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紅皮書電影上映時間

紅皮書電影上映時間

發布時間:2023-03-16 21:34:35

㈠ 在計算機中聲音文件類型有哪幾種

  1. WAV格式,是微軟公司開發的一種聲音文件格式,也叫波形聲音文件,是最早的數字音頻格式,被Windows平台及其應用程序廣泛支持。WAV格式支持許多壓縮演算法,支持多種音頻位數、采樣頻率和聲道,採用44.1kHz的采樣頻率,16位量化位數,跟CD一樣,對存儲空間需求太大不便於交流和傳播。

  2. MIDI是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的縮寫,又稱作樂器數字介面,是數字音樂/電子合成樂器的統一國際標准。它定義了計算機音樂程序、數字合成器及其它電子設備交換音樂信號的方式,規定了不同廠家的電子樂器與計算機連接的電纜和硬體帶仔及設備間數據傳輸的協議,可以模擬多種樂器的聲音。MIDI文件就是MIDI格式的文件,在MIDI文件中存儲的是一些指令。把這些指令發送給音效卡,由音效卡按照指令將聲音合成出來。

  3. 大家都很熟悉CD這種音樂格式了,擴展名CDA,其取樣頻率為44.1kHz,16位量化位數,跟WAV一樣,但CD存儲採用了音軌的形式,又叫「紅皮書」格式,記錄的是波形流,是一種近似無損的格式。

  4. MP3全稱是MPEG-1 Audio Layer 3,它在1992年合並至MPEG規范中。MP3能夠把高音質、低采樣率對數字音頻文件進行壓縮。換句話說,音頻文件(主要是大型文件,比如WAV文件)能夠在音質丟失很小的情況下(人耳根本無法察覺這種音質損失)把文件壓縮到更小的程度。

  5. MP3Pro是由瑞典Coding科技公司開發的,其中包含了兩大技術:一是來自於Coding科技公司所特有的解碼技術,二是由MP3的專利持有者法國湯姆森多媒體公司和德國Fraunhofer集成電路協會共同研究的一項解碼技術。MP3Pro可以在基本不改變文件大小的情況下改善原先的MP3音樂音質。它能夠在用較低的比特率壓縮音頻文件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地保持壓縮前的音質。

  6. WMA (Windows Media Audio)是微軟在互聯網音頻、視頻領域的力作。WMA格式是以減少數據流量但保持音質的方法來達到更高的壓縮率目的,其壓縮率一般可以達到1:18。此外,WMA還可以通過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方案加入防止拷貝,或者加入限制播放時間和播放次數,甚至是播放機器的限制,可有力地防止盜版。

  7. MP4採用的是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所研發的以「知覺編碼」為關鍵技術的a2b音樂壓縮技術,由美國網路技術公司(GMO)及RIAA聯合公布的一種新的音樂格式。MP4在文件中採用了保護版權的編碼技術,只有特定的用戶才可以播放,有效地保證了音樂版權的合法性。另外MP4的壓縮比達到了1:15,體積較MP3更小,但音質卻沒有下降。不過因為只有特定的用戶才能播放這種文件,因此其流傳與MP3相比差距甚遠。

  8. SACD(SA=SuperAudio)是由Sony公司正式發布的。它的采樣率為CD格式的64倍,即2.8224MHz。SACD重放頻率帶寬達100kHz,為CD格式的5倍,24位量化位數,遠遠超過CD,聲音的細節表現更為豐富、清晰。

  9. QuickTime是蘋果公司於1991年推出的一種數字流媒體,它面向視頻編輯、Web網站創建和媒體技術平台,QuickTime支持幾乎所有主流的個人計算平台,可以通過互聯網提供實時的數字化信息流、工作流與文件回放功能。現有版本為QuickTime 1.0、2.0、3.0、4.0和5.0,在5.0版本中還融合了支持最高A/V播放質量的播放器等多項新技術。

  10. VQF格式是由YAMAHA和NTT共同開發的一種音頻壓縮技術,它的壓縮率能夠達到1:18,因此相同情況下壓縮後VQF的文件體積比MP3小30%~50%,更便利於網上傳播,同時音質極佳,接近CD音質(16位44.1kHz立體聲)。但VQF未公開技術標准,至今未能流敗昌行開來。

  11. DVD Audio 是新一代的數字音頻格式,與DVD Video尺寸以及容量相同,為音樂格式的DVD光碟,取樣頻率為「48kHz/96kHz/192kHz」和「44.1kHz/88.2kHz/176.4kHz」可選擇,量化位數可以蠢枯汪為16、20或24比特,它們之間可自由地進行組合。低采樣率的192kHz、176.4kHz雖然是2聲道重播專用,但它最多可收錄到6聲道。而以2聲道192kHz/24b或6聲道96kHz/24b收錄聲音,可容納74分鍾以上的錄音,動態范圍達144dB,整體效果出類拔萃

  12. Sony公司的MD(MiniDisc)大家都很熟悉了。MD之所以能在一張小小的盤中存儲60~80分鍾採用44.1khz采樣的立體聲音樂,就是因為使用了ATRAC演算法(自適應聲學轉換編碼)壓縮音源。這是一套基於心理聲學原理的音響解碼系統,它可以把CD唱片的音頻壓縮到原來數據量的大約1/5而聲音質量沒有明顯的損失。ATRAC利用人耳聽覺的心理聲學特性(頻譜掩蔽特性和時間掩蔽特性)以及人耳對信號幅度、頻率、時間的有限分辨能力,編碼時將人耳感覺不到的成分不編碼,不傳送,這樣就可以相應減少某些數據量的存儲,從而既保證音質又達到縮小體積的目的。

