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電影票房9年來首次負增長,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我認為可能是電影行業的規矩太多了吧,稍不注意就過不了審。
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受到外國電影的影響,我們的電影相比較於其他國家的電影,真實度以及結局往往讓觀眾不能夠接受。市場方面沒有問題,我們的市場在前5個月貢獻了四十六億國產電影和四十三億進口電影,市場非常活躍,觀眾熱情高漲。
對於出現的這種情況,我認為雖然在短期內不會得到什麼有效的改善,但是長時間內,這種情況會得到較好的一種發展。
B. 為什麼內陸的電影限制那麼多,很多題材都不準拍,是出於什麼原因要限制,或者說限制是不有什麼益處不可
相關法律法規,或者含有色情,淫穢,犯罪等消極,容易誤導人的作品國家出版總局都會限制
C. 萬達電影2020年虧損超60億,今年的電影市場如何
今年的電影市場已經逐漸恢復了,我們在清明的時候就已經感受出來了。
嚴格意義上講,從今年春節開始,其實整個電影行業就在逐漸恢復了,因為各大院線已經開始了拍片,並且開始對外開放了。
萬達電影2020年虧損了66億元。
這個數據對於萬達影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因為萬達影業去年虧損達到了40%以上。消費者經常會提萬達影業,其實萬達影業屬於萬達電影,這家公司已經在A股上市了。在萬達電影出現虧損的前提下,不僅這家公司的業務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相關股票的投資人也遭受了不小的損失。
D. 如何看待中國電影現狀是什麼限制了中國電影的發展
上頭有一票人馬,人數為36(或32?)人,
這30幾個人手握中國電影的出生證明和死亡證明,
中國電影的拍攝流程是要先送劇本審核,
通過後再募款拍攝,成品再送給這票人再審,
看看影片有沒有照著送審劇本拍,
然後才准許公演,
而中間只要有一個流程不對,電影不是夭折就是流產。
電影本身就是一項影像創意,而創意就是天馬行空,
一個事前也審事後也審的制度,如何能讓創意發光發熱?
所以審查制度是扼殺中國電影工業的最大兇手,
也因為這個兇手的存在,
掌握生殺大權者,或者有關系門路足以影響者,
各個都是潛規則的愛用者,所以整個演藝生態臟亂無比。
審查制度和堅持電影不分級,都是中國電影限制的元兇。
E. 為什麼大家都認為現在的電影行業進入了寒冬
如今的娛樂圈和影視界漸漸的處於一個較為穩定的發展狀態之下,很多相關的產業和影視作品製作和發展也漸漸的放慢了腳步進行著,在近段時間的影視產業發展歷程上沒有了十分驚艷的作品出現,大家對於影視界和娛樂圈的相關關注程度和熱烈程度也是漸漸下降了。
近些年時間的電影產業發展開始有了很大的變化和改善,這也因此導致了大家紛紛表示如今的電影產業相關發展進入了寒冬階段,對於這樣子的看法和認知很多導演和製片人也是表示認可和支持的,在近段時間的作品產出和拍攝方面也漸漸放慢了。
電影產業之所以會出現進入寒冬階段,主要還是在於電影作品製作和發行的相關問題上,同時也是大環境的影響所導致的。
1、國內電影產業發展緩慢
在2010年初,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後國內的電影產業發展十分迅速,但是經過了十年時間的發展歷程,國內的電影產業也漸漸達到了瓶頸期,這也就出現了發展緩慢和停滯的狀態。
其實在這樣子的三個原因之下,國內的相關電影產業發展確實出現了很大的變動,而這樣子的變動也直接導致了整一個電影行業發展提前進入了寒冬期,而未來的發展又該如何突破,你知道嗎?
F. 中國是否需要保護自己的電影產業怎麼保護
關鍵字:國產電影保護月 變形金剛
四年「國產電影保護月」,日益呈現隨意性、多變性、口號性的狀態。
什麼是「國產電影保護月」?
