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世界電影事業的開端

世界電影事業的開端

發布時間:2023-04-12 09:31:19

Ⅰ 影像故事時代的開端是多久

影像故事時代的開始

——1896年電影的誕生第一部真正的電影攝影機和放映機是在新澤西州愛迪生的實驗室里製作出來的。

人類的視覺具有暫留性。比如夜間揮動點著的煙頭,就會看到一個完整的圓圈。電影的原理也在這里。

19世紀30年代,在歐洲有一種娛樂游戲,經常放置在客廳里的一種裝置,叫做「魔盤」。轉動其中一個圓盤,透過另一個固定圓盤的縫隙往裡看,就會覺得排在活動圓盤邊緣上的小畫似乎活動起來。

經過改進,人們又利用反光鏡和「幻燈」——一種特製燈箱,把繪制的圖像投射到銀幕上。

最先把這種攝影新技術同轉動的魔盤聯系在一起的人是費城工程師科曼·賽勒斯。在1860年的時候,他曾經做過一個娛樂項目,即把六張照片貼在轉輪的輪葉上,這六張照片是一個動作的前後相連的分段。

賽勒斯把兩困悉個兒子釘鐵釘時的活動連續拍了六張照片,貼在輪葉上後,開始旋轉輪子,結果人們看了,就跟看見一個連續釘鐵釘的動作一樣,活靈活現。

10年過去了,費城人亨利利用動作的分節靜態照片,把一對翩翩起舞的男女形象投射到銀幕上。在同一時期,埃維德·梅布好好里奇利用24架拉線快門照像機拍攝活動中的動物和人的靜態照片。

1882年,法國艾蒂安·馬雷用一枝帶有槍托、扳機和速射快門的單筒「攝影槍」在一卷轉動的像紙上拍下鳥兒飛翔的靜態照片。英國的威廉·弗里斯格林試驗了記錄動作的攝影機和銀幕上再現動作的放映機。

愛迪生發明了電燈泡和留聲機。他想增加銷路,於是決定聯系起圖像與聲音,這樣肯定會使他研製的聲像設備銷路大增。

在影像與聲音的配合研究上,愛迪生投資了24000美元。1889年,他的助手威廉·肯尼迪·狄克遜終於設計成功一種鏈輪系統,可利用一條50英尺長、由伊斯曼發明的賽璐珞膠卷進行拍攝。

1891年,愛迪生申請了發明專利——窺扎式「動畫鏡」,這就是各種各樣攝影機的前身。這種動畫鏡的膠片寬度成為直到現在仍通行的國際標准寬度35毫米。可是聲音與圖像難以同步配合,因此愛迪生中斷了這項發明,並且也沒有申請國際專利。而申請國際專利只需150美元手續費。

正是這150美元的「手續費」,結果使愛迪生失去了數萬倍的巨額錢財。因為他斷言這項發明無用,放棄了申請專利,結果歐洲人免費競相模仿,開始發展並生產、製作。

動畫館就是這樣誕生的。過往行人只需花上幾個零錢,就可以透過一個小孔,觀看15秒鍾的生動動作節目。這樣的游戲傳到我國,人稱「西洋景」,直到20世紀80年代還可在街頭見到。

人們特別對一個節目注意:愛迪生研友尺鉛究所的工人弗雷德·奧特張開大嘴打噴嚏。繼而,攝影師們創作各種節目,比如雜技過程等等,也吸引了很多觀眾。

世界電影史的起點是1895年12月28日,這是人們公認的世界上正式放映電影的開端。路易·魯米埃爾和奧古斯持·魯埃爾是兩兄弟,法國攝影師。他們在巴黎卡普西尼大街14號租了間地下室,擺了100把椅子,開始收費放映。電影放映就這樣在一個寒冷的星期六晚上誕生了。

Ⅱ 電影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電影是1872年發明的。

1872年的一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酒店裡,斯坦福與科恩發生了激烈的爭執:馬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斯坦福認為奔跑的馬在躍起的瞬間四蹄是騰空的;科恩卻認為,馬奔跑時始終有一蹄著地。

爭執的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就採取了美國人慣用的方式打賭來解決。他們請來一位馴馬好手來做裁決,然而,這位裁判員也難以斷定誰是誰非。這很正常,因為單憑人的眼睛確實難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馬蹄是如何運動的。

裁判的好友——英國攝影師愛德華·麥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知道了這件事後,表示可由他來試一試。他在跑道的一邊安置了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相機鏡頭都對准跑道。

在跑道的另一邊,他打了24個木樁,每根木樁上都繫上一根細繩,這些細繩橫穿跑道,分別繫到對面每架照相機快門上。

一切准備就緒後,麥布里奇牽來了一匹漂亮的駿馬,讓它從跑道一端飛奔到另一端。當跑馬經過這一區域時,依次把24極引線絆斷,24架照相機的快門也就依次被拉動而拍下了24張照片。麥布里奇把這些照片按先後順序剪接起來。

每相鄰的兩張照片動作差別很小,它們組成了一條連貫的照片帶。裁判根據這組照片,終於看出馬在奔跑時,所有蹄子都騰空。按理說,故事到此就應結束了,但這場打賭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卻引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麥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們出示那條錄有奔馬形象的照片帶。

一次,有人無意識地快速牽動那條照片帶,結果眼前出現了一幕奇異的景象:各張照片中那些靜止的馬疊成一匹運動的馬,它竟然「活」起來了!


(2)世界電影事業的開端擴展閱讀:

電影的發展歷程

1893年,T.A.愛迪生發明電影視鏡並創建了「囚車」的攝影場,被視為美國電影史的開端。1896年,維太放映機的推出開始了美國電影的群眾性放映。

1905年在匹茲堡出現的鎳幣影院(入場券為5美分鎳幣)很快遍及美國所有城鎮,到1910年每周的電影觀眾多達3600萬人次。

1897年,愛迪生即為爭奪專利進行訴訟,在1908年,成立了由愛迪生控制的電影專利公司,公司擁有16項專利權。到1910年,電影專利公司壟斷了美國電影的製作、發行和放映。

至1912年已為該公司攝制了近400部影片,把拍片重心逐漸移向好萊塢,並發現和培養了許多後來的名演員,如M.塞納特、M.壁克馥和吉許姐妹等。

Ⅲ 從電影出現到現在,一共有多少部電影誕生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前表示,截至到2012年3月31日為止,從1871年世界上第一部電影在法國誕生至今,共有16000-17000部電影上映。僅1986年一年,全球就有2076部電影上映,是電影上映數量最多的一年,因此1986年也被稱為「世界電影年」。

Ⅳ 世界電影的發展階段及代表作

1、開端,1888年10月14日,路易斯·普林斯使用改進版的單鏡頭攝影機(即MkII)拍攝了電影《朗德海花園場景》。是IMDb認證的人類歷史上第一部電影。該片記錄了一群人在花園里做著一些滑稽的動作。

2、電影初期成長為藝術,1896-1912年,代表作——《火車到站》、《膝行的人》到《水龍出動》、《水龍救火》、《撲滅大火》、《拯救遭難者》等影片,盧米埃爾創造了最早的新聞片、旅遊片、紀錄片、喜劇片等影片樣式。

3、電影藝術初期,格里菲斯在1915年以藝術家的勇氣拍攝出了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無聲片《一個國家的誕生》,在1916年又拍攝了《黨同伐異》。這兩部被譽為電影藝術的典基之作,是電影史上的里程碑。

4、電影藝術重要發展期,1946-1959,蘇聯的一些電影工作者拍攝出了一批有感情沖擊力的戰爭片和有一定形象感染力的人物傳記片。如《青年近衛軍》、《攻克柏林》、《易北河會師》等。

5、電影多樣化,1960年,以非理性為基本特徵,是對戲劇化電影更大的一次沖擊。這次電影運動以夏布羅導演的《漂亮的塞爾傑》和《表兄弟》公映起始,特呂弗《四百下》,阿侖雷乃《廣島之戀》在戛納電影節引起轟動為開端。

Ⅳ 簡介世界電影發展歷程

假如你們哪天無聊搜索了【電影網絡】,就會發現裡面其實沒寫電影的誕生,只寫了電影誕生前的各種技術和手法的形成時間,如:

