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別人問你知道有什麼電影好看嗎
可以推薦一些評分較高的電影。
電影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無限歡愉的同時,也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全新了解世界的窗口。每當新片上映時,市面上的電影推薦軟體就成了我們的觀影指南。但大多數的電影推薦軟體都是粗暴的影片購買鏈接和簡單的電影評分分值說明,繁瑣的操作體系,讓人目不暇接也很難快速上手。電影不僅開拓了我們眼界,也是分享快樂的源泉。同喜歡電影的朋友一同分享自己的快樂,還可以相互增進了解,拉近與朋友的關系。
⑵ 電視是人們了解世界的一個窗口,也是人們休閑娛樂的媒介.
我最喜歡新聞聯播。因為它可以使我知道今天世界各國發生了什麼事。我印象最深的是四川地震時各地人民捐助的時候,它令我理解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深刻含義。 以上純屬原創,如有雷同,必是抄襲。希望可採納。 PS:看到的晚了,不然早答了。
⑶ 北京國際電影節8月舉辦,這樣的活動有什麼存在意義
作為一個日漸盛譽的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每年都有N國內外優秀作品或尚未上映的電影提前在這樣的活動中上映。對於觀眾來說,他們可以提前享受到這樣的好處,也有利於口碑的積累。對於演員、導演甚至劇組來說,可以獲得「天壇獎」這是對他們付出的最大肯定,當然也是很好的激勵!舉辦國際電影節,有利於促進國內電影審查的進一步開放或電影分級的形成。
在這個電影節上,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也是一個文化盛會。向外國電影人推薦我國電影是一個很好的交流機會。通過電影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藝術作品是了解和打開世界的窗口。我認為這很有意義。當然,電影節是促進電影藝術發展的活動,需要創作更多高質量的電影。
⑷ 以馬為體裁的電影有哪些啊
1、自由奔騰(RUNNING FREE)
內容簡介:
1914年,小馬幸運出生在一艘從德國開往非洲的蒸汽船上,這艘船將運送幸運和它母親以及其他馬匹前往非洲南部的一個礦場。可是船剛靠岸不久,幸運就被迫與母親分開了,而獨自面對這陌生的環境。所幸的是一個叫做理查的孤兒收留了這匹小馬駒,理查與幸運逐漸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在理查工作的農場里,幸運愛上了小母馬——美人,不過美人的父親,種馬凱撒卻頻頻向幸運發難。
戰爭爆發了,農場里的人們為了躲避戰火,不得不逃往荒涼的納米比沙漠,幸運與理查在途中結交了不少動物朋友,還結識了一位布希曼女孩。迫於環境,幸運與理查最後不得不分手,幸運獨力在這廣漠而荒蕪的沙漠中求生。在惡劣自然條件的鍛煉下,幸運漸漸成熟起來,它歷經艱險又回到了那個早已被戰火毀壞的礦場,在那裡它遇到了童年的戀人,小母馬美人。經過與種馬凱撒的一番較量,幸運終於成為了這批被遺棄但又頑強生存的馬匹們的領袖。
短評:
電影以小馬「幸運」的第一人稱講述故事。在這里,人和馬就是純粹的朋友關系,就象兩個人一樣。
2、神駒黑美人(BLACK BEAUTY)
內容簡介:
根據安娜.施維爾的名著《黑駿馬》拍攝成的電影。影片從駿馬「黑美人」的視點出發,途述他一生多次易主,經歷愉快與不幸,逆境與順境的經歷故事。
短評:
這是描寫一匹馬坎坷一生的電影,根據名著改變,也是馬自己開口說話,有些心酸但美麗的電影。
3、黑神駒前傳(YOUNG BLACK STALLION)
內容簡介:
一匹有靈性的黑色小馬,在沙漠中與母馬走散(被強人掠走),獨自面對艱困的沙漠生活;一群阿拉伯商隊,在路途中遇到武裝部隊的襲擊,小女孩妮拉也因此在沙漠中迷路。妮拉遇到了小黑馬,他們一見如故,也彼此心靈相通,於是合力尋找回家的路。
當妮拉回家後,發現家園遭到劫掠,只剩下年邁的祖父,也失去所有的牲口。妮拉暗自期望要將失去的牲口再次找回,於是勤練馬術,希望能在當地的賽馬中出人頭地。在沒有教練、經費的情況下,妮拉不顧祖父的勸阻喬裝前往參加比賽,但是面對強勁的對手與沙漠環境的嚴苛挑戰,這對仍然年幼的人馬組合究竟會面臨什麼挑戰?
短評:
馬很漂亮,馬上的人也很矯健。故事很簡單,也不長,我看完後很不過癮,意猶未盡,總懷疑電影被剪裁。正片之後,有一段小「黑神駒」父母「天仙配」的畫面講述,神奇而美麗。
為什麼是「前傳」?我看過一部小男孩和黑駿馬的電影(沒有在市面上發現DVD),也很神奇,我想也許這兩部片子是姊妹片吧?
