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分析數碼攝像機拍攝的對焦技術
攝像機的自動聚焦機構
在動態圖像的拍攝過程中,攝像機與被攝體之間的距離是經常變動的,因此常常會超出景深范圍而導致圖像模糊。為了使圖像保持清晰,就必須不斷改變鏡頭的焦點位置,使圖像始終保持清晰。這種調節焦點位置的過程稱為聚焦或對焦。
攝像鏡頭的前端專門設有一組聚焦鏡片,包括外側與內側兩個透鏡,通過改變聚焦組鏡片的位置即可達到調焦的目的。目前攝像機鏡頭的自動聚焦方式很多,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為主動式聚焦,包括紅外線方式和超聲波方式;另一類為被動式聚焦,較有代表性的有佳能自己研製開發的「固態三角測量」系統(SST,Solid State Triangulation)和新近流行的TTL方式。
通常家用攝像機採用的是主動式聚焦,其原理就是當鏡頭對准目標時,由裝置在攝像機鏡頭內下方的一組發射器,發出紅外線或超聲波,經被攝物體反射回來後,再由攝像機的紅外線感測器或超聲波感測器接收下來,從而測定出距離,根據測定的距離驅動攝像機的聚焦裝置聚實焦點。其優點是不受光線條件的影響,能在完全黑暗的情況下工作。但不能透過玻璃進行工作,對吸收紅外線或超聲波的物體、遠距離的物體也不能正常工作。
而專業攝像機多採用被動式聚焦。SST方式的原理是:來自被攝體的光線分別經過固定反光鏡和可動反光鏡後,再反射到兩個透鏡及一個三角棱鏡,分別照射在檢測感測器上,使之變換成電信號。再由微電腦處理器對所得到的信息進行分析,計算出與被攝物體之同的距離,控制鏡頭的聚焦電動機進行聚焦工作。TTL方式的結構相對簡單:直接從攝像鏡頭後面的CCD感測器取出視頻信號,再經微機處理,根據這些返回的數據來調整透鏡的自動對焦機構。有遠距離聚焦正確,對焦沒有視差等優點,不足之處是當光線太暗和被攝體反差低時不能正常工作。
攝像聚焦操作
通常情況下,保證拍攝畫面的清晰是攝像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而聚焦調節是保證圖像清晰度最重要的一環,攝像機聚焦的過程就是對圖像清晰度調節的過程。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一般都是將變焦距鏡頭推到廣角位置(W)再進行聚焦,因這時景深范圍大,可以很容易地將焦點聚實。我們通過取景器觀察圖像的清晰度情況,直到滿意為止。聚實焦點之後,再推拉變焦拉桿將鏡頭調整到所希望的構圖景別上,焦點在變焦過程中不會變化。而採用攝遠位置(T),對焦較為困難。特別是在近距離拍攝時,一定要將鏡頭調節為焦距最大的位置。
目前所有的攝像機,都具有自動聚焦功能,稍高級一點的也加上了手動聚焦功能。在自動狀態下基本能滿足大多數環境下的拍攝,除非你是一個經驗老道的攝像師,否則還是先依靠攝像機自動系統為好。
但是,我們知道自動聚焦系統並不是萬能的,各種方式的自動聚焦都有各自的特點,同時也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許多情況下還需要靠手動來聚焦。例如下圖當主要的被拍攝物偏離畫面中心處於畫面邊緣時,使用手動聚焦的方法是:先將自動聚焦切到手動,對准被拍攝物使其位於畫面的中央,並調節清晰度到最佳,再利用鎖定功能將焦距鎖定在固定位置,再重新構圖,回到原始位置。
自動聚焦系統受被攝體亮度的影響很大。光線充足時,自動光圈縮小,景深變深,對焦范圍變寬,對焦容易。這種情況下,被拍攝體移動或進行移攝、搖攝時,不會出現焦點不實現象;而在拍攝照明暗的被攝體時,由於鏡頭光圈大開,景深變淺,聚焦會困難。最好的`解決方法是增加被攝體的照度。
自動聚焦的問題
