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技術與時間3電影的時間與存在之痛的問題》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技術與時間 3》([法] 貝爾納·斯蒂格勒)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https://pan..com/s/13xHuOj06m4hlVXFl5Wi-Ew
書名:技術與時間 3
作者:[法] 貝爾納·斯蒂格勒
譯者:方爾平
豆瓣評分:8.2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5
頁數:322
內容簡介:
《技術與時間:3.電影的時間與存在之痛的問題》是貝爾納·斯蒂格勒在德里達指導下所寫的博士論文的第三卷,被認為是20世紀末法國哲學界最有影響力的著作之一。
《技術與時間:3.電影的時間與存在之痛的問題》描述了現代科學技術,尤其是視聽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的廣義上的「存在」所造成的重大負面影響。
作為德里達的繼承人,斯蒂格勒在技術命運的哲學分析領域開啟了一個轉折。——格里高利·沙東斯基
為了擺脫技術霸權,斯蒂格勒認為除了公共權力的積極介入外別無他法。如果讓數字技術與其強大的能力在社會化的進程中與金融資本主義攜手,那就意味著向政治妥協。——加布里埃爾·梅侖貝爾熱
作者簡介:
貝爾納·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法國著名哲學家、文化學者。巴黎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博士,現任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文化發展總監。
② 電影的論文參考範例
電影藝術發展至今,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也成為大眾休閑生活的一部分。下文是我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淺談光與影在電影中的作用
電影膠片就是通過多次的曝光,通過顯影液、定影液把光影儲存在膠片上,這只是對光影的初級運用。隨著技術的發展,色彩、聲音等在電影的運用,人們卻慢慢的忽視了光與影的作用。普通的觀眾一般觀看影片時,不會關注到電影中光與影,理解光影有利於我們更加深刻的理解影片。
一、光影具有幫助敘事、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
我們一般不難發現在電影中出現這樣的畫面,像表現陰暗、恐怖、的情節,來表現緊張的心態,而且恐怖的節奏越開越快,心臟隨著光與影襯托出來的畫面節奏跌宕起伏,一直到影片的結尾。一般表現這樣的畫面運用黑色冷光 的光影環境,來引起心理上的共鳴。還有一般運用陰影來表現時間的流逝,像樹的陰影的變化,人影的位置的變化等都能對故事情節的發展具有推動的作用。在《瘋狂原始人》為了逃避地質災害,蓋帶領著瓜哥一家去尋找蓋所說的避難的地方,每當蓋提到這個地方,在畫面中這個地方發出強烈的散射光,吸引著人們,推動故事主線的發展。
二、光影能夠塑造人物的形象
光影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電影的黑白時期,光與影的應用非常的明顯,在我國建國早期的黑白電影時期,表現漢奸或者日本人的醜陋面目時,除了特寫的低角度鏡頭外,還需要頂光或低光來強化面部的輪廓,來突現出他們猙獰的面孔。在表現正氣、剛正不阿的形象時,運用低光和正面光。在影片《英雄虎膽》中土匪在燒殺山下的村民時,土匪表現出的面目表情,在低光的照射下,閑的能加的猙獰。
三、光影能夠製造懸念
在一部電影中懸念的設定,可以通過人物之間的對話、故事的結構的預設、攝影機鏡頭的安排、道具等等都能製造懸念。而且光與影也能夠很好的變現懸念,這也是一些導演非常注重的表現運用的手段之一。但光與影的運用需要心理學的應用,使光與影在觀影人的內心產生共鳴。像【德國】於果?明斯特伯格提出的關於注意力、記憶、想像的情感等,在論證中進一步精細地處理主題的認知問題。明斯特伯格為不同的心理元素找到了對應的電影形式,這是電影處理時間和內心經驗的方式等等。這些所表達的理論需要和人們大致同一認同的心理認知。在影片《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畫面多次出現湖對面一閃一閃燈的光影。讓人思索,製造懸念。
四、光影能夠營造不同的環境
在人工光與自然光的配合下,它能夠表現出不同的環境情調,傳達不用的心情,比如能夠傳遞溫馨、悲傷、恐怖、浪漫、的環境。導演或者製片人能夠運用光影表達出影片當時環境想要表達出的思想。觀眾一看畫面的環境,就知道給人的感覺,就能夠大概知道要表達的情感色彩,或者能夠在內心心中形成接下來可能要發出的事情。給自己一個預期。在這里就不在多說通過光的角度、光的型別以及燈光的運用等等,產生不同的效果。在《夏洛特的煩惱》中,夏洛做夢回到高中時代的場景,在畫面中以黃色為底調,然後在教室外打進柔光,然後在通過光的散射使教室變成一個溫馨、憧憬的環境。
五、光與影能夠揭示人物多樣的心理
光也可以在電影中發揮它的表現非物資世界的那種不同尋常的感染力。在心裡的表達,光影的運用能夠表達出影視人物的心裡。在認識人物的心裡就必須運用電影心理學的研究。用陰暗的光,閃爍的影來表現人物內心飄忽不定、丑惡、陰險、等心裡,來丑畫人物的一面。應用強光或者柔光,無影的畫面來表現出純潔、崇拜的心理,美化人物。當然,我說的是約定俗成的,大眾一般認定的情況。也有特殊的情況下,非常規的運用也是有的,光影的運用也是可以多變的,所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運用不同的光影展示不同的心理。在影片《夜訪吸血鬼》中,湯姆?克魯斯?布拉德走在晚上的的馬路上,路邊的幾盞路燈在霧的遮蓋下時隱時現,表現出湯姆?克魯斯?布拉德對當時自己的迷失,孤獨無助的心理狀態。
六、光影能夠美化畫面,產生詩意化
現在無論是攝像還是照像,對畫面的要求不斷地提高。雖然長焦距加特寫鏡頭能夠虛化背景,突出被射主題。但是如果沒有光參與下,拍攝的畫面只是將原有的畫面拍攝下來,只是有其型,而沒其神。但是加上光影之後就會出現不同的效果,就會感覺畫面有了靈性一般。長鏡頭產生的朦朧感再加上光的促進作用,使我們在朦朧的畫面下產生無限的遐想,產生詩意化。在《猩球崛起》中,在影片的最後凱撒打敗了科巴,各種被破壞的景象,讓人感覺非常的雜亂。但是在黃色的光線在窗外照射進來,畫面頓時讓人感覺是那麼的靜謐、和諧,產生嚮往和平美好的詩意化。
「視覺戲劇的奧妙和偉大就在於運用光的無限變化來表現整個生活,包括人的各種思想感情、意願沖突和勝利,它只把人和物體當做光的具體形態來理解並且根據劇情的主導思想來和諧地安排它們」。借用卡努杜的話來說:「戲劇對光如此的重視,對我們來說具有借鑒和指導的意義」。我們應當重視光與影的作用,讓光影在電影中能夠起到應有的價值。
<<<下頁帶來更多的
③ 求兩部國外關於電影時間、空間的文獻或是論文的名字及300字的文獻綜述!
