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好萊塢時的電影藝術特徵是什麼
1、體現對生命的反思。
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金融危機對民眾造成了巨大影響,人們開始懷疑驕傲、自由的美國精神,經過越南戰爭對美國民眾內心的洗禮,民眾開始反思社會、人性、生命等問題。
此時新好萊塢電影將戰爭等題材的影片般上熒幕,影片中使用大量的影射、隱喻、象徵,將戰爭的殘酷表現在觀眾面前,引起觀眾的反思。
2、關注邊緣人群。
在美國文化中,婦女、黑人以及癮君子、同性戀、精神病患者都是邊緣化的人群。新好萊塢電影開始關注這些邊緣人群。
如女性題材的《末路狂花》講的是主人公因失手打死一個試圖強奸的男子走向逃亡的兩名女性形象,影片中兩位女性在逃亡中與警察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博弈。
電影結構
1、沿襲傳統的敘事結構。好萊塢電影的敘述結構大多比較簡單,電影一般由一條或者兩條線索構成,這與美國文化中不被束縛的原則有關,往往復雜的敘述線索得不到較高的認可。
2、後現代的敘事方式。
新好萊塢的導演對電腦電腦特技的應用消弱了影片的敘事,新好萊塢電影大多採用多線索敘事的方式,這種敘述方式的產生讓觀眾感覺更新穎,能夠從多種角度表現事物本身,將觀眾帶入電影情節當中
② 好萊塢電影的藝術特色是什麼
他們走的是技術主義的路線,大部分是商業電影,這些電影都有一個相同的模式,故事架構上首先是構建矛盾然後是發展矛盾,最後是解決矛盾,很簡單,所以這些電影不用一些獨特藝術手法,而是玩技術,高端的視聽技術,逼真的電腦特技,超酷的鏡頭表現力,大膽的想像場面,節奏大多歡快,這些片一般不用表達什麼高升的主題,而是娛樂的表現一些簡單的道德哲理問題。主要是娛樂功能。一般不像中國的片具有一定的社會性,寫實性,想表達一些壓抑的的想法。它只是一種娛樂的載體,功能和我們的不一楊。所以故事大多是虛構的,演員大多是帥哥美女,有他們在裡面盡情的耍帥耍酷。比較喜歡用蒙太奇手法,像敘事聲音蒙太奇都有,喜歡在煽動觀眾的情緒做文章,比如拉長時空和敘事,調人胃口,表演上盡量煽情。攝影上他們有技術的優勢,多以裡面的內容都是超美的,超虛構的,構圖一般比較嚴謹,讓人看著舒服。其他像美工,道具燈光都有技術上的優勢,都是一個目的就是讓鏡頭具有超強的試聽震撼力。我說的這些只是一些大概,你以後自己去注意,當然這只是指那些商業電影,好萊塢不 乏藝術片,那些就另當別論了。好了,就說到這了 。
③ 如何分析一部電影的藝術價值 應該從哪幾個方面 例如《哈利波特》電影
對一部比較完整的故事片類型的影視作品,常見的具體的評析策略主要有下列幾個方面:
(1)評片名 片名,是影視片的具體名稱。片名不但是個稱謂的符號,還包含著如下涵意:
1)文化含義,片名包含著製作者對觀眾的誘導和暗示,因為它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自覺不自覺地體現了一定的文化內容。
2)統領意義。片名起的新巧,固然有著給觀眾聯想的餘地,起到審美作用,但最實際的,還應看片名是否承當了統領、指向影視片本體的職能。換一個角度,就是看片名是否和影視片內容相關或者一致。有的好片名不僅僅切合影視片內容,而且對幫助觀眾理解影視片的主題也有提示性的作用,則更有評論的必要。 (2)評導演
1)導演構思。為了把劇本轉化成影視片,導演要從整體上構想未來影視片的內容與形式的各個方面。這里既有對影視片的基調、樣式、風格、人物等方面的確定和追求,又有對各門類藝術家的具體要求。這是導演藝術創造力的體現。
2)導演手段。導演為塑造銀幕形象,要在影視片中利用多種具體的表現手段,通過故事和人物感染給觀眾。導演手段包括:畫面的運動和鏡頭的運動;鏡頭之間的組接;音樂、語言的運用;場景交換;氣氛烘托等。 評論影視手段運用,要億時億影視片的具體情況,看其使用的是否合理,是否有創造性。