1829,比利時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了【視象暫留原理】。

1834年,美國人霍爾納的「活動視盤」試驗成功。

巴拉巴拉一大堆話………………

然後你看了好久會發現居然直接開始寫更加復雜的故事了,完全不知道電影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原諒我鑽牛角尖)。我當時看了好多遍,也還是是一頭霧水。


直到後來,我知道一本沈嵩生寫的《電影發展史》,其中講到了其中明確寫到了1895年12月28日是電影的誕生日起———

那時各國人都稱是電影是自己國家發明的,吵得簡直翻天。後來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館」第一次用自己發明的放映攝影兼用機放映了《工廠大門》、《火車到站》等影片,是當時有記錄的文案、拍攝、處理、放映最完整的電影流程,所以把這一天定為電影的誕生日。

我想說還好那時候韓國沒加入(拍胸脯)。


電影的起步

電影誕生初期,愛迪生憑借他與智慧並稱的商業頭腦,名下的電影專利公司壟斷了美國電影的製作、發行和放映。

但是人家不幹啊,許多的獨立製片商為了擺脫專利公司的壟斷,相繼到遠離紐約和芝加哥的洛杉機郊外小鎮好萊塢去拍片,為啥選那邊?那邊天高皇帝遠啊,萬一愛迪生起訴了他們拿起放映機就能跑。

1907年,D.W.格里菲斯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開始了他的電影之父的人生。到1912年為公司攝制了近400部影片,期間拍片重心逐漸移向好萊塢,發現和培養了許多後來的名演員,好萊塢也漸漸開始出名。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1915年,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後才開始發生重大變化。


電影的發展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歐洲各國的電影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擊,但是美國電影藉此機會,大量將電影輸送到歐洲市場。等到大戰結束了,美國電影已經在歐洲乃至全世界都建立起了霸權地位。

這時期,電影還處於默片時代,對話和情節只能用字幕解釋。主要發展方向是喜劇片、西部片和歷史片。

直到1927年10月6日,華納兄弟首映了由A.克羅斯蘭導演、A.喬生主演的有歌唱、對白、聲響的《爵士歌手》,宣告了有聲電影的開端。

然後在1935年,美國馬摩里安導演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型彩色故事片《浮華世界》,彩色電影開始進入並占據電影業。

公眾號:一隻電影汪。推送各種關於電影的信息

Ⅵ 電影起源與發展

1893年,T.A.愛迪生發明電影視鏡並創建「囚車」攝影場,被視為美國電影史的開端。1896年,維太放映機的推出開始了美國電影的群眾性放映。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城市工業發展和中下層居民迅速增多,電影成為適應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種大眾娛樂。它起先在歌舞游樂場內,隨後進人小劇場,在劇目演出之後放映。

1905年在匹茲堡出現的鎳幣影院(入場券為5美分鎳幣)很快遍及美國所有城鎮,到1910年每周的電影觀眾多達3600萬人次。當時影片都是單本一部的,產量每月400部,主要製片基地在紐約,如愛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維太格拉夫公司。1903年E.S.鮑特的《一個美國消防員的生活》和《火車大劫案》,使電影從一種新奇的玩藝兒發展為一門藝術。影片中使用了剪輯技巧,鮑特成為用交叉剪輯手法造成戲劇效果的第一位導演。

電影收益高,競爭激烈。1897年,愛迪生即為爭奪專利進行訴訟,到1908年,成立了由愛迪生控制的電影專利公司,公司擁有16項專利權。到1910年,電影專利公司壟斷了美國電影的製作、發行和放映。獨立製片商為擺脫專利公司的壟斷,相繼到遠離紐約和芝加哥的洛杉機郊外小鎮好萊塢去拍片,那裡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又臨近墨西哥邊境,一旦專利公司提出訴訟便可逃離。D.W.格里菲斯1907年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次年導演了第一部影片《陶麗歷險記》。至1912年已為該公司攝制了近400部影片,把拍片重心逐漸移向好萊塢,並發現和培養了許多後來的名演員,如M.塞納特、M.壁克馥和吉許姐妹等。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鎳幣影院逐漸被一些條件較好的電影院所代替;電影專利公司的壟斷權勢逐漸消失,終於在1915年正式解體。此時以格里菲斯為代表的一批新的電影藝術家已經出現。製片中心也從東海岸移到好萊塢。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同程度地破壞和損害了歐洲各國的電影業,卻促成了美國電影的勃興。美國電影源源不斷地涌人歐洲市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已經建立起在歐洲的霸權地位。

導演格里菲斯、T.H.英斯和塞納特對美國早期電影的發展作出了貢獻。C.卓別林於1914年拍攝了第一部影片《謀生》,立即吸引了全世界觀眾。1919年,卓別林、D.范朋克、壁克馥3位著名演員和格里菲斯一道創辦了聯美公司,以發行他們獨立製作的影片。20年代,美國影片生產的結構從以導演為中心逐步轉化為以製片人為中心的體制。「製片人中心」模式形成了20年代的「明星制度」,各大公司均擁有一批明星。除卓別林、范朋克和璧克馥外,先後成名的還有R.「胖子」亞布克爾、T.巴拉、J.和L.巴里摩爾兄弟、L.查尼、吉許姐妹、M.馬許、T.米克斯、G.史璜遜、J.基爾伯特、G.嘉寶、B.基登、N.希拉、H.勞埃德和早逝的R.范倫鐵諾。

「好萊塢」此時己成為「美國電影」的同義語。由於在明星制度鼎盛時期有些明星的行為不檢點招致公眾的抨擊,美國電影業成立了「美國製片人與發行人協會」,在W.H.海斯的主持下這一組織制訂了「倫理法典」,以便在審查影片時剔除其中不合乎美國公眾道德觀念和生活方式的情節、對話和場面。這就是著名的海斯法典,它對美國電影的約束一直延續到1966年。

嚴格的審查制度使美國無聲電影的主要成就表現在喜劇片、西部片和歷史片3個方面。喜劇片的佳作首推卓別林的《尋子遇仙記》(1921)、《淘金記》(1925)和《馬戲團》(1928),基登的《航海者》(1924)和《將軍》(1926),H.勞埃德的《大學新生》(1925);西部片主要有《篷車》(1923)、《鐵騎》(1924)和《小馬快郵》(1925)等;歷史片有C.B.地密爾的《十誡》(1923)和《萬王之王》(1927),格里菲斯的《暴風雨中的孤兒們》(1922),R.英格蘭姆的《啟示錄四騎士》(1921)等。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不少歐洲導演陸續來到好萊塢,他們的才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製片公司的抑制和扼殺。他們和美國導演一道,拍攝出無聲電影的最後一批重要影片,如F.鮑沙其的《七重天》(1927)、C.勃朗的《肉與魔》(1927)、H.金的《史泰拉恨史》(1925)和K.維多的《大檢閱》(1925)等。R.J.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納努克》(1922)則為紀錄電影奠定了基礎。

20年代中期,豪華的電影院已基本上取代了鎳幣影院。20年代末期,好萊塢電影為戰勝商業無線電廣播這樣的競爭對手,在音響方面進行了一次革命,產生了有聲電影。

美國早期有聲電影
1926年,華納兄弟影業公司拍攝了用唱片來配唱的由J.巴里摩爾主演的歌劇片《唐璜》(A.克羅斯蘭導演)。1927年10月6日又首映了由A.克羅斯蘭導演、A.喬生主演的有歌唱、對白、聲響的《爵士歌手》,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聲故事片.1928年7月6日華納公司又推出了「百分之百的有聲片」《紐約之光》。自此,有聲電影全面推開。至1930年,除卓別林繼續拍攝了幾部無聲片外,全部故事片均為有聲片。 在導演中間最先適應有聲片製作並拍攝出富於創造性影片的有:R.馬莫里安的《喝彩》(1929)和使用了主觀鏡頭的《化身博士》(1932),L.邁爾斯東的《西線無戰事》(1930)和《頭版新聞》(1931)、劉別謙的《愛情的檢閱》(1929)和《微笑的中尉》(1931),K.維多的《哈利路亞》(1930)。卓別林也拍攝了他的第一部有聲片《城市之光》(1931)。 好萊塢的製片公司是1912年開始相繼建立的。隨著1928年雷電華影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組建,形成了美國電影業的8家大公司。它們包括5家較大的影片公司,即派拉蒙(組建於1914)、20世紀福斯(始建於1915,合並於1935)、米高梅(合並於1924)、華納兄弟(1923)和雷電華(1928);3家較小的公司,即環球(1912)、哥倫比亞(1924)和聯美(1919)。

