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簡介
電影,也稱映畫。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現代藝術。是一門可以容納文學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的綜合藝術,但它又具有獨自的藝術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這種藝術性極強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
電影: diàn yǐng
英文:1. movie 2. film
法文:1.Film
近義詞:影視
一種綜合藝術,亦正如藝術本身,有著復雜而繁多的科系。電影世界里有很多不同種類的電影,也有很多種電影的分類方法。
用強燈光把拍攝的形象連續放映在銀幕上,看起來像實在活動的形象。
從有聲電影到現在,已經發展到了科技的時代,運用大量的電腦特技製作出來的電影,受廣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歡迎。
國外電影廣告在美國和英國的電影廣告中,有這樣八種標記:美國 X——禁止未成年者觀看的影片;G——所有觀眾可看片;R——十七歲以下禁止觀看;PG——一般觀眾可看;英國 U——內容正派片;A——一般觀眾可看片;X——18歲以下青少年禁看片;AA——少年兒童禁看的兇殺片。
電影一種以現代科技成果為工具與材料,運用創造視覺形象和鏡頭組接的表現手段,在銀幕的空間和時間里,塑造運動的、音畫結合的、逼真的具體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的現代藝術。電影能准確地「還原」現實世界,給人以逼真感、親近感,宛如身臨其境。電影的這種特性,可以滿足人們更廣闊、更真實地感受生活的願望。
下回再問說清楚點,真不知道,您要什麼...
Ⅱ 2021倫敦國際廣告獎分類
倫敦廣告獎的分類最具特色,不僅在三大媒介(平面、影視、廣播)項目上分類細致,而且在設計包裝、技術製作上也劃分詳盡,充分體現該項評獎在創意概念、設計手法、技術製作等幾方面齊頭並重的特色。電視/電影類別產品類別涵蓋28項,包括電影預告片均被列入。倫敦國際廣告獎每年的11月在英國倫敦開幕並頒獎。這項國際大獎,自1985年正式創立以來,每年有近百個國家和地區參加,近段時間來報名作品均在萬件以上,所有的獲獎者均得到一座銅像。銅像為一個展翅欲習飛,企圖飛躍自我的超現實主要的人類外形。1998年度中國內地作品首度闖入決賽。
Ⅲ 請問,廣告的起源與形式有哪些最早的廣告是什麼
古代廣告的通常形式是口頭傳播。然而商業性質和政治競選的廣告已經在龐貝的廢墟中有所發現,但還不是最早的。公認的最早的廣告應該是在古希臘發現的《尋奴》。當印刷術在15世紀到16世紀的歐洲廣泛運用時,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廣告出現了。英國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紙介印刷廣告,當時是用來宣傳販賣教會圖書的。17世紀,廣告開始出現在英國一些每周出版的報紙上,並且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中廣告日益流行起來,成為社會生活和商業經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逐漸成為世界廣告大國。由於分類的標准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各異,導致廣告的種類很多。最常見、最簡單的分類標准,就是以傳播媒介為標准對廣告進行分類,主要分為:報紙廣告、雜志廣告、電視廣告、電影廣告、幻燈片廣告、包裝廣告、廣播廣告、海報廣告、招貼廣告、POP廣告、交通廣告、直郵廣告、電郵廣告、互動廣告等。隨著新媒介的不斷增加,依媒介劃分的廣告種類也會越來越多。以廣告傳播范圍為標准,可以將廣告分為國際性廣告、全國性廣告、地方性廣告、區域性廣告。以廣告傳播對象為標准,可以將廣告分為消費者廣告和商業廣告。以廣告主為標准,基本上可以將廣告分為一般廣告和零售廣告。