攝像機的自動焦點裝置一般是以畫面中央為調焦基準的。只有畫面中央很小范圍是自動焦點的檢測范圍,這一小范圍內的物體的焦點能夠自動聚實,也就是說如果被攝物體不在畫面中央這一范圍內,自動聚焦就會出現偏差。另外,自動聚焦系統受光線、亮度、被攝物等條件的影響很大,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會出現聚焦偏差,因此在這些場合最好還是使用手動聚焦比較保險。
自動聚焦系統對於下述目標或在下述拍攝條件下,自動焦點裝置往往會發生錯誤判斷,如果出現自動聚焦困難,需要使用手動聚焦。
遠離畫面中心的景物無法獲得正確的對焦。這是由於自動聚焦系統是以圖像的中心為准進行調節的。
所拍攝的物體一端離攝像機很近,另一端離得很遠。攝像鏡頭是有一定景深的,對於超出其景深范圍的被拍攝物,攝像機不能聚焦於一個同時位於前景和背景的物體。
拍攝一個位於骯臟、布滿灰塵或水滴的玻璃後面的物體。這是因為會聚焦於玻璃.而不會聚焦於玻璃後面的物體。玻璃窗前拍攝請貼緊玻璃拍攝。
拍攝在欄柵、網、成排的樹或柱子後的主體時,自動對焦也難以奏效。
拍攝一個在暗環境中的物體。由於進入鏡頭的光線大大下降,攝像機不能正確聚焦。
拍攝表面有光澤、光線反射太強或周圍太亮的目標物。由於攝像機聚焦於表面光滑或高反光物體,被攝目標會模糊不清。
拍攝快速運動物體的對焦較難。由於聚焦鏡頭內部是機械式運動,不可能與快速移動物體保持同步。當系統追蹤拍攝時,會使得景物波動於失焦和准焦兩種狀態。
在移動物體後面的目標物。自動聚焦系統會把移動物體誤認為是被拍攝目標而進行聚焦。
拍攝反差太弱或無垂直輪廓的目標物。由於攝像機聚焦實現是建立在圖像的垂直線方向的反差物體,如一面白牆可能會變的模糊不清。
在下雨、下雪或地面有水時,自動對焦系統可能不能正確聚焦。
如果你的攝像機是以紅外線或超聲波的方式自動聚焦的,當被攝體能吸收紅外線或超聲波時對焦困難;被攝體距離太遠紅外線或超聲波達不到被攝體時對焦困難。
7種情況下手動對焦比自動更好
在多數情況下,自動對焦無疑有著極大的好處,但在某些時候,使用手動對焦才是更明智的選擇。在下面列舉的一些情況下,自動對焦並不能總是很好地工作,此時就該把對焦鍵撥到M檔,然後手動調節對焦壞。別忘了,切換手動對焦還可以起到對焦鎖的作用,有時可以利用這一原理,先對某一物體對焦,然後再進行構圖,只要拍攝相同距離上的物體,就不需要再對焦了。
1.雜亂的場景
當拍攝場景中充滿成百上千個元素時——而且每一個元素都有大量細節——手動對焦就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當被攝體比較小,或者不具有特定的形狀、大小、色彩或明暗時。比如一簇鮮花,或擠滿行人的街道等。
2.被攝體前有障礙物
如果被攝體位於某障礙物後方,而障礙物又位於對焦點附近,自動對焦就很容易把焦點對在障礙物而非被攝體上,此時手動對焦就可以大顯身手了。如果你使用大光圈,那麼還可以把障礙物虛化掉。例如拍攝籠子中的動物,窗戶或門另一邊的人等。
3.建築物
很多建築攝影師,特別是主攻當代建築的,都喜歡用手動對焦。建築物的幾何形狀和線條經常會迷惑相機自動對焦系統,比如很多摩天大樓。
4.高對比
當場景中有一大片對比強烈的明亮區域時,對自動對焦也是一個考驗。例如在戶外拍攝陰影下的人像,同時被攝體旁邊有一大片強光區域的環境。
5.低反差
低反差場景對自動對焦系統來說是噩夢。低反差指被攝體和背景的顏色和色調比較接近,一個最常見的例子就是一片雪地中的白色雪人。
6.背景佔大部分畫面
相對被攝體來說較大的背景也會令自動對焦系統失效。例如一個矮小的人在巨大的城市街景前,自動對焦系統就無法工作了,切換手動對焦就可以做得又快又好。
7.夜景
當你想在漆黑的環境中拍攝時,你會發現手動對焦是你唯一的選擇。比如拍攝星光的軌跡,或者進行光繪時。在這種情況下對焦需要大量嘗試,可以使用變焦鏡頭的長焦端和LCD輔助對焦。