美國電影黃金時代

美國電影中的特殊現象——類型影片,在30年代獲得了充分的發展。最初的類型片是無聲電影時代的喜劇片、鬧劇片和西部片,到30年代初期,歌舞片、盜匪片、偵探片、恐怖片等類型相繼出現並得到繁榮發展。類型電影是美國經濟、社會和文化需要的直接產物,它們中成為經典作品的有歌舞片《四十二街》 (1933)、《掘金女郎》(1933)、《大禮帽》(1935)、《風月無邊》 (1936)和《齊格飛大歌舞》(1936);盜匪片《小愷撒》(1931)、《公敵》 (1931)、《疤面人》(1932)和《嚇呆了的森林》(1936);恐怖片《吸血鬼》(1931)和《弗蘭肯斯坦》(1931)等。

除上述類型影片外,30年代還產生了大量成為美國電影史中代表作的影片,如F.卡普拉的《一夜風流》(1934)、《第茲先生進城》(1936)和《斯密斯先生到華盛頓》(1939);卓別林的《摩登時代》 (1936);J.克倫威爾的《人類枷鎖》(1934);G.顧柯的《八時餐會》 (1933)和《小婦人》(1933);M.柯蒂斯的《新新監獄兩萬年》(1933)、 《黑色的憤怒》(1935)和《俠盜羅賓漢》(1938);V.弗萊明的《勇敢船長》(1937)、《綠野仙蹤》(1939)和《亂世佳人》(1939);J.福特的《告密者》(1935)、《青年林肯》(1939)、《關山飛渡》(1939)、《怒火之花》 (1940)和《青山翠谷》(1941);E.戈爾汀的《大飯店》(1932);A.希區 柯克在美國導演的第一部影片《蝴蝶夢》(1940);F.朗格的《狂怒》 (1936);M.李洛埃的《我是越獄犯》(1932);劉別謙的《風流寡婦》 (1934);J.von斯登堡的《摩洛哥》(1930)和《上海快車》(1932>;W.惠勒的《紅衫淚痕》(1938)和《呼嘯山莊》(1939)等。此外,H.霍克斯、H.金、R.馬莫里安、R.華爾許等亦拍攝了多部質量優秀的影片。

當時對美國電影發展作出貢獻的還有眾多的表演藝術家,其 中包括F.亞斯坦、H.鮑嘉、C.鮑育、G.古柏、J.克勞藻、B.戴維斯、 O.德.哈維蘭、H.方達、C.蓋博、C.格蘭特、K.赫本、E.G.魯賓遜、 J.史都華和R.泰勒等。優秀的電影家中還包括攝影師G.托蘭和黃宗沾。此外,童星S.鄧波兒等主演的影片對於鼓舞30年代的美國民眾起了特殊的作用。
從20年代末開始,W.迪斯尼創造了米老鼠、唐者鴨等一系列家喻戶曉的動畫形像;從1938年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開始,創造了《木偶奇遇記》(1940)、《幻想曲》(1940)、《小鹿班比》 (1942)等膾炙人口的動畫長片,使美國動畫片的影響遍及世界。
好萊塢在30年代發展為美國一個文化中心,眾多的作家、音樂家及其他人士相繼來到這一電影都城。他們之間相互影響,拍攝出一批社會意識較強的影片,如上述《斯密斯先生到華盛頓》、 《新新監獄兩萬年》、《黑色的憤怒》、《告密者》、《怒火之花》、《青山 翠谷》、《狂怒》、《我是越獄犯》以及《巴斯德傳》(1935)、《左拉傳》 (1937);《華萊士傳》(1939)、《他們不會忘記》(1937)、《黑色軍團》 (1936)和《窮巷之冬》(1936)。年輕的O.威爾斯1941年導演的《公 民凱恩》吸取了經典美國電影的精華,導演了這部從敘事結構到鏡 頭結構均有重大創新的影片,把美國電影推向一個新的高點。威 爾斯的《公民凱恩》和《安倍遜大族》(1942)對以後電影的結構、攝 影和電影理論的影響十分深遠。

美國的紀錄片在30年代中期,在英國的J.格里爾遜和荷蘭的 J.伊文思的影響下再次受到重視,拍攝了《開墾平原的犁》(1936)、 《河流》(1937)和《城市》(1939)等。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除為軍方攝制了大批軍事訓練片和戰爭紀錄片外,還攝制了數量相當 可觀的堪稱經典之作的紀錄片,如J.福特的《中途島戰役》(1942), J.休斯登的《來自阿留申群島的報告》(1943)、《聖被得羅之役》 (1945),W.惠勒的《孟菲斯美女》(1944),L.德.羅歇蒙的《戰時女朗》(1944)等。卡普拉率領他的分隊自1942年起用資料片和繳獲 的敵方影片製作出《我們為何而戰》的系列片。 G.卡寧和英國的 C.里德合作導演的《真正的光榮》(1945)被譽為長紀錄片的頂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了許多優秀的故事片,有柯蒂斯的 《勝利之歌》(1942)、《卡薩布蘭卡》(1943)和《出使莫斯科》(1943); 顧柯的《費城的故事》(1940);霍克斯的《約克軍曹》(1941);希區柯克的《破壞者》(1942)、《疑影》(1943)和《救生船》(1944);W.休斯登 的《馬爾他之鷹》(1941);H.金的《皇家空軍中一名美國佬》(1941); 朗格的《劊子手也死亡》(1943);李洛埃的《魂斷藍橋》(1940)和《東京上空三十秒》(1944);劉別謙的《生死問題》(1942)和《天堂可以等待》(1943);L.麥卡里的《與我同行》(1944);邁爾斯東的《鼠與 人》(1940)、《北極星》(1943);L.匹查爾的《月落烏啼霜滿天》 (1943);O.普雷明格的《勞拉》(1944);G.拉托夫的《俄羅斯之歌》 (1944);H.舒姆林的《守望萊茵河》(1943);華爾許的《目的地緬甸!》(1945);W.A.惠爾曼的《黃牛慘案》(1943)和《大兵喬的故事》 (1945);B.懷爾德的《通向開羅的五座墳墓》(1943)和《失去的周末》(1945);S.伍德的《戰地鍾聲》(1943)和《金石盟》(1942);惠勒 的《小狐狸》(1941)和《忠勇之家》(1942)等。L.褒曼、B.克羅斯貝、 J.迦倫、R.海華絲、B.霍普、G.佩克、L.透納和J.韋恩等演員在這 一時期加入了美國電影明星的行列。

從戰後開始直至50年代初期,是好萊塢「黃金時代」的最後一 段繁榮時期。這一時期最突出的影片有:卓別林的《凡爾杜先生》 (1947);S.多南和G.凱利的《雨中曲》(1952);福特的《親愛的克萊 蒙丁》(1946);霍克斯的《紅河》(1948);休斯敦的《寶石嶺》(1948)、 《柏油叢林》(1950)和《非洲女王》(1951);H.金的《正午十二點》 (1949)和《槍手》(1950);E.卡善的《君子協定》(1947)、《漂亮的混 血姑娘》(1949)和《慾望號街車》(1951);J.L.曼凱維支的《慧星美 人》(1950);V.米納里的《一個美國人在巴黎》(1951)和《邪惡的和 美麗的》(1952);R.羅森的《當代奸雄》(1949);斯蒂文斯的《陽光照 耀之地》(1951)和《原野奇俠》(1953);維多的《太陽浴血記》 (1947);華爾許的《白熱》(1949);懷爾德的《日落大道》(1950)和 《十七號戰俘營》(1953);惠勒的《黃金時代》(1946)、《女繼承人》 (1949)和《羅馬假日》(1953);F.齊納曼的《正午》(1952)和《走向永生》(1953)等。

美國電影自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也經歷了一系列的打擊和挑戰。首先,1948年5月美國最高法院根據反托拉斯法對拖延 多年的「派拉蒙案」作出裁決,判定大公司壟斷為非法,要求製片公 司放棄發行和經營電影院的業務。這就切斷了大公司的主要財源,迫使公司大幅度減少影片生產。其次,美國電視發展迅速,到1953年,電影觀眾人數與1946年相比減少了一半。為爭奪觀眾,早在20年前即已發明出來的寬銀幕電影此時開始成為與電視競爭的手段。

