在屋子裡,不見任何人。

老四的身體情況比較 健康 。謝晉就想方設法讓他學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謝晉的耐心教導下,老四學會了疊被子,還學會在飯前擺碗筷。

每次吃飯時,他會等到謝晉落座後,然後細心的為爸爸倒上酒,他每次不會倒很多,不讓爸爸喝多了。

雖然這是很簡單的事,但在謝晉眼裡,是難得的親情,更是老四非常大的進步。

謝晉有每天看報紙的習慣,老四就學著為爸爸整理報紙。這邊是早報,這邊是晚報,他都一一整理的清清楚楚。

老四學會了這些,讓謝晉和妻子心裡感到很欣慰。

可是,父母總有離去的一天,謝晉心裡又擔心著,自己和妻子有一天駕鶴西去了,老四怎麼辦?

為了徹底鍛煉老四,謝晉在社區街道辦事處下設的工廠里給老四找了一份簡單的工作。在工友們的幫助下,老四學會了用銼刀銼鋼管。

謝晉還請保姆阿姨每日領老四上下班,並教老四認路。

過了一段時間,謝晉又想進一步鍛煉老四,他讓老四自己去上班。

那一天他老四也正常到了工廠上班,但是直到晚上很晚都沒有回家。這下家裡人可慌神了。直到老四應該是走丟了。

當時謝晉正在上海電影製片廠里加班,當他聽到老四走丟的消息時,二話不說扔下手中的工作就急忙趕回家裡。

街坊鄰居都說沒見到老四,去公安局報案,也一時沒有迴音。萬般無奈之下,謝晉只能求助於上海當時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新民晚報》,希望在上面刊登一則尋人啟事。

謝晉當時已經是知名的導演,而且一看就是火燒眉毛,於是,晚報的編輯就幫他在顯眼的版面寫了一則尋人啟示。就這樣,一條「兒子走失急煞父母,謝晉渴望讀者幫助尋找愛子」的 社會 新聞被刊登在了1989年6月14日的《新民晚報》上。

這則新聞見報不到一個小時,謝晉家的電話就響個不停,最後有人提供線索,終於找到了老四。

謝晉總算鬆了口氣。

他一直覺得, 是自己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的, 自己對孩子就有責任。

這些年,謝晉對自己非常節儉,經常穿的衣服就那幾套。他是想多存點錢,將來老四生活有個保障。

2002年,謝晉被媒體問及自己的兒子,他說:「智障並不是傻子,他們也有自己感情的表達方式, 每次我回家,老四都會給我提前放好拖鞋」 。

生出「傻兒子」的原因

謝晉與妻子都身心 健康 ,也不是近親結婚,那為何四個孩子會出現兩個智障呢?

謝晉是個直率的人,有時候對待個人的隱私也不迴避,說到兩個傻兒子,謝晉曾內疚地說:問題很可能在我的身上。

他說:「 老三、老四齣生的時候,恰好是我縱酒最過的時候,喝起來豪氣沖天 ,家鄉的黃酒,各地五色雜酒,尤其是茅台、汾酒、五糧液、衡水老白乾、桂林三花酒、蘭陵美酒,甚至內蒙羊羔酒、新疆馬奶子酒,逢酒必喝,盡興而醉,痛快啊! 但 痛快是痛快,也留下了這筆孽債……」

拍戲現場,別人帶的是濃茶飲料,他卻帶酒壺,邊執導邊喝酒。

謝晉曾說:

「照中國傳統說法,他們是『討債鬼』, 我前世欠了他們的『債』,今世要來還,可是,我今生今世還不清。」

雖然這樣說,他還是在竭盡全力地還清這筆欠的債。

1988年,謝晉曾在老家上虞建造了一套面積150平左右的房子,上海還有一套別墅,這一切都是希望自己和妻子走後,老四能有個生活保障。


長子有成就,但一生未婚,59歲早逝

由於兩個弟弟生活一直需要人照料,謝衍從小就很懂事,自己能做的事情絕不麻煩爸爸媽媽。

謝衍年輕時曾在安徽農村插隊落戶,後被調至縣文工團,再後來到杭州市話劇團、浙江電影製片廠。

1983年,赴美國學習電影,就讀於紐約大學電影系。他與著名導演李安是校友。

學成歸來後,先後拍攝了根據白先勇短篇小說改編的影片《花橋榮記》,周迅初登銀幕之作《女兒紅》以及勵志電影《牽手人生》等。

《花橋榮記》拍攝的時候,不幸遇到亞洲金融風暴,謝衍的投資中斷,一下子陷入絕境。

這時候的謝晉伸出了援助之手,不僅幫助他從香港回到上海電影製片廠重新剪輯,更把多年的夥伴指派給兒子,料理日常事務,還幫助擋債主上門。終於,作品最後成功誕生,還獲得了大獎。

盡管事業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但是謝衍卻一生未婚,有沒有孩子。

他曾對知心朋友說:我應該為女方著想, 萬一婚後生育的孩子像兩個弟弟(智障)也不 健康 怎麼辦?!

謝晉在晚年,曾經交代謝衍,說:「以後我不在了,一定要照顧好他(老四)!無論如何,以後你都不能拋下苦命的弟弟。」

可惜的是謝衍後來得了肺癌,於2008年8月過世,享年59歲。

確診肺癌後,本來定居在美國的謝衍, 悄悄變賣了在美國的房產,回到上海,並留下遺囑,所有財產75%留給弟弟阿四,25%留給父母。

回到上海時,謝衍隱瞞了自己的病情,他是怕年老的父母為自己擔心。他還提前買了一塊墓地,計劃將來作為家族的墓地。

他把一切事情都料理得一清二楚,然後穿上一套干凈的衣服,去了醫院,再也沒有出來。 他懇求周圍的人,千萬不要讓爸爸、媽媽到醫院來。他念叨著:「不要來,千萬不要來,不要讓他們來……」 他不忍看到父母擔心的樣子。

