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大上海電影觀後感

大上海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3-01-07 14:06:32

『壹』 電影《轉山》觀後感作文5篇

轉山-觀後感

以前一直在想中國近幾年背包,騎行,自駕如此風行,《摩托日記》和《荒野生存》這樣的影片對中國青年的影響之深,傑克卡魯亞克的《在路上》也正在電影化,石田裕輔《不會死》、《遲到的間隔年》、《走吧,張小硯》等書的的風靡,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為什麼中國不能有這樣一部關於青春,關於夢想,關於我們岌岌可危的信仰和永遠的在路上的電影。終於,這樣一部影片還是登場了,根據謝旺霖所寫的《轉山》改編的電影,讓你終於感受到了可以出走的理由,讓你懂得了究竟什麼樣的感覺才叫活著。

1、不要等到哪天在對方的葬禮上說,當時有就好了。

影片一開始從倆個騎行者的嘴裡聽到這樣的話,一下就戳中了我的淚點。我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女孩兒,跟很多人說過自己想這里,想那裡,信誓旦旦揚言的一人旅行。但是總有各種理由為自己搪塞,母親身體不好,自己高原反應厲害,資金不夠,要考學等等,總之只要你不想做的,你總有說不完的理由讓自己緩一緩等一等不著急。因此你只能成為別人絢爛生活的羨慕者,圍觀者,或者嗤之以鼻的輕聲一笑,自欺欺人地說一句「那又怎樣」。只能像影片里的哥哥一樣寫滿了一本子的騎行日誌,最終卻化為了冰冷的軀體帶著自己的夢墜入無盡的深淵和現實永遠永遠的說再見。書豪是幸運的,他有這樣一個契機讓迷茫的想要逃離的自己,背負著一種信念,一種責任,一種執著踏上自己從來沒有想過的道路,尋找未來,認知自我。杜家毅導演說的對,這個社會的人活得並不快樂,或者說很難活得快樂。前兩天還和朋友討論,是不是因為科技發展娛樂設備的發達反而讓人類的精神越來越缺乏,靈魂上的愉悅越來越少,而感官上的快樂又不足夠填補內心的缺失,是不是倒退回原始單純的自然年代,我們能更輕易的信任和開懷大笑。你不知道死亡會何時來臨,你不知道自己一直堅信的事業成功家庭美滿會不會有一天突然崩塌,你不知道不確認不相信的事情太多太多。那你還在等什麼呢,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能記得,能擁有,能大笑,能真真正正燃放生命的日子並不多。讓夢想綻放吧,哪怕像煙花一樣短暫,但卻是生命里最美麗的瞬間。

就像杜家毅在見面會上說的,我拍這部電影是為了等我老了能有一個吹牛逼的資本,說我年輕的時候拍了一部真誠的電影。

2、選擇一種生活,並且有勇氣堅持下。

記得《像雞毛一樣飛》里陳建斌最後的獨白,他說:「馬雅可夫斯基說人應該選擇一種生活,並且有勇氣堅持下。我沒有他那樣的勇氣,但是我像他一樣剃了光頭,希望有一天能有他那樣的勇氣。」

書豪做了這樣的決定,要替他哥哥騎過這段滇藏線。但是他並不是一個勇氣十足的男孩兒,他像極了我們每一個人,會膽怯,會退縮,會放棄,會抓住曉川這根救命稻草窮追不舍。書豪從騎不上坡兒,甩手不幹在路邊慪氣到拒絕別人的搭載,舍棄行囊的沖刺,我們看到了一個男孩兒的長大。他同佛教徒一起虔誠的雙手合十以及叩首,那堅定的信念和篤定的眼神兒,直到最後一刻到達滇藏線的頂峰,搭起的紅色經幡塔,散開漫天飛揚的經文,書豪的情緒終於得到了一個發泄點,腦海中突然回閃了曾經那個小騙子說的話:「這是你自己要走的路。」是啊,這是他自己要走的路,他走完了,他的喜悅,他體會到的我們未嘗感受只能欽羨的喜悅,會隨著青春的尾巴永遠封存在記憶中,不會發霉和變質,不是像我一樣的泡在福爾馬林中的人生。

其實片中最令人感動的還是李曉川這個人物。堅持滇藏騎行的糕點師,可以讓人依靠的大哥,等待梅里十三峰現身的孩子。沒有這樣一個人帶著書豪一段路,可能書豪就無法堅持過前半程。那巨大的雪山冰淇淋最後還是眷顧了這樣虔誠堅持不懈的孩子,他帶著身上的七根鋼釘上路,他隨時能問到在路上的味道,他想活著,熱烈的活著,因此他不允許自己耗費時光,浪費生命。他說:「我熱愛生命,所以我必須走出。」冰淇淋打火機和雪山冰淇淋相互遙望,堅持下吧,如果有一天你厭煩了什麼,那你應該感到高興,因為至少你有一些事是在一直堅持的。

3、永遠的年輕,永遠的熱淚盈眶。

也許這部影片從鏡頭語言上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恰恰是這個題材,這個故事,和拍攝這個故事的勇氣,讓我們感受到了不裝逼的真誠的故事。影片中的所有當地群眾和演員都質朴的還原了我嚮往中的聖殿,每每想起,都令人顫抖的熱淚盈眶。

每次說上這句話的時候總是會熱淚盈眶,了解我的朋友會發現我在各個場合都說這句話,你會笑我,其實我真是一個單純的聽著搖滾樂的少女。趁著年輕,做一些牛逼的事兒吧。趁著年輕,留下些珍貴的回憶吧。電影里的書豪和曉川,劇組里的杜家毅導演,生活中的廣大驢友們,在我只能坐在熒幕前流淚,屏幕前咆哮時,你們真正履行了生命的承諾。很難想像當年那個《洗澡》里高唱著《我的太陽》沒有水就會怯場的那個胖子,就是今天坐在這里給我們展現這樣一部電影的杜家毅,這幾年他減掉了將近100斤。

我周圍也有很要好的朋友明年要騎車倫敦,我無數次羨慕他們的偉大壯舉,他們追求的不是房子,不是車子,不是功名利祿,而是這一路上體味到的一切。而我只是一名21歲面臨就業的大四學生,我的未來像一片白紙,會染上什麼樣的色我也不知道,我膽怯,我懼怕,我疑惑,同樣我也在做著一個個美麗的夢,夢里有潔白的獨角獸,獨角獸身後跟著一個人,一個可以帶我脫離膽怯的人。夢醒來,即便是獨自一人,也可以堅強的走下。然後,在四十年後,五十年後的某一天,回想起青春尾巴上的我,我也可以對自己豎起大拇指,說一句,楊婉姝,你丫真牛逼。

突然想起了《不會死》的題記——「心隨風起葬身荒野亦無悔」。

在旅行上,我可能只能成為騎行的旁觀者,但是作為一個看客,我也願真心祈禱所有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夢想執著追求者們,平安。

即使我沒有出走的勇氣,還好我可以有做夢的權利。

即使我最終只能走向畏懼的社會,還好我的生命里還有你們。

即使我只能看著,還好我可以看著。

我曾以為電影創造了一個個的美麗夢境讓人深陷其中,而回到現實會讓人更加的無助與失落,卻忘記了有人活著如同電影一般美麗。

另外推薦一部很喜歡的動畫電影《意外的幸運簽》,它探討著人們為什麼活著。盡管世界很臟,但是永遠有與這骯臟相對的聖潔的美好。這美好就像一場間隔年的旅行一樣,需要你自己探索發現認知,然後你會慶幸,活著的感覺真好。

你還活著嗎?

致某人,我活著。

《轉山》觀後感

在幹了件惡心到自己的事情之後,我選擇了看電影來消磨時光,避免繼續惡心自己。

沒有情緒看書和看電影是最近一段時間的常態,以致於想偶爾文藝也沒了資本。發現大家都在談論「轉山」,於是我就看了。

可以說對西藏的嚮往不能簡單停留在欣賞那裡天堂般的美景,應該是一種純凈靈魂的情節。07年高考失敗後選擇了西藏散心,對那裡的一呼一吸仍然記憶猶新,雖然同行者讓我覺得略有不快,但是手可摘星辰的夜晚以及觸手可及的雲朵,徹底過濾了我絕望的思緒。所以,影片對於我而言,又多了一份悸動。

本來藝術就是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暫且不評論這種意氣用事登上滇藏線的騎行是否合理,但過程卻是有人嘗試並完成。旅途中有奸商、同行者、好人、孩子還有女人,就是一段生命的濃縮和折射。

雖然有人想訛你,但最終卻沒能訛成你,雖然涼了人心,但卻沒吃虧反倒長了見識,這樣應該算是比較理想的模式,不過現實很多情況是你不僅被訛了錢財,還被賣了感情。

雖然有人帶你上道,但他不一定能陪你走完你想要走的旅途,但他卻帶給了你走完旅途的技能和信念,這種如父如兄還帶溫暖人心的貴人,是前世修來的福。

影片中有很多好人,至少主人公只被騙過一次,多好的運氣。但凡遇到困難總有人在最危難的時候傾情解囊伸手援助,這都是社會主義好的具體體現,有好心人收留你包吃包住(當然怎麼個交易法就不深究,吃住的條件也就那樣),反正藏民很淳樸,這倒的確是,只不過你不能嫌棄最原生態的藏族家庭會有漢族人無法輕易接受的味道,不能嫌棄糌粑和酥油茶也有漢族人無法輕易接受的口感(倒是製作過程挺誘人,青稞面和著氂牛奶和酥油捏捏就像餅干一樣么?)

孩紙的眼神總是最澄澈的,因為他們還不懂得世俗的骯臟,覺得每個對他們微笑的人都是好人,他們將喜怒哀樂全部傾注在了眼神里。所以一個想要領悟生命意義的成年人,每每看到孩子無辜而新奇的眼神,總會思緒萬千。

影片中很奇怪的穿插了一段似有似無的愛情,可以叫愛情么?一個藏族寡婦,一個台灣學生,這之間的距離至少也是個雅魯藏布江的峽谷了吧,好在寡婦長得一張秀麗的臉蛋,加上一個令人同情的身世,在一個剛剛失戀的熱血青年那裡,也未嘗不可產生一段情愫,只不過是一場既沒煙花絢麗還比煙花短暫的邂逅,很無奈,無奈到只能把它解釋為前世三百次的擦身而過。

雖有諸多遺憾,但最終還是實現了夢想到達了彼岸,見到了175毫升牛奶加225毫升奶油再加兩勺糖才能攪拌出來的冰淇淋雪山,見到了其實並不巍峨卻很嚴肅的布達拉宮,見到了真正的拉薩。

每個人或許都有個西藏夢,為了那裡的美景、為了那裡的風情或者為了那裡的聖潔。。。總有一個是讓自己牽掛一輩子的。至少我希望再一次,體驗最初沒能體驗的西藏式生活,仰望最初沒能仰望的珠峰,朝聖最初沒能朝聖的心靈的純凈。

《轉山》觀後感

沒有接觸過單車的朋友或許會認為,騎車是一種體育愛好,可以強身健體,可以磨練毅力;也有人認為,騎車是一種旅行方式,可以見到許多的美景,可以吃到許多的美食;還有人認為,騎車是一種難忘的經歷,可以結交朋友,走南闖北,可以體會那種征服的快感。

在看這部片子以前,你問我,為什麼這么喜歡單車,為什麼那麼喜歡騎行?我其實還真答不上來。身邊的很多朋友,甚至包括我少有的三兩知己,都不理解,我對於單車和行走的痴迷和熱愛,甚至可以超越自己的生命。

雖然我認為這部片子的名字和它所反映出來的內容有所出入,幾處情節也頗有刻意而為的造作之感,包括演員們稍顯稚嫩的演技,以及無可避免的老套的劇情。然而,這依然是一部值得到電影院去看的,值得在深夜裡回味,並值得為其留下一點文字的電影。因為它是一部誠意之作,尤其是相比於現今的若幹部侮辱觀眾智商的所謂商業大片而言。

它用最直接的手法,表達出了許多一直以來想說的,而又不曾說出的東西。正是這些東西,讓我為之瘋狂,痴迷與熱愛;正是這些東西,讓我在這個逐漸麻木的世界裡,還能感受到心臟鮮活地跳動;也正是這些東西,才讓我有了繼續活下去的勇氣和理由。

原諒我無法用單薄地語言來描述那樣的感受,那冰封的埡口,血紅的經幡,漫天飄散的彩紙,還有那終於迸發的熱淚,太多的太多,或許,只有你真的開始騎行,在路上,經歷過那些磨難與痛苦後,才會懂得。

在生命的長路上,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的夢想,為了追求那些夢想而不斷前進的腳步,會逐步演變成為一種信仰的力量。或許在別人看來,那是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而只有自己明白,這一路走來,轉山轉水轉佛塔,不是為了旅行,也不談不上修行,只是一種生命前行的必須!這是一段孤獨到無法想像的旅程,在真正的黑暗中獨自前行。

