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電影的發展階段及代表作
1、開端,1888年10月14日,路易斯·普林斯使用改進版的單鏡頭攝影機(即MkII)拍攝了電影《朗德海花園場景》。是IMDb認證的人類歷史上第一部電影。該片記錄了一群人在花園里做著一些滑稽的動作。
2、電影初期成長為藝術,1896-1912年,代表作——《火車到站》、《膝行的人》到《水龍出動》、《水龍救火》、《撲滅大火》、《拯救遭難者》等影片,盧米埃爾創造了最早的新聞片、旅遊片、紀錄片、喜劇片等影片樣式。
3、電影藝術初期,格里菲斯在1915年以藝術家的勇氣拍攝出了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無聲片《一個國家的誕生》,在1916年又拍攝了《黨同伐異》。這兩部被譽為電影藝術的典基之作,是電影史上的里程碑。
4、電影藝術重要發展期,1946-1959,蘇聯的一些電影工作者拍攝出了一批有感情沖擊力的戰爭片和有一定形象感染力的人物傳記片。如《青年近衛軍》、《攻克柏林》、《易北河會師》等。
5、電影多樣化,1960年,以非理性為基本特徵,是對戲劇化電影更大的一次沖擊。這次電影運動以夏布羅導演的《漂亮的塞爾傑》和《表兄弟》公映起始,特呂弗《四百下》,阿侖雷乃《廣島之戀》在戛納電影節引起轟動為開端。
Ⅱ 電影發展的階段及代表作
一、電影的發展歷史可以大致劃分為三個重要時期,分別是形成期,發展期,成熟期。
1、電影的形成期
十九世紀30年代,電影就開始了它的誕生前的技術准備期,也叫做發明期。隨著技術的不斷變革與進步, 1895年3月22日,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法國科技大會上首放影片《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獲得成功。
同年12月28日,他們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里,正式向社會公映了他們自己攝制的一批紀實短片,有《火車到站》、《水澆園丁》、《嬰兒的午餐》、《工廠的大門》等12部影片,盧米埃爾兄弟被稱為「電影之父」。
這個時期的電影在技術上推行標准化,藝術上講求構圖技巧,但是有很大局限性,這些早期電影過於貼近現實,而且影片時間很短。電影持續放映了一年半時間以後,人們的興趣就在明顯的減弱,以至最後再也無人問津了,這不能不說是時代的局限和自然主義的局限造成的。
2、電影的發展期
1902年,梅里愛根據儒勒凡爾納和HG威爾斯的兩部有名科幻小說編導了著名的科學幻片《月球旅行記》,這是他的高峰作,在電影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在這一時期,不能不提到的是拍攝了《火車大劫案》的鮑特。
鮑特在《火車大劫案》中第一次用14個場景來構成一部電影,而在此之前的梅里愛的影片都是從頭到尾一個鏡頭。1913-1926年,無聲電影走向成熟,代表作有《王子尋仙記》、《大獨裁者》、《凡爾杜先生》、《摩登時代》和《淘金記》等。
這些電影具有鮮明的現實
感和尖銳的諷刺性及雅俗共賞的大眾化特色。薩杜爾先生對其作品作了如下評論:「卓別林的影片是唯一能為貧苦階級和最幼稚的群眾所欣賞。同時又能為水準最高的觀眾和學識淵博的知識分子所欣賞的影片」。
3、電影發展的成熟期
1927年是電影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年。《爵士歌王》影片的誕生標志著有聲電影時代的來臨,同時也是電影走向成熟期的標志。聲音使電影由單純的視覺藝術,發展成視聽結合的銀幕藝術,實現了電影史上的一次革命,極大發展了電影的本性,為電影藝術開拓了新的天地。
1935年,馬摩里安攝制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浮華世界》。彩色膠片的發明,使得電影藝術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聲音和色彩促使電影更趨近於自然。有的電影創作家,在一部影片中交替使用彩色片和黑白片,因而收到了特殊的藝術效果。
電影從此進入了在藝術上精益求精的階段,並在同其他藝術的關繫上,從過去單純的摹仿吸收進行到有取有舍的階段。此外,更值得重視的是,電影這時的不再是單純的娛樂品,而是具有極大的社會影響的藝術門類了。
(2)世界電影的發展歷程擴展閱讀:
電影創新:
立體放映早在電影發明之前就已出現。1868年,亨利·達爾梅達就曾用紅綠兩種光線把畫面重復投射到銀幕上,觀眾可以透過一種紅綠雙色的鏡片把兩個畫面混合成黑白立體形象。