留言給你了 請查收
④ 電影類論文3000字左右
隨著電影工業的蓬勃發展,電影已將觸角伸至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逐漸成為人們日常休閑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電影類論文3000字左右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電影類論文3000字左右篇1
淺析新女性主義下小妞電影的人物塑造
那麼“小妞電影。在這樣一個大環境里,看準了消費者的觀影需求,尤其是現代女性觀眾的內心需要,從年輕女性對愛情、都市時尚以及獨立精神(這也和“小妞電影”中最主要的元素想吻合)的追求再到通過電影的自身特質的展現,不斷迎合女性消費群體,找准市場定位,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符合年輕女性身份的“小妞”形象,也拍攝出多部口碑票房雙贏的“小妞電影”。
“人物是電影敘事文本的基礎和靈魂”,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創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更是是敘事的核心,是矛盾沖突的核心。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敘事的實現者,電影是通過人物性格的打磨以及畫面和聲音,進行對人物的塑造和對角色的詮釋,使得電影的敘事具有生命力,能夠讓觀眾通過人物走進電影。上世紀女權主義的三次浪潮,讓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追求要在各方面與男性看齊,而不是再作為男性的依附者。電影作為一種文化反射,小妞電影逐漸走紅。小妞電影中的女主人公是生活工作在大城市的現代女性,具有經濟、情感上的獨立性,電影設定的軌跡一般是女主人公經過重生獲得了美好。
一、現代女性面對的生活壓力
現代都市年輕女性承受著來自多方面的壓力,生活節奏加快,情感越來越匱乏,人們越來越孤獨。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經常是身兼數種角色於一身,需要有工作、家庭兩不誤的奉獻精神,因此她們面臨著就業、競爭、感情和家庭等方面的多種壓力,而20歲到30歲的女性在工作和感情上的問題比較多。“小妞電影”恰恰是以這一群體為創作對象和主要受眾,很多剛剛步入社會和職場的年輕女性都會碰到工作和感情上的雙重壓力,因此她們和電影中的“小妞”們能夠找到共同語言,能夠在電影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同時也能夠在幽默輕松的電影氛圍里得到放鬆,她們也就會在做觀影選擇的時候偏向於選擇“小妞電影”。“電影《慾望都市》在首映當天,女性觀眾的比例高達85%,而在25歲以上的觀眾群中,女性所佔比例為80%。影片在上映首周便以5000萬美元登頂北美票房榜,而3-4億美元的總票房幾乎全部由女性撐起。”
二、新女性主義下的尋找自我與成長
新女性主義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新女性主義不僅要求變革法律制度、爭取女性的合法權利,而且呼籲突破父權制思想的壓迫,建構女性意識,形成一種新的價值觀念。也就是說,現代女性從內心更希望活出自己的一片天空,渴望突破現實生活中的性別歧視,獲得自由,不再成為男性操縱的對象,強調男女性別平等。她們渴望進入社會,參與競爭,讓自己以一個獨立女性的身份在社會站穩,而不是作為男人的附庸,以男人為自己的生活中心。現代的新女性主義隨著社會的不斷開放,各種思想的激烈碰撞,也探索出解決性別沖突的一系列手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就是文學和影視作品(這里對文學作品不做贅述)。
在杜拉拉的職場奮斗過程中,她始終信奉著自己的職業理想,將工作永遠放在第一位。影片里有四處地方能夠體現杜拉拉追求獨立的精神:
一是杜拉拉在DB公司面試時迴避說出離開之前公司是因為性騷擾的原因,而是強調要追求自己的職業理想;
二是杜拉拉在公司內部競聘HR的時候,拒絕王偉一起出去散心的提議,而是說到“我還有我的職業理想”;
三是當王偉提出讓拉拉和自己一起當背包客的時候,杜拉拉搖搖頭,說到自己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工作;四是在公司年中年會的上,王偉評價杜拉拉更在意自己的工作和公司對她的看法。顯然,無論是從杜拉拉自己的口中還是從他人的角度,我們都可以看出杜拉拉對職業的追求和熱愛,甚至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不可撼動。
並且在好友海倫因為辦公室戀情曝光,主動離開公司,甘心做DB員工家屬的舉動,也可以襯托出杜拉拉的獨立個性,渴求和男人站在同一個高度。其實,這樣的情況不只發生在杜拉拉一個人身上,而是發生在擁有新型婚戀觀的新女性身上,她們認為“愛情不是依附,愛情是各自堅強獨立,在努力走到一起”,就像《非常完美》里的蘇菲在失戀時體會到的“女人只有找到自我,才能找到真愛”。都市裡的年輕白領們接受了高等教育,獨立個體的意識很強烈,反對職場中的性別歧視,渴望成為職場精英,以至於成為“女強人”,在獲得事業上的成功時又失去了情感和家庭。情景再現,使女性觀眾找到自己的影子,她們找到了一個“發聲筒”,一個“反光鏡”,所以這樣一個能夠充分找到共鳴的電影類型成為廣大年輕女性觀眾的重點觀影對象,是可以理解的。