㈡ 有關1965年美國的社會背景

(一)1965年初,美國爭取黑人民權的斗爭進人了一個新階段。

1964年約翰遜總統提出《民權法》後,馬丁-路德-金把運動的重點放在亞拉巴馬州塞爾馬城黑人選民登記問判虧題上。在該城14000名黑人居民中只有335人被登記,增加登記人數的嘗試遭到地方當局的阻止。

1965年3月7日,一支黑人抗議的遊行隊伍向州首府蒙哥馬利進發, 州軍隊執行喬治-華萊士州長的命令,以暴力驅散了遊行隊伍,其中一名示威者被殺。兩星期後,約翰遜將國民警衛隊置於聯邦政府管轄下,向金親自率領的和平遊行隊伍提供保護。 25000人冒著清晨的蒙蒙細雨在塞爾馬集合,步行52英里來到蒙哥馬利,金在那裡向群眾發表了講話。

(二)1965年11月2日,一個美國公民在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的辦公室外面自焚,表示強烈抗議約翰遜政府在越南進行侵略戰爭。

2日下午五點半鍾左右,三十一歲的諾曼·莫里森從巴爾的摩市來到華盛頓美國國防部的五角大樓門前。他走到麥克納馬拉的辦公室的窗下,點燃了隨身帶來的一瓶汽油和身上浸透了汽油的衣裳,並且高呼口號。

莫里森自焚後不多幾個小時,他的妻子通過友人向記者發表聲明說:「莫里森為了表示他對越南戰爭所帶來的巨大的生命損失和人類痛苦的憂慮,已經在今天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抗議我國政府在軍事上深深地捲入這場戰爭。他覺得所有公民都必須講出自己對政府的所作所為的真實的看法。」