盡管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來自官方的明確條文,但是「國產電影保護月」已經成為了業界和媒體所認同的一種提法。盡管在去年,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相關負責人就曾出面公開澄清,表示「國產電影保護月」這個說法是媒體總結出來的,國家廣電總局只是每年會採取一些支持國產電影的措施而已。
但是我們看到的是,從2004年的《十面埋伏》獨占暑期檔開始,每年都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時間,院線中看不到紅火的進口分賬大片,放映的幾乎都是國產片、合拍片,這個實質上存在的「國產電影保護月」到如今已經進行了四年,被業內人士和媒體廣泛認同。
而來自國家廣電總局的內部消息則透露,從扶植國產電影的角度考慮,國家廣電總局的確曾經在2004年口頭下達過希望全國各院線支持國產影片的通知,時間也初步定在每年的暑期檔中間。加上每年相對火爆的國產片「賀歲檔」,國產片有望每年都有一到兩個集中放映搶奪票房的黃金期,用以抵抗日益兇猛的進口分賬大片。
發行方面也有著相關的「默契」。國內有權進行進口大片發行的只有兩家,分別是中影集團和華夏電影公司,在每年的「國產電影保護月」中,兩家都不再引進新的分賬大片。
「國產電影保護月」設立之初,確實有國產電影因此獲利,2004年的《十面埋伏》獲得1.6億元是「國產電影保護月」的第一成功,也是廣電總局決心繼續延續「保護」的原因,2005年《七劍》獲得6000萬元票房,而2006年低成本電影《瘋狂的石頭》獲得2000萬元的驚人回報,《寶貝計劃》則是獲得8000萬元票房。
但是,從2006年開始,「國產電影保護月」的問題就逐漸浮出水面,首先是進口分賬大片學會了打「擦邊球」,選擇在「國產電影保護月」開始前幾天上映,實質上依舊在「國產電影保護月」內占據了大部分的屏幕,二是沒有過硬的國產大片吸引觀眾,「國產電影保護月」成了官方的面子工程,眾多小國產片擁擠在一個月內走走過場,對於國產片的市場份額沒有任何實質上的幫助。三是除進口分賬大片外,買斷版權的海外電影是不在限制范圍內的,它們也在和本來就不夠強大的國產電影在「國產電影保護月」中搶食。四是保護的時段的隨意和無序,可以一年來兩次,也可以一次分開兩回,這次是為了紀念抗日勝利,下次就是香港回歸,在這種狀況下,希望在保護月中受到保護的國產片常常找不到組織。
2007年「分賬大片」保護月
2007年的「國產電影保護月」奇怪地分為了兩個時段:6月20日-7月10日,以及7月20日-8月10日,總共時間延長至40天,看上去比以往的一個月還要「保護」得久一些,但是現實狀況卻恰恰相反:2007年的第一撥「國產電影保護月」過去後,我們發現,受到保護的卻是那些票房無敵的進口分賬大片。
進口分賬大片狂打擦邊球
我們把今年的「國產電影保護月」和幾部暑期檔進口分賬大片的檔期拿到一起看看,就會發現一個尷尬的狀況:好像今年的「國產電影保護月」分成兩段,就是為了讓《加勒比海盜3》和《變形金剛》在不違反「國產電影保護月」的規定的前提下,前後接力吞噬「國產電影保護月」的票房——《加勒比海盜3》6月12日上市,8天後2007年第一撥「國產電影保護」開始,第一撥7月10日一結束,第二天《變形金剛》就上映了,9天後第二撥「國產電影保護」再度開始——兩部進口分賬大片的上映都不是保護月中上映的,影響力卻完全地覆蓋了保護月——甚至在第二撥「國產電影保護月」一結束,8月11日,更加燙手的《哈利·波特5》馬上上映。
一部電影的黃金放映期在一個月左右,國外的大片,或者口碑好的電影黃金時間則更長,《加勒比海盜3》和《變形金剛》顯然就是後者,6月20日至7月10日的第一波「國產電影保護」中,《加勒比海盜3》仍然占據了院線的大部分放映廳,到了6月30日全國票房已經過億。7月20日至8月10日的第二撥「國產電影保護」可以說幾乎就是《變形金剛》的天下,繼上映5天便在國內票房過億後,《變形金剛》已經連續四周占據國內電影票房首位,這其中有3周是在「國產電影保護月」中達到的。
看上去是「國產電影保護」在進口分賬大片的「虎口」中「拔牙」的措施,最後成為了「保護」進口分賬大片上映的手段,2007年的這種分段式的「國產電影保護」還開啟了一種新的模式,可以稱之為「隨意式國產電影保護」或者「針對性為分賬大片讓道」。我們看到的是,明明進入到了「國產電影保護月」,院線裡面放的大都依舊是進口分賬大片,其次是買斷片,最後才是為數不多的國產片,這種「保護」,有何作用?「國產電影保護月」中只規定不能上映新的進口分賬大片,卻不限制已經上映進口大片,不過是隔靴搔癢,起不到任何的實質作用,只能讓那些精明的發行者們大鑽特鑽空子。
