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也要寫微觀世界 觀後感 ,可老師說,不可以照網上抄,我該怎麼辦呢
周末之夜,我無意中打開電影頻道,一部奇妙有趣的電影讓我大開眼界。原來中央六台正在播映法國科教影片《微觀世界》。
整部電影沒有出現一個文字,沒有一句旁白,沒用一點音樂,純粹用自然的鏡頭語言把我們帶入了一個神奇的昆蟲世界。影片描述的是一片天然的原野中,昆蟲世界從早到晚最平常不過的一天。
清晨,太陽還沒有升起,草叢中、樹枝上、池塘里、泥縫間的小動物們開始了新的一天。蚱蜢停在草葉上貪婪地吮吸著自然的甘露,沒想到螳螂已經揮舞著大刀悄悄靠近;毛毛蟲蠕動著碧綠的身子在樹枝上飛快地爬行,那種奇妙的動作真是見所未見;蜘蛛早已張網以待,一隻飛蟲撞入網中,它飛快地跑過去,手腳並用用蛛絲把小蟲纏得嚴嚴實實,然後慢慢享用……太陽升起來了,漫山遍野的野花吸引著一群群蜜蜂,它們在花從中辛勤地勞作著,來來回回,匆匆忙忙,誰也不肯休息一會。螞蟻也可算得上是勞動積極分子啦!你看,它們在地上不停地忙碌著,探頭探腦,尋尋覓覓。遇到大的獵物總是先嚇一跳,然後小心翼翼地接近,繞著獵物偵察一番。搬得動的就自己搖搖晃晃地搬回去,搬不動就立即回頭去找援兵。不一會兒,大隊人馬趕到,大家齊心協力,歷盡艱辛地把獵物搬回窩去。看著螞蟻們像農民伯伯一樣不怕辛苦,我們發出了由衷的贊嘆。爺爺說,螞蟻是一種很守紀律、大公無私的動物,人類真該好好向它們學習呢!
影片拍出了優美的自然風光,還把小動物們拉近、放大,拍出了動物界的生活美、勞動美、行為美。有幾個場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午後,一場大暴雨剛剛過去,太陽重新露出了笑臉,到處還是濕漉漉的,讓人感覺那麼清新。螞蟻們的家被暴雨沖得一塌糊塗,天剛放晴,身上還沾著泥漿的螞蟻們又忙開了,有的重建家園,有的又外出覓食,更讓人憂心的是那條大獵物還在半路上,它們又得商量著怎麼把它運回去……小溪邊,兩只蝸牛拖著重重的殼在艱難地行進。它們在一塊石頭上相遇了,相互用觸角友好地問候。我猜想,它們也懂禮貌,它們也有愛情呢!果然,它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就像一對失散多年的戀人……大路上,一隻黑乎乎的屎殼郎正在用一種奇特的方法運一團糞球。它用頭部和兩只前爪抵住地面,四條後腿靈巧地撥著糞球滾動。在路上,它心愛的糞球被一根柴棍戳住了,任它怎麼努力都搬不動了,屎殼郎急得團團轉。那種可笑可愛又可憐的的模樣真讓人難忘,我多想幫它一把呀!還有一幅奇妙的場景讓我對平時又討厭又害怕的毛毛蟲肅然起敬:一隊毛毛蟲行進在沙地上,後一條的頭部緊緊地跟在前一條的尾部,上百條毛毛蟲頭接尾,尾接頭,連成了一條筆直的「火車」,它們步調一致,紀律嚴明,遇到前面有障礙物時,後面的毛毛蟲誰也不亂陣腳,總是耐心等候,然後再一起前進……我不由得驚嘆不已,真太有意思了,太讓人感動了。大自然多奇妙啊!
是啊!看了這部電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影片中那些美妙的畫面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螞蟻搬家,蜜蜂采蜜,蜘蛛織網,星天牛打架,蚯蚓鬆土……這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蟲蟲小事」,或許我們從未去注意過,觀察過,但它們的世界、它們的生活是多麼自然而美好,它們的心靈、它們的工作是多麼讓人起敬。而我們人類呢?卻只重視自己的存在,自己的舒適,不顧後果地破壞自然環境,使多少可愛的動物失去了家園……
這是一部無聲的電影,除了自然界的風聲、雨聲、蟲鳴聲,沒有一句台詞,沒有一句解說,但誰看了都會陷入深思。它在無聲地吶喊:保護環境,保護地球,讓我們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
2. 微觀世界的觀後感 要求用第一人稱來寫影片當中的某隻昆蟲 700字左右 急呀!!!!!!!!