最甚者是自1947年起,「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開始針對好萊塢進步人士進行政治迫害。1948年,華盛頓特區聯邦法院判處好萊塢十人案,1951年又繼續加深和擴大對電影界人士的迫害。許多人被指控為共產黨,800餘人被列入黑名單。這場迫害極大地損傷了美國電影的創作元氣。但受迫害的電影界人士克服重重困難,攝制出描寫鋅礦工人罷工的影片《社會中堅》(1954,H.比伯曼導演),至今仍受到電影研究人員的重視。主要發生在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初期的美國「黑色電影」,如B.懷爾德的《加倍賠款》(1944)和《日落大道》(1950),T.加奈特的《郵差總是按兩次鈴》(1946)和N.雷伊的《以夜維生》(1949),亦是在這種政治氣候的特殊條件下產生的,並隨著50年代末政治迫害的消退而逐漸消逝。

美國當代電影狀況

美國電影的黃金時代結束之後,各大公司從印年代中期開始解體或轉產,海斯法典也被正式廢除。隨之出現了微型影院、藝術影院、汽車影院。獨立製片及實驗電影有了發展。

在「好萊塢之後」的年代裡,一些經典題材和類型電影發生了變化。N,雷伊、V,米納里和D,西爾克使美國情節電影前進了一步,出現了西爾克的《寫在風中》(1957)、《被玷污的天使》(1958)和《生活的摹仿》(1959),米納里的《邪惡的和美麗的》(1952)、《蛛網》(1955)和《家在山那邊》(1960)等有代表性的影片。自《槍手》和《正午>開始,傳統的西部片也發生了變化,在這種稱之為「成人西部片」中,單槍匹馬的主人公有些變成群體的主人公,並出現了福特的《搜索者》(1956)、G.R.希爾的《虎豹小霸王》(1969)和S.佩金珀的《野性的一群》(1969)等與過去不同的西部片。歌舞片中的佳作當推顧柯的《窈窕淑女》(1964)、R.懷斯的《西區故事》(1961)和《音樂之聲》(1965)以及惠勒的《滑稽女郎》(1968)。

這一時期是美國青年思想最動盪的年代,相應出現的表現青年疑慮、反抗的所謂「反英雄」影片有:雷伊的《無因的反抗》(1955),卡善的《伊甸園東方》(1955),J.洛甘的《野餐》(1956)以及後來的M.尼科爾斯的《畢業生》(1967),A.潘的《邦尼和克萊德》(1967),D.霍珀的《逍遙騎手》(1969),J.施萊辛格的《午夜牛郎》(1969),T.馬里克的《荒原》(1973)等。

這一時期其他突出的影片還有:R.阿爾特曼的《陸軍野戰醫院》(1970)和《納什維爾》(1975);P.波格丹諾維奇的《最後一場電影》(1971);地密爾的《十誡》(1956);M.福爾曼的《飛越瘋人院》(1975);A.希勒的《愛情故事》(1970);休斯登的《不合時宜的人》(1961);S.庫勃里克的《光榮之路》(1957)、《斯巴達克斯》(1960)、《怪癖博士》(1964)、《2001年太空漫遊記》(1968)和《發條橘子》(1971);尼科爾斯的《第二十二條軍規》(1970);F.沙夫納的《巴頓將軍》(1970);G.西頓的《飛機場》(1970);斯蒂文斯的《巨人》(1956);懷爾德的《熱情似火》(1959)和《公寓》(1960);惠勒的《賓虛傳》(1959)。希區柯克在這一階段拍攝了他最有影響的一批影片,如《後窗》(1954)、《眩暈》(1958)、《西北偏北》(1959)、《精神病患者》(1960)、《群鳥》(1963)和《瑪爾妮》(1964)。

美國黑人演員過去在電影中只扮演次要的甚至是反面的角色,自S.波蒂埃開始,在《掙脫鎖鏈》(1958)、《藍斑》(1965)、《吾愛吾師》(1967)、《炎熱的夜晚》(1967)和《猜猜誰來吃晚餐》(1967)中扮演了正面角色,並開始嘗試由黑人自己編導關於黑人生活的影片。從L.斯特拉斯堡在紐約開設的演員講習班培養出來的M.白蘭度、M.克利夫特、P.紐曼和J.方達等加人了電影演員的行列。從大學電影系畢業的年輕導演亦開始嶄露頭角,如F.F.科波拉的《教父》(1972)、《教父》(續集,1974)和《對話》(1974),G.盧卡斯的《美國風情畫》(1973),M.斯科西斯的《窮街陋巷》(1973)和《出租汽車司機》(1976)等影片顯示出美國青年導演在承繼美國電影傳統基礎上的創新精神,為70年代的復興准備了條件。

美國電影的「復興」是從S.斯皮爾伯格的《大白鯊》(1975)和盧卡斯的《星球大戰》(1977)開始的。這兩位導演都是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電影學院的畢業生,他們運用當代工藝技巧製作的傳統類型片(災難片、科幻片)引起強烈的反應,並導致美國電影的製作和票房收入直線上升。受到美國青少年觀眾歡迎的科幻片發展為集災難片、冒險片而成的場面壯觀的影片的一個新片種,這些影片包括《第三類接觸》(1977)、《異物》(1979)、《外星人》(1982)、《失去方舟的入侵者》(1981)、《金剛》(1976)、《超人》(1979)、《侏羅紀公園》(1993)以及這些影片的續集。

在70年代末以來的美國電影中,家庭和婦女以及普通人生活的影片又重新受到重視,如W.艾倫的《安妮.霍爾》(1977)和《漢娜姐妹》(1986);阿爾特曼的《三個女性》(1977);阿普特德的《礦工的女兒》(1980);R.本頓的《克萊默夫婦》(1979);J.L.布魯克斯的《母女情深》(1983);P.馬佐爾斯基的《一個未婚女人》(1978);M.雷德爾的《金色池塘》(1981);R.雷德福的《普通人》(1980);H.羅斯的《轉折點》(1977);齊納曼的《朱莉亞》(1977)等。關於越南戰爭的影片當推H.阿什比的《歸家》(1978)、M.西米諾的《獵鹿人》(1978)和科波拉的《現代啟示錄》(1979)。其他突出的影片還有關於工人的如《諾瑪.雷》(1979)、《洛奇》(1976)、《藍領》(1978);表現青年的如《周末狂熱》(1g77)、《油脂》(1978)、《毛發》(1979)和《閃光舞》(1983)等。

Ⅶ 電影起源於什麼時候

美國無聲電影

1893年,T.A.愛迪生發明電影視鏡並創建「囚車」攝影場,被視為美國電影史的開端。1896年,維太放映機的推出開始了美國電影的群眾性放映。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城市工業發展和中下層居民迅速增多,電影成為適應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種大眾娛樂。它起先在歌舞游樂場內,隨後進人小劇場,在劇目演出之後放映。

1905年在匹茲堡出現的鎳幣影院(入場券為5美分鎳幣)很快遍及美國所有城鎮,到1910年每周的電影觀眾多達3600萬人次。當時影片都是單本一部的,產量每月400部,主要製片基地在紐約,如愛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維太格拉夫公司。1903年E.S.鮑特的《一個美國消防員的生活》和《火車大劫案》,使電影從一種新奇的玩藝兒發展為一門藝術。影片中使用了剪輯技巧,鮑特成為用交叉剪輯手法造成戲劇效果的第一位導演。

電影收益高,競爭激烈。1897年,愛迪生即為爭奪專利進行訴訟,到1908年,成立了由愛迪生控制的電影專利公司,公司擁有16項專利權。到1910年,電影專利公司壟斷了美國電影的製作、發行和放映。獨立製片商為擺脫專利公司的壟斷,相繼到遠離紐約和芝加哥的洛杉機郊外小鎮好萊塢去拍片,那裡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又臨近墨西哥邊境,一旦專利公司提出訴訟便可逃離。D.W.格里菲斯1907年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次年導演了第一部影片《陶麗歷險記》。至1912年已為該公司攝制了近400部影片,把拍片重心逐漸移向好萊塢,並發現和培養了許多後來的名演員,如M.塞納特、M.壁克馥和吉許姐妹等。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鎳幣影院逐漸被一些條件較好的電影院所代替;電影專利公司的壟斷權勢逐漸消失,終於在1915年正式解體。此時以格里菲斯為代表的一批新的電影藝術家已經出現。製片中心也從東海岸移到好萊塢。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同程度地破壞和損害了歐洲各國的電影業,卻促成了美國電影的勃興。美國電影源源不斷地涌人歐洲市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已經建立起在歐洲的霸權地位。

