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電影的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
中國唯一一個國際A類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是中國國內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在中國有很高的重要性。每年6月在中國上海舉行。上海國際電影節由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及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上海文化廣影視集團國際大型活動辦公室承辦。電影節在1993年首次舉辦,1994年,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每年6月上旬舉行,中國唯一的一個A類國際電影節,最高獎名稱為「金爵獎」,下設8個獎項,都由來自各國的國際評委評審產生。上海國際電影節共分為4個主要部分,包括競賽部分金爵獎、國際電影展覽放映、國際電影交易市場,及金爵國際電影論壇暨亞洲新人獎評選。電影節舉辦至今,已經吸引了世界各洲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3823部影片的報名, 959部影片展映,累計票房2770萬人民幣。這是尚沒有完全開放的中國電影市場每年度唯一的一次世界影片集萃,因此,每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對上海及周邊城市的觀眾無疑是一次期待已久的電影朝聖,創辦至今,已經有150多萬人次融入這個中國重要的電影活動中。每年六月期間九天的電影節已然成為上海文化生活一個重要的景觀。
長春電影節
中國長春電影節創辦於1992年,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批准舉辦的具有國際性的國家級電影節。每兩年舉辦一次。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長春市人民政府主辦;長春市人民政府、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吉林省文化廳、中國電影發行放映輸出輸入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和長春電影製片廠聯合承辦 。本屆電影節的宗旨是:友誼、交流、發展。電影節組委會將聘請電影界各方面專家組成評委會。本屆電影節設下列獎項:1、最佳華語故事片獎(包括合拍故事片);2、最佳外語故事片獎;3、優秀華語故事片獎;4、優秀外語故事片獎;5、最佳編劇獎;6、最佳導演獎;7、最佳男主角獎;8、最佳女主角獎;9、最佳男配角獎;10、最佳女配角獎;對獲獎者,電影節組委會分別頒發金鹿杯、銀鹿杯,證書和獎金。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中國電影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是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北京電視台影視部、中國電影報社、北京市電影公司、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影基金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等多家單位聯合主辦的一項大型文化活動。她創建於1993年,是當今中國每年始於春季的第一個電影節。其權威性受到電影界人士普遍認同,被譽為中國電影界具有國際水準的大獎。歷屆有多部獲獎影片後來在國內政府獎、金雞獎、百花獎和東京、柏林、西班牙等國際電影節獲得各種獎項。 大學生電影節以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為宗旨,以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為特色,在教育、文化和影視三界有著廣泛深遠的影響。電影前輩凌子風、著名導演謝鐵驪、謝晉等曾為大學生電影節題詞,希望大學生電影節能推動中國電影的發展。「大學生電影節」還是中國青年導演初試藝聲的舞台,霍建起、張揚、金琛、施潤玖等新生代導演曾在這里首次獲獎,最佳處女作獎和藝術創新特別獎的設立傳達出大學生們對影壇新鮮力量的期待和鼓勵。