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max是巨幕電影嗎
IMAX(即Image Maximum的縮寫,意為「最大影像」,漢語發音可讀作「愛麥克斯」)是一種能夠放映比傳統膠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電影放映系統。整套系統包括以IMAX規格攝制的影片拷貝、放映機、音響系統、銀幕等。標準的IMAX銀幕為22米寬、16米高,但完全可以在更大的銀幕播放,而且迄今為止不斷有更大的IMAX銀幕出現。
IMAX
為了加強電影的視覺震撼。在IMAX之前,出現了兩種大畫面放映系統:Cinemascope和VistaVision,這兩套系統由於各方面的原因,諸如安裝復雜、操作困難、畫面質量不穩定等影響了可觀性。因此都沒有得到推廣,IMAX的三名加拿大發明者(Graeme Ferguson、Roman Kroitor和Robert Kerr)早先也研究與Cinemascope相仿的多投影機大銀幕放映系統,但他們在1967年蒙特利爾世界博覽會上的試驗不夠理想,出現了不少技術問題,因而促使他們轉向研發新的單放映機、單攝影機式的大銀幕放映系統。最終催生了IMAX的問世。
IMAX影片為了大幅增加影像的解析度,而採用了特殊的65毫米底片及其專用攝影機攝制,然後沖印成70毫米膠片,傳統70毫米膠片的影像尺寸為48.5毫米×22.1 毫米,而IMAX膠片的影像尺寸為69.6毫米×48.5毫米,即「15/70」格式——膠片每格上有15個齒孔。因此,IMAX影片的每格畫面的感光面積是普通35毫米膠片每格畫面的10倍、傳統70毫米膠片的3倍。從而決定了在「巨幕」上投放出的影像比一般電影更清晰、更亮麗。這種膠片的拷貝非常笨重,放映時需要專門的起重設備或集合多人之力才能搬動。由於尺寸比一般的膠片大得多,所以IMAX膠片的進片速度也是一般膠片的三倍,每6毫秒就放映一格,每1秒鍾放映的膠片長1.7米,每分鍾則是102.6米,因此,時長兩小時的IMAX影片,其膠片長度有12.312公里。
因為傳統70毫米膠片在放大500多倍(即布滿銀幕)後圖形不穩定,因此IMAX特別採用一種「波狀環行」(Rolling Loop)的技術用於影片放映,增加了一個壓縮空氣裝置來加速膠片傳動,並把一個圓柱形鏡頭放在放映機前端,在放映過程中保持真空狀態。IMAX放映機用螺釘固定,四顆螺釘和齒輪把放映機固定在完全水平的狀態。IMAX放映系統還通過增加凸輪控制臂來抵消放映過程中的細微晃動,而其快門長度也比傳統設備長大約20%。放映機的燈泡亮度驚人,功率最大(15千瓦)的IMAX放映機發出的燈光,甚至在月球上都能看得見。所以,IMAX放映系統造價高昂,而且重達1.8噸以上。
IMAX放映機精密度最高,功率最強,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先進水平。其運作的可靠性及穩定性的關鍵所在,是採用了獨特的"波狀環行"(ROLLING L00P)進片技術;這項技術是使電影膠片如波浪般沿水平方運行。在放映過程中,每一畫格都由真空裝置牢牢吸附在鏡頭的後部,使畫面的穩定性大大超過任何常規標准,而圖像更是水晶般清晰。IMAX放映機15千瓦的燈箱的功率之大,人的肉眼可以看見它在月球上發射出的光點。
IMAX體驗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它的音響。IMAX六聲道超級音響系統包含有超低音頻道。專門為IMAX影院設計的Sonics聲源均衡喇叭系統是影院內每個地方的音量和音質完全相同,觀眾無論坐在哪兒都能享受同樣質量的音響效果。為了使聲音傳播暢通無阻,銀幕上還有成千上萬個小孔。同時,大坡度的座位設計使得每個觀眾的視野無阻礙。
IMAX影院的構造也與普通電影院有很大的分別。根據形狀的不同,IMAX銀幕分為矩形幕和球形幕兩種,前文所述的標准IMAX幕尺寸指矩形幕,而球形幕的直徑可達三十米。球形幕主要放映全天域電影(IMax Dome,舊稱OmniMax)。此類電影採用「魚眼」鏡頭拍攝,使得180度的景物能成像於平坦的膠片上。放映時再採用另一個魚眼鏡頭即可讓全景重現銀幕。
由於IMAX畫面解析度極高,觀眾可以更靠近銀幕,一般所有座位的范圍都在一個銀幕的高度內 (而普通傳統影院座位跨度可達到8~12個銀幕)。而且座位傾斜度也比一般影院大(球形幕的放映廳傾斜度達23度),以便觀眾能夠更好地面向銀幕中心。
