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新聞傳播發展歷程分析
信息的傳播,是流經人類全部歷史的水流,不斷延伸著人類的感覺。簡單回顧現代新聞傳播之前的傳播史,對於現代新聞傳播業史來說,在歷史與觀念的銜接上都是必要的。
一, 遠古時代的信息傳播
從猿到人,經歷了數百萬年。語言僅出現於約10萬年前。此前人類的祖先能夠用於傳播信息的符號,不過以下幾種:
1,觸覺和嗅覺。2,視覺符號。3,聽覺符號。
二,基本的傳播媒介----語言
要了解人類信息傳播的歷史,就要了解語言的發生和發展,語言中所蘊含的聲形實體以外的豐富信息。這里有個線索,便是世界語言的譜系。世界上絕大多數語言都可以被編排到十大語系中,「語系」之下是「語族」,語族之下是「語支」,語支下才是具體的語言。從具體的語言往上推,語言→語支→語族→語系,可以看到現在各種具體語言之間在遠古時代關系的遠近,當然這也相當程度涉及到講各種語言的民族(種族)之間血緣關系的遠近,以及交往的疏密程度。
當今世界上分布的十大語系,實際上表達著人類社會流動和語言傳播的軌跡。其中分布較廣大的六大語系,反映了公元以來人們傳播的信息流動和分布。特別是印歐語系從歐洲向世界的傳播,則是最近幾百年的事情。
1,分布最廣的印歐語系2,擁有最多講話人口的漢藏語系。3,阿爾泰語系。4,閃含語系。5,班圖語系。6,南島(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
三,傳播的文字媒介
文字與語言的不同在於,它基本是一種改變了的語言形式,使聽覺符號轉變為視覺符號,使語言有形和得以保存。文字的出現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標志。文字構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世界,它的功能體現在歷時性上,即使時過境遷,以文字表現的世界可以較長久地明確記錄或報道歷史上的信息。傳播的文字作為一種媒介,由於帶有更為明確的傳播目的,因而相對語言的使用,要認真和嚴肅得多。歷史上的文字種類很多,經過數千年的演變、交融、創新和衰退,現在世界上跨國使用的文字體系,只有七種,除漢文外,均是字母文字。
1,遍及全球的拉丁文字體系。2,使用人口最多的漢文字體系。3,阿拉伯文字體系。4,斯拉夫文字體系。5,梵文字體系。6,希臘文字體系。7,回鶻文字體系。
四,走近現代新聞傳播的先導----印刷術的發明
能夠規模化地復制文字的技術,最早出現於中國,即6世紀的雕版印刷術,這種對工藝要求過於專業化的發明,可以適應宗教教義的傳播,但難於在時效上適應真正的新聞傳播。11世紀中國人畢升發明泥活字印刷術,適當改進,應當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對於規模化的信息傳播,其重要意義大於雕版印刷術。但是,由於缺乏社會需要,中國在幾百年內沒有將其用於新聞傳播。當15世紀中葉德國人古登堡(Johann Gutenberg)重新發明出金屬活字印刷術,歐洲印刷新聞紙流行之後,直到17世紀中葉,中國才將活字印刷用於邸報。古登堡發明歐式印刷術不久,恰好遇上世界地理大發現,於是伴隨著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商人向全球的擴張,印刷術和最初簡單的新聞公報式的新聞紙傳到了全世界。
五,現代報刊得以在歐洲起源的五個相互依存的條件
現代報刊是現代新聞傳播的第一種載體,最早出現於歐洲,然後緩慢地推向全世界。
恩格斯在分析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攻陷後歐洲形勢時的一些要點,對於我們綜合分析現代報刊的起源很是有借鑒意義。根據恩格斯的分析,考察15世紀末歐洲與世界的狀況,現代報刊在歐洲得以產生的原因,在於以下五個相互依存的條件:
1,世界地理大發現使得歐洲的商業和工業從地中海貿易轉向全球貿易,因此造成對新聞傳播的規模化需求。市場經濟向全球的拓展,要求規模化的新聞傳播。1566年義大利的威尼斯城出現定期手抄新聞,這是衰退中的地中海貿易對新聞需求的最高反應。義大利的貿易很快衰落,發生了城市人口向鄉村倒流的現象,使得義大利這個文藝復興的搖籃,此後300年才出現象樣的現代報刊。嚴格地說,威尼斯不是現代新聞傳播的開端,而是歐洲中世紀新聞信傳播發展的頂點,到了頂點,接下去就是急遽的衰落。
2,此時,歐洲地理上正在形成連成一片的文明地區,地理上進行貿易的關卡減少,傳遞信息的障礙也隨之減少。15-16世紀,正是歐洲大陸王權削減諸侯勢力的高漲時期(特別在法國),平民為了自身貿易的利益,大多站在王權一邊。相對統一的國家,提供了商品(包括信息)相對自由流通的空間條件。盡管這一過程是漸進發生的,但割據減少的趨勢,對於現代報刊來說,無論如何是一個必要的生存條件。
3,六個主要的歐洲民族(意、西、葡、德、法、英)經過文藝復興運動,自然形成了各自的標准語言和文字,奠定了規模化新聞傳播的語言文字基礎。報刊的規模化傳播,至少需要在一國或一種民族語言的使用區域內,採用通行的標准語言和文字,而這種文字又要以存在通行的標准語作為前提。當這些條件具備時,規模化的報刊生產和傳播才成為可能。
4,古登堡印刷術的發明,提供了規模新聞傳播的新技術條件。這個發明恰好遇上德國宗教改革,隨後遇上了世界地理大發現,於是它先是成為大量傳播德譯聖經的技術條件,接著成為全球性新聞傳播的必要技術條件。
5,文藝復興後,文化從僧侶階層的壟斷下逐步解放出來,轉向世俗社會,為規模化新聞傳播提供了一定的讀者群。
這五個條件,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沒有第一個大背景條件,單獨的其他條件都不可能造成新聞傳播的規模化;而其他四個條件,缺少任何一項,都可能使新聞傳播的規模化難以為繼。
六,現代報刊遍及全球的三個環節
現代報刊的起源與其說是一個具體的「點」,不如說是一個在全球的歷史發展的過程。因為現代報刊從歐洲傳播到全球,歷經數百年,只有當全世界主要國家都出現現代報刊,這個起源的過程方可說結束。考證起源的「點」,重要的是從宏觀上把握和理解「過程」。從這個角度看,現代報刊的起源表現為三個發展的環節:
1,15世紀中葉德國印刷術的發明和出現印刷新聞紙。就傳播內容和簡陋的程度而言,印刷新聞紙應看作是中世紀的新聞傳播類型。但是,由於恰好趕上了不久後世界新航路的發現和開通,於是原本屬於中世紀的新聞傳播與未來的現代報刊直接聯系了起來,成為現代報刊起源的第一個環節。
2,整個16世紀,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商業民族在全球的經商中,無意中傳播了歐式印刷術和簡單的公報式的報紙,構成了現代報刊起源的第二個環節。
3,從17世紀開始,英國作為工業民族逐步替代了西、葡、荷等國,有目的地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發展工商業,傳播西方文化,將報刊移植到世界各地。只是在這個時候,新聞傳播才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正如哈貝馬斯(J.Habermas)所說,直到17世紀末社會才具備讓大眾知曉信息的條件,「才有真正意義上的新聞。」18-19世紀,現代報刊遍及世界各個角落,完成了起源的全過程。
在這里,德國中世紀的印刷新聞紙是最初的源頭,16世紀三個歐洲商業民族在全球的貿易是一個不可超越的歷史過渡,最後才發生以英國為主的將現代新聞傳播業移植到世界各個角落的文化傳播過程。
七,西方報刊發展的三個歷史階段
西方國家的新聞傳播史雖然各有自身的文化傳統和發展特點,但是多數國家報刊發展的歷史,都經歷了較為明顯的依次發展的三個階段。特別是對後兩個階段轉換的考察,尤為重要。