據報道,莫里森多年來一貫反對美國政府的戰爭政策掘高神。這年春天,他還兩次參念咐加了在五角大樓前舉行的抗議示威。

(三) 1965年

香煙銷售額在美國達到529億美元;換句話說就是18歲以上的公民每人每天抽半包多煙。奈特·K·科爾在低回婉轉地吟唱浪漫的愛情歌曲時,總愛吸支煙。他45歲時死於肺癌。

~~~
你讀的是加拿大作家阿瑟 黑利的作品,作品本身就是美國社會的寫實,詳細可參見網路<阿瑟 黑利>條.

㈢ 紅皮書+是什麼意思

紅皮書是關於危機警示的研螞大究報告。
紅皮書用於官方文件,有的用於非官方文件。使用紅皮書的國家主要有西班牙、敗好奧地利、英國、美國、土耳其、蘇聯等。悶枯豎西班牙於1965年、1968年先後發表《關於直布羅陀問題的紅皮書》(英文版)。英國早在13世紀就有用財政方面的紅皮書。

㈣ 日本動漫產業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只要你稍微留心一下,就不得不承認日本動畫與漫畫已經人侵我們的生活。且不提孩子們喜愛的《灌籃悔高念高手)}、《寵物小精靈》,就連受追捧的日劇《東京愛情故事})和《流星花園》,都是先以漫畫或游戲的形式誕生並火起來的。而2001年風靡一時的一部名為《最終幻想})的純電腦動畫生成的電影,則是一個著名系列游戲的品牌。在這里我們把動畫片、電子游戲與漫畫並列,是因為在日本,這三者經常被視為一個經濟整體:AGC(anime,game,comic)。
而最近十年間,可有讓你印象深刻的國產動畫片?依然以撥款形式為生存基礎的國內動畫製作商,的確試圖進行市場化操作。他們借鑒國外的經驗,並在量上超越了國際上的多數同行,甚至某動畫機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其實力「已經超過迪斯尼」,但由此產生的動畫質量如何呢? 以號稱「世界第一長篇動畫」、多次獲得中國最佳動畫獎項的《藍貓淘氣3000問》為例:一隻線條簡單、色塊烏塗的藍貓呆立於屏幕中央,面無表情地進行枯燥無味的科普教育。相比起1961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大鬧天宮)},甚至1926年萬氏兄弟製作的《鐵扇公主}),用「退回起點」這一詞來形容中國動畫今天的處境並不過分。如果早年的動畫從形式到內容還帶有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氣息的話,那麼今天的《藍貓淘氣3000問》最「本土化」的一點就是會像中國其他電視節目一樣,積極進行有獎電話競猜。
國產動畫片里肯定不會出現暴力與早戀一一十在種譴責通常出現在國人對日本動漫的評論中。在中國人製作「藍貓」的同期,日本動畫業的領軍人物宮崎駿的一部《千與千尋的神隱》恰好是以教育青少念皮年勤勞、善良為主題的,2002年獲得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該片不僅在日本市場獲得3億美元的收人,還殺到好萊塢的老巢,在北美市場取得超過2億美元的佳績。
這只是冰山一角:2001年日本動畫產業市場規模高達1860億日圓(約為130億人民幣),而日本動漫總資產則是6000兆億日元。如果按各行業為GDP所做貢獻算,動畫業可以被列為產值最大的日本六大支柱產業之一。這實在令人艷羨,畢竟進人WTO之後的未來數年,收編灰色產業以及服務業的增長將是中國經濟的新重點,恰好動漫產業正處於兩者交集之中。
如果把時間倒退40年,你會發現中日兩國在動漫產業的起點是一樣的。1963
年,一部叫做《鐵臂原子})的黑白動畫片在富士電視台上映,成為日本動畫產業的發端;它就是後來中國人熟悉的《鐵臂阿童木)}。而1961年,中國動畫業也誕生了一部里程碑作品:《大鬧天宮》,這部製作精緻的影片不僅深得中國觀眾人。L,且獲得了多個國際獎項,幾乎代表了當時迪斯尼外的國際動畫製作的最高水平。
什麼導致了兩者間的差距?未來我們的動漫產業可還有機會?
比起美國帶有強勢文化色彩、以精品為基礎、在全球范圍內富有進攻性的動漫產業,日本走了一條以低成本進行市場高度開發的道路,而其背後的文化底蘊是中西文化的沖突與融合。從頭審視日本AGC業的歷史及機制,如果這不是我們
所能走的最佳路線,至少也是能夠借鑒頗多的一條路。
B本動漫的「修羅場」
雖然日本動畫業也許永遠也不會做出~個類似於藍貓的3000集的超長篇,但日本動畫作為一個產業,其生命力遠遠超越了中國的同行。相關統計顯示,2002年6月日本每周有62部動畫同時放映,這一數字到當年 8月提高到 80部,到高峰期的 11月則有100部動畫在競爭。電視台以動畫片作為競爭品,甚至出現了只播動畫片的電視台。但如果想一想每部動畫片可以通過價值鏈上、下游的漫畫、電子游戲、玩具、錄像帶、DVD甚至電影和電視劇等方式轉化為更大價值的話,把一部成功的動畫片理解為一座金礦也不為過。
淘金的過程卻讓人深刻領悟到「殘酷」二字。日本少年漫畫三大周刊——講
談社的《少年雜志》、小學館的《少年星期天)}和集英社的《少年跳躍)}——在幾十年來的此起彼伏就鮮活地展碧困示了競爭的殘酷。
1959年,《少年雜志》和《少年星期天》先後創刊。當時的日本和今天的中國類似,漫畫行業屬於新興產業,動畫業則尚未被開墾,投身於漫畫行業的也是一群社會邊緣人。當年一起在一個名叫「常磐庄」的公寓居住過的年輕人組成了一個小團體,創作《鐵臂阿童木}}的手家治蟲和創作《機器貓})的藤子不二雄等人就是這一團體的領袖,他們的工作很快確立了《少年星期天》的市場龍頭地位。
無法得到「常磐庄」作品的《少年雜志})為了改善局面,只好開創一種「編輯核。0制度」,並沿用了幾十年:編輯不再是一個招集畫家與編輯雜志的工作,還要把最大精力投人於嗆作」中。編輯相當於電影的製片人,作品的形態與走向由編輯決定,必要時聘請文字作家編寫劇本,再尋找畫風相稱的漫畫家執筆創作。這種集團作業方式不再要求每個人都是全才,降低了對畫家的要求。