我是一隻小螞蚱
咿呀咿呀呦~
3. 急需一篇觀看海洋紀錄片的觀後感!!!各位親們幫幫忙!!!
紀錄片《海洋》,法國導演雅克·貝漢的最新力作。這部影片,無論是體裁,還是主題,以及導演,都讓我心嚮往之。 上周六,終於擺布好了時間,在北京UME國際影城(安貞店)安安靜靜地看完了這部本年最火的紀錄片。影片開篇語從一個小男孩的問話開始:「這是大海嗎?什麼是大海?」,隨後以美得讓人心顫的畫面,提出了一個人類要共同思考的命題——應該如何對待海洋。 影片開頭的男孩,是《海洋》製片人兼導演雅克·貝漢的兒子。雅克·貝漢此前的作品,我只看過一部,紀錄片《遷徙的鳥》。《海洋》延續了《遷徙的鳥》開創出來的詩意、唯美、形式感強烈的美學傾向,且賦予了更為強烈的現實意義。在觀看過程中,盡管我不時以挑剔的眼光注視著每個鏡頭,但很遺憾,我失敗了,因為這部電影實在非常完美,不僅僅是純粹從視覺上的美感來評價它,還包括影片所承載的深刻內涵,與畫面相得益彰的電影音樂,以及姜文的解說。 《海洋》不是一部科教片,看過的人可能不知道那些從未見過的海洋生物的名字,但一定會讀懂影片表達的思想和理念——善待海洋,毀滅海洋就是毀滅人類自身。影片在一個宏大的視野里,讓人們去感受海洋的壯美、海洋的深邃、海洋令人堪憂的現狀,以此喚醒人類的海洋意識,讓人們懂得如何去對待海洋,如何去保護這片占整個地球表面積71%的藍色家園。盡管《海洋》不像《海豚灣》那樣充滿了血腥的殺戮,讓人觸目驚心,但依然會讓人會覺醒,讓人憂思,讓人對影片和導演頓生敬意。 《海洋》被稱作「史上最燒錢紀錄片」。此片耗時5年、耗資5000萬歐元,動用12個攝制組、70艘船,在全世界54個拍攝點進行蹲點拍攝,有超過100個物種被拍攝。目前已經在全球近二十個國家公映,票房連創佳績,在美國首日票房超過了《阿凡達》。在中國卻開始遇冷,盡管滿頭銀發、年屆70的導演雅克·貝漢不辭勞苦,親到中國上海等地參加宣傳活動,但最終影片慢慢熱起來、火起來,靠著不是導演的名氣,而是影片自身的魅力和絕佳的口碑。 畢竟,不是每個中國人都知道雅克·貝漢,但是每個中國人都知道海洋,知道我們國家有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有300萬平方公里管轄海域;知道百年前西方列強自海上入侵中華的屈辱和苦難;知道位於東海海域的釣魚島和南海海域的南沙群島大部分島礁如今仍被強占;知道今日海洋環保形勢嚴峻,刻不容緩;知道海洋權益爭奪激烈,等等。在每個國人的心裡,也許都有一個跟海洋有關的夢。要實現我們的海洋夢,還需要堅持不懈地去努力。 或許由於地理位置等因素所限,很多人沒有機會去看大海、親身體驗海洋,但可以看一看這部紀錄片。在我們為了能夠生存下去,為了過得好一點、再好一點、更好一點而疲於奔命的當下,像《海洋》這樣非功利而真誠的紀錄片多看一些,將受益匪淺
4. 關於《微觀世界》。。。急。。。
是外國拍的自然界的擬人觀感片,音響超級棒,用類人的角度觀賞有超級的震撼力,自然界的生存美麗而危險,總之是非常值得觀賞的一部電影。
可以網路搜索到,應該是優酷可以下載。
5. 《微觀世界》觀後感,初一作文
微觀世界 觀後感
近日連續黃梅天,潮濕悶熱,心情有些不爽.無聊到在家看濟公.昨天一樣的將遙控器當作手槍射擊每一個無聊的節目.當射到紀事頻道的時候恰巧出現了四個吸引偶眼球的四個字--微觀世界.呵呵,覺得有點意思就看了下去.哦~~~~原來也就是個類似動物世界的節目,平時喜歡的動物的我經常看動物世界的,只是這個微觀世界覺得有點別樣.其中講述的都是我們身邊不留意的一些小動物.於是定下心來仔細觀看...恩~~原來微觀世界指的是袖珍動物世界,平時不經意的牆角也可能是個弱肉強食的小世界,一樣遵從著物競天擇的自然法則,各類蜘蛛利用自己編制的網捕捉著獵物,不同蜘蛛不同的網,捕捉不同的獵物,有常見的守株待兔,也有共同編制集體捕獵以數量取勝可以捕捉比自己大幾倍的獵物.一些不結網的蜘蛛擺脫網的束縛捕獵范圍更廣為了捕食更多食物拋棄編網的本能而進化出大的體形和巨大的毒牙,和獵豹犧牲力量換取速度的進化方法有異曲同工之處.螞蟻平時一不小心就能踩死的小蟲子其團隊精神已經發揮到了及至,群體的遷移捕食不是由蟻後或是其他個體發出的指令,而是大家集體行動的結果.這些是平時常見的動物,不熟悉的我也不多列舉了.