「大學生電影節」不但贏得電影創作者和大學生觀眾的青睞,還獲得國家廣電總局及相關政府部門的認同,在廣電部2001年召開的北戴河會議中,趙實部長兩次提到大學生電影節對我國電影事業及高校文化所起到的積極推動作用,大學生電影節日益成為具有很大影響力的民間電影活動。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電視台、鳳凰衛視中文台、《北京晨報》、《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等80餘家媒體對電影節進行系列報道,電影節閉幕暨頒獎晚會在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歡聚一堂》欄目、北京電視台等重要媒體多次播出,取得較大反響。「大學生電影節」於每年的4月20日--5月4日之間召開。電影節組委會秘書處辦公室設在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第九屆電影節已在積極進行。她以北京為中心,輻射全國,參賽影片幾乎囊括最新優秀國產影片,學生評委來自全國各大高校,參與人數居國內電影節之最。 本屆電影節設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觀賞效果、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藝術創新特別獎等獎項,在大學生投票推選的基礎上,由大學生和青年評論家組成的評委會評定。電影節主會場設在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此外還將在北京20餘所著名大學放映參賽影片,觀影人次達20餘萬人次。「大學生電影節」還將舉辦專題影展、專題討論和專題講座等眾多學術活動,集中學界、業界各路英豪,共同探討最新熱門影視話題。老中青年導演與演員,在新片首映式、參賽片劇組見面會、著名導演專題研討會等活動中與大學生歡聚一堂。大學生電影節不僅是大學生的電影盛會,也是電影人的青春聚會。「大學生電影節」還對大學生自己拍攝的錄像作品進行評獎。「大學生錄像作品大賽」是國內唯一面向大學生的影視文化賽事。參賽片規模和評獎規模進一步擴大,參賽對象擴展到香港,關注群體成直線上升。
台北電影節
由台北市政府主辦、台北市文化局承辦,台灣電影文化協會、台灣藝術大學執辦。始於1998年,每年一屆。 是台灣地區重要的電影盛會,從第四屆開始把主題定位於「城市、市民、學生」,並由以國際城市為主題的「城市影展」、以「台北電影獎」「台北主題獎」為況賽單元的「市民影展」、以及以國內外學生作品為主的「國際學生電影金獅獎」三部分級成。
㈡ 鄧超在人民日報刊文了,他是如何一步步成為一線明星的
鄧超年輕的時候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後因《少年天子》逐漸被觀眾認可,再後來憑借《集結號》以及《烈日灼心》一步一步成為了國內的一線男演員。
經常關注國產電影的朋友,對於鄧超這位演員絕對不會感到陌生,因為鄧超所出演的電影總能夠給大家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雖然鄧超的演技非常優秀,但是鄧超能夠成為國內一線演員,也確實做出了很多的犧牲以及努力。
作為國內最優秀的戲劇表演學院,中央戲劇學院曾培養出了很多優秀伏伏瞎的學生,而這其中就包括知名演員鄧超。在中央戲劇學院學習期間,鄧超的優異表現令學校的老師印象非常深刻,因此鄧超在中央戲劇學院學習期間收獲了“戲瘋子”的稱號,正是由於鄧超在學校學習期間十分認真刻苦,這也為鄧超後來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㈢ 10月14日是什麼日子,10月14日是什麼節日
下面是各個年份10月基缺14日的大事記
1851年——路透社(Reuters)正式在倫敦開業。
1872年——日本東京新橋、橫濱櫻木町間鐵路通車。
1902年——京師大學堂正式招生
1911年——清朝政府任命袁世凱為湖廣總督
1911年——清廷啟用袁世凱
1918年——我國第一個新聞研究機構——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成立
1920年——唐山煤礦瓦斯大爆炸
1925年——廣東革命政府東征軍攻下惠州
1933年——希特勒退出國際聯盟
1939年——英國軍艦「皇家橡樹」號被擊沉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廣州
1951年——中美洲國家組織成立
1952年——上甘嶺戰役