當夢想在心中生根,發芽,成長,究竟要經歷多少不為人知的苦難與疼痛,夢想之花才可以怒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但不是每個人都有為了追求夢想而咬牙堅持的信仰,原來,拋棄安逸之路,選擇最難的道路前行,這才是信仰真正的的力量。而當我們終於沖破所有的艱難險阻,見到那怒放的花朵,剎那間,彷彿知道了永遠,心靈以及靈魂的所在。而在這之後的下一瞬,是無比的悲傷。

電影《轉山》觀後感

主角張書豪本來是一名在校大學生,無憂無慮、青春帥氣,他有夢想,也有激情,可是並不成熟且內向的他和眾多莘莘學子一樣,想法挺多,做法很少。

故事是因為書豪的哥哥書緯逝世而開始,書緯是一個騎行愛好者,喜歡踩著自行車四處旅遊,而他最大的願望就是騎一次川藏線,當然,到他生命結束,他也沒能夠實現這個願望。當悲傷中的書豪發現了書緯寫的《騎行者日誌》之後,他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他要替哥哥完成夢想,騎行一次川藏線。這個渺小而又沉重的決定並沒有得到女朋友的支持,在和女朋友分手後,他整理行裝,一個人毅然決然的來到了昆明,准備完成他的拉薩之行。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書豪開始了他的騎行之路,一個台灣人,一輛腳踏車,一個簡單的行囊,從昆明出發,不懂內地法律的他辦了假身份證,被坑了幾千塊錢,終於踏入了藏區,一開始的沉悶也終於被沿途美不勝收的風景所掩蓋,似乎終點就在前方,輕輕鬆鬆就能到達。

可是旅行也像是人生,坎坷無處不在,好在初涉騎行的他遇到了一個熱愛騎行的前輩——曉川。

曉川已經騎行過三次川藏線,會說藏語,知道路該怎麼走,也熟悉藏族文化,在曉川的帶領下,書豪第一次喝到了酥油茶,吃到了藏族傳統的糌粑,藏族人民的熱情招待,藏族小孩的深深留戀,都給書豪帶來了親切的感覺,寡言少語的他也終於有了一絲絲的改變,一路上和曉川說的話也多了起來。當書豪踩不上上坡路的時候,曉川幫他推車,當書豪試圖放棄騎行,對著腳踏車發脾氣的時候,曉川勸他消氣,鼓勵他繼續前行。這就像人生一樣,一路上總會有那麼幾個難以跨過的溝坎,難以翻越的高山,而曉川就像是人生中的那些知己朋友,事業上升期的時候推自己一把,人生低谷、決定放棄的時候安慰鼓勵一番。再加上藏族女子的喜歡,小孩的留戀,大爹的熱情,奶奶的招呼,貨車司機的跋扈,狼群的圍堵,雨雪的沖洗,這簡直就是一個縮小版的人生歷程圖。

終於,書豪堅定了前往拉薩的意念,如果說剛開始是為了完成哥哥的遺願,那麼從曉川受傷離開之後,騎行川藏線已經成為了書豪對自己毅力的考驗。

見到了鷹擊長空的雄壯,原馳蠟象的美麗,巍峨的雪山像一個個超大號的冰激凌聳立在眼前,身體已經飽受摧殘的書豪帶著疲憊的身軀和不屈的意志,騎上了通往拉薩的最高山峰米拉雪山,米拉雪山海拔有五千多米高,此時書豪的內心世界肯定是不平靜的,他曾經也想過放棄,如果他放棄了,沒有人會笑話他,也有過路司機要開車帶他上山,他拒絕了,如果他坐車去,也沒有人會笑話他,正如劇中那人所說:「五千多米的地方,我坐車都喘氣!」高原反應會讓人難以忍受,可是書豪忍下來了。他的人生,將由自己書寫,他的旅程,將由自己完成。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真的很不錯,爬上山頂看山下的感覺讓人心情豁然開朗,不是山下的風景秀麗,也不是山上的樹木奇特,而是在登山時經歷的種.種讓人難以忘懷,跌倒過、爬起過、受傷過、開心過、悲傷過、痛哭過、大笑過,這樣的人生才算是波瀾壯闊,就像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騎行到海拔兩千多米的地方,再從兩千多米的地方騎上四千多米的高山,這樣的大起大落,才算是真正的跌宕起伏。

《轉山》不光是詮釋人生,更是鼓勵人生,作為一個業余的騎行愛好者,我被書豪這種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感動,如果有機會,我也會背上行囊,踏上愛車,走上那不朽的征程。

《轉山》觀後感

等了好長時間,這部電影終於上映了。我迫不及待的去大上海影城觀看了這部我期待已久的電影!這是一部專門為騎行者們量身打造的影片。故事主線是講述一位騎友的弟弟為了完成他生前的願望,獨自騎行滇藏線在路上所發生的一些感人的故事!

影片一開始從倆個騎行者的嘴裡聽到這樣的話,一下就戳中了我的淚點。我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騎友,跟很多人說過自己想去這里,想去那裡,信誓旦旦揚言的一人旅行。但是總有各種理由為自己搪塞,資金不夠,工作忙等等!總之只要你不想去做的,你總有說不完的理由讓自己緩一緩等一等不著急。因此你只能成為別人絢爛生活的羨慕者,圍觀者,或者嗤之以鼻的輕聲一笑,自欺欺人地說一句「那又怎樣」。只能想影片里的哥哥一樣寫滿了一本子的騎行日誌,卻只能化為冰冷的軀體帶著自己的夢里夢境永遠永遠的再見。男主角張書豪是幸運的,他有這樣一個契機讓迷茫的想要逃離的自己,背負著一種信念,一種責任,一種執著踏上自己從來沒有想過的道路,去尋找未來,去認知自我。一個人,騎車2000多公里,從麗江到拉薩,為的是替逝去的親人實現夢想,這樣簡單純潔的心性無需太過復雜的詮釋。

其實片中最令人感動的還是李曉川這個人物。堅持滇藏騎行的糕點師,可以讓人依靠的大哥,等待梅里十三峰現身的孩子。沒有這樣一個人帶著張書豪一段路,可能張書豪就無法堅持過前半程。那巨大的雪山冰淇淋最後還是眷顧了這樣虔誠堅持不懈的孩子,他帶著身上的七根鋼釘上路,他隨時能問到在路上的味道,他想活著,熱烈的活著,因此他不允許自己耗費時光,浪費生命。他說:「我熱愛生命,所以我必須走出去。」冰淇淋打火機和雪山冰淇淋相互遙望,堅持下去吧,如果有一天你厭煩了什麼,那你應該感到高興,因為至少你有一些事是在一直堅持的。

在騎行的路上,我可能無法做到張書豪那樣的壯舉,但是作為一個普通騎友,我也願真心祈禱所有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夢想執著追求者們,平安。

『貳』 飛屋環游記的觀後感

一個夢想的故事,一個成長的故事,這就是飛屋環游記。下面是我收集的飛屋環游記的觀後感,歡迎閱讀。

飛屋環游記觀後感篇1

PIXAR的動畫片,總是在幽默中帶著厚重感。從我最早看的玩具總動員,到海底總動員,再到汽車總動員,機器人總動員。她的電影總是能動員一大群東西,最終把我的眼淚也動員下來。

這部飛屋環游記,同樣能帶給我思索和感慨。在短短的96分鍾里,飽滿地刻畫了4個人物形象。

1、查爾斯·蒙茲。

故事開始時偉大的探險家,偶像般的人物,充滿了激情和愛心,還獲得了無數至高的冗餘。到此為止,一個人物理因非常圓滿了。可是世事無常,蒙茲發現的新物種並不被權威所認同,讓他名譽掃地。為了洗刷自己的恥辱,開始了南美探險之旅。在最終老卡爾發現蒙茲時,他已經是一個暮暮老人,但年輕時的恥辱仍然伴隨著他。這時的他內心已經轉變成一種病態。為了得到新物種,他簡直不擇手段,殺死不少慕名前來的探險者。更有勝者,他已不再相信人類,只與狗相伴。他與狗的關系,由最開始的友情變為後來的奴役。可見,這位探險家心理並不成熟。有時候,自己的成就往往就是一種負擔。在獲得成就的時候,他風光無限;在失去光環時,一個人就能很輕易的被打倒。

2、艾麗。

艾麗和卡爾一樣,是個迷戀探險故事的女孩,和卡爾不期而遇。之後的一生,盡管經歷了波折,但是仍然不離不棄。他們都為生活所奔波,一輩子都沒有機會去仙境瀑布看一看,實現兒時的夢想。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艾麗雖然有遺憾,但是她還是幸運的,有卡爾相伴一生。其實到不到仙境瀑布,真的不重要,內心愉悅才是心靈的仙境。就如她的記錄冊,她的愛情帶給了她一生的仙境,讓她活得很快樂很充實,盡管她們沒有孩子。

3、卡爾。

艾麗的愛人,帶著艾麗的遺願,帶著自己的房子飛到了仙境瀑布。這樣的闖勁,讓我想起來姜尚七十相周、百里奚六十相秦的精神,呵呵。似乎到達仙境瀑布是他的人生目標,但是真正到達了,卻覺得空虛了起來。是他的目標不偉大么?電影用一種很誇張的手法顯示了到達仙境瀑布的便利——一幢飛屋用了一晚,瀑布就已近在眼前。也警示我們,實現一個客觀的人生目標其實很容易,比如賺一筆錢,得到某個地位又或者報仇雪恨。伍子胥在鞭打楚平王屍體三百以泄恨,但是泄恨之後,他也坦言人生從此便失去了目標。

4、小羅。

有時候,旦夕的老人反不如新生牛犢。小羅喜歡那個新物種大鳥凱文,遇到了第二個朋友狗道道。愛因斯坦曾說過,很多優秀的品質來源於幼稚園的教育。孩子的一些善良的天性,在以後成長中,不斷被客觀社會的價值觀所腐蝕。而小羅熱愛生命的情感,不僅感染了卡爾,也讓他得到生命中新的活力。

結論:對這4個人的刻畫,這部動畫告訴我一些道理。

人由於受到客觀社會的打擾,格外需要心靈的仙境,而走向仙境的道路,則是對生命的熱愛,無論以哪一種方式。

其次,不必在乎別人的眼光,堅持自己的道路。我終究應該為自己而生活,而不是為了別人而生活。為了自己而生活的人,生命之火越來越旺;反之則越來越暗淡。

最後,生命不止,關愛不止。

飛屋環游記觀後感篇2

今天我在網上看了一部《飛屋環游記》的電影。

這部電影講了一個小男孩羅素和一個老爺爺卡爾的歷險故事。卡爾是個不怎麽愛說話的男孩,他總是牽著氣球邊走路邊幻想著歷險,一天他遇到了活潑可愛的女孩艾麗,兩個人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後來他們結婚了,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鏡頭一閃他們變老了,白發蒼蒼的艾麗得了重病,躺在病床上交給了卡爾老爺爺一本書,書上畫著一幅她一直夢想去探險的地方「仙境瀑布」,然後就死去了。

卡爾老爺爺每天孤單的守著他心愛的小屋。一天,坐在沙發上的`卡爾老爺爺聽到門外有挖土機的聲音,打開門一看,原來是開發商要開發房屋,准備拆他的小屋,老爺爺說:「我沒有死,就別想拆我的小屋。」接著他收到了養老院的一封信,信中說要接他去養老院。過了一會兒,有人敲門,他打開門一看,原來是一個名叫羅素的小男孩,他說要幫助老人。老爺爺說:「我不需要幫助」,就關門了。老爺爺想了想,打開門說每晚都有一種巨鳥去偷吃他的玫瑰花,只要拍三下手就出來。小羅素聽了老爺爺的話,接著就跑去找巨鳥了。十分鍾以後,養老院的人來接他,老爺爺捨不得離開心愛的小屋。這時,養老院的人見煙筒里冒出好幾萬個氣球來,把房子帶上了天空。老爺爺和小屋飛起來了,房子起飛還沒有多久,他又聽到了敲門聲,原來是小羅素站在小屋的走廊上,告訴老爺爺他找到了那隻巨鳥。於是老爺爺和小羅素就踏上了去「仙境瀑布」的探險之路。

他們走啊走啊,在路上遇到了小羅素找的那隻巨鳥,小羅素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凱文,和他們一起向前走。在路上,他們又遇到了一些狗,它們會說話,都是壞的,它們有一個壞主人。其中一個叫豆豆,它背叛了它的壞主人,管老爺爺叫主人,也跟著老爺爺他們一起走。走著走著,遇見了狗的壞主人,他假裝是一個好人,把老爺爺帶到了他的家,看到他家裡有很多動物的骨架,有一個非常像凱文,這時壞主人看見凱文正在老爺爺家的房頂上,要抓住它。老爺爺就知道了他是個壞人,就趕緊逃了出去,繼續走。壞主人就讓他的壞狗追他們,可是只把凱文追上了,就把它關起來開飛機帶走了。最後經過大家的努力終於救出了凱文。老爺爺為了保護大家放棄了擁有一輩子回憶的小屋,和小羅素、逗逗回到了城市裡,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誰也沒有想到小屋正落在了艾麗夢想中的「仙境瀑布」旁……