導演格里菲斯、T.H.英斯和塞納特對美國早期電影的發展作出了貢獻。C.卓別林於1914年拍攝了第一部影片《謀生》,立即吸引了全世界觀眾。1919年,卓別林、D.范朋克、壁克馥3位著名演員和格里菲斯一道創辦了聯美公司,以發行他們獨立製作的影片。20年代,美國影片生產的結構從以導演為中心逐步轉化為以製片人為中心的體制。「製片人中心」模式形成了20年代的「明星制度」,各大公司均擁有一批明星。除卓別林、范朋克和璧克馥外,先後成名的還有R.「胖子」亞布克爾、T.巴拉、J.和L.巴里摩爾兄弟、L.查尼、吉許姐妹、M.馬許、T.米克斯、G.史璜遜、J.基爾伯特、G.嘉寶、B.基登、N.希拉、H.勞埃德和早逝的R.范倫鐵諾。

「好萊塢」此時己成為「美國電影」的同義語。由於在明星制度鼎盛時期有些明星的行為不檢點招致公眾的抨擊,美國電影業成立了「美國製片人與發行人協會」,在W.H.海斯的主持下這一組織制訂了「倫理法典」,以便在審查影片時剔除其中不合乎美國公眾道德觀念和生活方式的情節、對話和場面。這就是著名的海斯法典,它對美國電影的約束一直延續到1966年。

Ⅷ 世界電影誕生的時間及標志

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盧米埃兄弟在巴黎一家大咖啡館地下室,放映了他們自己拍攝的《火車進站》《水澆園丁》等短片,這一天被定為電影正式誕生的日子,標志著無聲電影的開始,順便一提,有聲電影的標志是1927年美國的《爵士歌王》

Ⅸ 世界電影史概況

世界電影歷史備忘錄
1895年以前

11世紀
科學家們意識到了將一束光透過小孔可以使一個外部的形象在內部顯現出來。

16世紀
雷納多·達·芬奇(義大利)概略地描繪出"黑箱"的概念。"黑箱"出現於歐洲文藝復興前的義大利。它是一個類似鏡頭式的暗箱,裡面射出的光線可以在其對面的牆上形成顛倒的影像。

16世紀中葉一17世紀
1、錢巴蒂斯塔·德拉·波爾塔(義大利)通過"黑箱"放映了一組不長的風光圖畫。
2、阿塔內休斯·基歇爾(德國)發明了他的"魔燈"。這是一種通過蠟燭和透鏡放映畫面的方法。

1824年
彼得·馬克·羅熱(英國)向倫敦的皇家協會提交了名為"關於活動物體的視覺留影原理"的報告。

1826年
約翰·艾爾頓·帕里斯博士發明了"幻影轉盤",即在一圓盤上一面畫有鳥籠,一面畫一隻鳥,旋轉時產生"鳥在籠中"的感覺。

19世紀30年代
1、 約瑟夫·涅普斯和路易斯·達蓋爾(均為法國)發展了照相製版工藝,使被拍下來的影像可以保留在金屬板上。
2、威廉姆·亨利·福克斯·塔爾博特(英國)在紙板上制出了正片。

1832年
1、約瑟夫·普拉圖(比利時)製造出了"詭盤"。這是一隻畫有一系列動作分解圖形的圓盤,圓盤的邊緣有許多齒孔。操作者面對鏡子,把眼睛對准任何一個齒孔,轉動圓盤,可在鏡中看到活動的影像。
2、西蒙·里特·馮·施坦普夫(德國)發明了"圓筒動畫鏡",這是一種與"詭盤"相類似的玩具。

1834年
威廉姆·喬治·霍納(英國)發明了"活動連環畫轉筒"。它在一隻圓筒狀的內環中貼上畫有一系列分解動作的紙片,通過圓筒的旋轉使人看到連續活動的影像。

1839年
達蓋爾(法國)在巴黎展示了銀板照像。

1849年
朗根海姆兄弟在費城試驗成功了玻璃板照像。

1877年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美國)發明了留聲機錄音機。 埃德沃德·穆布里奇(英國)成功地用一組鏡頭拍下了一匹奔馬的分解動作。

1882年
艾蒂安·朱爾斯·馬利(法國)發明了"攝影槍"。

1884年
喬治·伊斯曼(美國)把柯達膠卷投放市場。

1888年
伊斯曼為其在一種賽潞瑤片基上使用的膠片乳劑申請了專利。

1889年
愛迪生實驗室發明了活動電影攝影機。

1891年
愛迪生發明了活動電影放映機,它放映出的影像只能通過一個小孔來窺視。

1893年
世界上第一個電影製片廠,愛迪生的"黑瑪麗"製片廠在新奧爾良的新澤西建成。

juncc 2007-3-10 07:15
電影的開始(1895--1913)

1895年
1、奧古斯特和路易斯·盧米埃爾(法國)發明了手提式電影放映機。
2、盧米埃爾兄弟拍攝了他們的第一部影片《工人離開盧米埃爾工廠大門》。
3、伍德維爾·萊瑟姆(美國)發明了電影放映機上的膠片控制裝置,解決了影片膠片在運行時發生畫面跳動的現象。
4、12月28日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公開放映了電影。

1896年
1 羅伯特·威廉姆,保羅(英國)在英國為電影放映機(Biosoope)取得專利。
2 「敘事電影之父」喬治·梅里愛(法國)開始攝制「幻術」(特技)電影。在其後來的電影生涯中,他不斷對這一想像的王國進行探索。
3、 4月23日,愛迪生(美國)的放映機(Vitascope)在紐約城中的科斯特和比亞爾音樂廳進行了第一次放映活動。

1900--1905年
布萊頓學校在英國建立。它由一群攝影師組成,他們的試驗顯示了鏡頭之間的相互影響可以傳達出不確定的信息。

1900--1910年
出現了數以百計的根據著名舞台劇改編的短故事片。

1902年
1、梅里愛的《登月旅行記》(法國)問世。該片使他獲得了國際性名聲。
2、埃德溫· S·鮑特的《郵遞員的羅曼史》(美國)表明對於電影敘述方式的基本因素逐漸增長的意識。
3、查爾斯·百代(法國)建立起自己的製片廠--百代電影公司。

1903年
1、鮑特的《美國消防隊員的生活》(美國)顯示了通過電影的剪輯創造出戲劇性和象徵意義的可能性。
2、鮑特的《火車大劫案》(美國)展示出平行剪輯的效果和西部的魅力。

1905年
1、鎳幣影院在匹茲堡開張。這是美國第一家裝備齊全的電影院。
2、第一本行業刊物《觀看與影片目錄》在美國出版。此時,標準的影片長度為一本。
3、塞西爾·赫普沃斯的《被流浪漢所拯救》(英國)使用了一種連續的銀幕運動的方式作為保持故事連續的方法。
4、中國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定軍山》。該片由北京豐泰照相館攝制,記錄了京劇《定軍山》的幾個演出片斷。

1906年
在美國,已經發展到近1000家鎳幣影院。

1907年
1、"藝術電影公司"在法國建立。該公司旨在生產具有文化價值的影片。
2、芝加哥建立了第一個城市電影審查委員會。

1908年
1、埃米爾·科爾在法國拍攝了他的第一部動畫片,與此同時,小斯圖爾特·布萊克頓在美國開創了動畫事業。
2、百代電影公司(法國)已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影帝國,它每年出口到美國的影片是美國本土生產影片的兩倍。