IMAX3D則是IMAX立體影片的放映技術, IMAX3D使用兩盤IMAX專用的15/70膠片,一盤膠片對應一隻眼睛,通過偏振過濾眼鏡或紅外同步系統配合電子眼鏡以提供兩個單獨的圖像。結合IMAX巨幕,IMAX3D能夠產生逼真的全視野立體效果。
2. 外國電影本國電影哪個有趣
與其直接回答哪個有趣哪個沒趣,不如給你看一些數據,讓你自己感覺一下:
美國1776年成立。1893年,發明電影視鏡愛迪生並創建"囚車"攝影場被視為美國電影史的開端。1896年,維太放映機的推出開始了美國電影的大眾放映。1905年在匹茲堡出現的鎳幣影院(入場券為 5美分鎳幣)很快遍及美國所有城鎮,到1910年每周的電影觀眾多達3600萬人次。這些影片都是單本一部的,當時的產量是每月400部,主要的製片基地在紐約,如愛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維太格拉夫公司。
好萊塢的製片公司是自1912年開始相繼建立的,各公司大多經歷了初建、合並、更名、鞏固的過程。隨著1928年雷電華影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組建,1929年美國製片公司體制的結構明確形成。它們包括 5家較大的影片公司,即派拉蒙(組建於1914)、20世紀福克斯(始建於1915,合並於1935)、米高梅(合並於1924)、華納兄弟(1923)和雷電華(1928);3家較小的公司,即環球(1912)、哥倫比亞(1924)和聯美(1919)。這便是通稱的「八大公司」。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不少歐洲導演陸續來到好萊塢,為美國電影繼續佔領歐洲市場起了重要作用。1927年10月 6日又首映了由A.克羅斯蘭導演、A.喬生主演的有歌唱、對白、聲響的《爵士歌手》,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聲故事片。
在整個30年代,盡管電影觀眾的人數時有起伏,但總的趨勢是上升的,其中大多數觀眾把看電影當作一種逃避和解脫。為了滿足觀眾不斷增長的需求,好萊塢的影片生產從以製片人為中心改變為以製片人為單元的製片模式,各大公司的組織結構大同小異。這種「製片人單元」的模式保證按照既定的配方和規格生產出供應全國影院的合格產品。
1946年電影觀眾的人數創造了紀錄,這使好萊塢在戰後一兩年間表現得十分樂觀,許多演員、導演(包括他們在戰爭中培養出的助手)回到好萊塢,以新的熱情投入影片製作。從戰後開始直至50年代初期,是好萊塢「黃金時代」的最後一段繁榮時期。
美國電影自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也經歷了一系列的打擊和挑戰。到1953年,電影觀眾人數與1946年相比減少了一半。為爭奪觀眾,早在20年前即已發明出來的寬銀幕電影此時開始成為與電視競爭的手段。自1947年起,「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開始調查好萊塢左翼人士。1948年,華盛頓特區聯邦法院判處好萊塢十君子,1951年又繼續加深和擴大對電影界人士的迫害。許多人被指控為共產黨,800 餘人被列入黑名單。這場迫害極大地損傷了美國電影的創作元氣。
60年代後期以後,美國的專業電影製作和理論教育有了發展。許多綜合大學里陸續設置了電影學院、電影系或專業,著名的有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電影學院,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的影劇系和紐約大學的電影製作、電影理論、影劇劇作 3個系。只就電影理論學科來說,獲得電影博士學位的人數由60年代中期的 200人激增至2000人。各種理論研究機構和學會的發展,各種電影學術性刊物(如《美國電影》、《電影季刊》、《廣角》、《電影雜志》)的繁榮,為美國電影研究提供了條件。
票房巨片是從斯皮爾伯格的《大白鯊》(1975)和盧卡斯的《星球大戰》(1977)開始的。他們運用當代工藝技巧製作的傳統類型片(災難片、科學幻想片)引起強烈的反應,並導致美國電影的製作和票房收入直線上升。
長期以來,美國只把電影看作是娛樂手段,把好萊塢當成生產故事和幻想的工廠,因此首先注意影片的商業價值。但是,70年代前後,美國電影學術研究有了很大的發展。1967年,在華盛頓和洛杉磯兩地成立了美國電影研究院(AFI)。電影資料館遍布全美。8大影片公司於60年代先後解體或轉產之後,影片和檔案大量捐贈給上述資料館和各大學的電影研究中心,對研究本國電影傳統、保護本國電影文物起著很大作用。