Ⅱ 我想問一下攝像機如何對准一個焦點
當攝像機對准被攝對象之後,攝像機本身自動聚實焦點,而不用攝像者手動調整,這便是自動聚焦裝置(AF)在起作用。自動聚焦裝置有四種工作方式,即紅外線或超聲波,經被攝體返回來後,再由攝像機的紅外線感測器或超聲波感測器接受下來,從而測定出距離,然後再根據測定的距離驅動攝像機的聚焦裝置聚實焦點。後兩種方式是應用了三角形測量原理的測距儀來測定攝像機與被攝體之間的距離,然後將所測定的距離輸入攝像機內的微處理機進行演算,並控制鏡頭的聚焦馬達根據算出的距離聚實焦點。
更多關於攝像機如何對准一個焦點,進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c40cf51615840480.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Ⅲ 攝像時怎麼使用跟焦
跟焦就是在拍攝運動物體時,主體運動,攝像機也跟著。
在跟的過程中,實時聚焦,讓主體始終不虛焦,就是跟焦。
跟焦一般有兩種方式
1、用跟焦器
簡單
2、手動跟焦
有難度
關於電視攝像方面的資料,你可以參考我的網路空間,有攝像資料區。
Ⅳ 單反拍攝微電影時實時追焦到底要怎麼辦
單反拍微電影最好還是手動追焦,即便是現在80D等相機號稱無縫跟焦,但是使用起來往往差強人意。
我建議你添加兩個設備:
監視器,即便是最小的7寸監視器,在使用時也能很好的看清焦點,畢竟單反屏幕才只有3.2寸,有400左右的監視器就能滿足你對焦點的要求。
跟焦器,跟焦器改變了你對焦時手的角度和精準度,還有AB限位的跟焦器,在拍攝移焦鏡頭的時候特別方便。價格也在幾百塊錢左右,加兔籠,肩托,遮光斗,手提一起才不到1000元。
Ⅳ 監控攝像頭如何調焦距
一,監控攝像頭調試焦距的方法:
1、打開攝像機自動電子快門功能,用控制器將鏡頭光圈調到最大;
2、將攝像機對准30米以外的物體,聚焦調至無窮遠處;
3、用控制器調整鏡頭變焦將景物推至最遠,調整鏡頭後截距使景物最清楚;
4、用控制器調整鏡頭變焦將景物拉近,微調鏡頭聚焦使景物最清楚;
5、重復4-5步數遍,直至景物在鏡頭變焦過程中始終清楚。
二,監控攝像頭的焦距指的是鏡頭和感光元件之間的距離。鏡頭的放大倍數約等於焦距與物距之比。也就是說隨著監控攝像頭焦距的增加,放大倍數增加,可以將近景拉遠,遠景細節更清晰。
(5)攝像機拍攝電影中如何跟焦擴展閱讀:
1、監控攝像頭應依據監控攝像機到被監視目標的距離來選擇定焦鏡頭的焦距。從焦距上區分有短焦距廣角鏡頭、中焦距標准鏡頭、長焦距遠鏡頭。
鏡頭焦距通常用f值來表示,鏡頭光圈一般用F表示,F取值以鏡頭的焦距/和通光孔徑d的比值來衡量,F=f/d,每個鏡頭上均標有其最大的F值。
2、拍攝人物最佳焦距是85mm。以35mm標准來說,拍攝人物基本以85mm焦距為標准來選擇鏡頭。85mm焦段所拍的人像基本接近中畫幅照相機所拍的畫面效果,不僅遠近感合適,而且人物臉部顯得非常自然,照相機與被攝人物之間的距離基本也能保持在平時說話的距離。
Ⅵ 單反視頻拍攝如何快速清晰對焦
之前圈圈有個朋友興高采烈地跟圈圈講,他換了設備,索尼的旗艦微單A7S2,他告訴圈圈之所以選擇這款機器,是因為廣告中宣稱這款機器能夠實現微單(單反)拍攝中的 自動對焦 功能。
但是僅僅過了幾天之後,圈圈這位老友就來跟圈圈吐苦水了,他說一開始在室內拍攝靜止畫面時機器的自動對焦確實很智能快捷,但是一到 背景比較雜亂 的室外或者拍攝 運動情況較為復雜 的主體時,相機的自動對焦功能簡直渣成狗。
看來,廣告終究是廣告。據圈圈了解,目前還沒有一款單反(微單)能夠實現 完美的自動對焦 功能。那麼,對於以單反(微單)作為主要拍攝設備的中小團隊和個人來說,如何才能實現快速清晰對焦呢?