觀後感,人有著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長期的進化已使人類自然屬性退化到僅有的呼吸進食和繁衍的本能行為了.在高樓林立的高度文明的人類社會中,已沒有了自然法則,當然自然還是高於人類的,在人類社會有著另一套生存法則,私心取代了大多數事情,捕食行為變成了賺錢行為.偽裝變成了虛偽,取捨和合作在人類社會顯得有點不得力了.唯一不變的是生存的本能.宏觀上人類高於其他動物,可是在這渺小的微觀世界中那些為生存發展出的技能和本能又有哪點是人類可以控制或是超越的呢?
6. 誰能幫我寫雅克貝漢《微觀世界》影評大神們幫幫忙
本片無以倫比的攝影技術,獨具匠心的拍攝角度,將森林下、草叢下的世界無數倍放大到你的面前,昆蟲、草葉、水滴無不纖毫畢現。竟成為壯麗的奇觀。本片獲得第二十二屆凱撒電影節最佳攝影和最佳剪輯獎。你會驚訝於在我們的腳下,竟有這樣一個世界存在。這是黎明時分,在地球的某一處隱藏著星球般巨大的世界。茂草變成了森林。小石頭變像高山。小水滴形同汪洋大海。時間以不同的方式流逝。一小時就像過了一天,一天像過了一季,一季像過了一生。想要探究這個世界。我們須先保持靜默。傾聽和觀賞這奇跡。 拍了二十年,最後剪成七十三分鍾.從頭到尾,沒有哪個演員穿過衣服... 這是一部精彩的描繪昆蟲世界的紀錄片,讓人不由得驚嘆自然界的美妙. 紀錄片滿足了我們所有人最原始的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把最美最純粹的自然展示給我們看,讓我們自己去發現。當然少不了導演同志對畫面和音樂的精心組織和安排。 我個人覺得這才是紀錄片的魅力之所在。 在自然離我們漸漸遠去,對愛、美的心漸漸麻木的時候,推薦所有人都來看看這部片子。 與《鳥的遷徙》一樣,此片同樣出自於法國導演雅克.貝漢(Jacques Perrin)之手。不同的是,前者歷時三年多拍成,而《昆蟲世界》的拍攝時間則長達十五年。 在《鳥的遷徙》中,我已經驚訝於畫外音的稀少,沒想到《昆蟲世界》里的旁白更加惜音如金。只在影片最開始時,當鏡頭不斷推向一片茂密草海深處時,才出現了短短兩分鍾的畫外音: 「黎明,在某個地方的一塊草地上,這里隱藏著一個昆蟲的世界……對於昆蟲來說,最小的石塊也可以變成山脈,最小的水坑也象海洋那樣廣大。在這里,時間以另外的方式流淌:一小時就是一天;一天就是一季;一季就是一生。為了了解這個世界,我們應當學會安靜地傾聽它們的呢喃」(大意)。 這之後,影片再沒有一句多餘的話,全片讓畫面和聲音自己來說話,用唯美的畫面和逼真的擬音將一個微小尺寸里昆蟲的世界放大在我們眼前。 清晨,一隻沾滿露水的毛毛蟲輕輕爬上濕漉漉一枝草; 一隻胖胖的綠色蟲子占滿整個畫面,它有讓人發笑的一張花臉和一臉的憨態可鞠; 一隻紅通通的七星瓢蟲爬過一片葉子,背景被虛化,畫面簡單成鮮艷的紅和柔和的草綠,構圖的角度相當講究; 幾只螞蟻圍著一隻大大的露水,那水珠圓潤晶瑩,漸漸滑落。 …… 影片用細膩的鏡頭語言,告訴我們從陸地到水中,蟲子們從清晨到夜晚的生活,讓我們逼真地看到一群被忽視的小生靈的生活。在我們不注意的角落,在另一個時間的范疇里,這些蟲子也在努力地活著,日復一日,在一個縮微的天地中忙碌於生計,經歷著風吹雨打,並遭遇著愛情和生死: 在丁丁咚咚的音樂中,一群螞蟻正在勤勞覓食:有的使出渾身力氣拖著細小的麥穗;有的興沖沖地銜著一隻葵花籽;有的拉著一隻飽滿的玉米粒,有的舉著一隻小蒲公英。