美國電影評獎活動中除影響最大、歷史最久的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奧斯卡金像獎以外,重要的還有各大影評人學會獎和好萊塢外國新聞記者協會「金球獎」等。主要的國際性電影節有芝加哥國際電影節、洛杉磯國際電影展覽、紐約國際電影節和舊金山國際電影節。…………………………………………………………………………………………………………………………………………………………………………………………………………………………………………………………………………
中國1949年成立。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園內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戲",是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1925~1927年間,上海先後成立140家中小型電影公司;廣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攝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開拍《火燒紅蓮寺》後又形成一股武俠片熱潮。此後的4年間上海各公司拍攝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燒」、「武俠」、「神怪」之類光怪陸離、粗製濫造影片。1931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聯影片公司試製成功蠟盤發音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華光片上有聲電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國第一部片上發音影片《雨過天晴》。到1935年,中國完成了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過渡。
1930年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先後於上海成立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九一八、一二八事變後,上海的抗日戰爭爆發,電影界的有識之士深感時代需要反映現實的影片。繼「國防文學」口號提出後,1936年2月,「國防電影」作為電影創作口號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電影公司拍攝出一批不同題材樣式和內容的國防電影。
在國民黨統治區,1938年,周恩來代表中國共產黨參加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的領導工作 ,直接地推動了抗戰電影的發展。中國電影製片廠在政治部三廳領導下,迅速投入抗戰電影的攝制及其他工作,拍攝多部表現軍民英勇抗戰的影片。國民黨直接領導的中央電影攝影場和1935年成立於太原的西北影業公司也拍攝了宣傳抗日的故事片和新聞紀錄片。香港到1937年6月底為止,成立了南洋、大觀等50多家拍攝粵語片的電影公司。隨著抗日戰爭爆發,香港愛國電影工作者拍攝了抗戰題材的影片。1941年,時裝片取代古裝片,新華、藝華、國華、金星等10幾家影片公司,出品80多部影片,時裝片有60部。
在日本佔領區,日本帝國主義1937年8月21日在長春成立「滿洲映畫株式會社」(簡稱「滿映」)。後在北平(今北京)成立華北電影股份有限公司。1939年於上海成立中華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偽將新華等幾家影片公司合並,成立中華聯合製片有限公司(簡稱中聯)。1943年5月12日將以上電影機構合並 ,成立中華電影聯合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影)。中聯和華影在4年中拍攝近130部故事片,有宣揚所謂「中日親善」、「共存共榮」的等影片,為迷惑中國觀眾,也拍攝了不少以戀愛為中心的影片。在抗日根據地,1938年,在八路軍總政治部領導下,延安電影團用僅有的兩部攝影機拍攝長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1942年又完成長紀錄片《生產與戰斗結合起來》。