這種方法日後被稱為「雙色立體放映法」(Anaglyphe),曾在1935年前後被路易·盧米埃爾及美國的米高梅公司用來放映短片。
「雙色立體放映法」的缺點是使人們不能看到彩色,所以(尤其在德國)有人用兩片無色的偏鏡片(Polarlides)來代替原先的紅綠鏡片,使光線從左邊或右邊偏離分散。
到1950年,這種方法開始走出實驗室,在義大利、匈牙利和英國作公開的表演。
「星涅拉馬」式寬銀幕電影是和立體電影同時在紐約出現的,不過它的流行要持久得多。這種電影的發明者弗萊德·華勒(1954年故世)在放映時採用凹三面銀幕和立體音響。
就如阿貝爾·岡斯和機械師德布里於1927年和1935年在巴黎兩次放映《拿破崙》時所用的方法那樣。1940年華爾特·迪斯尼在美國幾個城市裡放映他的影片《幻想曲》
時也採用三條音帶與三個擴音器,來產生立體聲的效果。
「星涅拉馬」式寬銀幕電影用3架放映機,300平方米的凹三面銀幕,6條聲帶和將近20個擴音器。它在紐約獲得如此大的商業成功,以致觀眾要好幾個月前預訂影院的座位。
經過十年獲利的經營,到1962年年底世界各地共有140家「星涅拉馬」電影院,放映麥克·托德、茂里安·古柏、路易·德·羅希蒙等人拍攝的九十部影片。
這些影片當時還不是故事片,而是一些旅遊紀錄片,引導觀眾漫遊世界五大洲。當表現交通工具(火車、飛機、小汽車、直升飛機、游覽小火車等)迎面飛馳而來時,尤其能產生驚人的效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影史
Ⅲ 電影發展史的五個階段是什麼
電影的發展經歷了五個時期:
1〉電影技術發明期(1832—1895)。
2〉無聲電影時期(1895—1927)。
3〉成熟期(1927—1945)。
4〉發展期(1945—80年代末)。
5〉電影新時期(90年代—)。
全球電影市場穩定增長
2010-2018年,全球電影票房收入雖然總體保持增長趨勢,但增速呈波動變化。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數據,2017年,在中國電影市場回暖等因素的影響下,全球電影票房收入為405億美元,較2016年增長了4.4%,增速較2015年有明顯提升;但2018年,盡管全球電影票房收入再創新高,但增速再次下滑至1.5%。
Ⅳ 電影發展史的五個階段是什麼
電影發展史的五個階段是:十九世紀30年代,電影開始了它的誕生前的技術准備期,也叫做發明期。1896-1912年,電影從幼年期迅速成為一種藝術,1913到1926年,無聲電影走向成熟,1927-1945年,電影作為一種藝術走向成熟,1946到1959年,電影藝術進入了重要的發展時期,1960年至今,世界電影從突破創新中走向多樣化發展。
電影的意義
一部好的電影給你更開闊的眼界,讓你更多的用腦思考,而不是單純的追求視覺刺激。電影的意義就如同生活的意義,生活的意義在於生活本身,電影的意義在於電影本身。電影里的哲學,比書本更有趣,比生活更明了。電影讓人類延長了近三倍的壽命,它讓人明白了許多窮盡一生都無法明白的道理。
用不同角度看待人生,接受你終究平凡的現實,卻永不放棄追求理想,心地善良,熱愛生命,享受當下。也許,明白了這些,你就領悟了人生的真諦。可以激發人最大的想像力和自己達不到的生活體驗。安平覺得小時候在電影上第一次看到大海,那種感覺是很不一樣的。電影幫助我們了解山外山,天外天。
通過導演的引領,觀眾能夠有多方面的生活體驗,這是電影能夠給予觀眾的最大禮物。相比之下,我們也能說也只有電影這門藝術能夠給出如此真實以及接近生活的體驗。
Ⅳ 你知道電影發展都經歷了什麼
1908-1927年,電影的默片時期,1922年,《海路通航費》首次採用特藝色公司雙色處理技術。1932年,迪士尼動畫《樹與花》中首次應用「三色染印法」技術。1935年,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浮華世界》問世,標志著電影完整具備了影像、聲音、色彩三大元素。1952年,《伯納瓦的魔鬼》採用兩台放映機同步放映,並使用特殊的偏色眼睛給觀眾製造出深度感,這是最早運用三維技術的立體電影。1967年,IMAX公司為蒙特利爾展覽會製造第一台15片孔70mm大格式放映機。1971年,杜比試驗室研製了聲音降噪技術。1999年,6月1日,第一部商業放映的數字電影在美國的6家影院上映。2009年12月28日,電影《阿凡達》全球公映。該影片採用3D虛擬影像攝影系統、虛擬影像棚協同工作攝影機、面部捕捉頭像設備與面部表演捕捉還原系統等新技術,減弱了常規3D電影觀看時容易產生的閃爍和眩暈感。
Ⅵ 電影發展史的五個階段是什麼
電影發展史的五個階段是:
1、電影技術發明期(1832—1895)。
2、無聲電影時期(1895—1927)。
3、成熟期(1927—1945)。
4、發展期(1945—80年代末)。
