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北京市電影局歷任局長李牧

北京市電影局歷任局長李牧

發布時間:2023-03-22 18:52:11

A. 北京國際電影節閉幕式

8月20日,由國家電影局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圓滿落幕。十二年,正青春,初心未改。北影節在12年的時間中不斷迭代與升級,成為中國電影與國際電影對話交流的重要平台,成為首都的一張閃亮的文化名片。

頒獎現場,張藝謀、李雪健作為頒獎嘉賓,為最佳影片頒獎,彰顯了「天壇獎」經典傳承的期望。最終,最佳影片獎的榮譽由《一個不願觀看<泰坦尼克號>的盲人》摘得;獲得最佳攝影的《擺動》西爾萬·希爾曼由導演柯文思、陳嘉上頒出。

李少紅、吳京為最佳導演《真正的家人》法比安·古爾吉特頒獎;郭帆、張頌文為首度設置的最佳藝術貢獻開獎,獲得該獎的影片是《擺動》;胡玫、秦海璐為最佳女配角《珍妮熱線》西格妮·韋弗頒獎。

北影節「天壇獎」秉承「天人合一,美美與共」的理念,邀請了7位重量級中外嘉賓擔任評委。入圍影片的全球報名影片數量達到1450部,其中國外影片來自88個國家和地區共計1193部,創下歷史新高,體現出北影節的多元融合。

配合著組委會為評委會主席李雪健特別製作的短片,演員何冰、主持人尼格買提、主持人藍羽、焦裕祿外孫餘音、觀眾代表陳雨琪一同獻唱了《想把我唱給你聽》,並由陳道明為李雪健頒發北影節紀念獎杯,以此表達敬意。

B. 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式

由國家電影局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13日在北京懷柔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開幕。

中國影片《海的盡頭是草原》,土耳其、波蘭、德國、丹麥合拍影片《安納托利亞豹》,印度影片《傑伊·比姆》,美國影片《珍妮熱線》,泰國影片《速度與愛情》等16部影片將角逐「天壇獎」。

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國際評委會在開幕式上亮相,評委會主席李雪健表示,北京國際電影節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部分,「我們一定會努力評選出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

據主辦方介紹,本屆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天壇獎」全球報名影片數量達1450部,總數較去年增長63%,其中國外影片1193部,來自88個國家和地區。11個展映單元將展映130餘部中外影片,其中為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特別設置了「光影浪潮 香港電影新動力」單元。

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主題為「同心·篤行」,活動包括「天壇獎」評獎、開幕式及紅毯儀式、北京展映、北京策劃·主題論壇、電影嘉年華、大學生電影節、閉幕式暨頒獎典禮等九個主體版塊,並將在線上舉辦為期兩周的「雲上北影節」。

C. 血戰台兒庄電影簡介

《血戰台兒庄》該片講述了1938年春,國民黨軍在台兒庄與日軍正面對戰,最終告捷的歷史。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血戰台兒庄電影簡介,供大家參閱!

血戰台兒庄電影劇情簡介

1938年春,侵華日軍新任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陸軍大將,接替了松井石根的統帥權。為一舉打通津浦線,他打算與華北方面軍南北夾攻,合圍徐州。與此同時,國民革命軍第五戰區司令官李宗仁,冒著硝煙炮火,急速抵達徐州,親自布置戰略,與敵人進行決戰。李將軍力排眾議,起用了代人受過、被民眾斥為"漢奸"的張自忠,同時,將川軍王銘章師收編進自己麾下。不久,在津浦路北線的韓復榘集團軍為保存實力,擅自放棄重鎮濟南,致使津浦線大門洞開。日軍主力磯谷乘虛南下,連克泰安、濟寧、大汶口……蔣介石聞訊,將韓復榘騙至開封扣留,後押赴武昌槍決。日軍坂坦師團為策應津浦線上磯谷師團的正面進攻,佔領青島後,沿膠濟線進迫魯南軍事重鎮臨沂,與中國守軍展開激戰,台兒庄會戰的序幕拉開。臨沂激戰,龐炳勛集團傷亡慘重。李宗仁命張自忠部隊增援。由於張自忠部隊及時趕到,與龐炳勛部隊前後夾攻,打得日寇潰不成軍,保住了陣地。3月15日,日軍磯谷師團不待東南兩路日軍的配合,搶先入關,直撲滕縣,與王銘章的川軍一二二師展開激戰。由於湯恩伯沒有及時增援,致使滕縣失守,王銘章以身殉國。

日軍攻克滕縣,又全力向徐州進犯。李宗仁決定扼守要塞台兒庄,在這里與日軍展開大規模決戰。他迅速向孫連仲、張自忠、湯恩伯幾個集團軍下達了命令,並做了周密部署。經過與日寇空軍、坦克部隊幾個回合的拼殺,孫連仲部傷亡慘重,三十一師池峰城部張靜波營長又因負傷臨陣脫逃。池峰城激憤之中決定破釜沉舟,決一死戰。他炸掉唯一的退路--運河浮橋,忍痛處決了張靜波。屢遭挫折的日軍改變部署,遂佔領了台兒庄四分之三。但抄後路的湯恩伯卻依然按兵不動,李宗仁以軍法嚴令湯立刻出兵,湯恩伯不得不率部隊從側後向日軍進攻。同時,台兒庄一線中國守軍全線反擊,日軍磯谷師團陷入重圍。中國軍隊乘勝進擊,全殲日軍於台兒庄外。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向國民軍事委員會發出電報,台兒庄大戰告捷。