新四軍淮北根據地於1942年購得16毫米攝影機 ,拍攝了有關新四軍生活的影片素材,1946年剪接完成長紀錄片《新四軍的部隊生活》。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宣傳部和國防部分別接管了上海、北平、長春、南京等地的電影產業。在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的領導下,一部分革命和愛國的電影工作者進入由中央電影攝影場改組的中央電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電)各廠,利用國民黨的電影基地,拍攝進步影片;另一部分參加進步電影的基本陣地昆侖影業公司,對文華、國泰、大同等民營影片公司也採取團結、支持、爭取和協作的方針,使之拍出進步影片。這一時期上海共有20多家小電影公司,拍攝了約40部影片,其中大部分渲染謀殺、間諜、偵探、心理變態或描寫所謂家庭愛情糾葛等。在解放區,1946年成立延安電影製片廠。1946年10月成立東北電影製片廠(簡稱東影),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完成17輯大型新聞紀錄片《民主東北》,以及木偶片《皇帝夢》、科教片《預防鼠疫》、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動畫片《瓮中捉鱉》、翻譯片《普通一兵》。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 ,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進入一個新時期。50年代初期,上海原各私營電影製片廠聯合組建為公私合營的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於1953年並入上海電影製片廠。這樣,故事片的生產完全由長春、北京、上海3家國營廠承擔。為了培養人才,上海、北京先後成立電影學校,北京的電影學校後成為中國唯一的高等電影專業學府——北京電影學院。但是,由於在電影創作指導思想方面過分強調電影的政治宣傳作用,造成題材單一的傾向。
1956年,毛澤東同志提出了發展社會主義文學藝術和科學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故事片生產由1951年年產10多部逐漸增加到1957年年產40多部。1957年文化部舉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第一次優秀影片評獎 。
1957年,隨著反右派斗爭的擴大化,對一些影片和藝術家也進行了錯誤的批判。1958年又拍攝了許多報道性宣傳大躍進中某些虛假的「新事物」的影片,又一次干擾了電影的創作。不久,中央逐步糾正了大躍進中「左」的錯誤,周恩來對電影界也提出了注意影片質量的要求,促使中國電影事業在1959年形成一個繁榮時期。但是不久,在反右傾運動中,電影界又批判所謂的資產階級人性論和人道主義。加之三年自然災害,膠片、器材等嚴重短缺,電影生產又逐步下降。1961年,文化部和中共中央宣傳部重申堅決貫徹雙百方針,糾正了違背藝術規律,對文藝創作進行簡單粗暴的批評干預的「左」的思潮,制定了改善文藝工作和電影工作的一些管理條例。使60年代初期的電影走入正軌,到1965年,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第二個電影創作高潮。與此同時,電影放映單位從1949年的400多個發展到1965年的20363個 。到1965年為止,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共發行1213部長短影片。但在1966年爆發了文化大革命,電影界百花凋零,萬馬齊喑。粉碎四人幫後,電影事業獲得發展。1979年10月鄧小平代表黨中央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文藝路線基本是正確的,總結了歷史的經驗教訓,糾正了過去提出的「文藝服從政治 、文藝從屬政治」的偏頗提法 ,重申執行雙百方針。1977年電影生產開始復甦,1980~1984年平均年產量達120部左右。
