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歷史發展的不同,從何時開始國內影院成了美國大片的天下
應該在百年以前的時候,美國電影在中國就有著非常大的市場了。美國的電影很早就進入了中國市場,遠比其他國家更早,所以紮根更深,影響也更大,哪怕到了當今,美國電影的市場份額中國也占很大部分。
國產和美國大片齊驅並駕。當然總體來說,國產影片離美國大片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每年類似於復仇者聯盟這種電影,都是中國市場額度最大。好在國產片已經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也出了很多精品,比如唐人街探案等。雖然未來一段時間還是美國大片的市場更大,但是國產的潛力值得期待。
『貳』 中國在引入好萊塢大片之前,電影市場是如何運轉的
我們都知道現在中國是電影市場一個非常大的市場,現在好像已經是全球第二的電影市場了,很多的外國大片都會引進到中國,而且在中國獲得了極高的票房,現在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中國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的電影市場。
所以我們看到現在中國電影每一年都有著非常爆炸式的增長。我相信中國電影市場變成全球第一的那一天已經不遠了。而且由於中國最近幾年經濟發展的特別快,老百姓也越來越有錢,你願意為一部自己喜歡的電影去花錢,所以中國的電影市場未來還是相當可觀的。這也是中國頭句子去拍很多電影的原因所在,中國去拍電影的話,永遠都不缺資金,缺少的是好劇本和好演員。
『叄』 好萊塢的電影在中國總能大賣,這是為什麼
其實這個道理非常簡單,用中國的一句俗語來說就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用專業一點的話來說,那就是在中國電影工業化成熟度正在發展的今天,好萊塢電影生產線的高水準,高投入和高產出是它們在中國締造賣座奇跡的一大優勢,也許這就是所謂的「總覺得別人碗里的飯菜香」。
中國現在約有1.2萬塊銀幕,電影票房在迅速增長,根據金融信息咨詢及研究機構IHS Markit及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的平均預測,中國的影票銷售額有望在明年增長22%至104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最大票倉。對於中國電影市場與電影人來說,這是最好的時間風口,隨著中國資本深入滲透好萊塢電影產業,也是學習好萊塢的項目開發方法和先進的製作經驗與科技的好時機,但現時國產電影市場卻交出了越來越多的爛片,電影工業化水準依然堪憂,這對於好萊塢來說自然是一大利好。因為對比之下,好萊塢在中國資本的助推下,優質大片自然能在中國票房大賣,但即便是爛片,也將迎來圈錢的黃金時代。
『肆』 好萊塢電影怎樣通過全球化傳入中國
美國憑借好萊塢強大的媒體宣傳力量不斷向世界傾瀉所謂的「美國文化」
美國中產階級的價值觀,情感觀,民族國家觀等等潛移默化的傳入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國家。
美國式的民主無處不在
美國實裂爛租行兩黨制,民主共和兩黨輪流執政。換界選舉時總免不了互相漫罵揭短,以展現所謂的民主與自由。這種貌似民主的觀念已經深入到美國的文化之中(如《總統接招》)。它的矛盾之處就在於,完全是壟斷階級的政權卻要擺著民主的招牌:無論是誰當權,都是代表控制美國經濟的幾個財團罷了。電影中出現的遊行示威,民主辯論其根本上毫無作用。這種披著民主外衣的制度迷惑了不少中國人。
美國中產階級的富貴炫耀。
俗話說魔鬼的誘惑總是最難擋的。電影中的美國很大程度上都是獨立別墅,私家汽車,錦衣玉食。就連一個窮困失業的人事都有看似舒服的標准間以棲身,一輛老爺車可開。社會學家分析,就是耗盡地球上的所有資源,中國也普遍達不到美國中產階級的生活水平。這就造成了中國人盲目的幻想與樂觀。