4、玉女神駒(NATIONAL VELVET)
內容簡介:
1920年代末期的英國,在布朗家中來了一位不速之客麥泰勒,原來是布朗太太已故恩師之子,布朗太太為感恩收留麥,但卻隱瞞真相,只讓麥在店中做工自食其力,暗中安排各種機會潛移默化麥,並鼓勵愛馬如命的女兒威薇與麥參加馬賽,在各種不利的狀況下,威薇只好女扮男裝親自出賽,麥也重新克服失足落馬失敗之心病,重新騎上馬背,威薇在愛馬的努力下奪魁,卻因……
短評:
有「世界頭號美人」之稱的伊麗莎白.泰勒年僅十二歲時主演的成名作,她在片中飾演極愛騎馬的女孩維拉韋.布朗。在溫馨感人的倫理故事結束後,一場壓軸的精彩馬術大賽將觀眾的情緒帶至高潮。導演克拉倫斯.布朗拍出了一部水準甚高的家庭電影,引人入勝的絕妙故事、扣人心弦的競賽場面、大自然的精彩畫面都給本片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可愛的愛馬如痴的小姑娘,相信很多愛馬的MM看過後,都會心有戚戚鄢。
5、奔騰年代(Seabiscuit)
內容簡介:
1930年代,美國處於大蕭條的陰影中,故事就在這個時候開始了。
查爾斯·霍華德以前是個自行車修理工,因為向美國西部引進汽車賺了錢。他買了一匹個頭很小的馬,名字叫做Seabiscuit,直接翻譯過來意思是海洋餅干。霍華德和半盲的前拳擊冠軍瑞德·波拉德和以前從事表演的湯姆·史密斯組成了一個小組訓練他的小個子賽馬,波拉德做騎師而史密斯則擔任訓練師。海洋餅乾和它的三人小組開始了一個傳奇的旅程,而三個人的人生路也從此改變。
在這之前,三個人都因為各自的原因顯得是生活中的失敗者,為家人朋友所遺棄,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霍華德靠汽車交易發財,兒子卻在交通事故中喪生,妻子要求離婚;波拉德從小愛好騎馬,而他的家庭在失去一切以後任由他四處流浪;史密斯本是個牛仔,能馴服任何暴烈的野馬,卻也到處浪盪,無所歸依。他們的馬海洋餅干也和主人相彷彿,是賽馬中的失敗者,不僅個子比尋常賽馬小,看上去腿也有問題。但是當三個人開始訓練這匹看起來沒什麼希望的馬,人和馬的執著勁頭都顯露出來,他們的堅韌和勝利在那個灰暗的年代給整個國家帶來了希望… …
短評:
影片故事來自真人、真馬、真事,是美國的「主旋律」 影片。騎手波拉德的扮演者是托貝·馬奎爾(Tobey Maguire),就是那個「蜘蛛俠」。
坎坷之後,拼搏向上,不愧為「主旋律」好影片。
6、沙漠奇兵(Hidalgo)
內容簡介:
《沙漠騎兵》改編自1890年代的真實故事。十九世紀末期,美國中西部有間"小馬快遞"公司,負責郵件的傳送工作,快遞高手法蘭克·霍普金(維戈·莫特森 飾)和他的愛馬"希達哥"縱橫全美,被譽為傳奇的"追風牛仔"。除了快遞工作之外,兩者搭配還參加過無數次橫越美國的越野馬賽,奪得過許多冠軍頭銜,在中西部非常具有知名度。法蘭克·霍普金與"希達哥"獲邀參加遠在中東地區阿拉伯所舉行的"火海爭鋒"沙漠越野馬賽。"火海爭鋒"從沙烏地阿拉伯啟程,終點為伊拉克波斯灣海岸,時間長達六天,要跨越3000英里荒無人煙的沙漠、隔壁……
短評:
這又是一部真人、真馬、真事的傳奇,本身看點就很多,牛仔、沙漠、風暴、越野… …更有貴族爭斗,英雄救美。
主演維戈·莫特森就是《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三部曲里的「阿拉貢」,這也是他在《魔戒》大紅之後出演的第一部大片。脫下「人類之王」的古裝,穿起現代風格的牛仔服飾賓士馬上,維戈·莫特森再展他從阿根廷學來的在《魔戒》里歷練的騎馬技術。
其實影片還有一個心靈回歸的線索在其中,也許更值得我們慢慢回味。
7、馬語者(THE HORSE WHISPERER)
內容簡介:
《馬語者》這部影片的故事是在一個變故中展開的。雜志社編輯安妮事業有成,夫妻和睦。生活在一個殷實的中產階級家庭。但,一次事故卻將她近乎「完美」的生活撕開了一道裂縫。十三歲的女兒格雷斯外出騎馬遭遇車禍,失去了右腿。而那匹名為「朝聖者」的馬也遭到重創。為了挽救馬的生命,更為了幫助女兒走出痛苦、自責的陰影,安妮找到了一個善於和馬「溝通」的「馬語者」麥克。並毅然決然的拉著格雷斯與朝聖者驅車千里到蒙大拿求醫……
短評:
「有時候,人們對於心靈之家的渴望更甚於對現實中家庭的渴望。」
真正優秀的作品是根本不屑於「嘩眾取寵」的。電影不應該是大麻,讓人產生一陣虛幻的快感後上癮。它更象是一杯酒,初喝略覺苦澀,細細品來,卻倍感醇美、甘洌。與好萊塢大多數用視覺轟炸來榨取觀眾腎上腺素的影片不同,導演羅伯特.雷得福的這部作品以一種散文詩式的敘事手法,向觀眾講述了一個質朴的近乎平淡的故事。
這部電影改編自尼古拉斯.埃文斯的同名小說,無論小說還是電影都是名作,所以不用多說了。
8、駿馬(ALL THE PRETTY HORSES 也譯作:駿馬成群)
內容簡介:
約翰和雷希兩個年輕人生活在二戰後日漸沒落的美國西部,他們夢想著過一種更有所作為的西部牛仔生活。一晚,兩人出發到墨西哥去冒險和謀生,路遇布萊文,一個更年輕的流浪漢,他被懷疑偷了私人馬匹在約翰和雷希的保護下,布萊文三人來到了墨西哥,並為一位富有的農場主幹活。在那裡,農場主之女,美麗的阿里詹德拉對約翰暗生情愫。這威脅著約翰和雷希兩人的友誼。後來,偷馬事件使三個小夥子鋃鐺入獄。在獄中,牛仔們受盡折磨,他們將何去何從?家見哪裡?心歸何處?