1985年,由陳凱歌指導,張藝謀擔任攝影的《黃土地》革新了中國電影敘事語言,標志著第五代導演真正崛起。中國第五代導演正式開始登上歷史舞台,帶領中國電影迅速發展。由此可見,20世紀90年代初是中國電影和中國電影人第一次在國際影壇大放光彩的時期,優秀影片和優秀演員不斷涌現,短短五、六年間多部作品和多位影人獲得國際大獎。2002年12月14日《英雄》的公映終結了內地電影市場近十年的低靡期,拉開了中國商業大片的帷幕,被認為是中國電影「大片時代」的里程碑,對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張藝謀的《英雄》還能在媒體引發廣泛的價值觀層面上的嚴肅批評和爭論,這種情況今天難以重現。一是互聯網的速食文字使爭論大多停留在意氣和口水,二是國產電影在商業道路上越發「成熟」,早早摘除了可能在意識形態上帶來的麻煩。…………………………………………………………………………………………………………………………………………………………………………………………………………………………………………………………………………
1、從電影的發展來看,美國的基礎就比我們扎實,完善的體系比我們早了好多好多年。此乃中國電影先天不足。
2、有一部分政治原因。導致電影不能很純粹的電影。某局躺槍。
3、電影從業人員水平參差不齊。
4、我們總想一年趕超歐美,三年世界第一,步子邁的太大,容易扯到蛋。
5、大家拍電影都是為了掙錢,但是我們純粹為了錢,導致其他的不太在意,吃相有點難看啊喂。
6、大家從最早就被美國大片洗腦,導致我們認為大片就應該是這樣的,不得不說,美國的文化戰爭玩的確實牛逼。
3. 你會一個人去看電影嗎
有些人並不理解一個人看電影的行為,覺得如果是自己一個人去會心酸難受。可能是因為他本身喜歡熱鬧,不慣於獨處。也可能是對陌生人的眼光多慮了。而對於習慣獨處的人來說,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吃火鍋,一個人去旅行,都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4. IMAX avatar!!!
我也杭州的,很遺憾,杭州目前還有IMAX屏幕,不過相信是以後的趨勢。
其實阿凡達看數字3D也可以了。
因為阿凡達不是用專門的IMAX攝影機,也就是70mm膠片攝影機拍的。
阿凡達是用數字攝影機拍的,膠片IMAX3D放的膠片拷貝都是數字轉的DMR,那個還比較清楚。
其他的數字IMAX3D的解析度也只有2K。和普通的數字3D清晰度是差不多的。
我就准備去銀泰頂層那個電影院,選個屏幕相對大點的就好。
注意,一定要看數字3D哦。
5. 為什麼國產電影越來越受歡迎
1、影院硬體
中國內地已經成長為全球銀幕數最多、票房第二高的電影市場。國產電影的產量和品質迅速崛起。中國電影實現了質的飛躍,不但中小成本電影類型趨向多樣化,內容日益精緻化,觀眾口碑也在日益提高,逐步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2、技術手段
線上、移動端購票選座為代表的新科技火速發展,方便了受眾。
3、觀眾欣賞水平
在看片過程中陶冶了藝術情操,不但懂得了分辨好片與爛片,還懂得自己喜歡什麼樣的電影,有選擇地去看,而不是一味地追逐流行。站在時代的路口,回顧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不變的是觀眾對高水平電影的渴求,電影人對卓越的追求。
國產電影的現狀:
從資金投入方式看,中式大片已經探索出了中國獨資、中外合資、民間融資、大陸香港合拍等多重電影投資渠道,並初步形成了良性循環的投資環境,這對於我國電影產業的又快又好發展是重要的進步。
從電影管理機制看,我國電影管理部門已經在電影指導、審查及監控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經驗,這對於國產大片的持續發展是必要的。
國產影片的發展成績喜人,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不足,需要認真關注和反思。
6. 孔子的幕後花絮
中國現代電影大師費穆1940年執導的電影《孔夫子》的一批原始劇照找到了——對於籌建中的上海電影博物館來說,這些劇照幾乎是具有鎮館價值的文物。這部影片拍攝於「孤島時期」的上海,經歷了短暫上映之後,膠片便不知所蹤,直到2001年,被神秘人士捐贈給了香港電影資料館,一時轟動中外影壇。如今劇照重見天日,是大陸范圍內保留下來的該片在創作階段的唯一實物。其最大的意義在於,在國際電影學界,費穆被公認為東方「詩電影」的代表人物;研究中國早期電影,必研究費穆。