1,封建集權制下的「官報時期」。現代報刊出現於歐洲中世紀末期,因而在報刊誕生的時候,便受到王權的直接控制,或直接由政府部門創辦報刊(例如1665年時的英國、1702年時的俄國),或者特許少數王權信任的出版商出版報刊(例如1631年時的法國),對報刊內容實行書報檢查;同時嚴格查禁其他非官方的出版物。在殖民地,則由殖民當局代錶王權行使書報檢查。這個時期封建王朝對報刊內容的檢查,主要是禁止報道和討論與本國政治相關的問題,禁止對官員的批評(任何批評,即使的是真實的,均被視為誹謗),禁止一些當時宗教道德不允許報道的內容,而對於外國政治新聞,只要不涉及本國政治,一般允許報道。
2,新聞自由條件下的「黨報時期」。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包括臨近革命前夕的短暫時間)和革命成功以後的一段或長或短的時期,由於國家的基本政治體制、許多具體政策尚未確定,各階級和各利益群體都要為自身贏得更多的革命果實而進行宣傳活動。在結社自由和新聞自由的條件下,人們的熱情集中在政治問題上,政黨活動極為頻繁。在這種情況下,政黨報刊成為報刊的主體,即使是商業性的報刊,也帶有明顯的政治傾向,投入到各自選擇的政治宣傳和討論中。這種情況的典型國家是美國(獨立戰爭至19世紀中葉,大約60年),其他西方國家的黨報時期與商業報刊時期,有時存在一個較為長久的並存期。
3,「商業報刊時期」(又稱自由報刊時期)。一般來說,一個國家大規模地出現廉價的大眾化的報刊,是商業報刊時期到來的標志。此前的報刊屬於黨報時期,此後或者很快進入商業報刊時期(例如美國),或者從黨報時期的發展頂點走下來,逐漸轉向商業報刊時期。此前,報刊主要被看作一種事業;此後,報刊主要被看作一種產業。現在,西方國家的大眾媒介(包括後來出現的廣播和電視)業已經成為僅次於金融業的高回報產業,新聞傳播業的跨國性經營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八,電子媒介以幾何級數的發展
1844年5月24日,華盛頓-巴爾的摩之間的電報線路開通,創造了令人自身感到驚異的東西,在較長的距離之間,信息可以瞬間傳遞。1847年底,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著的《共產黨宣言》,將電報的發明列入資產階級創造的巨大生產力之內。19世紀中葉,歐洲與美洲(包括南美)間鋪設了海底電纜。通訊社開始利用電報傳遞重要新聞。1862年,電報首次用於戰時隨身的新聞傳遞。
1876年,電話首先在美國出現。僅僅由於英國郵政部門的總工程師認為他們有的是郵差,不需要電話,認識的差距使得英國十年後才開始發展電話。
也是在19世紀,真實圖象的記錄和傳播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1822年,法國拍出了第一張靜物照片,1839年照相術公之於世,得到不斷的改進,推廣速度較快,於1853年用於戰地新聞采訪。1895年法國首次出現真實再現活動影像的技術電影,並很快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推廣。
以上19世紀的發明,為20世紀電子媒介的快速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提供了觀念准備。
1920年11月,美國匹茨堡的KDKA電台的播音,標志著世界上出現了一種新的面向社會的大眾媒介----無線廣播電台。幾年內,廣播技術遍及世界各主要國家。既然聲音可以跨越空間傳播,圖象可不可以?從20年代末到30年代,世界主要國家,美國、英國、德國、法國、蘇聯,都在研究無線電視。1936年德國的實驗電視部分轉播了柏林奧運會。現在一般把英國BBC電視台1936年11月播出節目,視為世界電視廣播的開端。具體哪個算第一並不重要的,重要的是20世紀30年代,在廣播電台出現十幾年內,電視技術就被推向社會了。只是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斷了電視的發展,使之在50年代初從新開始。然而,又是僅過了十幾年,蘇聯和美國於1962年將通訊衛星送上天空,並成功地進行了衛星信號的洲際傳播。