5、電影新時期(90年代—)。
基本介紹:
電影是19世紀美國國家生活水平上升大眾產生新需求的娛樂產物。
電影根據視覺暫留原理,運用照相(以及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同時還原聲音),用電的方式將活動影像投射到銀幕上(以及同步聲音)以表現一定內容的現代技術。
電影是一種視覺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像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工作而成。
電影是一種綜合的現代藝術,亦正如藝術本身,有著復雜而繁多的科系。電影有很多類型,也有多種分類方法。
Ⅶ 世界電影發展簡史,誰給我說一下啊
世界電影簡史
1895~1910
● 12月28日盧米埃在巴黎大咖啡廳放映自製的十部影片(1895)
● 第一家專映有聲電影的「留聲影院」在法國成立(1900)
● 柏格森之喜劇論文《論笑》發表(1900)
● 維他公司vitagraph成立(1900)
● 愛德溫.波特的《美國消防員生活》採用復雜的戶外拍攝鏡頭,並以溶的手法連接鏡頭,開啟之後劇情片的拍攝手法(1902)
● 四月,美國第一家長期放映電影的戲院「電化劇場」在洛杉磯開幕,由湯瑪斯.陶利創立
(1902)
● 傳記公司開始在室內攝影棚使用人工燈光(1903)
● 美國第一家「五分錢戲院」在匹茲堡設立(1905)
● 愛彌兒.考爾正試探動畫影片的可能性(1905)
● 第一部卡通影片:《做鬼臉的步驟》,由詹姆士.史都華.布萊頓製作完成(1906)
● 李狄佛斯特發明的音管,指出電子聲音擴音的可能性(1906)
● 澳洲的第一部警匪片《大盜凱利的故事》完成,長度約一小時(1906)
● 此年估計每周約有八千萬美國人光顧五分錢戲院(當時美國人口約一億人),而全美已有五千家以上的五分錢戲院(1907)
● 葛理菲斯到傳記公司工作,因為影片生場量大,於是發展出分工模式,使得電影導演首度由不懂機器的人來擔任(1907)
● 美國「國家檢查局」成立(1907)
● 法國開始製作舞台式的藝術電影(1907)
● 愛迪生合組「電影專利公司」,授權拍攝、發行與放映電影(1908)
● 「火車大劫案」導演愛德溫.波特與愛迪生公司決裂,愛迪生公司不久後停止拍片。至此初始電影漸被劇情片取代(1909)
● 卡爾.德蘭姆利用IMP公司旗下的女演員:法倫絲.羅蘭斯的假死亡消息,造成明星風潮
(1910)
● 葛理菲斯率領公司的演員與工作人員到洛杉磯定居,許多電影公司相繼搬到加洲的好萊塢地方發展(1910)
重要作品:
《月球之旅》A Trip to the Moon
1900/梅里葉/法國/黑白
《美國消防員的生活》The 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
1903/愛德溫.波特/美國/黑白
《火車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
1903/愛德溫.波特/美國/黑白
第一部西部片的誕生。
《靈犬救主記》Rescued by Rover
1905/西希.赫普渥斯/英國/黑白
開創在屏幕上說故事的技巧,是葛里菲斯之前剪輯最巧妙的作品。
《鷹巢歷險記》The Eagle's Nest
1908/愛德溫.波特/美國/黑白
內容描述營救被老鷹捉去的嬰兒的過程,葛里菲斯演出並在此片中學習到導演的技巧。
1911~1920
● 華納兄弟開始製作電影(1912)
● 第一本電影雜志《影劇》在美國問世(1912)
● 賽納特的基斯東公司成立(1912)
● 阿道夫.索克成立「名人公司」(1912)
● 威廉.福斯成立「票房誘力公司」(1912)
● 賽納特製作第一部美國喜劇長片《泰莉的傷心羅曼史》,使卓別林踏上明星之路(1912)
● 美國「環球公司」成立(1912)
● 葛理菲斯成立自己的電影公司(1913)
● 西席.地米爾為了拍攝《番妻記》至加州,以每月七十五元租下好萊塢谷場(1913)
● 達達沙赫.法蘭克完成第一部印度電影,器材則全部由英國進口(1913)
● 第一家重要的新型豪華戲院「河濱戲院」建於百老匯(1914)
● 霍金遜成立派拉蒙公司(1914)
● ●貝拉斯哥的燈光技術師布克蘭至好萊塢(1914)
● 梅里葉拍完他的最後一部電影(1914)
● 第一次世界大戰讓許多國家管制敵國電影進口,間接為本國電影保留了發展空間(1914)
● 卡爾.蘭姆建立宏大的環球攝影城(1915)
● 「電影專利公司」被法院宣判違反托拉斯法,宣布倒閉(1915)
● 葛理菲斯,英斯與賽納特成立鐵三角影業公司(1915)
● 「票房誘力公司」改名為「福斯公司」(1915)
● 1915~1917之間確立了好萊塢的經濟模式(1915)