它們拉著拖著舉著所能找到的有用東西,小心地貯藏到倉庫里; 在軍樂節奏的配樂中,一隻屎殼郎驕傲地推著一隻的糞球進入了鏡頭,它動作麻利,推得奇快。上坡時,它大頭朝下,後足奮力去頂;前方出現了一隻倒刺,深深扎入糞球。可憐的屎殼郎左推右推,用後足頂,用大頭推,拱得幾乎挖地三尺。最後,它終於將糞球頂出了細刺,又一路向前推。鏡頭越拉越遠,還原到真實的尺度時,那隻巨大的糞球不過是塊微小的土粒。 以昆蟲之小,它們的生命隨時受到威脅,一隻雉雞在螞蟻的眼裡就是恐怖的巨人;一隻張網的蜘蛛可以傾刻將蝗蟲用絲包成木乃伊;一株食蟲草可以殺蜜蜂於無聲無息;一場不起眼的雨足以給昆蟲們的家帶來毀滅性的災難。看著這些微小的昆蟲生活在如此危機四伏的世界上,突然明白了影片的旁白:「對於它們,最小的石頭就可以變成山脈,最小的水坑也象海洋那麼廣大」。 為影片增色不少的還有它的音樂,《鳥的遷徙》一片中的音樂似乎也出自Bruno Coulais之手,他經常採用人聲的哼唱表達純美寧靜的氛圍。 在清澈的女聲吟唱中,兩只蝸牛交頸纏綿。它們小心地伸出觸須,試探著對方,又飛快地彈開,就象人類初初遭遇愛情時的緊張和羞澀。之後它們溫柔纏綿,交融一體。在越來越高揚的音樂中,我們體會到蝸牛在愛情中不斷飛揚。這組畫面是如此感人,以致於一個朋友對我說過,他家裡曾經有一個小院,為了院子里的花,每年他都會殺死很多的蝸牛。但自從看了《昆蟲世界》里這組畫面後,他再也沒有碰過一隻蝸牛。 最讓人叫絕的是一對毛毛蟲行進時的音樂,轟隆隆的打擊樂後,忽然出現了十分滑稽的節奏感很強的沙沙沙的音樂,一隊頭尾相連,象軍隊一樣整齊的毛毛蟲占據了畫面。它們步調一致,整齊劃一地爬行。之後一隊變兩隊,兩隊變成了一個環形的圈,拱拱地蠕動。蟲子們的秩序讓我想起了人類世界裡嚴密的組織和組織里服從紀律的人們。 這部影片我看了三遍,越看越覺得蟲子的世界何嘗不是個微縮後的人類社?而人類的圈子何嘗不是個放大後的昆蟲的世界?正如那隻奮力推著糞球的屎殼郎,在它看來,那糞球無比巨大無比珍貴,它為此付出了所有的力氣。而在我們看來,那不過就是一隻糞球;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在這熙熙攘攘人世間,一群為利為名為女人為房子而奔走的人們同樣覺得自己所推所追趕的東西是如此重要,但假若有上帝,當他站在很高很遠的天空看到這群忙碌興奮的人們時,在他的眼裡,這些人與那隻推糞球的屎殼郎有什麼不同? 我從來都不喜歡蟲子,甚至懼怕它們。在我看來,也許應該說大多數人都這么認為,蟲子長得醜陋、渺小、惡心……我是怎麼也不會想到有人會花十幾年的時間去拍這些小生物,而且拍得如此精彩。雖然沒有故事情節,沒有字幕,也沒有解說,全靠畫面本身來詮釋,卻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我們從來沒有關注過的美麗「蟲生」,小小的昆蟲,經過鏡頭放大重現在屏幕上,原來竟然是那麼宏大,那麼神奇,那麼幽默…… 原文來自第二世界娛樂共享社區 http://www.offid.cn/ 詳細出處參考: http://www.offid.cn/i/63/note/99452.html
7. 高分懸賞。法國電影《微觀世界》的影評1000字