Ⅳ 電影介紹
電影: diàn yǐng
1. movie
2. film
一種綜合藝術,用強燈光把拍攝的形象連續放映在銀幕上,看起來像實在活動的形象。
從有聲電影到現在 已經發展到了科技的時代 運用大量的電腦特級 製作出來的電影 受廣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歡迎
國外電影廣告在美國和英國的電影廣告中,有這樣八種標記:美國 X——禁止未成年者觀看的影片。 G——一般觀眾可看片。 R——成年觀眾可看片。 PG——兒童須家長陪同觀看片。英國 U——內容正派片。 A——一般觀眾可看片。 X——18歲以下青少年禁看片。 AA——少年兒童禁看的兇殺片。
電影起源
[編輯本段]
電影資料庫 「電影的史前史幾乎和它的歷史一樣長」作為現代科學技術的產物,電影的誕生,確實經歷了歐洲國家中許多的科學家、發明家,甚至模仿者的漫長的實驗過程。他們在對運動的光學幻覺所進行的科學探索與實驗,在時間上,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但人類對於「光影理論」的認識與應用,便可以從2000多年前的中國講起。據文字記載公元前五世紀,墨子關於「光至景(影)亡」的學說,則是人類對「光學理論」的最早、最科學的貢獻。而產生於漢武帝時期,並在唐宋以後廣為流傳的「燈影戲」,則是對「光學理論」的最初、最樸素的應用與實踐。13世紀「燈影戲」傳入中東、歐洲、東南亞等地,這便產生了以後的「幻燈」「走馬燈」等形象的、運動的視游戲。電影正是起源於這些視學娛樂游戲之中。至於電影的發明所依據的科學技術、物理學原理,則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大英網路全書電影史部分》,開篇第一句話。
一百年前人們這樣看電影
讓我們穿越時光,回到一個世紀前的中國電影院。那是些狹小的茶館、茅亭、布篷,簡易的銀幕上,影像猶如大雨落下般搖曳不定……
■電影來到中國,第一個亮相處是雅緻的徐園
電影出生不久,便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第一個落腳地是上海,在上海的第一個亮相處則是徐園。1896年8月10日到14日,《申報》連續刊登了徐園的電影廣告:「西洋影戲客串戲法,定造新樣奇巧電光焰火……陳設各種古玩,異果奇花,群芳譜曲,以助雅興。」
徐園到底是何模樣?電影在上海著胎的第一驛到底是何般景緻?在清宣統元年(1909年)出版的《圖畫日報》上,筆者找到了一段對於徐園的介紹:「徐園又名雙清別墅,為浙絲商徐棣三君之別業。初在老閘唐家弄,雖地只三畝有奇,而花木扶疏,亭台曲折……今遷新閘義袋角康腦脫路五號,布置悉乃其舊。而園址已寬至五畝有餘。園主刻為棣三先生之喆嗣貫雲凌雲二君,精書畫嫻吟詠……洋場十里中有此一園,殊足撲去俗塵三斗也。」
電影除了在收費的諸如徐園這樣的游藝場所里放映,也可以在臨時搭蓋的茅亭里找到蹤影。當時人們把這樣的夜遊之地稱為「夜花園」:「上海之有夜花園,非近歲始矣,溯自西人研究衛生,每當夏秋之交,禁止遊人在各花園夜遊後,知有利而不知有害者,乃紛紛在租界之界限附近搭蓋茅亭數座,藉供暑夜遊客憩息,並假以花園為名,除售茶酒之外,並雇灘簧影戲等一切玩意以廣招徠。」
看來,在20世紀之初的上海仲夏夜,已經有露天電影的放映活動了。那時片子的內容「無非是一艘大輪船,自煙波浩渺中開來,越開越近。看到乘客的活動,熙熙攘攘,上上下下……又有所謂滑稽片,也無非是一個闖禍者逃跑,人們和警察一起追,闖禍者在慌急中撞倒了行路人,撞翻了小販的貨攤等等。禍越闖越大,行人和小販協助追拿。終於把這闖禍者抓到,這闖禍者做出許多醜怪憐相,觀眾為之哈哈大笑,認為很是滑稽,帶著滿意的心情離場而去,讓第二場觀眾再來賞奇涉勝。」
電影還會在一種半流動的臨時撐起的布篷里上演:「放映電影設在臨時搭建的大布篷里,幾條長板凳,觀眾納幾個銅元,即為入幕之賓。那些長凳,安置在泥礫地上,高低不平,坐著很不舒適。時間長一些是吃不消的。幸而都是短片。一下便完了。」
■藏污納垢的青蓮閣,影戲喧嘩,熱鬧異常