1963年——葉門民主共和國革命日
1964年——勃列日涅夫當選蘇戚衡聯共產黨中央第搏仔辯一書記
1972年——《人民日報》發表批判極「左」思潮和無政府主義的文章
1972年——中國與馬爾地夫共和國建交
1979年——中共中央批轉《新的歷史時期統一戰線的方針任務》
1985年——台北販賣文憑案曝光
1986年——中國長江科考漂流探險隊征服金沙江全程
1990年——美國音樂藝術大師恩伯斯坦逝世
1992年——中國宣布《伯爾尼公約》正式生效
1992年——俄羅斯公布薩哈林島空難事件資料
1992年——深圳垃圾實現全部無害化處理
1993年——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
1994年——美國宣布取消對海地制裁
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哈福茲遇刺受傷
1994年——以色列營救人質失敗
1994年——秦始皇兵馬俑二號坑開放
㈣ 陳沖是誰
陳沖(Joan Chen) 生日:1月3日 身高:164 CM 血型:A 祖籍:重慶永川 出生地:上海 語言能力:吳語(上海話)、國語、四川話、粵語、英語、德語 處女作:《青春》 職業:演員、編劇、導演、製片人 所屬工會:美國電影協會,好萊塢編劇家協會 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編導兼攝影記者、好萊塢編劇家協會會員、 美國Discovery發現頻道導演、美國電影工作者協會會員、奧斯卡評審委員會委員。曾擔任兩屆奧斯卡頒獎嘉賓,擔任洛杉磯電影節,柏林電影節,夏威夷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西班牙電影節,新加坡電影節,墨西哥電影節,阿布扎比中東國際電影節,上海電影節等多個重要電影節評委職務。
從藝簡歷
陳沖,一位具有探索精神的華裔著名演員、編劇、導演。先後榮獲金馬影後,澳洲影後。1961年出生於上海,從小生長在一個醫務工作者家庭,受父母影響,養成愛讀書的習慣。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學院後,赴美國求學,先後就讀於紐約州大學新帕西分校學習醫學,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學習電影製作。 1977年,十五歲的陳沖被上海電影製片廠接收為表演訓練班的學生小花劇照 在《青春》一片中嶄露頭角,開始涉足電影。 不久,《青春》獲得了巨大成功。演啞妹的陳沖一夜之間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盛名之下,她所熱愛的簡單而快樂的生活也隨之消失了。陳沖開始不知所措,這種危機感使她決定繼續讀書。一九七八年她考取上海外語學院,主修英美文學。大學伊始,電影《小花》(1979年)的攝制組就找到了她,這次合作使她把當時全國影壇的最高榮譽「百花獎」收入囊中,同年在南斯拉夫電影節上獲最佳女演員獎。 以後又在影片《蘇醒》、《海外赤子》中扮演重要角色。為擺脫成名困惑,一九八一年,她斷然謝幕,遠渡重洋,先後就讀於紐約和加州州立大學,開始了艱苦的留學生活。 陳沖在赴美期間,通過獎學金,圖書館,餐廳打工的生活維生。起初選擇醫學,但發現電影仍然是自己的愛好,因此繼續從事電影方面的學習,隻身勇闖好萊塢。先是華裔影人推薦參與尊龍導演的話劇《紙飛機》,隨後成為第一位被美國電影學會接納為「會員」的華裔演員,並參與《雙峰鎮》、《百戰天龍》、《霹靂游俠》多部美國熱門電視劇演出。 1985年,陳沖回國在春節晚會上講了話,沒想到這些話卻使她變成受爭議人物。 陳沖說,「四年以後第一次回國,心情激動,春節聯歡晚會在北京工人體育館現場實況直播。」 「我說『我在美國留學四年了。今年是牛年,我是屬牛的,所以就系了一根紅腰帶。現在中國有句時髦的話,叫恭喜發財。』」 「第二天報紙就說:『撇開迷信味兒不談,陳沖去美國四年,竟叫我們是中國,她自己又算甚麼呢?』還有人歪曲道,陳沖說『你們中國』。我從小的教育,還有在美國這么長時間都沒有說過『你們中國』,怎麼可能在春節晚會說『你們中國』呢?當時感到很冤枉。」 事情發生後,陳沖回美國繼續荷里活生活,陳沖一面覺得,出國的生活艱辛,一面又受到國內的指責,在失戀與被誤解的陰影中不堪重負。 1986年,陳沖被義大利著名製片人(榮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迪諾·德·勞倫提斯停車場發現,被邀出演《大班》。 《大班》因為有裸露鏡頭,影片播出後,對陳沖的指責不絕於耳;甚至上崗到批判。類似的文章在《參考消息》《報刊文摘》《人民日報·海外版》都有轉載.