這些年,父母為了老三老四操了無數心,他都看在眼裡。爸爸媽媽實在是太累了。

直到謝衍去世前一個星期,父母才得知兒子病重,趕到醫院的時候,謝衍已經無法起身,形容枯槁。


走時安詳

2008年10月,謝晉應春暉中學之邀,參加母校的百年校慶。

那天晚上,謝晉胃口很好,吃了一份海鮮、兩片餅干、一塊蛋糕,還小酌了幾杯家鄉的女兒紅。

次日一早,發現謝晉側卧在床上,身體已經冰冷。後經醫院判定,死亡時間為凌晨1點左右,病因是心源性猝死。享年85歲。

和兒子謝衍的離世只隔了56天。

謝導的猝然離世,讓無數國人無不感到悲傷。

遺體在龍華殯儀館火化那一天,成千上萬的民眾,手捧鮮花、輓聯,為謝導送行。

曾受謝晉培植的幾代影視明星祝希娟、朱時茂、潘虹、劉曉慶、濮存昕、趙薇、范冰冰等人悉數到場,由於前來參加悼念的人太多,導致人群發生混亂,殯儀館玻璃門被擠碎……

八年後,謝晉夫人徐大雯在上海普陀區中心醫院去世, 享年90歲 。 她在臨終前,將老四託付了女兒和女婿。 父愛如山,母愛如海。

【結語】

謝晉作為一名導演,無疑是非常成功的。

更可貴的是,他對於兩個智障兒子的愛,是那樣的深厚和溫柔。

他樂觀而堅強地接受了自己孩子是智障這個現實,並拼盡全力讓他們在這個世界能夠過得好一點,快樂一點。

他將孩子智障的原因歸結於自己的狂飲酒,並說:「 我前世欠了他們的『債』,今世要來還,可是,我今生今世還不清。」 他這份清醒、這份對孩子的責任心,世間有幾人能做到?

孩子從小就表現出了智力問題,他不離不棄,還愛之愈深。

他用自己一生的行動詮釋了人世間最美好的父子之情,「 我將你帶到這個世界,我不求回報,只希望你能過得好一點。」

參考資料:

《徐大雯: 我與謝晉一生情》

Ⅲ 上海電影製片廠簡介及詳細資料

概述

上海是中國電影的發祥地。作為中國最早開放的通商口岸和工商業最繁榮的城市,上海為電影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1896年,中國第一場"西洋影戲"的放映在上海舉行;1913年,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在上海製作完成;1921年,中國第一部正式意義上的電影故事片在上海誕生。從此碧喊好,電影在上海迅速發展,並逐漸形成了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傳統和民族風格。

1949年以前,中國電影的主要生產地便在上海,這使上海具有著大量的電影生產經驗、人才和物質實力。例如亞細亞影片公司、上海影戲公司、長城畫片公司、明星影片公司、聯華影業公司、藝華影業有限公司等等一系列中國最早悔鉛期最有影響的電影製作機構都建在上海。因此,把上海視作中國電影的發源地並不為過。上海電影製片廠正是在這個傳統上成立於1949年11月16日的。第一任正、副廠長滲段為劇作家於伶和戲劇家鍾敬光。電影藝術家、劇作家陳白塵和張駿祥出任了藝術委員會的正副主任。

發展簡史

1949年11月16日,上海電影製片廠宣告成立。由於伶任廠長,鍾敬之任副廠長。1950年,上影拍攝完成了建廠後第一部故事片《農家樂》,1953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合並了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由多家公私合營和私營公司組成)。期間,上影創作了一批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具有強烈時代氣息的優秀影片,《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雞毛信》、《鐵道游擊隊》、《家》等影片,為新中國電影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企業文化

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部譯製片是《團的兒子》(原譯名《小英雄》周彥譯制導演)由上海電影製片廠1950年譯制。1953年,桑弧導演拍攝了戲曲片《梁山伯與祝英台》,這是新中國拍攝的第一部彩色舞台藝術片。1957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改組成上海電影製片公司,1958年轉為成立上海市電影局,均由袁文殊擔綱負責。下轄江南、海燕、天馬3家製片廠和上海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和上海電影譯制廠以及電影技術供應廠、電影演員業余劇團、電影樂團、電影發行公司等10個單位。這期間創作的《女籃五號》、《林則徐》、《聶耳》、《羊城暗哨》、《今天我休息》、《老兵新傳》等影片再次創造了一個新的 *** 。

1957年,由謝晉導演的影片《女籃五號》是新中國第一部體育題材影片。1958年,由沈浮導演的《老兵新傳》是新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聲故事片。1959年,鄭君里導演的影片《聶耳》是新中國第一部音樂傳記片。

短短十年間,上海電影製片廠成為中國電影最大的生產基地,上海電影的發展進入了第一個豐收期。各路精英匯聚申城,新片佳作層出不窮,影響深遠廣泛。無數的"第一"續寫著曾經的榮耀,也開拓著更寬廣的未來。

優秀影片

作為中國影片生產基地,拍攝了許多優秀影片,如《51號兵站》、《羊城暗哨》、《女籃五號》、《紅樓夢》、《聶耳》、《李師師》、《枯木逢春》、《李雙雙》、《舞台姐妹》、《白求恩大夫》、《苦惱人的笑》、《天雲山傳奇》、《巴山夜雨》、《城南舊事》、《秋天裡的春天》、《芙蓉鎮》等。1957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曾一度改為上海電影製片公司,下設3個電影製片廠:江南電影製片廠、海燕電影製片廠和天馬電影製片廠。不久,撤銷江南廠,上海電影製片公司改建為上海市電影局。

1973年後,海燕廠(當時名為紅旗電影製片廠)和天馬廠(當時名為)重新合並為。補充:上美術電影製片廠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美術電影製片基地,成立於1957年4月。她是融美術片、兒童片的製片、製作、發行、放映及圖書、雜志、音像製品、多媒體產品的出版、發行、銷售;著作權授權經營與開發:兒童卡通服裝、玩具、文具禮品的開發與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影視文化機構。這里匯集了蜚聲動畫影壇的編劇、導演、美術設計師、攝影師、作曲家和技術專家,具有較強的影視卡通片創作、製作和衍生產品研發實力。

