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有哪些作品(動畫片)
影響比較深的:
五十年代:(起步)
《小貓釣魚》《謝謝小花貓》《神筆》《誇口的青蛙》《驕傲的將軍》《小梅的夢》《雙胞胎》《三毛流浪記》《漁童》......
六十年代(1960~1965年):(漸漸成熟)
《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聰明的鴨子》《沒頭腦和不高興》《長發妹》......
1966年~1971年受到文革影響停產。
1972年恢復生產
文革後期(1972~1976年)(慢慢恢復)
《放學以後》《小號手》《東海小哨兵》《小八路》《駿馬飛騰》《金色的大雁》《長在屋裡的竹筍》《大櫓的故事》......
70年代後期(1977~1979年)(恢復成功)
《蘆盪小英雄》《小石柱》(好像是第一個改編於小說的動畫,改編於1974年的《新來的小石柱》)《哪吒鬧海》《西瓜炮》《好貓咪咪》......
80年代~1999年(鼎盛時期)
《葫蘆娃》《葫蘆小金剛》《黑貓警長》《雪孩子》《阿凡提》《舒克和貝塔》《魔方大廈》《自古英雄出少年》《鏡花緣》......(太多了)
21世紀(漸漸埋沒):
《我為歌狂》《寶蓮燈》《馬蘭花》(別的我不知道,但21世紀到現在出的很少了。)
❷ 上海電影製片廠都製作過哪些影片
作為中國影片生產基地 ,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了許多優秀影片,如《51號兵站》、《羊城暗哨》、《女籃五號》、《紅樓夢》、《聶耳》、《李師師》 、《 枯木逢春 》、《 李雙雙 》、《舞台姐妹》、《白求恩大夫》、《苦惱人的笑》、《天雲山傳奇》、《巴山夜雨》、《城南舊事》、《秋天裡的春天》、《芙蓉鎮》等。1957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曾一度改為上海電影製片公司,下設3個電影製片廠 :江南電影製片廠 、海燕電影製片廠和天馬電影製片廠。不久,撤銷江南廠,上海電影製片公司改建為上海市電影局。 1973年後,海燕廠(當時名為紅旗電影製片廠)和天馬廠(當時名為)重新合並為。補充:上美術電影製片廠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美術電影製片基地,成立於1957年4月。她是融美術片、兒童片的製片、製作、發行、放映及圖書、雜志、音像製品、多媒體產品的出版、發行、銷售;版權授權經營與開發:兒童卡通服裝、玩具、文具禮品的開發與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影視文化機構。這里匯集了蜚聲動畫影壇的編劇、導演、美術設計師、攝影師、作曲家和技術專家,具有較強的影視動畫片創作、製作和衍生產品研發實力。 50多年來,《鐵道游擊隊》、《牧笛》、《南征北戰》、《雞毛信》、《渡江偵察記》等優秀作品享譽國內外,獲得了包括丹麥歐登塞童話電影節「金質獎」、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及中國電影「金雞獎」、「華表獎」、「童牛獎」等在內的200多個獎項。在致力於發展中國民族動畫片的同時,還和法國、德國、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合作拍攝了《狐狸列那》、《諾亞方舟》、《不射之射》、《環游地球八十天》、《番茄醬》、《鴨子偵探》、《天才發明家》等影視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具有較完善的影視發行網路。 所創作的影視動畫片發行至東南亞和歐美地區;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動畫片電視播放欄目《卡通王》在全國近30家電視台播出。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擁有上海億利美動畫有限公司、上海卡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卡通王》雜志社和上海美術電影專修學校等實體,以動畫產業化發展為目標,為社會各界提供影視片、廣告片的製作、形象設計、卡通產品的研製開發、製作和動畫片創作人才培養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