短評:
說起駿馬電影,很多人馬上都會想到美國的西部片,天高地闊,牛仔駿馬。作為類型片,美國西部片離不開牛仔和馬,那為什麼要介紹這部《駿馬》呢?因為片名就叫《駿馬》嗎!
其實這部電影改編自美國著名作家科馬克·麥卡錫的同名小說,作為《邊境三部曲》之第一部,獲美國國家圖書獎和美國評論界圖書獎。小說描寫了二戰後時期兩個美國新牛仔浪跡墨西哥期間經歷的傳奇色彩的冒險生涯和心路歷程。小說表現了本世紀中葉美、墨邊疆地區的風土人情和牛仔的馴馬生活、愛情故事及驚險遭遇。全書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既充滿了一種特殊的風情又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邊境三部曲》分別是《駿馬》、《穿越》、《平原上的城市》。這些書「當當」上有售。我本來想先看看書的,DVD乃偶爾巧得,於是先睹為快了。
9、天上草原
內容簡介:
草原上飄著淡淡的霧氣,羊群像一大團雲彩在起伏不平的遼闊草原上向前移動著。剛出獄的主人公朝魯帶著獄友六歲的兒子豹子回到了闊別的蒙古包。牧馬、羊群和融融的愛,終於使孤獨的小豹子感受到了朝魯一家的摯情。而小豹子又喚醒了剛烈而又豪放的蒙古漢子內心的善良與責任,從而也挽救了瀕臨崩潰的家庭… …
短評:
終於看到中國的電影了,激動啊!
本片是由擅長拍攝草原片的著名蒙古族「導演夫妻檔」——塞夫和麥麗絲指導的,他們曾指導過國產名片《悲情布魯克》、《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東歸英雄傳》(都是我孜孜追尋的名片)等。《天上草原》展示了蒙古高原奇異的風光和風土人情,揭示了蒙古民族質朴寬厚的本性。
同時《天上草原》在國產片中還具有特殊的意義,它是我國第一部國產數字故事片。
10、蒙古精神(URGA)
內容簡介:
榮獲威尼斯電影節金像獎和歐洲電影獎的最佳影片,由俄國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執導。由法國公司出資在蒙古大草原實地拍攝。描寫一名蘇俄的貨車司機因長途開車打瞌睡,幾乎連人帶車掉進湖中,幸獲蒙古青年救回家裡療養。後來蒙古青年送走司機,自己入城裡買保險套卻難以啟齒。全片洋溢著清新的大自然氣息,也生動地反映了蒙古的風土民情。片中有部分片段以超現實筆觸探討西方現代文明對蒙古傳統文化的沖擊,就算是成吉思汗一般的蒙古勇士在面對電視機中的藍波時也徒呼奈何。
長品:
草原有多遼闊,蒙古漢子的胸懷就有多闊廣,天空有多明亮,蒙古母親的心靈就有多麼透亮。
一望無際的內蒙呼倫貝爾大草原馬背上的蒙古民族單純而豪放,草原是他們馳騁的地方,貢巴和妻子、祖母以及三個孩子們在一起,貢巴希望再要一個,而妻子知道這是計劃生育政策不允許的。這件事讓貢巴很是郁悶。
影片的劇情在廣袤的蒙古草原展開,遼闊的天空下他們過著與世無爭的快樂生活,特別是母親望著孩子慈愛的笑容,讓我們感受到了蒙古族人的善意,,貢巴的孩子布因看見謝爾蓋身上的文身驚訝的表情有著童年的天真,巴亞圖叔叔馬背上打著小紅傘的怪誕表情,還有貢巴在葯店買安全套的尷尬,這些來源於生活的細節被米哈爾科夫敏銳捕捉到了,讓影片更加生活化,充滿了幽默。
草原上信息是匱乏的,他們對外界的了解有時局限於巴亞圖叔叔帶來的圖片,直到來中國打工的俄羅斯卡車司機謝爾蓋因為拋錨來到了牧場,他的介入讓貢巴一家有了了解世界的窗口。
宰羊是影片的重頭戲,生活習俗的不同讓兩種文化有了碰撞,它展示了蒙古民族的好客與真性情,貢巴為了招待謝爾蓋而宰殺活羊,而謝爾蓋目睹宰殺的過程覺得異常殘酷,有點接受不了,其實,蒙古漢子有著更多的物擇天競的自然性。而導演更以布因騎著小羊對應被宰的大羊表明著物種的生存規律。
謝爾蓋和他們全家共進晚餐的時候,貢巴女兒的風琴演奏讓他想起了俄羅斯人曾經的歡樂,這種兄弟般的相聚是生命的珍惜。
導演在電影里加入了許多人文意義上的對比,比如草原和城市、中俄文化,過去和今天,理想主義和存在,這些類比讓我們看見了社會發展進程里英雄主義和根性文化的失落。謝爾蓋背上的文身是一段贊頌俄羅斯英雄的歌詞,當他在歌廳里動情歌唱的時候,我們會被這種精神打動,他不僅在歌唱,他同時在呼喚理想主義和英雄精神!
為了獲得外界的信息,貢巴給妻子買了一台電視機,然而,導演以鷹翔長空的鏡頭和沒有電源的電視機對應,敘述著眼界真正的主題。這是對於理想的追憶!
回家路上,貢巴做了一個夢,夢見了蒙古的英雄成吉思汗,這個超現實主義的夢,展示那個古老的世代,他們的先人金戈鐵馬的雄壯,他們的先人傲視一切的豪情!這些在現代社會都消逝了,現代文明給了我們舒適的同時也讓我們失去了剛健!