社會的發展推動了新女性主義的發展,女性開始爭取屬於自己的權力。小妞電影作為新女性主義文化的反光鏡之一,用獨特的視聽語言表達了新時代女性的追求與嚮往。國產小妞電影起步較晚,存在著類型不明確、故事牽強等不足,目前小妞電影需要根據受眾和市場需求,塑造出獨具中國特色的小妞電影。
電影類論文3000字左右篇2
淺析電影《大追捕》對暴力場面的美學處理
隨著電影工業的蓬勃發展,電影已將觸角伸至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逐漸成為人們日常休閑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一場90分鍾的電影,可以是一場洗禮,洗盡觀者一身鉛華;可以是一台鬧劇,緩釋觀者緊綳的神經;可以是一次穿越之旅,帶領觀者體驗不一樣的人生……電影銀幕恰似一方神奇的所在,純白幕布上跳躍的影像就如同電影導演這位“自由的畫家”揮灑的不同風景,傳遞人生喜怒、世間倫常,帶給觀者心靈的感悟和視覺上的享受。電影就是這樣直觀的所在,即使於影像之外體悟到不同的思想內涵,那也是社會經歷和文化背景的映射,我們不得不承認,一位優秀的導演就是有那樣的能量,僅僅依靠視覺上的沖擊,就帶給觀者心靈的震撼,因此在場景上大做文章是一部影片優秀與否的重要考量。
縱觀世界電影發展歷程,“暴力”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和哲學問題,暴力場面在多種題材的影片中的展現長盛不衰,但由於其本身具有的社會功能和道德功能,導演在暴力場面的處理上逐漸歸於一種“美學”呈現,弱化了暴力場面的血腥和沖突感,在表現上趨於柔和的觀感和視覺的盛宴,影片《大追捕》在暴力場面的處理上就別具匠心。
一、打鬥場面的美學處理
由周顯揚執導的影片《大追捕》上映於2012年3月15日。該片圍繞兩宗相隔二十幾年卻被警方認定是同一兇手所為的兇案展開,通過警匪間撲朔迷離的故事將真相娓娓道來,其中暴力情節的存在一方面強化了影片情感的表達,另一方面也推進了情節的發展。片中共有10處暴力場景的呈現,其中最為精彩的當屬影片開端男主人公王遠陽在獄中與人打鬥的情景,四人搏命相爭、刀拳相向,本為血腥氣最為濃重的一場戲,卻被導演打造成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武舞大戲,堪稱視覺佳宴。
(一)色彩情感的運用
色彩情感是一種色彩心理反應,當人在視覺上接收了不同的光信息後,會經由思維並融合過往的經歷等而生發情感,感染人的情緒。影片導演周顯揚很巧妙地利用了色彩情感對暴力場面進行了美化,在降低了打鬥場面的血腥味的同時又完好地保留了暴力塑造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的功能。該片主要採用了昏黃的色調對暴力場面進行了渲染。黃色是一種明亮的色彩,通常給人以燦爛、輝煌、積極向上的感覺,而當黃色被降低色度,雖然會瞬間失去光彩,卻給人以沉重、肅穆的壓迫感,而用在王遠陽與人打鬥的場景中,則一方面弱化了具象斗毆場面帶給人的驚懼感,一方面加強了整個過程的恢宏氣勢,與浴室噴頭潺潺而下的水簾相得益彰,在光影的作用下,充滿暴戾氣息的浴室瞬間化作一個炫目的舞台,成為王遠陽四人的“斗舞場”,張揚而不牽強。
(二)形式化搏鬥場面的打造
電影中音樂的運用能夠在烘托氣氛、美化視覺效果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一段低回婉轉、舒緩悠長的樂曲是治癒憂傷的良方,渲染影片氛圍,直抵觀眾心田;一段歡快優美、高亢悠遠的歌聲是快樂情緒的催化劑,促進觀眾情感的迸發,使其與影片人物同喜同樂。而在該片中,音樂始終貫穿於王遠陽與三人的打鬥過程中,弱化了喊叫聲的呈現,其中咄咄緊逼的節奏更是增強了整個場景的緊張感,使武舞形式下打鬥場面的戾氣以更加溫婉的氣勢直抵人心,引導人們以一種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整個過程,從而削減了這個暴力場面的道德意識。
影片開頭,水簾下王遠陽一張揚起的臉像是一個亮相,預示著“好戲”即將開場,果真,鏡頭一轉,映入眼簾的便是在王遠陽的徒手撕扯下一張猙獰的臉,鏡頭中王遠陽對對方的拳腳相向引來被打者的幫手,這些人的出現不是粗暴亂入,而是“踏水而來”,昏黃的燈光,濺起的水滴晶瑩剔透,像是給那隻腳穿上了水晶鞋,畫面絢麗奪目,如果時間停留在那一刻,觀眾該會沉醉其中而不能自拔吧!但是“好景不長”,幾人廝打在一起,王遠陽扭曲的臉龐盡收眼底,此時一個慢鏡頭的運用,道盡了他被打的痛苦,而少去了凶暴之氣。王遠陽掙扎之餘用腳踹開了對面的人,此人倒地時還是一個慢鏡頭的處理,借著飛舞的水花,眼前又是一個優美的“舞蹈地面動作”,美輪美奐。與此景相同的處理還有被王遠陽打到暈倒而撞牆的人物形象,撞向牆壁的瞬間,都在慢鏡頭的處理中,與周圍晶瑩的水線構成了一幅優美的畫面。整個過程中,幾個人扭打的場景,都被呈現於全景鏡頭中,霧氣繚繞,水聲陣陣,健碩的身體線條,無一不為弱化場面的暴力氣息發揮了作用,給觀眾呈現了一出優美而壯闊的舞蹈大戲。
二、暴力虐待場面的美學處理