㈤ 咪蒙疑被禁言,可為什麼你沒有取關
文/施頁
咪蒙的公眾號已經停更20天了,但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它依然存在於微信訂閱號的最底端,並沒有取消關注。
這種現象在這信息爆炸的時代並不常見。畢竟,公眾號沒有活躍度,就會變成一個死號,不跟潮流,不發新鮮事,對於很多人來說,它就沒有太大的價值。
當然,咪蒙並沒有像關愛八卦成長協會、毒舌電影等微信公號一樣,永久被封。根據網上消息透露,咪蒙疑似被禁言1個月,之前很多有關「低俗媚俗」的文章也都被刪除。
說到咪蒙,有人愛她憤怒的文字,有人恨她偏激的觀點。
總有人聲討,說懷念那個喜愛魏晉文學和魏晉玄學的咪蒙,畢竟不是誰都能寫出《阮籍詩歌與玄學本體論》這樣的碩士畢業論文;總有人惋惜,說懷念那個寫出《好疼的金聖嘆》的咪蒙,畢竟在《獨唱團》之後,再也看不到如此才華橫溢的她了。
越來越多的人不喜歡她,說她的文字低級,說她的雞湯配方詭異,長期食用有害健康。人們討厭她關於「觀點表達要偏激才有市場」這樣的想法。
可罵她的人越來越多,她的影響力卻越來越大,公號的粉絲量日益增長至千萬,所接的廣告費也不減反增,一篇廣告文案策劃早已超過68萬。
有人總結過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
可時代造就了咪蒙,她就是這個浮躁世界的「先鋒人物」。粉絲願意看,咪蒙願意寫,這只是你情我願,各取所需罷了。
就像前不久,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粗猛,馮小剛表示中國垃圾電影太多,是因為有太多垃圾觀眾捧場。雖然這話略有偏頗,有待商榷,但是話糙理不糙,確有一定的道理。畢竟,想在金錢至上的年代沉下心來並不容易。
所以,在目前的商業大環境下,做自媒體公號傳遞信息,最終也是為了利益。市場大蛋糕就擺在那裡,如果不去迎合某個群體的胃口,永遠不會有人分你一杯羹。
有岩晌橋些人不取關,是想看她的笑話。
當然,我們不能因為毒品允許在某些國家流通,就說它是好的。
有人問,什麼樣(文章)的閱讀量高?咪蒙說,「熱點、金錢、性、暴力。」
跟熱點是公號寫作的首要原則。於是,咪蒙的文章總在話題的浪尖,道德的邊緣,時不時便成為眾矢之的。
這幾年來,我們都見證了她從「知心姐姐」到「滿嘴毒辣、簡單粗暴」的轉變。她也坦言,一些媒體大佬在微信上拉黑了她。
不得不說,她的很多文字已經沒有文采可言,憤怒、咆哮充斥著字里行間。咪蒙是微信女性用戶收藏文章最多的公號,這對於很多剛接觸社會,或者三觀還不健全的青少年來說,無疑是不健康的。他們會相信自己看到的世界,並就此形成不正確的價值觀。
5月18日,人民日報一篇題為《別讓「八卦」太喧囂(辣評)》的文章中,對此類現象提出了批評和質疑:
最終,咪蒙的多篇文章因內容違反《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無法查看,還有的顯示「該內容已被發布者刪除」。這讓很多之前就不看好咪蒙的人大快朵頤。
有些人不取關,是覺得咪蒙總有值得他們學習的地方。
現在大多數人都把閱讀文章當做是一種休閑,這已經成為一種全民習慣,短時謹州間內無法改變。
一個做自媒體的朋友曾說,看公號的人,大部分都是閑來看看,不願意過多的思考。他們恨不得你把所有埋在地下的意思全都扒開來告訴他,所以直截了當的感情類,總比抽象諷刺的小說類通俗易懂,也更受歡迎。
他說他們老闆就是把咪蒙奉為神一樣的人物,讓員工分析她的文章,學習她的寫作手法。
《致賤人:我為什麼不幫你》《咪蒙:說來慚愧,我的助理月薪才5萬》《職場不相信眼淚,要哭回家哭》等等,你說你看不起咪蒙的標題,可多少人是因為這些吸引眼球的標題點進了文章,接著開始關注她。
我們吐槽UC的震驚式標題,信誓旦旦說要抵制標題黨。可也會默默點開知乎里,教你如何起好標題的技巧文;在看到其他寫作者寫出閱讀量10萬+的文章,也會羨慕不已,然後返回上一頁,從TA的文章標題到內容,逐一研究。
好的標題是文章成功的一半。這是從學生時期寫作文開始,語文老師的諄諄教誨。
就像游戲對於中學生,沉迷於此固然不好,但也不能因此要求所有的網吧關門。不論批評她的人都說了些什麼,我們不得不承認,咪蒙總在人們需要發泄的時候,提供一個適時的工具。
有些人不取關,是承認她所做的努力。
因為現實一次次的告訴我們:功利的背後,就是真正的游戲規則;功利的背後,就是承認你所做的努力。
作為自媒體的大V,網路世界的意見領袖,咪蒙總是可以激起大眾長期壓抑的情緒,讓人折服在她的思維邏輯中,並通過她的文章找到宣洩的方式。