首先我們得搞清楚單反的 對焦原理 。
根據正常的視覺經驗,人們在看東西時將注意力集中在目標物體上,而自動忽略非目標主體。依照這個原理,人們發明了 感光器(以前是膠片)和鏡頭 。
所以,當人們在畫面中發現目標主體不清晰時,由於獲取的 視覺信息不完整 ,潛意識中會產生焦慮情緒,主觀上將這樣的畫面認為是 失誤的畫面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強調一個 合格的影像畫面 最基本的條件就是焦點清晰、正確(當然,在某些特殊種類的影像作品中,可以允許虛焦畫面的存在,比如一些印象派、意識流的MV作品)。
講了這么多原理,那麼到底如何清晰對焦呢?很多有拍攝經驗的朋友會發現,在拍攝一些 相對靜止 的主體時,對焦相對容易些,但是一旦遇到運動主體的拍攝,對焦似乎就成了拍攝中的難點。其實,在專業的影視製作流程中都 不會使用自動對焦 ,攝像師通常會配備一名 跟焦員 專門負責控制焦點清晰。
首先,針對 背景簡單、相對靜止 的主體拍攝。很多人習慣先利用單反本身的自動對焦功能對清楚主體後再按下視頻拍攝鍵進行視頻的錄制,但是圈圈不建議用這樣的方法。因為這種方法通常是要先把鏡頭的自動對焦開關(AF)功能打開,在按下拍攝鍵之後,攝像師通常沒有時間或者遺忘關閉自動對焦開關,所以在後面的拍攝中難念會產生移焦和錄制進對焦馬達工作的聲音,影響最終的成像效果。
圈圈的建議是,在拍攝前 關閉鏡頭的自動對焦(AF)開關 ,並設置成 手動(MF)模式 。然後,利用相機液晶顯示屏放大被攝物體進行清晰對焦。通常,相機的放大功能都有 5倍和10倍 ,圈圈建議在有限的情況下 放大到最大 進行對焦。 反復核實 焦點清晰後,按下拍攝鍵進行視頻錄制。
那麼,對於前面說的第二種相對復雜的拍攝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保持焦點的清晰呢?
圈圈在之前的分享中提到過f值與光圈的關系『 中小成本視頻製作設備配置指南(基礎篇) 』,簡單來說, f值越小,光圈越大 。有些朋友應該用過主要用於新聞、記錄等主題拍攝的攝像機,這種攝像機通常能夠實現自動對焦,當然這與對焦元件有關系,但是仔細觀察攝像機拍出來的畫面,畫面中景深通常較深。
「景深」 是很多朋友在單反拍攝時經常接觸到的一個概念,簡單來說, 景深就是畫面中清晰的范圍 。
所以一般能夠實現自動對焦的攝像機,光圈一般較小,也就是說f值很大。所以我們將單反(微單)的 f值放大 後,鏡頭 光圈變小 ,從而畫面中 清晰范圍變大 ,就算此時被攝主體有一定程度運動,也不會輕易 跑焦 。
但是對於單反和微單來說,很多時候受制於 感光度 (設置過高的感光度會產生噪點,影響畫面的使用),圈圈建議可以有以下幾種方法在縮小光圈的情況下保持畫面正常曝光。
1.增加環境光線
利用拍攝現場的各種環境光,比如各種室內的燈具,窗戶外的自然光,必要時可以增加專門的拍攝燈具,如led便捷式燈光等。
2.降低快門速度
一般來說,我們在進行視頻拍攝時,一般不輕易改變相機的快門速度,但是可以在主體運動不多的情況下適當降低快門速度到 1/30s ,從而讓相機進入更多的光線,保持正常的曝光。
除此之外,圈圈建議,可以使用一些輔助設備來幫助你獲得更好的對焦效果。
放大鏡取景器