血戰台兒庄電影影片評價

兩岸只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電影《血戰台兒庄》拍攝和上映的台後幕前

丁曉平

江蘇徐州歷來為兵家要塞。侵華日軍在1937年12月分別佔領南京、濟南以後,為了打通津浦路,使南北日軍聯成一片,先後集中8個師團、5個旅團約24萬人,於1938年1月下旬開始南北對進,夾擊徐州。在1月至5月間,中國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12個集團軍和軍團約60萬人防守徐州,阻止南北日軍會合,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與侵華日軍進行了抗戰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會戰。其中台兒庄戰役是這次聞名中外的大會戰的關鍵環節,這就是著名的“台兒庄大捷”。而台兒庄這個彈丸之地也因為經歷了這場驚人血戰,聞名世界。1986年因為一部名叫《血戰台兒庄》的影片再次把台兒庄推向世界。然而誰也不會想到,電影《血戰台兒庄》的上映,竟然對改變海峽兩岸同胞的交往和溝通起到了意料不到的促進作用。日前,著名電影編導、紀實文學作家陳敦德先生作為電影《血戰台兒庄》當年拍攝的具體組織者,向筆者講述了電影《血戰台兒庄》背後鮮為人知的往事。

1965年李宗仁海外歸根。周恩來在歡迎宴會上給大導演成蔭敬酒,說起拍“台兒庄”在抗日戰爭勝利40周年的1985年,一部名叫《血戰台兒庄》的電影轟動海內外。這部具有恢弘史詩般氣勢的大片,不僅獲得了“金雞獎”的數項大獎,還獲得了一個由中國政府授予的特別獎——“抗戰獎”,並被評為新中國“百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之一。

據陳敦德先生介紹,早在1965年李宗仁先生從海外歸來時,周恩來不僅親自到機場迎接,而且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宴會。在這次歡迎李宗仁歸國的宴會上,有一桌嘉賓是周恩來請來的新中國電影界人士。宴會時,周恩來特此來給電影界的同志們敬酒,並對著名導演、時任北京電影學院院長的成蔭同志說:“成蔭同志,你拍過《西安事變》,今天李先生從海外回來,我看他有兩件事今後可以拍電影。一是1938年李先生指揮國民黨雜牌軍在徐州會戰中的台兒庄大捷,一個就是今天李先生歸根。”

成蔭始終牢記周恩來的囑托,但因為“「」”的爆發,拍攝“台兒庄大捷”的事情不得不束之高閣。1982年,成蔭對來自廣西電影製片廠正在電影學院進修的陳敦德說起了這件事。因為李宗仁是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屬於國民黨桂系,所以成蔭希望陳敦德將來回廣西電影製片廠後能配合他拍攝“台兒庄大捷”這部電影。可是,成蔭不久突然辭世,遺願未能實現。

1985年就任廣西電影製片廠文學部主任的陳敦德就接過重擔,並取得了廣西自治區政府老主席韋純束及黃埔軍校同學會的大力支持。但是在電影界,當時的廣西電影製片廠是個小廠,很難完成這樣一部戰爭大片,陳敦德就北上請八一電影製片廠的著名導演楊光遠執導。兩人一拍即合,楊光遠還向陳敦德推薦了田軍利和費林軍在《八一電影》上發表的電影劇本《血戰台兒庄》。

但該劇原作是以抗日名將張自忠將軍為原型的,根據成蔭院長生前所述的周恩來的囑托,結合改革開放形勢及廣西的情況,陳敦德決定重新創作,將田軍利和費林軍請到廣西,提出讓他們將劇本改為以李宗仁將軍指揮台兒庄戰役為主線,並得到了時任國家電影局局長石方禹和總編室主任鄒士明等人的鼎力支持,以及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和當年參戰的黃埔將領鄭洞國、鄭庭笈、覃異之等將軍的熱情協助,李宗仁原秘書程思遠先生也出任顧問給予積極指導。這樣,《血戰台兒庄》的電影劇本在經過多方研討,前前後後十七次修改定稿之後,終於投拍。影片震動海內外,因此也獲得了空缺多年的“金雞獎”最佳編劇獎。

在長達一年多的攝制工作中,沒有拍過戰爭片的廣西電影製片廠得到了八一電影製片廠的大力支持。時任八一電影製片廠的肖穆廠長還應廣西電影製片廠的要求,派出優秀戰爭片導演楊光遠執導,還同意楊導點將帶去各方面優秀主創人員。同時,拍攝工作還得到了台兒庄當地老百姓的巨大支持,時任濟南軍區政治委員的遲浩田將軍。還派出了在全軍都響當當的優秀部隊參加拍攝,使敵我兩軍拼刺刀的戲,拍得真實動人。當時的文化部顧問、曾以新聞記者身份親歷“台兒庄大捷”的荷蘭籍世界著名新聞紀錄片電影大師伊文思,也提供了當年戰場的紀錄片《四萬萬中國人民》作為參考文獻,《血戰台兒庄》中諸如“人梯渡橋”、“運河鏖戰”等許多動人的場景都取材於這部著名紀錄片的真實鏡頭。如今,當年拍攝的外景地已經建成了“台兒庄戰役紀念館”,張愛萍將軍題寫了碑名,啟功先生題寫了館名。當年有名的德國式火車站,近年已經重修作為“李宗仁將軍紀念館”。

