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炮兒》這個電影你看懂了嗎
影片開場,一「佛爺」老北京對扒手小偷的「尊稱」,順了人家錢包,拿了錢要扔錢包,六爺就一句「幹嘛呢」——把身份證給人家寄回去,不會啊?佛爺一牛掰,六爺來一句「你看你今天走得出去這條胡同嗎?」佛爺一慫,拿著垃圾桶里的錢包走了。至於身份證有沒有寄回去,佛爺會不會一扭臉把東西扔了,那就不是六爺的事兒了,但有一樣,你只要是讓我看見了,我就得管。
所以,六爺管了「燈罩」的閑事,把城管的麵包車尾燈撞了,六爺替燈罩掏錢賠了,無照經營,車子可以沒收。但一碼歸一碼,論完了這些,張隊長給燈罩一大耳貼子這事怎麼論啊?他不對在先,認罰認賠,可你打人不打臉,凡事抬不過一個「理」字。你燈罩不敢打,我替你給張隊拍拍臉蛋子吧。可別再由下次了。六爺就一普通人,還是底層的,無權無勢無錢,但不懼你。大家各走陽關道,誰也別裝孫子。這就是一個愛講理的老炮兒的江湖。六爺愛管閑事,看見裝瞎子的,讓趕緊把眼鏡戴上,別讓人看出來。管閑事不壞人飯碗,前提是無傷大雅。看見擺學生證求助的女孩,心一軟,甭管是不是騙子,扔下兩百塊錢。只當給自己積一福報了。知道自己兄弟悶三兒進去了,就算找「情兒」張嘴,也得借錢把兄弟「撈」出來,還得大冬天騎個破自行車接去,出來老哥幾個得下館子涮鍋子。這算什麼?什麼也不是,就是個情份,充其量算個江湖義氣,還得是忒低端的那種。
六爺不是什麼聖人,看見打小晃來晃去的丫頭片子「話匣子」,也動手動腳,興起了,不分時間地點場合,就想就地正法來個「震顫」。但是話匣子一問,當年她十六的時候他幹啥呢?六爺倒乾脆,你媽還不拿著錐子滿大街追著攮我啊。不欺男霸女,不禍害鄰里,六爺是老炮兒,但是六爺有自己的規矩,不是混蛋。
六爺不愛惹事兒,平常也挺尊重人,但是來言去語得對路,對「出門前你們家大人沒教你怎麼叫人啊」這事看得特重。不過因為心裡對兒子有愧,所以兒子管他「張學軍」、「張學軍」的叫著,他忍了。叫就叫吧,反正心裡我是你爹。不指望和你父子相依為命,只要你能住回來,不管什麼事兒,我不管你。但我看不上你那二尾(北京話念yi)子德行的,我得教育你:你睡人家女人,人家揍你天經地義!你報復人家,你劃人車,是你理虧!不賠錢,人家綁你,我認了,我買房子買地貼上老臉找老哥們就一句「哥哥有難了」,我也認了。你揭我當年對不起你們母子的短兒,我認,實在不行你是我兒子,現在我就給你「磕一個」。我跟誰杠,我不跟「理」杠。這就是江湖。
『貳』 電影老炮兒劇情介紹
曾經風光四九城的老炮六爺(馮小剛飾),難以適應社會巨變,蟄伏於胡同深處,過著溜鳥、管閑事、發牢騷的無聊日子。
某日,六爺(馮小剛飾)和「小炮兒」兒子曉波(李易峰飾)父子間產生巨大情感沖突,導致小炮兒負氣離家出走,不想遭遇暗算,被新崛起一代的「小爺」小飛非法拘禁。為了解救兒子,並償還當年對兒子的愧疚之情,六爺重出江湖。
六爺用自己的規矩,試圖擺平事件,卻無奈的發現,無論是這個時代,還是自己的身體,早已今非昔比。
一場父子恩仇、新舊勢力的對決無法避免...