「中國早期電影史料丟失得太厲害,任何一個發現,都有益於補足中國電影文化的基因鏈條,復原中國電影史的全貌。特別是此番發現關乎費穆和《孔夫子》,更具有恐龍化石般的價值。」得知這一消息,中國電影資料館副研究員左衡這樣向記者表示。
從1906年出生到1951年病逝,費穆的短暫一生,執導了10部電影,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1948年的《小城之春》。他按照蘇東坡《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的意境和韻味來構思視聽形象,把這部講述家庭情感波瀾的電影拍得充滿詩意。上世紀80年代,該片被海外影評家評為中國電影十大名片之首,成為中國電影藝術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費穆本人也被視為最具中國傳統文人氣質的電影大師。
然而,電影學家們一致認為,相比《小城之春》,《孔夫子》是費穆真正的「走心」之作。影片的主要事件和主體結構來自《史記》中對於孔子的記載。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孔夫子》有很多技術上的不足,比如太過冗長,說教意味濃厚,但這些都不能掩蓋其在文化史上的意義和價值。左衡告訴記者,影片拍攝的時代,中國正處於中西文化沖突之中,儒家文化受到質疑。而費穆作為一個電影人和詩人,把影像直接承接到了儒家文化奠定者身上,使得影片超越了文人電影和詩化電影的范疇,加入了關於倫理學的諸多認識和闡述。《孔夫子》誕生時的另一個時代背景,就是抗日戰爭進入膠著狀態,上海成為孤島。費穆曾經在《孔夫子及其時代》一文中寫下這樣一段話:「救天下,要先正人心;行仁政,要『好人政府』。孔子明知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能收效,至少三十年,多則百年。所以他就周遊列國,奔走呼籲。他並未預料到在兩千多年後的今日,世界還是這樣一團糟。」而《孔夫子》所寄託的,就是費穆在痛苦的時代里對拯救的渴求,對信仰的堅定。「聯想到所有這些,你就沒辦法不被這部影片打動。」左衡這樣對記者說。
說來令人難以置信——這么多年來,其實這些劇照一直就在上影集團的庫房裡。是庫房管理員、退休置景師喬偉成發現了它們,將其交給了電影博物館的籌備人員。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劇照數量並不多,只有十幾張。這批劇照保存狀態良好,可以看出影片大量戲份在攝影棚內取景,舞台感很強;沒有看過影片的觀眾,也可以從劇照的服裝和造型上想像到影片的風格。上海電影博物館原計劃在開館之後舉辦一個暫定名為「子歸海上」的活動,放映失而復得的《孔夫子》;而劇照的發現,無疑將豐富活動內容。據悉,這批劇照將陳列在博物館三樓的「上海灘電影公司」
7. 求關於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狀況和未來趨勢的分析
粉碎四人幫後,電影事業獲得發展。1979年10月鄧小平 代表黨中央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文藝路線基本是正確的,總結了歷史的經驗教訓,糾正了過去提出的「文藝服從政治 、文藝從屬政治」的偏頗提法 ,重申執行雙百方針。1977年電影生產開始復甦,1980~1984年平均年產量達120部左右,每年觀眾人次平均在250億左右,中國電影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 。其主要特點 :①堅持和發展革命的現實主義道路,堅決執行雙百方針,題材廣泛,反映生活中各類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如《天雲山傳奇》、《喜盈門》、《人到中年》 、《高山下的花環》 、《血,總是熱的》、《傷逝》、《駱駝祥子》等影片。②尊重藝術的客觀規律,創造出各種真實生動的銀幕形象,塑造了各類不同的典型性格。如《南昌起義》、《西安事變》、《廖仲愷》等影片對革命領導人進行了多角度的刻畫,對蔣介石等歷史人物能實事求是地按照歷史本來面目表現。③在風格與樣式上趨於多樣化。由於題材領域的擴展,使藝術家們可以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探索自己最適宜的風格、樣式,表現最完美的內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編導拍攝了一批有一定實驗意義的探索性影片,如《黃土地》、《青春祭》、《良家婦女》、《黑炮事件》、《獵場札撒》、《老井》、《紅高粱》、《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霸王別姬》等。在電影創作繁榮的同時,電影理論研究也空前活躍,並在相當多的創作人員中發生影響。