紀錄片《微觀世界》,是1996年嘎納電影節技術大獎。1997年獲得法國愷撒獎8項提名,並最終奪得最佳製片,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最佳音樂,最佳剪輯5項大獎。即使這么年代久遠的片子,在今天看來還是有許許多多可圈可點之處。 《微觀世界》這部紀錄片以動物的視角來展現昆蟲的世界,畫質非常出眾,畫面顯得異常透徹、干凈,而聲音方面,整部紀錄片除了開篇的一小段描述之外,幾乎沒有人聲,全由昆蟲的窸窸窣窣和巧妙的配樂構成。但是整部片子卻不顯得沉悶,因為它不單純是一部「說教式」的紀錄片,它就像是由昆蟲們粉墨登場傾情出演的一部劇情片,訴說著昆蟲們生活在這個世界的點點滴滴,紀錄片處處洋溢著法蘭西式的浪漫情懷。 電影《微觀世界》里有這樣一幕,兩只長途跋涉的蝸牛,各自有各自的方向,某一天恰好不偏不倚地出現在對方的面前,敏感而細致的觸角,漸漸伸長,是向對方及命運的試探,觸到又縮回來,仔細揣摩與醞釀,終於,彼此同時向前、再向前,直至身體完全的揉和在一處。在雅克·貝漢的鏡頭下,它們的肌膚濕潤而柔軟,所有的感官細胞都極致地張開,閃爍著晶瑩的渴望。它們的一生中能有多大的幾率能讓它們在長途跋涉之後能碰見與自己一樣的同類,與自己一樣有著相同的外殼、氣息,甚至夢想。這樣的相遇,會是如何的讓人激動。畢竟,一輩子的運氣,也許都積聚在這一刻而發散,沒有前言,沒有後語。這是我看到過的影片中最性感的一幕,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滿了對生命的熱情和感恩。
此外這部紀錄片運用了擬人化敘事的手法,注重用生物共有的感情來打動人,它不注重於介紹昆蟲們的生活習性,而是像講故事一樣把昆蟲們的生活娓娓道來,而且很成功地「用畫面講故事」。我們看到屎殼郎鍥而不舍地推動糞球時,會被它的執著感動;看到毛毛蟲秩然有序地排隊前行的過程中,突然遇到另一隊毛毛蟲,秩序被打亂時,我們也會跟著它們驚慌;看到螞蟻們背著比它們自己還要大還要重的食物時,會不自主地欽佩螞蟻們的勤勞艱辛……在觀看影片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昆蟲們和我們一樣,會有親情、愛情這些情感,也會爭強好勝,也會和愛侶纏綿甜蜜,也會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感到害怕。 當然影片在處理上還是有些尚待商榷的地方,比如在畫面剪輯時,非常混亂不堪,只是一堆凌亂的鏡頭堆砌起來,讓人無法理解。不過也許是因為當時剪輯技術的發展沒有今天進入數字時代這么迅速的緣故吧。還有在蜘蛛捕蟲的那一段,明顯是人把可憐的蟲子扔在蜘蛛網上的,擺拍的痕跡太過明顯。最後蟲子的配音也有點不太對勁,給虻配的振翅音倒更像是蜜蜂的聲音。 不過也許正像這部紀錄片幾乎沒有使用傳統紀錄片配加的演講模式一樣,為的就是使我們更多的關注畫面拍攝所要表達的本身,而不受其它干擾。所以,對待這部影片的利弊上,更多的應該從影片所要傳遞的東西來說。影片背後傳達出的平等的觀念才是這部影片最出彩的地方。法國的紀錄片沒有太多吸引眼球的很炫的技巧,而是通過一種特殊的講述方式去吸引我們,讓我們去感受,去領悟,這種紀錄片所包含的人文氣息是很多其它同類紀錄片所難以企及的。
總而言之,影片《微觀世界》用一種濃厚的法蘭西式浪漫情懷,為我們展現出了另一個不一樣的世界,讓我們理解昆蟲們的喜怒哀樂,讓我們去尊重,平等的對待生命。我想,這才是它真正出彩的地方。
8. 小鞋子觀後感和微觀世界觀後感。。都50字
你個傻逼
9. 微觀小世界觀後感
給你幾篇參考:
1、最喜歡片子里的小瓢蟲,它簡直就是個惹是生非的小惡魔,欺負完這個就欺負那個,並且樂此不疲.