「保護月」國產片疲軟
除了進口分賬大片的輪流沖擊,國產片在2007年中間本身的疲軟才是真正的原因。因為有著之前「國產電影保護月」國產片的優惠環境以及香港回歸10周年的機遇,《跟蹤》、《老港正傳》、《每當變幻時》、《寶葫蘆的秘密》、《夜·上海》、《勇士》等國產片相繼擠入今年第一波「國產電影保護」,希望能夠獲得不錯的收益。6月底到7月初,看上去國產片熱熱鬧鬧,但其實沒有任何一部可以像《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一樣成為真正的市場中堅。
其中,《寶葫蘆的秘密》算是2007年第一波「國產保護」中表現最出色的合拍片,中影和迪斯尼聯合這部真人+三維動畫電影,改編自中國的童話故事,由香港先濤負責動畫,看得出來它已經從各個角度避免去年《魔比斯環》缺乏底氣的致命問題,盡管如此,影片票房2000萬元左右,僅與1999年《寶蓮燈》旗鼓相當。
港片《跟蹤》票房達到了800萬元左右,已經算是表現比較好的。而《老港正傳》和《每當變幻時》則由於口碑和發行規模等原因,表現比較低迷。與2007年第一季度的《傷城》和《門徒》等影片相比,可以看出觀眾對中等規模港片的興趣、並沒有因為慶祝回歸而有所增加,《明明》、《老港正傳》和《夜·上海》勉強在300萬元至500萬元之間徘徊,而《夜·上海》的票房和口碑更是平平。其餘12部國產電影單片票房均低於300萬元,而號稱在「國產電影保護月」推出十部國產中小成本影片《大周密案》、《紙相機》等,不過是在北京10家主流影院舉行了放映活動而已,像去年《瘋狂的石頭》那樣捍衛中小成本國產片的尊嚴的狀況是不可能出現的。
有數據表明,在2007年第二季度共上映19部國產電影,其中最低票房的12部電影全國票房總量僅有1785萬元,和2007年第一季度國產片相比,它們相當於《門徒》的28%,《傷城》的24%,《滿城盡帶黃金甲》的6%——就更不要和驚人的《變形金剛》作比較了。有人把國產片在第二季度看似喧鬧的國產片票房表現用「全軍覆沒」來形容,非常貼切。
「國產電影保護月」為大片過渡
2007年第二撥「國產電影保護月」到了一年最關鍵的8月暑期檔,但是就在長達20天的保護期內,因為之前的《變形金剛》和之後的《哈利·波特5》實力太強,所以在7月20日到8月10日上映的國產新片僅《不能說的秘密》、《導火線》兩部。雖然只有兩部電影享受這還不太夠味道的「保護」,但是相比較在2007年第一撥「國產影片保護月」中一堆缺乏競爭力的國產電影互相擁擠的場面要好上一些,其中《導火線》上映3天便獲得1500萬元票房便是一個不錯的成績,而《不能說的秘密》上映8天獲得2000萬元票房。
但是在這兩個看上去不錯的成績背後,卻是其他6部國產片《天堂口》、《合約情人》等被擠入了8月下旬的尷尬檔期,不僅處於「國產電影保護月」之後,同期上映的還有好萊塢大片《哈利·波特5》。
8月11日《哈利·波特5》上映之後,從8月16日開始《天堂口》、《合約情人》、《大話股神》、《夜襲》、《第19層空間》五部國產影片開始在陸續上映,這等於是在《哈利·波特5》的壓力下擠入半個月的檔期。就在這樣的強大對手前,我們看到除了《天堂口》、《合約情人》能夠有著一定的票房號召力之外,另幾部國產影片大多處於投資小、缺明星的尷尬局面,實際上,在8月份上映的國產影片真正有些市場潛力的也就勉強有《導火線》、《天堂口》、《合約情人》三部影片而已。難怪有媒體指:「如此稀疏的排片幾乎等於把放映時空從《變形金剛》過渡給了《哈利·波特5》。」
歷年「國產電影保護月」回顧
2006年兩次「保護月」
6月10日-7月10日:無片可保
2006年6月10日,「國產電影保護月」期間第一次面臨沒有一部重量級的華語電影排期上映的局面,放映的9部國產影片,除港片《左麟右李》和中英合拍片《伯爵夫人》外,《天狗》、《零公里》、《情暖萬家》、《別愛陌生人》等都屬於低成本、宣傳少的電影,因為實際的經營問題,全國各影院的小成本國產電影放映實際很少,「國產電影保護月」面臨「無片可保」的尷尬。而2006年「國產電影保護月」中唯一的亮點就是《瘋狂的石頭》,如果沒有了這樣一部僅僅憑借口碑創造出2000萬票房的國產片,2006年的國產片保護將沒有什麼實質效果。
