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張嘉佳導演王家衛監制的電影《擺渡人》怎麼樣
朋友說:「怎麼沒有?你以為現在的女生,都像你想像的那種只愛錢的啊?」。
小玉是足夠傻,想要擺渡馬力,可是當他想要擺渡馬力的時候就該想到,做一個擺渡人,還是無法做一個當事人,終究是沒法和馬力在一起的。其實小玉應該知道,他這樣看似是擺渡馬力,其實也是在擺渡自己,不想讓自己後悔罷了。整部電影的高潮在酒吧高爾夫那段。
小玉甘願為馬力出頭,其實她也是想證明自己並不比江潔差,他也能配得上馬力。最後贏得了比賽,可是馬力還是下意識地去抱著江潔。小玉還是輸了,贏得了比賽又有什麼用,她在馬力的心中還是沒有位置。即使是有,也依舊不如江潔。
馬力最終沒有和小玉在一起,這一點並不意外,看著似乎有些傷感,也反映出了現實生活中並沒有那麼多圓滿,這也更貼近生活。
對於這一部文藝片,並不是很符合主流的胃口,但是王家衛和張嘉佳在傳達著他們想要傳達出的東西,只是想把話說給那些願意聽的人。
❷ 如何客觀地評價電影《擺渡人》
不說演技,不說導演,只說劇情。一切深刻的愛戀總有源頭,不論是對於看電影的我們,還是對於電影本身的人物。三對人物,管春和毛毛,陳末和木子,馬力和小玉。要想深入影片,總要產生共鳴。於我,管春和毛毛,陳末和木子,他們的愛情帶著轟轟烈烈的失憶和死亡,游離於我的平靜的世界之外,感動卻沒有實感。馬力和小玉使人感觸良多,他們就像大多數的我們,在生活。
❸ 怎麼評價電影擺渡人
《擺渡人》幾年前便落下帷幕,褒貶不一足以評價它,有人看完感覺入了心,苦澀卻又隱隱的發甜,有人卻只是看到了一壺白開水,索然無味,但不妨礙大多數人喜歡它,濃重的復古色彩,富有情懷的金曲,都承載著滿滿的王家衛情懷,但雞湯式的溫暖故事,卻像極了張嘉佳的獨特味道了,所以這部影片集結磅礴的感情力量,只待你去挖掘。
《擺渡人》這部電影,用它獨特的方式詮釋雞湯般的溫暖劇情,試圖在這個略顯寒涼的世界裡,讓每一個人得到溫暖,所以它還是值得一看的,足夠震撼人心,如此足矣。
❹ 電影《擺渡人》觀後感
看到預告片時,感覺影片像是典型的王家衛式香港電影,心中不免擔心起來,期待了兩年的電影,怕自己一直喜歡的小說會被拍成無厘頭搞笑電影。畢竟我個人認為張嘉佳的擺渡人小說是一個略帶遺憾且傷感的故事。小說中圍繞小玉和馬力為中心而寫,作者以第三方視角來進行敘述。而觀影後發現,兩個小時影片中為使內容豐富,則表現了很多人的愛情故事,有陳末和何木子,有管春和毛毛,有放不下的十三妹,有不甘心的胖妞。影片內容與小說對比有很多改動,小說中小玉的那種喜歡一個人為之毫不保留的付出甚至拚命的形象,可能因影片中其他人的愛情而被削弱。或者說因為影片講述了太多人的愛情故事,觀影人在每一個愛情故事中都能找到帶入感,小說中小玉那種擺渡人的悲傷愛情主角性被削弱。
擺渡人小說的題頭-“世事如書,我偏愛你這一句,願做個逗號,待在你腳邊。但你有自己的朗讀者,而我只是個擺渡人”。這句話,每次閱讀都很傷感。每次閱讀小說,都會流淚,或許是故事中小玉的愛情自己感同身受。我不清楚有多少姑娘像小玉一樣,為了愛情,奮不顧身,飛蛾撲火。有期望,就會有失望,不斷的幻想期待,不斷的受傷失望,直到有一天,身心疲憊,遠走他鄉。就像影片的酒吧里那十二個字“我來了,我累了,我好了,我走了”。小說和影片中,小玉最後都是遠走他鄉,最後歲月靜好。這或許是比較現實的一種結局,無法擁有,終究要放下自己的不甘心。