計算機技術從60年代起,很快被運用於發展大眾傳播媒介,先是報刊和通訊社業務(編務和印務)的自動化控制,接著是數字化技術武裝衛星廣播和電視。如果將現代新聞傳播的歷史做一簡單的年代分析,不難看出,20世紀之前的發展處於相當緩慢的算術級數,而20世紀內的電子大眾傳播媒介,其發展則是幾何級數。
1457年第一張印刷新聞紙(紐倫堡)
1615年第一張「真正的報紙」(法蘭克福)
1650年第一張日報(萊比錫)
1835年第一家通訊社(巴黎)
1920年第一家廣播電台(匹茨堡)
1936年第一家電視台(倫敦)
1962年第一次衛星傳播(歐美之間)
顯然,早期報刊的發展是相當緩慢的。其實,19世紀以前報刊對社會的影響力,除了政治動盪時期起些煽動作用外,遠不及文學、哲學、自然科學那樣巨大而深遠,報刊在社會中處於文途末路地位。但是在20世紀,廣播電視的出現和發展,大眾傳播媒介對社會的影響力,由於無處不在、深入到家庭所有成員而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如今,全世界每天有近4億份報紙在傳播,全社會擁有20億多架收音機和8億多台電視機。21世紀世界新聞傳播面臨的情形是:無止境的傳播技術創新、高度的商業化操作、全面的全球化趨勢。
九,發展迅速但不成熟的網路新聞傳播
互聯網被視為報紙、廣播、電視之後的「第四媒體」。這種媒體有一個不同於傳統媒體的地方,即它並不是一種提供某種信息的媒體,而只是一種信息平台。個人、團體、傳統大眾媒介、權力組織,只要擁有一定的設備和技術,就可以上這個平台,看到別人的信息和發出自己的信息。它沒有提供不同於其他媒體的內容,但是具備了將各種信息形態(圖文、聲音和活動圖象)相互轉換的能力(盡管目前這種能力是有限的),具有強大的同步交互傳播的能力,以及全球性高時效的傳播能力。然而,一種不能具備產業特徵的交往手段,即使科技含量很高,在沒有市場的支持下是難以發揮作用的。至少在當前,網路傳播處於兩難的境地:最先進的傳播科技,但是不擁有規模化的市場。
網路新聞傳播具有相當的市場發展的可能性,世界上數千家傳統媒介都上了「網」,但是除了個別上網媒介的體育部分外,多數只有投入,很少產出,無法形成商業規模。網際網路是為了商業目而開發的,它的火爆也是由於指望得到巨額回報,現在形成用戶群後卻難以建立起消費市場。迫於競爭壓力,上網媒介又不得不投入巨大的資金和人力,維護系統,升級換代。投資網路是否有出路,利潤何在?首先要考慮的是生存問題。然而日益龐大的網路用戶群(它的特點又是游移的,難以全面控制)卻永遠是一個誘惑,不斷驅動著人們要解決這方面的困難,對此炒作得很熱鬧,尚沒有看到成功的地平線。一個以免費吸引用戶的傳播平台,能夠成為21世紀新聞傳播業的新的形式嗎?這需要持續的誘人動力,以保證新聞源長久地與網路結緣。
基於歷史經驗,在法律確立信息自由流通的前提下,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實行某種形式的新聞政策是否符合時代的要求,需要綜合考察其政治歷史傳統、經濟形態、公眾和領袖人物的民主政治素養等等。歷史上一些發展中國家新聞傳播業的情形,有的似乎超前了些;現實中似乎滯後的多一些。從最近數百年新聞政策發展變化的歷史看,實現自由的信息流通的政策是不可逆轉的。也許會有不同看法,那麼我們共同研究世界新聞傳播史,更多地領會這個世界已經須臾不可缺少的行業走過的歷程,討論中一定會有更好的理解。
㈡ 電影行業背景及前景
1、電影行業背景及前景:
按照目前院線電影上映的票房情況來預測,您投資10萬,這四種收益都到手您可以直接在二線城市全款買套房子了。
沒有哪個導演差錢,我們想找投資方可以找銀行,也可以通過基金。但是這些投資方解決的只是錢的問題,我們既然把投資權給我們普通老百姓,目的是通過粉絲經濟能有個更好的宣傳效應!
大聖歸來大眾投資人89名,引爆200場包場觀影。我們的目的,電影靠投資人宣 傳大賣,同樣可以獲得高額票房盈利,這樣雙贏!