我最喜歡電影裡面的凱文,它是一隻大玉鳥,羽毛又多又美麗,凱文最愛吃的和最開心的事就是吃巧克力,它還愛啄氣球呢!豆豆最開心的事,就是玩氣球了。

這是一部很感動的電影,卡爾老爺爺為了實現妻子的夢想,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完成了妻子的夢想。但是,如果沒有豆豆、凱文和羅素的幫助,僅依靠卡爾老爺爺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成功的。

飛屋環游記觀後感篇3

8月12日,爸爸媽媽和奶奶還有姑媽,帶我去鄭州玩。我們先到大上海城的奧斯卡國際影城看3D電影《飛屋環游記》。

這一部片子講述的是一個叫卡爾的老爺爺,他的妻子愛麗有一個願望就是能住在仙境瀑布旁,可是他們還沒有到仙境瀑布旁,卡爾的妻子就去世了。

有一天,政府派人來准備將他送到養老院,在那些人來之前,卡爾作出決定,帶著屋子一起離開這里,前往南美,去實現妻子和他共同的夢想!五顏六色的氣球拽著一整幢房子飛向了空中。飛屋在空中俯瞰大地的畫面十分漂亮。不過老卡爾沒想到的是,他的飛屋上搭乘了一個「偷渡客」——8歲小男孩小羅,小羅參加了野外探險者協會,為了成為高級會員,正需要集齊一枚徽章,而通過幫助老年人就可以得到這枚徽章。

卡爾想了很多種把這個討厭的小孩從飛屋丟下去的方法。突然,飛屋飛進了一個風暴雲團,艾麗的很多遺物掉下去了,卡爾手忙腳亂的保護這些東西……卡爾醒來之後,「偷渡客」小羅告訴卡爾,他的GPS可以幫助他們飛到「仙境瀑布」,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濃霧中已經接近地面的飛屋撞上巨石,房子雖然躲過一劫,但卡爾和小羅都被拋了下去。眼看飛屋就要飄走,卡爾用水管套住了它,接著飛屋拖著他一直到了懸崖才停住,卡爾這才發現,「仙境瀑布」就在眼前,從這里開始兩個人開始拉著飛屋步行前進。

在叢林里,小羅找到了一個新朋友——長著長長紅色的喙的一隻色彩斑斕的大鳥,這只鳥真的很大,還喜歡吃巧克力,小羅給它起名叫凱文,鳥很喜歡小羅,但不太喜歡卡爾。來那個人由於到了第二個朋友,——會說話的狗「逗逗」這只狗脖子上戴著一個項圈,是那個項圈讓它能夠表的人類的語言的,之後他們來到一個峽谷,那裡有許多隻狗出場,隨後爺倆被帶到一個飛艇里,他們發現這個飛艇的主人居然就是探險家查爾斯·蒙茲,他的目的是抓住大鳥,證明自己。得知蒙茲為達到目的會不擇手段後,爺倆搶先逃跑。在把大鳥放回家時,蒙茲趕到並帶走了大鳥……然後,爺倆就和蒙茲展開了搏鬥,要救出大鳥。但蒙茲從飛艇中放出飛機,干擾飛屋前行……

搏鬥過後,蒙茲和飛屋都墜下雲層。而爺倆和大狗在和大鳥道別後,駕駛著蒙茲的飛艇回到了城市,小羅也獲得了由卡爾獎勵的徽章,三「人」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過著幸福快樂而愜意的生活。而他們的飛屋最終隨氣球獨自飄落在「平頂山脈」的仙境瀑布邊上實現了艾麗和卡爾一生的夢想。

我覺得這部影片非常好玩,它告訴我們遇到困難不要放棄,要敢於和壞人做斗爭,要愛護地球上的動物。這部影片除了故事生動,3D效果也特別獨特,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飛屋環游記觀後感篇4

星期天,我看了《飛屋環游記》這部電影,它非常讓我感動……每一個細節深深的印在我的心裡,每一個情節都是那麼扣人心弦。

卡爾和他的妻子艾利有一個夢想,就是住到仙境瀑布去,可是直到妻子病逝,他也70歲時這個夢想一直都沒有實現。後來,城市裡造了高樓大廈,工人們要把卡爾的房子拆了,並把他送到敬老院去。就在這時,他遇見了一位叫羅素的小男孩,他非常開朗,只剩下幫助老人章沒有,可是卡爾拒絕了他的幫助。當卡爾把氣球都放出來,已經升上天空時,才發現羅素也跟了上來。

途中他們遇見了積雨雲,卡爾睡著了,醒來時已經到了南美洲,卡爾想讓羅素回家,卻發現這就是仙境瀑布,並遇到了大鳥凱文和小狗逗逗。但是,他們看到了冒險家蒙茲,蒙茲抓住了大鳥凱文。羅素要去救凱文,拋下了卡爾,雖然卡爾住到了瀑布旁邊,實現了自己和愛妻的夢想,可他並不快樂,因為,他失去了夥伴。卡爾救回羅素、凱文和逗逗,和他們過著開心的生活,羅素也得到了幫助老人章。

卡爾為了妻子這個夢想,他選擇了遠行,完成這個願望。實現夢想有一點艱難,他們一開始存錢就為了那個夢想,可是生活的需要阻擋大家。停止他們前行的步伐,一次次的砸存錢罐,一次次地滿了錢罐,歲月飛快地離去,艾利已經坐上了輪椅,無法開始遠行的計劃,留下夢想和回憶,直到艾利死去。

佚名說過:「在許願時,必須要深信不疑。如果你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讓願望成真,你的願望就會飛走,再也看不見。但那正說明了最重要的一點。如果你所希望的是有可能實現得了的,那麼你有可能會不惜一切地去實現它。最大的魔力不在於許願,而在於去做。」每個人的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想,大多數人都覺得它很虛幻,將它埋在心底,連機會都不給它,這樣,夢想不會開出花兒。夢想的力量無窮,它讓多少人獲得希望,繼續奮斗,取得成功。萊特兄弟因為夢想,發明出了飛機;愛因斯坦有了夢想,創造出了電燈;司馬遷靠著夢想,寫出《史記》……人一定要有夢想,這樣的人最有難以破滅的精神,堅持不懈地去取得成功,我們一定要去勇敢面對困難才行。柳岩也說過:「夢想」是一個多麼「虛無縹緲不切實際」的詞啊。在很多人的眼裡,夢想只是白日做夢,可是,如果你不曾真切的擁有過夢想,你就不會理解夢想的珍貴。」卡爾就是因為有夢想支持者他才實現了。

我也有自己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教師,用有趣的方法教別人知識,我一定要向這個夢想前進!我一定會努力,讓我的這份夢想實現,像卡爾的飛屋一樣飛起來的!

飛屋環游記觀後感篇5

《飛屋環游記》是美國的一部涉及知識面較豐富的卡通電影。

前幾天與朋友閑聊提及這部卡通影片,卻糟到朋友的嘲弄,或許在部分人眼中卡通僅是兒童的專屬,我卻不以為然,如果你看了《飛屋環游記》或許你對卡通的印象會大大改觀,卡通是大眾的,是老少皆宜的。

最早接觸的卡通電影應該是《千與千尋》也許是看的時間距離現在有些日子了,時至今日《千與千尋》留下的僅有模糊的鬼魅印象。

隨著現在卡通電影的高清化,內容多元化和技術的純美化,卡通無不吸引眾多人的眼球。《飛屋環游記》應該算是其中之一。

該影片講述了一位老人用幫已逝老伴完成心願的方式來表達對愛人至真至純的愛戀。

兩人至小就是好朋友,可以稱的上是青梅竹馬,在兩人很小的時候妻子就做著環游世界的美夢,遺憾的是夫妻二人婚後無子女,老伴走後,老人獨自一人去完成老伴一生都在夢想的願望。

影片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個畫面:

畫面一

看到老人用很多系著繩子的氣球穿過煙囪,通過氣球帶來的巨大浮力把自己一直居住的木屋吊起來,並在高空中自由翱翔,我看到了科技的魅力,也領悟了老人的睿智,相信那一刻他的妻子也在另一個世界對著他和飛起的小木屋微笑著。

畫面二

在老人的木屋飛起前,影片中有一個全身佩帶各種獎章的小男孩出現,自稱是一個野外小探險家,曾獲得了多種有關野外探險的獎項,現在學校評比,老師讓他再拿到一個「幫助老人」的獎章,於是小男孩找到了這位老人,決心要通過幫助老人拿到這個獎項。

一開始老人並不喜歡這個全身掛著各種榮譽獎章的小男孩,在後來兩人互幫互助共渡難關的過程中,小男孩贏得了老人的信任,小男孩在途中發現,學校以及爸爸告訴他的一些野外求生的道理都是不實際的,以至於後來那些虛有的獎章被小男孩全部扔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在小男孩那裡得以驗證。

這部影片吸引我看下去的還有關於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以及大自然的生物鏈,我們中國人一直以來對狗的忠誠寵愛有嘉,這一點在西方人的影片中也得以驗證。

外國影片同國產影片都有一個共同點,不乏宣揚邪不壓正這一經久不衰的理念,正義得以延續,邪惡被擊垮,此片以歡喜收場。

影片告訴我:夢想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有夢想就有追求,影片中老人的夢想實現了,最後老人與小孩坐在馬路邊數著過往的不同顏色的車輛,這一幕也是老人幫小孩完成了他的夢想。

之所以把電影用自己的文字描述出來,一是出於對卡通電影的喜愛,對《飛屋環游記》這部影片的喜愛,同時也是對文字的喜愛,總覺的電影對人物的塑造和刻畫以及對事件的發展掌控是有局限性的,劇本和導演如果不是同一個人,那麼影片和劇作者的理解就有差異,而文字可以有無限大的想像空間,或許能填補某種意義上的差距,但這也是因人而異,我深知我不能填補這種所謂精神層面與現實之間的差異,但我在努力縮短這種差異的距離,如影片中老人堅持自己的夢想一樣,相信堅持就有動力,有理想追求才會永不停息。

飛屋環游記觀後感篇6

老師安排我們看了《飛屋環游記》,這是一部很有名的電影。故事講的是小男孩卡爾有小女孩愛莉青梅竹馬,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探險。愛莉從小就有一個心願,把房子蓋在天堂瀑布。長大後他們結婚了,住在一座漂亮的木屋裡,雖然沒有孩子,生活過得還是很幸福,一直相伴到晚年。後來愛莉得了重病去世了,剩下卡爾,他已經78歲了,人們都叫他卡爾爺爺。愛莉去世後,卡爾十分孤獨,又被告知房子要拆掉,他變得性情暴躁,還打傷拆遷隊的工人。為了留住房子,他用了很多氣球讓房子飛起來,帶這愛莉的照片,一直要飛到天堂瀑布。

11歲的小羅,天性樂觀,聰明活潑,他居然躲在房子里,誤打誤撞跟隨卡爾爺爺開始了尋找仙境瀑布之旅。這一老一少一路上鬧出了很多笑話,他們遇見了大鳥、會說話的狗、捉鳥的壞人。隨著故事的發展,卡爾爺爺也從原來的古板刻薄變得勇敢積極,充滿愛心。他們和壞人戰斗,最後他們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打敗了壞人,放走了大鳥,帶回了忠於主人會說話的狗,快樂地生活在城市裡,而那座房子和愛莉的照片永遠留在了天堂瀑布。

看完這部電影,我深深感受到夢想的力量是那麼的強大。為了現實愛莉生前的心願,78歲的卡爾爺爺不顧年老體弱,開始了艱險的旅行,夢想的力量能讓人返老還童。雖然他的愛人不在了,他對生活還是充滿信心,一定要帶愛人的照片去仙境瀑布,他信守承諾,堅持理想,克服種種困難去實現夢想,很讓人感動。11歲的小羅也讓人敬佩,他的夢想是做探險家,胸前掛滿勛章,他也很努力,做了很多好事。當大鳥被抓走時,他又勇敢地去營救,最後在卡爾爺爺的幫助下,打敗了壞人,得到了最後一個榮譽勛章,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夢想不分先後,沒有年齡界限,有夢就要去追逐。夢想能激發能力,讓人生更豐富更厚重。為了夢想,努力吧!