50多年來,《鐵道游擊隊》、《牧笛》、《南征北戰》、《雞毛信》、《渡江偵察記》等優秀作品享譽國內外,獲得了包括丹麥歐登塞童話電影節"金質獎"、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及中國電影"金雞獎"、"華表獎"、"童牛獎"等在內的200多個獎項。在致力於發展中國民族卡通片的同時,還和法國、德國、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合作拍攝了《狐狸列那》、《諾亞方舟》、《不射之射》、《環游地球八十天》、《番茄醬》、《鴨子偵探》、《天才發明家》等影視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具有較完善的影視發行網路。

所創作的影視卡通片發行至東南亞和歐美地區;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卡通片電視播放欄目《卡通王》在全國近30家電視台播出。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擁有上海億利美動畫有限公司、上海卡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卡通王》雜志社和上海美術電影專修學校等實體,以動畫產業化發展為目標,為社會各界提供影視片、廣告片的製作、形象設計、卡通產品的研製開發、製作和卡通片創作人才培養等服務。

技術支撐

以高新技術為支撐,以優秀人才為基礎,與海外資本相聯合,與國際水平相銜接,建設設施齊全,技術先進、服務優良、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完整高效的製作技術基地和服務體系!

相關產業

積極開拓影視相關產業, 理順體制,尋求新突破,組建新團隊,形成以影視布景製作、美術設計、廣告製作推廣以及相關專業化產業群體;合作興建電影產業研究所和電影學院,延伸電影社會功能,擴大電影影響。

Ⅳ 圖圖買碗面是哪一集

第一部第十三集


2006年11月,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出品的系列動畫片《大耳朵圖圖》喜獲第23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編導」、「優秀長篇美術片」兩項大獎。《大耳朵圖圖》是美影廠4大導演工作室之一——速達工作室的拳頭作品。《大耳朵圖圖》第一部分一播出,就以其清新可愛的國產動畫明星形象和生動有趣的「家常」故事榮登央視少兒頻道收視榜首,榮獲第七屆全國電視節目「金童獎」長片類二等獎、2005年度中國電視劇上海收視率排行榜「國產動畫審片特別獎」,並被國家廣電總局推薦為年度十部優秀國產動畫片之一。片中主角圖圖已成為當代兒童的卡通偶像。
2007年5月,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導演速達因執導電視片《大耳朵圖圖》,獲得正在杭州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動漫大賽「美猴獎」最佳導演獎。是很多人的童年。

Ⅳ 上海有沒有知名的電影導演

上海知名的電影導演有兩位,分別是徐崢和王家衛。

1、徐崢

徐崢,1972年4月18日出生於上海,中國內地男演員、導演、編劇、監制。1994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

1988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旺角卡門》獲得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1990年,執導劇情片《阿飛正傳》獲得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第2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1994年,執導劇情片《重慶森林》獲得第1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1997年,執導劇情片《春光乍泄》獲得第5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並成為戛納國際電影節首位獲此獎項的華人得主。

2013年,執導劇情片《一代宗師》獲得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 。2019年5月15日,擔任了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創投項目」的評委會主席。

Ⅵ 《南征北戰》這部經典電影講的是什麼

影片讓人感覺很真實,這是因為拍攝時戰爭才過去沒幾年,片中有些演員當年就親自參加過那些戰斗,自然不會像現在電影那樣憑想當然胡編亂造。我印象最深的是片中的服裝,比如鄉親們穿的黑棉襖黑棉褲,現在哪兒還有啊。戰士們的軍裝、國軍傷兵俘虜的打扮也都很有時代感。還有,片中部隊行軍的大場面很有氣魄,1952年就能拍出這么大的場面很了不起。
影片也有一些可探討之處。比如高營長這支部隊,從影片中戰士們對話得知,他們是屬於粟裕的華中部隊,應該都是江蘇兵,但部隊裡面卻有很多山東當地兵,這就跟戰士們發牢騷反攻反攻反到山東有矛盾了。不過也沒辦法,華野是由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合並而成的,不反映一下山東部隊也不合適。還有,萊蕪戰役前,華野已經打了宿北戰役和魯南戰役,也就是說,華中野戰軍部隊早已到山東打過仗了,反攻反攻反到山東之類的話也不太符合實際。有些倒是可以虛構的,比如張軍長原型是張靈甫,但他最後下命令放毒氣突圍應該是黃維乾的,而拿石頭砸破自己頭裝傷則是杜聿明的事跡。片中老稱蔣介石為總統也不合適,蔣是1948年才當上總統的,1947年時只能稱主席或委員長。

Ⅶ 介紹一下大導演謝晉

姓名:謝晉 出生年月日:1923年11月21日 生肖:豬 星座:天蠍座
籍貫:浙江 出生地:浙江省上虞縣
學歷: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

個人簡歷及工作成就(獲得獎項):