年度票房優勢: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數據顯示,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別是218億、296億、441億、455億,559億,尤其是18年2月電影票房一舉打破世界單月最高紀錄100億,2017年度中國電影年度票房突破500億元,中國電影票房已保持了近10年的高速增長,增長速度超百分子50%,目前行業進10年 中最穩最快的高速發展行業,影視行業是國家高速中必要發展的行業。投資影視行業也是順應國家發展趨勢。
從數據分析,從2013年開始到現在18年 特別是18年2月電影票房一舉打破單月最記錄100億,年度票房一直在強勁增長,會很快成為全球最大電影市場。
根據數據顯示美國3億人口有4萬塊屏幕,而中國想要達到這種持平狀態 那麼我國今年要增加8000塊左右,達到4萬塊才可以持平。那麼根據中國13億人口來說,那麼未來電影增長的空間在4倍之大的空間,市場前景一片空白需要開發。
2、影視行業安全可靠,公開透明:
電影行業信息公開,一切都是透明化的,影視上映後票房有權威,專業的網站查詢,貓眼,淘票票,影視項目可在廣電總局官網進行查詢,那麼投資者是通過工商注冊成為影視項目合夥企業股東,獲取真實收益權,作為影片有限合夥人根據持有的份額按比例公平分配,並能在工商局查詢清晰知道資金去向,情況特殊者可探班劇組。
3.操作簡單、投資周期短
操作上簡單便捷,不需要開戶等繁瑣的程序,客戶打款簽合同就正式成為該影視的合夥人;一部電影拍攝下來也就一年左右的時間,電影上映後不久就能產生收益,客戶開發周期短。
我們公司今年才成立,電影投資是去年才開始的,現在正是處於萌芽期,我們看過的很多電影也已經是用這種方法製作的如《大聖歸來》《前任3》《葉問3》等。與其說製作方尋找小資金的合夥人,不如說是在為電影製作上映「票房」在做宣傳及澆水施肥。
4.投資風險低,收益高
電影投資可以說是金融行業風險比較低的,只要選擇好題材和項目,可以說基本都是能夠賺錢的,我們可以從歷史的數據可見。
電影名稱上映日期票房類型製片成本收益
戰狼22017-7-2756.82億軍事預計2億9.3倍
唐人街探案22018-2-1631.93億喜劇
紅海行動2018-2-1631.2億軍事預計5億2倍
前任32017-12-2919.4億愛情預計1.5億4.3倍
芳華2017-12-1514.2億愛情預計1.3億3.6倍
5.門檻低,投資者接受度高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國民對消費需求的轉變,消費者轉向對文化藝術精神層面的消費需求愈加強烈,特別是電影行業,這一點在今年春節檔電影票房上就已經充分體現,在之前投資一部電影最低都是上千萬,目前只需要幾十萬的資金就能成為一部電影的合夥人,投資電影在以往是圈內人士或者有強大資源的人才能做的事情,現在國家政策開放了,大家可以一起投資拍電影,成為影視合夥人,對於投資者來說有新鮮度,達到條件的投資者還可以去拍攝地點探班和參加電影首映禮,和明星面對面,側面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影視投資風險如何規避
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光有收益沒有風險的項目絕對是騙局,我勸你也不要投資,如果要投資關鍵就是要權衡利弊和規避風險,如何規避詳見如下:
1.投資款項是否安全可靠?
A.首先確定影視公司的真偽和影視項目的關系(1.通過企查查核實該影視公司的真偽和是否存在徵信問題;2.影視公司和影視項目是否有簽約合同;3.是否有導演簽約合同;3.是否有版權簽約合同;4.影視項目是否在廣電總局立項備案可通過廣電總局官網核實)
B.投資款項選擇該項目的對公賬戶統一打款,保留打款憑證,獲取真實收益權。
我們的觀念仍還處於一兩年前電影應該是某大導演指導掏自家底出資拍攝,或者某某大公司直接投資製作完成,其實我們知道的也沒有錯,但是實際來說這種獨享電影大蛋糕蛋糕的時代早已過去,普通人參與投資拍電影已經成為時代的必然趨勢。
㈢ 求推薦一些背景為20世紀初的歐洲電影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Malèna(2000):這部電影的背景是1940年二戰期間,義大利剛剛參戰。瑪琳娜的丈夫尼諾·斯科迪亞(Nino Scordia)離開軍隊服役。瑪琳娜感到悲傷,並試圖應付她的損失,因為她剛搬到鎮上試圖處理這個美麗的女人誰得到了所有當地男人的關注和淫盪的目光,包括12歲的雷納托。然而,盡管村民們有閑言碎語,她仍然對丈夫忠心耿耿。一天,這位沉默寡言、美麗得令人分心的局外人得知她的丈夫被殺了。雷納托繼續看著她忍受著孤獨和悲傷。馬琳娜被鎮上的人和義大利村莊里那些沒有吸引力、嫉妒心強的女人們所迴避,她們開始相信她最壞的一面,僅僅是因為她的美麗......