電影中的美國大兵。
他們雖然出口成臟,漫罵總統,但關鍵時刻無不英勇果敢,悍不畏死。電影中盡管表明美國以維和之名,行侵略之實的觀點。但實際上還是為美國的霸權歌功頌德。像《黑鷹墜落》《士兵宣言》。電影從來不說,美國人如何殘殺當地平民,如何將人家的國寶據為己有。都只表示自己的戰士如何勇敢,如何將敵人消滅或者如何在被敵人消滅時的英勇。給我們的印象是美國雖然有錯,但當地的人民,政權錯誤卻更大(如《深入敵後》),我們美國人是真心誠意的來幫助你們的等等。
美國文化是多元的,它本來就是一個由世界各國人士組成的新國家。沒有多少歷史的沉澱,短短二百多年,美國的經濟是發達的,但文化卻稀少的可憐。本土文化大部分來源於歐洲。卻妄想建立自己的文化體系歷掘。表面上說要博覽眾長,集思廣益。實際卻在宣揚精英白人主義,美國人崇尚個人英雄主義,仔細看美國的娛樂大片,不難發現,絕大部分都是英俊瀟灑肆兆的小白臉(如《超人》《蜘蛛俠》《黑客帝國》中的救世主尼奧)。這種種族偏見是久已有之,根深蒂固的。美國的所謂民族主義其本質也是建立在白人至上的基礎之上。種族歧視的劣根與文化的缺失聯系緊密。
『伍』 好萊塢和中國電影公司一般都是怎麼合作的
就拿觀眾方面來說,好萊塢通過熟悉的本土明星和文化元素有助於外國電影打入本地市場。盡管引進片的平均產值遠高於國產片,但內地觀眾的觀影首選仍舊是華語電影。
2017年票房前五名中除了《速度與激情8》外,其他四部影片均是國產片。這說明中國觀眾習慣於觀看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電影。
中國電影產業的成長一方面源自市場機制激活產業,促進電影市場轉型,另一方面又歸因於國家強有力的政策保護,在市場機制缺陷的情況下糾正市場失靈。自2003 年開始,廣電總局出台一系列產業保護措施,在降低電影的准入門檻,並從劇本、製片,發行,放映、資金和人才培養等諸方面扶持國產電影的發展。
『陸』 好萊塢電影在中國有很大市場,中美關系緊張是否會影響好萊塢電影進入中國
中國的崛基稿慎起讓中國電影在票房口碑以及質量和數量上都有了快速的發展,中國電影不僅滿足了人類的文化需求,而且也成為了一個具有廣闊前景和十足潛力的大市場,因此中國也是了比較大的海外市場。為此為了保證電影行業的發展,盡管中美關系比較緊縮,但是這並不會影響好萊塢電影引入中國。
另外一點值得關注的是,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崛起,中國觀眾在生活品味、文化素養以及人民水平上都有很大的改善,因此對於電影的質量也有了很多新要求。而好萊塢影片以提高搏敬質量的影片受到了中國觀眾的喜愛,很多引入中國的好萊塢電影在中國消費者的支持之下,都獲得了比較高的票房。而且我國執行的開放政策是尊重各國的文化習俗的,對此不同的影片在中國本土都比較受歡迎。無論中美關系怎樣並不影響電影以及藝術之間的交流,只有達到開放包容的心態,才能夠讓世界更好的電影被更多敬稿的人看到。
『柒』 美國好萊塢電影從1949年開始是如何影響中國電影市場的
1993年底,中國內地開始引進好萊塢大片,第一部是哈里森·福特主演的《亡命天涯》。這部影片開啟了一扇認識與了解好萊塢的窗口。
《亡命天涯》的引進,在電影業內備迅掀起了一輪立場鮮明的爭論,部分業界慎或人士認為這種「引虎下山」的舉動會摧毀本就脆弱的民族電影。在一片聯合抵制聲中,《亡命天涯》被迫在北京地區提前下線,但該片在全國范圍內卻創造了2500萬元的票房奇跡,並引爆了觀看大片的熱潮。
《亡命天涯》上映期間,不少門庭冷落的影院重新開始排隊,甚至還出現了最早的「黃牛黨」,把15元一張的票價炒到50-60元一張;而看慣了主旋律影片的中國觀眾寬滾伍,被這突如其來的開放和銀幕上的一切驚呆了,沉浸在一片喜悅之中。
『捌』 1926年到1949年美國電影在中國是如何滲透和終結的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打響的時候開始,美國電影就開始全面進軍中國市場,到戰爭結束時,好萊塢已經取代歐洲,後來居上。