夢醒的貢巴獨自在晚秋的草原上像雄鷹展翅一樣張開雙臂,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間舞蹈,彩虹映襯他的身影,這個寫意鏡頭召喚著男性的雄壯和力感。
電視機對於他們一家沒有太多的改變,他們甚至對電視里的一切毫無反映,還是草原上的揚起的套馬桿讓貢巴動心,這是生命的動力和將來,於是,有了他的第四個孩子,起名為鐵木真。
草原上豎起了煉油的煙囪,平靜的草原有了工業的進入,對於成吉思汗的後裔而言,不知是幸福還是憂患!
雖然影片的劇情十分平淡,可從中依舊可以感知蒙古族人的精神世界,他們對於生死的豁達,他們對於朋友的義氣和豪放,他們的眼睛裡洋溢著單純、友善的笑容,他們的笑就像一輪紅日開放在生命的路程上,這樣的電影不僅讓我們了解了這個馬背上的民族,更重要的是從他們的笑容里我們感知本原的溫暖,導演在影片里給了布因許多特寫和近景,他以這樣的方式讓我們感受純正的眼神和心靈的澄澈,這些對城裡人久違的單純在一個孩子眼睛裡閃耀,或許,這就是蒙古精神的意義所在吧!
以上的文字都是別人寫的,寫得很好,於是照單全收。但是,更關鍵的是,片子好!
11、哭泣的駱駝(THE STORY OF THE WEEPING GAMEL)
內容簡介:
春天來到蒙古南部這片寂寞的沙漠,一個游牧家庭迎來了一年中駱駝產崽的最繁忙的時期。一隻母駱駝遭遇了難產,在牧羊人的幫助下,它艱難地產下了一頭非常罕見的白駱駝。這只母駱駝拒絕接受這個可憐的新生兒,拒絕讓它分享自己的奶水和母愛。如果這種情況繼續持續下去,這只幼駝將會死去,為了拯救這只駱駝,牧羊人派出了自己兩個年輕的孩子去穿越危險的沙漠去尋找一名樂師,他是拯救這只小駱駝的唯一的希望。
在最後的時刻,這名民族樂器演奏者被帶來這里,有了他的演奏,一個原始的拯救幼駝的儀式開始了,隨著悠揚的馬頭琴聲和一名婦女充滿愛意的歌聲,這只母駱駝開始逐漸被感化,當幼駝被再次帶到她的身邊的時候,它也流出了淚水,並且開始用自己的乳汁拯救這只瀕臨死亡的幼兒。
短評:
駱駝的眼角像永遠帶淚。蒙古有傳說流傳,駱駝原本都有來自天神嘉許的一雙美麗的角,但有一次鹿兒把角借去了,一借沒回頭,從此駱駝便天天定睛守望著地平線,靜候鹿兒的歸來。這部冷靜優雅的紀錄片中帶著豐富的劇情,由蒙古女導演參與攝制,自然景緻美不勝收,有戈壁大漠、荒原大地、游牧人家、駱駝家族,像一部動物片?但絕非如此,此片以蒙古人的角度,深入蒙古大漠貼近族人生活,把駱駝與人的生活起居拍得細致感人… …
怎麼從馬群里冒出了匹駱駝?當然了,駱駝比馬高啊… …對了,有人不是還在研究單韁駕控駱駝嗎?還有啊,這部片子獲了一大堆獎!
12、與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
內容簡介:
南北戰爭中的英雄鄧巴中尉為了尋找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騎著馬西斯科來到了神奇的西部。海斯要塞的范布魯少校把鄧巴派到了最偏僻的哨所塞克威克。大草原的壯美深深吸引了鄧巴,他決定獨自在無人的哨所住下。但由於范布魯少校的自殺和車夫被印地安帕尼族殺死,鄧巴變得與世隔絕了。
鄧巴獨自過著平靜而單調的生活。這無這邊無垠的蒼天原野彷彿就是他的天堂。鄧巴還和一隻兩條前腿都是白色的野狼交上了朋友,並給它取名為「兩只白襪」。
然而平靜的生活並沒有持續多久,鄧巴和印第安蘇族人有了接觸。蘇族人為鄧巴的到來而議論紛紛,在對如何對鄧巴上起了爭執。
鄧巴決定主動去找蘇族人。在途中他救起了一位想要自殺的蘇族婦女「站立舞拳」,她原先也是白人,但自小就失去了親人並被蘇族人收養。在把「站立舞拳」交還給蘇族人之後,鄧巴騎馬離去。
鄧巴的來訪極大地震動了蘇族人。印第安人頭領們一致同意去回訪鄧巴。第二天,幾個印第安人來到鄧巴的駐地。就這樣,雙方開始了緩慢而友好的接觸。漸漸地鄧巴成了蘇族人的朋友,他還有了一個印第安名字,叫做「與狼共舞」。
在捕獵野牛時,鄧巴的騎術和槍法令蘇族人大為折服。他還救了一位印第安男孩。從此以後,鄧巴搬入蘇族人的營地居住,開始成為他們中的一員。與此同時,鄧巴與「站立舞拳」之間也產生了真摯的感情。
在兇殘的帕尼族人來襲時,鄧巴傾其全力,將哨所里的槍支彈葯分給了蘇族人,幫助他們戰勝了仇敵.鄧巴再次成為蘇族人的英雄。所有蘇族人都敬慕鄧巴,他們祝福鄧巴與「站立舞拳」的相愛和結合。鄧巴深切地認識到了印第安人的朴實、善良和友好,他自由而快樂地生活在蘇族人中間。除了膚色和長相不同之外,鄧巴已經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印第安人了。然而,就在鄧巴想要去哨所取回日記本,永遠地住到印第安人中間時,他發現那裡已經駐扎了一隊白人士兵。他們看到印第安人裝束的鄧巴就開槍射擊。愛馬西斯科死了,鄧巴也成了囚犯。
鄧巴為印第安人的辯護招來了一再的虐待和毒打。他們認定鄧巴是叛徒。於是鄧巴再也不說英語,而毅然說起了印第安語。駐軍少校無計可施,只好派一隊士兵押送鄧巴回海斯要塞。蘇族人發現了這一情況,他們消滅了押送隊,救出了鄧巴。
嚴冬來臨了,蘇族人在深谷中住了下來。為了不連累蘇族朋友,鄧巴謝絕了挽留,帶著妻子「站立舞拳」離開了蘇族人村落。
十八年後,蘇族人被迫與政府簽訂了協議,放棄他們世代相傳的土地。
賞析:
影片《與狼共舞》是凱文·斯科特納的導演處女作。該片長達3個小時,耗資1800萬美元,是部動用了3500頭野牛、300匹馬、130多名技術人員和400名臨時演員的大型史詩式西部片。它也是美國電影史上第一部配有印第安語字幕的影片。凱文·斯拉特納認為:「我所要表現的是印第安人在那個時代的遭遇,是一部土著人的歷史。」他堅持影片必須打上印第安語字幕,並且自信它必然會引起人們的強烈興趣和關注、支持。果然他成功了。
在首映式上,他邀請了許多印第安人觀看影片。三個小時過去了,電影院里掌聲雷動,經久不息。《與狼共舞》以其獨特的視角和內涵成為世界電影史上的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傳奇。
《與狼共舞》在第63屆奧斯卡評獎活動中一鳴驚人,榮獲12項獎項提名,並最終奪取了,令世界為之矚目。凱文·斯科特納大膽地採用了十幾年來不被看好的西部片樣式,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考察文化、歷史、種族與和平的復雜主題。影片所表現出的多元化顯現,為西部片注入了新鮮而強勁的活力,他復興了一個片種,同時也使自己獲得了輝煌的成功。
影片雖然採用了傳說的敘事式的故事結構,但與眾不同的是影片巧妙地將寫實主義風格與浪漫主義色彩情調融為了一體,使整部影片有了大放異彩的藝術魅力。而影片在拍攝技術上也有著極可稱道的精彩之筆。把渾厚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氛與雄渾壯美的西部大草原的風光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豐富的攝影角度,巧妙的動態節奏和復雜而又出色的場面調度,使影片達到了極其出色的視覺效果。但是影片真正的成功原因還應歸結到其深刻的主題內涵。隨著二戰的結束,人道主義在文學藝術上被提到了相當的地位。歷史的反思使戰爭題材和西部開拓史成為電影的兩大主題。《與狼共舞》反映的就是這種極難把握和表現的西部拓進的歷史和思考。印第安人的悲慘遭遇越來越受到人們普遍關注。本片一反以往影片特別是西部片中將印第安人一律寫成野蠻民族的作法,肯定了印第安人的純朴真摯和善良。影片還提出了民族間應放棄斗爭,和平共處的理想,並以鄧巴與蘇族人各善相處體現了這種理想的自由與美好,奏起了友愛、平等、和平的旋律。這些藝術上的成功之處最終使影片在奧斯卡獎的角逐中取得輝煌的勝利。
短評:
史詩巨片!對於這部巨片,實在不敢多說話。但還是憋不住補充兩句吧,蘇族是印第安的「游牧部落」,而且是「原始」的「游牧部落」,因為,他們全部的驏騎… …讓我很驚羨和慨嘆!
13、賓虛(Ben-Hur)
內容簡介:
史詩巨片BEN-HUR《賓虛》(1959)是美國電影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作品。在藝術上與商業上都取得巨大成功的《賓虛》,既挽救了當時瀕臨破產的米高梅電影公司,也挽救了面對電視的極其嚴峻挑戰而日漸衰落的好萊塢電影業。
威廉•懷勒導演的《賓虛》以古羅馬時代猶太人賓虛和羅馬軍官梅瑟拉之間的恩怨情仇作為主線,點到即止地穿插著耶酥基督降生及其受難的故事,以此一實一虛的劇情線,描述了賓虛這一戒凡夫俗子歷經種種波折與磨難而成為英雄,並最終找尋到自己的歸宿和信仰的故事。整部電影情節曲折跌盪,場面壯麗宏偉、氣勢恢弘,經典海戰場面和緊張刺激、盛大非凡的馬車生死大賽更令人嘆為觀止、津津樂道,《賓虛》無愧為電影史上史詩古裝戰爭巨片的王者。這部藝術性與商業性兼備的電影巨構更史無前例地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11項大獎,成為奧斯卡史上獲獎最多的電影。
《賓虛》保持此驕人紀錄長達38年之久,才被《鐵達尼號》追平。迄今為止奧斯卡史上獲獎最多的總共有三部電影——《賓虛》(1959)、《鐵達尼號》(1997)和《魔戒三部曲:王者回歸》(2003),它們都分別獲得了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在內的11項奧斯卡大獎。
短評:
史詩巨片!斗膽說兩點,其一,去年有部片子《耶穌受難記》,建議結合《賓虛》觀看。其二,《賓虛》中有壯觀的馬車大賽,絕無僅有;更有關於人馬之間的美妙描寫。
⑸ 中央6台3月30節目表
2009-03-30 星期一 CCTV-6 01:03:19 首映:《東邪西毒終極版》首映慶典
2009-03-30 星期一 CCTV-6 02:43:04 國產片:邊陲威龍1/2
2009-03-30 星期一 CCTV-6 03:43:14 國產片:邊陲威龍2/2
2009-03-30 星期一 CCTV-6 04:24:12 故事片:末日殺手1/2
2009-03-30 星期一 CCTV-6 05:14:12 故事片:末日殺手2/2
2009-03-30 星期一 CCTV-6 05:56:02 光影星播客1
2009-03-30 星期一 CCTV-6 06:10:11 國產故事片《智勇和尚》
2009-03-30 星期一 CCTV-6 07:06:06 故事片:智勇和尚2/2
2009-03-30 星期一 CCTV-6 07:47:25 光影星播客2