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安裝在相機的 液晶顯示屏 上放大顯示屏幕的,另外一種是直接安裝在 取景器 上用來放大相機取景器的。圈圈這里建議大家使用第一種放大取景器。這種放大鏡由於直接觀察顯示屏,更容易掌握焦點的清晰程度,另外由於放大鏡本身較大,在緊貼眼部拍攝的時候能夠提供額外的支撐點,從而有利於一些 運動鏡頭 的拍攝。
外置監視器
圈圈在之前的『 中小成本視頻製作設備配置指南(拓展篇) 』中給大家介紹過這種外置監視器。這種監視器一般通過高清線與相機連接,能夠實時顯示相機的取景畫面,為了更方便用戶對焦,這類監視器一般都有 輔助對焦功能 ,比如 對焦峰值的顯示 ,另外還可以配備 遮光罩 從而方便在室外強光環境下拍攝。當然,相比於放大鏡,外置監視器的 價格一般較高 。
以上這些設備在某寶或者大型的電商平台都可以購買得到。當然,除了技巧和設備,圈圈給大家的最誠懇的忠告還是要 多練習 。在影視劇拍攝中,面對一些比較難以把控的運動鏡頭,攝像團隊通常要多次模擬演員(被攝主體)的 運動軌跡 從而保持整個運動過程中焦點的清晰,所以不要擔心 拍攝重復鏡頭 ,多拍幾條能夠大大增加獲得完美畫面的幾率,在後期時也 方便剪輯 挑選素材。
Ⅶ 攝像機調焦距的方法教你如何調攝像機焦距
1、擰松攝像機的後焦調節環固定螺絲(也有一些攝像機是直接通過調整側面的調節螺桿或後焦調節輪來調節);
2、調整變焦鏡頭到最大遠攝(即把景物拉近)位置,用鏡頭上的聚焦環來設定焦點,直到圖像最清晰;
3、調整變焦鏡頭到最大廣角(WIDE短焦,此時鏡頭毫米數最小,通過攝像機看到的物體也最小小位置,旋轉後焦調節環,直到圖像最清晰;
4、重復步驟2和3,直到從遠攝轉換到廣角時圖像保持在焦點位置。設定完成後,擰緊後焦調節環。
Ⅷ 攝像機拍攝技巧與角度
攝像機拍攝技巧與角度
攝像機拍攝技巧與角度,在用攝影機拍攝的時候,是有一定的方法,還有角度和技巧的區分,這樣拍出來的才是比較好看的,我為大家整理好了攝像機拍攝技巧與角度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拍攝角度大致分為三種:平攝(水平方向拍攝)、仰攝(由下往上拍攝)、俯攝(由上往下拍攝)。
水平方向拍攝
大多數畫面應該在攝像機保持水平方向時拍攝,這樣比較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畫面效果顯得比較平和穩定。
如果被拍攝的主角的高度根攝像者的身高相當,那麼攝像者的身體站直,把攝錄像機放在胸部到頭部之間的高度拍攝,是最正確的做法,也是握著錄像機最舒適的位置。
如果拍攝高於或低於這個高度的人或物,那麼,攝像者就應該根據人或物的高度隨時調整攝像機高度和身體姿勢。譬如拍攝坐在沙發上的主角或在地板上玩耍的小孩時,就應該採用跪姿甚至趴在地上拍攝,使攝像機與被攝者始終處於同一水平線上。
由下往上拍攝
不同的角度拍攝的畫面傳達的信息不同。同一種事物,因為觀看的角度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仰望一個目標,觀看者會覺得這個目標好象顯得特別高大,不管這個目標是人還是景物。如果想使被攝者的形象顯得高大一些,就可以降低攝像機的拍攝角度傾斜向上去拍攝。用這種方法去拍攝,可以使主體地位得到強化,被攝者顯得更雄偉高大。