影片中有兩段對立且糾纏不清的關系,都與在音樂方面極負盛名的徐翰林有關,他是殺死養女徐依雲並偽造現場掩蓋真相最後嫁禍於人的兇手,又死在也有著他養女身份的徐雪的錯手推搡下。徐翰林與兩人的糾纏在於他看不得他的養女們與任何男人的交往,一旦發現,哪怕是眉眼間傳情,都要被他侮辱和大罵。影片中徐翰林的第一次暴怒源於他在接徐雪放學時發現有一個男生對徐雪微笑,雖然當時他並沒有什麼反常的反應,還友好地和徐雪就讀學校的校長談笑風生,但回到家後,他就像是變了一個人,對徐雪大肆唾罵,罵她不要臉、不知廉恥,言語之間盡是變態與不堪,完全不是一位父親應有的姿態。
面對徐翰林的質問,徐雪一句“沒有”就遭到了他的暴打,顯然這個回答並沒有讓他滿意,但接下來的情形則充分顯露了徐翰林的變態,他一方面對徐雪否認的回答產生質疑,逼她承認與那個男生有關系;一方面又阻止徐雪產生與其他男生在一起的想法,而且還摸徐雪的手,與她耳鬢廝磨,告訴她這么做都是為了她好。徐翰林對徐雪第二次暴怒發生在發現徐雪將電話號碼告訴了別人,在並未弄清這個電話到底源於哪裡時,就對徐雪一頓暴打,不問青紅皂白就辱罵徐雪太不要臉了。這兩個場景的處理上有異曲同工之妙,無論是徐翰林的暴打還是辱罵,徐雪都沒有任何反抗,這無疑弱化了兩者對抗間的沖突感。此外,這其中還穿插了4個徐太跪拜佛前的場景,這是對徐翰林罪惡的救贖,也化解了影像的戾氣,緩和了觀眾的情緒。徐翰林與徐雪的第三次沖突其實是第二次沖突的續寫,徐太的口供道出了徐翰林死亡的真相,而徐雪也第一次對好朋友吐露心聲,承認是自己失手將徐翰林推下樓。第三個場景中,徐翰林的行徑更加惡劣,其下手之狠戾透著殺氣,徐雪被推向酒櫃,酒瓶瞬間倒落,足以見得徐翰林推搡徐雪力氣之大,而後徐翰林仍沒有放過虛弱倒向沙發的徐雪,這時徐雪開始反抗了,她拿起棍子打向徐翰林的腿,但此時導演則採用了近鏡頭,鏡頭中徐翰林的腿和後背成為主體,弱化了整個爭持場面的緊張氣氛。
徐翰林與徐依雲的沖突源於徐依雲想要帶著孩子離開家裡,她打電話求助男朋友王遠陽,沒想到這一切被本來因為酒醉熟睡的徐翰林聽到,他因此而暴怒,大力將徐依雲推向牆壁和鋼琴上,最後推到地上,徐依雲被地上的尖銳物扎到,然而這一切並不足以消解徐翰林的怒氣,他拽起徐依雲倒在床上,嘴裡說著讓她說話,卻狠狠地捂住她的口鼻,最終徐依雲死在他的手裡,為了掩蓋自己的罪惡,徐翰林撕碎徐依雲的衣裙,製造了她被奸殺的偽證,並報了警,打開門想讓王遠陽替他背死罪,此時應徐依雲要求來接她們母女的王遠陽趕到徐依雲的家,看到徐依雲被害的場景,他驚呆了,警察趕到,王遠陽成為這起謀殺案的嫌疑人。這一場景中,徐翰林對徐依雲動手的整個過程中,除了眼淚的控訴徐依雲沒來得及說一句話,沖突感因此而大大減少,另外,雨簾下徐翰林殘忍謀殺徐依雲的情境被模糊化,削弱了血腥氣的呈現,使徐翰林殺人的整個經過在情緒渲染上柔緩了些,更易於觀眾接受。
三、警匪暴力對峙場面的美學處理
影片中10個暴力場面中有5個是王遠陽與警察之間的暴力對峙。第一個是王遠陽接受審訊的過程,面對警方的暴力質問,王遠陽一聲未吭,被逼到忍無可忍,他的一句“不是我啊”卻遭到警方暴打,一腳將他從凳子上踢下來,揪住他的頭撞向桌角,但此時鏡頭並未直接對這一情景進行細致的刻畫,而是通過晃動的桌腿展現出來的,削減了血腥感。整個過程中音樂元素再次被啟用,肅穆低沉的樂曲似乎在為這個無辜青年鳴不平,銀幕上大片的黑色一方面透出回憶的味道,同時也加強了壓抑感,雖然視覺上觀眾並未看到更多王遠陽被打的細節表達,但從心理上卻已經感受到了他的哀怨,這是導演對該場面的處理之美。
王遠陽對警察實施暴力行為的第二個場景其實算不得一場真正的對峙,他來找阿螢並用衣服罩住她的頭卻並未給她造成致命的傷害,隨著後來的情節推進可以知道,他去找阿瑩的目的其實是想引導警察偏離真相,將罪責引到自己的身上,替親生女兒徐雪頂罪。王遠陽挾持阿螢走進房間,抵抗中的阿螢被王遠陽抱起掄到地上,過程中阿螢的腿掃向桌上的酒瓶等玻璃容器,瓶子散落摔下,是兩人沖突間力量的最好詮釋。阿螢被迫躺在王遠陽身上並掙扎時,鏡頭為觀眾呈現了阿螢的視角,一個被衣服蓋住的白色空間,壓迫感頓時倍增,加強了阿螢的情感訴說,無助而恐懼。
王遠陽與警察的第三次對峙是與整個案件的推動者林正忠的對決。林正忠是個“死腦筋”的警察,執著而倔強,為了探求真相不惜付出一切。林正忠懷疑王遠陽是徐翰林被殺案的兇手,意圖套出口供將他逮捕。林正忠在懲教所等到來報道的王遠陽,並將他帶到大嶼山,那個王遠陽與徐依雲曾經常常約會的地方。纜車上,林正忠對王遠陽循循善誘,試圖讓他承認因為恨徐翰林不同意他跟徐依雲在一起而起殺意,出獄後就殺了他,無奈20年牢獄中隱忍的生活已經讓王遠陽聲帶受損,他已經說不出任何話了,而他的手勢林正忠也並不理解。而後王遠陽猛然拿出刀子,與林正忠兩人扭打在一起,這一切在林正忠掏出手槍後結束,然而這並不是結局,顯然,此時王遠陽在獄中的苦練顯現出成效,林正忠並不是他的對手,林正忠頭部被打後,變得暈暈乎乎,王遠陽趁機對纜車底部開槍,並用力踩踏,最終他和林正忠掉下來摔倒在山林中,王遠陽一瘸一拐地逃跑了。在這場沖突中,肢體語言的表達淋漓盡致,但導演卻將場景選在了美麗的大嶼山,綠意盎然、遼遠開闊的視野帶給觀眾非常美的觀感,不失為一場視覺上的享受。