『叄』 電影《大上海 》觀後感

      《大上海》是香港導演王晶於2012年拍攝的電影。這是發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灘的一段江湖、抗日、愛情故事。

      本是水果店小伙計的成大器(黃曉明飾),在上海投向權傾一時的巡捕房探長洪壽亭(洪金寶飾)旗下,做賭場打手,被洪壽亭的妻子凌滬生(袁莉飾)賞識,造就了大器很快地出人頭地。

        大器很有江湖手腕,不僅敢打敢拼,還擅於各方談判,願意利益共享,化干戈為玉帛。最終他成為了上海一代梟雄之首。

        大器少年時因為一次無意間解圍,交上了上海第一美人「溢春園阿寶」(莫小棋飾)。

        因為這次救命之恩,阿寶對大器一往情深。可惜她發現了無論大器如何疼她寵她,她在大器的心目中永遠都只能是第二位,第一位始終是青梅竹馬、音訊全無的葉知秋(袁泉飾)。

        多年後,人到中年的成大器(周潤發飾),成為了一方之雄,聲譽與地位超越了師父洪壽亭,在上海幾乎已無人匹敵。

        但這樣的平靜很快被日本攻佔上海的戰爭打破。在這樣的背景下,江湖恩怨、愛國抗日、兒女情長交織在一起,既讓我們看到了以大器為代表的上海灘仁人志士對真摯愛情的追求和無私,也看到了他們為保家衛國奉獻機智和熱血的愛國情懷。

        影片有兩個主線:一個是大器和青梅竹馬知秋的真摯愛情,阿寶對大器的真摯愛情,不因時間和身份改變;二是以大器為代表的上海灘大亨以及圍繞在大器身邊的朋友、手下和愛人,在敵軍大舉進犯的危急關頭,團結成一隻最緊密的力量,可以如阿寶和林壞一般為了大器和國家在茅戟身邊忍受屈辱,最終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捍衛更高利益,更有如大器一般寧願在敵軍的槍林彈雨中微笑而悲壯死去也不願背叛國家和信義投降。

        影片歌頌了可歌可泣的美好愛情,也頌揚了仁人志士視死如歸的愛國英雄主義。

        片中袁泉和周潤發兩位演員的演技非常精湛,可圈可點,尤其袁泉那深深的回眸一望,意味深長,讓人過目難忘。

『肆』 《轉山》觀後感

電影《轉山》傳達給人的是一股夢想和不屈的力量,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轉山》觀後感大全,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轉山》觀後感1

挑戰自我

我只是看了影片的末尾一小段,我感受最深的是:騎行者敢於挑戰自我。即使面對高山,他也不畏懼,努力向前。在影片中,有一幕是一輛汽車經過主角旁,說上面至少5000米海拔以上,問他是否需要幫忙,騎行者說:「我行的,不用了。」如果面對同樣的困境,我們是否都會有一樣的回答呢?現實中的我們,常常表現出來的是一種脆弱,經不起風浪。觀看了電影也許會有一點改變。

信念

騎行者心中只有一個信念:我要去拉薩。在拉薩那高原地區,高原山地的氣候,一個騎行者要完成這次旅程似乎是很難的事。但我們常說:「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為什麼他能夠完成,是因為心中的信念:我要去拉薩。當你在大海中航行時,信念是你手中的一方羅盤,它使你沿著捷徑前行;當你在黑暗中摸索時,信念是夜幕上一顆明亮的北極星,它將你的未來照得銀亮銀亮的,像是希望在跳躍;當你順著小路回家時,信念是一篝為焰,指引你走向前方……正是因為信念才產生了內心的一種堅持,一種執著。奇跡就是這樣創造的。拉薩是人們嚮往的地方,但又有多少人能夠堅持追求下去。「知難而退」並不是一種智慧,而是一種懦弱。心中擁有了信念,我們就必須堅持,堅持,再堅持。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人文關懷

《轉山》中貫穿了一種人文關懷。雖然,人與人之間素不相識,但因為一個動作——「握手」,而牽在了一起。「握手」——顯示一種信任,一種理解,一種鼓勵。志同道合的人一個簡單的動作「握手」以及老人與騎行者的「握手」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內心洋溢著溫暖。除此之外,我從影片中體會到一種助人為樂的精神。老人在雪地遇見騎行者,隨後兩天無微不至的照顧以及在主角臨行前贈予葯物。慈祥的老人,言行也一樣令人感到慈祥。雷鋒精神中的助人為樂得以彰顯。

《轉山》讓我想起爸爸對我說的一句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們要發出生命的強音。向困難發出挑戰,憑借信心、勇氣將困難克服。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一種境界,是一中內心深處的豪邁。相信生活在象牙塔的我們,在人生旅途上勇敢攀登,也終將收獲這一種豪邁。

《轉山》觀後感2

為什麼要走?只因路在腳下。

兩年前看的《轉山》這書,也是兩年前去的西藏。只因轉山這部電影,那些回憶那些沒有完成的夢想又一起燃點起來了。這是一部關於夢想,關於信仰的電影。

記得兩年前考慮去西藏的時候,是打算騎行青藏線進去的,那時候因為看了天涯上一個很有名的牛人月光1981隻身騎行川藏線的帖子,血脈噴張。於是買了自行車和裝備,練習了幾個月,也約好了騎行的同伴。可是,因為種種原因,最後卻只是很安逸地坐了飛機去,慚愧不已。雖然去了拉薩,去了珠峰,可是一直有心結,總覺得只有用徒步或騎行的方式去西藏,才是心靈的凈化和夢想的完整。每一個修行的人,都知道修行是艱苦而漫長的。我也想以這種修行的方式,去到西藏。

人只有夢想,有信仰,才會做出不可思議的事情。主人公張書豪為了完成哥哥的夢想,沒有一點騎行經驗就隻身踏上了滇藏之路。在同行的川哥掉下懸崖受傷後,一個人繼續騎行。面對寒冷、高原反應、食物中毒以及惡犬時候的那種精神狀態,歇斯底里達到了極致。我明白,比起那種肉體上的痛苦,心靈上的孤獨和精神上的摧殘是最可怕的。如果沒有信仰支撐,不明白你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選擇,那麼,你就有可能半途而廢。

在這壓抑且讓人窒息的都市裡,我們戴著面具,每天朝九晚五地過著操蛋一樣的生活。是該給自己的心靈找個出口了。

只有在路上,我們才會知道自己是怎麼樣的人,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就像張書豪一樣,誰會想到這個文質彬彬的台灣男生,竟然騎完了1800多公里的滇藏線。我們看到的是不一樣的張書豪,可這卻又是真正的張書豪。沒有面對絕境的那種無法回頭,我們永遠不會發現真正的自己。

也許回來了,我們還是過著操蛋一樣的生活,可是我們經歷過那些內心的洗禮,已經變的異常的強大,或許若干年後,還可以跟兒子吹吹牛逼,你老爸騎行過西藏,知道不?

《轉山》觀後感3

不知道有多少人會看《轉山》這部影片,反正我是看了,看的我熱血沸騰,當然不是殺日本鬼子的那種,那種只是為了正義的伸張,而這種熱血沸騰,是與眾不同的,是震撼心靈的那種,它可以讓你凈化你的心靈,讓你悟出更多的道理,如果有過那種經歷,我相信,生命中沒有什麼事情還能難倒你。

當看到曉川掉入懸崖的那一刻,我的心真的震了一下,一個生命就此而差點結束,他讓我明白做事情真的要很小心,不管你認為你有沒有把握,現實生活中的我,總是覺得很多事情在我的掌控之中,可是未然,一切都不在手中。我總是想把東西拽在手裡緊點,可是越緊它越掌握不住,人生亦是如此!

曉川還是活過來了,活過來了又繼續上路,很佩服這種人,對於一種生活的狂烈熱愛,是沒有什麼能夠抵擋的住的。他說:喜歡路上的味道,喜歡去看那個雪山冰淇淋。捫心自問,我雖沒有那種頑強的意志,但我也想能夠走上那條路,靜靜的享受美好的風景,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凈化一下自己浮躁的心!

那是一種挑戰,挑戰自我的超級表現,旅行,是自我的一種解脫,而騎行,則是對自我的一種救贖。看完之後,我覺得我此生不會做騎車去西藏這種危險的事情,更多的是對自己,對親人的責任和牽掛,我沒有那種勇氣!本身我也是放不下的人,所以我堅信我會踏上那片土地,但不是通過騎行!

所以,我是打從心裡崇拜佩服這些勇敢上路的人們,唯有遙祝騎行在進藏途中的兄弟姐妹們一切安好,祝你們平安。

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如果你真的想好了,就出發吧。

《轉山》觀後感4

電影《轉山》根據謝旺霖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故事中主人公所騎行的高原路線,從麗江到拉薩,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長度近2000公里,其間的山是永遠眺望不盡的玉龍、哈巴、白馬、梅里……水是永遠俯瞰不及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當騎至芒康一段後則轉入「318國道」。而「318國道」正是中國騎行愛好者心目中的「經典」,猶如美國人心中的66號公路。原作小說在被陳國富關注到之後,裡面傳達的「夢想和不屈的力量」也讓他決心把小說改編成電影。影片在確定由太合環球影業出品之後,攝制組在去年正式奔赴西藏拍攝,70餘人的劇組也在零下30度的極端環境之下完成了90天的極限拍攝,身體和心理都受到了前所未有挑戰。

一個24歲的台灣年輕人,在寒意漸生的10月,為了幫助哥哥完成遺願,從麗江出發,獨自騎行穿越平均海拔超過3500米,近2000公里,落差起伏多次大於1000米「高原之路」。一路上他經歷了穿越無人區、夜間騎行幾乎掉下懸崖、八宿打狗、由於食物中毒而整整兩天上吐下瀉……艱險的旅程過後,他從懦弱寡言到可以和藏民同食一塊糌粑。這不僅是一次身體的旅行,更是一次心靈的旅行。這不僅是一本關於旅行的電影,更是一次關於自由、成長的電影。每個人都可以從電影中找到出發和改變的理由,青春、酷勁兒十足、以及自由和釋放是這部電影的主題。剛出麗江,書豪遇到了一位騎行者曉川與他同路,曉川是位比書豪年長很多的騎行愛好者,經驗多,在騎行和生活方面都能給予書豪很中肯的幫助。但他就是愛講自己做糕點那點事兒,書豪老覺得他人怪怪的但又很可愛。兩人投宿過香格里拉的牧民奶奶家,也在鹽田的藏女小男孩家過過夜,品嘗著曉川大哥做的酥油餅干,書豪覺得自己這一路上並不孤單。一次夜翻山路,曉川意外墜崖,身受重傷。書豪的信念已在崩潰的邊緣,他開始懷疑自己此次征程的意義。書豪回想起這段路上曉川大哥對他不斷地鼓勵,相信他自己一定能走完這段路。飛來寺的歌聲經文又讓他堅持自己走下去……東達下雨,投靠無門的書豪心理上再次承受考驗。怒江被藏獒追逐、然烏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險,書豪依然在路上。通麥路遇朝聖母女,書豪尋找到不同的生命價值和意義。一路上有歡歌笑語,一路上有悲喜離合,一路上還有人間冷暖。書豪騎在路上,尋找價值,完成自我。在海拔5000米的色季拉山埡口,書豪拿出朝聖母女贈予的五彩風馬旗,灑向天空。他雙手合十,念誦著六字真言,心中感到前所未有的平靜。在布達拉宮門前,書豪與大家一起載歌載舞。書豪把陪伴自己一路的自行車送給了需要的人。回到台灣的書豪展開了研究生生涯。書豪來到靈骨塔,把自己這一路寫成的「騎行者日誌」放進了哥哥書偉的靈柩里。完成了哥哥的願望,他似乎比完成懂得的更多。書豪回到台灣接到了曉川哥的信,他又出發了啊!