蔣經國在台灣看到《血戰台兒庄》後,說:“這個影片沒有給我父親臉上抹黑。”不久,台灣老兵赴大陸探親。

1985年夏末,李宗仁將軍唯一的兒子李幼鄰在美國得知中國大陸拍攝《血戰台兒庄》的消息後,馬上從美國趕回祖國探親。飛機一落地,李幼鄰先生就向來機場迎接他的陳敦德說:“我先不去賓館,你現在就帶我去看《血戰台兒庄》。”陳敦德告訴他:“電影正在最後製作之中,音樂還沒有最後合成。”李幼鄰急不可待地要求說:“沒關系,我就想馬上看到。”拗不過李幼鄰的執著和迫切,陳敦德只好請示國家電影局的領導石方禹。在得到同意之後,李幼鄰就在陳敦德的陪同下觀看了《血戰台兒庄》的“台詞雙片”(即沒有音樂剪輯合成的樣片)。看了不到十分鍾,李幼鄰的眼淚就嘩嘩地流下來了。

1986年4月,《血戰台兒庄》在香港舉行了首映式。萬民爭看,轟動香港。台灣中央社在香港的負責人謝忠侯先生在看完影片後,當晚就給蔣經國打電話說:“我剛才看了中共在香港上映的一個抗戰影片,講的是國軍抗戰打勝仗的,名叫《血戰台兒庄》,裡面出現了先總統(指蔣介石,筆者注)的形象,跟他們以前的影片形象不同,這次形象是正面的。”

在電影《血戰台兒庄》中,蔣介石的這個正面形象最主要的就是這樣一個情節:國民黨師長王銘章在戰斗中英勇犧牲後,蔣介石親自主持了追悼會,這時候天空上有日本侵略者的戰機飛來掃射轟炸,面對危險,蔣介石臨危不亂,發表講話,鎮定自若。陳敦德介紹,這場戲是根據歷史檔案拍攝的。而這個經典的鏡頭畫面,與大陸此前反映國民黨、蔣介石的影片確實有著顯著的不同。

蔣經國聽說後,很是震驚,馬上對謝忠侯說:“找一個拷貝來看看。”

於是,謝忠侯就找到新華社香港分社的負責人。新華社有關負責人立即報告了中共中央,並很快得到了中共中央和胡耀邦的批示同意。於是,廣西電影製片廠就復制了一盤錄影帶,通過新華社送給謝忠侯。這樣,謝忠侯馬上帶著《血戰台兒庄》的錄影帶飛回台北。

一年後的1987年,程思遠先生在其家中告訴陳敦德,台灣方面反饋說:收到《血戰台兒庄》拷貝後,宋美齡和蔣經國都很快地觀看了影片《血戰台兒庄》,並請國民黨中的全體人員觀看。看完後,蔣經國說:“從這個影片看來,大陸已經承認我們抗戰了。這個影片沒有往我父親臉上抹黑。看來,大陸(對台灣)的政策有所調整,我們相應也要作些調整。”不久後,蔣經國終於決定同意開放國民黨部隊老兵回大陸探親,海峽兩岸同胞在骨肉分離了37年後,終於把苦苦的鄉愁化作了喜悅的重逢,從而揭開了海峽兩岸公開互動往來的序幕。程思遠先生談起此事時非常激動,也贊賞陳敦德為該片所作的貢獻,欣然為其題字:“精心策劃,促進統一”。

《血戰台兒庄》上映後,深受海內外華人的普遍贊譽。白崇禧將軍兒子、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於1995年7月在台北《中央日報》發表長文論述抗日戰爭和徐州大會戰,文中也專門談到“《血戰台兒庄》影片肯定國(民黨)軍將領貢獻”,說:“抗日戰爭八年,是全中國軍民,犧牲慘重,抵禦外侮,保衛國家的一場民族聖戰,這一段20世紀的中國痛史,所有的中國人都應銘記於心,汲取教訓。而台兒庄之役,又是八年抗戰中最具關鍵性的一場罕有勝利,中國兩岸的政府,不論其政治立場,理應大書特書,載入史冊。但因為蔣中正氏與廣西將領李、白之間的矛盾,尤其1965年李宗仁返回中國大陸,台灣國民黨政府對抗戰史台兒庄大捷這一章,一向低調處理,台灣媒體對淞滬戰爭等役都曾大肆宣揚,反而對抗戰中最重要的一役台兒庄會戰則有意忽略,因為這一仗是李宗仁指揮得勝的,大肆贊揚李宗仁,國府立場尷尬……

80年代後,中共對待民國史已逐漸走向實事求是,1987年(應為1986年,筆者注)廣西電影廠攝制《血戰台兒庄》巨型戰爭影片,相當合符史實,對李宗仁、父親以及其他國(民黨)軍將領抗日的貢獻,都持肯定態度。此片在大陸上映,造成巨大震撼,那是自1949年以來,中國(大陸)人民頭一次在銀幕上看到了國(民黨)軍抗日的真相,以及國(民黨)軍將士英勇犧牲的形象。1987年此片上映,筆者正在上海,看到廣西電影廠攝制的《血戰台兒庄》,不禁感慨萬千,國民黨自己軍隊打的一個大勝仗,竟讓中共越俎代庖拍成電影,大肆宣傳。抗戰勝利迄今已有50年,國共兩岸政府都應該拋棄政治立場,嚴正對待中日戰爭這段中國軍民傷亡1000多萬的慘痛歷史了。”

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海峽兩岸和平發展並最終實現和平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而二十年前,故事片《血戰台兒庄》為打破因歷史和政治緣故所導致兩岸同胞“老死不相往來”的樊籬,起到了意料不到的促進作用,也為海內外所有的中國人找到了一個共同的語言——“愛國”。因為兩岸只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