1923年 11月21日出生於浙江省上虞縣,在家鄉度過童年,並上了一年小學。
三十年代隨父母遷居上海繼續讀小學。
1938年 赴香港讀中學。
1939年 回上海就讀於大夏附中、稽山中學高中,業余時間到華光戲劇專科學校、金星電影訓練班學習,指導老師有黃佐臨、吳仞之等,並參加由於伶等人支持的學生戲劇活動,在多幕劇《岳雲》中扮演岳雲。
1941年 考入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話劇科,受教於曹禺、洪深、焦菊隱、馬彥祥、陳鯉庭等名家。
1943年 就讀於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後主動輟學,跟隨馬彥祥、洪深、焦菊隱去重慶中國青年劇社工作,在《少年游》、《槿花之歌》、《黃花崗》、《雞鳴早看天》、《郁雷》等戲中擔任劇務、場記和演員。這一時期,確立了向導演專業發展的藝術志向。
1947年 在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導演專業復學,導師余上沅。
1953年 在上海電影製片廠任導演
1983年 作品:《秋瑾》(導演)義大利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84年 作品:《高山下的花環》(導演) 獲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剪輯獎;第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文化部1984年優秀影片一等獎;《文匯報》、《中國電影時報》新時期十年電影獎(1977一1987)故事片獎、導演獎。
法國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85年 美國十大城市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86年 作品:《芙蓉鎮》(導演) 獲第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最佳美術獎;第1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女演員獎、最佳男配角獎。獲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大獎「水晶球獎」,(演員徐松子獲「捷克戲劇家協會評委獎」);捷克第40屆勞動人民電影節榮譽獎;民主德國電影家協會頒發的1989年發行影片評論獎、最佳外國故事片評論獎;法國第1屆蒙彼利埃電影節「金熊貓獎」。任第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任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委員。前後曾任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塔什於電影節、阿爾及利亞電影節、馬尼拉國際電影節評委。
1988年 作品:《最後的貴族》(導演) 獲第1屆中國電影節榮譽獎。
任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任第5屆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任第7屆中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第1屆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1989年 任第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
1991年 作品:《清涼寺鍾聲》(導演)《啟明星》(導演)1992年 8月8日謝晉——恆通影視有限公司成立於上海,任公司總經理、法人代表。美國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93年 作品:《老人與狗》(導演) 獲上海電影評論學會1993年「十佳影片」獎。2月任上海謝晉——恆通明星學校校長;上海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客座教授。
任第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任第8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第2屆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
1995年 作品:《女兒谷》(導演)獲1995年第4屆全國大學生電影節特別榮譽獎。5月任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院長;謝晉——恆通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
1996年 任第6屆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
1997年 作品:《鴉片戰爭》(導演) 獲第1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攝影獎、最佳錄音獎、最佳道具獎、最佳男配角獎;1997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上海影評人獎「永樂懷」1997年「十佳影片」榮譽稱號。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美洲特別大獎」。 1998年 任第4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評委會主席。獲香港(海外)文學藝術家協會頒發的中華文學及藝術家金龍獎「當代電影大師」稱號。任第9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個人榮獲上海市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出版《我對導演藝術的追求》。

擔任副導演的影片: 《啞妻》(48年,大海大同電影廠)《雞毛信》(53年,上影廠)擔任導演的影片:

《女籃五號》(57年,上影廠,57年獲世界青年聯歡國際影片展覽「銀質獎」,58年獲墨西哥國際電影周「銀帽獎」)《紅色娘子軍》(60年,上影廠,獲第一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64年獲第三屆亞非電影節「萬隆獎」)

《大李、老李和小李》(62年,上影廠)
《舞台姐妹》(64年,上影廠,獲第二十四屆倫敦電影節英國電影學會年度獎、第十二屆葡萄牙菲格臘.達.福日國際電影節評委獎、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榮譽獎——國際電影導演獎。
《天雲山傳奇》(80年,上影廠,獲第一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和最佳導演獎、第四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牧馬人》(81年,上影廠,獲第六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高山下的花環》(84年,上影廠,獲第八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芙蓉鎮》(86年,上影廠,獲第六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第十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卡羅維伐

利國際電影節大獎
《最後的貴族》(89年,上影廠)
《清涼寺鍾聲》(91年,上影廠)
《啟明星》(92年)
《老人與狗》(93年)
《女兒谷》(95年)
《鴉片戰爭》(97年,峨眉廠,獲第十七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美洲特別大獎」)三次擔任「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擔任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塔什干電影節、阿爾及利亞電影節、馬尼拉國際電影節評委。

獲獎情況及代表作:

《大李、小李和老李》、《秋瑾》
《女籃五號》獲第6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銀質獎;
《紅色娘子軍》獲1962年首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等4項獎,第3屆亞非電影節上獲得「萬隆獎」第3名
《舞台姐妹》獲第24屆倫敦國際電影節英國電影學會年度獎
《啊!搖籃》獲1979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天雲山傳奇》獲得1980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首屆金雞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4項獎,第4屆百花獎最佳影

片獎
《牧馬人》獲1982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第6屆「百花獎」最佳影片獎
《高山下的花環》獲1984年文化部優秀影片一等獎,第8屆「百花獎」最佳影片獎
《芙蓉鎮》獲第26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水晶球獎

本網信息查詢

全庫搜索百靈新聞百靈視頻百靈商務百靈證券百靈教育生活社區百靈服務
推薦閱讀

Ⅷ 介紹一些80年代的國產喜劇老電影,越全越好。

1.1980《廬山戀》

1980《廬山戀》 豆瓣評分:7.5

中國第一部吻戲,是「文革」後國內首部體現愛情主題的電影,女主角張瑜片中的服裝換了43套,遠遠超越《花樣年華》里張曼玉的23套旗袍;當年的新人張瑜也憑這部電影成為上世紀八十年代觀眾心中的「夢中情人」,並中選第一屆金雞獎和同年百花獎的「雙料影後」。如今在廬山上,有一座非常聞名的廬山戀電影院,每天從早到晚只放映《廬山戀》一部影片。看《廬山戀》已成為廬山的一個固定旅行項目。

2.1981《三個和尚》

1981《三個和尚》 豆瓣評分: 8.6

這部影片是依據中國民間諺語改編而成,是70後的寶貴幼年回想。憑借著高明的藝術水準,這部電影在國內外取得多項大獎,包含1981年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第四屆丹麥世界兒童和青年電影節銀質獎1982年第三十二屆德國柏林世界電影節銀熊獎。

3.1982《茶館》

1982《茶館》 豆瓣評分: 9.2

這是一部由原著改編而來的威望電影。影片中「北京人藝」絢爛群星的扮演非常超卓,影片充分發揮電影藝術手法的優勢,影片根本保留了原舞台表演的魅力和民族化的風格,將電影化的處理與原作風格有機交融,使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愈加傑出。該片獲1983年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文化部1982年優異影片獎特別獎。