時間一直走,沒有盡頭,只有路口。
終歸是要做出選擇。認識三年之後,還是選擇了放棄,選擇了刪除所有聯系方式。
因為太喜歡的人,沒法做朋友,再見還是想要擁有。
豆瓣影評評分很低,個人感覺可以給的4.5星,評分到8分,如果你曾經深愛過。
我給擺渡人滿分,不僅因為後半段含著淚看完。
一部電影,有感動有歡笑,有張有馳有節奏,有打戲有飆車,有酒有故事,把這些穿在一起,絲毫不亂。張嘉佳第一次執導,在我看來,超過了被奢侈品堆砌的郭敬明和莫名其妙的蘇有朋太多。
梁朝偉扮演了一個城市超人的角色,失戀失業在人生低谷的人,在他這兒都能得到擺渡。他說擺渡最重要的是感同身受。那雙深邃的眼睛,總是一眼看穿掉入河中的人掙扎的原因。李宇春扮演的暗黑系的少女,開始不願說滾之外任何字,他輕言細語地戳進對方心扉,然後用冰塊來比喻緣分,化緣為冰,教她放下,認真感受哥哥對自己的愛,回到現實中。賈玲扮演被未婚夫拋下的新娘,突然的變故,她把自己關在車里,不知道該怎麼面對現實。陳末讓小玉在車里陪她,在最脆弱的時候,有個人陪著總是好的,哪怕不說話。溫飽思淫慾。既然她不願出來,就在車里呆著,餓著。陳末還特別賤地請了一堆人在外面燒烤,讓那味兒飄進去。48小時後,陳末問他現在想什麼,賈玲脫口而出一長串烤肉和鹵味,最後還加一句,“我想我媽,做的紅燒肉”。這不就是陷入愛情,又掙扎著出來的我們每一個人嗎。在沒有其他煩惱的時候,愛人就是天,感情就是貧瘠生活的唯一一劑佐料。其實啊,我們的生命有太多需要,是排在愛情前面的。
對小玉來說,她喜歡馬力。喜歡的不求回報,只希望他好。她說自己終究不是他的彼岸,只是他的擺渡人。為了馬力,她接下酒吧高爾夫的挑戰。陳末心疼她,想勸她放棄,她回,我不是拼酒量,我是在拚命。為了給喜歡的人爭口氣,她,願意去拚命。陳末看著她走進下一家挑戰的酒吧,眼睛裡的溫柔,和十年前看何木子一摸一樣。小玉在守護馬力,陳末,在守護小玉。小玉用命,贏了馬力的前任熊黛林。然而馬力在雨中扶著熊黛林離開了,沒有看小玉一眼。小玉是輸了,馬力根本沒有給她參賽的資格。
還有管春和毛毛,毛毛失憶了,不記得管春。毛毛不記得管春,不愛管春了,沒有關系,管春只要毛毛開心。毛毛開餅店,他就用自己的方法去幫毛毛賣餅。買一張餅可以來酒吧換一瓶酒,哪怕這會讓酒吧負債又如何,只要毛毛開心就好。也是十年,十年不見,昔日的戀人不記得自己。仍然只要對方開心就好。時間不是他的良葯,時間給了管春赦免權。
影片的開始,是陳末和何木子的故事。張嘉佳是偏愛杜鵑的,在《擺渡人》和《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里,2次讓杜鵑演繹陳末心頭的硃砂痣。吧台的光線昏黃,杜鵑的紅唇濃烈,畫面美得像油畫。以及後面的打鬥場面和漂移的畫面,都處理的干凈利落有美感。想必張嘉佳的`審美和王家衛是一致的。看完片子,也相信王家衛有對張嘉佳傾囊相授。
張嘉佳寫書,拍電影。他一直在做陳末,把河中的人渡向彼岸。那些故事裡的執著,仗義,不計得失,拚命,很多現在在鋼鐵叢林的都市裡因為不適合生存被淘汰了。張嘉佳還在守護,有一群人還在守護,就好。
《擺》這部電影絕對不止一星也不該是一星。觀看這部影片之前我並不知道這是改編自張嘉佳的故事和王家衛監制,是因為全片充斥的旁白還有光怪陸離的光影色彩以及片末看到王家衛三個字讓我恍然大悟,難怪電影的"套路"我那麼熟悉。
一開始電影的開場確實讓我莫名其妙不知道這是怎樣一個故事,直到一聲"管春",我才反應過來,大概跟《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一樣,張嘉佳的故事又被改編成電影了。