D. 北京電影學院的北影淵源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初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延安電影團攝制了《延安與八路軍》的影片後,電影團團長袁牧之奉黨中央的指派於1940年夏攜帶該片的全部底片赴蘇聯莫斯科進行後期製作。袁牧之在蘇聯期間考察了莫斯科全蘇國立電影學院後,受到了很大啟發,產生了中國要發展人民電影事業也需要辦一個「中國自己的電影大學」的初衷。
隨著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迅速進展,為迎接全國解放培養和積蓄幹部,根據中共中央東北局的指示,當時,人民電影事業的唯一基地,東北電影製片廠從1947年初開始,先後辦了四期電影幹部培訓班,先後培養了520餘名幹部,其中440名幹部參加了電影工作,70餘名參加了部隊及地方文化工作。這些訓練班堅持的辦學方向和教育方針為建立中國自己的電影教育事業積累了經驗。
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後,周楊、夏衍以及袁牧之、陳波兒等新中國電影事業的領導人,面對舊中國遺留給電影園地的斷壁殘垣,規劃對它的改造、建設和發展時,感到需要一大批演工農兵、寫工農兵的電影專業人才。在一時還沒有條件辦起「中國自己的電影大學」的情況下,委派陳波兒從實際出發規劃實施。於是人民電影教育事業開始了它的初創階段。在陳波兒的領導下,謝鐵驪、巴鴻、王賡堯等經過籌劃,並經文化部、中宣部和周恩來總理同意,於1950年6月創建了中央文化部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簡稱表演藝術研究所)。並於7月初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開始招生。 1950年9月14日,第一個大專三年制的演員班38名學生舉行了開學典禮。
表演藝術研究所由陳波兒擔任所長。所址設在西城區石老娘胡同4號院,後又逐漸發展了三處校舍,即:石老娘胡同9號院、受壁胡同、大成巷等四座四合院,佔地面積共3200平方米,房屋使用面積有2000平方米。表演藝術研究所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支部,隸屬電影局總支,為第8支部。
演員一班於1951、1952年招收了兩次插班生,畢業時共有55名學生。
1951年新學年開始,又招了演員二班、編劇班,演員二班有24名學生入學,編劇班有37名學生。
1951年5月,表演藝術研究所改名為中央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簡稱電影學校)。
在當時,專業教師多是來自解放區、部隊和國民黨統治區從事革命文藝工作多年藝術家。任課教師先後有:王逸、嚴恭、謝鐵驪、陳懷愷、巴鴻、李露玲、肖龍、石聯星、唐遠之、耿西、許之喬、王震之、吳天、林藝等。當時在教學方面,開始學習已經介紹到中國來的蘇聯劇作及表演理論,並編寫了《演劇教程》等專業課教材。同時聘請了裴文中、金克木分別講授《社會發展史》、《政治經濟學》,由王震之講授《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史東山和蔡楚生講授《電影特性》。此外,夏衍、周揚、馮雪峰、陳荒煤、於敏、俞平伯、丁玲、聶甘駕、孫家琇、艾青、老舍、盛家倫等著名文學藝術家,都來校進行專題講授。
表演藝術研究所時期,專業教師雖不多,教學計劃也比較單一,然而講授的課程卻涵蓋了文學、藝術的各個方面,學生接受的知識面很廣闊。這一時期,無專門教學設備,條件簡陋,練功就在四合院內磚地上,影片觀摩要到電影院去買票。教室、宿舍冬天都是燒煤球爐子。學生實行供給制,條件雖艱苦,學風卻是團結、緊張、活潑、嚴肅。
1951年秋,演員一、二班、編劇班先後赴湖北漢陽參加土地改革6-8個月。之後,編劇班又深人石景山鋼鐵廠參加車間工會工作和石鋼工人共同生活了三個月。 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以孫明經教授為首的南京金陵大學電影播音專修科、以陳河聲教授為首的蘇南文化教育學院電化教育專修科、以錢家駿、范敬祥教授為首的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動畫專修科的師生連同三校的教學設備,調來電影學校。至此,電影學校成為具有藝術系科和技術系科的綜合學校。它標志著中國電影教育事業邁上了一個新台階。與此同時,學校遷入北京新街口豁口外皇姑墳新建的校舍。新校舍佔地3.3公頃,建築面積6900)平方米,其中排練廳300平方米、劇場(演出、放映1800平方米,教室、實驗室600平方米,另在校址南邊設置的簡易操場15000平方米。
院系調整後,1952年電影學校參加了全國高校統一招生,開辦了新聞攝影專修科、洗印專修科及蘇州美專轉來的動畫專修科三個兩年制的大專班,洗印專修科除大專班外,同時招收了洗印中專班;為發展民族地區的電影放映工作,舉辦了民族地區放映師資訓練班。直到1954年,又先後舉辦了新聞攝影幹部訓練班、第一期放映師資訓練班、俄文專修班等在職幹部培訓班。
1953年3月,中央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改名為北京電影學校。
1953年12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199次政務會議上做出決定。「……電影局應積極准備條件,爭取四至五年內創辦電影藝術學院,培養電影人才,首先是編劇、導演、演員……」。在電影事業管理局制定的電影事業發展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列有在北京電影學校的基礎上建立北京電影學院的規劃。文化部並根據政務院的決定為解決建院後的師資需要,一方面派一批留學生去蘇聯和民主德國等地學習電影編劇、電影攝影、電影美術及電影工程;組織專人到蘇聯考察電影教育;同時聘請蘇聯電影教育專家來校講學培養師資。1955年11月由蘇聯專家B·伊萬諾夫、B·卡贊斯基、A·西蒙諾夫、B·安東年柯主持授課,以培養師資為重點舉辦了導演、演員、攝影、製片四個專修班,學員都是來自各電影製片廠具有相當實踐經歷的創作和製作部門的在職幹部,學制二年。學校同時配備了一部分師資力量協助蘇聯專家工作並隨班學習。
蘇聯專家在專修班的講授中,除了理論講授外,更重視課間影片作業的實習,學校為此在原來演出科的基礎上建立了實習辦公室,增添了影片實習設備和教學輔助力量。四個專修班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先後拍攝了《小白旗的風波》、《眾叛親離》等九個聯合作業影片片斷,演員專修班又排演了舞台劇《仇敵》和《第十二夜》。周恩來總理親臨觀看了《第十二夜》的演出,並接見蘇聯專家與學員,對專家的教學和學員的學習成績給予了肯定和鼓勵。
1955年7月,北京電影學院籌建小組「關於籌建北京電影學院工作的報告」,經文化部上報政務院。周恩來總理於7月24日親自批示給高等教育部並由綜合教育司於8月4日正式列人計劃。
從表演藝術研究所第一個演員班到專修班這一電影教育的初建的歷史階段,為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急需與發展輸送了576名名專業的畢業生。這其中,如:酈子柏、印質明、趙聯、龐學勤、李孟堯、孫羽、張天民、林汝為、林農、王炎、於彥夫、董克娜、楊靜、於洋、張桂蘭。李文化、魏鐸、沈傑、常彥、阿達等一大批知名的藝術家以及汪流、余倩、劉國典、孔祥竺、韋彰等教授、研究員、高級工程師。
1956年6月1日,國務院批准北京電影學校改制為北京電影學院,任命電影事業管理局局長王闌西兼院長,建院後,校址設在新街口外大街的小西天。專業學系設置為電影導演系、電影演員系、電影攝影系和放映師范專修科。同時參加了全國統一招生。三個本科系(四年制)還要進行專業考試(含初試和復試),招收了86名學生。他們正是新中國電影隊伍中的第一批本科大學生。放映師范專修科招收了29名大專科學生。三個系的課程設置分:專業基礎課、專業課、講座課。在共同課方面又分:政治課、文藝史論課、外語、體育課。教材、劇目、參考書目等方面雖也有中國民族藝術教育傳統的內容,但教學計劃的框架基本上採取的是蘇聯電影教育體系。 1958年8月,文化部批准建立北京電影學院實驗電影製片廠。
1959年,增設了電影美術系,本科五年制。並進行了招生。
1960年,文化部決定新成立的北京電影工程學院的電聲、化工、機械三個專業班的新生及教工全部轉人電影學院,建立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工程系。
1961年,建立電影文學系,由文化部文化學院轉來二年級15名學生學習電影編劇和電影藝術理論,於九月初開學。
1963年,上海電影專科學校撤消後,美術系在校學生轉入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美術系(美61屆)繼續學習。
從1960年到1965年,由實驗電影製片廠組織的本科生各屆畢業班攝制的聯合畢業作業,短故事片20部、71本,紀錄片多部。其中《穿山巨龍》、《大木匠》、《父子倆》三部短故事片、《高爐電花》、《裝卸之歌》二部紀錄片曾在中國國內發行上映。
這一時期,教學對象主流是本科系各專業,但仍堅持著為電影事業發展的需要培養在職幹部。1959年曾建立過短訓部,為各電影製片廠培訓了「新聞編導」、「新聞攝影」、「錄音」、「洗印」四個專業的學員273名;這一年還舉辦了表演師資進修班,聘請蘇聯表演藝術家尼·潘可娃來校任教,1960年8月表演師資進修班結業,演出了蘇聯話劇《樂觀的悲劇》。攝影系舉辦了「電視攝影幹部短訓班」、「科教電影攝影短訓班」,導演系舉辦了「科教影片導演進修班」,工程系舉辦了「放映師范專修班」。作為教學改革的一項措施,1960年表演系試招收了一屆初中畢業生的六年一貫制的兩個教學班。
從1960年開始,學院攝影系先後接受了越南、柬埔寨、阿爾及利亞、印度尼西亞派來的學習電影攝影的留學生,導演系也接受了阿爾及利亞的留學生。
1959年3月,北京電影學院接受中共北京市委的委託,由學院實驗電影製片廠攝制定期的新聞雜志片《北京新聞》,以反映北京市各條戰線的建設、發展的新成就和新人新事,每月兩期。與此同時,還攝制了《建設密雲水庫》及北京工業、北京農業等方面的大型紀錄片多部。
《北京新聞》於1960年被評為北京市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到1962年秋共發行了63期,由於電影膠片進口銳減,市委決定暫停攝制。
六十年代初期,課程設置加強了史論課的建設,增設了《中國電影史》、《外國電影史》、《藝術概論》,制定了《學生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
1966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電影教育完全陷於癱瘓。1970年5月,全體教職工下放部隊農場勞動,接著又把全部校舍房屋、設備、影片資料、圖書移交出去,電影學院被掃地出門。
這一時期,電影學校在壓力下先後招收了「工農兵學員」的大專、中專、進修班等22個專業班。
「四人幫」被粉碎後,1977年經國務院批准又恢復了原建制北京電影學院。
文化部為迅速重建北京電影學院,1978年3月建立了由副部長王闌西任組長,盧夢、 鍾敬之、申伸任副組長的領導小組,撥亂反正,恢復了導演、表演、攝影、美術、錄音五個系本科的招生,文學系先以舉辦進修班主逐步恢復本科招生。舉辦表演師資進修班,各系並舉辦幹部專修班。為給民族地區 培養電影幹部,1981年招收了新疆、內蒙地區少數民族學生的表演、攝影、美術、錄音四個專業的本科班。 1982年7月,羅光達、周傳基以觀察員身份赴澳大利亞參加 CILECT(國際電影、電視高等院校聯絡中心)會議之後,學院先後派出考察團考察了東、西方一些經濟發達國家電影電視教育的現狀。
繼學院學術委員會恢復、創辦《北京電影學院學報》之後,建立了電影理論研究室,並先後組織了一系列有關電影美學、中國電影民族化的道路、中國優秀影片的創作實踐、電影與電視等專題研討會。教師們先後在《北京電影學院學報》及報刊、雜志上發表了有影響的論文300餘篇。各專業教師先後完成的理論專著有70餘種,其中《攝影曝光控制》、《攝影鏡頭的性能與選擇》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獎(國家一級),《元美學》、《色彩學基礎與銀幕色彩》獲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教材一等獎。1987年-1992年間獲國家及部級優秀教材獎共9種。
在史論課的建設方面,重建了7個國家的「電影研究」課程以及35門選修課程。
實行「學年學分制」、「二·四制」(按本科招生,兩年後根據學分成績,少數學生按大專畢業,其餘繼續學習)並在1985年級6個專業的新生班試行。
畢業生在教師指導的畢業演出中,其畢業作業《中彩》、《童年往事》、《隨風而去》分別獲得國際大學生奧斯卡電影節獎和東京國際大學生電影節的特別導演獎等。