這是一段夢之旅,夢的經營與實現,每一個人都會擁有踏上西藏這一片聖土的願望,因為那裡的一切是如此這般純凈,是這樣的完美,也許最真摯的地方,總要經過最曲折的路途,但只要挺過去了,一切都會成為值得。

滇藏線,一段完美的夢之旅,人生有許多不如意,有許多以為的絕路,整裝再戰,夢必成真。

《轉山》觀後感5

今天我觀看了《轉山》這部真實紀錄片。片中的主人公張書豪為了完成哥哥的夢想,僅憑著一張哥哥畫的路線圖和幫哥哥完成願望的心就孤身一人踏上了去拉薩的漫漫長路。

張書豪的行動讓我驚嘆。他為何有如此大的勇氣隻身一人踏上去拉薩危險而又漫長的路?他在路上遇到那些離奇的事件讓我產生無比的好奇。

他憑著自己的勇氣,憑著哥哥到去世還沒完成他夢想的信念,憑著親情的力量,冒著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危險,為了哥哥為了自己一定要到拉薩。一路上,最讓他難忘的是西藏人民那淳樸的笑容和川哥無私的幫助。老奶奶雖然沒有了潔白的牙齒,但笑的卻是那麼美麗,慈祥。孩子雖然有些羞澀,但笑的卻是那麼陽光,單純。正在修行的女人雖然不能說話,但她們的笑容里卻透著真實,淳樸。川哥對他的幫助銘記在心。他被困在一個大坡上,川哥放下自己的東西,二話沒說拿起他的行李翻過了山坡。折回去又攙扶快堅持不住的張書豪,一次一次的給他鼓勵。腿磨破了,川哥提醒他由於走這種路的姿勢不對,導致身體受到傷害。這種無微不至的照顧使我感受到友情的珍貴。由於這種精神在以後的路上張書豪把困難和坎坷一把拿下,欣賞著一路的美景到達那白雪皚皚的山峰。他放飛了一疊彩紙,同時也放飛了所有的激動和夢想。

一種力量支撐著他,讓他勇往直前,不畏困難到達最高峰。這應該是我們學習的精神和榜樣,我將沿著這種精神之路一往直前走下去。

《轉山》觀後感6

沒有接觸過單車的朋友或許會認為,騎車是一種體育愛好,可以強身健體,可以磨練毅力;也有人認為,騎車是一種旅行方式,可以見到許多的美景,可以吃到許多的美食;還有人認為,騎車是一種難忘的經歷,可以結交朋友,走南闖北,可以體會那種征服的快感。

在看這部片子以前,你問我,為什麼這么喜歡單車,為什麼那麼喜歡騎行?我其實還真答不上來。身邊的很多朋友,甚至包括我少有的三兩知己,都不理解,我對於單車和行走的痴迷和熱愛,甚至可以超越自己的生命。

雖然我認為這部片子的名字和它所反映出來的內容有所出入,幾處情節也頗有刻意而為的造作之感,包括演員們稍顯稚嫩的演技,以及無可避免的老套的劇情。然而,這依然是一部值得到電影院去看的,值得在深夜裡回味,並值得為其留下一點文字的電影。因為它是一部誠意之作,尤其是相比於現今的若幹部侮辱觀眾智商的所謂商業大片而言。

它用最直接的手法,表達出了許多一直以來想說的,而又不曾說出的東西。正是這些東西,讓我為之瘋狂,痴迷與熱愛;正是這些東西,讓我在這個逐漸麻木的世界裡,還能感受到心臟鮮活地跳動;也正是這些東西,才讓我有了繼續活下去的勇氣和理由。

原諒我無法用單薄地語言來描述那樣的感受,那冰封的埡口,血紅的經幡,漫天飄散的彩紙,還有那終於迸發的熱淚,太多的太多,或許,只有你真的開始騎行,在路上,經歷過那些磨難與痛苦後,才會懂得。

在生命的長路上,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的夢想,為了追求那些夢想而不斷前進的腳步,會逐步演變成為一種信仰的力量。或許在別人看來,那是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而只有自己明白,這一路走來,轉山轉水轉佛塔,不是為了旅行,也不談不上修行,只是一種生命前行的必須!這是一段孤獨到無法想像的旅程,在真正的黑暗中獨自前行。

當夢想在心中生根,發芽,成長,究竟要經歷多少不為人知的苦難與疼痛,夢想之花才可以怒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但不是每個人都有為了追求夢想而咬牙堅持的信仰,原來,拋棄安逸之路,選擇最難的道路前行,這才是信仰真正的的力量。而當我們終於沖破所有的艱難險阻,見到那怒放的花朵,剎那間,彷彿知道了永遠,心靈以及靈魂的所在。而在這之後的下一瞬,是無比的悲傷。

《轉山》觀後感7

有人說:「人生就像是一場旅行,無論終點在哪裡,我們都要一直走下去!」而《轉山》這部電影給了這句話一個最完美的詮釋。

主角張書豪本來是一名在校大學生,無憂無慮、青春帥氣,他有夢想,也有激情,可是並不成熟且內向的他和眾多莘莘學子一樣,想法挺多,做法很少。

故事是因為書豪的`哥哥書緯逝世而開始,書緯是一個騎行愛好者,喜歡踩著自行車四處旅遊,而他最大的願望就是騎一次川藏線,當然,到他生命結束,他也沒能夠實現這個願望。當悲傷中的書豪發現了書緯寫的《騎行者日誌》之後,他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他要替哥哥完成夢想,騎行一次川藏線。這個渺小而又沉重的決定並沒有得到女朋友的支持,在和女朋友分手後,他整理行裝,一個人毅然決然的來到了昆明,准備完成他的拉薩之行。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書豪開始了他的騎行之路,一個台灣人,一輛腳踏車,一個簡單的行囊,從昆明出發,不懂內地法律的他辦了假身份證,被坑了幾千塊錢,終於踏入了藏區,一開始的沉悶也終於被沿途美不勝收的風景所掩蓋,似乎終點就在前方,輕輕鬆鬆就能到達。

可是旅行也像是人生,坎坷無處不在,好在初涉騎行的他遇到了一個熱愛騎行的前輩——曉川。

曉川已經騎行過三次川藏線,會說藏語,知道路該怎麼走,也熟悉藏族文化,在曉川的帶領下,書豪第一次喝到了酥油茶,吃到了藏族傳統的糌粑,藏族人民的熱情招待,藏族小孩的深深留戀,都給書豪帶來了親切的感覺,寡言少語的他也終於有了一絲絲的改變,一路上和曉川說的話也多了起來。當書豪踩不上上坡路的時候,曉川幫他推車,當書豪試圖放棄騎行,對著腳踏車發脾氣的時候,曉川勸他消氣,鼓勵他繼續前行。這就像人生一樣,一路上總會有那麼幾個難以跨過的溝坎,難以翻越的高山,而曉川就像是人生中的那些知己朋友,事業上升期的時候推自己一把,人生低谷、決定放棄的時候安慰鼓勵一番。再加上藏族女子的喜歡,小孩的留戀,大爹的熱情,奶奶的招呼,貨車司機的跋扈,狼群的圍堵,雨雪的沖洗,這簡直就是一個縮小版的人生歷程圖。

終於,書豪堅定了前往拉薩的意念,如果說剛開始是為了完成哥哥的遺願,那麼從曉川受傷離開之後,騎行川藏線已經成為了書豪對自己毅力的考驗。

見到了鷹擊長空的雄壯,原馳蠟象的美麗,巍峨的雪山像一個個超大號的冰激凌聳立在眼前,身體已經飽受摧殘的書豪帶著疲憊的身軀和不屈的意志,騎上了通往拉薩的最高山峰米拉雪山,米拉雪山海拔有五千多米高,此時書豪的內心世界肯定是不平靜的,他曾經也想過放棄,如果他放棄了,沒有人會笑話他,也有過路司機要開車帶他上山,他拒絕了,如果他坐車去,也沒有人會笑話他,正如劇中那人所說:「五千多米的地方,我坐車都喘氣!」高原反應會讓人難以忍受,可是書豪忍下來了。他的人生,將由自己書寫,他的旅程,將由自己完成。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真的很不錯,爬上山頂看山下的感覺讓人心情豁然開朗,不是山下的風景秀麗,也不是山上的樹木奇特,而是在登山時經歷的種種讓人難以忘懷,跌倒過、爬起過、受傷過、開心過、悲傷過、痛哭過、大笑過,這樣的人生才算是波瀾壯闊,就像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騎行到海拔兩千多米的地方,再從兩千多米的地方騎上四千多米的高山,這樣的大起大落,才算是真正的跌宕起伏。

《轉山》不光是詮釋人生,更是鼓勵人生,作為一個業余的騎行愛好者,我被書豪這種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感動,如果有機會,我也會背上行囊,踏上愛車,走上那不朽的征程。

《轉山》觀後感8

等了好長時間,這部電影終於上映了。我迫不及待的去大上海影城觀看了這部我期待已久的電影!這是一部專門為騎行者們量身打造的影片。故事主線是講述一位騎友的弟弟為了完成他生前的願望,獨自騎行滇藏線在路上所發生的一些感人的故事!

影片一開始從倆個騎行者的嘴裡聽到這樣的話,一下就戳中了我的淚點。我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騎友,跟很多人說過自己想去這里,想去那裡,信誓旦旦揚言的一人旅行。但是總有各種理由為自己搪塞,資金不夠,工作忙等等!總之只要你不想去做的,你總有說不完的理由讓自己緩一緩等一等不著急。因此你只能成為別人絢爛生活的羨慕者,圍觀者,或者嗤之以鼻的輕聲一笑,自欺欺人地說一句「那又怎樣」。只能想影片里的哥哥一樣寫滿了一本子的騎行日誌,卻只能化為冰冷的軀體帶著自己的夢里夢境永遠永遠的再見。男主角張書豪是幸運的,他有這樣一個契機讓迷茫的想要逃離的自己,背負著一種信念,一種責任,一種執著踏上自己從來沒有想過的道路,去尋找未來,去認知自我。一個人,騎車2000多公里,從麗江到拉薩,為的是替逝去的親人實現夢想,這樣簡單純潔的心性無需太過復雜的詮釋。

其實片中最令人感動的還是李曉川這個人物。堅持滇藏騎行的糕點師,可以讓人依靠的大哥,等待梅里十三峰現身的孩子。沒有這樣一個人帶著張書豪一段路,可能張書豪就無法堅持過前半程。那巨大的雪山冰淇淋最後還是眷顧了這樣虔誠堅持不懈的孩子,他帶著身上的七根鋼釘上路,他隨時能問到在路上的味道,他想活著,熱烈的活著,因此他不允許自己耗費時光,浪費生命。他說:「我熱愛生命,所以我必須走出去。」冰淇淋打火機和雪山冰淇淋相互遙望,堅持下去吧,如果有一天你厭煩了什麼,那你應該感到高興,因為至少你有一些事是在一直堅持的。

在騎行的路上,我可能無法做到張書豪那樣的壯舉,但是作為一個普通騎友,我也願真心祈禱所有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夢想執著追求者們,平安。

《轉山》觀後感9

我想《轉山》要詮釋的不是激情與夢想,而是在責任與執著的推動下,完成對自我的挑戰和超越。

當主人公張書豪一臉茫然地揣著一本騎行筆記,騎著山地車,踏上了從麗江到拉薩的路時,他不是滿懷激情地為了自己的夢想選擇了這一艱苦的行程,而是因失去親人帶來的巨大的悲傷讓他覺得無法承受無可適從時,才選擇了這么個替哥哥完成夢想,釋放悲傷的苦行僧之旅。也正因著有了要替哥哥完成夢想的責任感與信念以及一路上對哥哥沉痛的思念和對哥哥夢想的追隨才讓張書豪在一次次頻臨崩潰的邊緣最終又選擇了前行再前行……

這一路,不是一個騎車愛好者慷慨激昂為夢想拼搏的過程,而是一個大男孩經受了肉體上的痛苦、心靈上的孤獨,感受過人情冷暖、悲喜離合後,從沉重逐步走向輕松,從悲傷逐日走向歡愉,從迷茫逐漸走向清晰,從不知所措走向成熟與自信的過程,這是一次自我的完善和成熟的歷練。

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頓然感悟,我想,張書豪的內心在這一磨難式的行程中悄然地強壯了,他的生命也由此完成了一次蛻變和升華!

一個人內心的成長是艱辛的,但同時也不乏美好的收獲!

喜歡影片里那個大大的「梅里雪山冰激凌」,喜歡那純凈的白雲在藍天中飄移,喜歡望著那風中招展的經幡從遠處到身邊的過程,喜歡抑揚的藏樂聲中緩緩轉動起的經輪,還喜歡遠遠望到的藍天白雲下霸氣的布達拉宮……希望有天,我去看看它們。

也許有些人會認為,一個本身並不痴情於騎車運動的羸弱大男孩茫然中選擇這一艱辛的充滿險惡的高原之旅實乃瘋狂之舉,但我不覺得。當一個人的情緒堆積壓抑著讓自己無所適從的時候,隨心而動給心一個自由,就是對心靈的撫慰,對情緒的釋放,也是對自己的負責。

大多數時候,人們做事情都會沖著「有用」這一目的性去行動,當一個人拋開世俗中被人們認可的目的,僅僅因為想做而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往往就會被認為是瘋狂或者不可思議之舉,但這種時候,這個人,也許才是真正的、純粹的為心而活!