3)導演風格。優秀導演在優秀影視片中實現了自己的追求,有異於其他導演的追求、創造的特點,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一般地,將特色稱為特色,將突出的特色(或轉為穩定出現、反復實踐的特色)稱為風格。 風格,是主要特色的集中表現。評論導演風格不僅是對導演創造力的一種衡量,而且是對評論者鑒賞力的一種衡量。不能把風格的帽子隨便亂戴,也不能對明顯的風格視而不見。 4)導演創造。從影視片來看導演對劇本的轉化、實現成為影視片的過程中有哪些創造,可以看出他為社會生活、為影視藝術、為廣大觀眾創造了什麼,導演創作體現在影視片在中,因而,對影視片的評論,總相關著影視片的創作領導核心導演。因而,評影視片,就評論了導演,雖然有時不必單獨地評論。
(3)評主題 主題是藝術作品所描繪的整個形象體系中表現出來的中心思想,又稱主題思想,主題是作品內容核心,是作品的靈魂與統帥,既貫穿全部作品,又在其中起到作用。 主題,從作品中體現出來,又包含著作者對社會生活的認識、評價,滲透著作者的美學理想和社會理想、世界觀。 在影視作品中,主題孕藏在整個畫面、聲音所構成的整體銀幕熒幕形象中,在作品的內容展現與形式中顯露出來。和這點相關,主題還可以在影視片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主人公的形象上,在主人公的命運中,體現著生活、社會、人生的意義。對主要人物的塑造可以反映出作品的基本思想傾向。主題還可以體現在情節上。情節的發展,即事件的進程、結局,也包括著作者對生活的認識與評價。情節的發展與人物命運、人物塑造密切相關,受著制約,又是主題的體現。 主題既然體現在作品的各個方面,分析主題就不能不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整個思想體系。從頭到尾,從各方面來認識作品的總體傾向。
第二、分析具體的藝術形象。主題是從作品的藝術形象中體現出來。主題的提示,須在具體藝術形象分析的基礎上,才能實現。主題不是夾雜、安排在作品中的幾句評論,只有挖掘形象的深層意蘊,找出作家的思想感情,才能概括得准確。
第三、重視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合理性。為提示作品的主題,必須認識、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第四、研究情節。情節安排,不單純是生活的直接展現。
(4)評演員
1)演員對角色的表演 演員對角色的表演是在導演對影片的總體要求下進行的,有一定的限定性;同時又是在自己對角色的理解的基礎上來完成,有一定的自由性。在角色的規定性限制中創造有血有肉、有特徵的角色,使演員表演的特定環境。 演員的表演,需要有高度的理解力(包括對生活、社會與人生,對劇情、對藝術的理解能力)、豐富的想像力(根據理解來展開豐富的現象,在想像中完成對角色的創造)、准確的表現力(將對角色的想像准確的加以表現)、多向的模仿力(多種方向、不同條件中、不同人物的可能性的模仿與表演)等等。 演員的表演,要根據角色的規定,多方運用聲音、神態、動作等手段,將角色展現給觀眾。 演員的表演,既需要演員有強烈的感情,以充沛的激情注入到角色的創造與表演之中,有要求以生動的形象(角色)來感染觀眾,以使觀眾深深地進入特定情境來感受、評價生活與藝術。
2)演員對角色的創造 對演員技巧的評價原則,主要的有自然、可信、感人、個性等。 自然。是指演員所表現的角色,既符合生活中的自然現實,是經過加工的自然生活世界的組成部分,而不是明顯看出人為加工的生硬的痕跡。還包括表演過程中的人物活動一樣,有其內心的心理根據,有其外在的活動流程。 可信。是指由於角色符合生活規范的統一,而使觀眾認可。符合生活規范不見得可信,只有生活規范與藝術規范統一,人們才能在觀賞藝術時,既是評判生活,有是在進行審美活動。 感人。指角色能給觀眾以審美的震撼力。只有演員在角色中慶祝了激情,賦予了創造,使得人物形象動人心魄,才能取得感人的藝術效果。 個性。個性是創造的標記。當演員在角色中牢牢打上創造之後所產生的印記,個性便獲得了。能否獲得個性,能否達到創造,是演員是否成熟的主要分界。
網上找的,希望對你有用
④ 談談如何評價電影的優劣,有哪些標准,用什麼方法和理論依據
這難說了,一個人一套標准,不過基本上可歸為兩類。