拍攝人物的近距離特寫畫面時,拍攝角度的不同,可以替這些人物的神情帶來重大的變化。如果用低方位向上拍攝,可以提高此人威武、高大的形象。會使主角的地位更好地突現出來。如果把攝像機架得夠低,鏡頭更為朝上,會使此人更具威懾力,甚至主角人物說的話也會增加分量。觀眾看到這樣的畫面,就會有壓迫感,特別是近距離鏡頭,表現地尤為強烈,人物再稍微低頭,甚至有些威脅感。
在採用由下往上拍攝時要注意,這種角度所拍出來的效果通常並不理想,因為面部表情會太過於誇張,時常會出現明顯的變形,在不合適的場合使用這種視角可能會扭曲醜化主體。這種效果切記不要濫用,偶爾的運用,可以渲染氣氛,增強影片的視覺效果;如果運用過多過濫,效果會適得其反。但有時拍攝者就是利用這種變形誇張手法,從而達到不凡的視覺效果。
從上往下拍攝
攝像機所處的位置高於被攝體,鏡頭偏向下方拍攝。超高角度通常配合超遠畫面,用來顯示某個場景。可以用於拍攝大場面,如街景、球賽等。以全景和中鏡頭拍攝,容易表現畫面的層次感、縱深感。
如果從較高的地方向下俯攝,就可以完整地展現從近景到遠景的所有畫面,給人以遼闊寬廣的感覺。採用高機位,大俯視角度拍攝就可以增加畫面的立體感,有時可以使畫面中的主體具有戲劇化。
同仰攝的效果相反,從高角度拍攝人物特寫,會削弱人物的氣勢,使觀眾對畫面中的人物產生居高臨下的優越感。畫面中的人物看起來會顯得矮一點,也會看起來比實際更胖。
如果從比被攝人物的視線略高一點上方拍攝進行近距離特寫,有時會帶點藐視的味道,這一點要注意;如果你從上方角度拍攝,並在畫面人物的四周留下很多空間,這個人物就會顯得孤單。
人物視角的拍攝
視角的反映要符合正常人看事物的習慣。有些時候,可能需要表現出拍攝主體的視角,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拍攝的高度是高是低,都應該從主體眼睛高度去拍攝。如:一個站著的大人觀看小孩,就應把攝像機架在頭部的高度對准小孩俯攝,這就是大人眼中看到的小孩子。同樣,小孩仰視大人就要降低攝像機高度去仰攝。
再如,一個正蹲在地上幹活的人,要表現他看來到他面前的人的情景是:首先應降低高度(與蹲著的人眼睛的位置同高)去俯攝來人的腳部,然後再慢慢向上移動鏡頭進行仰攝,最後到達臉部,而不能去直接平攝,這樣才符合常理。
直接向下俯視的畫面通常被用來顯示某人向下看的視角。用遠攝或廣角的拍攝方式從高處以高角度進行拍攝,可以增加片中觀看者與下面場景的距離。
▲如何找到最佳攝影機角度?
通過改變攝影機的角度或演員的位置,你可以極大地影響觀眾的情緒反應。
故事出自誰的視角?
作為電影製作人,你應該關注的最重要的問題是:
故事或場景出自誰的視角?
在這場戲中我們認同誰?
哪個人的鏡頭應該最多,為什麼?
當兩個人在對話場景中交談時,多展示其中一個人的反應鏡頭。如果你想讓他們平等,兩個角色要有相同的拍攝次數。
鏡頭里應該有多少人?
在對話場景中,你只想展示一個正在說話的人,還是包括與之交談的人?第二個人在鏡頭中的出現會產生巨大的不同。
此時,使用過肩鏡頭是最有力的,即使是只拍到肩膀也會有所不同,對話會因此變得具有對抗性。
鏡頭中的人物應該多大?