中國美術片從形式到內容都極富有民族風格和特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美術片是中國影片在國際上獲獎最多的一個片種。新聞紀錄片已向縱深發展,充分利用豐富的資料,系統地編輯一些重要的文獻片,並對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與重要事件進行綜合報道、專題報道;還注意表現人物和人物的精神世界,抓住真人真事中豐富的細節,以情動人。科教片也有新發展。電影廠在原有的基礎上陸續增建八一電影製片廠、兒童電影製片廠、珠江電影製片廠、西安電影製片廠、峨嵋電影製片廠、瀟湘電影製片廠、內蒙古電影製片廠、天山電影製片廠、福建電影製片廠、廣西電影製片廠、青年電影製片廠、深圳影業公司、雲南電影製片廠13個主要生產故事片的電影製片廠和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上海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譯制廠和中國農業電影製片廠。1958年在北京建立了中國電影資料館,1989年在該館基礎上建立了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並創辦《當代電影》和《電影信息報》。電影工業和科研方面都有相當大的發展。國產電影器材已基本上可以解決放映和製片需要,還研製成功立體電影、環幕電影等 。全國放映單位已達14萬之多,比1949年增長了350倍。1960年成立中國電影工作者協會,1979年改組為中國電影家協會,頒發電影金雞獎;影協下設中國電影出版社;還編輯出版《大眾電影》,舉辦電影百花獎評選活動 。自1980年起每年由文化部(1986年起改由廣播電影電視部)對上年度的優秀影片頒發政府獎。中國電影發展的關鍵在於提高質量,開拓新的題材和體裁,繼承和發揚中國電影的優秀傳統,借鑒外國影片的經驗,創作出既有中國特色、民族風格又有國際水平的影片。
2008年共有44部影片出口到61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票房收入總計超過2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其中《功夫之王》取得6.7億元、《赤壁》1.936億元、《長江7號》1.497億元。研究制訂了《廣播影視服務貿易中長期發展規劃》,積極協調商務部,對36家重點企業和39個重點項目從信用保險、資金獎勵等方面予以支持。繼續牽頭組織國內影視機構聯合參加戛納國際影視節展,重點加強海外營銷和宣傳推廣力度。2008年各影視機構僅通過參加國際影視節展,出口額已經達到近千萬美元。
對外交流合作程度不斷加深。2008年共有270部次影片參加116個國際電影節,其中有39部影片在23個國際電影節上獲得68個獎項。在日本國際電影節期間舉辦的「2008東京中國電影展」上,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會見了中國代表團並全程觀看了中國影片《赤壁》。主辦了中國-東盟廣播電視高峰論壇,發表了推動中國與東盟廣播電視領域更深入廣泛合作的《北京聲明》。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交流合作,培訓了80多個發展中國家的300多名廣播影視從業人員。抓住奧運契機,加強了與境外主流媒體的交流合作
8. 中國大陸有多少IMAX影院
天津 中影集團津灣廣場IMAX巨幕立體影廳 22米×13米
長春 長影世紀城IMAX 矩形幕 21.8×13.4米
長春 萬達歐亞店 矩形幕 21.8×13.4 米
上海 上海科技館 矩形幕/球幕 24.3×18.3米/23米
和平影都 矩形幕 20×15米
北京 中國電影博物館 矩形幕 27×21米
華星影城 矩形幕 26×18米
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① 矩形幕(非IMAX) 23×10.2米
黑龍江 黑龍江省科技館 球幕 23米