4.1982《少林寺》

1982《少林寺》 豆瓣評分: 7.9

由張鑫炎執導,李連傑主演。是一部在武打電影史上具有劃年代含義的作品,影片一反舊式武打片中那種純扮演的花架與鏡頭技巧的做作,經過李連傑和他的一班功夫隊員們樸素真實的功夫讓觀眾真正賞識到了中國功夫。《少林寺》的顫動,使光頭和尚覺遠的形象成為一個年代的印記。

5.1983《城南舊事》

1983《城南舊事》 豆瓣評分: 8.7

改編自林海音1960年出書的同名中篇小說,由吳貽弓執導,沈潔、鄭振瑤、張豐毅等主演。198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上映。經過孩子的目光審視近代中國的變遷,對文革之後的中國電影來說彌足珍貴。

6.1985《黃土地》

1985《黃土地》 豆瓣評分: 7.9

根據珂蘭《深谷回聲》改編。本片可以說是陳凱歌作為第五代導演的開山之作,張藝謀擔任攝影,這也是當今國內最頂尖的兩位大導演在25年前的初次協作。賈樟柯曾說自己當年在街頭散步,溜進一個錄像廳,在放黃土地,其時就被震懾了,從此立志拍電影。

7.1986《芙蓉鎮》

1986《芙蓉鎮》 豆瓣評分: 8.8

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86年,聞名導演謝晉執導,劉曉慶、姜文主演;這是一部反映建國以來屢次政治運動中小人物悲歡離合的電影。影片經過芙蓉鎮上的女攤販胡玉音、右派分子秦書田等人在「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運動中的遭遇,對我國50年代後期到70年代後期近20年的前史做了嚴厲的回憶和深入的反思。

8.1987《紅高粱》

1987《紅高粱》 豆瓣評分: 8.1

張藝謀導演,鞏俐姜文主演的電影《紅高粱》以濃烈的色彩、豪放的風格而為人所稱道。影片塑造了「我奶奶」、「我爺爺」、羅漢大叔等一批中國普通老百姓群像,最大的特色是拍出了中國人豪邁爽快的一面,跟中國內地電影一貫的哀傷沉重的傳統風格大相徑庭。攝影師顧長衛在取景和色彩的運用上有出色表現,男女主角在高粱地野合的一段有中國電影罕見的「景人合一」之美。1988年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中國電影。

9.1987《老井》

1987《老井》 豆瓣評分: 7.7

一部富有深刻哲理性的影片,它以現實主義的手法表現了當代農村青年的獻身精神,並由此歌頌了中華民族的頑強毅力。在上映後引起較大反響。呂麗萍、張藝謀主演,獲得過第11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演員獎,1987年美國第7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第11屆沙爾索國際電影節一等獎。

10.1987《末代皇帝》

1987《末代皇帝》 豆瓣評分: 8.6

這是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的一部傳記電影。盡管這不是一部國產電影,但是它的選題與時代背景都是與中國密不可分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那個時代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傳統社會縮影。影片詮釋了溥儀一個作為皇帝的人的故事,並沒有洋洋灑灑的去講溥儀的故事與中國的歷史,而是選擇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來看待末代皇帝的人生。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榮獲了第六十屆(1987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拓展資料: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但它又具有獨自的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法語:Montage)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國務院法制辦於2018年2月2日—22日就《電影行政處罰裁量辦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Ⅸ 南征北戰電影簡介

《南征北戰》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52年的新中國第一部軍事影片。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南征北戰電影簡介,供大家參閱!

南征北戰電影劇情簡介

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在山東地區與敵人經過多次激戰,徹底粉碎了蔣介石軍隊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1947年冬,國民黨反動派集結優勢裝備和優勢兵力對華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部隊在粟裕將軍的指揮下,於蘇中七戰七捷。為了更有力的殲滅敵人,出於長遠的戰略考慮,實施了大踏步的後退。 對這一舉動,起初有些戰士一時想不通。某師一團一營高營長率領的部隊,轉移到山東沂蒙山區的桃村待命,當地百姓對人民軍隊的後撤也十分有意見。為了平撫安定戰士和老鄉們的情緒,高營長和村長趙玉敏分別將上級的作戰意圖進行傳達和解釋說明。

這時,情況突然有了新的變化,反動派軍隊以為我軍是在敗退,便集中了三十萬人馬,從三面向我軍合圍,企圖與我軍展開決戰。我軍在桃村前面的大沙河阻擊敵人,戰斗持續了六晝夜,然後向鳳凰山轉移,圍殲鳳凰山已經被我軍包圍的敵軍李軍長所屬的七個師。高營長奉命在摩天嶺阻擊前來增授的敵軍張軍長的部隊。 鳳凰山戰斗結束後,高營長又奉命擔任包殲援敵的前鋒,敵軍退守大沙河南岸負隅頑抗,高營長便抄小路偷渡大沙河,切斷敵軍退路,後敵人又想炸掉大沙河上游的水壩,用洪水阻止我軍過河。趙玉敏帶領游擊隊剪斷水壩上的炸葯導火線,保全了水壩,也保住了下遊人民的生命財產,使敵人的狠毒陰謀未能得逞。我軍渡過大沙河,殲滅了頑敵,敵方張軍長及其參謀長均束手就擒。

南征北戰電影幕後花絮

影片

在人物塑造、語言的提煉上作了有益的探索,並嘗試用對比蒙太奇的手法,力求對解放軍指戰員和敵軍將領在決戰中的心理活動加以表現和對照。

影片拍攝時曾和人民解放軍組成一個有四、五千人的攝制組,前後歷時一年。它在把握戰爭場面的氣勢、戰役的規模和表現戰略決策及軍事思想等方面,都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導演把一個龐大繁雜的戰爭題材表現得明快流暢。顯示了處理大題材、大場面的藝術才能,同時也為今後駕馭重大題材積累了經驗。

穿幫台詞

電影描述的歷史事件發生於1947年初,電影里稱呼蔣介石為“總統”,事實上蔣介石到了第二年1948年5月20日才就任總統,當時蔣介石的正確稱呼應該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委員長”,或者國民政府“蔣主席”。

經典台詞

“我們已經到達摩天嶺,請你們向我們靠攏!”

