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有哪幾種表現手法
【電影景物描寫】劇作對人物生活環境中的風景和各種物象的描寫。它表現人物活動的時間狀態和空間特色,是創造典型環境的重要條件,是銀幕造型的一個重要方面。景物描寫,可用於轉換時空。通過描寫人物對景物的感受和反映,可以借景抒情,表現和點染人物的思想性格和情緒色彩,有助於形成影片的風格特色。景物描寫要從生活出發,符合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發展的規定情境,有特定時代的和濃郁的生活氣氛。
⑵ 在拍攝影片中如何使用光線製造壓抑感
個人覺得就是用那種暗色的,空氣中彌漫著灰塵,再透過黃色的燈光,陰沉壓抑
⑶ 電影黃土地中是如何通過畫面來體現舊社會的壓迫感
電影《黃土地》中是通過黃土地佔據畫面大部分,而人物在畫面邊角來體現舊社會的壓迫。
《黃土地》中有很多鏡頭,地佔了畫框的大多數,而天往往只佔畫面的很小一部分,人就頂著畫框走,給人一種壓抑感。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里也用了這樣一直鏡頭,如俯拍程府時,採用對稱式構圖,屋檐連綿,灰濛蒙天空被擠在極狹小的區域,給人一種壓迫感。
影片中出現很多民歌,多是由片中人物唱,她們唱歌不止為表現陝西的風土民俗,更是為了表情達意。比如男主要離開時,老漢唱的那首民歌,就表達了老漢對男主這些天幫忙的感謝,還有翠巧,影片中她每一次唱歌,既表達了她的心情,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情節發展,深化了主題。
《黃土地》劇情簡介
文藝工作者顧青來到陝北黃土高原,看到一支送親的隊伍,卻發現新娘竟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女娃娃。
顧青結識了當地出色的民歌手翠巧,並在翠巧暫住。顧青向她談起了白天所見的童婚,進而談到延安種種新氣象,使翠巧受到觸動。雙方經過進一步的了解,使使翠巧心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善良、忠厚卻又貧窮、愚昧的翠巧爹卻要女兒按舊習俗在四月里出嫁完婚。
顧青走了,但翻過一座山樑後卻驚奇地看到翠巧正坐在頂上等他。翠巧說出了想隨顧大哥去延安的心願,但顧青需要先回去請示上級。翠巧嘹亮、甜美的歌聲使遠去的顧青流下了眼淚。
翠巧終於還是要出嫁,但她卻毅然逃了出來,將為顧大哥做的鞋墊交給弟弟,連夜東渡黃河而去。六月里,顧青又來到這里,遇到翠巧的弟弟,並看到了那雙鞋墊。他奔到河邊,看著黃河水緩緩向東流去……
⑷ 要寫一篇《花樣年華》論文 我的中心論點是隱喻式蒙太奇 那麼影片如何
《花樣年華》被稱為一部懷舊經典。就影片所講述的故事本身而言,古老而又普通,沒有什麼新意,無非就是一個講述婚外戀的愛情故事;就影片的情節來說,既不曲折也不扣人心弦,可以說簡單而又平淡。那麼,為什麼這樣一部故事普通、情節簡單的影片能被人們稱之為經典?關鍵就在於導演王家衛在影片中所使用的巧妙而別致的表現手法,通過這些藝術手法為這個普通的故事賦予了一個內蘊深廣、新穎脫俗的主題,使這部電影達到了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
一、影片在主題表現上的含蓄美。
藝術貴在含蓄,電影藝術也同樣具有這個藝術法則。含蓄的表達使得藝術作品的內蘊更加豐富、使得整部作品的主題思想更具有韻味,令人回味無窮。《花樣年華》中正是具有這樣的藝術特色。導演王家衛用一種隱喻式和象徵式的表現手法,為這部電影增加了內在韻味。猶如一首朦朧詩,每一個字包括每一個標點都有它代表的象徵意義,也像是一幅寫意畫,每一個線條隱含喻意。頗具特色的隱喻和象徵式的表現手法的運用,使得這部作品在主題思想的表達上顯得既含蓄又有深度。影片不僅僅是反映了周慕雲和蘇麗珍因為各自的愛人出軌的不幸,也不僅僅是反映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而是映射了那個時代、那個社會,人們的普遍的感情生活和道德觀念等內容。