為了能貼近市場,《少年雜志》充分使用了有獎請者調查棄晶片時一洲因盲
表上有70多個問題:「你喜歡看什麼類型的漫畫?」「如果是某題材的作品,你希望看到什麼風格的畫風?」「你希望看到同一個題材深人延續下去,還是每周不停更換新主題?」…··在這種地毯式轟炸問題的指引下,雜志很快能推出相應的漫畫,或者將正在連載的漫畫的風格完全改變——這可以算得上工業漫畫的萌芽狀態了。
在兩強夾縫中誕生於 1968年的《少年跳躍)}是如何生存下來的呢?答案是更加貼近市場。經過市場調查,《少年跳躍})把自己的主題定位於「努力、友情、勝利」這六個字,其連載的所有漫畫都必須充分體現甚至誇大這三大主題。另外,既不像《少年星期天)}一樣只採用名家作品,也不像《少年雜志》一樣只把畫家當作流水線上的工具,《少年跳躍}}給新人以充分空間,只要作品得到讀者認同,任何人都可以立即成為刊物主捧的明星。
《少年跳躍》最為極致的做法是每周進行讀者調查,讓讀者對漫畫進行排行,連續三周排行末尾的漫畫將立刻被叫停。因此有人稱這種編輯制度下的雜志為「修羅場」。雖然無情,但這的確保證了雜志的質量,以至於每期連載的20多種漫畫中有大量精品被沉澱下來。
日本漫畫業由此保持了30年的高增長:《少年跳躍})在90年代前期有過單周銷售653萬冊的奇跡,而另外兩本雜志也有500萬左右的銷量,僅按每本雜志含稅川日元計算,每周光三本雜志需要上繳的營業稅就有十多億日元之巨。雖然近年因日本經濟不景氣而有所衰落,但三家的風格也逐漸相互融合,讓竟爭更為苛刻。
雖然在日本漫畫界占據了統治地位,但三大周刊也只是市場的一部分。整個漫畫市場是由百餘本漫畫周刊、月刊、季刊,按照幼兒、少年、少女、青年乃¥中年等細分的方式瓜分的,僅從這一角度看,也可看出其市場的高度成熟。
日本漫畫市場為何能在幾十年間達到如此成熟呢?除了一直充分遵循市場規則運行,其歷史基礎也值得我們費些筆墨:二戰結束後,戰敗國日本無論從經濟上還是從文化上都陷入低谷,美國的統治則導致了西方文化的強烈沖擊。但日本沒有就此淪為殖民文化的附屬,新舊觀念和體制的沖擊尋求一個突破口,這一時期產生的三島由紀夫、黑澤明等大家都是包容中西文化的產物。
由於人們生活普遍乏味,一種在交換生活必需品的集市上悄悄流傳的小畫書成為大眾的娛樂。因其多以紅色紙做封面,所以俗稱「紅皮書」,這便是最早的漫畫單行本雛形。其主要內容是鼓舞人心但不失幽默的杜撰故事。這種看似鄙俗的作品成為很多日本人的心靈雞湯,也讓很多懷揣救國夢想的年輕人走上了畫家之路。
其中一個最為天才、影響最大的年輕人叫手家治蟲。如果說中國當前的動漫業最需要什麼,那也許就是一個手家治蟲樣的旗手。
「一億人的手第治蟲」
如果歷史往往因其傳奇性而被記住,那日本動漫產業的歷史可以從這一刻開
始——一
1951年 5月,迪斯尼的動畫片《小鹿班比》在東京一家叫做「昂座」的影院上映,一天七場。放映第一天就來了一個古怪的觀眾,一個人買了七張票,在影院里一坐就是一整天。第二天,他又出現在影院,又買了七張票。這個戴著厚眼鏡的20多歲的年輕人,就這樣在昂座坐了兩周,看全了80場《小鹿班比})。他像做研究一樣分析每一個鏡頭:這一段為何引人發笑,另一段又是如何感動觀眾的……第二輪放映時,他又整整看了50場。
他就是手家治蟲,專業是醫學,在33歲時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但由於小時候被迪斯尼動畫和中國《鐵扇公主)}所震撼,決意以此為終生事業。18歲起,他開始繪制漫畫。1947年一部名叫《新寶島》的紅皮書在日本銷售了40 H本,就是他19歲的作品。
當時對漫畫的定義,除去單幅和四格,就是像中國的小人書一樣的概念,圖
片配旁白,畫與畫之間的關系靠文字聯系。但手家試著將電影拍攝手法引人漫畫
(如同景別的多角度拍攝),用類似分鏡的方法決定畫面分配,將大小不同的畫格並列,造成類似鏡頭推移的效果。
他對日本動業有開創之功。1961年他設立「蟲動畫工作室」時,日本的動畫
製作根本無法與迪斯尼相比,一部長篇需要三年左右的製作期。手家破除了迪斯尼動畫體系中口型與說話保持一致的原則,嘗試使用眨眼三棟,動口三幀的模式,大大降低了成本,將30分鍾動畫的製作周期保證在一周之內。他把動畫片未來的賭注押於電視媒體之上。這兩個創舉為日本動畫業日後的發展獨辟蹈徑。
手家一生繪畫總共 400卷 15萬頁,是成果最豐的漫畫家。最忙碌時,他同時執筆13部作品,每天睡眠不足4小時,也曾三天三夜連續繪畫。死前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給我鉛筆」1 日本人稱他是「一億人的手家治蟲」,指全日本人都是他的漫畫讀者,日本「動漫之父」的美譽他當之無愧。
但手續對動漫產業的最大貢獻在於,他不斷拓寬動漫的維度與深度。他以及他同時期的漫畫家藤子不二雄、松本零土等人從不以暴力、色情作賣點,而把個人對於人生、社會、未來的思辯作為基礎,廣泛設計科幻、歷史、體育、情感等題材。
1956年,日本許多家長對漫畫充斥兒童讀物市場大為不滿,認為這影響學生成績,發生了「漫畫驅逐運動」,甚至有小學焚燒漫畫。就此,手家治蟲發表了激烈的回應:「小孩子閱讀能力低下並不是漫畫風潮的錯……現在的兒童文學作品,以溫吞的手法來描寫一些日常生活的事,對小孩子而言,這些千篇一律的東西他們已經厭煩了……我認為現在兒童文學並沒有所謂夢想這樣的東西……現在的小孩,正是缺乏伸展悠然的幻想,無限廣闊的夢想,我就是為了這個理由,才不斷地畫著漫畫。」——這一戰斗的檄書,多麼適合今天中國動漫市場!
手家治蟲,他代表著動漫產業的努力與真誠,亦給漫畫定下了基本格調:他本人正是後來分野的少年漫畫和少女漫畫兩種漫形式的鼻祖,前者強調對夢想、友情、勝利的無止境的追求,後者強調對真善美的求索。雖然在市場的壓力下出現了很多形式粗鄙、內容做作的作品,但直到今天,手家的精神依然指引著多數漫畫家的工作。