電影放映地點還有茶樓,而最有代表性的是四馬路的青蓮閣。因為這里是電影 http://movie.ccliao.com 大亨、西班牙人雷瑪斯租下一間房、第一次放電影的地方,一個遠近聞名的集賭場、妓院和幫會活動於一體的地方。
青蓮閣原名華總會茶樓,分為上下兩層。樓上是喝茶的地方,樓下則是各種游藝活動場所,而且不收入門費。「什麼幻燈片,西洋鏡,打彈子,珍禽異獸,高矮畸形人等,可謂五花八門,供人參觀,生意很盛。」
這繁華之處便是電影放映商雷瑪斯發家的地方,他慧眼獨具,選中了這個地段熱鬧,人流量大,交通便利的茶樓作為營業地點。不過程步高在回憶錄中對青蓮閣的評價並不高尚:「青蓮閣是流氓世界,青蓮閣是人肉市場,青蓮閣是個鬼地方,青蓮閣是茶樓,是游樂場,其實是個藏污納垢之處,是個罪惡的淵藪。九教三流,地痞流氓,幫會弟兄,巡捕暗探,互通聲氣,互爭進賬。」
據說,當年雷瑪斯在這個地方放映電影自有一套經營策略:「他在青蓮閣樓下租賃了一間小房作為放映室,掛起照片,貼出廣告,又雇了幾個印度人,穿著花花綠綠的衣服,在門口拿著喇叭、銅鼓大吹大擂。放映電影時,還不時地撩開放映室的門簾以招徠顧客。電影每場十五分鍾,一部機器放映,換片要停幾分鍾。每天放映好幾場,果然賺了大錢。」
電影原理
[編輯本段]
一、視覺滯留
「使一塊燃燒著的木炭在被揮動時變成一條火帶,這種現象曾被古時的人們發現過」但是,將這種視覺現象同電影的發明聯系起來,卻是19世紀的事情。1829年,比利時著名的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托為了進一步考察人眼耐光的限度,以及對物象滯留的時間,他曾一次長時間對著強烈的日光凝目而視,結果雙目失明。但他發現太陽的影子卻深深地印在了他的眼睛裡。他終於發現了「視覺滯留」的原理。即:當人們眼前的物體被移走之後,該物體反映在視網膜上的物象不會立即消失,會繼續短暫滯留一段時間。實驗證明,物象滯留的時間一般為0.1-0.4秒。與此同時,在歐洲的物理學教科書和物理實驗室中,也開始採用「法拉第輪」的原理和圖畫「幻盤」旋轉的視覺研究。它們向人類表明,人眼視覺的生理功能可以將一系列獨立的畫面組合起來,成為連續運動的視象。19世紀30年代,詭盤、走馬盤、輪車盤、活動視鏡和頻閃觀察器等視覺玩具相繼出現。其基本原理大同小異,即在能夠轉動的活動視盤上畫上一連串的圖像,而當視盤轉動起來時那些呆滯的、無生命的圖象便運動起來,活靈活現。此後,奧地利人又將幻燈和活動視盤相結合,使繪制的靜止的圖畫投影在銀幕上,製作出活動幻燈,形成了早期動畫。然而,到了本世紀60年代,電影理論家和教育家對「視覺滯留」的問題提出了新的疑義,他們發現銀幕上的全部運動現象實際上是跳躍的、不連貫的,但觀眾卻意識到那是一個統一、完整的動作連續。由此證明,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視覺滯留」,而是「心理認可」。
二、攝影術
攝影術同樣產生於19世紀的歐洲。1839 年,法國人達蓋爾根據文藝復興以後在繪畫上的小孔成像的原理,並使用化學方法,將形象永久地固定下來,「達蓋爾照相法」產生。意識面前,已經不可能滿足於靜止的、精美的、單幅照片了,而是幻想著有一天能夠將它們相互聯系起來,忠實地復制形象動作和自然空間的物質實現。1872 年,最先將「照相法」運用於連續拍攝的,是攝影師愛德華·幕布里奇。他曾在 5年的時間里,多次運用多架照相機給一匹正在奔跑的馬進行連續拍攝的實驗,並於1878年獲得成功。這位天才的攝影師將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當馬跑過的時候,照相機的快門就被打開,馬蹄、騰空的瞬間姿態便被依次地拍攝下來。為此,愛德華•幕布里奇獲得了「拍攝活動物體的方法及裝置」的專利權。 1882年,法國人馬萊利用左輪手槍的間歇原理,研製了一種可以進行連續拍攝的「攝影槍」。此後他又發明了「軟片式連續攝影機」。終於以一架攝影機開始取代了幕布里奇用一組照相機拍攝活動物體的方法。在歐洲,這…時期許多國家中的科學家、發明家們也都研製了不同類型的攝影機。其中,美國的托馬斯·愛迪生和他的機械師狄克為了使膠片在攝影機中以同樣間隔進行移動,而發明了在膠片兩邊打上孔洞的牽引方法,解決了機械傳動的技術問題。「活動照相」的「攝影術」得以完成。