(一)隱喻式的表現手法對影片主題的含蓄表達。
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它的主題並不是直接告訴觀眾的,而是隱含在每一個細節中,要靠觀眾去體會的。《花樣年華》中王家衛用隱喻蒙太奇和重復蒙太奇技巧把影片的主題含蓄而又自然傳達出來,在表現男女主人公的情感變化的同時也暗示了六十年代香港社會的真實現狀,賦予影片時代色彩和社會意義,提升了影片的藝術價值。例如,影片通過蘇麗珍替何老闆給何太太(何老闆的妻子)和給余小姐(何老闆的情人)打電話、買禮物的情節,說明了老闆也是在情人和妻子之間來回周旋。結合整個劇情,我們無形中就感受到了六十年代,在香港社會的小資們的真實生活和情感現狀。不只是蘇麗珍的丈夫和周慕雲的妻子「出牆」,很多人和他們一樣都在外面有情人,而且都是偷偷摸摸的。《花樣年華》中,導演正是運用一些系列隱喻式的表現手法,把影片中的人物情感、時代特徵和文化內涵等內容暗含在每一個細節中,在深化主題思想的同時,使其在表達上具有含蓄美。
隱喻蒙太奇是表現蒙太奇中的一種藝術技巧。隱喻蒙太奇是「把表現不同形象的鏡頭畫面加以連接,從而在鏡頭的組接中產生比擬、象徵、暗示等作用的蒙太奇」[1]能給人一種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的感覺。在《花樣年華》中王家衛多次運用隱喻蒙太奇這一手法對影片的細節上的處理,極大地增強了影片的藝術感染力,增加了影片的含蓄美。如影片中 「昏暗的路燈」這一鏡頭的多次出現,這盞路燈似乎就是蘇麗珍寂寞和孤獨的內心。丈夫老是不在家,只有她獨自一個人每天去小面攤吃飯。猶如街頭道路等一樣,孤苦伶仃。再如,影片中幾次「掛鍾」的空鏡頭的出現,很容易就使觀眾感受到了時間的流逝,歲月的無情,很具有隱喻意義。還有周慕雲離開香港去新加坡時出現在影片中的一棵樹的鏡頭,這個鏡頭導演用仰視的角度去拍攝,由一片藍色的天空和一棵細高的小樹組成的畫面,交待了場景由香港到新加坡的轉換和時間上是一九六二年到一九六三年的轉換。但是更重要的是,它暗示著周慕雲和蘇麗珍之間的感情已經越來越遠了,他們之間的愛情已經永遠的不可能了。《花樣年華》中這些隱喻蒙太奇技巧在細節處理上的應用,增加了影片主題的含蓄美,調動了觀眾的情感和思緒,使觀眾無形中感受到了六十年代在香港生活的兩個已婚男女之間既相愛而不能愛的無奈、傷感的情緒。
此外,《花樣年華》中反復出現主人公周慕雲和蘇麗珍各自走過狹窄的樓梯,從家到小面攤和從小面攤到家的畫面。這一畫面反復出現,表面上是對主人公生活的表述。而實際上王家衛使用的是 「把表現同一內容的鏡頭畫面在影片中反復出現,以突出、強調這一內容象徵意義的蒙太奇技巧」[2],也就是重復蒙太奇技巧。導演之所以要這在故事的開始部分使用這一表現技巧,目的就是要,以他們不斷地從樓梯上上上下下、進進出出畫面來象徵他們孤獨、冷清的生活狀況,為他的妻子和她的丈夫之間發生婚外情埋下了伏筆,同時也隱喻了他們兩個人之間會有故事發生。在這部影片中,另一處巧妙使用重復蒙太奇的地方是,周慕雲為了寫小說在賓館里租了一間房子,蘇麗珍知道後去賓館看他時,蘇匆匆走上賓館的樓梯,然後又匆匆地走下賓館的樓梯的鏡頭反復出現。蘇麗珍上去又下來、下來又上去,上下樓的畫面重復很容易就讓觀眾感受到了女主人公激烈的心理斗爭。此處暗喻著一種矛盾,實質上對周慕雲產生了感情,想去看他,但又因為自己身為人妻,受道德的束縛而避免「跟他們一樣」。這里的重復效果,巧妙而貼切的展現了人物的矛盾心理,也折射出了當時社會的道德觀念。導演在向觀眾傳達這些思想內容時,不是直白的告訴觀眾,而是把這一切都隱藏在畫面的不斷重復中,增加了電影的韻味。
(二)明暗和色彩對主題的暗示。
影片的明暗和色彩雖然不是表現主題思想的主要元素,但是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明暗和色彩在《花樣年華》中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昏暗的色調和女主人公身上不斷變化的服裝色彩對影片的主題表達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