●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雨果.孟斯特堡寫下《電影劇-心理的研究》(1916)
● 艾倫.瑞在《萬神殿》中改良貝拉斯哥式布景(1916)
● 卓別林至轉至「互助公司」發展(1916)
● 德國政府成立「烏發製片公司」,開始拍攝戰爭宣傳影片,以壓制國內的反戰聲浪
(1918)
還有很多,具體見: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http://www.china-me.com/asp/club/model/bbs2/view.asp?article_id=80527&formid=15&listpage=25
Ⅷ 簡介世界電影發展歷程
假如你們哪天無聊搜索了【電影網絡】,就會發現裡面其實沒寫電影的誕生,只寫了電影誕生前的各種技術和手法的形成時間,如:
1829,比利時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了【視象暫留原理】。
1834年,美國人霍爾納的「活動視盤」試驗成功。
巴拉巴拉一大堆話………………
然後你看了好久會發現居然直接開始寫更加復雜的故事了,完全不知道電影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原諒我鑽牛角尖)。我當時看了好多遍,也還是是一頭霧水。
直到後來,我知道一本沈嵩生寫的《電影發展史》,其中講到了其中明確寫到了1895年12月28日是電影的誕生日起———
那時各國人都稱是電影是自己國家發明的,吵得簡直翻天。後來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館」第一次用自己發明的放映攝影兼用機放映了《工廠大門》、《火車到站》等影片,是當時有記錄的文案、拍攝、處理、放映最完整的電影流程,所以把這一天定為電影的誕生日。
我想說還好那時候韓國沒加入(拍胸脯)。
電影的起步
電影誕生初期,愛迪生憑借他與智慧並稱的商業頭腦,名下的電影專利公司壟斷了美國電影的製作、發行和放映。
但是人家不幹啊,許多的獨立製片商為了擺脫專利公司的壟斷,相繼到遠離紐約和芝加哥的洛杉機郊外小鎮好萊塢去拍片,為啥選那邊?那邊天高皇帝遠啊,萬一愛迪生起訴了他們拿起放映機就能跑。
1907年,D.W.格里菲斯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開始了他的電影之父的人生。到1912年為公司攝制了近400部影片,期間拍片重心逐漸移向好萊塢,發現和培養了許多後來的名演員,好萊塢也漸漸開始出名。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1915年,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後才開始發生重大變化。
電影的發展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歐洲各國的電影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擊,但是美國電影藉此機會,大量將電影輸送到歐洲市場。等到大戰結束了,美國電影已經在歐洲乃至全世界都建立起了霸權地位。
這時期,電影還處於默片時代,對話和情節只能用字幕解釋。主要發展方向是喜劇片、西部片和歷史片。
直到1927年10月6日,華納兄弟首映了由A.克羅斯蘭導演、A.喬生主演的有歌唱、對白、聲響的《爵士歌手》,宣告了有聲電影的開端。
然後在1935年,美國馬摩里安導演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型彩色故事片《浮華世界》,彩色電影開始進入並占據電影業。
公眾號:一隻電影汪。推送各種關於電影的信息
Ⅸ 電影發明於哪一年
1895年,盧來米埃爾自兄弟在法國巴黎一個地下咖啡館放映了他們拍攝的影片,這一天被世界公認為電影誕生日。電影誕生的標志更重要的不是影片的出現,而是電影攝影機的研製和影片的公開放映。此前世界上已有一些人研製成功了攝影機,但未公開放映,所以盧米埃爾兄弟成為電影之父。
電影的發展歷程
(一)十九世紀30年代,電影開始了它的誕生前的技術准備期,也叫做發明期。
(二)1896-1912年,電影從幼年期迅速成為一種藝術。
(三)1913-1926年,無聲電影走向成熟。
(四)1927-1945年,電影作為一種藝術走向成熟。
(五)1946-1959年,電影藝術進入了重要的發展時期。
(六)1960年至今,世界電影從突破創新中走向多樣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