三、放映術
1888年,法國人愛米爾·雷諾發明了「光學影戲機」,人們開始可以幕布上看到幾分鍾的活動影戲,比如《可憐的比埃》。
1895 年盧米埃兄弟向大眾展現火車進站的畫面時,觀眾被幾乎是活生生的影像嚇得驚惶四散。從此,由他們所啟動的活動攝影(cinematogrphy)不只在人類紀實工具的發展史上展現了劃時代的意義,火車進站的鏡頭也象徵了電影技術發展的源起。
電影發明
[編輯本段]
你若問美國電影界的人,他們會異口同聲地回答:「是愛迪生發明的。」但你如果去問法國人,他們則會說:「是盧米埃!」那麼誰才是電影真正的發明者呢?答案:兩個人都是!根據記載:在1888年,愛迪生開始研究活動照片,而當伊斯曼發明了連續底片後,愛迪生立刻將連續底片買回來,請威廉甘乃迪和羅利狄克生著手進行研究。到了第二年的十月,迪克生提出研究的結果,他將之拍攝成會活動的馬,這就是電影史上最早攝影的成功。成功之後的迪克生,繼續埋首更深的研究,一八九〇年,他用能活動的圖片申請到專利,這些活動圖片每秒鍾能拍四十張,這就是現代影片的鼻祖。一八九一年,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申請影像映出管和攝影裝置的專利權,這是「西洋鏡」電影的鼻祖。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發明「西洋鏡」電影的想法是,由於西洋鏡一次只能由一個人去」窺看」,藉著人們的好奇心,如此便可以增加利益,於是這種電影在一時間非常流行。不久,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又創造了世界最早的攝影棚,大有助於電影的發展。起初,在歐洲,也有人在對這些活動照片作研究。一八九五年,倫敦有兩位名叫巴德艾卡和R.W.保羅的人,把初步的攝影棚改良後,在大庭廣眾之前舉行表演。同時間,在法國有兩位名叫路易盧米埃和奧古斯特盧米埃的兄弟,他們將照片映射在布幕上,因而吸引了大批好奇的觀眾。放映電影就此展開序幕。盧米埃兄弟接著巴黎工業獎勵學會上試映了一部名叫「盧米埃工廠了大門」影片,同年十二月,在巴黎布辛奴街「大咖啡館」的地下大廳,正式公開上映十二部影片,並出售門票。同年九月,在美國亞特蘭大所舉行的世界博覽會,放映這種射映式影片時,也出售門票。如此可知,早在電影產生的同時,就已和營利結下了不解之緣。先驅 (盧米埃)法國化學家,與其北路易共同發明電影攝影機和放映機,為電影實驗的先驅。
電影放映形式
[編輯本段]
超大銀幕電影:採用70毫米的電影放映技術,因其銀幕巨大而稱超大。其銀幕高度為21米,寬度為30米,相當於七層樓的高度。銀幕之大而成為世界之罕見。它具有畫面穩定、清晰、色彩還原正常等特點,銀幕上景物真實而恢宏的場面,給人以美的欣賞與動的感受,隨著遠近鏡頭的推拉,將把您帶入富異國情調的美麗的大自然之中。
動感球幕電影:廳採用70毫米放映設備,半球形銀幕趲直徑達18米,觀眾觀看電影時,整個畫面布滿球體,視而不銀幕邊緣,透射型的金屬銀幕,六聲道的立體聲效果,使觀眾享受變化萬千,栩栩如生的萬千氣象。影廳內的動感平台,是集液壓、電器自動化控制、計算機動畫為一體的高科技系統工程,當您坐在平台載體上,整個載體能上下升降,左右傾斜,前後俯仰,即可摸擬航天器去邀游太空,也可摸擬潛水器,飽覽海底世界的奇特景象,隨著逼真的畫面和平台載體的活動,讓人不由自主的進入角色,造成十分真實和驚險刺激的特殊感覺,球幕動感電影填補了國內空白。
水幕電影:與一常規電影完全不同。它是利用高壓水泵通過特製的噴頭,將水自下而上噴出,使水霧化並形成扇面形銀幕。此銀幕與自然界的夜空連成一片,人物出入畫面,忽而騰起飛向天空,忽而又從天而降,產生一種虛幻縹緲的感覺,似海市蜃樓。目前,水幕電影在我國還很少見。
環幕電影:環幕電影也稱360度圓周電影,廳內呈圓形周邊是由九塊銀幕組成一個環形銀幕,由九台放映機同時放映,觀眾觀摩時,站在圓周中心位置,前瞻後矚,左顧右盼,目不暇接,畫面景象壯觀,氣勢磅礴,加上多聲道立體聲效果,一種身臨其境的強烈感覺,將呈現在您的面前。