2009-03-30 星期一 CCTV-6 08:00:15 蔣雯麗深情演繹《杏花三月天》
2009-03-30 星期一 CCTV-6 08:55:40 故事片:杏花三月天2/2
2009-03-30 星期一 CCTV-6 09:33:47 光影星播客3
2009-03-30 星期一 CCTV-6 09:45:22 《我愛長發飄飄》追尋都市愛情
2009-03-30 星期一 CCTV-6 11:23:36 光影星播客4
2009-03-30 星期一 CCTV-6 11:31:36 電影報道
2009-03-30 星期一 CCTV-6 11:52:36 愛電影
2009-03-30 星期一 CCTV-6 12:17:36 紀錄片(電影):動物世界洗漱與清潔(上)
2009-03-30 星期一 CCTV-6 12:47:35 紀錄片(電影):動物世界洗漱與清潔(下)
2009-03-30 星期一 CCTV-6 13:20:39 《巴林石傳奇》寶石的爭奪戰
2009-03-30 星期一 CCTV-6 14:58:57 光影星播客5
2009-03-30 星期一 CCTV-6 15:10:32 湯姆?漢克斯主演《此情可待》
2009-03-30 星期一 CCTV-6 16:48:51 光影星播客6
2009-03-30 星期一 CCTV-6 17:00:26 故事片:你樂?我更樂
2009-03-30 星期一 CCTV-6 18:41:45 光影星播客7
2009-03-30 星期一 CCTV-6 18:51:45 電影報道
2009-03-30 星期一 CCTV-6 19:11:45 世界電影之旅之資訊快車
2009-03-30 星期一 CCTV-6 19:24:10 光影星播客8
2009-03-30 星期一 CCTV-6 19:35:00 流金歲月:黑匣喋血記
2009-03-30 星期一 CCTV-6 21:20:07 流金歲月
2009-03-30 星期一 CCTV-6 22:09:17 愛電影
2009-03-30 星期一 CCTV-6 22:41:27 浪漫愛情喜劇《愛是妥協》
⑹ 用一個詞或片語來形容一下電影這一產業(比如造夢的工廠)
我個人覺得從電影里能看到每個導演,製片人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我們能從電影里體驗到這些而完善自己對於世界的認識。所以,我用一個詞語,叫(了解世界的窗口)
⑺ 有什麼好看的歷史紀錄片
《狼群》
七姐弟14年未出家門 看5000部電影了解世界的故事!
在紐約有七個姐弟被父親鎖在家14年,與世隔絕。他們認識並了解這個世界的唯一途徑就是電影。因為在這十四年間,他們看了5000部電影。這件事被拍成了紀錄片,叫做《狼群》(The Wolfpack),這個紀錄片還在之前的聖丹斯拿到了美國紀錄片單元的評審團大獎,毫無意外,這也將是明年的一部熱門紀錄片,不排除隨後提名奧斯卡紀錄長片的可能。
⑻ 請大家說出歌頌教師的電影~
張老師 別走 ----電影《美麗的大腳》看後感
去年,看電影頻道晚了,只看了電影《美麗的大腳》的後半部份,從此心中一直牽掛著西部的張老師。幾天前,終於有機會看完「張美麗老師」的前前後後,電影中的畫面就映進我的腦海。
影片開始了,在西部缺水的小山村,因文盲和不懂法的丈夫偷盜被槍斃,張美麗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業,教孩子們學習,讓他們多認字,懂知識,別犯錯。
那個西部的小山村對我們生活在都市裡的人來說,真是不可思意。那裡的風沙真的那麼大,那裡的水真的那麼不好喝,那裡的大人真的不懂文化,那裡的孩子真的在混合教室上課,那裡的快樂真的僅僅是投投籃球、玩玩老鷹捉小雞和塵土飛揚的滑土坡。但他們依然在張老師指引下,追求著美好的明天。當聽說從城裡派來個支教的夏教師,張老師和學生們高興的去歡迎時,那真情的歌聲,讓我們看到這才是真正的歡迎,而非「製造歡迎」。
張老師看到夏老師從都市到小村,帶來的不僅是沒有喝過的可樂飲料,更是連自己都不懂的新知識,她看到小村和孩子們的希望。
在小村,夏老師開始很不適應。且不說她不明白張老師千里迢迢的「迢」字正確發音和用嘴舔臟手指去翻書的做法。當張老師沒打招呼把夏老師的高級衣服用水洗變形之後,她真誠的心裡還真想不到時代已經發展到有的衣服不能用水洗的地步,時代的變化太快。她真的跟不上,不是一點兒,而是很多。為了孩子們的明天,她要創造條件把夏老師留下來,只要你高興,我咋都成。給學校添一台電腦,她竟在村子裡愛吹嘴的暴發戶面前一口氣喝了一瓶白酒,那種暢飲的快樂,那種笑著的神情,真的讓所有人感動。誠問現在一口氣喝一瓶白酒的人能有幾個?我知道我不能。夜裡張老師醉在回家的路上,小村多了一個了解世界的窗口,他和時代的距離變得這么近。
夏老師有點想放棄都市的一切留在小村裡,可就是適應不了小村的環境,她要離開。從小村到城市,路的確很長,她邀請張老師走進城市看看。當張老師因為不能離開自己的孩子們,下決心不去時,夏老師只說了一句話:都去。我想夏老師此時一定想用盡全力去改變孩子們。
在都市,張老師和孩子們見到了不同於小土路的大馬路,不同於摩托車的小汽車,不同於滑土坡的游樂場,不同於……這一切開心,夏老師真的付出一切。
雖然夏老師在都市為張老師找到合適的工作,但為了小村的未來,張老師毅然要回小村,她要為孩子們留下點啥!