在《花樣年華》中,王家衛把絕大部分畫面都拍得很暗淡,影片中採用這樣的色調,暗示了故事中的時代氣氛、生活真實和情感主題,造成一種陰暗、低沉、壓抑、傷感的氛圍。暗調在《花樣年華》中的使用給人造成一種懷舊、傷感的思緒。影片中把人物放在昏暗的樓梯、走廊、陰暗的房間和黑暗的街道中……灰暗的畫面效果為影片蒙上了一層時代的影子,很容易使人感受到六十年代香港的社會狀況和影片中兩個主人公的感情遺憾。暗示著周慕雲和蘇麗珍不可能擊破那塊「積著灰塵的玻璃」,他們終究不可能越過內心中道德的束縛。而且整部影片基本上以灰暗的色調為背景,使主題顯得厚重、深沉、壓抑,把觀眾的思緒帶入了一種「悲」的狀態,使人預感到了影片「悲」的結果,讓人感受到了一個發生在六十年代香港的愛情故事的真實。
在這部影片中,最具色彩表現力的就是主人公蘇麗珍身上的旗袍。蘇麗珍身上的旗袍的不斷變化間接的映射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心情的變化。導演把女主人公的心理變化用旗袍色彩的變化表現出來。就整個影片中女主人公所穿著的旗袍顏色,比如搬家時、在孫太太家裡看丈夫打麻將時、和孫太太他們試電飯鍋時、囑咐丈夫給她老闆帶皮包時,或是去公司上班時,還是其他時候,一般都是以白色加黑色、白色加藍色和淡黃色加白色搭配的旗袍。這幾種顏色搭配的旗袍是蘇麗珍貫穿的。這種幾種素色的衣服於影片的灰暗色調、周圍環境是相協調的。但是片中好幾次出現蘇麗珍提著飯盒去小面攤買飯時,她都是一身顏色很暗的旗袍,暗示了她的孤獨和內心的寂寞;當他們確定自己的愛人發生婚外戀時蘇麗珍去賓館里見周慕雲時,她一身紅色的旗袍,這一反她穿衣的一貫風格,與她一向喜歡的衣服顏色形成鮮明反差。這里其實是隱喻了她們之間愛情的產生。蘇麗珍趁著房東不在去周慕雲家時,一襲黃色的旗袍,象徵了他們在一起的愉快和溫馨。而當蘇麗珍決定要跟周慕雲走時,她身上的衣服變成了綠色。綠色是富於生機、象徵生命的。這就隱喻了蘇麗珍下定決心要和周慕雲開始新的生活。然而,當它趕到賓館時,周慕雲已經走了,代表希望的綠色在紅色的窗簾、紅色的床、暗紅色的牆壁映襯下,讓人感到的是莫大的失落。代表了「色彩是影視畫面的抒情符號,能傳遞感情,表達藝術家所要表達的情緒」[3]。蘇麗珍身上不斷變化的旗袍色彩,不僅反映了人物心理的微妙變化,而且增強了影片在主題表現上的抒情意味。
不斷變化的旗袍顏色與暗淡的畫面色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灰暗色調的映襯下旗袍的色彩變化更加具有了表現力,隱喻作用更加明顯。通過色彩的變化,暗喻了人物心理的變化、情感的變化,間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深化了主題。暗淡的畫面色調,映襯了主題。使得影片的主題表現更加含蓄朦朧。
(三)道具的象徵意義。
在這部電影中,似乎沒有多餘的東西,每一個鏡頭、畫面,每一段對白、音樂,包括每一件道具在影片中都具有不可代替的象徵意味。王家衛沒有放過每一個細節對主題的表現作用。影片中的旗袍、綉花拖鞋等道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象徵意味。不但為影片增添了民族氣息,也增加了主題的含蓄性。
旗袍是《花樣年華》中最具象徵意義的道具。蘇麗珍身上更換了27次的漂亮的旗袍暗含著多層的象徵意義。《花樣年華》中導演把旗袍作為一種隱喻道具,無形中向觀眾傳達了故事的信息、人物的情緒變化,起到了塑造藝術形象的作用。「旗袍是中國的傳統服裝,象徵著高貴、典雅」[4],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的服裝樣式都是旗袍。導演王家衛把這樣一件代表高貴、典雅的服飾作為女主人公的唯一服裝,可謂用心巧妙。在影片中旗袍象徵著蘇麗珍高貴的個性特點,她一直對自己、對周慕雲說「我們不會和他們一樣的」,表現了她心中高貴的個性特點。而且旗袍是中國的傳統服飾,在一定意義上,旗袍在影片中也是傳統思想的象徵。正是由於蘇麗珍的「高貴」個性,以及受到傳統道德思想的影響,使她無法克服自我、沖破道德的束縛去追求自己的真愛。這就是成就了他們「無言的愛情」的主要原因。