立體電影:是利用光學原理與人眼的視差相配合產生的一種奇特的空間影像和立體效果,當您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就會感到銀幕上的一切景物和大自然一樣,存在著遠近前後不同距離,有的景物近在眼前,似乎垂手可得,當某一物體朝你快速推進,你會感到物體猛地向頭部襲來,使你大吃一驚。
p2p網路電影:隨著互聯網的發展,P2P作為一種新興的網路電影播放形式,以其速度快,少緩沖,人越多越不卡的優點成為廣大網友所喜歡的一些電影播放形勢,網路中的電影播放形式又叫在線電影,讓你足不出戶就可以在網路的海洋里,看到你所想看到的電影。
電影的種類
[編輯本段]
經常講電影的一些最基本的類型分為明確的兩類。一般將紀錄片與故事片、真人表演的影片與動畫片、「主流電影」與實驗電影或先鋒電影區分開來。然而,這些分類並不嚴密,經常混在一起。
電影製作者和評論家們也用「類型片」來劃分電影。類行騙不易定義,但容易辨認。如西部片、歌舞片、動作片、恐怖片、喜劇片和愛情片。
Ⅳ 什麼是電影貼片廣告
電影貼片廣告是指將企業產品廣告或企業形象廣告與影片一同拷貝,在電影放映前播出的廣告。也稱隨片廣告。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和數字電影的普及,有一些電影貼片廣告不再以膠片為載體、以拷貝為放映方式,而以數字文件形式放映或通過網路、衛星直接傳送到影院等放映單位。
發展
(1)電影作為一種媒介,正在逐漸興起,在國際范圍內,電影、電視、廣播、報刊、戶外被稱為五大廣告媒體。電影貼片作為一種新的廣告媒介,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勢頭良好。在上個世紀70、80年代在電影業發達的美國就開始對電影業進行研究,且每年的電影貼片廣告收入增長迅速;英國電影廣告協會報告在2001年本國此類廣告收入就達到16億4千萬英鎊。
(2)我國貼片廣告的形式其實一直存在,早在十多年前,電影院在播放影片之前都會先放一段 「禁止吸煙」、「不要大聲喧嘩」等幻燈片,那就是貼片廣告的雛形。從1994年起,隨著中影公司開始引進國外大片,委託廣告公司進行此類廣告的招標,貼片廣告出現商業化。杭州早在放映《真實的謊言》時,就已有隨片的商業廣告出現。1998年《泰坦尼克》在中國上映,某果凍產品抓住機會大作貼片廣告,產品短時間內迅速突起。
(2)2001年中影的「10部大片隨片廣告競標」,不僅是推出了一個完整的廣告產品,更是想以此作為後電影開發的一個啟動器。相比西方而言,我國對電影的關注大多集中在放映本身,僅靠票房收入來回本,經營方式單一。於是,就誕生了電影隨片廣告這種廣告形式。2002年的電影《英雄》中的貼片廣告更是達到2000萬元的高峰。
(3)貼片廣告媒介環境有自己獨特的一面。它在電影正式放映以前放映的,影院的照明設備一律熄滅,只有銀幕被人注意,干擾信息較少,到達率較高,有調查表明1998年《泰坦尼克》的廣告到達率達92.1%。因為當人們坐在黑黑的電影院里的時候,既不能選擇銀幕內容,又不能離開影院,除了面對銀幕,別無選擇,放什麼得看什麼,有人甚至說電影貼片廣告的到達率為100%,也不誇張。廣告環境指的是載具承載其他廣告所呈現的媒體環境,貼片廣告的廣告環境是電影承載的其他廣告所呈現的媒體環境,一般意義上講,此類廣告環境良好,品牌大部分是國內、國際知名品牌,很少會受到不良品牌的牽連,能夠更好的打造本產品的美譽度,這是其他媒介難以達到的。還有就是寬大的銀幕可以塑造良好氣勢與沖擊力,這是電影貼片廣告所特有的,目前任何媒介都無法與其匹敵。
與傳統的四大媒體廣告相比,電影貼片廣告具有以下優勢:
(1)電影貼片廣告具很強的沖擊力
(2)電影銀幕比電視屏幕要寬大,顯示的廣告畫面感覺更真實、清晰,再加上極具震撼力的音響效果,給觀眾更直接的視覺沖擊力和聽覺震撼力。
(3)到達率較高
(4)電影貼片廣告一般在電影正式放映前播放。此時,觀眾所處周圍環境相對來說比較黑暗、封閉,眼睛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銀幕上,干擾信息較少。另外,電影媒體給觀眾一個單一的「頻道」,觀眾不能像在家看電視、聽收音機、閱讀報紙那樣,可以自由調換頻道、翻換版面,逃避廣告。
(5)電影貼片廣告價格低