王遠陽與警察對峙的第4個和第5個場景源於同一事件,王遠陽面對的對立者同為警察,但他卻有不同的目的。金鍾大廈裡面,黑暗中王遠陽隻身打傷了兩名警察並拿走了他們的手槍,黑暗場景的設置,摒除了部分打鬥過程的暴力感,而警察的喊叫聲為這場爭斗做了說明。之後,王遠陽來到女兒身邊,將帶有徐雪母親徐依雲照片的項鏈戴在已經暈過去的徐雪身上後離開。而後,由林正忠帶隊的警察趕到,卻是王遠陽開槍引起了他們的注意,王遠陽將他們引到天台,天台上在槍聲中飛奔的王遠陽矯健的身影,又一次為畫面增色,添一抹美感。最後王遠陽站到天台邊上,林正忠趕過來,他已經知道了一切,他丟掉手槍,屏退身後的同事,向王遠陽道出自己所知的真相,而他所敘述的王遠陽和徐依雲都是受害者,徐雪是殺死徐翰林的兇手這一線索的確就是真相所在,王遠陽聽完之後用已經壞掉的嗓子發出了咿咿呀呀的聲音,然而他最終說出了什麼,林正忠的理解對不對,都聽不到正確的答案了,為了替女兒頂罪並把這件事做到天衣無縫,王遠陽選擇了投進身後的萬劫不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意圖換來女兒的新生。深沉的父愛掩蓋了一切,包括暴力,包括隱忍,包括真相,這是導演的高明所在,也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和美好。
猜你喜歡:
1. 電影類的論文參考範文大全
2. 電影類型的論文
3. 關於科技論文3000字左右
4. 電影類的論文例文
5. 有關於電影論文
⑤ 求一篇關於電影的論文,2000字左右。
這是我選修課的作業,我看的是《她比煙花寂寞》。沒有2000字哦,你看情況再加一點吧,我明兒個要考試,還得看書,實在沒時間幫你加了。。。
希望可以幫上你~~
她比煙花悲哀
《Hilary and Jackie》觀後感
《Hilary and Jackie》。中文譯名:《她比煙花寂寞》。
好有意境的名字,佩服譯者的功力。
喜歡這部電影。談不上愛,僅僅是喜歡。
或許是因為時間、空間的不同吧,一開始看這部電影,我就覺得是在看一場荒誕劇:異域古老的街道、悠緩的大提琴聲;Jackie要求姐姐同意自己與姐夫歡愛,而因為姐姐的拒絕她任性的自殘…那些都是遠離我的生活我的見識之外的存在。我抱著看現代主義風格小說的態度觀看劇情,沒有悲喜。
直到Jackie艱難的拿起話筒打電話給依賴的丈夫,卻聽見小孩子的聲音。
直到屬於她的繁華逝去,她瀕臨死亡,在床上抽搐嘶吼,門外是喧鬧歡騰的人群。
悲涼的感覺就這么襲來,眼淚簌簌往下掉。
就像電影的中文譯名:她比煙花寂寞。
絢爛的背後竟然是這樣觸目驚心的虛空與流離。
Jackie的一生,流光溢彩在其表,狂熱偏執在其里。用死亡追逐榮耀,耗盡所有,曲終人亡。
她的一生追逐的榮耀,說到底,只有愛。她要找到一份情感依託,填補內心的寂寞,撫平不安。
小時候,她為了和Hilary一樣得到父母的贊賞和喜愛,苦練大提琴;
成名後她帶著老師給的「大衛杜夫」輾轉於世界各個城市,因為她以為全世界都會給她想要的愛;
而後,已為盛名所累的她,重新釋放熱情,去觸碰早已厭倦的提琴,因為一個男人為著她的音樂才華,願意獻出愛情。
當初老師給她「大衛杜夫」的時候說:「It will give you the world.」——她永遠記得。
但她忘了後面一句:「but you must give it yourself.」
於是最終,她失去了一切。或者說,她什麼都沒有失去,因為她本就不該有奢望。
而相反的,她的姐姐,甘願「為了一個男人,放棄長笛」,安心歸原在鄉下生兒育女,過著平淡並且簡單的田園生活。
不論是Jackie還是Hilary,我無意褒貶任何一個的生活方式。因為我都不贊同。
先說Hilary。人們說她為了一個愛的男人放棄長笛(許多影評上都是這么寫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前面甘願「為了一個男人,放棄長笛」,用上了引號),但其實在我看來,根本不是這樣。她的事業?她不是在求職、求學時屢屢碰壁么?妹妹的光輝太過耀眼,不是令她壓抑令她恐慌么?如果她有著與Jackie一樣的技藝,她會由於那個男人的幾句贊美就陷入愛河么?
妹妹問她為什麼要嫁給他,她說:「因為在他眼裡我是特別的」。
——因為他的贊譽,因為她覺得他愛她,所以她安然的把自己交給他,安然的依賴他。
如果,她的運氣差一點點,遇人不淑,恰巧碰到的是一個巧舌如簧、生性風流的浪盪子,那要怎麼辦?
所以對於她的後來的相較於妹妹的幸福生活,我只能說「萬幸萬幸」。
而說到妹妹Jackie,我只能說她是一個從來沒有長大的小孩子。天才勢必孤寂,這好像是個永恆的普遍的真理。Jackie是幸運的,上蒼眷顧給了她大提琴的天分;Jackie又是不幸的,因為上蒼沒有賜予她忍耐。於是終盡一生她都尋尋覓覓想要找到內心缺失的部分。
她的悲涼人生,完全是自找——我很堅定的認為。除了童年,她最幸福的時光莫過於與丈夫新婚的那段時間了。倆人各自忙碌卻又如此契合。
那麼,轉折點在哪兒呢?
轉折點在,她發現自己漸漸無法演奏大提琴了。於是她試探丈夫,如果她不拉大提琴了,那要怎麼辦?丈夫不明就裡,回答的直白:「在舞台上你才是最耀眼最閃光的」。
敏感的心自此陷入絕望和死寂。於是她悲觀的自棄,向姐姐姐夫提出違背倫理的要求,自我放縱。
寒冬里,她脫光了衣服,拿鋒利的葉片割著皮膚,撕心裂肺的喊:「你們都不愛我。沒有人愛我……」
因為一個男人的一句話,她否定了自己的全部。
怎能不悲涼。
於是理所當然引發了後續的一系列悲劇:姐妹之間的隔閡、愛人無法忍受她的乖戾、病情的惡化。
煙花的繁華只是一瞬,美麗卻短暫。Jackie的一生,一如煙花,璀璨奪目,轉瞬即逝。
然而,盡管很多人矯情的認為煙花寂寞,但事實卻是,絢麗的焰火,總是對應著祥和的氣氛和嘈雜的人群。盛開前萬眾期待,盛開後群情洶涌。
所以,她比煙花悲哀。
⑥ 如何評價金基德的電影《時間》
《時間》是金基德今年的作品,較之去年《弓》票房增長了10倍,金基德重新把目光投到現實的不能再現實的韓國整容。不知道有多少韓國人整過,但是看到那一幕幕觸目驚心的手術鏡頭,讓人不寒而慄。
什麼東西可以讓戀人之間保持新鮮感?
實際上新鮮感並不重要,就像海灘上的雕塑一樣,長年累月,總是那一個姿勢和樣子,就是感情專一的象徵嗎?不是!