北京電影學院於1984年被吸收為CILECT的會員學校,並於1988年被選為理事學校。1991年6月6日,受CILECT的委託,由學院主持召開了「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電影、電視培訓研討會」,出席會議的有亞太地區22個國家和地區的35個高等影、視院校代表。
1984年,電影學院受權招收碩士研究生,並逐年擴展研究方向和擴大招生人數。此後又同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聯合舉辦了研究方向為電影歷史和電影理論的碩士研究生教學班。
1989年,建立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培訓中心,
1991年5月,學院制定了《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期間發展規劃綱要》。
1992年,學院決定建立「金燭獎」、「北京電影學院獎」,前者為獎勵在校工作成績突出的教師和職工;後者則為表彰學院師生及歷屆校友在電影創作上取得突出成就的電影作品而設立的榮譽獎,以弘揚電影教育並推進中國電影藝術的提高。獎項分大獎、編劇、導演、表演、攝影、美術、錄音獎七項,1993年5月5日,舉行了首屆「北京電影學院學院獎」、「金燭獎」頒獎大會,獲獎作品及作者名單以金字鐫嵌在校園的金字塔碑上。
1993、1994年,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合作建立了跨校雙學位學制班。從1994年開始並擴大了研究生的招生計劃。
1995年,與中國攝影家學會合作辦學,成立了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另外北京電影學院董事會也成立了。
2013年3月,教育部、北京市、國家廣電總局簽約共建北京電影學院,根據共建協議,北京電影學院還將在通州區建設佔地面積500畝的新校區,建成後可保障6000名學生在校學習,將比目前的學生培養規模增加一倍多。
2015年,北京電影學院舉行建校65周年慶典活動; 中信國安投資有限公司與北京電影學院簽署了關於聯合辦學的戰略合作協議,北京電影學院相關專業的二級學院將陸續遷址到位於河北香河的中信國安第一城。