正如咪蒙出版的那本《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這世界承認每個人的努力》,書名正是最好的回答。
盡管,知乎上對咪蒙的主流看法是「挑逗大眾情緒」,把人普遍存在的不理性情緒引發出來。可看完GQ 雜志一篇題為《 咪蒙:網紅,病人,潮水的一種方向》的報道,你才知道,要多麼努力才能有她今天的成就:
收到了「宮頸癌前病變」的確診通知書,她也要趕著去開下一個會議;手術的前一天,她工作到凌晨2點;創業失敗,耗盡四百萬投資,可她沒有放棄,開始寫公號後,用一年的時間,積累了800萬粉絲。
可咪蒙卻說,「我真心不覺得自己有多努力」。也許這正應了她自己說過的那句,「當你努力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已經拼盡全力了。當你拼盡全力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還不夠努力。」
還有些人沒有取關,是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我們都不知道,這段時間,咪蒙和她的團隊在做什麼,是著急地尋找解決對策,找出轉移粉絲的最佳方法,還是懶得理睬,依舊熱火朝天地寫著劇本。
禁言事件對於咪蒙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至少在短時間,她不能再用她一貫的風格以獨特的角度去沖擊讀者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很多人想知道,禁言過後,咪蒙的第一篇文章是什麼。是做出解釋,還是當做什麼都沒有發生,繼續接廣告、寫文案。
咪蒙曾堅定地認為公號只是副業,她最愛的還是影視,那麼她會不會趁此機會,轉型去做影視劇。
30天,在瞬息萬變的現下能改變很多。我們依舊期待咪蒙,以一個才華四溢的文字工作者回歸。
上一篇
下一篇
㈥ 抖音粉絲排行榜2023年
抖音粉絲排行榜有人民日報(1.4億)、央視新聞(1.3億)、劉德華(7013.9萬)、陳赫(6603.2萬)、毒舌電影(6034.1萬)。
1、人民日報出版社。
2018年6月入駐抖音平台,賬號名稱為「人民日報出版社」。隨著出版融合發展進一步推進,人民日報出版社抖音號近一年廳歲來持續發力,圍繞精品圖書廣泛開發原創短視頻,形成了「主播講述」「責編推薦」「專題訪談」「每日金句」等固定欄目,受到廣大讀者和網友喜愛。
同時,與出版社的網上店鋪聯動,試水短視頻帶貨營銷,初見成效。目前,抖音號基本保持每日更新,日閱讀凳伏型量達10萬以上。
㈦ 如果成龍,周傑倫,劉德華同台誰是C位
在娛樂圈當中,成龍,周傑倫劉德華絕對是天王級別的,如果說三人有幸同台演出,那麼c位必須是成龍,這一點無需質疑,無論到任何時候,成龍的身價都不是任何人能夠相比,在如今娛樂圈當中所有的華人明星,都沒有人能夠達到成龍的地位,早在前幾年成龍就已經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所頒授給成龍終身成就獎,這樣一個榮譽在所有華人當中,成龍算獨一份。
如果李小龍還活著的話,那麼李小龍在這一地位上也是要高過於成龍,因為李小龍正紅的那個時候,成龍只不過是一個跑龍套的演員而已。我們都知道在香港成龍非常尊重洪金寶,因為他們本是師兄弟,洪金寶是大師兄,但是在影壇上面成龍才是真正的大哥,洪金寶算不上。但洪金寶卻是在多方面來發展,他是導演,是演員,也是製片人,他是一個非常全能的影視明星。
㈧ 石川的人物履歷
石川,1967年出生,現任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90西南大學(原西南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2001年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獲文學(電影學)博士學位,並分別於1998年、2006年到美國紐約城市大學和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做訪問學者。目前擔任的主要社會職務有: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上海市重大文藝創作領導辦公室文學顧問,上海市文化發展基金會專家評審委員、上海市文廣局電影電視劇審查委員會委員、教育部藝術專業碩士指導委員會委員、上海電影博物館學術總監,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專家評委,中國電影傳媒大獎評委等。