金基德的作品,我幾乎全都喜歡,但比較推崇的是《收件人不詳》,而在這部電影中我好象看到了它的影子。
⑦ 關於電影的議論文
為你推薦兩篇,可以借鑒一下 1。從影視中學到的語文 生活與語文緊密相聯,他源於生活,又歸於生活。生活處處皆有語文,也處處都在運用語文。語文來源於生活,我從影視中學到了語文。 我是一個電影忠實愛好者。我喜歡美國大片,因為美國影片在開頭總給予人懸念,使人有一種一定要搞明白原因的沖動,下定決心要弄個明白,就這樣,我們的好奇心的以滿足。從電影懸念的開頭設計讓我懂得:寫作怎樣設置懸念才能引人入勝。 記得《保持通話》這部影片,主人公總是接連遭遇險境,在我看時情緒波動很大,一會安心,一會擔心,從中我明白:作文敘事要有波瀾,要一波三折,這樣才會使讀者看的更加有滋有味。 還記得《命運》這部經典影片嗎?片中說道:「如果命運無情的關上了所有的門窗,那麼就給自己畫一扇心窗;如果正經歷著濃重的黑暗,那麼就點亮自己的心燈,用自己的信念和智慧之光,驅散眼前的黑暗,照亮自己腳下的路。」多美優美的語言啊!這讓我明白:在文章中適當添加優美語句,可以使讀者在語言的藝術之上,獲得極大的享受! 看過《非誠勿擾》吧,這部影片的片名可流行了好一大段時間呢,你發現了嗎?街頭到處的招商信息上末尾總說到:工資面議,非誠勿擾,聯系電話XXX。從中我明白,作文題目要創新,要新穎! 湖南衛視的大型青春勵志偶像劇《一起來看流星雨》大家一定都看過!這部影視劇作品的結局可以讓人發揮無限想像。不想去想都難啊!從他的精彩片尾讓我懂得:作文應該努力做到言近旨遠,耐人尋味,並給人以無限的想像空間! 生活中處處皆有語文,我從影視中學到了語文,了解了作文寫作技巧,提高了寫作水平,你呢? 2。我從影視中學到了語文 人們都說:「看電視看得多對眼睛有害。」我並沒理睬人們的看法,反而是興致勃勃,越看越上癮,雖說電視看得越多越容易近視,但我豁出去了,因為其中的樂趣無窮無盡,令我回味無窮。 在影視上有古裝劇場,其中有現代仍用的名言警句,或是古人談學習的成語,流傳至今,讓我能活學活用,可以用在作文上,並能使作文水平大大提高。教育台可說是最好的節目,這些節目能讓我學到一些文史知識,讓我樂在其中。 古裝劇場上,我學到了「愛屋及烏」這一成語。《尚書大傳?大戰篇》所說的:「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明白了它主要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地關心到跟他有關系的人或物。除這詞外,還有什麼「津津有味」、「春去秋來」等一系列詞語。又如「三思而後行」是反復考慮再作出行動的意思。再如「按下葫蘆浮起瓢」比喻顧了這頭就顧不了那頭,無法使事情得到圓滿解決。還有「雷聲大,雨點小」、「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些言語都可用到我的某篇作文上,讓人津津樂道,以為妙極。 在教育影視中也可為你講述寓言故事,如「鷸蚌相爭,漁人得利」(《戰國策?燕策》)。比喻雙方相爭持,卻讓第三者得利;「葉公好龍」(《新序?雜事》)。比喻說是愛好某種事物其實並不真愛好。還有「守株待兔」、「亡羊補牢」、「刻舟求劍」、「白兔與月亮」、「落難的王子」……這些寓言的寓意深刻,有助於人們的思想行為不至於消極,也不至於誤入歧途。 其實,還有許多數字詞語,如「三心二意」、「四捨五入」、「一舉兩得」……都有大有用途;一些動物詞語深入淺出讓你很快就能活學活用,如「千軍萬馬」、「畫龍點睛」…… 影視劇上還有人們常說的祝福語,有掛在屋門兩旁的對聯兒,這些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總之,生活處處有語文,在影視上會讓你學到無窮無盡的語文知識,信不信由你,趕快行動起來投入到豐富多採的影視世界中去吧!
⑧ 電影的論文範文大全
電影最早是因為19世紀美國國家生活水平上升,緊接著大眾需要的娛樂產物。下文是我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淺析電影插曲與時代懷舊情懷的表達
一、《夏洛特煩惱》――一個時代,一首金曲
《夏洛特煩惱》作為2015年的一部票房黑馬影片,不但吸引了時下的觀影主流―90後群體,還吸引了更多曾經處在影片主體年代的80後、70後。影片的故事主線從90年代一直發展至今,圍繞著男主人公夏洛的夢中人生進行敘述,然而,其中貫穿時間點的方法就是運用故事發生當年的流行歌曲,從描述劇中男女浮誇愛情表演的《一剪梅》到充滿了文藝氣息的《那些花兒》,再到1998年大街小巷廣為傳唱的由港台音樂天後王菲和內地音樂天後那英演唱的《相約九八》,再到四大天王之一的劉德華的經典名曲《冰雨》,以及成為80後、90初時代記憶的周傑倫早期的膾炙人口的歌曲,都向觀影者展現了每個時期鮮明的時代特點,展示了當時的人們對社會、對人生、對愛情的認識。這些歌曲勾起了各個年齡層對青春、逝去的歲月的追憶。
在觀影過程中,當影片中響起《一剪梅》的前奏音樂時,不少觀影的60、70後都坐直身體仔細聆聽,對於部分80、90後來說,這僅僅是一首聽起來有些耳熟的歌曲,看著片中人物的浮誇演技哈哈大笑,但是對於60、70後而言,《一剪梅》代表著一個時代,代表著伴隨他們的青春追劇歲月的瓊瑤劇時代。片中人物浮誇的表演方式,在瓊瑤早期的電視劇中,曾經感動了很多當時還是青年男女的60後、70後、80後們,伴隨著這首歌,讓很多人開始追憶自己的似水年華。
本片中還有另一首歌曲讓人印象深刻,是1985年由新加坡拍攝後被中國引進的同名電視劇中的主題曲《人在旅途》。由於當時社會逐漸開放,港台以及東南亞電視劇在中國大陸曾經風靡一時,以其鮮明的節奏感和歌手極具時代特徵的演唱方式勾起了人們對港台劇、引進劇精良的製作和豐富的故事情節的回憶。對於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們而言,這首歌讓他們回憶起了充滿家族勾心鬥角的家族倫理劇情以及現在依然在港台劇中常見的商戰戲碼。這首歌的歌詞具有時代特點,突出了當時中國的新興思想和新的精神追求,讓觀影者伴隨著極具節奏感的音樂回想起了70、80、90年代的舞廳。