產業鏈下的「皮卡丘奇跡」
如果回顧過去10年,日本動漫產業最大的奇跡屬於一隻金色的老鼠「皮卡
丘」。這個名字對於中國、美國等日本海外市場的兒童同樣是親切的。粗略統計,這部由掌上機游戲發展為動畫片又不斷衍創下的經濟規模已近1萬億日元。可以說,日本整個動漫市場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都因此獲益。通過它,我們可以稍微領略日本的AGC產業鏈是怎樣連動的。 對於《寵物小精靈})的游戲,任天堂公司早於1989年4月就有了初步構想,這是基於當時推出的具有連線對戰功能的新款掌上游戲機(Game Boy)策劃的,但正式推出則在七年後。玩家在游戲中戰勝或者捕捉到寵物小精靈,就可以將其收人圖鑒,收集全部圖鑒就是游戲的日的。由於每隻寵物小精靈的外貌及特點並不相同,還有一定的成長性,讓游戲者頗有成就感。
但這款游戲最成功之處仍然在於其連線對戰功能:兩個寵物小精靈玩家,可以藉此進行對戰或交換資料。這從本質卜改變了以往游戲機缺乏交流的特點,使其成為小學生的一種交流系統。
《寵物小精靈)}之所以成功,更為重要的是任天堂恰當將動漫整個產業鏈條調動起來取得台力,使「寵物小精靈」這一概念無人不知。
開拓市場之時,任天堂長期在影響力最大的幼兒漫畫雜志 ((GoroGo Conlid}上開展強大的宣傳攻勢。在游戲推出三個月後,也就是 1996年的 5月號雜志上,任天堂推出了「絕對找不到的第151隻寵物小精靈『夢』,20名大贈送」的廣告,反響熱烈。兩個月之後,義借新款掌上游戲機發售再推一輪公關,10月,游戲周邊產品(玩具、文具、日用品)開始銷售時,《GoroGoro Comid)已經開始了相關的漫畫連載。
後來動畫片在電視上的放映,更是為此推波助瀾,它不僅讓游戲玩家備感親
切,還將幼兒玩家的幻想具體化。不僅如此,這一系列動畫其本身的製作精良同樣是吸引觀眾的原因:極快的鏡頭語言對成年人而言可能並不適應,但對於低幼齡觀眾則別有快感。
有了這樣的市場基礎,任天堂對市場的盤剝可以說絲毫不留情面。最初游戲分為紅、綠兩塊游戲卡,由於所包羅的寵物小精靈不同,所以必須將兩塊卡買全才能找齊全部150張卡。1997年初任天堂又推出了青色游戲卡,僅僅改變了游戲的圖案與寵物小精靈的分市地點和出現機率,立刻狂售近62萬套。後來又推出了專門為彩色掌上機的游戲卡,這塊卡的最大特點是皮卡秋將始終跟隨玩家行動,並在不同的惰況下有不同的表情,銷量僅在 1998年就超過百萬,此時游戲中的寵物小精靈已經超過250種。到今天,《寵物小精靈》已經超過歷史上最暢銷的游戲《勇者斗惡龍》和《超級瑪莉)}。
用類似的方式,任天堂也打開了美國市場。美國兒童對於這種「養成兼對戰」的模式同樣認同,1999年6月《寵物小精靈)}動畫片上映時,一舉打破美國電視動畫片的收視歷史紀錄,到7月份全美已經超過150家電視台播映這部動畫,場面蔚為壯觀。當年N月《寵物小精靈)}電影《超夢的逆襲》上映時,僅一天就日進1000萬美元,刷新了美國影史上動畫片的票房紀錄。
中國市場:爆發還是滅亡?
今天中國的動漫市場到了一個已經成熟,但不足以爆發的階段。各種日本漫
畫與動畫(主要是盜版)的洗禮已經讓這個市場可以接受各種成熟產品。有數據
稱,僅京、滬、穗三地每年14~川歲人群花在卡通相關的消費額就超過13億元
人民幣,這一獨生子女群體恰恰是最缺乏「夢想」、「友誼」、「努力」的教育的。但當前的中國既缺乏手家治蟲這樣的藝術家,也沒有成熟的動漫市場運行機制,更逞論完整的產業鏈。
盡管步履緩慢,但國產動畫業已經開始體會市場之手的力量。曾經出品過大
量動畫精品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近年也開始轉型,把觀眾群設定從低幼齡調整到 14歲左右的青少年,用《寶蓮燈b、《我) 歌狂》、《封神榜傳奇》等帶有美、日動授 特點的產品試水市場化運做。今年他們) 苦心經營一部《隋唐英雄傳》。而央視過 在製作一部名為《夢里人)}的動畫,改紡 自姚非拉在國內小有名氣的作品。而制仍 《藍貓淘氣3000問》的湖南三辰公司正經 力向高盛、摩根士丹利等金融大亨融資丙 億港元,擴大製作實力。
但看看投入產出的現狀,就會了解這 一行業前景之雙 目前的行情是一部20分鍾的國產動畫片,製作成本高達30萬元左右,而在電視台播出一次只有100元的版權收人。即便是被視為新經典的《寶蓮燈)},收人也只有投資成本的20%。而4國據說近百人的漫畫家隊伍中,能用創作養活自己的不過寥寥,多數人畫一頁紙只有百元的收人。
落後更多的並非資金。年過60的宮崎駿可以為每秒24 tA的動畫把手畫傷,
中國的動畫人幾乎懶惰到20分鍾的動畫僅使用寥寥無幾的前景或背景。有人在網
絡上指責當年根據京劇臉譜創造出《大鬧天宮)}形象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為何會在《寶蓮燈》中把孫悟空的臉塗成紫色?這恐怕是誰也無法正面回答的一個問題。
難道要中國的動漫行業完全向國外投降?至多以外包的形式為日、美做廉價勞動力?
想改變這一窘境,恐怕依然先要在政策上大力扶助。這一扶助並非對個別動畫公司的撥款,或者官方批准幾本漫畫刊物,而是給整個市場更大的自由。一個例子是,一度略有起色的漫畫引進因為管理部門對日本漫畫的內容不能接受而完全擱置,這也堵住了更多健康作品流人中國但「不健康」的作品卻改換途徑,以盜版的形式流傳,這未免偏離了管理部門的本意。如果管理部門能夠在此領域抱著去粗取精的心態打開方便之門,想必對市場有極大的良好示範作用。
中國動漫產業不乏生命力,只是這一力量依然集於民間。他們或散落在為日
本動畫繪制外包的小型工作室里,或者閃現於網路上的動漫論壇。只有當業內大資本有足夠實力和決心將他們網羅起來,這一力量才有可能真正勃發。

㈤ 電影霍比特人中各個人物的象徵意義分析