我認為沒有比希區柯克的建議更好的答案了——最重要的在鏡頭里應該是最大的。
這就是特寫鏡頭如此強大的原因。
不過,如果你想讓演員的肢體語言清晰可見,那麼顯然你需要一個中景鏡頭。
低角度/高角度
攝影機的垂直角度會讓人物看起來更重要或不那麼重要,這已經在電影中被證明了無數次。
低角度用來使人看起來更有威脅性或更大:
高角度使人物看起來更弱或更小:
跟隨焦點
跟隨眼睛或焦點,這是一個讓觀眾繼續看你的電影的強有力的技巧。
假設在一個鏡頭中,焦點在這里:
在下一個鏡頭中,如果它可以保持相同的焦點,觀眾就不必移動他們的眼睛:
這是一個持續的流程。
然而,你也可以打破這個規則,迫使觀眾在屏幕上跳來跳去,製造緊張和混亂。
對畫面的感覺
這個最重要的技巧,來自導演埃米爾·哥斯大黎加。作為電影製作者,每次當你透過取景器看一眼畫面時,你的心跳都會加快,你應該感到興奮,你應該有所感覺。
如果你沒有這種感覺,那也許是你錯過了一些東西,你應該停下來,弄清楚是怎麼回事。
每個鏡頭都應該提供新的信息或推進故事
當你比較爛電影和好電影的時候,你會發現這是最重要的區別。
每一個鏡頭都應該提供一些新的信息或推進故事情節,如果你這樣做了,觀眾就會牢牢地盯住這部電影。
01、眼睛水平拍攝
我們的第一個攝像角度是眼睛水平拍攝。眼睛水平的視角可以產生一個中立的視角。這就像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的`人一樣——我們的眼神和他們的眼神平視相連,這樣可以打破人與人之間的壁壘與界限。
《權利的游戲》
02、低角度拍攝
低角度拍攝從他們的眼睛下面拍攝主體。這些拍攝通常強調角色之間的地位差距——一個角色的低角度拍攝常常與另一個角色的高角度拍攝相結合。
《黑客帝國 》
03、高角度拍攝
在高角度拍攝時,攝像機向下對著你的拍攝對象。這通常會產生一種自卑感,或者看扁你的拍攝對象。
《復仇者聯盟》
高角度拍攝是一種多功能拍攝,可以在許多情況下使用。最常見的用法是讓角色顯得脆弱無力,但也總有例外。
04、七分身鏡頭
七分身鏡頭是指你的攝像角度大約齊腰高。當一個被攝者坐著而另一個被攝者站著時,七分身水平拍攝通常很有用。當你有行動發生在臀部附近,如武器被抽出,或有人伸手到他們的口袋的時候。這就是為什麼它也被稱為「牛仔」。
《私戀失調》
05、膝蓋水平拍攝
這是當你的相機高度大約低到你的拍攝對象的膝蓋。如果配上一個低角度,它們可以強調角色的優勢。它不像地面拍攝那樣極端,但它給人的感覺是一樣的。當你想要專注於人物行走,或者在這種情況下,從家裡爬,這些是理想的。
《小鬼當家》
06、地面拍攝
地面拍攝是指攝像機的高度與拍攝對象的地面高度一致。這個鏡頭的角度經常被用來表現一個不露出臉走路的角色,它可以更加吸引觀眾的眼球,並利用演員的表演來讓觀者在腦海中想像接下來發生的劇情。
《閱後即焚》
07、肩膀水平拍攝
肩膀水平拍攝是與你的拍攝對象的肩膀一樣高。因為攝像機是與肩膀對齊的,它允許演員的頭部達到框架的頂部(減少頭部空間)。它還將演員的視線稍稍置於攝像機上方,反過來,讓人產生一種角度略低的錯覺。
《黑豹》
08、荷蘭角或傾斜拍攝
荷蘭角(荷蘭傾斜),是指相機傾斜到一邊。用這種方式,你可以創造一種迷失方向的感覺、一種不穩定的精神狀態或是用來增加緊張的氛圍。
《碟中諜》
可以用荷蘭角來展現任何緊張或主觀時刻的。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來放大各種情緒,精神狀態,或電影的懸念。
09、俯拍
俯拍是從上方俯視你的拍攝對象。這些通常是從90度以上拍攝的,任何低於90度的都可以被認為是一個高角度的拍攝。而俯拍的高度或高或底都是可以。
《了不起的蓋茨比》
俯視鏡頭對於提供一個場景的透視效果很好,除此之外,它還通常被用來敘述「中立」或「神聖」的場景。
10、空中拍攝
無論是直升機還是無人機拍攝的空中照片,都是從高空拍攝的。它使鏡頭中可以看到整個風景。在《黑鷹墜落》中,很多直升機拍攝都是航拍。
《黑鷹墜落》
無人機的普及讓電影製作者更容易使用空中攝影。最初的航拍曾經被認為是一種高預算的奢侈品,現在幾乎所有的製作都可以使用,這都要歸功於無人機的「崛起」。
Ⅸ 干貨 | 影片拍攝的8個小技巧
1、練習對焦
在你的取景框里找兩個有不同位置差的物體,像是前面放一朵花,後面不遠處放一朵花。
或者你可以找距離差別更大一點的物體,然後練習將焦點從一個物體上變換到另一個物體上,然後再移回來。這種叫做移焦。
這是一種很好的方式給一段靜態視頻添加一點動感。
這可以很有效的幫助我們獲得良好的對焦感覺,然後更容易的找到移動焦點的方式方法。
在我們平時拍攝時,跟焦對焦都是很重要的,我們不可能奢侈的拍什麼都找個跟焦員在旁邊,即使在旁邊也不一定就能很好地把握焦點位置。這時候還是需要靠我們自身的感覺。
2、練習平搖追焦
在這些練習里,我們可以 試著去捕捉那些運動速度不均的物體 ,然後看看我們能否很好地在鏡頭中把握物體移動速度的變化。
我們是不能預料到這些拍攝對象要往哪裡走,是否停下,又是否突然加速的。
如果他們突然跑出你的鏡頭外,我們是否能及時改變我們的鏡頭,然後把他們重新捕捉回來?