(6)電影貼片廣告每個單位時間的廣告價格較其他媒體要低很多。當電影貼片廣告開始在城市社區和農村進行投放時,電影貼片廣告的投放范圍擴大,廣告的千人成本也隨著降低。
(7)易與其他廣告形式或促銷方式配合
(8)企業在電影放映場地可以懸掛企業冠名條幅廣告,也可以製作電影海報廣告、門票廣告等電影搭載廣告,或者與電影票房進行聯合促銷,加大品牌營銷力度。
劣勢
(1)強迫觀看
1、電影貼片廣告是在觀眾花錢買票看電影的情況下被強迫觀看的,觀眾具有抵觸心理。同一部電影很少有觀眾花錢去影院看兩次,所以貼片廣告雖然可以按場次循環放映,但對同一觀眾重復傳達的可能性較小,幾乎為零。這就對貼片廣告提出很高的要求,抓住僅有的一次機會,達到自己的信息傳播目的,「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
(2)時間限制
2、同樣也有時間的限制。一般每版電影貼片廣告類似電視廣告有時間標准,分為15秒30秒60秒不等,這幾十秒便是廣告的活動范圍,信息在這段時間內向觀眾表達清楚。電影貼片廣告都有放映周期,這一周期也許是幾天、幾周而已,不同於電視廣告,有月排期、年排期,貼片廣告好比曇花一現,魅力就在一瞬間。
(3)質量要求高
3、觀眾在看電影貼片廣告時,注意力一般都很集中,且被記憶、回憶程度較高,如果廣告片的製作稍有不慎,出現差錯,就會被觀眾記住,外加大眾媒體在廣泛關注「 大片」的每一細節,差錯一旦被宣傳,就會發生鏈式反應,造成惡劣影響。且膠片是連在一起的拷貝,廣告不能像其他媒介形式隨意撤換,剪裁。
(4)場次限制
4、電影貼片廣告的放映有場次限制,根據協議,各院線的情況不同,場次的數量也不同。一旦達到這個場次,院線有權撤掉或換掉原有的電影貼片廣告。
城市投放
(1)電影貼片廣告在電影院以外的場合開始投放是1997年在河北農村實現的,之後擴展到城市社區。隨著電影放映技術的提高,廣告畫面比以前更清晰、色彩再現更逼真,加上音響的震撼力,廣告效果得到企業的認可。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電影貼片這一新媒體宣傳企業或品牌形象。比如,從2005年起,張家口煙廠每年投資100多萬元在河北省城市社區開展獨家冠名的消夏電影晚會活動,廣告效益與投入成正比例;2007年,英特爾攜同同方在北京、河北等地的城市社區啟動數字電影百城公益放映活動,派專業人員在電影放映現場介紹產品特點並演示產品使用方法,傳播「科技進社區」理念,宣傳英特爾品牌形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也已經在城市社區以電影貼片廣告形式宣傳企業形象。
Ⅵ 世界第一部彩色電影什麼時候公映
1935年6月13日在美國上映。
《浮華世界》又稱《名利場》(Vanity Fair: A Novel without a Hero)是英國小說家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的諷刺小說,於1847年出版,並曾多次改編成電影與電視劇。書名早年中譯為《名利場》,其改編的同名電影《浮華世界》是世界上第一部彩色電影。
(6)英國電影廣告時間擴展閱讀
《浮華世界》標志著世界上第一部彩色電影的出現,從而使色彩真正作為一種元素、手段、風格進入了銀幕的世界。
由此,開始了彩色影片製作的時代。電影色彩的出現,首先增加了電影對自然世界的表現能力,色彩在影片中既是一種再現客觀世界的技術條件,又是表現人物、表達情感的藝術手段。
彩色電影的發展,由早期的關注色彩對自然界接近,發展到關注如何再現自然界中色彩,後來發展到如何自由地表現自然界的色彩。電影色彩的利用,豐富了電影的表現形式,豐富了電影的視覺效果,豐富了電影的藝術風格。
參考資料網路——浮華世界
Ⅶ 電影頻道廣告是多長時間
我以前看是15到20分鍾,不過第二天重播到電影快結尾,根本就不播。。。。
Ⅷ 法國 英國 美國 電影誕生的時間和地點
法國: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館」第一次用自己發明的放映攝影兼用機放映了《火車到站》影片,標志電影的正式誕生。
美國:1896年4月23日,紐約科斯特和比亞爾音樂廳,愛迪生公司出品的電影《弗雷德·奧特打噴嚏》。