石川教授的學術研究領域包括中國電影史、電影批評、影視工業、亞洲電影等。近年來在《文藝研究》、《當代電影》、《電影藝術》等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50餘篇。另主編、出版《中國新文學大系·電影卷》(第五輯,1976-2000),《謝晉電影選集》、《踏遍青山人未老:徐桑楚口述自傳》、《電影史學新視野》等9部學術著作。其譯著《影視導演》(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2000年獲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上海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石川教授曾赴美、英、日、韓、紐西蘭、馬來西亞以及香港、台灣、澳門多所大學進行交流訪問和講學。
石川教授也是上海著名的影視批評家,現任中國電影家協會理論與評論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先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新京報》、《南方人物周刊》、《三聯生活周刊》、《中國電影報》、《新民周刊》、《南方都市報》、《環球時報》、《香港文學》、《電影欣賞》(台灣)、《上海經濟》、《外灘畫報》以及英文雜志《ASIAN CINEMA STUDIES》、《THAT』S SHANGHAI》等中外報刊媒體發表影視評論文章300餘篇,並在上海藝術人文頻道《光影空間》、星尚頻道《今晚我們看電影》、紀實頻道《風言鋒語》、陝西衛視《開壇》等電視欄目擔任策劃或特約評論員,錄制影視評論節目近百期。
除教學、科研之外,石川教授還參與影視創作、策劃。1996年編導10集電視紀錄片《四川人在西藏》榮獲1998年中國廣播電視學會優秀紀錄片二等獎,四川省「五個一工程」優秀紀錄片一等獎;1997年擔任百集大型人物傳記系列片《院士風采》之《錢偉長》、《徐匡迪》編導;2004-2007年編導、撰稿、策劃大型文獻電視片《中國電影在上海》(40集)、《記憶電影》(60集)、《大師謝晉》(18集)、電影故事片《櫻桃》等。其中,2005年擔任策劃人的影院紀錄片《記憶電影》於次年榮獲夏威夷電影節「紀錄片特別貢獻獎」;2007年首次擔任故事片《上海公園》監制,該片於2008年6月入圍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競賽單元;2009年擔任故事片《到阜陽六百里》策劃人,該片獲2010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最佳導演獎;2011年第48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女配角兩個大獎,以及2012年中國電影傳媒大獎評委會大獎;2012年擔任總策劃的故事影片《甜心巧克力》獲第25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亞洲之風」單元最佳影片提名;2013年獲第13屆韓國光州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評委會大獎。
石川教授同時也是上海著名的電影活動家,策展人。2012-2013年受聘擔任上海電影博物館籌備組首席策展人,負責上海電影博物館展陳內容、文物、文獻的策劃、設計和布展。2013年6月,上海電影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後,石川教授受聘擔任上海電影博物館學術總監,與香港電影資料館合作,組織策劃了上海電影博物館首次影展「子歸海上」,讓1940年費穆導演拍攝於上海,後經香港電影資料館搶救修復的經典影片《孔夫子》,70餘年後重返上海展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