補充:老炮兒在北京話中,專指提籠遛鳥,無所事事的老混混兒。
(2)描述北京老炮兒電影擴展閱讀:
《老炮兒》的主要角色介紹
1、六爺-演員 馮小剛
他是北京後海胡同里的普通老百姓。在1994年犯事兒蹲過牢,出來後一直生活清貧,就靠一套房子養老,開一個小賣部,和兒子關系緊張,平時遛遛鳥,打抱不平。
2、悶三兒——演員 張涵予
他和六爺一樣,也曾是橫霸一方、京城聞名的狠角色。為了兄弟情義,他扛過雷挨過刀,身上每一道疤痕都是熱血青春的印記。
3、話匣子——演員 許晴
她是一個地道的北京胡同妞兒。美艷潑辣還帶點兒江湖氣,臉蛋甜美,身上卻多了些久經風霜的市井氣。她是父子擰巴關系中柔軟的一環,在兩代隔閡之間她既見證老炮兒的風雲歲月,也明了小炮兒的叛逆心理,她拉近了漸行漸遠的兩父子,推動了整個劇情的發展。
4、曉波——演員 李易峰
他是六爺的兒子,是胡同串子里的「古惑仔」。仗著六爺的庇佑,他一直在青春期里任性。
5、小飛——演員 吳亦凡
他是個小混混頭子,是個自覺不可一世、酷炫狂霸拽出天際的富二代。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間無不透露著玩世不恭的小混混做派。他代表著江湖新勢力,與馮小剛所代表的老炮兒六爺進行新秩序與老傳統的PK。
6、燈罩兒——演員 劉樺
他是個外表老實、慫包的主,但是骨子裡有股狠勁,他跟悶三兒一樣,知道六爺有難就敢亮刀子。
7、燈罩媳婦——演員 梁靜
她是燈罩的媳婦,性格沉默,是個堅韌的人。顧家顧孩子,為老爺們助陣提氣。
『叄』 如何評價《老炮兒》這部電影
首先聲明立場,我喜歡《老炮兒》這部電影,但討厭老炮兒六爺。
《老炮兒》是部好電影,但老炮兒不是正經好人。我肯定不會和這樣的人做朋友。
江湖義氣大於家庭生活,我不認為是優良傳統。
老炮兒六爺和小飛的pk賽中到底下了黑手,無師自通成為朝陽區人民群眾的後備軍,干起了群眾舉報的勾當。六爺舉報揭發官場貪污受賄走黑賬,這些都說明,六爺不江湖,並不光明磊落。和喜歡玩車的官二代相比,六爺並不是傳統道義的化身。他不是古龍筆下的武俠主角。他是一枚紅旗下的蛋。
『肆』 老炮兒講的什麼好看嗎
老炮這部電影是近年來為數不多的一部優秀電影,可以說對社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也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不僅僅是因為導演馮小剛主演,而是這部電影的題材與劇情確實值得人們深思,這部電影講了新老交替的產生的矛盾。
把六爺的江湖氣給再現了出來,也有人說馮小剛把六爺給演活了,很多時候六爺明明有更好的選擇,卻要堅守自己的道。老炮的倔強,給了我們很多感動,也感受到了世風日下的沉重主題,也希望馮小剛能夠帶給我們更多像這樣的作品。
『伍』 如何評價電影《老炮兒》
老炮兒,北京俚語,管虎北京長大的孩子,馮小剛北京長大的孩子,張涵予北京長大的孩子,這更像是一部幾位大佬懷念兒時的致敬之作。「老炮兒」在原來的北京俚語定義中,泛指惹事、刺毛的小屁孩,但這種定義放在一群老爺子身上顯然不合適。於是管虎升級了老炮兒的定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電影中的老炮兒精神要比書本上定義的更有幾分味道!老炮兒絕不是沒事惹事,老炮兒只是遇事不怕事。我們拆分開老炮兒三個字講起。老:六爺已經老了,但是六哥不服老。很多好端端的事,到了結束的時候,你一句老頭子,這事又沒完了,得重頭理。炮:暴脾氣的六哥和仗義的六哥,更是講理的六哥。再牛逼的老炮兒,也繞不開兩件事,孩子的事和錢的事。小波惹了事,要賠錢,那還能怎麼辦,這事只能六哥擔著。
『陸』 北京老炮兒如何評價電影《老炮兒》