《轉山》觀後感10

其實這的確是一部值得推薦的好電影,在當前這個讓人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到底要幹嘛的中國電影市場,在神馬《白蛇傳奇》《畫壁》這種從拍攝到放映都是此起彼伏的宣傳轟炸,要麼介個緋聞,要麼內個大尺度,造就所謂萬眾矚目的假象,實則就是一除了噱頭,就是噱頭的商業電影,接二連三而來的時候,這樣一部意義上多少有些單純的片子,著實值得我們這些在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中自顧自掙扎的孩子們靜心坐下來,看一看。

孩子。我又提起了這個我一直對誰都排斥著的代名詞。因為在觀影途中想到。在離世的書緯面前,他是個孩子;在老驢友川哥面前,他是個孩子;在一路上那麼多個滿臉褶皺皮膚如枯木的藏族老者面前,他是個孩子;在屏幕外同處青蔥歲月的觀影者面前,他同樣是個孩子。一個用一個月的時間改寫了生命態度的孩子,一個牢記「騎出去就要騎回來」的好孩子。

聽說影片改編自真實的故事,於是我在想,那個現實中的張書豪,在一個月的生死行程歸來後,內心裡到底獲得了怎樣的蛻變和升華。或者說我還在困惑的是,九死一生的川哥,為什麼不要生活不要女朋友不要命都要追求在路上的感覺。我不知道答案,也真心的不理解這種痴狂,但最後的最後我只想到了一個詞,信仰。

念及我日復一日盲目茫然如一潭死水像無頭蒼蠅亂撞的生活,我再一次想到了這個詞。信仰。很久以前似乎我經常拿這個詞說事兒,從嘴裡吐出的時候也沒覺得任何沉重嚴肅。只是因為對這個詞的認定和堅持,我那麼自以為是得將自己同賴以生存的環境孤立開來,算不上潔身自好,但是格格不入。直到有一天被一個盤觀者毫不留情義正言辭得冠以「虛偽」二字,我淚眼汪汪得落荒而逃,卻未能得以跳脫或者釋然,一成不變或者說是某稱程度上更加疲憊痛苦。

關於信仰最直接的表現莫過於宗教,一如影片中那個修行中的藏族女子,為了虔誠不言不語不眠不休。把生命的意義寄託於一個虛幻的存在,如若真的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心無雜念,其實倒也能算值得。當已完全褪去稚氣和小清新的張書豪站在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將五彩經文符撒向蒼穹,他實現了對信仰的追求。而這個信仰是什麼,一個關於親情的承諾?也許遠不止此,那是一顆心靈的成長,何以一言概之。

不論是之前看的《背包十年》還是今天的《轉山》,推崇者都不約而同得選擇了一個誘人的廣告語:自由。道理誰人都懂,我們不斷選擇被同化不斷告訴自己「這不是我的錯,因為所有人都這樣」,方式如何殊同,為的不過就是可以使單薄的一己擁有更大的力量,說為了隨心所欲也許有些誇張,而崇尚自由恰是最好的描述。契合大眾心理的需求,便是最成功的營銷。

然而不是所有找准需求切入口的營銷都能成功,能長久深入人心的經典一定是關注本質表達的。所以,不論是《背包十年》還是《轉山》,都很仁慈善意得作了提醒——「人應該趁著年輕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騎回去就就要騎回來」。在路上的人都喜歡問「旅行的意義在哪裡」。在哪裡?內個溫暖系女聲唱過「你離開我,就是旅行的意義」。

如此拐彎抹角翻來覆去的瞎想之後,我又一次為自己頻繁的糾結找到了安慰的理由:暫時停下腳步,豈不正是在為了而後的重新啟程鋪磚墊瓦,根深蒂固才能枝繁葉茂。呵呵,不錯,好借口。阿Q精神常常形成於潛意識。

若為信仰,即便再貧瘠,也必是百難不死!不是么?

『伍』 霓虹燈下的新哨兵觀後感怎麼寫

為向改革開放30周年獻禮,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武警上海市總隊、上海電影集團公司、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攝制的一部反映80後武警官兵故事的青春勵志電影《霓虹燈下新哨兵》於6月27日在上海開機後,現正在上海緊張的拍攝,如今拍攝進度已經過半,進入白熱化沖刺階段,主創人員在上海罕見的高溫酷暑之下,為打造新一代武警官兵形象努力,這部號稱時尚版「士兵突擊」的電影將會在奧運會之後與觀眾見面。
這部《霓虹燈下新哨兵》絕對不是《霓虹燈下的哨兵》簡單的翻拍,而是以武警上海市總隊官兵為原型,對新一代哨兵做出全新的註解。該片本著大「上海的小哨兵,小哨兵的大情懷」的主線,刻劃了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身處國際化繁華大都市,作為霓虹燈下哨兵的傳人,擔負著保衛上海市黨政機關、重要目標安全任務,他們有「聽黨指揮意志堅,艱苦奮斗永不忘,身居鬧市不染塵,甘當人民勤務兵」的意志品格,他們肩負著軍人的艱巨使命,卻有著滾燙跳躍的青春激情,他們有獨特的個性、思想、矛盾、困惑,有理想和有追求。他們的青春和夢想真實感人,讓人激情澎湃,每一個細節都盪漾著濃烈的男子漢氣息。影片揭秘了警營日常生活以及軍事訓練等細節,他們在喧囂中獨守清貧與孤寂,是新新人類的獨特代表,他們是浪漫、可愛、熱血陽剛的新哨兵接班人!
導演張玉中氣質很儒雅,從來慢條斯理,在現場從不發脾氣,他是蘭州大學中文戲畢業的高材生,因此文筆很好,很受廣大宣傳策劃歡迎。接拍《霓虹燈下新哨兵》經歷了一個很痛苦的過程:拿到這個劇本就在想如何加強故事性的問題,因為原來一直在走老哨兵的路子,把戲里某個人說成老哨兵的後代,但其實很難有其直接的聯系,老哨兵和新哨兵這兩支部隊很難有直接關系,想要脫開模仿的程度,舊瓶裝新酒也很難,因為「老哨兵」的影片已經走到了極致,無論是時勢造英雄也好,先入為主也好,它已經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經典,因此要「新瓶裝新酒」,新在哪裡?
故事出新,支撐一個影片的基礎還是故事,故事人物在裡面的張力吸引觀眾去看,導演希望在政策允許范圍內,盡量增強它的故事性,畢竟觀眾才是第一位的。形式出新,所謂的形式和內容是要匹配的,古人雲:「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形式永遠是為內容服務的,而真正好的藝術作品是讓你感覺不到形式的痕跡。他在跟攝影師談的時候,談到就是要尋求一種最好表現故事的形式:改革開放後中國的新時代,繁華都市的感覺,體現「大上海小哨兵,小哨兵大情懷」的內涵。我們就像把這個軍營戲拍的青春時尚現代唯美,離老百姓更近。其實拍戲總是一個減分的過程,完美作品只是美好心願,導演總是求上得中,求中得下,這是必然的結果。要徹底從那些傳統的形式中跳出來,做一部清新的青春勵志電影。這部電影是給年輕人拍的,給年輕人看的,沒有那麼多大道理講,所有的教育意義都蘊含在青春偶像、精彩的動作戲,都市言情裡面,因為他們是一支特殊的隊伍,是要講80後90後成長的心路歷程的電影,他們不是神是人,但他們又不是普通人,他們又年輕人的激情、朝氣、困惑、迷茫,但所有這些都不是放肆的是受約束的,普通士兵和大上海,正是這樣一種不對稱的,錯位的關系才顯現得更有張力,更反叛。其實好萊塢的大片都是主旋律,只是表現形式會不同,比如正在上映的《全名超人誇比克》首先片中把他設計成一個「壞男孩」的形象,然後再一點點改變,最後成為全民公認的英雄,殊途同歸,這樣的描寫更加真是讓人信服。其實做這樣一個戲還有一個重大意義:因為八一廠老是在拍大片,拍《大決戰》《大轉折》這幾年又拍《太行山上》《我的長征》《八月一日》,明振江廠長一直想做一個現代軍事題材的戲,想從革命歷史題材里走出來,想從大的故事裡走出來,走進普通小人物心裡,走近一個普通士兵,正好有這個題材,它是個現代戲,沒有戰爭歷史背景的約束,而且又在改革開放30周年這個特殊時期,關於80後90後的成長這是一個國家的話題。
影片里的人物同樣是這樣,所有的人物都有缺點,都個性鮮明,他的優點同樣是他的缺點。其實通過這次地震對80後90後有了全新的理解,以前我們總是以斥責的眼光來挑剔他們:他們忘本、自我、前衛,但地震的時候,無論是沖鋒在前線的戰士和志願者,還是在網上在各個層次的捐贈者們,他們大多數都是80後90後,你能說他們不愛國嗎?你能說他們沒有激情嗎?你能說他們忘本嗎?同樣的黃皮膚黑眼睛同樣的中國心,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而他們身上的優點卻被我們忽視了,他們聰明、成熟、有前瞻性、情商高,這個是我們那個時代的人無法比擬的,有時代的因素在裡面,也有人的因素在裡面。
影片中的三個兵:大學生兵、農村兵、富家子弟兵,他們代表了一群人,他們絕不因循守舊,他們另類、自我——他們具有80後90後的所有特質,他們的理念和軍隊的紀律價值觀有沖突碰撞,他們在這樣一種矛盾的環境中如何成長,如何完成一個質的飛躍。創作的隊伍決定了作品的素質,演員班底必須對軍人有根本的理解,他們的素質、軍事動作、當兵的經驗對他們的表現很關鍵。鄭昊是有十年的兵齡的,陳思成雖然是地方演員,確是經過《士兵突擊》的打磨的,吳昱翰是北京軍區的,徐佳和徐洪浩是南京軍區的。5個戰士演員也是萬里挑一的,從身材、外形、性格、思想上都各具特點,演員們自己評價這5個戰士演員說他們每個人都獨立可以寫成一部長篇小說。所有的演員我也不管他們的年齡如何,我只需要知道他們對這個片子的理解是到位的,創作態度是端正的,希望拉出來的演員班底是不俗的,創作上我講究個性化,鼓勵他們都要有創作激情,所有的演員都是第一次合作,我們在選擇演員上沒有私心,絕對需要他符合規定情景的,符合人物性格。陳思成聰明、有激情、活躍、創作態度積極,也能吃苦,即便我們在隧道里拍一天渾身濕透,他也不會有怨言。鄭昊是個老兵,在生活中他就是一個很有凝聚力很有號召力的人物,相當的嚴謹認真,每一句話、一個動作都要琢磨再三思考再三,很用腦思考的一個演員。徐佳是在戲里演一個農村兵,我們要的是他那個五大三粗的形象,比較本真,他自己發明了一口山東河南話用在戲里角色的身上,他出生在新疆,工作在南京年紀輕,經歷復雜,本人看似木納,其實非常聰明,善於思考。吳昱翰生活中就是典型80後的感覺,來見劇組那天就穿著個拖鞋大褲衩就來了,我就要他這種感覺,演員的本色很重要,越接近角色越生活。徐洪浩出演過很多軍事題材的戲,他在這裡面戲份不重,是個「和事佬」有政策水平,比較說教,而他本人在生活中是一個很認真的人,有激情,不滿足於現狀,非常有個性特點。

『陸』 我和我的父輩鴨先知觀後感

徐崢導演的《我和我的父輩之鴨先知》令人眼前一亮。這個故事繼承了他的一貫風格,以一種頗為精巧的方式進行了切題

《鴨先知》這個單元輕松、愉快,這種觀感並不僅來自於情節,也相當直觀地來自於影片風格化的視聽語言。

正是這種種用心良苦的創作細節,加上考究的置景、工整的構圖,以及絢麗明亮的畫面,才構成了一幅頗具童話色彩的復古大上海圖景,讓我們沉浸在這個復古又新潮的「電影夢」里。

賞心悅目的視聽加成之外,《鴨先知》也的確是講了一個好故事。尤其是在拍廣告的事件背後,我們看到了一組微妙而生動的父子關系。這也體現出了徐崢一貫的創作思路:故事的核心,永遠都是人。

影片的開頭就有種戲劇的巧妙:兒子冬冬在班上聲情並茂地朗讀作品《我的爸爸》,側面引出了父親趙平洋的形象——父親膽子大、腦子活,被街坊鄰居們誇獎為「鴨先知」,也是兒子心中的偶像。

但接下來,劇情卻立刻反轉:原來「鴨先知」這個詞,並非誇獎,而是嘲諷。愛吹牛的父親,也讓兒子在同學們面前丟了臉。父親努力賣酒、拍廣告,既是為了挽回自己的事業和家庭,同樣也是為了重新得到兒子的信任。

而拍廣告的成功,不僅修復了父子關系,也影響了孩子的成長。長大後的冬冬,繼承和學習了「鴨先知」的創新精神,成了一名工程師——到此,「鴨先知」又變回了一個褒義詞。

毫無疑問的是,在《鴨先知》里,徐崢再次展現了自己獨樹一幟的喜劇語言。他並沒有堆砌笑點和梗,追求單純的爆笑效果;而是從劇作、敘事、表演的多方緯度,去構建了喜劇元素。

《鴨先知》在類型上是一個相當成熟的市民喜劇:故事的基調「笑而不鬧」,對於家庭、鄰里和弄堂里的市井生活,都有著活靈活現的、鞭辟入裡的刻畫。背後所顯露的,是一種既有機鋒、又充滿人情味兒的幽默感。