3、練習俯仰
首先我們需要找一些高一些的東西,例如樹木,高樓建築或者路燈什麼的。然後對這些物體,用不同的速度進行來回俯仰搖移練習。
這有助於我們習慣三腳架的手感,讓我們更清晰的把握三腳架不同的回彈力度,了解快慢速度下呈現出的不同感覺等。
找到一些高:一棵樹,建築,燈柱。實踐傾斜的對象的對象,然後回來。練慣用不同的速度。
4、練習使用變焦桿或者變焦環
有不少人喜歡在自己的視頻中添加變焦鏡頭,那麼這項練習就是不可或缺的了。
平滑的使用變焦,准確的停頓都是需要在練習中掌握的。
變焦鏡頭中很容易出現生硬的節點和運動,這是需要在練習中避免的問題。
5、練習講故事
再練完之前的一些基礎內容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考慮練習怎麼更好的講故事了。
嘗試拍攝三個不同的小鏡頭片段來組成一個小故事。
舉個例子,我們拍攝如下三個鏡頭:
A先生打開車門坐進駕駛座
A先生在電腦前面打字
A先生用鑰匙打開房門走進他的家裡,他的孩子露出頭來跟他打招呼。
這是三個截然不同的畫面片段,但是當他們組合在一起之後,就能表達出這是A先生工作的一天。
然後再比如說一個小故事是關於吃燕麥的,那麼可以拍攝這樣的三個鏡頭:
從一個燕麥片袋子往碗里倒燕麥
拿起勺子吃燕麥
在水槽子里沖洗空碗
這三個鏡頭就敘述出一個吃燕麥的前後過程。
當然是可以拍攝完整過程的,然後再靠後期剪輯完成這些敘事。
但是我們可以想一下,現在我們可能只是拍一個幾分鍾的吃燕麥視頻,那麼這么干是完全沒問題。
如果要拍攝幾小時,甚至是幾天的時間跨度下的故事,這么干顯然不合適。我們是不可能每時每刻都開著機子在拍拍拍的。
6、嘗試各種不同拍攝角度和方式
我們可以嘗試以一個對象為主體,用至少10種不同的角度方式來拍攝,每一段片段幾秒就夠了。
以下是一些關於哪些角度可用的貼士:
仰角
俯角
大仰角
大俯角
大特寫
正面拍攝
側面拍攝
長焦拍攝
廣角拍攝
長焦鏡頭特寫
廣角鏡頭特寫
微距
以及等等...
7、熟悉我們自己的拍攝機器
這里指的熟悉,是讓我們
在不用眼睛看的情況下就了解相機上的各個按鍵的位置和功能, 以便在實際操作時能准確快速的對臨場狀況作出最及時的反應和調整。
包括斑馬線的開關,對焦,光圈等等。攝像機是我們的兵器,了解手中兵器是必要的一環。
8、練習流暢的改變光圈大小
在拍攝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出現要根據目前狀態,臨場改變曝光的情況。這個時候,如果能熟練平穩地操作光圈變化,那麼想做到自然流暢的隱藏這種調節也不是不可以的。
PS:這里我們沒有提到光照和音頻變化方面,不過這兩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拍視頻,找 影鹿視頻工場 !
整理: 影鹿視頻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