E. 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的領導介紹

李春良(局黨組書記、局長)
李春良,男,河北人,漢族,1962年出生,中共黨員,1984年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高級記者。曾任北京電視台專題部副主任、新聞評論部主任,北京市有線廣播電視台副總編輯。2000年12月任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2009年3月任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2010年2月任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領導市廣電局全面工作,負責計劃財務、內部審計、基本建設工作。分管計劃財務處。
楊淑琴(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楊淑琴,女,天津人,漢族,1951年出生,中共黨員,1969年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經濟師。曾任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人事處副處長、組宣處處長,1997年5月任局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北京廣播影視集團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2009年3月任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負責組織、幹部、人事、機關及局屬事業單位黨群工作。分管組織人事處、機關黨委。
臧增祥(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臧增祥,男,北京人,漢族,1954年出生,中共黨員,1974年參加工作,大學學歷,高級政工師。曾任北京市委宣傳部衛生處副處長、領導秘書,北京市對外宣傳領導小組辦公室調研員、處長,1999年4月任北京市委宣傳部幹部處處長,助理巡視員。2004年6月任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2009年3月任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負責傳媒機構管理、區縣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與建設、網路視聽節目管理工作。分管傳媒機構管理處、網路視聽節目管理處。
龐微(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龐微,女,吉林人,漢族,1964年出生,中共黨員,1989年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高級經濟師。曾任中國出版對外貿易總公司經理辦公室副主任(副處級),現代出版社副總編輯(正處級),2001年11月任北京市新聞出版局(版權局)副局長,北京市新聞出版局(版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2010年1月任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負責宣傳管理、電影管理、精品生產和外宣工作。分管宣傳管理處、電影管理處。
楊培麗(副局長)
楊培麗,女,雲南人,白族,1970年出生,無黨派,1993年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曾任北京市順義區廣播電視中心副主任,2004年1月任北京市順義區政府副區長,北京市西城區政府副區長。2010年7月任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副局長。負責信息化建設、電子政務、電影電視劇內容審查管理工作。分管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信息中心、北京市廣播影視作品審查中心。
王立平(局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王立平,男,北京人,漢族,1954年出生,中共黨員,1970年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高級政工師。曾任市委組織部組織處副處長,中關村管委會人事處處長、機關黨委副書記,2004年12月任北京市雙高人才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北京市信息化工作辦公室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中共北京市紀委駐北京市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紀檢組長。2009年3月任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黨組成員、中共北京市紀委駐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紀檢組長。負責紀檢監察、離退休幹部管理工作、協助局長負責計劃財務工作。分管紀檢監察處、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中心。
丁百之(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丁百之,女,黑龍江人,漢族,1954年出生,中共黨員,1969年參加工作,大學學歷,一級導演。曾任北京電視台文藝部副主任、主任,生活節目中心主任,文藝節目中心主任,副總編輯,北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副部長。2008年11月任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2009年3月任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負責政策法規、行業發展研究、統計分析、廣播影視產業促進工作。分管政策法規處(產業促進處)、北京音像資料館(北京廣播電影電視研究中心)。
王霞(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王霞,女,河北人,漢族,1963年出生,中共黨員,1981年9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經濟師。曾任北京市廣播電視局辦公室副主任、主任。2009年3月任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負責機關政務、安全監管工作。分管辦公室(安全監管辦公室),聯系北京廣播影視海外交流中心。
何桂芝(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
何桂芝,女,北京人,漢族,1952年出生,中共黨員,1969年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曾任北京電視台製作部副主任、主任,製作中心主任,副總工程師兼總工辦主任,北京廣播影視集團管委會委員、總工程師。2005年4月任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2009年3月任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負責廣播影視科技事業管理和廣播電視安全播出、推進有線電視數字化工作。分管科技處、北京市廣播電視監測中心。
宋春華(局黨組成員、副巡視員)
宋春華,男,北京人,漢族,1951年出生,中共黨員,1972年參加工作,大學學歷,主任記者。曾任北京市房山縣廣播站副站長、站長,房山區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事業處處長、社會管理處處長。2006年2月任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巡視員,2009年3月任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巡視員。負責工會、後勤管理工作。分管工會、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後勤服務中心。
洪兵(巡視員)
洪兵,男,江蘇人,漢族,1953年出生,中共黨員,1969年參加工作,碩士研究生,研究員。曾任濟南軍區某部教研室主任,軍事科學院研究員,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博士生導師。2006年4月任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巡視員,2009年3月任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巡視員。負責史志、廣播電影電視理論研究,協助做好廣播電影電視內容生產研究工作。分管史志辦、北京市廣播電視學會。