“有人竟不顧大局,有意保存自己實力!這種常識在軍事上也許是沒有的!”

“請你們堅持最後5分鍾!請你們堅持最後5分鍾!”

“張軍長,看在黨國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

“不是我們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

南征北戰電影幕後製作

拍攝散記

第一部軍事故事片

《南征北戰》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拍攝的第一部軍事故事片,這部影片以其恢宏的氣勢,眾多的人物群像在新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廣大電影觀眾非常喜愛這部片子,親切地把它和《地道戰》、《地雷戰》一起稱為“老三戰”,《南征北戰》則排在第一位。

1951年春,由江青負責的“電影指導委員會”、中央電影局及上海電影製片廠決定拍攝一部反映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戰爭片,作為次年八一建軍節的獻禮影片。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的粟裕也參與了該片的指導。成蔭由於在此之前成功拍攝了《鋼鐵戰士》而被點名擔任該片導演。當時正值全國文藝整風運動,各電影廠原先准備的片子全部停拍。上影廠要拍攝的這部戰爭片也因此成為當年唯一的准拍片,這使廠領導和導演在感到無上光榮的同時,也承受著很大的壓力。

成蔭領命後很快組建了一支創作班子,沈西蒙、沈默君、顧寶璋三位部隊作家負責電影文學劇本的創作。為保證影片的真實性,電影廠還專門組成了以軍事學院戰役戰術教授會教員組組長王曉為團長的軍事顧問團。根據上級指示:《南征北戰》要“以華東戰場上一次大殲滅戰為背景,著力表現毛澤東運動戰思想在大踏步前進,大踏步後退中殲滅敵人有生力量。”這一命題也由此奠定了《南征北戰》准史詩片的地位。

如何既能從宏觀角度,全景鳥瞰式地把握與展現重大事件的全局,使影片場面宏偉壯觀,又能使劇中人物在觀眾中“立”起來,這對《南征北戰》劇組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尋常的考驗。為了寫好適合拍攝的劇本,沈西蒙率創作組深入當年參戰部隊進行采訪,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資料,經反復打磨,終於寫出了劇本第一稿。導演成蔭對劇本很是滿意,本以為上級審查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不曾想,劇本交到電影局,江青看了稿子後很不滿意,認為劇本里高營長和區長的愛情描寫,損壞了人物形象,必須要刪去。盡管劇中愛情描寫的分量並不多,但它卻涉及全劇結構,真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成蔭和沈西蒙改來改去,卻總是難以圓滿,一時間急得團團轉。

《南征北戰》開拍之時,正值毛澤東親自發動批判《武訓傳》,劇組因此也顯得格外小心謹慎,沒有保險的劇本,誰也不敢貿然開機。如此折騰來折騰去,一晃半年時間過去了,上影廠領導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情急之下,他們找到曾拍攝過軍事片《耿海林回家》的導演湯曉丹來“救火”。這樣,就出現了兩個攝制組同拍一部片子的奇特現象。這兩套班子做了分工,成蔭重點拍解放軍方面的戲,湯曉丹重點拍國民黨方面的戲。

《南征北戰》的拍攝也引起了曾指揮過華東戰場的粟裕將軍的關注,他將成蔭和湯曉丹召到北京,親自為他們詳細講解了當年華東戰場上的軍政態勢及戰斗情形。這樣,沈西蒙、沈默君、顧寶璋等很快就在原來劇本基礎上進行了新的的改寫和加工。新劇本得到了林彪、陳毅等軍隊上層領導的認可。林彪還對其中陳戈師長念的一大段台詞進行了修改,陳毅也改過劇本中的幾段對話。

背景介紹

《南征北戰》描寫了敵我雙方一批高級將領,人物多達十幾個,而且戲份也都相當。由於當時全國影片拍攝都停頓下來,這倒反而為南征北戰“遣將調兵”提供了極好的便利。演員陣營很快就排定了,陳戈飾我軍師長,馮喆飾演高營長,劉沛然演我軍連長,張瑞芳飾演女游擊隊長。項堃演敵軍張軍長,白穆演敵參謀長,楊華演敵李軍長,穆宏演敵軍總司令。《南征北戰》真可謂“大腕雲集”。盡管劇組來了這么多名演員,但電影指導委員會及電影局對演員把起關來還是很嚴格的,就連演員試鏡頭的戲也必須送審。

《南征北戰》拍攝於新中國成立之初,各方面經濟還比較吃緊,粟裕要求劇組節約每一分錢,要愛護部隊和群眾,盡量減少參拍部隊和群眾數量,以免影響生產和部隊正常工作。他還建議將劇本中我方炸彌河橋改成炸彌河大壩,這樣既能保證質量又可減少投資。劇組遂根據粟裕的建議對劇本場景作了修改。為節省開支,劇組大量採用實地拍攝,並將殘破的青州火車站作為重點場景。對於拍攝用具和道具,能自己做的盡量自己做。為了拍攝戰場全景,攝制組還製作了一架左右能搖擺,上下能升降的木製升降機。戰爭場面自然少不了煙火,成蔭為此專門購置器材,組織了一支特技煙火隊,這支煙火隊對於創造藝術氣氛和保證拍攝安全起了很好的作用。