1909年
1、35毫米膠片成為國際影片的標准。
2、美國電影工業建立了全國電影審查委員會以對抗州和市政當局干涉電影的企圖。
3、「電影技巧之父」 D.W.格里菲斯拍出了《囤積小麥》(美國)。該片代表了早期拍攝"辯證電影"的努力。
4、溫莎·麥凱拍了《恐龍格蒂耶》,這是美國第一部重要的動畫片。
5、全美已有了1萬家鎳幣影院。
6、以第一位女演員弗洛倫斯·勞倫斯(《傳記女郎》)在銀幕上使用真實姓名為標志,明星制開始在美國出現。

1911年
1、森圖爾影片公司在好萊塢建立了第一家製片廠。
2、賓西法尼亞建立了第一個州立評判委員會,以檢查電影的道德質量。
3、第一個影迷雜志《電影故事雜志》在美國創刊。
4、格里菲斯的影片《戰爭》(美國)問世。這部紀錄片式的故事影片顯示了導演對電影這一媒介日漸成熟的把握。

1912年
1、卡爾·拉莫爾建立了環球影片公司(美國)。
2、阿道夫·朱克爾建立了名演員製片公司(美國)。
3、思里科·瓜佐尼拍攝了《你往何處去?》(義大利)。這部精心攝制的大場面影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井奠定了義大利 電影在史詩性影片上的重要地位。
4、路易斯·梅爾坎頓拍攝了《伊麗莎白女王》(法國)。薩拉·貝納爾出演了這部根據舞台劇拍攝的長50分鍾的影片。

1913年
1、斯特蘭·拉伊拍攝了《布拉哥的學生》(德國)。這部表現主義的幻想片成為神秘恐怖電影的雛形。
2、中國生產第一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導演張石川、鄭正秋。電影描寫了一對青年男女在封建包辦婚姻中所經歷的 一系列繁文褥節。

juncc 2007-3-10 07:17
成長時期之一(1914--1920)

成長時期之一(1914--1920)

1914
1、故事片開始成為電影工業的標准產品。
2、第一座大型影院「濱河劇院」在美國紐約開業。
3、W·W·霍金森建立了派拉蒙影片公司(美國)。
4、查爾斯·卓別林在啟斯東的影片中出現。他在一年中拍攝了35部喜劇片,並創造了"小流浪漢"的形象。
5、著名系列片《保琳歷險記》(法國)問世。蹈爾·懷特在片中擔任女主角。
6、喬瓦尼,帕斯德隆納拍攝了《卡比利亞》(義大利)。這部巨片中華美的服裝引起了全世界的喝彩。
7、弗蘭克·鮑威爾的《那兒有一個傻瓜》(美國)問世。西達·巴拉第一次扮演了「盪婦」的角色,從此,「妖婦」一詞開始進入人們的語言中。
8、麥克·塞納特拍攝了第一部故事片長度的喜劇片《蒂利耶被揭穿了的羅曼史》(美國)。

1915年
1、美國最高法院在互助影片公司與俄亥俄州的法律訴訟中判定:電影媒介不享受憲法「第一修正案」中關於保護言論自由的條款。
2、美國「全國電影審查委員會」改名為「全國電影審議委員會」。
3、威廉姆·福克斯建立了福克斯影片公司(美國)。
4、托馬斯·英斯在美國開創了「製片廠制度」。
5、西席· B·第密爾拍攝了《欺騙》(美國)。這是一部精緻的關於犯罪、性和犧牲的影片,並用高調攝影表現了心理 的潛流。
6、格里菲斯拍攝了《一個國家的誕生》(美國),這部紀念碑式的、同時引起激烈爭論的影片長達近3個小時,它使用了許多以前影片所沒有使用過的方法。

1916年
1、塞繆爾·戈德菲斯和艾德茄·塞爾溫共同建立了戈德溫影片公司(美國)。
2、格里菲斯拍攝了《黨同伐異》(美國)。這部片長超過3小時的影片把四條故事的線索交織在一起,通過復雜的敘事呼 吁著世界的和平與友愛。
3、維克多·斯約斯特洛姆拍攝了《死之吻》(瑞典)。他在戲劇性的素材中使用了現代的方法,通過一系列的閃回來敘 述事情的經過。

1917年
1、在政府的支持下,德國建立了烏發(UFA)製片廠。
2、卓別林的《安逸街》和《移民》(均為美國)問世。在這兩部影片中,小流浪漢已從最初的漫畫式的形象發展為一個有著悲喜劇效果的富於人性和社會批判色彩的角色。

1918年
1、格里菲斯拍攝了《世界之心》(英國)。影片在對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幾位主人公的表現中,對德國待一種否定態度,獲得了成功的宣傳效果,歐內斯特· 劉別謙拍攝了《卡門》(德國)。這部由"歐洲豪華電影的大師"攝制的影片以異國絢麗奢華的服裝和對性關系的暗示引起了國際影壇的關注。
2、美國的第一部動畫故事片,由麥凱執導的《路西塔尼亞的沉沒》問世。
3、上海商務印書館成立"活動影戲部"(後更名為"影片部"),中國開始建立起自己的民族電影事業。

1919年
1、蘇聯電影工業國有化。
2、由瑪莉·壁克馥、查爾斯·卓別林、道格拉斯·范朋克和D.W.格里菲斯聯合創辦的聯美公司成立。
3、成套供片法逐漸推廣。
4、阿貝爾·岡斯於-「歐洲的格里菲斯」拍攝了長達3小時的大型巨片《戰爭與和平》。他在影片中把特技、隱喻性的並形象和紀錄片片斷結合在一起,表達了反戰的主題。
5、格里菲斯的《被摧殘的花》(美國)成功地利用製片廠的環境創造出一種動人的氣氛。
6、莫里茲·斯蒂勒拍攝了《阿爾納先生的寶藏》(瑞典)。這部史詩般的影片真實地再現了16世紀瑞典的歷史風貌。
7、埃里希·馮·施特羅海姆拍攝了《愚昧的丈夫》(美國)。影片精妙而又坦率地表現了富人之間的三角愛情關系,它 也標志著他導演生涯的開始。
8、羅伯特·維納的《卡里加里博士》問世(德國)。這部恐怖的幻想片以一個瘋醫生的故事探索了表現主義的技巧。

1920年
1、喬·布羅姆特和亨利與傑克·科恩共同建立了 CBC影片銷售公司(哥倫比亞公司的前身)(美國)。
2、列夫·庫里肖夫(蘇聯)在莫斯科建立了他的工作室,並開始探索剪輯技巧。
3、卡爾·鮑澤斯和保爾·威格納拍攝了《泥人哥連》(德國)。影片描寫一個被注入了生命的泥人反對他的創造者的故事,是有重要影響的表現主義影片。
4、西席·第密爾拍攝《為什麼改變了你的妻子》(美國),一部精緻的關於兩性沖突的影片。

juncc 2007-3-10 07:18
成長時期之二(1921--1925)

1921年
1、卓別林的《尋子遇仙記》(美國)問世。這是他導演的第一部故事片。該片成為他在商業上最成功的影片。
2、雷克斯·英格拉姆拍攝了《啟示錄四騎士》(美國)。在這部反對戰爭的寓言中,魯道夫·瓦倫蒂諾塑造了一個新型的浪漫偶像,這在當時為他獲得了極高的聲譽。
3、斯特羅海姆拍攝了《愚蠢的竊賊》(美國)。影片以一種現實主義風格的細節描寫,表現了一名美國婦女捲入歐洲上流社會的腐敗和墮落的故事。
4、中國第一批長故事片《閻瑞生》、《紅粉骷髏》和《海誓》問世。

1922年
1、美國有三分之二的州已經或正在制定有關法規,以對電影進行管理。
2、美國電影工業組成了「美國電影製片和發行人組織」,並聘請威爾· H·海斯為主席,以改善好萊塢的形象。
3、羅伯特·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納努克》(美國)問世。這部產生了重要影響的非故事片捕捉了一個愛斯基摩人家庭的生活。
4、弗立茨·朗拍攝了《賭博者馬布斯博士》(德國)。影片描繪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社會的圖景。
5、弗利德里希·茂瑙拍攝了《諾斯費拉杜》(德國)。影片在實景中拍攝。這部改編自布萊姆·斯托克的《德拉庫拉》的故事的影片雖然並不忠實於原著,但卻第一次把吸血鬼的形象帶給了電影觀眾。
6、中國第一家較有規模的影業公司「明星影業公司」在上海成立。它標志著中國民族電影開始進入發展階段。
7、吉加·維爾托夫拍攝了紀錄片《電影真理報》(蘇聯)。影片通過剪輯把新拍攝的畫面和影片資料結合在一起,分為23個標題,描繪出蘇聯人民生活的真實景象。