這娃咋辦?夏老師終於理解了張老師的一切。夏老師重新回到小村,滑下土坡,走進孩子們,用新知識帶領孩子們走向新世紀。
片尾,張老師走了。在小村破爛的學校前,放映著沒有電影膠片的電影,那分明是張美麗老師的美麗電影,所有的人都想說張老師,別走。
在我國的西部,有這么一名教師,她叫張美麗,她的美麗是所有西部教師的美麗,也是所有教師的美麗。也許,現在西部小村破爛的學校變成了希望小學,小村也變成了新農村。
只是孩子們依然在等張老師來……
淚光中,我又想起了我的老師,我知道,她依然戰斗在教育一線。回憶起她傳授我知識,勉勵我奮進的情景,彷彿就在眼前。
衷心的祝我的老師和普天下所有的老師節日快樂!
文章引用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d5516010007pl.html
⑼ 新匯嘉影院,伴我一整年
我時常在想,在梨城的這一年裡,如果沒有新匯嘉影院,生活會有什麼不同?答案是樂趣會減少一半。那將意味著,周末我要麼在寢室睡大覺,要麼去逛商場超市吃飯打游戲,可巧新匯嘉是一個大型的綜合體,吃喝玩樂樣樣俱全。
可是一周有六天穿工作服的我,已經習慣走累了席地而坐,手臟了直接往工作服上蹭,吃火鍋根本不擔心一身的味道,工作服還真是直逼生活的本質,逼退了矯情。有人說,即使是女同學在現場待久了,也會習慣工作服,買衣服的慾望幾乎降到忽略不計,這我嚴重贊同。因為買了也沒機會穿,還是省點血汗錢吧,穿工作服最實在,所以逛商場的樂趣基本消失殆盡。細心的面館小二會經常發現這樣一幕:一個短發的姑娘,每次總是走路飛快,穿著背後寫了幾個大字的工作服,像個餓死鬼一樣,毫不顧忌路人甲乙丙的視覺感受,昂首挺胸走進飯館,泰然自若的一個人吃飯。
雖然自稱吃貨,但吃對於我來說,吸引力漸漸降低,畢竟過了長身體的年紀,應該開始考慮養生,對於大餐的需求越來越不強烈,喜歡去的地方也無非是幾個固定的小店,如清真牛肉麵館,手工餃子店,還有涼皮店等街邊小店。打游戲更不是我的愛好和專長,睡大覺又倍感浪費時間,喜歡旅遊也不可能天天出門,畢竟旅遊景點就那麼有數的幾個,還要考慮時間夠不夠,特別是寒冬來臨道路阻隔,更是哪裡都去不了。看書看電視也不可能看一整天,買買買的樂趣也基本喪失,眼見精神世界要陷入一片荒蕪。
幸好還有電影,新匯嘉影院拯救了我。於是,大部分的周末是這樣的,早上睡一個懶覺,食堂吃完早飯,看看貓眼又有什麼新電影以及評論,出門去公園曬曬太陽,帶上電子書,在公園里旁若無人地看會書,然後開始沿著天鵝河暴走,到新匯嘉影院把下午的電影票買了,繼續暴走到自己喜歡的面館去吃面,或者乾脆在新匯嘉的小館子里挑上一家解決午餐,在電影開場前在商場里轉轉,看看有什麼新鮮事,晃著晃著就到了電影開場時間。在影院坐上兩個小時,感受著電影中的光影人生,抹著自己的眼淚,或跟著大家一起傻笑。看完電影繼續找個小店吃晚飯,然後趁著月光,再次沿著天鵝河暴走回住地。心情好時,發個朋友圈,有病無病都呻吟一下。回去碰到王娘娘,跟她叨叨一下剛看的電影,然後點開貓眼,開始考慮下周看什麼。後來王娘娘總結出來,周末我不是在電影院,就在去電影院的路上。
庫爾勒在其他新疆現場的同學眼中是絕對的大城市,可是跟內地的城市還是有差距,最開始貓眼是不包含庫爾勒的,其他城市上映的電影在庫爾勒也不一定就有,所以不少時候是走到就看,只要時間合適,電影名字還不賴,網上的評價尚可,那麼就會毫不猶豫的掏腰包。25元一張的一般電影,40元一張的巨幕,跟蓉城動輒六七十的票價比較起來,完全是業界良心。以至於有那麼幾周連續把正在上映的電影全部看了一遍,然後接下來的兩周沒有新片上映,居然鬧了影片慌。有同事約我一起看電影,一問居然是我兩周前看過,從此再也不約我,當時覺得自己真是掃興啊。給家人打電話,他們出口便是,你又去看電影了?