拍攝現場

1952年春節剛過,成蔭和湯曉丹便率攝制組來到了第一個實地拍攝現場——山東青州,參加電影拍攝的步兵、騎兵、裝甲兵、汽車兵、工兵、炮兵紛紛在小城安營紮寨,好不熱鬧。攝制組和軍隊的到來也吸引了許多前來看熱鬧的人。大概是剛解放不久,看到這些和從前沒什麼兩樣的軍隊,大家感到非常親切,都鼓掌歡迎起來。然而,當一隊戴著鋼盔,背著卡賓槍,穿著美式皮靴的“國軍”從大家面前走過時,許多人禁不住失聲驚叫:“怎麼國民黨軍也來了?”一位拄著棍子的老太太,踮著小腳氣呼呼地跑上去,拿起棍子朝一個戴鋼盔的“小鬼”頭上,嘣嘣嘣就是三下,嘴裡還不住地罵著:“怎麼回事?這些兔崽子們怎麼又回來了……”還有人朝這些“國軍”扔起了石頭。軍事組一位參謀見狀忙叫道:“這不是真的,這是拍電影!”大家聽了這才恍然大悟,人群里爆發出陣陣笑聲。

看熱鬧的人興奮不已,但導演們卻急得直冒火。當時參加拍片的一個團是剛從朝鮮戰場拉回來的,他們負責演“國軍”。可個個哭喪著臉、垂著頭,任憑當官的喊破嗓子也走不整齊。一了解才知道,原來是戰士們都不願演“國軍”,正鬧情緒呢。一位姓王的營長見狀立即將全營一百多位戰士集合起來,大聲說:“(演國軍)這是政治任務,有咱們的份,咱們不幹誰干?就算是讓國民黨又抓了一次壯丁。咱們今天來拍電影揭露控訴他。這不用演,都熟悉,咱不抬舉他,也不糟蹋他,真的什麼樣就怎麼演。導演在這兒,你給我們掌著舵,演得不像,演得不好你撤我的職!演得好了說不定還當電影明星呢!”演“國軍”的解放軍戰士們聽了這位營長的話,頓時來了精神,導演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看過《南征北戰》的人對片中那些民工支前的恢宏場面一定會記憶猶新。當初在拍這些戲時,導演還真是捏著一把汗呢。因為劇中的這些群眾演員都是從分散的各村邀請來的,他們能准時到達現場么?然而,開拍那天時間還沒到,鄉間小道上便長龍似的涌動著一隊隊人馬,有推著小車的,有抬著擔架的,有挑著鋪蓋的,還有扛著門板的,青年人扶著老人,領著孩子,背著病號……他們身上穿的、手上拿的都是戰爭年代裡的衣物和用具,個個臉上凝重而嚴肅……攝制組被老區人民那動情的“投入”深深地感動了。用不著說戲,攝制組便立即投入了拍攝,幾台機器整天轉個不停,到頭也沒有一個老鄉“開小差”。

青州戲剛收鏡,另一個外景地的地方幹部又急沖沖地趕來找到成蔭說:“俺們那兒好幾年沒見隊伍啦!大夥兒都想啊,您們就快去吧!”地方幹部著急,攝制組又何嘗不著急呢。由於場面大,拍起來也較費力,夏天快到了,許多冬天的戲還沒拍。眼瞅著綠油油的田野、花團錦簇的果樹,導演急得直跳腳。想到山區夏天可能到來得晚一些,成蔭於是連忙召集大隊人馬向大山奔去。可到現場一看,大家都傻了眼:山區的夏天雖不及平原來得早,但此時也是桑樹吐綠,楊樹枝頭上也吊起了一片毛毛蟲似的毛絮,哪裡還有一點冬天的影子呢?可是大部隊都開來了,再換外景地不僅費力費時,拍攝進度也因此要受到很大影響。“這該如何是好?”成蔭和湯曉丹兩位大導演真是急火攻心,一籌莫展。一位姓董的團長見狀對成蔭說:“成導演,你能不能用那傢伙(指取景框)看看能帶出多少樹,能帶上的就把樹葉全捋了!”成蔭聽了猶豫不決:“這樣行么,這些樹可是老鄉的經濟林,他們靠這生活呢。”話音還沒落,一位拎著水罐的老大爺便過來說:“這些樹都是俺們家的。為了拍電影我們捐出來了,哪棵樹礙事就除哪棵,您們不用犯難!”

看著老大爺那誠懇的目光,成蔭和在場的人們都被深深地感動了。董團長隨後便將各連幹部招來下達捋樹葉的命令:“一個班一棵樹,電影帶著的就捋干凈,帶不著的一個葉也不準動,這是群眾紀律!”董團長一聲令下,戰士們便捋起袖子紛紛摘起了樹葉。

“冬景”問題解決了,戰士們很快投入了緊張的拍攝之中。時間過得飛快,拍著拍著,真正的夏天便來到了。夏天拍冬天戲,其艱苦可想而知。原本不願演“國軍”的戰士此時倒顯得比“解放軍”輕松許多。因為在影片中敵軍服裝是夾衣,或是套著棉襖的單衣,而我軍卻仍舊穿著大棉褲、大棉襖,而且還要頂著驕陽,跑步攻山頭,一場戲下來,大家都是汗流浹背的。直到現在,當年在片中承擔一個小角色的演員仲星火每每想起當時拍攝情景還是感慨不已:“我們每天天一亮就掛幾個水壺,找著道具,穿著棉軍裝,戴著棉帽子,夏天四十多度,山上一棵樹都沒有,一直拍到晚上,又是煙又是火,機槍爆炸,一天就吃這么幾壺水,拍一個鏡頭就把衣服脫下來,裡面已濕透。一天都沒有小便,所有的水都變成汗跑光了。”