這部電影首先讓我想到的是亞瑟米勒的《推銷員之死》。很可惜,網上只有一篇影評提到了這部國寶級的劇。一部電影一座城以及與它有關的精神
這篇影評提到了老炮兒和兒子曉波的關系和威利羅曼和比夫的關系相似。沒錯,兩個兒子都不尊重父親,兩個父親都霸道並且不理解兒子,並把兒子當作自己的延伸,而不是獨立人格。他們都在死前和兒子入戲地討論未來美好前景。但兩部作品的相似之處不止於此。老炮兒和威利都有體貼並且理性的女人,她們至他們死時還是全身心愛著他們,而她們也是被他們的悲劇影響最深的人。老炮兒和威利都是可以和人打交道的能人,卻因為年邁和社會脫節。他們都有一套過時的理念——老炮的規矩,威利的美國夢——這兩部劇主要的悲劇就是這些理念的破滅。
對了,老炮兒那個有錢朋友洋火,幾乎是抄襲了威利的鄰居查理。
觀眾看完《推銷員之死》走出劇場時,會為了威利理想破滅感到悲哀。但從影評上來看,大家看完《老炮兒》要麼為老炮兒的「規矩」鼓掌,要麼抗議導演美化街痞流氓。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老炮兒》並沒有按照悲劇的路子寫。賬單和老炮兒的病這兩個道具起了很大作用。賬單的存在讓老炮兒最後不可能輸。但這並不合理,因為老炮兒喜歡的贏法是把別人揍一頓,而不是用天外救星(deus ex machina),也就是中紀委,來取勝。老炮兒的病讓他最後的毀滅變成上天安排,而不是他自己悲劇性格特點影響的選擇。更合理的劇情應該是把賬單的事全部刪掉。老炮兒和一群小夥伴赴會,被人暗算,老炮兒一怒之下大罵「都不守規矩了還打啥打」,幾刀把小飛,小飛那傻逼朋友,和打曉波腦勺那人砍死,自己因為心臟病發作身亡。屆時,老炮兒的所有成敗都可以歸結於他的規矩。但很可惜,反腐比表達人性(human condition)更重要。
好,我的影評寫完了。最讓我驚喜的是,在搜索《老炮兒》和《推銷員之死》時,我無意發現亞瑟米勒在1983年時居然來中國親自指導北京人民劇場版的《推銷員之死》,並把自己的編導日記出版了,叫《推銷員在北京》。
我還沒看這本書。書評里提到米勒擔心當時中國還沒有冰箱,還沒有推銷員,還沒有人壽保險,觀眾無法理解劇情。我覺得當時中國人無法理解的也許不只是冰箱和保險。《推銷員之死》講的是,歸根結底,一個信念慢慢腐化的悲劇。1983年的中國文化人不會理解看著堅信幾十年的信念慢慢腐化的感覺,因為他們剛從快速消滅信念的鬧劇里走出來。面對中國人的不是生銹的水管滴水,而是海嘯過後的退潮。他們也許會更喜歡米勒的另一部作品《The Crucible》。
而30年後的今天,《推銷員之死》會更受歡迎,因為很多中國人,比如胡同里的老炮兒,理解了生銹的水管滴水的感覺。老炮兒就是「推銷員在北京」。
『柒』 一部「京味兒」十分濃重的電影,《老炮兒》都有哪些精彩的看點
六爺說:我什麼人呢?我什麼人都不是,我就一小老百姓。
六爺說:按老北京茬架的規矩來,頤和園後邊兒有個野湖,咱老時間,老地方。
六爺問:我那鳥兒誰弄死的?
在六爺騎著自行車赴會的路途中,他碰到了那隻在街上拚命奔跑的鴕鳥。這個鴕鳥某種程度上說恰恰就是當時六爺內心的寫照:被囚禁在籠子里的鴕鳥逃出生天,飛奔在籠子之外的世界;正如沉寂了多年的老炮兒,恍惚間又回到了當時叱吒北京城的時代。
『捌』 怎麼評價電影《老炮兒》
借用「六哥」的話,咱一樁一樁的理,一碼歸一碼的說。
第一茬:說說導演
《老炮兒》電影,算不得一部好電影。
電影好,至少得票房好、評分好、輿論好。或者你哪怕有個三分之一也成,但《老炮兒》也就勉強及格,三方面都半半拉拉。
管虎的作品大多也都是這樣,受眾很小,不愛的人,愛不來,喜愛的人又愛的深。
如《鬥牛》那般風雲的作品,捧紅了黃渤,轉型了閆妮,也換不來一片好評。
所以不喜歡的莫強求,喜歡的也別掖著,《老炮兒》我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