而從劇作的角度來看,創作的思路和編排,則充分體現了徐崢的學院派功底:一方面,故事邏輯清晰,生動有趣,始終緊扣父子關系和「鴨先知」的主題而展開;另一方面,情節層層反轉、充滿戲劇沖突、結構精巧而緊湊,有種高明的韻律感。

而最終,一個好的喜劇,往往具有某種令人笑中帶淚的魔力。《鴨先知》也不例外。看到最後,很難不被這個故事裡的父子關系所打動。

兒子人小鬼大,父親童心未泯,很多時候,冬冬與趙平洋之間既是父子,亦是朋友。這種輕松的、平等的、沒有障礙的交流,正是最為理想的一種親子關系。

雖然冬冬偶爾也會跟父親鬧別扭,但在最關鍵的時刻,他還是最願意相信父親的那個人。這種赤忱的、無條件的信任,讓影片有了最溫情的底色。

而在「拍廣告」這件事里,我們更是看到了父子二人的並肩作戰。趙平洋和冬冬的相處,打破了傳統中國式父子關系的窠臼,演變成了兩代人的互相信任和互相成就。

『柒』 霓虹燈下的哨兵觀後感

《霓虹燈下新哨兵》觀後感

近日,我們前去國泰電影院觀看《霓虹燈下新哨兵》這部影片,這是一部都市題材的影片,展現了三個80後年輕人在上海訓練、生活、執勤時所發生的故事,同時又使年輕人通過影片反思自己的精神生活。

這部影片主要反映了林虻虻、柴大喜、皮向峰等幾名80後年輕人懷揣著各自的理想來到大上海武警總隊三中隊服役。在這期間,影片通過林虻虻意外地遇到女友祝小倩、皮向峰運用店貌知識來設計電腦軍事訓練、及他和他媽媽的矛盾等多條線索展開,展現了哨兵在上海這個大都市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覺得影片最令人感動的一幕出現在搶險成功之後,林虻虻的女友小倩終於理解了林虻虻參軍的願望,和滿身泥濘的林虻虻擁抱在了一起,在慶祝的人群中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這也讓小倩了解了林虻虻力圖創新和變革、有現代思維、不滿足於現狀、有堅定理想和追求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使他們的感情更上一層樓。

皮向峰的轉變也是影片結尾令人欣喜的一幕,他從一個在訓練時偷玩電腦的「網蟲」變為了一位把電腦知識用在正途上的優秀哨兵,在影片的結尾我們也看到了他從男孩變為男人這一令人欣喜的變化。

影片中的三個兵:大學生兵、農村兵、富家子弟兵,他們代表了一群人,他們絕不因循守舊,他們另類、自我——他們具有80後、90後的所有特質,他們的理念和軍隊的紀律價值觀有沖突碰撞,他們在這樣一種矛盾的環境中成長,完成一個質的飛躍。

『捌』 霓紅燈下的哨兵觀後感450字左右

這是一部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武警上海市總隊、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拍攝的影片。描寫了林虻虻、柴大喜、皮向峰等幾名80後年輕人懷揣著各自的理想來到大上海的武警總隊三中隊服役。林虻虻出生於普通人家,攻讀大學三年後為選擇新的追求,也為躲避女友,棄筆從戎;柴大喜來自農村,貧寒的家境讓他具備了朴實的性格;皮向峰從小嬌生慣養,是個富家子弟,按照父母到部隊接受鍛煉的要求來到部隊。三個小夥子被分到了同一個班,友情與愛情、競爭與矛盾、誤會與感動,讓整個劇情跌宕起伏。
這一部電影令我很感動,拍出了當兵人的辛苦,以及為維護大上海一方平安所肩負的神聖使命感。影片一開始就講述了許多士兵在雨天里跑步,個個跑得氣喘吁吁。他們特別堅強,從哪裡摔倒就從哪裡爬起來,每天都要接受嚴格艱苦的訓練,有時半夜三更還要爬起來去跑步。為什麼呢?我想:那是他們的理想和責任所決定的。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沒有堅強的意志,怎麼來保衛我們的城市安全呢?他們有著嚴格的紀律,沒有周末放假,如果要和父母會面,也必須先到軍方去通報一聲,才可以見自己的親人,更多的時候他們是通過書信向親人表達一下自己的相思之情。聯想到自己的學習生活,有時候遇到點困難,可以隨時向父母、老師尋求幫助,和他們相比那是多麼地幸福啊!活著就要有理想,為了理想去奮斗努力,任何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的。我要向他們學習,學習霓虹燈下新哨兵們頑強的精神,把它用在學習上,以至於今後的工作生活上。
這兩部電影雖然描述的時代不同了,可「好八連」的精神卻是永遠不變的。

沒數字,看看對你有沒幫助

『玖』 《飛屋環游記》觀後感

星期天,我看了《飛屋環游記》這部電影,它非常讓我感動……每一個細節深深的印在我的心裡,每一個情節都是那麼扣人心弦。下面請欣賞我為大家帶來的飛屋環游記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飛屋環游記》觀後感

PIXAR的動畫片,總是在幽默中帶著厚重感。從我最早看的玩具總動員,到海底總動員,再到汽車總動員,機器人總動員WALL—E。她的電影總是能動員一大群東西,最終把我的眼淚也動員下來。

這部飛屋環游記,同樣能帶給我思索和感慨。在短短的96分鍾里,飽滿地刻畫了4個人物形象。

1、查爾斯·蒙茲。

故事開始時偉大的探險家,偶像般的人物,充滿了激情和愛心,還獲得了無數至高的冗餘。到此為止,一個人物理因非常圓滿了。可是世事無常,蒙茲發現的新物種並不被權威所認同,讓他名譽掃地。為了洗刷自己的恥辱,開始了南美探險之旅。在最終老卡爾發現蒙茲時,他已經是一個暮暮老人,但年輕時的恥辱仍然伴隨著他。這時的他內心已經轉變成一種病態。為了得到新物種,他簡直不擇手段,殺死不少慕名前來的探險者。更有勝者,他已不再相信人類,只與狗相伴。他與狗的關系,由最開始的友情變為後來的奴役。可見,這位探險家心理並不成熟。有時候,自己的成就往往就是一種負擔。在獲得成就的時候,他風光無限;在失去光環時,一個人就能很輕易的被打倒。

2、艾麗。

艾麗和卡爾一樣,是個迷戀探險故事的女孩,和卡爾不期而遇。之後的一生,盡管經歷了波折,但是仍然不離不棄。他們都為生活所奔波,一輩子都沒有機會去仙境瀑布看一看,實現兒時的夢想。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艾麗雖然有遺憾,但是她還是幸運的,有卡爾相伴一生。其實到不到仙境瀑布,真的不重要,內心愉悅才是心靈的仙境。就如她的記錄冊,她的愛情帶給了她一生的仙境,讓她活得很快樂很充實,盡管她們沒有孩子。

3、卡爾。

艾麗的愛人,帶著艾麗的遺願,帶著自己的房子飛到了仙境瀑布。這樣的闖勁,讓我想起來姜尚七十相周、百里奚六十相秦的精神,呵呵。似乎到達仙境瀑布是他的人生目標,但是真正到達了,卻覺得空虛了起來。是他的目標不偉大么?電影用一種很誇張的手法顯示了到達仙境瀑布的便利——一幢飛屋用了一晚,瀑布就已近在眼前。也警示我們,實現一個客觀的人生目標其實很容易,比如賺一筆錢,得到某個地位又或者報仇雪恨。伍子胥在鞭打楚平王屍體三百以泄恨,但是泄恨之後,他也坦言人生從此便失去了目標。

4、小羅。

有時候,旦夕的老人反不如新生牛犢。小羅喜歡那個新物種大鳥凱文,遇到了第二個朋友狗道道。愛因斯坦曾說過,很多優秀的品質來源於幼稚園的教育。孩子的一些善良的天性,在以後成長中,不斷被客觀社會的價值觀所腐蝕。而小羅熱愛生命的情感,不僅感染了卡爾,也讓他得到生命中新的活力。

5、結論

對這4個人的刻畫,這部動畫告訴我一些道理。人由於受到客觀社會的打擾,格外需要心靈的仙境,而走向仙境的道路,則是對生命的熱愛,無論以哪一種方式。

其次,不必在乎別人的眼光,堅持自己的道路。我終究應該為自己而生活,而不是為了別人而生活。為了自己而生活的人,生命之火越來越旺;反之則越來越暗淡。

最後,生命不止,關愛不止。

《飛屋環游記》觀後感

今天我在網上看了一部《飛屋環游記》的電影。

這部電影講了一個小男孩羅素和一個老爺爺卡爾的歷險故事。卡爾是個不怎麽愛說話的男孩,他總是牽著氣球邊走路邊幻想著歷險,一天他遇到了活潑可愛的女孩艾麗,兩個人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後來他們結婚了,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鏡頭一閃他們變老了,白發蒼蒼的艾麗得了重病,躺在病床上交給了卡爾老爺爺一本書,書上畫著一幅她一直夢想去探險的地方「仙境瀑布」,然後就死去了。

卡爾老爺爺每天孤單的守著他心愛的小屋。一天,坐在沙發上的卡爾老爺爺聽到門外有挖土機的聲音,打開門一看,原來是開發商要開發房屋,准備拆他的小屋,老爺爺說:「我沒有死,就別想拆我的小屋。」接著他收到了養老院的一封信,信中說要接他去養老院。過了一會兒,有人敲門,他打開門一看,原來是一個名叫羅素的小男孩,他說要幫助老人。老爺爺說:「我不需要幫助」,就關門了。老爺爺想了想,打開門說每晚都有一種巨鳥去偷吃他的玫瑰花,只要拍三下手就出來。小羅素聽了老爺爺的話,接著就跑去找巨鳥了。十分鍾以後,養老院的人來接他,老爺爺捨不得離開心愛的小屋。這時,養老院的人見煙筒里冒出好幾萬個氣球來,把房子帶上了天空。老爺爺和小屋飛起來了,房子起飛還沒有多久,他又聽到了敲門聲,原來是小羅素站在小屋的走廊上,告訴老爺爺他找到了那隻巨鳥。於是老爺爺和小羅素就踏上了去「仙境瀑布」的探險之路。

他們走啊走啊,在路上遇到了小羅素找的那隻巨鳥,小羅素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凱文,和他們一起向前走。在路上,他們又遇到了一些狗,它們會說話,都是壞的,它們有一個壞主人。其中一個叫豆豆,它背叛了它的壞主人,管老爺爺叫主人,也跟著老爺爺他們一起走。走著走著,遇見了狗的壞主人,他假裝是一個好人,把老爺爺帶到了他的家,看到他家裡有很多動物的骨架,有一個非常像凱文,這時壞主人看見凱文正在老爺爺家的房頂上,要抓住它。老爺爺就知道了他是個壞人,就趕緊逃了出去,繼續走。壞主人就讓他的壞狗追他們,可是只把凱文追上了,就把它關起來開飛機帶走了。最後經過大家的努力終於救出了凱文。老爺爺為了保護大家放棄了擁有一輩子回憶的小屋,和小羅素、逗逗回到了城市裡,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誰也沒有想到小屋正落在了艾麗夢想中的「仙境瀑布」旁。

我最喜歡電影裡面的凱文,它是一隻大玉鳥,羽毛又多又美麗,凱文最愛吃的和最開心的事就是吃巧克力,它還愛啄氣球呢!豆豆最開心的事,就是玩氣球了。

這是一部很感動的電影,卡爾老爺爺為了實現妻子的夢想,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完成了妻子的夢想。但是,如果沒有豆豆、凱文和羅素的幫助,僅依靠卡爾老爺爺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成功的。

《飛屋環游記》觀後感

8月12日,爸爸媽媽和奶奶還有姑媽,帶我去鄭州玩。我們先到大上海城的奧斯卡國際影城看3D電影《飛屋環游記》。

這一部片子講述的是一個叫卡爾的老爺爺,他的妻子愛麗有一個願望就是能住在仙境瀑布旁,可是他們還沒有到仙境瀑布旁,卡爾的妻子就去世了。

有一天,政府派人來准備將他送到養老院,在那些人來之前,卡爾作出決定,帶著屋子一起離開這里,前往南美,去實現妻子和他共同的夢想!五顏六色的氣球拽著一整幢房子飛向了空中。飛屋在空中俯瞰大地的畫面十分漂亮。不過老卡爾沒想到的是,他的飛屋上搭乘了一個「偷渡客」——8歲小男孩小羅,小羅參加了野外探險者協會,為了成為高級會員,正需要集齊一枚徽章,而通過幫助老年人就可以得到這枚徽章。卡爾想了很多種把這個討厭的小孩從飛屋丟下去的方法。突然,飛屋飛進了一個風暴雲團,艾麗的很多遺物掉下去了,卡爾手忙腳亂的`保護這些東西……卡爾醒來之後,「偷渡客」小羅告訴卡爾,他的GPS可以幫助他們飛到「仙境瀑布」,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濃霧中已經接近地面的飛屋撞上巨石,房子雖然躲過一劫,但卡爾和小羅都被拋了下去。眼看飛屋就要飄走,卡爾用水管套住了它,接著飛屋拖著他一直到了懸崖才停住,卡爾這才發現,「仙境瀑布」就在眼前,從這里開始兩個人開始拉著飛屋步行前進。