當然影片是不可能不照顧到80後、90後這些主流觀影人群的懷舊情懷的。周傑倫,就是編劇和導演送給他們最大的懷舊大禮。周傑倫的歌曲隨便哪個80 、90後都能唱上幾首,那時的人們想到周傑倫,就是略帶憂郁的眼神加上吐字不清的奇怪唱法。對於學生們而言,周傑倫是他們學生時代的一個紀念碑,在這個紀念碑上刻滿了他們懵懂時期對愛情、音樂的理解,嘻哈風格也成了當時年輕人爭相模仿的時尚潮流。當片中前奏響起的時候,很多人開始伴隨著影片的畫面回憶起自己的學生時代,回憶那些曾經在自己懵懂時期經過的他、她。
「夏洛」就這樣以他獨特的詮釋,帶著觀影者一點點回憶他們的青春瘋狂歲月,而徐崢導演、編劇的《港?濉吩蚴峭ü?直白的、大量的香港影視金曲帶領大家走近那個曾經在很多人眼中十分神秘、令人嚮往的HongKong。
二、對香港影視金曲的致敬
很多看過本片的觀眾都認為,徐崢將整部影片的插曲都獻給了香港經典影片中的歌曲,只要看過、鍾情於香港電視劇、電影的人都可以在本片找到可以勾起回憶的歌曲,這些歌曲讓觀影者伴隨著香港本地的畫面和粵語,一下子回到了那個四大天王、勁歌金曲的時代。在本片題目出現之前,男女主人公徐來和楊伊青澀的愛情中就插入了不少膾炙人口的香港經典電影、電視劇的主題曲,兩個人在劇中不停地換著香港影片的海報。而《偏偏喜歡你》這首歌就成了兩人大學愛情生活的主題曲,這首歌中的歌詞和曲調是典型的香港80年代情歌模式,表現兩個人濃烈的愛情,導演用這首歌配合著兩位演員的表演,將曾經經歷過那個年代的觀眾帶回了他們的初戀時代。緊接著由於楊伊的離開,一直默默付出的蔡波出現在徐來的視線里,蔡波的付出感動了徐來,兩個人結婚過起了正常但略感乏味的生活。在這部分,徐崢用了譚詠麟的《誰可改變》,這首歌就像是敘述徐來和蔡波的故事一樣,日久生情、順理成章、平平淡淡、白頭偕老,非常形象的展示男主人公的初戀和婚姻,這其實也是大多數人一生愛情的寫照,他們都曾經經歷過不顧一切的愛情,然後在進入婚姻之後回歸平淡。影片的片頭部分則是用了香港四大天王之一的張學友的《餓狼傳說》,這是非常具有時代代表性的香港歌曲,配合香港街景,導演就這樣引領觀影人走進了香港。
影片中的另一首歌的出現讓觀影者回憶起了一個充滿熱血和兄弟情義的時代,這首歌就是陳小春演唱的《亂世巨星》,也許很多人對這首歌的歌名不熟悉,但是只要旋律響起,80、90後的腦海里都會浮現出一個經典系列影片《古惑仔》,這個系列作為香港電影的代表作,對很多熱血青年們都有著很深的影響,裡面的歌曲代表著香港電影的全盛時代,每一個音符都跳動著對曾經共患難的朋友、兄弟、姐妹的情義。
影片很多影視金曲的應用是為了迎合影片突出節奏感,並製造環境的代入感,例如《拒絕再玩》《真的漢子》都是運用在長鏡頭或男主角的運動過程中,這些節奏感較強的音樂不僅僅可以讓觀影者回憶過去,還可以將觀眾通過音樂和香港老街的畫面帶入到劇情中,促使觀眾將自己融入劇情。
三、影視金曲――一個人一首金曲,一首金曲一段人生
其實很多電影導演都在用他自己的方式通過音樂來講述所要表達的情感,例如賈樟柯在《山河故人》中引用了多首90年代流行音樂,與《夏洛》和《泰?濉凡灰謊?的是,賈樟柯用觀眾看起來土的掉渣的畫面和人物配合音樂向人們傳遞著對故鄉、故人的愛以及對時光流逝的感嘆。在影片中《go west》這首迪廳音樂出現過兩次,分別在開頭和結尾,影片開頭一群年輕人伴隨著這個音樂跳舞,影片結尾年老的女主人公一個人在老家跳起了當年的舞蹈,就像賈樟柯本人說的一樣:「他是一段青春的記憶,有一些解讀會過度的詮釋這首歌,但是我覺得他能代表時間和漂泊。」賈樟柯用諸如此類的插曲像人們展示了他對時間、對人生的理解,更加深刻的觸及觀影者內心深處的那些對前塵往事的追憶和感慨。
要說為什麼這么多電影開始通過音樂懷舊,其實原因並不難猜測。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讓人們不知不覺就失去了對時間流逝的注意,當人們放鬆思緒的時候,就很容易回想起自己的過去,那些在不經意間失去的時間和人,然而電影就可以起到這樣的一個追憶和安慰的作用,可是直觀的畫面和故事內容不能夠敘述每一個人的生活故事和時間軌跡,然而影視金曲的加入就可以將畫面和觀影者融為一體,觀影者聽到熟悉的音樂就可以回憶起在自己身上發生的種種。如果說畫面是在敘述故事,那麼加入了這些音樂之後,觀影者在觀看這些畫面的時候就可以輕易地將自身故事帶入其中,畢竟歌曲相比較畫面更加的寬泛,每個人都可以對一首歌做出自己的理解,這時候在結合畫面去看就像是人生MV一樣,那些有關友情、親情、愛情的事情一點點浮現在他們的眼前,這些畫面對於觀影者而言,是一種心理上的慰藉,是情緒的抒發,是證明自己在這個世界存在的意義,讓他們在這個高節奏高壓力的生活中尋找到內心的那一份感動和美好。
事實上,無論是電影也好,音樂也罷都是一種人類情感的表達,不同的年代有著不同的表達方式,這種表達方式對那些經歷過那些年代的人有著深深的影響,這些影視主題音樂、插曲以及每個時代的流行歌曲都訴說著每個人的人生故事和情感經歷,時隔多年,也許這些畫面、歌曲早已經被人們淡忘,當通過現代藝術形式再一次被表達出來的時候,於觀影者而言,這就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內心塵封了多年的箱子,讓人們帶著眼淚回憶曾經的種種,珍惜現在。
<<<下頁帶來更多的
⑨ 人們對電影的看法的論文
我想我應該用事實說話!
誰會說《小兵張嘎》沒有給你帶來一分童年的歡樂?
誰會說《鐵道游擊隊》沒有給你帶來一絲酣暢的快感?
誰會說《紅色娘子軍》沒有給你帶來一縷思想的解放?
誰會說《在烈火中永生》沒有給你帶來一種對信仰的執著?
……
誰又能說《紅高粱》缺乏藝術氣息?
誰又能說《霸王別姬》表現力單薄?
誰又能說《暖春》不曾感動過你?
誰又能說《獨自等待》沒有給你帶去歡笑?