環境艱苦

《南征北戰》不僅拍得艱苦,而且險情叢生。因為當時拍片用的炸葯都是真的,而且所埋梯恩梯炸葯重達一公斤,其威力可以炸翻一個水泥碉堡。雷管也都是用紫銅做的,崩了眼睛可不是鬧著玩兒的事。拍攝時為防意外,相關人員都要在埋炸葯的地方畫上保險圈。盡管如此,董團長還是作了最壞的打算,他對大家說:“往死里干!!死一兩個沒關系,真干!”結果拍攝時,戰士們毫發無損,倒是當過多年兵,並且從未負傷的導演成蔭掛了彩,腿上被彈出的雷管並列地崩了兩個小窟窿。雖然受了傷,但成蔭還是輕傷不下火線,越拍越有勁。只是拍攝過程中發生的兩次事故使他和攝制組心痛不已。那是在拍攝過程中當一輛坦克開過時,路邊圍觀人群中有個十四歲小孩突然竄上前去想看個仔細,不幸被坦克履帶卷了進去!另外一次運輸道具的大卡車在途中爆胎,車輛失去重心,翻到溝里,幾個年輕押運員受傷,好在這次沒有人員死亡。《南征北戰》人物演得到位,戰爭場面拍得也很精彩,尤其是敵我雙方搶占摩天嶺、將軍廟爭奪戰這兩場戲,不僅戰爭氣氛營造得真實與濃烈,而且戰爭規模之大,在當時戰爭片中也是空前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場戲在當時技術條件很差的情況下,空間縱深鏡頭運用得相當成功。在拍攝中,導演不僅成功地運用了平行蒙太奇手法生動地體現了雙方從兩側分頭搶占摩天嶺的緊張場面,而且在解放軍搶先一步登上制高點後,採用了一個跟移拍攝的長鏡頭,將鏡頭不斷地移到將沖上來的國民黨軍隊那裡,完整地表現了兩軍短兵相接、爭分奪秒的緊張場面;在表現將軍廟車站爭奪戰的大場面戰斗時,除了採用分切手法外,也大量地運用了移動鏡頭,真實完整地再現了整個戰斗的激烈情景。

此外,在電影音樂方面,《南征北戰》也很有特色,作曲家葛炎在創作中很善於把握畫面背景,使音樂與畫面渾然天成,營造出一種出神入化的意境。其中攻佔鳳凰嶺一段音樂十分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激烈戰斗場面,堪稱中國電影音樂作品中音樂與畫面同步的經典段落。

Ⅹ 第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基本簡介

1981年,標志著中國電影藝術最高成就的電影獎項金雞獎誕生,金雞獎是目前國內唯一包含了主要專業獎項評比的獎項,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聯主辦。
獲得第一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是《天雲山傳奇》和《巴山夜雨》。當我們回眺尚未遠去的歷史,到今天才發現它們的同時出現並非偶然。在經歷了多年的困頓和沉寂之後,中國電影開始了全面的復興。《天雲山傳奇》和《巴山夜雨》之所以能震撼影壇和感動中國,是因為它們充滿了那種久違的人道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更讓人驚訝的是這兩部電影都是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電影.上海電影製片廠在第一屆金雞獎上竟然獲得了11尊獎杯!這也成為之後再也沒有哪家電影廠能夠超越的輝煌歷史。《天雲山傳奇》和《巴山夜雨》的時代背景都是文化大革命,影片中的人們並沒有被那黑暗的歲月所吞噬.第一屆金雞獎就有兩部影片並列,如果你身處1981年,看到這兩部傑出的電影,你真的難以取捨.
《天雲山傳奇》的導演是大導演謝晉,《巴山夜雨》則是導演過《神女》的大導演吳永剛和曾擔任過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的吳貽弓(後來拍攝《城南舊事》獲得金雞獎最佳導演)。
很多不太考究歷史的娛記或者娛評人老是對並列質疑,其實,並列不是後來才出現的情況,金雞獎的歷史上並列獎項在早期就屢見不鮮。
第一屆金雞獎的最佳男演員遺憾的空缺,而女演員張瑜則是因為兩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而獲得了金雞獎歷史上的首位影後。加上當年她也拿到了百花獎,她也成為中國首位金雞百花雙料影後,實際上,這年張瑜還拿到了文化部的優秀青年演員獎(華表獎的前身),和《文匯》雜志所評選的最佳女演員,1981年,對一個演員來說,毫無疑問是張瑜年!
這一屆的配角獎也授予了《巴山夜雨》的表演集體.這在很多國際電影節上也不乏這樣的例子,著名橋梁科學家茅以升的外孫女茅為蕙獲獎時才7歲,這個紀錄估計很多年都很難再有人打破.茅為蕙參加拍攝第一部影片《從奴隸到將軍》時年僅4歲,被扮演媽媽的影星張金玲抱在懷里。從4歲到9歲,她共參加了7部電影的拍攝,如《等到滿山紅葉時》《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等,跟楊在葆、孫道臨等藝術家都有過合作。提到拍《巴山夜雨》,茅為蕙回憶說:「那是1980年,我剛6歲。著名導演吳貽弓在很多地方尋找『小絹子』的扮演者。一次劇組攝影師到一個朋友家玩,見到了我的照片,說我的眼睛很大很有神,就讓我去試鏡,我就這樣走進了劇組。」
不過,在當年比金銘的名氣大很多的這位童星選擇了音樂,14歲就去了美國,現在已經成為一名鋼琴家.

閱讀全文

與上海電影廠大導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邊框帶電影字幕的軟體 瀏覽:825
孩子的世界電影劇情介紹 瀏覽:465
怎麼把電影製作成短視頻 瀏覽:865
還有沒有最新的電影 瀏覽:327
基微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874
有哪些動漫電影值得看 瀏覽:592
葯物昏睡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863
網路電影分賬是多長時間的 瀏覽:632
四平青年免費播放的電影 瀏覽:707
軍火販電影迅雷hd 瀏覽:807
魔獸世界電影界面如何切回來 瀏覽:898
最新hifi電影播放器排行 瀏覽:156
百度網盤電影在線資源網站 瀏覽:632
一頭牛劈兩半是什麼電影 瀏覽:928
韓國理論草民電影天堂網 瀏覽:675
怎麼在微商買電影票 瀏覽:896
電影你好李煥英劇情分析 瀏覽:770
宋小寶最新小品電影 瀏覽:836
五元一部小電影 瀏覽:471
你好李換應電影完整版 瀏覽: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