在叢林里,小羅找到了一個新朋友——長著長長紅色的喙的一隻色彩斑斕的大鳥,這只鳥真的很大,還喜歡吃巧克力,小羅給它起名叫凱文,鳥很喜歡小羅,但不太喜歡卡爾。來那個人由於到了第二個朋友,——會說話的狗「逗逗」這只狗脖子上戴著一個項圈,是那個項圈讓它能夠表的人類的語言的,之後他們來到一個峽谷,那裡有許多隻狗出場,隨後爺倆被帶到一個飛艇里,他們發現這個飛艇的主人居然就是探險家查爾斯·蒙茲,他的目的是抓住大鳥,證明自己。得知蒙茲為達到目的會不擇手段後,爺倆搶先逃跑。在把大鳥放回家時,蒙茲趕到並帶走了大鳥……然後,爺倆就和蒙茲展開了搏鬥,要救出大鳥。但蒙茲從飛艇中放出飛機,干擾飛屋前行。

搏鬥過後,蒙茲和飛屋都墜下雲層。而爺倆和大狗在和大鳥道別後,駕駛著蒙茲的飛艇回到了城市,小羅也獲得了由卡爾獎勵的徽章,三「人」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過著幸福快樂而愜意的生活。而他們的飛屋最終隨氣球獨自飄落在「平頂山脈」的仙境瀑布邊上實現了艾麗和卡爾一生的夢想。

我覺得這部影片非常好玩,它告訴我們遇到困難不要放棄,要敢於和壞人做斗爭,要愛護地球上的動物。這部影片除了故事生動,3D效果也特別獨特,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飛屋環游記》觀後感

星期天,我看了《飛屋環游記》這部電影,它非常讓我感動……每一個細節深深的印在我的心裡,每一個情節都是那麼扣人心弦。

卡爾和他的妻子艾利有一個夢想,就是住到仙境瀑布去,可是直到妻子病逝,他也70歲時這個夢想一直都沒有實現。後來,城市裡造了高樓大廈,工人們要把卡爾的房子拆了,並把他送到敬老院去。就在這時,他遇見了一位叫羅素的小男孩,他非常開朗,只剩下幫助老人章沒有,可是卡爾拒絕了他的幫助。當卡爾把氣球都放出來,已經升上天空時,才發現羅素也跟了上來。

途中他們遇見了積雨雲,卡爾睡著了,醒來時已經到了南美洲,卡爾想讓羅素回家,卻發現這就是仙境瀑布,並遇到了大鳥凱文和小狗逗逗。但是,他們看到了冒險家蒙茲,蒙茲抓住了大鳥凱文。羅素要去救凱文,拋下了卡爾,雖然卡爾住到了瀑布旁邊,實現了自己和愛妻的夢想,可他並不快樂,因為,他失去了夥伴。卡爾救回羅素、凱文和逗逗,和他們過著開心的生活,羅素也得到了幫助老人章。

卡爾為了妻子這個夢想,他選擇了遠行,完成這個願望。實現夢想有一點艱難,他們一開始存錢就為了那個夢想,可是生活的需要阻擋大家。停止他們前行的步伐,一次次的砸存錢罐,一次次地滿了錢罐,歲月飛快地離去,艾利已經坐上了輪椅,無法開始遠行的計劃,留下夢想和回憶,直到艾利死去。

佚名說過:「在許願時,必須要深信不疑。如果你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讓願望成真,你的願望就會飛走,再也看不見。但那正說明了最重要的一點。如果你所希望的是有可能實現得了的,那麼你有可能會不惜一切地去實現它。最大的魔力不在於許願,而在於去做。」每個人的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想,大多數人都覺得它很虛幻,將它埋在心底,連機會都不給它,這樣,夢想不會開出花兒。夢想的力量無窮,它讓多少人獲得希望,繼續奮斗,取得成功。萊特兄弟因為夢想,發明出了飛機;愛因斯坦有了夢想,創造出了電燈;司馬遷靠著夢想,寫出《史記》……人一定要有夢想,這樣的人最有難以破滅的精神,堅持不懈地去取得成功,我們一定要去勇敢面對困難才行。柳岩也說過:「夢想」是一個多麼「虛無縹緲不切實際」的詞啊。在很多人的眼裡,夢想只是白日做夢,可是,如果你不曾真切的擁有過夢想,你就不會理解夢想的珍貴。」卡爾就是因為有夢想支持者他才實現了。

我也有自己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教師,用有趣的方法教別人知識,我一定要向這個夢想前進!我一定會努力,讓我的這份夢想實現,像卡爾的飛屋一樣飛起來的!

『拾』 上海王電影觀後感

上海王電影觀後感【1】

繼《上海王》17日公映之後,日前《上海王II》宣布定檔3月16日,兩部電影一個月內接力上映。在電影《上海王》中飾演第一代上海王常力雄的胡軍,以過人的霸氣,演繹中國近代史上威名赫赫的洪門幫主。

胡軍稱,選擇出演是因為覺得常爺這個角色“有演頭”,一個時勢造就的英雄,有著宿命般的悲劇色彩,是他以前沒演過的角色。作為國內硬漢演員的代表,胡軍的身上自有一股正氣。在他的演藝生涯中,也曾塑造出不少的硬漢人物,歲月的沉澱讓他在飾演第一代上海王常力雄時,更多出一份內在的觸動與沉穩。

導演胡雪樺坦言,常爺這個人物是大英雄,人物本身氣質要正,選擇胡軍,恰恰是他的身上有這樣一種感覺,可以演出一個讓人信賴的王。

上海王電影觀後感【2】

上周末,一部以舊上海灘為題材的黑幫電影《上海王》上映。這部聚集了胡軍、余男、秦昊、李夢、岳小鳳等明星的大製作,喊出了一個月內分成上下兩部上映的豪邁之語。

這讓人不由想起大導演吳宇森,他導演的《赤壁》、《太平輪》,都分成了上下部上映。但是,除了《赤壁》稍好一些,《太平輪》之所以票房“沉沒”,就跟分上下部有關。另外,就數爛片《冰封》了,乾脆是放了上部,丟了下部。

再來看《上海王》,上映後,雖然口碑尚可,但首個周末的票房只有800萬元,顯然與片方的期望值相差太遠。看來,將一部電影分成兩部放,是圈內公認的風險極大的舉動,而個中原因主要還是為了票房。

《上海王》展現了1905年到1925年,紛繁亂世中的舊上海的城市記憶,根據女作家虹影的小說改編。

導演胡雪樺很早就買下小說的電影版權,立志拍成一部舊上海的傳奇黑幫片。

記者看過電影,覺得比預期稍好。攝影指導是拍攝過《低俗小說》、《落水狗》等經典作品的安德魯·薩庫拉,畫面頗有大片質感。此外,胡軍、李夢和秦昊的表演也不錯,但敘事和拍攝手法都比較“老”且偏文藝,不是時下主流年輕觀眾的菜。

這樣一部與時代有一定距離的電影,票房遇冷也是可以想像的,而且有《太平輪》失利在前,為何片方仍要選擇分上下部上映這條風險極大的路子呢?

昨日,片方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就是因為片子太長。導演想拍出舊上海的歷史畫卷,用時231分鍾,近4個小時,這樣的時長對一部“往事”類的電影是正常的.,但影院卻會拒絕排片。所以只好拆分成上下兩部,第一部111分鍾,第二部120分鍾。

為了不重蹈《太平輪》,電影只能盡量拉近兩部的上映時間,第一部2月17日上映,第二部3月16日上映,中間只隔一個月。

不過,現在看來,《上海王》第一部就票房遇冷,第二部想要打“翻身仗”,難度不是一般大。

此外,也有不少網友對《上海王》分兩部上映表示不解,認為完全沒有必要。

吳宇森《太平輪》將一部電影硬分為兩部,上部敘事才剛展開就結束,觀眾不滿,從而影響下部預期。如果將素材剪輯成一部電影,情節緊湊,故事完整,不致於那麼慘。

對於《太平輪》失利,吳宇森曾表達過自己的無奈與憤怒:“這個事講起來也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非常憤怒的一件事情。不管是投資方、發行方,都沒有去讓我好好地完成這個電影。第一,我不贊成這部電影分上下部;第二,我沒有意圖要把它變成3D電影。我到目前連導演版本都沒有剪。電影發展到這個程度讓人覺得非常悲哀,這樣下去中國電影市場會很快泡沫化,因為他們太急功近利了,會把觀眾引導到一個錯誤方向。”

上海王電影觀後感【3】

十里洋場,紙醉金迷,歌舞昇平,風雲驟起,上海灘的故事似乎總也無窮無盡。且不說已經成為經典的《上海灘》、《新上海灘》等影視劇,即便是近些年,講述民國上海故事的電影也層出不窮,2012年有王晶執導的《大上海》、2014年有姜文執導的《一步之遙》,2016年年底,有程耳執導的《羅曼蒂克消亡史》,更不用說好萊塢的粗製濫造之作《諜海風雲。而今,以抗戰劇《戰北平》知名國內的導演胡雪樺又為我們帶來了《上海王》,繼續聚焦舊時上海。

可以說,《上海王》是載譽上映。在去年年底舉辦的第八屆澳門國際電影節上,該片奪得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音樂和最佳原創歌曲等五項大獎,為影片的上映可謂壯足了聲勢。並且,該片的上映方式也很別致,第1部和第2部的上映前後只差近一個月,讓觀眾稍加等待就能看到續集。如果影片質量過硬,這種做法也不失為明智之舉。

事實上,《上海王》是有著深厚的底子的,它改編自英籍華人女作家虹影的同名小說。該書是虹影“重寫海上花三部曲”的首部,除去《上海王》,還有《上海之死》、《上海魔術師》兩部。虹影因為此書被貼上“女權作家”的標簽,由此可見,故事的真正主角是妓女出身的小月桂,而常力熊、黃佩玉和余其揚三代上海王其實都是後來成為“申曲女王”化名筱月桂的小月桂的陪襯。

在電影中,分別飾演三代上海王的胡軍、秦昊和鳳小岳都有精彩表現,而飾演筱月桂的余男則完美演繹了一代亂世佳人的精魂。舊上海、旗袍、亂世浮生、生死糾纏,有大時代做背景,又有小說為底本,《上海王》既有不可多得的絢麗場面,又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可以說已經及格。

但《上海王》的缺點也很明顯,故事不能做到穩步推進,所要表現的主要人物則在三代上海王和小月桂之間來回搖擺,就像是只顧低頭匆匆趕路的過客,浮光掠影,目不暇接,不知錯過了多少風景,路程便已經走完。也難怪,一部長篇小說改編成電影,雖然分為1、2兩部,卻還是不能完全容納,只能對情節有所取捨。由於影片對小說情節的取捨未能做到增刪得當,只能顧此失彼,。

相比之下,還是喜歡葛優在《羅曼蒂克消亡史》中的翻雲覆雨,不動聲色,隱忍不發,心狠手辣,他飾演的陸先生是舊上海文化的代表,可以說才是名副其實的上海王。無論是胡軍飾演的“霸道總裁” 常力熊,還是秦昊飾演的“心機boy”黃佩玉,抑或是鳳小岳飾演的胡茬小生余其揚,和他比起來,都要稍遜一籌。兒女情長,英雄氣短,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上海灘的故事,必須要有時代感才行。《上海王》有優有劣,希望接下來的《上海王2》能夠做得更好。

閱讀全文

與大上海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世界心中呼喚愛電影 瀏覽:552
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不舉辦了嗎 瀏覽:972
巴黎野玫瑰電影迅雷 瀏覽:761
僵屍福星電影完整版粵語 瀏覽:36
老大電影霸氣片段國外 瀏覽:329
一部電影一個女的在工地 瀏覽:760
大愛電影未刪節西瓜 瀏覽:918
一個值得收藏電影網站 瀏覽:10
湯姆哈迪戰爭派對在線電影 瀏覽:575
電影文件如何發給別人 瀏覽:278
古惑仔電影16全集高清 瀏覽:399
電視家哪個頻道是老電影 瀏覽:76
ipad什麼軟體看電影 瀏覽:297
一部雙槍變棍的老電影名稱 瀏覽:100
緣茶妹微電影 瀏覽:603
印度電影炙熱完整版 瀏覽:146
樹先生國語完整版電影 瀏覽:520
電影提醒軟體 瀏覽:417
掃毒2電影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瀏覽:709
免費午夜小電影微信號 瀏覽: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