1923年
1、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美國)正式注冊。
2、卓別林完成了《巴黎一婦人》(美國)。影片通過一年輕婦女在被人供養的奢侈生活和真正的愛情之間的選擇,顯示出對於愛情題材出色的處理技巧。
3、雷內·克萊爾拍攝了《瘋狂的雷伊》(法國)。這部短片充分利用了電影這一媒介特技的可能性。
4、詹姆斯·克魯茲的《大篷車》(美國)問世。這部描繪美國西部邊境開拓者生活的史詩性影片引起了眾多的模仿者。
5、西席·第密爾拍攝了《十戒》(美國)。這部賣弄視覺技巧和特技的歷史巨片為導演贏得了好萊塢「第一流人物」的名聲。
6、弗立茨·朗拍攝了《尼伯龍根》(德國)。這部分成兩集的風格鋪張的影片強調了這個德國傳奇中的宿命的色彩。

1924年
1、米特一高德溫一梅耶三家電影公司聯合組成了米高梅電影公司(美國)。
2、CBC影片銷售公司變成哥倫比亞影片公司(美國)。
3、雷內·克萊爾拍攝了《幕間休息》(法國)。影片運用特技和荒誕的動作對現實進行了嘲諷。
4、約翰·福特拍攝了《鐵騎》(美國)。影片以激動人心的動作場面積令人懷戀的環境描繪在西部史詩片中獨樹一幟。 5、費爾南德·萊熱的《機械的芭蕾》(法國)問世。這部先鋒派短片把機械運動的物體與現實生活的片斷並列在一起。 6、保羅·萊尼拍攝了《蠟像館》(德國)。這部表現主義的幻想片把歷史上三個罪惡人物的故事和一位詩人的夢魘聯在一起。
7、弗利德里希·茂瑙拍攝了《最卑賤的人》(德國)。這是一部富於創造性並產生重要影響的影片。它利用想像性畫面的技巧展示了人物的主觀心態。
8、斯特爾海姆拍攝了《貪婪》(美國)。影片通過對物慾橫流世界直率的描繪為美國銀幕帶來一種新的現實主義之風。

1925年
1、卓別林的《淘金者》(美國)問世。當片中的小流浪漢最終找到了愛情、幸福和財富而喪失了自己的個性時,導演所創造的那個悲喜劇的世界獲得了實現。
2、E· A·杜邦拍攝了《雜耍場》(德國)。影片講述了一個嫉妒和謀殺的故事。它以出色的鏡頭運動使主人公痛苦的內心世界得到戲劇化的表現。
3、謝爾蓋·愛森斯坦拍攝了《戰艦波將金號》(蘇聯)。導演所創造的「沖突蒙太奇」理論在這部表現1905年俄國革命的影片中得到了運用。該片對全世界的電影製作者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4、羅伯特·朱利安拍攝了《歌劇院里的幻影》(美國)。朗·錢尼通過這部近10年來最成功的恐怖片爬上了明星寶座。 5、喬治。威廉·帕布斯特拍攝了《沒有歡樂的街》(德國)。這部最沒有浪漫色彩的"街道片"展現了戰後經濟混亂的環境里物質的匱乏和社會的絕望。
6、金·維多拍攝了《大閱兵》(美國)。這部在國際上獲得成功的影片,描繪了一名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年輕人的成熟。

juncc 2007-3-10 07:18
有聲時代之一 (1926-1929)

1926年
1、約翰·格里爾遜在對弗拉哈迪的《莫阿納--一部黃金時代的羅曼史》(美國)的評論中創造了「紀錄片」一詞。
2、艾倫·克羅斯蘭拍攝了《唐磺》(美國)。影片率先使用了維它風音響系統為影片配製了背景音樂。
3、巴斯特·基頓拍攝了《將軍》(美國)。這位「偉大的冷麵人」在影片中把插科打渾與對社會的諷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4、阿爾伯特·帕克拍攝了《黑海盜》(美國)。該片是第一部全部使用兩色彩色染印法工藝的故事片。
5、弗謝沃洛德·普多夫金的《母親》(蘇聯)問世。影片把個人命運與群眾運動結合起來,並突出表現了在政治背景中人物性格的發展。

1927年
1、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第一次推出了"學院獎"(奧斯卡獎)。
2、由影片發聲的"有聲電影"第一次在故事片長度的影片序幕中出現。
3、艾倫·克羅斯蘭的《爵士歌王》(美國)問世。第一部帶有音樂和部分對話場面的故事片和觀眾見面。它促使整個電影工業向有聲電影沖擊。
4、阿貝爾·岡斯拍攝了《拿破崙》(法國)。這部長度超過4小時的史詩片由於其技藝的精良而受到高度的贊譽--其中包括使用三塊連接在一起的銀幕同時展示四個場面。
5、弗立茨·朗拍攝了《大都會》(德國)。這部在對建築的描繪上充滿生氣的表現主義影片考察了未來的技術社會。在那裡,科學、工業和勞動者互相沖突的目標導致人類走向毀滅的邊緣。
6、茂瑙拍攝了《日出》(德國)。導演運用運動的鏡頭給予這個三角愛情故事以一種抒情的表現。
7、普多夫金拍攝了《聖彼得堡的末日》(蘇聯)。影片表現了主人公在歷史中的成長和加入革命的經歷。
8、沃爾特·魯特曼拍攝了《柏林--一個大城市的交響曲》(德國)。它通過對物體的形狀和運動的剪輯捕捉住了柏林的「本質」。
9、約瑟夫·馮·斯登堡拍攝了《底層世界》(美國)。它標志著強盜電影的開始。
10、威廉姆·威爾曼拍出了《翼》(美國)。這部描寫第一次世界大戰壯觀的空戰場面的影片獲得了第一個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並為其增添了光彩。

1928年
1、雷電華公司成立(美國)。
2、薩爾瓦多·達利和路易斯·布努艾爾拍攝了《一條叫安達魯的狗》(法國)。這是法國超現實主義運動中最著名的影片。
3、瓦爾特·迪斯尼拍攝了《汽船威利號》(美國)。這是第一部配有同步音響的動畫片。
4、卡爾·德萊葉完成了《聖女貞德的受難》(法國)。這部影片主要是用特寫拍攝的。它的碎片式的形象的並列拼貼引起了激烈的爭論。
5、布賴恩·富瓦拍攝了《紐約之光》(美國)。這是第一部全部有對白的故事片。
6、普多夫金拍攝了《亞洲風暴》(蘇聯)。影片描繪了在一場革命風暴中,一位蒙古牧民領導人民反抗帝國主義統治的斗爭。
7、斯約斯特洛姆拍攝了《風》(美國)。影片描寫了一位拓荒的婦女在新的環境中為生存而奮力掙扎,幾乎被風拖人了瘋狂之中。

1929年
1、電影放映的速度標准被規定為每秒24格。
2、隨著向有聲電影轉變的完成,全美共生產了300多部有聲片。
3、在格里爾遜的領導下,英國的電影工作者開始了一個拍攝與社會密切相關的紀錄片運動的10年。這一運動獲得了國際的名聲,並激發了世界各地的導演們。
4、哈里·博蒙特拍攝了《百老匯歌舞》(美國)。這部「百分之百的全歌、全舞、全對白」影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並在好萊塢掀起了歌舞片熱潮。
5、亞歷山大·杜甫仁科拍攝了《兵工廠》(蘇聯)。影片以充滿詩意的情調對烏克蘭人民不可摧毀的革命精神進行了歌頌。
6、阿爾弗萊德·希區柯克拍攝了《訛詐》(英國)。這部英國的第一部有聲片在創造銀幕的懸念中,展示出對音響與畫面的關系敏銳的認識。
7、約瑟夫·桑特利和羅伯特。弗洛里拍攝了《椰子》(美國)。這第一部馬克斯兄弟的影片為銀幕喜劇增添了一種新的荒誕色彩。
8、維爾托夫拍攝了《帶著攝影機的人》(蘇聯)。這是一部生動的關於俄國城市生活的影片,它以對鏡頭和剪輯富於活力的運用表現出具有哲理的主題。
9、金·維多拍攝了《哈利路亞!》(美國)。第一部全部由黑人演出的有聲片。

juncc 2007-3-10 07:19
有聲時代之二 (1930-1933)