《霍比特人》是指由彼得·傑克遜指導的三部奇幻史詩電影:《意外之旅》、《史矛革之戰》及《五軍之戰》構成的三部曲電影。影片改編自J.R.R.托爾金於1937年創作的同名奇幻作品。

電影較大幅度地改編了原著,也加入了新的角色和新的劇情來豐富故事。本片講述霍比特人比爾博·巴金斯與十三矮人收復矮人故土的故事,故事發生於《指環王》開篇前60年、主線劇情前78年。

三部影片分別已於2012年12月14日、2013年12月13日、2014年12月17日上映,自此熒幕上的中土世界落下帷幕。

埃努

邁雅:

甘道夫(伊恩·麥克萊恩飾),灰袍巫師,遠征隊成員,聖白會議成員。貫穿「魔戒」系列的靈魂人物。正是他鼓動比爾博開始這次冒險。

甘道夫與索林·橡木盾巧遇,於是發起孤山任務,阻止了索倫與史矛革的結盟。多次拯救矮人們於危難之中,一直關注著中土世界的安危,警惕索倫的卷土重來。

武器為法杖和在巨魔洞穴中發現的貢多林精靈寶劍「敵擊劍」。

精靈

幽暗密林:

瑟蘭督伊(李·佩斯飾),林地國王。

辛達族精靈,林地國王(北幽暗密林之王),歐瑞費爾之子,萊戈拉斯之父。五軍之戰及魔戒聖戰的重要指揮官之一,第二紀元的最後同盟戰役中在父王陣亡後也曾領導對抗索倫的戰爭。坐騎是一頭麋鹿。

與伊魯伯王國的矮人不和,後當史矛革襲擊伊魯伯王國時,並未出手相救而與索林結怨。十分反對萊戈拉斯對陶麗爾的感情。但其實是愛萊戈拉斯的。

《魔戒》中派萊戈拉斯到瑞文戴爾參加會議。

㈥ 指環王 第一部里 比爾博·巴金斯 在袋底洞寫的是 一部什麼書那本書的資料 還有一些圖畫

電影里的名稱:There and Back Again :A Hobbit's Tale
原著里的喚銷名稱:There and Back Again : A Hobbit's Holiday

這本書是托爾金假借比爾博之手所寫成的著作,敘述了比爾博與十三位矮人以及甘道夫一起冒險的故事。這故事也就是現代的讀者們熟知的the Hobbit(和判游《哈比人歷險記》)。

There and Back Again : A Hobbit's Holiday 後來由比爾博傳給了佛羅多,佛羅多根據自己的經歷對此書進行補充,並把書名擴展為:
THE DOWNFALL
OF THE
LORD OF THE RINGS
AND THE
RETURN OF THE KING
比爾博和佛羅多的兩本著作被合稱為Red Book of Westmarch(《西境紅皮書》)。佛沖閉羅多和比爾博遠航西方之後,紅皮書交給山姆作進一步編寫。紅皮書的副本Thain's Book(《領主之書》)交給了皮聘保管,直到最後,由剛鐸的王室抄寫員芬德吉爾作最終修訂。托爾金解釋道,《哈比人歷險記》《魔戒》及其附錄就是「翻譯」自Thain's Book(《領主之書》)。其中There and Back Again : A Hobbit's Holiday就是《哈比人歷險記》的前身;THE DOWNFALL OF THE LORD OF THE RINGS AND THE RETURN OF THE KING 就是the Lord of the Rings(《魔戒》)的前身。

㈦ 埃勒里·奎因的人物經歷

1905年1月11日,曼弗德·利奧波夫斯基(Manford Lepofsky)生於紐約布魯克林,Benjamin Lepofsky和Rebecca Wallerstein之子,下面還有兩個妹妹;他的童年在布魯克林度過;
童年的李有一段被他稱為街頭暴力(brutality of the streets)的困難時期,此時他開始通過書本尋求庇護。(時間不詳)
1905年10月20日,丹尼爾·南西(Daniel Nathan)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Meyer H. Nathan和Dora Wallerstein之子;後來搬往紐約鄉下的埃勒米亞(Elmira);
1917年,丹奈全家回到布魯克林,住進娘瞎銷家的房子;
1917年冬,丹奈左耳膿腫卧床,開始接觸偵探小說,他的阿姨就在他的床頭給他讀阿瑟·柯南·道爾的《冒險史》,租稿這影響了他的一生;
1921年,時值高中的第三學年,16歲的丹奈輟學打工以便補貼家用; 1926年,丹奈與Mary Beck結婚,育有2子;而大學畢業的李為自己找了一條通往廣告業的路。
1927年,李與弗朗西斯(Frances Guihan)合作,為無聲電影「Closed Gate」寫了劇本;
1928年,李與Betty Miller結婚;丹奈成為紐約一家廣告代理商的編輯和藝術主管;
1928年,二人歷時3個月寫出了《羅馬帽子之謎》,作為當時McClures雜志和Lippincotts書屋聯合主辦的偵探小說有獎徵文參賽作品,原本應獲首獎,因雜志社突然倒閉,繼任者將獎授予了別人;
1929年,Stocks出版社(Lippincotts書屋)將《羅馬帽子之謎》出版,共發行8000冊;
1930年,創作了《弗蘭西寓所粉末之謎》,獲得了更大的成功,為他們以後堅持創作埋下伏筆; 1931年,二人正式放棄工作,改為專心寫作,預示了一個時代的來臨;
1932年,二人發表四部長篇偵探小說,兩部以「埃勒里·奎因」名義發表的《希臘棺材之謎》和《埃及十字之謎》,兩部以「巴納比·羅斯」名義發表的《X的悲劇》和《Y的悲劇》。四部堪稱解謎推理的經典作品;
1932年,二人帶著面具在哥倫比亞大學等會場展開辯論,當時人們以為埃勒里·奎因就是S.S.范·達因,而巴納比·羅斯是Alexander Woolcott,實際上在《羅馬帽子之謎》的序言中奎因就留下線索告訴讀者羅斯其實是奎因的分身;
1932年,在《X的悲劇》中首次使用臨終的線索,此後在1933年的《孿生之謎》中將「臨終的線索」帶入埃勒里系列,並成為奎因的標志性詭計;
1933年10月,二人創建月刊雜志《神秘聯盟》,遺憾的是維持了4期(第5期出好但沒有發行)就夭折了;