微觀小世界,講述的是我們所忽略的微小生物的生活,兩位藝術家將之放大,用動畫的形式展示給我們——昆蟲世界裡那些妙趣橫生的故事,調皮惹事的小瓢蟲,被整的很慘的蜻蜓,爬的很慢很慢想過馬路的蝸牛,以及那個老撐著網在那等待的小蜘蛛......該片畫面強烈生動、絢麗多彩,充斥著自然界的各種聲音,簡直就是一部大自然交響曲,這是讓我印象深刻的因素,也是刻意放大之後的效果,讓我們無法忽略。昆蟲人性化的處理則增加了片子的可看度,法國式幽默融入其中,讓人時不時捧腹大笑。昆蟲們都個性鮮明,有的偏執、有的調皮,有的愚蠢...結合人類世界中的許多元素,讓片子看起來更加容易理解,甚至在一個螞蜂逐月的故事中,還出現了用螞蜂惡搞飛機空中加油的鏡頭,這更是讓人捧腹的元素,不得不佩服這兩位藝術家的浪漫和創意。
2、這是迄今為止我見過的最可愛的有關動物的3D動畫了。
2006年法國製作,Futurikon出品,Thomas Szabo等導演。每集大約5分鍾左右,故事多發生在鄉間叢林、房前屋後和草地里的蟲蟲世界。出場角色最集中的有瓢蟲、蒼蠅、蚊子、毛毛蟲、蜜蜂、蜘蛛、蜻蜓、蝗蟲、蜣螂、蝸牛...在這個沒有階級富貴沒有規章許可權的微觀世界裡,眾生平等~~~
這個世界沒有殺戮和戰場,但是有喜歡挑釁的瓢蟲和愛佔便宜的屎殼郎,有總也抓不到蒼蠅的蜘蛛和喜歡飛行表演的黃蜂,螞蟻搞圖騰崇拜,蚊子專門吃素, 有浪漫的花前月下,也有狡猾的惡作劇~~~基本上,蟲蟲們活動在人類寶寶4-5歲的年齡,每天吃飽喝足,專門調皮搗蛋。
Minuscule每個片段都可愛到爆,童真童趣的情節,擬人化各種昆蟲動物,真實背景,零台詞,配以超級誇張的音效(太精妙了!!),每一集都超級搞笑,看得人神清氣爽!!
Minuscule背後,是一夥頑童精神的締造者.
通常,沒有商業考慮,好東西很難繼續。但是只有商業打算,一定沒有這么好的東西。
10. 天地人三部曲的《微觀世界》
★《微觀世界》/《點蟲蟲》Microcosmos, le peuple de lherbe (1996)
通過視角的轉換,本片給你展示了另一個世界。如果你知道一個美女的臉被擴大很多倍就會成為崎嶇的山嶺。
如果你知道一隻螞蟻的腿被放大很多倍就會成為擎天的立柱!難道你不想驚嘆這種神奇嗎?如果你還不知道,難道你不想知道嗎?到一個未知「星球的一次探險旅 行。田野、池塘里的昆蟲、微生物不再平凡微小的不足掛齒,精妙的自然奇觀讓人瞠目結舌。濃密壯觀的叢林不過是一束草葉,小小露珠現在比籃球還要大。在一個 普通牧場度過的一天變得如此驚心動魄,在這里,輕柔的毛毛細雨象暴雨台風,嫩草葉也變得巨大無比…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您將為您所看到的驚嘆不已。
本片耗資巨大,歷時4年,完成了無數令人無法想像的拍攝,在業界絕無僅有!
1996年獲戛納專題片大獎,法國上映期間,1600萬人為一飽眼福而走進電影院,使該紀錄片創下票房奇跡。 1996年第四十九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高等技術委員會大獎。
1996年度法國音樂獎(VICTOIRE DE LA MUSIQUE)最佳電影音樂獎。
1996年比利時佛蘭德斯國際電影節Georges Delerue獎(最佳音樂獎)。
1997 年第二十二屆法國電影「愷撒獎的5個項獎:最佳攝影(Thierry Machado、Hugues Ryffel及本片的兩位導演兼攝影師克勞德·努利德山和瑪麗亞·貝蘭奴)、最佳音響、最佳剪接、最佳電影配樂(布魯諾·古萊 Bruno Coulais)和最佳製片人(雅克·貝漢 Jacques Per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