F. 中國電影審查委員會的具體人員名單

2006年5月16日,廣電總局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廣播影視局,各相關單位印發《廣電總局關於調整電影審查委員會、電影復審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通知》說,根據電影管理的有關規定,經廣電總局黨組研究並報請中央宣傳部同意,決定調整電影審查委員會、電影復審委員會組成人員。調整後的人員組成公布如下:

電影審查委員會成員名單
主 任:童剛(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
副主任:張丕民(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張宏森(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
委員:(以下按姓氏筆畫排列)毛 羽(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市場管理處處長)王人殷(編審)王強(中宣部文藝局影視處處長)江平(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助理巡視員)吳克(電影劇本規劃策劃中心主任)張建勇(《當代電影》主編)張思濤(高級編輯)蘇小衛(電影劇本規劃策劃中心副主任)肖桂雲(電影導演)陳景亮(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周星(北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周涌(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副院長)周建東(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製片技術處處長)鄭洞天(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教授、導演)侯克明(北京電影學院副院長)賈磊磊(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助理、文化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高爾純(高級編輯)康健民(中國電影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分黨組書記)竇守芳(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巡視員)竇春起(播音指導)路海波(中央戲劇學院電影電視系主任)
特約委員:(以下按姓氏筆畫排列)萬麗君(教育部體衛藝司藝術處處長)馬麗莉(最高人民檢察院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馬恩成(全國總工會宣教部文體處處長)牛 克(最高人民法院新聞辦公室主任)任烏晶(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文化宣傳司文藝處處長)孫潔(公安部宣傳局文化處處長)孫躍年(司法部法制宣傳司法制報刊出版文藝管理處處長)朱小征(全國婦聯宣傳部文化處處長)李洋(總政宣傳部藝術局副師職幹事)肖虹(國家宗教事務局辦公廳綜合信息處處長)高飛(中央統戰部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徐鷺(共青團中央宣傳部思想教育處處長)穆聰(北京八中教師)

G. 有朋友知道北京電影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的情況嗎

北京電影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的情況如下:

1.北京電影學院成人教育創建於1987年,始稱:北京電影學院夜大學。2002年11月20日經學院黨委會批准更名為繼續教育學院。

2.專業設置:北京電影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是由國家教育部批準的成人學歷教育機構。開設有導演、戲劇影視文學、廣播影視編導、攝影攝像技術、圖片攝影、電影美術設計、影視錄音、影視廣告、動畫、影視節目製作、影視表演、節目主持人、影視化妝、影視模特、舞蹈表演、廣告學、數碼影視製作等專業。

3.招生對象:

普通本科專業錄取對象是高中畢業或者中專同等學歷的學生(17周歲以上),預科班招生初中畢業或者高中、藝校、中專未畢業的學生(15-18周歲)。

每年的藝考時間根據北京電影學院的統一安排,一般在每年的一二月份,每年還有一次藝考補考機會,根據學校招辦安排舉行。每年的具體時間是不固定的,在12月到次年2月之間。

表演、編導、影視美術設計、動畫、播音主持這五個專業文化課和專業課所佔比例為3:7,戲劇影視管理,數字電影技術這兩個專業文化課和專業課所佔比例為7:3,文化課過當地專科提檔線基本問題不大。戲劇影視管理,數字電影技術專業文化課成績必須過本省本科提檔線才可錄取。