1932年-1935年,二人一共創作了6部奎因系列小說,另有四部署名為巴納比·羅斯(Barnaby Ross),即後來聞名於世的悲劇系列,塑造了哲瑞·雷恩磨型游這樣一位睿智的老人;
1934年6月,奎因的《中國橘子之謎》簡寫版發表在光面雜志《紅皮書》(Redbook)上,同年10月期的《紅皮書》刊登了奎因的短篇小說《瘋狂下午茶》;
1935年,美國Liberty公司出品了首部埃勒里電影「The Spanish Cape Mystery」,Donald Cook成為首位扮演埃勒里的演員,並不成功,此後雖然多家電影公司拍攝了奎因電影(大部分不是基於原著改編的),但是都相當失敗;
1936年10月10日,世人第一次知道奎因和羅斯的真面目,《出版家周刊》的《神秘的面具作家》一文揭示了二人身份; 1936年,《半途之屋》已經可以看到奎因受到的光面雜志影響;
1937年至1938年,奎因創作了《惡魔的報酬》(1937)和《紅桃四》(1938),作為他們進軍電影界的號角;此段時期他們的創作受到女性光面雜志的影響較大,失去了一些公平性和智力的激情;
1938年,丹奈利用自己的藏書主編了偵探小說選集《挑戰讀者》,此後致力於收集短篇偵探小說,建立了世界上最好的私人短篇偵探小說圖書館,後將藏品賣與得克薩斯州大學圖書館;
1939年4月7日,二人首次合作播出系列廣播劇「Author! Author!」(Mutual廣播網),持續到1940年2月12日;
1939年,丹奈全家搬到長島的Great Neck;
1939年6月18日,CB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播出「埃勒里·奎因懸疑廣播劇」第一篇「The Adventure of The Gum-Chewing Millionaire」,使用了「挑戰聽眾」的獨特手法,此後二人將工作重點轉移到廣播劇上,取得了很大成功,每周的廣播劇一直延續到1948年;
1939年,丹奈寫好一部小說的大綱,卻發現情節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新作《無人生還》類似,不得不放棄;
1939年,《龍牙》成為奎因最後一部為了迎合電影及光面雜志而寫的小說,奎因第二時期結束;
1930年代末期,奎因曾在好萊塢當過一陣子的編劇,這段在哥倫比亞、米高梅及派拉蒙片廠工作的期間,寫了不少迎合好萊塢口味的劇本,包括為「瘦子」系列創作了一個故事,但大都被束之高閣,沒有拍成電影;
1940年4月26日,366期(連載到375期)的《Gulf Funny Weekly》刊登了首篇奎因系列漫畫「The Adventure of the Secret Partner」(根據廣播劇改編);
1940年11月,一場車禍差點奪走丹奈的性命,好在吉人自有天相,奎因逃過一劫,1941年初得以康復; 1941年,為了紀念埃德加·愛倫·坡《莫格街謀殺案》發表100周年,奎因選編了《101年的娛樂:偉大的偵探小說1841-1941》,這是史上重要的文選集;
1941年,偵探推理的頂尖雜志《埃勒里·奎因神秘雜志》(EQMM)誕生,丹奈說,《埃勒里·奎因神秘雜志》是要將偵探小說從通俗文學提升為正統的文學形式,通過提供這樣一個實踐的場所來鼓勵我們中間的人寫出更好的作品,培養和發展更多新的作家。直至今日,仍是這一領域的翹楚;
1942年,《凶鎮》發表,開創了埃勒里·奎因的新紀元,形成了埃勒里·奎因自己的模式。奎因小說完成了從解決心智游戲到哲人偵探的轉變,EQ進入巔峰時代;1942年5月,EQMM改為雙月刊,不久改為月刊;
1942年,奎因出版《The Detective Short Story: A Bibliography》,一本研究短篇小說書目的專著,在當時很了不起;
1942年7月4日,經過三個月的求愛,李與Kaye Brinker結婚,後者是曾經奎因廣播劇中的女演員,他們育有8個子女,4男4女;
1943年,丹奈受邀參加BSI(貝克街小分隊,著名且相當嚴格的福爾摩斯迷協會)聚餐;
1944年,奎因選編《歇洛克·福爾摩斯失敗史》,收錄33篇小說,包括馬克·吐溫、歐·亨利等人作品,出版後遭到柯南·道爾之子埃德里安·柯南·道爾等人的反對;
1945年6月,丹奈的妻子瑪麗因為癌症瀕臨死亡,並在當年去世;丹奈為了自己和兩個兒子打算,堅強的化悲痛為力量,繼續進行EQMM的工作;
1945年,包括埃勒里·奎因、厄爾·斯坦利·加德納等人在內的一些偵探小說家聚集在紐約討論一個專業偵探小說家的組織。於是後來成立了著名的「全美偵探小說作家協會」(MWA,Mystery Writers of America)。
1945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埃勒里·奎因系列廣播劇獲得MWA埃德加第一屆最佳廣播劇獎;
1946年,奎因編輯出版《The Queen』s Award, 1946》,收錄EQMM年度最佳短篇小說,此後幾乎年年出版;
1947年,丹奈與Hilda Wiesenthal成婚,後者因為Isadore Silverman醫生死在二戰而成為寡婦,後育有1子;
1947年4月,李和妻子因為廣播劇的關系,隨之搬到洛杉磯;
1948年,丹奈與Hilda Wiesenthal唯一的孩子斯蒂芬·丹奈呱呱墜地;
1948年,奎因編輯的選集和雜志獲得埃德加獎最佳短篇獎;
1950年10月14日,首部埃勒里系列電視片「The Adventures of Ellery Queen」在Dumont電視台播出,持續到1951年;
1950年,丹奈成為BSI正式成員,受封「臨終的偵探」(因為奎因小說中經常出現臨終的線索);
1950年,獲埃德加最佳短篇獎:「十年以來自始至終為《埃勒里·奎因神秘雜志》服務」;