辛德勒的名單 Schindler's List(1993):1939年,波蘭在納粹德國的統治下,黨衛軍對猶太人進行了隔離統治。德國商人奧斯卡·辛德勒(連姆·尼森 Liam Neeson 飾)來到德軍統治下的克拉科夫,開設了一間搪瓷廠,生產軍需用品。憑著出眾的社交能力和大量的金錢,辛德勒和德軍建立了良好的關系,他的工廠僱用猶太人工作,大發戰爭財。
1943年,克拉科夫的猶太人遭到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辛德勒目睹這一切,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他賄賂軍官,讓自己的工廠成為集中營的附屬勞役營,在那些瘋狂屠殺的日子裡,他的工廠也成為了猶太人的避難所。
1944年,德國戰敗前夕,屠殺猶太人的行動越發瘋狂,辛德勒向德軍軍官開出了1200人的名單,傾家盪產買下了這些猶太人的生命。在那些暗無天日的歲月里,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不列顛之戰 Battle of Britain(1969):上世紀40年代初期,德國攻佔英國前夕,瑞士的里克特男爵向英國大使凱利建議採取和平態度,因為抵抗納粹無異於以卵擊石,而凱利卻拒絕接受他的建議,並宣稱英國將抗戰到底。英國當時的處境極其險惡,陸軍在剛剛結束的法蘭西戰役中損失慘重,英國本土僅剩下780門火炮、160門反坦克炮和200輛坦克。空軍也在戰役中受到重創,損失了約1000架飛機,犧牲了435名富有經驗的飛行員。英國皇家空軍上將道丁已經察覺到一場大戰迫在眉睫,他需要更多的飛機和飛行員。不久之後,丘吉爾首相宣布大不列顛之戰正式開戰。
遙遠的橋 A Bridge Too Far(1977):歐戰尾聲,盟軍上下逐漸彌漫著樂觀的情緒。為了提前結束戰爭,各地盟軍將領認為只要一番猛攻,便可提早直搗柏林結束戰爭。於是輕率地將大批傘兵空投在德軍營地背後,去攻佔阿納姆的那座橫跨萊茵河的大橋。不料遭遇德軍的頑強抵抗,盟軍付出了傷亡慘重的代價。這場堪稱二戰中最具戲劇性的戰役,終以盟軍的慘痛失敗而告終。
由奧斯卡金像獎得獎導演理查德·阿滕伯勒執導的戰爭巨片《遙遠的橋》,根據科尼利厄斯·瑞恩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影片表現和謳歌了盟軍在二戰中浴血奮戰的斗爭精神,被譽為電影史上的超級戰爭巨片。本片的明星陣容空前強大,聚集了諸如詹姆斯·卡恩、邁克爾·凱恩、肖恩·康納利、羅伯特·雷德福、安東尼·霍普金斯等數國的數十位明星。本片榮獲1978年第31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攝影、最佳男配角、最佳原聲等多項大獎與提名。
德國好人 The Good German(2006):傑克(喬治·克魯尼 George Clooney 飾)是一名來自美國的戰地記者,充滿了鮮血和硝煙的一戰結束後,傑克終於能夠重新回到前線,報道波茨坦會議的相關新聞。不過,傑克此行還有另外一個十分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尋找與他曾經有過一段短暫情緣的德國女子萊娜(凱特·布蘭切特 Cate Blanchett 飾)。奇跡般地,傑克和萊娜重逢了,之後,傑克得知萊娜那失蹤已久的丈夫艾米爾(克里斯蒂安·奧利佛 Christian Oliver 飾)被捲入了復雜的政治斗爭之中。
一名美國士兵被槍殺的案件讓傑克意識到事情必有蹊蹺,他幾次想要調查,卻遭到了軍方的阻撓和警告。與此同時,傑克的好友帕特里克上尉(托比·馬奎爾 Tobey Maguire 飾)所表現出的異常舉動亦傳達出了某些秘密的訊息。
㈣ 求 世界新聞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世界新聞》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DVKyf_PdKfGtS1zaNnNKng
《世界新聞》是由保羅·格林格拉斯執導,湯姆·漢克斯、海倫娜·澤格爾主演的劇情電影,該片於2020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改編自波萊特·吉爾斯的同名小說,講述了退伍軍官基德上尉護送失去雙親的10歲女孩回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