H. 第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組織機構

一 主辦單位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北京市人民政府
二 支持單位
文化部、外交部、教育部、新聞出版總署、海關總署
三 承辦單位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管理局、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
四 協辦單位
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電影導演協會、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國家廣電總局電影衛星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電影製片分公司、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電影進出口分公司、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公司、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市委辦公廳、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政府辦公廳、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北京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北京市政府外事辦公室、北京市政府口岸辦公室、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工商局、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國家安全局、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衛生局、北京市新聞出版局(版權局)、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北京市文化行政執法總隊、北京海關、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政府、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管理委員會、北京電影家協會、北京市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北京電影學院、北京演藝集團、中國電影博物館、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北京電視台、國家大劇院、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北京北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奧集團有限公司、中影星美電影院線有限公司、萬達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搜狐公司。
一.名譽主席:
劉 淇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
二 主 席:
蔡赴朝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局長
郭金龍 北京市市長
三 常務副主席:
張丕民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副局長
魯 煒 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副市長
四 副主席:
趙少華 文化部副部長
郝 平 教育部副部長
鄔書林 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
魯培軍 海關總署副署長
吳海龍 外交部部長助理
童 剛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管理局局長
李前寬 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
韓三平 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理事長、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
劉川生 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名譽主席
張和平 北京電影家協會主席
侯玉蘭 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
張 淼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程連元 北京市朝陽區區長
李春良 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局長
張會軍 北京電影學院院長
劉志遠北京廣播電視台黨委書記
王曉東 北京廣播電視台台長
康 偉 北京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五 秘書長:
李春良(兼) 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局長
六 常務副秘書長:
龐 微 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副局長
七 副秘書長:
張宏森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管理局副局長
欒國志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管理局副巡視員
樂可錫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尹培彥 北京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
王 惠 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
向 萍 北京市政府外事辦公室副巡視員
楊淑琴 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副局長
臧增祥 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副局長
楊培麗 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副局長
王立平 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紀檢組長
丁百之 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副局長
王 霞 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副局長
何桂芝 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總工程師
宋春華 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副巡視員
洪 兵 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巡視員
王建琪 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董事長
八 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序):
於魯明 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
於德斌 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副主任
馬叢峰 北京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
牛 頌 北京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
王 春 北京市朝陽區副區長、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管理委員會主任
王 秋 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常務副台長
王 穎 北京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
王鳳麟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秘書長
王爭鳴 國家大劇院副院長
付曉輝 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副巡視員
葉 寧 萬達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關 宇 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
劉印春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劉洪鵬 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劉繼忠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副局長
劉煥波 北京北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閆於京 北京市電影發行放映協會負責人
吳素芳 北京市財政局副局長
張 偉 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副總隊長
張 衡 海關總署監管司處長
張占琴 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副書記
張朝陽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李米莉 中國電影博物館黨委副書記
李潤華 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長
楊步亭 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會長
楊海濱 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
邱月玲 北京海關副關長
陸紅實 國家廣電總局電影衛星頻道節目製作中心副主任
周 星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黨委書記、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執行副主任
姜廣超 北京市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趙東鳴 北京國際電影季組委會辦公室顧問
趙多佳 北京電視台總編輯
高 飛 北京首都旅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
梁成林 北京市新聞出版(版權)局副局長
焦宏奮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副董事長
程玉華 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
韓曉黎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總經理
燕 羽 中影星美電影院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九 辦公室主任:
李春良(兼) 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局長
十 辦公室常務副主任:
龐 微(兼) 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副局長
十一 辦公室副主任(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 珏 北京市委宣傳部文化處處長
王 健 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電影管理處處長
田巨清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關 麓 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總隊大型活動管理大隊中隊長
白 傑 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宣傳活動處處長
司永成 北京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宣傳處處長
程麗君 北京市財政局教科文處副處長
沈天寧 北京市政府外事辦公室國際處副處長
張 恂 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總經理
張 亮 北京電視台副總編輯
李方東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處主任科員
郄春來 北京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項目運營部副總經理
周鐵東 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公司總經理
姜建秋 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副董事長
袁文強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電影進出口分公司總經理
常 蓉 共青團北京市委宣傳部部長
張 謙 北京歌華傳播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國芳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秘書長、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黨委副書記

I. 誰擔任了今年北影節的形象大使

吳京擔任了本屆今年北影節的形象大使。

本屆電影節以「圓夢、奮進」為主題,

運用了北京元素「風車」;

設計師將風車想像成放映機,

把風車的吉慶、活力和中國電影的生生不息緊密結合在一起。

發布會還官宣了本屆電影節的形象大使——吳京宣傳片同步釋出「十年練熟一套拳

十年愛上一座城

奮斗、堅守、夢圓、奮進

每個電影人都是一道光

蓄勢待發、照亮中國電影的未來」。

J. 北京市電影局局長是什麼級別

北京市電影差肆啟局局長是正廳級級別雹缺。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陳名傑,男,漢族,1969年12月生,中共黨員,在職博士研究生,現任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電影局局長,擬任市政府直屬虛如機構正職。

閱讀全文

與北京市電影局歷任局長李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孤獨之旅完整版 瀏覽:881
櫻桃小丸子大結局全集電影 瀏覽:132
暖春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687
知青電影有哪些床戲 瀏覽:539
念力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745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如何參加 瀏覽:146
健身系列電影推薦 瀏覽:866
兒童微電影拍攝價格 瀏覽:985
天堂電影小組電影 瀏覽:862
遠鑒字幕組微博的電影怎麼看 瀏覽:444
國家隊的電影是什麼意思 瀏覽:317
萬達電影城官方網站 瀏覽:713
女生好看的電影動漫有哪些 瀏覽:385
最新趙本山電影 瀏覽:148
應縣的電影院在哪裡 瀏覽:943
新都七一廣場的電影院 瀏覽:542
uc電影下載在哪裡找 瀏覽:940
雍正王朝完整版電影 瀏覽:161
徐州恆盛廣場中影電影院影訊 瀏覽:772
愛不停燉微電影完整版 瀏覽: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