1951年,《Queen's Quorum, A History of the Detective/Crime Story》獲埃德加特別獎,這本書精選了105本具有重要意義的短篇小說集加以介紹,是讀者和收藏家按圖索驥的好幫手,1969年出版了修訂版增訂至125本;
1951年,EQMM10周年特輯上奎因對Howard Haycraft的《Murder for Pleasure》(1941)中「讀者選出的里程碑式偵探小說列表」進行了增補,推出了「HQ書單」(THE HAYCRAFT-QUEEN DEFINITIVE LIBRARY OF DETECTIVE-CRIME-MYSTERY FICTION),在推理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其後又再次增補,1956年推出最終版);
1953年,Little Brown出版社出版《金色的夏天》,署名為丹奈的出生名丹尼爾·南西,這是一本具有自傳體性質的小說,記敘了小丹尼爾在鄉下的生活,其中包含一些丹奈寫的詩;
1954年,斯蒂芬·丹奈因為腦部疾病夭折,這對於丹奈是一個巨大的悲劇;
1954年,Little Brown出版了《A Silver Anniversary Tribute to Ellery Queen from Authors, Critics, Editors and Famous Fans》,紀念《羅馬帽子》出版25周年;
1957年,奎因出版《In the Queens' Parlor, And Other Leaves From Editors' Notebook》。這本書總共收錄了五十則形形色色的文章,來源多半為EQMM的編輯手記。其中既有學術性很強的論文,也有輕松戲謔的散文。
1958年,埃勒里·奎因寫完了《最後一擊》,一個時代漸漸的畫上了句號; 1961年,埃勒里·奎因獲得愛德加「大師獎」(Grand Master award);
1968年,以研究、介紹奎因為主的雜志《The Queen Canon Bibliofile》(後更名為「The Ellery Queen Review」)出版,1970年停刊,由Robert Washer編輯;
1968年,Iona學院授予給奎因哥倫比亞偵探小說獎(Columbia Prize in Mystery);
1969年2月22日,《紐約時報》發表Israel Shenker為《羅馬帽子》出版40周年作的訪談文章;
1969年,埃德加特別獎:紀念《羅馬帽子之謎》發行40周年;
1971年4月3日,曼弗雷德·本寧頓·李在New Milford去世。丹奈繼續從事《埃勒里·奎因神秘雜志》的編輯工作,此後沒有丹奈發表過奎因的長篇偵探小說;
1972年,丹奈的第二位妻子Hilda Wiesenthal因為癌症去世;
1973年,Francis M. Nevins Jr和Ray Stanich合著了研究奎因廣播劇的專著《The Sound of Detection: Ellery Queen's Adventures in Radio》(2002年出版了增訂版);
1974年,Francis M. Nevins Jr.出版了研究奎因作品的專著《Royal Bloodline: Ellery Queen, Author and Detective》,獲得當年的埃德加特別獎;
1975年11月,丹奈與Koppel Rose結婚,這是一位藝術家,她給了丹奈較為幸福的晚年;
1977年,丹奈去日本會見了松本清張、鯰川哲也等人;
1979年4月17日,丹奈被Carroll大學授予名譽博士,頒發了人文學博士證書;
1979年,NBC(國家廣播公司)電視系列片「Ellery Queen」播出,持續到1976年,Jim Hutton扮演的埃勒里,David Wayne扮演理查德,較為成功;
1979年,日本松竹映畫出品了基於《凶鎮》的電影「配達されない三通の手紙」(三封沒有送達的信,但電影中的偵探不叫埃勒里),丹奈為此去日本參加首映式;
1980年10月後,丹奈身體情況開始惡化;
1982年9月3日,弗瑞德里克·丹奈在紐約White Plains去世;
1983年,MWA設立了「埃勒里·奎因獎」,用來表彰具有埃勒里·奎因精神的出版者和編輯等;
1991年,丹奈的最後一位妻子Koppel Rose在愛爾蘭科克市的一家醫院去世;
1999年,EQMM出版雙月合輯埃勒里·奎因特刊,紀念《羅馬帽子》出版70周年;
1999年,為紀念奎因誕生70周年,《錯誤的悲劇及其他》一書出版,其中包括一部完成提綱卻沒有寫成長篇小說的大綱,六部短篇以及各種評論雜文。

閱讀全文

與紅皮書電影上映時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香港那個電影叫什麼世界末日 瀏覽:426
網購電影票沒取票算票房嗎 瀏覽:47
光棍電影2019在線看 瀏覽:540
最新電影解說飛機 瀏覽:61
無象電影完整 瀏覽:962
新電影天堂請回答1988 瀏覽:248
電影孤獨之旅完整版 瀏覽:881
櫻桃小丸子大結局全集電影 瀏覽:132
暖春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687
知青電影有哪些床戲 瀏覽:539
念力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745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如何參加 瀏覽:146
健身系列電影推薦 瀏覽:866
兒童微電影拍攝價格 瀏覽:985
天堂電影小組電影 瀏覽:862
遠鑒字幕組微博的電影怎麼看 瀏覽:444
國家隊的電影是什麼意思 瀏覽:317
萬達電影城官方網站 瀏覽:713
女生好看的電影動漫有哪些 瀏覽:385
最新趙本山電影 瀏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