英國:1896年3月26日在倫敦奧林比亞大廳,R.W.保羅導演的《多佛海的狂浪》。
Ⅸ 世界第一部彩色電影什麼時候公映
第一部自然色彩的(natural color film)彩色影片是1906年誕生的,製作者是英國人George Albert Smith,內容是他的兩個孩子在草地上玩。
第一部用於商業目的的自然色彩的彩色影片也來自他,1908年的8分鍾短篇《A Visit to the Seaside》。
第一次的彩色影片公映是1909的倫敦,一共放映了21部彩色短篇,都是新聞紀錄片。
第一部彩色劇情片是1910年的18分鍾的《Checkmated》,英國人Theo Bouwmeester導演,他自己也扮演了男主角拿破崙。
(9)英國電影廣告時間擴展閱讀:
電影是19世紀美國國家生活水平上升大眾產生新需求的娛樂產物。
電影根據視覺暫留原理,運用照相(以及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同時還原聲音),用電的方式將活動影像投射到銀幕上(以及同步聲音)以表現一定內容的現代技術。
電影是一種視覺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像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工作而成。
電影是一種綜合的現代藝術,亦正如藝術本身,有著復雜而繁多的科系。電影有很多類型,也有多種分類方法。
電影從有聲電影開始發展,目前已經到了電影的特技時代了。運用大量的電腦特技製作出來的電影,受廣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歡迎。
國外電影廣告在美國和英國的電影廣告中,有這樣八種標記:
(1)美國X——禁止未成年者觀看的影片,G——所有觀眾可看片,R——十七歲以下禁止觀看,PG——一般觀眾可看。
(2)英國U——內容正派片,A——一般觀眾可看片,X——18歲以下青少年禁看片,AA——少年兒童禁看的兇殺片。
電影其實就是被人稱之為藝術而迂迴戲話的一幕聯想而已。
1911年義大利詩人和電影先驅者喬托·卡努杜發表了一篇名為《第七藝術宣言》的論著,他在世界電影史上第一次宣稱電影是一種表演藝術,從此,「第七藝術」就成為了電影藝術的同義詞。
現如今有3D電影,是視覺的「長寬高」;美國拍攝電影有5D拍攝技術。
其中電影最高的獎項為「美國電影奧斯卡金像獎、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中國第一部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的電影——1988年張藝謀的《紅高粱》。
中國第一部剪紙片——1958年萬古蟾導演我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為美術影片增添了一個新品種。
中國第一部遮幅式寬銀幕故事片是1977年拍的《青春》,李雲官、王煉編劇,謝晉導演。
中國第一部現代音樂故事片《震撼》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和北京法宣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強強聯手,共同打造而成。
中國第一座電影院——伊留繼昂電影院。1905年,由俄籍建築設計師、猶太人潘·瓦·科勃采夫開設了哈爾濱第一家電影院。原址就在道里區西十二道街和中央大街交口處,這也就是中國第一家電影院。
中國第一個電影製片公司——1909年美籍俄裔商人本傑明·布拉斯基(Benjamin Brasky)久慕上海這塊生財富地,不遠萬里來到上海香港路創辦亞細亞影戲公司。這是中國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攝制公司。
中國海外預售最高動畫片------《龍之谷·破曉奇兵》
中國國產電影票房第一名:《戰狼2》,打破了《美人魚》2016年創造的33.92億票房紀錄,成為中國影史的國產片新科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