而就在2006年6月9日,趕在「保護月」前一天,20世紀福克斯的動畫大片《冰河時代2》開始登陸全國影院,而近期計劃上映的海外影片還有《決戰天空》、《章魚驚魂》以及《絕色俠盜》,它們可以在「保護月」內上映的理由是被中方買斷了拷貝版權,不存在與出品方分賬的關系,但實際上,《決戰天空》是法國影史上投資最大的空戰片,並將於近日參加上海國際電影節,「沖擊力」可見一斑。而2006年真正受到「保護月」影響的海外片只有一部美國大片《超人歸來》,該片在全球的上映檔期是6月30日,在中國推遲到7月11日上映。但不可否認的是,前堵後追的結果是,海外片沒給國產片留下多少空間。
9月10日-10月10日:擠作一團
和2006年第一次保護月中「沒有國產片可保護」的情況不同,第二次上映的有《寶貝計劃》和《夜宴》這樣擁有競爭力的國產電影,但是10月檔期過於「擁擠」了,共有《圓明園》、《好奇害死貓》、《卧虎》、《喜馬拉雅王子》、《我的長征》與《雞犬不寧》等11部國產新片擠在這個檔期內上映,除此之外還有不少買斷版權的進口片,像《白色星球》、日本動物溫情片《狗狗心事》,以及法國喜劇片《囚車駛向聖地》、西班牙懸疑片《世界上最醜陋的女人》等等。
有院線人士表示,過了黃金周的10月本身就是電影淡季,很多影片為了躲11月上映的大片,都擠在這個檔期。但在20多天里要上這么多新片,除了觀眾選不過來了、影院排片都排得頭疼之外,最大的問題是分散票房,這種狀況,對於國產片其實並沒有起到保護作用。
2005年為抗戰勝利保護國產片
原定2005年6月29日和全球同步上映的進口分賬影片《世界之戰》因為「技術原因」將檔期延後至8月5日,但是在電影局出台「國產片保護月」政策之後,這部命運多舛的大片不得不將檔期再次延後到8月25日上映,除此之外,好萊塢大片《絕密飛行》也被推遲放映。電影局2005年的「國產片保護月」主要是為了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時間在7月20日到8月25日期間,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影片《太行山上》取代了《世界之戰》的檔期,這部影片享受進口分賬大片的待遇,由中影和華夏聯合發行。
另一方面,最受關注的《七劍》和港片《蟲不知》、《阿嫂傳奇》、《千杯不醉》、韓國電影《哭泣的拳頭》、《總統浪漫史》和日本電影《導盲犬小Q》等先後在2005年「國產片保護月」中上映。其中《七劍》拷貝數最多,為300多個,其他影片拷貝投入最多的也只有100個左右,大部分則是選擇在條件比較好的多廳影院放映。
2004年首次保護成果顯著
2004年6月15日至8月5日近兩個月的暑期黃金檔內,沒有上映一部進口分賬影片,其他國產片也給《十面埋伏》讓路,創造出了1.6億元的票房奇跡。這引發了不少業內人士的質疑,詢問為何要給一部電影留出這么久的單獨放映時間。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張丕民對媒體表示,這是保護國產影片的一種措施,每年都有的,為《十面埋伏》片騰檔期的說法不正確。
《十面埋伏》受到的特殊的禮遇和扶植拉開了為了保護國產電影、做強做大暑期檔的「官方行為」,這一做法被稱做「國產電影保護月」,一直延續到現在,但並沒有條文規定,也沒有嚴格標准,四年下來,日益呈現一種隨意性、多變性、口號性的狀態。
相關鏈接
韓國「電影配額制」
Screen Quota,即電影配額制,又叫義務上映制度。韓國政府為保護本國電影所進行的政府行為,強制規定韓國電影院每年每個廳都必須上滿146天的本土電影;全國電視台也必須播放一定時數比例的國產電影。韓國政府內部對此制度一直存有爭議,文化部堅持其配額比例,而經濟部要求取消或者降低比例。金大中當年在競選綱領中曾明確表示:「電影配額制將持續到韓國電影在市場上的佔有率達到40%。」現在Screen Quota制度仍然維持既定比例。
G. 為什麼中國要限制好萊塢電影的引進數量呢
我想大概的是有兩點
第一點好萊塢電影很多很血腥和暴力的電影這個中國肯定是不讓上映的。
第二點是為了保護中國市場,如果沒有限制好萊塢的話中國國產電影就更發展不起來了。
至於審查方面,周寶林說,進口片的審查標准與國產片一樣,符合中國國情的在發放放映許可證後就可以在影院跟觀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