《花樣年華》中出現了四次的蘇麗珍的一雙綉花拖鞋,在影片中有著重要的象徵意義。房東的突然回來,蘇麗珍被控在周慕雲家裡,為了避嫌,她穿著周妻的皮鞋假裝成剛下班回家,於是就把他的綉花拖鞋留在了周慕雲的家裡。周慕雲一直把這雙綉花拖鞋珍藏,就連離開香港去到新加坡,他也帶著這雙鞋。這就為賦予這雙綉花鞋特殊的寓意。它象徵著周慕雲對蘇麗珍純潔而真摯的愛,是二人之間美好愛情的象徵。後來,蘇麗珍去了一次周慕雲在新加坡住所,她並沒有見周慕雲,在周的房間里默默地停留了片刻就走了,臨走時她悄悄的帶走了那雙綉花拖鞋……刻畫出了她對自己和周之間沒有結果的愛情的無奈心理。周慕雲在屋內到處亂翻,卻再也沒有找到這雙綉花拖鞋,它永遠的消失了。綉花拖鞋的消失,是他們之間愛情永遠不會有結果的象徵。
⑸ 有哪些電影看完後讓你感覺到壓抑、低落
看完後讓我感到壓抑和低落的電影有《夏洛特煩惱》、《老師好》、《少年的你》。因為這些電影對我的感觸非常深,而且有一些情節都是我深有體會的,所以看到之後覺得有一些壓抑和情緒低落。
《少年的你》是我一直期待的一部電影。因為我覺得易烊千璽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演員,所以也特別想看他演的故事是什麼樣的。在電影中我記得的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周冬雨說如果這個世界是這樣的,你敢放心的把你的孩子生出來嗎!沒經過校園暴力的人不知道,只有經歷過才知道校園暴力是特別恐怖的。有一些學生仗著自己年輕不會判刑,所以肆意的傷害自己的同學。希望這部電影能給這個社會一個啟示,面對校園暴力一定要從重處罰。
⑹ 韓國部分電影壓抑的風格是如何形成的
「通過真實事件改編」,同時電影本身想留給觀眾思考的地方,它並不給大家一個猜測出來,或是傾向的答案,是而真正讓人深思的結構安排。可能接近現實的拍法,渲染上人性善惡的觀感沖突,是韓國懸疑電影的成功之處。總結得很好。補充一點,韓國是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社會結構嚴重固化,底層百姓的上升階梯基本已被堵死——東亞發達國家都有這種毛病,日本也很明顯。這種社會結構下很容易催生出壓抑的氣氛。其實就是挑戰你從小在傳媒上看到的社會狀態而已。
⑺ 電影《母親》中表達母親心情所用的手法是什麼
電影《母親》中表達母親心情所用的手法是:空鏡頭。
導演利用這樣的空鏡頭闡明思想內容,即對母親的愛,是抒發感情的重要手段,故事本身很簡單,但影片細節的處理非常豐富,在母親孤身尋求正義背後所展現的,是社會體系的壓抑、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極度冷漠以及真相的不可知與不可逆。
該片通過有致的節奏、張弛有度的段落,將一個非常壓抑的氛圍巧妙地營造了出來,以扎實巧妙的劇本和飽滿圓熟的執導得到了觀眾的肯定。
當親情成為了一個母親的全部,極端的母愛所呈現的以不再僅是動人,更還有著唏噓,導演奉俊昊以《母親》為名,透過智障兒子莫名被當作殺人犯抓進監獄的展開,細膩刻骨的母愛親情在近乎完美的鏡頭組合與節奏掌控中醞釀。
使電影雖不是一部推理片,卻用懸疑的修飾,將人性至於母與子的桎梏中,甚連孰善孰惡的界限都開始變得模糊,當結局到來,這場母愛下的悲涼,對人性的洞悉給人以五味雜陳的深思。
深度解析:
在《母親》中,奉俊昊的導筒繼續對准了最沒有話語權的階層,同時繼續毫不留情地諷刺權力階層。他的導筒因此也就成為了他表達話語權的途徑,離奇的命案發生了,代表正義的警方的無能充分體現在為了迅速結案而草草的辦案過程,一切按程序走就是了,大抵要給公眾和媒體一個大概的交代。
最後沒有話語權甚至沒有錢請得起律師的貧下階層,自然成為命案的施害者同時也成為了被害者。故事中的兒子和母親,代表了大部分的貧下階層人群,他們無錢無能無權更無話語權。命案發生後,當權者自然沒有給過他們任何應該有的幫助,至多是一些無關緊要的憐憫,甚至是迫害。
雖然隨著故事的發展,我們知道了命案最後的真相,但是母親和其兒子還是在奉俊昊的鏡頭下,成為了最無力只能自己反抗的階層。讓人同情,卻又讓人深思。拋開階層的附屬部分來看,人性才是這部電影讓人深思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