全片看下來我很多情節都能聯想到最初關注張嘉佳的微博,就為了看這幾個人的愛恨情仇,奮不顧身的故事,很熟悉,像是終於與想像中的老朋友見面,而且,他們都一如我的想像,沒有讓我失望。
陳末依舊是旁觀者的身份卻不遺餘力地幫著朋友們做著至情至性的事。
管春還是那樣虎 能惹事 卻心細如發地替毛毛設身處地考慮著。
小玉的愛像大海,包容而充滿力量,盛裝著馬力的失意和得意。他們從未比肩,她卻一直以她瘦小的身軀替他收納所有的好與壞,堅定地站在他的身後。
電影情節和張嘉佳筆下的故事還是有出入的,但精神不變,當初被故事感動的我時至今日依舊為電影落淚。
是的,觀影全程,我回想了很多東西,愛過我的,我愛過的人,愛過的電影,演員,他們老了,可是真好,一直有他們的陪伴,而且他們還是一如既往地帥。
梁朝偉被黑幫老大拿匕首拍臉的時候和飆車時候的眼神,讓我恍惚之間看到了無間道里年輕時候的他的眼神。真好,這么多年過去,他沒有變,無論容貌如何,歲月有沒有放過他,他身上還是有我最初初認識他的時候的影子。
金城武真的老了。可是他還是和當年思念阿may的那個人一樣深情,他還是跟在《墮落天使》里給豬按摩的那個人一樣古怪,還是跟《初戀》里一樣有所茫然和不知所措,只是這次,他看上去,比一樣任何時候都快樂。於是,我也很快樂。
全片充斥的旁白有很濃重的王家衛的影子,可是並非一味的雞湯,自梁叔的口中娓娓道來真的很讓人感慨。"時間一直向前,沒有盡頭,只有路口。"讓我想起在瀑布前的黎耀輝,那個時候可能他也正處在他的"路口"吧。
"人生的盡頭,我們總會再見面。"
如此甚好,無論當初怎樣錯過,有多遺憾,沒關系,我總還會再見到你,去跟你說一聲或"對不起"或"謝謝"。
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跟我一樣,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想起一個自己曾經愛過的人,我有,某一刻我甚至後悔自己當初太過斤斤計較,怎麼沒有為他多付出一些?大家"有今生沒來世"的為何不活得"拚命"一些?為一些人,為一些事。
謝謝管春,小玉,替我做了我一直想做但不敢做的事——燃燒自己只為了去愛,去成全自己愛的人。
最後一個感受是,能夠被別人那麼深的愛過,大概也是一件蠻幸運的事吧,不管最後結局如何,喜結連理或者散落天涯。
而我,今生大概是沒有這種幸運了,給別人這種感情也好,還是得到別人的這種感情。
普通平凡不咸不淡地好好活著,是我的使命。
謝謝電影帶給我的感動,成全了我的某些"敢想不敢做"
❺ 己所難渡,何以渡人,你怎麼評價《擺渡人》
看完這場可謂群星薈萃的《擺渡人》,卻令人有感於兩個小時的時長是如此的煎熬,胡編亂造的故事,毫無地氣的虛假,濫用金曲的賣弄,如此配方所熬出的愛情雞湯,即便有著一幕之隔,那股矯情的餿味卻仍舊揮之難去。與其說這是一部渡人痛苦的電影,不如說這是一部製造痛苦的神片,張嘉佳的自編自導希望拍出一部帶有王家衛風格的周星馳喜劇,但這種夜郎自大的狂妄即便請來了王家衛的佐理,沒有與之想匹的才華,必然就會是如此不倫不類的狗血,電影最為讓人詬病的是張嘉佳用自己所謂的愛語,使電影從頭至尾讓人感覺幾乎都沒在說人話,以此構築的劇情亦是如此蒼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