1、形式主義派。將電影視為工業產物的商業片價值觀,重視故事的作用,一切以觀眾為中心,說白了就是觀眾說好的電影就是好電影,觀眾不喜歡的電影就不是好電影。好萊塢電影人大部分屬於這類價值觀,將電影視為商業而非藝術,商業嘛,觀眾喜歡,票房高,賺錢多,那就一定是好電影,也可稱之為造型主義派。用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觀眾的評價和票房為標准。理論依據的話,電影歸根結底是一門大眾藝術,電影作品創作的最終目的是訴諸於觀眾,給觀眾欣賞,因而觀眾是一切標准,觀眾即上帝。
2、現實主義派。將電影視為藝術的藝術電影價值觀,重視影視創作的實驗性和影像價值的探索性,一切以影像表達為中心。歐洲電影人多數屬於這類,電影作為藝術是其根本觀點,也就是電影的本質是藝術。標准就是電影作品是否具備藝術價值,但這里藝術價值的概念絕不是主題,而是影像表達,也就是導演的鏡頭設計、場面調度、聲音設計等電影元素是否尊重現實。方法就是電影批評那一套,三言兩語說不完。依據就是巴贊的現實主義理論,木乃伊情結等等。
要我談如何評價的話,要把以上兩者結合。因為電影不能孤立來看,它是藝術與商業的結合體。藝術是電影的本質,是藝術性將電影獨立出來的,電影首先是一門藝術,其次才是商業。但電影不能沒有商業,否則電影就失去了其作為大眾藝術的魅力,因為電影的最終結果是訴諸觀眾,一部再優秀的電影,倘若沒人看,那麼它的價值再高,失去了傳播的觀眾群和作用對象,也就沒有了任何意義;一部再受歡迎的電影,倘若不具備任何價值,終究會在歷史中迅速被人遺忘,重要的是倘若這類電影越來越多,電影終究會慢慢走向滅亡,因為停止了影像表達探索的腳步,終究會被其他藝術替代,就像曾經電影替代戲劇一樣,事實上歷史上就是因為如此,電視一度曾把電影推下歷史主流舞台。
⑤ 如何評價一部電影的藝術性
鏡頭畫面的藝術形態,是衡量一部藝術片的重要環節。因為,我們看電影的時候最直觀的是電影畫面,但我們看完整場電影的時候,我們才能從這些畫面當中體會出整部影片所包含的整體藝術感受。
⑥ 好萊塢電影為什麼能橫掃全球具有什麼樣的文化藝術特徵!!!!急用啦
好萊塢電影自誕生後不久就在國際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時至今日已成為世界電影工業的霸主,活躍於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縱觀好萊塢發展史,好萊塢電影美學風格在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有一次較大的變化,在此之前可以稱為經典好萊塢時期,而之後則可成為新好萊塢時期。
經典好萊塢電影基本成型於上世紀十年代。當時觀眾的欣賞口味偏向於古典敘事風格,有聲技術的運用也使電影中復雜的敘事與流暢的對話成為可能,這一切促成了經典好萊塢電影濃重的戲劇化風格。同時這種風格也符合當時的製片廠制度。由好萊塢巨鱷麥克•塞納特創造的製片廠制度客觀上要求電影必須以迎合最廣大觀眾的審美需求為目標,而傳統的被大眾所熟悉的戲劇化美學觀顯然是最好的選擇。類型電影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這些被克拉考爾稱為迎合觀眾「深層集體心理」的影片,通過程式化的情節、類型化的人物,迅速占據了觀眾的視野,科幻、歌舞、犯罪等形式的類型片得以在世界影院中大行其道。
西部片作為最「美國化」的類型片在經典好萊塢時期佔有重要的地位。西部片頌揚、推崇那種粗獷的個人主義和適者生存的精神,體現著善必勝惡的道德理想,因而在美國影壇上長盛不衰。
新好萊塢電影還受到歐洲電影的深刻影響。商業電影藝術化、藝術電影商業化成為這一時期電影發展的一個趨勢,許多歐洲藝術電影的處理方法被用於好萊塢電影中。
從經典時期到新時期,電影在好萊塢這塊土地上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演變,無論是故事結構還是人物形象或是觀念意識,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典好萊塢時期的一套手法在當代已不能滿足觀眾的需要,而更善於適應社會時代需要的新好萊塢電影卻悄然占據了觀眾的視線。好萊塢電影通過自身的調整完成了向後工業時代的過渡,至今仍雄踞世界電影工業金字塔的頂端,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