到了1937年與1945年間,美國電影在中國的市場波動很大,這主要是因為爆發了抗日戰爭和太平洋戰爭(1941-1945)
當時的執政黨-國民黨期望同美國保持友好關系,希望獲得美國在經濟和政治上對它的支持,並沒有對好萊塢在中國市場的占據採取更為激烈的措施,而是默認其在中國電影市場所佔據的霸權地位。
美國的電影與中國政治結合起來,與政治勢力有著緊密聯系。好萊塢在中國市場的回收主要是通過兩種途徑實現的,即分賬制和包賬制。從好萊塢的角度出發,分賬制使他們得以更方便地控制影院,在電影放映的類型、市場營銷中的包裝方式,以及分配給每部電影的放映時間等方面都掌握著主動權。美國電影一向壟斷中國進口影片市場 ,戰後美國電影在一度銷聲匿跡後卷土重來 ,利用種種有利條件 ,重又占據了上海電影市場的壟斷地位。然而這種情況持續的時間並不長 ,隨著國產電影業的復甦 ,上海電影市場的情況也在逐漸變化 ,尤其是在當時特定的經濟環境下 ,美國電影原本賴以擴張的基石——拆賬制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 ,並成為阻礙其發行的因素。因此 ,194 7年以後 ,美國對上海的電影輸出數量急劇減少 ,其在上海電影放映市場所佔份額也逐漸下降。這一趨勢與戰後美國對中國全方位的滲透與控制有所背離 ,於此可見歷史的復雜性與多視角觀察的重要性。盡管美國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大城市市民喜愛美國電影,但是從進步知識界和電影界的普遍文化立場看,中國電影人對絕大多數美皮拍國商業電影採取了抵制和批判的態度,這反映了中國電影知識分子在明確的民族情感下所表現出來的堅定的本土立場和清醒的文化理性精神。通過輿論這種民族情感和本土立場也在廣大民眾中逐漸蔓延。1949年,隨著國民政府證權的瓦解,,美國好萊塢電影在中國的帝國時代也燃大羨隨之結束了。
電影初入中國,觀眾最先感受到的是新奇〔1〕早期美國電影帶給國人的感受大抵如此。
1926年,華納兄弟影業公司拍攝了用唱片來配唱的由J.巴里摩爾主演的歌劇片《唐璜》(A.克羅斯蘭導演)。
1927年10月6日又首映了由A.克羅斯蘭導演、A.喬生主演的有歌唱、對白、聲響的《爵士歌手》,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聲故事片。
1928年7月6日華納公司又推出了「百分之百的有聲片」《紐約之光》。自此,有聲電影全面推開。至1930年,除卓別林繼續拍攝了幾部無聲片外,全部故事片均為有聲片。從1905至1949年中國電影的發展,認為這是從確立現實表現形態到建立電影美學傳統的重要階段,它以對現實生活的「疏離→接近→參與→批判」的過程,確立了中國電影現實主義的發展路徑;它以「娛樂性喜劇→古典傳統悲劇→現代社會悲劇」的變化,確立了中國電影的審美形態。它對中國電影傳仿掘統及藝術風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本世紀20年代起,國人對美國電影的感受由新奇而轉向批評,並逐漸發展為泛政治化的觀照.20年代已佔
世界各國放映節目的60%-90%。中美電影交流中的矛盾沖突,便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展開的.中國對美國電影的批評,首先源於道德的沖突,它包含了三個主題,邪惡、色情與辱華。
『玖』 好萊塢是如何統治內地電影市場半邊天的
好萊塢今天在我們心中一直都是經典大片的形象代表,好萊塢在罩侍影視圈有些巨大成就,那麼好萊塢哪來的的那麼大魅力呢?為什麼能稱霸影視群的半派悶拿邊天呢?
好萊塢每部片子也都是巨資投資,投資很多錢去打造一個完美情節,他們經常會投資很多錢,很多精力很多人力物力,他們不僅有好的公司形象更有好的品質,更有很多影視巨星都願意和好萊塢合作,所以這也是他們稱霸影視圈的最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