1930年
1、布努艾爾拍攝了《黃金時代》(法國)。這部超現實主義的影片在引起騷亂後在巴黎被禁映。
2、讓·谷克多拍攝了《詩人之血》(法國)。這部導演的處女作把超現實主義和印象主義的經驗結合起來,揭示了一個詩人的精神世界。
3、杜甫仁科拍攝了《土地》(蘇聯)。影片對走上集體化的烏克蘭農民為聯合起來而斗爭進行了富於詩意的表現。
4、默文·萊洛埃拍攝了《小愷撒》(美國)。愛德華· G·羅賓遜因在這部對野蠻的暴力進行了非道德的描寫的影片中扮演了一名殘忍的強盜而步人明星的行列。
5、帕布斯特拍攝了《1918年的西部前線》(德國)。這部高度現實主義的反戰影片追蹤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幾名在前線的德國士兵的生活。
6、斯登堡拍攝了《藍天使》(德國)。瑪琳·黛德麗在片中扮演了一個把一位老教授引向墮落與死亡的酒吧歌女,並從此進入了明星行列。

1931年
1、一次上演兩部影片的節目安排法開始出現。
2、托德·布朗寧拍攝了《德拉庫拉》(美國)。貝拉·呂格西在這部經典影片中扮演了他最著名的角色,並引來了眾多的模仿者。
3、克萊爾拍攝了《自由屬於我們》(法國)。影片對剝奪了個人自由和把人變成機器的現代社會進行了嘲諷。
4、弗立茲·朗拍攝了《M》(德國)。他在這部表現精神變態的兒童殺人犯的影片中出色地運用了聲音和畫面的交互作用5、威爾曼拍攝了《公敵》(美國)。這部紀錄片風格的影片描寫了一個出身於下層社會的男孩變成為一個邪惡的殺手的經歷,並使詹姆斯·卡格尼成為明星。
6、詹姆斯·惠爾拍攝了《弗蘭肯斯坦》(美國)。這部改編自瑪麗·謝莉小說的影片藉助於鮑里斯·卡洛夫的表演和傑克·皮爾西的化妝技巧成為一部經典之作。

1932年
1、後期配音技術開始應用。
2、威尼斯電影節開始舉辦。這是這一類型的國際電影節中的第一個。
3、布朗寧拍攝了《畸形人》(美國)。這部引起爭議的離奇的影片講述的是馬戲團里的一群畸形人由於受到那些「正常」人的欺騙,而對他們進行復仇的故事。
4、迪斯尼拍攝了《花與樹》(美國)。它在動畫片中第一次運用了三色染印法工藝。
5、霍華德·霍克斯拍攝了《疤臉大盜》(美國)。這部充滿暴力的強盜片引起了對其殘暴場景的抗議。
6、萊洛埃拍攝了《我是一個越獄犯》(美國)。這部以喬治亞州為背景拍攝的影片揭露了美國司法制度的不公正,並導致了喬治亞州在此方面的改革。
7、劉別謙拍攝了《天堂里的煩惱》(美國)。該片以著名的「劉別謙方式」在優美和文雅的風格中結束了一個愛情和游戲式的喜劇。

1933年
1、英國電影學院建立。
2、德國電影業被置於納粹的控制之下。
3、勞埃德,培根拍攝了《第42街》(美國)。影片描寫了為一出新歌劇的上演,演、職員們在舞台後做出的巨大努力。由此,巴斯比·伯克利和他整齊劃一、高度風格化的音樂小組把一種新的生活注入了這一類型片之中。
4、梅里安· G·庫伯和厄內斯特· B·舍德塞克拍攝了《金鋼》(美國)。威利斯· O·布萊恩驚人的特技使這部「美人與野獸」的故事片成為一部經典之作。
5、桑頓·弗里蘭拍攝了《飛向格蘭德》(美國)。弗萊德·阿斯泰爾和金格·羅傑斯開始作為搭檔出現,並由此把舞蹈片推向了一個新鈉、優美的境界。
6、亞力山大·柯爾達拍攝了《亨利八世的私人生活》(《英富艷史》,英國)。這部在國際上獲得成功的浪漫歷史片為對這一時期人物的塑造樹立了一個典範。
7、古斯塔夫·馬切蒂拍攝了《 EXTASE》(捷克)。這部早期的色情片經典之作描寫的是一個私通的故事。片中-個裸體游泳的場景引起了觀眾的轟動。
8、讓·維果拍攝了《零分的操行》(法國)。影片通過對聲音自由的運用,把現實的和一種象徵化的意象結合起來,對法國電影產生了重要影響。
9、弗蘭克·卡普拉的《一夜風流》(美國)問世。這部"怪僻喜劇"囊括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以及最佳男女演員獎,並成為類似影片的開端。
10、弗拉哈迪拍攝了《來自阿蘭島的人》(英國)。該片對於遠離愛爾蘭的一個島嶼上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為生存進行的斗爭所做的評價引起了爭論。
11、范·戴克拍攝了《瘦人》(美國)。這部深受大眾歡迎的喜劇-神秘片描繪了一對隨緣自適、幽默恢諧、傾心相愛的夫婦,它為電影中的情侶又增加了一個新的層面。
12、維里拍攝了《駁船亞特蘭特號》(法國)。在這部描寫感受和愛情在一艘駁船上覺醒的影片中,現實主義被融化在一種詩意的影像之中。

juncc 2007-3-10 07:19
有聲時代之三 (1935-1939)
1935年
1、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影片圖書館開館。
2、福克斯影片公司與20世紀影片公司合並建立了29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美國)。
3、福特拍攝了《告密者》(美國)。這部"反英雄"的影片是最早把聲音的運用與場面的調度精確d地結合在一起的影片之一。
4、羅伯特·馬摩里安拍攝了《浮華世家》(美國)。這是第一部採用了三色染色工藝的長故事片。
5、1935一1951年,新聞片《時代日誌》開始按月攝制上映。該片對新聞電影的攝制和觀眾都具有重大的影響。
6、蔡楚生導演的《漁光曲》(中國)在莫斯科國際電影展上獲得榮譽獎。這是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中國故事影片。

1936年
1、世界上最大的電影資料館——法國電影資料館建立。
2、卡普拉拍攝了《第茲先生進城》(美國)。這部最受歡迎的夢幻式影片,描寫了一個普通人對於腐敗和犬儒主義的勝利。
3、卓別林拍攝了《摩登時代》(美國)。影片對於技術對人類生存條件的影響進行了諷刺。
4、溝口健二拍攝了《青樓姐妹》(日本)。這部經典影片通過對生活在一個變化的社會中的婦女的描繪,對傳統與現代價值觀念之間的沖突進行了探討。
5、萊尼·尼佐古奇拍攝了《意志的勝利》(德國)。這部由納粹資助的巨型宣傳片表現了1934年在紐倫堡為納粹分子打氣而舉行的集會。它以有意排演的畫面渲染希特勒的號召力和聲望,並把自己偽裝成一部真實的紀錄報道片。

這是一部分

可看
http://forum.etgo.cn/archiver/?tid-94396.html

閱讀全文

與世界電影事業的開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神偷奶爸3電影完整版 瀏覽:719
香港電影強06系列2020 瀏覽:848
喪屍世界大戰1電影完整版 瀏覽:754
女主播電影mp4下載迅雷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110
有關未來世界的電影 瀏覽:985
電影解說作品製作軟體 瀏覽:414
恐怖微電影吧 瀏覽:891
星球大戰1電影免費 瀏覽:750
微電影的片段床下有人 瀏覽:933
一部老實人被逼瘋的電影 瀏覽:925
電視看電影怎麼調進度 瀏覽:747
金典票房電影排行榜 瀏覽:218
視頻網站網路電影分賬 瀏覽:473
打越南電影有哪些 瀏覽:603
大兵瑞恩電影劇照分析 瀏覽:109
祥子電影圖片 瀏覽:401
賽馬女孩完整版電影 瀏覽:468
隧道電影完整版優酷 瀏覽:130
五殺電影院在線觀看手機版 瀏覽:358
專門模仿電影片段 瀏覽: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