……
它們,都是中國電影水平的明證。
但是現在呢?中國電影的商業成分遠遠大於藝術特色。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這三位號稱中國電影三大巨頭的導演一味的憑著以前的電影幫他們出頭的名氣,以老資格,砸大錢來拍電影,那電影失去了電影藝術的魅力,而充斥著濃厚的商業氣息。
在我看來,雖然中國電影在最近幾年的發展速度迅速,但是我覺得中國電影和外國的距離卻越來越大,我說的從文藝性的角度來看。在10幾年前,中國電影的製作方面遠遠比不上現在,而文藝性卻大大的超過現在,淳樸的故事,自然的運行,完全沒有在電影沒有上幕之前一味的宣傳,好的電影是第一個看這部電影的人覺得好看然後傳到另一個人的眼裡,而另個人也覺得有內涵,接著就這樣十傳百,百傳千……一部好的電影就這樣被群眾的眼光所認同。
我個人認為中國電影與外國電影的根本差別是出於不同文化背景,跟歷史背景的影響。我們不能單純地把兩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產物用單一的標准來衡量的。就比方說你不能把《霸王別姬》跟《雨中曲》去比較,雖然都是經典,但是起點和定位是不一樣的。中國電影的起步可以說是跟世界同步的,而且在20、30年代,中國的電影水平是處於世界前列的。當然我也承認中國電影在製作水準、水平上跟西方電影確實存在很大的差距。畢竟我們連拍電影的膠片都得依靠進口,而我們本身的經濟基礎又不夠雄厚,理所當然地沒有那麼多的實力去做一些人民精神生活上的裝飾品了,更不能不切實際地去跟外國成熟的電影產業較勁。
中國電影當前的確是處在一個由文藝主導向商業化運作轉型的時期,對於看慣了好萊塢大片的人們當然會對文藝片導演轉型去做商業片是否能保證水平產生懷疑,毫無疑問,中國的電影在商業方面是巨大的成功,看看《滿城盡帶黃金甲》,《無極》,《夜宴》等那個不是撈了一大筆的錢回去。於是商業上的成功讓許多的演片和導演有機會去嘎納,威尼斯電影節,甚至奧斯卡上去表現自己。可這僅僅的放映而已,各大演片往往都是在電影節上空手而歸,大獎都被他人拿走了,因為我們的演片只是在商業有不凡的收入,而缺乏文藝性,缺乏故事性。
我承認中國導演的思想並不是狹隘的,而是非常有頭腦,非常有想像力的。我還是覺得很多導演的作品都是以前的好多了。《無極》也著實缺乏了陳凱歌在《霸王別姬》中的靈氣,《夜宴》缺少馮小剛所擅長表達的馮式幽默。《英雄》《十面埋伏》只是追求那畫面的精美!我可能是不喜歡這些電影的其中幾點,就認為這部電影是部爛片。
先不管文藝性什麼的,客觀的講現在的中國電影還是有許多方面進步和值得我們欣賞的。電影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經濟手段,更是一種宣傳工具。我們的電影要走出國門,去宣傳中國,去改變外國人對中國的印象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讓外國人掏他們的腰包為我們打造中國的無煙工業,這需要成本,需要最起碼的包裝,我們總不能看著我們的電影赤身露體地去跟國外的電影大鱷們搏殺吧?人靠衣裝,商品需要包裝。《卧虎藏龍》、《英雄》、《十面埋伏》成功的打入國際市場,給他們的精神生活注入了新鮮的元素,是讓他們見識到了中國文化的韻味,讓我們堅信我們的文化正在影響著外國人的生活。
這些電影沖擊著我們的視覺,讓我們暫時的對這些電影有個很好的口碑,注意這口碑是「暫時」的,他不會在未來的10後還被人們津津樂道,只是目前撈了一大筆錢後所謂的巨大成功。我希望中國的電影要回歸到朴實,回到自然的懷抱,不要走的越來越歪,注重的更多的是藝術,而且是藝術價值與人文、社會價值的結合。我們要給中國電影時間,對中國電影抱有信心,對電影,急於求成只會弄巧成拙。
說到中國電影,我感到失望的是演員,我並不是說所有的演員,而是對現在太多一夜成名的現象不太感冒。我們有太多的演員文化底蘊太單薄,根本無法演繹出對角色的領悟,他們的表演真的跟念劇本沒什麼兩樣,是傳媒的炒作製造了太多這樣的媒體偶像,而這些人不能代表我們的文化,沒有能力表現出渾厚的中國精神,他們甚至連起碼的個人表達都欠水準……而且許許多多的電影都是從請大牌明星開始作為炒作的源頭,利用大牌的號召力和吸引力,提升演片的各個方面的價值,接著一些默默無聞的配角等都雞犬升天。明星紅了影片,而影片紅了一大批的新人。我們期待著中國電影才華橫溢的演員,期盼著能淋漓盡致用表演解讀中國五千年文化底蘊的藝術家,翹首在世界舞台上向世人展現中國印象的舞者……不再讓那些稚氣未脫的「娃娃兵」蒙蔽我們的眼;不再讓漫天飛舞的緋聞充斥我們的耳;不再讓暴富的銅臭刺激我們的鼻。讓我們用眼睛看到的是充滿藝術氣息的表演點亮我們的銀幕。
很多的人對現在的外國電影有著特殊的愛好,甚至達到了崇拜,外國的都是好的,中國的都是差的。但是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外國的電影能夠在中國上映,而且在國際上有很好的影響力,都是在外國電影中優勝劣汰的勝者,比如《蜘蛛俠》,《007》系列等,他們是電影中的大片,符合人們口碑的影片,所以並不是所有外國的影片都是有巨大成功的好片,我們看到的外國影片是少數的,而這些片都是精華,要知道外國也有數不勝數的爛片,只是沒有經過我們的眼球而已。我只是希望不要有太多的人偏摯於外國電影。
再來說說電視劇!我喜歡中國的《亮劍》的氣勢和幽默、喜歡《我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的感情細膩,欣賞韓國的《藍色生死戀》等泡菜電視,投資不大,賺眼淚很多!還有目前為止我唯一每一集都看電視劇--《越獄》。我體會到第一季中每一集都扣人心弦的舒適感,雖然我覺得第二季的情節有些拖沓,但是基本上還算過的去,不會亂扯一通。我望眼欲穿跟吃了鴉片上癮了一樣在盼著星期二(有些誇張吧),猜測這部戲的情節走向,可每次都只猜對了一點點。有時候還在咒罵為什麼一個星期只出一集?甚至有幾個星期停止出,導致了再要煎熬著下個星期的到來。總之認為這部連載就一個字:好!可是讓我想不通的是,為什麼現在有這么多的人喜歡那無聊不能再無聊的偶像劇,大家都只是看看明星、偶像團體聚聚在一起發生幾幕讓我們用腳趾頭也想的到的劇情。還有大陸版的根據金庸武打小說拍攝的連續劇,缺少真實感,很多過於誇張的電腦效果無處不在,讓人感到的不是技術的發展,而是爛用科技。演員方面沒有把小說里的那些英雄的豪放,有氣勢,臨危不懼那種表現出來,更不用說淋漓盡致了。很多演員表情是僵硬的,似乎完全沒有投入表演當中。
。。。。。。
漸漸的,我開始懷念我們小學時大家一起組織去看《劉胡蘭》,看電影的時候,多麼心潮澎湃,多麼激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