廣東 東莞萬達影院 矩形幕 29 X 25
廣東 東莞科技館 球幕 23米
江蘇無錫大世界影城19.1X10.59
江蘇 南京青少年活動中心 球幕 21米
江蘇 蘇州科文中心 矩形幕 21米×13米
北京萬達影城石景山店 矩型幕 22 X 13 (亞洲首個數字IMAX放映系統)
長沙萬達影城 (數字IMAX)
長春萬達歐亞 (已升級成數字IMAX系統)
雲南昆明 順城王府井百老匯影城IMAX影廳 21米*12米(09年10月28日正式開業)
注①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並非IMAX影院,其銀幕是目前國內傳統銀幕中面積最大的一塊。
9. 中國電影資料館電影產業:策展及營銷藝術創作考研參考書資料有哪些
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創作參考書(必備參考書)
資料館雖然有推薦的參考書目,但根據近年來的考題,以及考上的同學的復習情況,同時也有145分以上大神的整理,我們歸納總結出來了下面的參考書。
《電影市場營銷學》 俞劍紅/翁暘 中國電影出版社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電影市場與電影市場營銷學,電影市場營銷環境分析,電影消費者行為研究,電影企業目標市場戰略,電影企業市場競爭戰略,電影市場營銷組合策略,電影市場營銷新概念/觀念等。
從這兩年的考題來看,書上的內容對於答題很有幫助,所以,這本書基本上是需要看的。
第一輪復習
影視製片管理學+電影電視製片管理學+影視策劃項目管理+影視營銷+電視片製作與管理
媒介經營與管理+藝術管理概論
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營銷與管理+文化產業與文化戰略
文化產業最新研究
第二輪復習
真題+影視製片管理學+電影電視製片管理學+影視策劃項目管理+影視營銷+電視片製作與管理
媒介經營與管理+藝術管理概論+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營銷與管理+文化產業與文化戰略
文化產業最新研究
第三輪復習
真題+文化產業最新研究+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營銷與管理+文化產業與文化戰略
真題+影視製片管理學+電影電視製片管理學+影視策劃項目管理+影視營銷+電視片製作與管理
真題+媒介經營與管理+藝術管理概論
第一論復習
影視製片管理學+電影電視製片管理學+影視策劃項目管理+影視營銷+電視片製作與管理:先學習影視製片策劃知識,構建電影產業知識體系。
媒介經營與管理+藝術管理概論:通過媒介經營與管理、藝術管理概論,補充電影產業的理論基礎。
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營銷與管理+文化產業與文化戰略:文化產業資料總結好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知識,可以運用在電影產業答題,這部分資料在學習完影視製片與藝術管理之後進行,能更好的補充。
文化產業最新研究:了解掌握文化產業最新研究動向,對於題目及答題更有針對性。
第二輪復習
真題+影視製片管理學+電影電視製片管理學+影視策劃項目管理+影視營銷+電視片製作與管理:掌握知識之後就開始做題,同時來看自己的記憶是否准確,是否有遺漏的知識點;
媒介經營與管理+藝術管理概論+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營銷與管理+文化產業與文化戰略:用資料將自己遺忘的知識點補足;
文化產業最新研究:在做題時,運用文化產業最新研究動向,將筆記資料中的內容與知識點做到一一對應。
第三輪復習(考前)
真題+文化產業最新研究+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營銷與管理+文化產業與文化戰略:第三輪可以直接開始做題,同時,和資料的內容結合,讓自己不會忘記答題要放例子,做完後可以參考資料內容,查看自己是否有不足之處;
影視製片管理學+電影電視製片管理學+影視策劃項目管理+影視營銷+電視片製作與管理:考前用這些資料再次進行查缺補漏;
真題+媒介經營與管理+藝術管理概論:用真題及兩本資料補足自己知識點上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