我對電影的愛好,要追溯到小時候父母的熏陶。開始記事那會兒,電視還沒普及,但凡誰家有喜事,再窮也要在家門口的打穀場「打」一場露天電影。愛好看電影的父母,早早的吃罷飯,然後領著我們姐妹,搬上家裡的長板凳,帶上家裡炒的蠶豆或買點葵花子,邀上鄰居的大媽們一起,來到熱鬧的電影現場找個好位置坐下。看電影時聚精會神,看完電影回家的路上大人們便就著電影談論一路,小孩子在一旁聽熱鬧。每當那個時候,開心得像過年一樣。
我會忘記大部分電影,可是對《瘋狂動物城》記憶猶新,不僅因為電影本身好看,更因為那天我選了晚飯時間的場次,既沒吃飯又沒帶零食,只剩下最後兩個空位,第一排最左邊和最右邊,我按照習慣選擇了最右邊的位置,帶著3D眼鏡各種暈,又是飢餓,又是想吐,更無法忍受的是旁邊和後排的同志們啃鴨脖的,吃爆米花的,吃烤紅薯的,全都不亦樂乎,完全不考慮我飢腸轆轆的感受。可是電影居然佔了上風,我從沒有像那天那樣在飢寒交迫中堅持那麼久,一部電影完整地看完,也沒去廁所,結果電影結束後我飛一般的奔向飯館,當天的面條是最好吃的一次。
還有笑著看完《港囧》從影院出來的那天,正是2015年的中秋節,走出電影院沿著天鵝河往回走,居然說不出的悲傷,不知是電影中的某些橋段與現實生活重合,還是因為傳統節日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悲涼,居然一路都想哭,徐徐的清風,竟覺出寒意。月亮又大有圓,卻要被高樓擋,只看見燈光。又走了幾步,月亮才從高樓塔吊旁露出了頭,眾里尋她千網路,驀然回首,卻在燈火闌珊處。河邊板凳上大媽正在打電話叮囑遠方的親人"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我只好對著月亮在心裡默念,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也還記得《九層妖塔》的威力,因為喜歡看《鬼吹燈》,所以對電影充滿期待,結果看完後我像一隻充滿氣的皮球瞬間泄了氣。心中那巍巍昆侖,還有昆侖山底下那個神奇詭異甚至讓人敬畏的世界轟然坍塌,耳邊去一直循環著喜慶的年代歌曲"咱們工人有力量""我為祖國獻石油"。看到最後,忽然醒悟那就是個愛情片,誰說是鬼吹燈啊,有種被騙的失望和氣氛。只好安慰自己說,在羅布泊旁,在庫爾勒看著片中熟悉的大漠戈壁,聽著那熟悉的名字楊加林-彭加木,還有那熟悉的台詞「我往東邊找水去」,也多少理解了導演揮之不去的西部情節。
一部新電影出來,有人叫好,有人喝倒彩,可是不管別人怎麼說 ,你該自己去看了才知道合不合你的胃口,於是去看了《大魚海棠》,畫面很漂亮,很多細節也是看了影評才發現自己很膚淺沒看懂,不過比較起來我更喜歡《小門神》。回蓉城休假期間看了《火星救援》,休完假返回梨城,居然還有人約我看這部片子,只好再次掃了別人的興。在新匯嘉影院看的最後一部電影是《魔獸》,我不愛好打游戲,但是對影響幾代人青春的魔獸還是有所耳聞,於是在大家看完電影紛紛刷屏懷舊時,我只有默默的在一邊圍觀,但至少我知道他們在說什麼,甚至有資深愛好者說他這部電影不知不覺看了兩遍,我相信那是真愛。
在蓉城,讓我一個人去看電影非常困難,如果沒人陪同,我情願放棄自己喜歡的電影而一直宅。可是在梨城,我只看自己想看的電影,而不管有沒有人陪同。如果有人邀我可是我對此電影毫無興趣或者已經看過,我會毫不猶豫的把人拒絕了,因為那在浪費大家的時間。因為每周僅有的一個休息日,時間實在太寶貴太奢侈而浪費不起,還是干點自己想乾的事情吧。一個人在被放逐的情況下,在倍感孤獨的時候,TA會逐漸認清自己的本來面目,喜歡什麼,厭惡什麼,想做什麼,拒絕什麼,都變得無比清晰,無比堅定,這也是改變渾渾噩噩的狀態,找回迷失自我的大好時機。
看電影是了解世界的窗口,也是近距離感受這輩子不可能經歷的別樣人生,在你自嗨的時候,還能同小夥伴們保持步調一致,當然還能提高鑒賞力和文藝修養,不得不說是休閑娛樂的上好選擇。說起來,自從開了這個連載,又有很久沒去電影院了,難道文字才是真愛?
⑽ 法國電影為什麼不好理解
電影的解讀,觀眾因為自己的社會經歷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觀影體驗也會不同。
先不說東西方的文化差異,宗教信仰,價值觀什麼的?各自普通人的生活習慣就不相同。電影作為了解世界的一個窗口,認知不同的社會形態,也豐富我們的視野,拓展了興趣。
法國的電影生產體制就與美國和其他許多國家的逐漸形成的片場制不同,導演有更大的權力創作符合自己理念的作品。畢竟體制之外往往能創作出與眾不同的,在眾多體制內類似的影片中往往能脫穎而出。法國低成本電影有相當一部分有政府投資吧,這對於創作者們不用對票房之類的問題過於擔憂,也有更大的空間。反傳統的現代文化也大多從法國起源,對電影的影響最顯著的無疑是超現實影片和印象派電影,深厚而獨特的文化積淀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影響。
法國人總是熱愛生活的,總是把生活中的細節推向熒幕.所以法國電影總是敏感的,敏感到傷痛,卻依舊沉澱出一種不能自拔的快樂。法國電影好像是現磨的咖啡,美國商業大片好像是速溶咖啡。你願意自己甘於生活的平淡苦澀,還是快捷耀目呢?如果為了某一種需要,美國電影是可以跳過去看的,如果你去一趟廁所回來,情節發展也不會出乎你的意料,但是法國電影不行,法國電影你要耐心地看,漏掉其中一段對話,就不知道它妙在何處,特別是那種表現人的狀態的片子。
美國電影往往直陳現實種種的不純凈,簡單明了。法國電影有點東方式的隱晦表達,或者主要是語言對白的影響吧,因為他們很自豪法語的優美,電影中大段不停歇的對白,看似毫無關系,裡面卻夾雜一絲優越感。
另外,電影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文學的影響,出自法蘭西的大文豪數不勝舉,到後來新浪潮文學的影響。法國國內的圖書獎項,種類繁多,讓人難以想像~字里行間流淌於指尖的墨跡,時常會引人思考,思考不是虛無的,而是快樂的。這因為這點,很多電影的敘事不是簡單鋪陳,而是凝結著浪漫主義的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