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幾部好看的海戰電影 最好是場面宏大一點,以大艦巨炮的戰列艦為主的
符合提問的影片:
《聯合艦隊》
《PQ-17艦隊》
《中途島之戰》
《血拚大西洋》
《獵殺U-571》
《男人們的大和號》
《俾斯麥艦殲滅戰》
❷ 誰能推薦關於俾斯麥號戰艦的電影嗎,紀錄片也可以哈
《重返俾斯麥戰艦》是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詹姆斯·卡梅隆、蘭斯·亨利克森等人主演的一部紀錄片。影片講述了俾斯麥號戰艦的故事。該片於2002年12月8日在美國上映。
俾斯麥號戰列艦(Bismarck battleship)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海軍主力水面作戰艦艇之一。俾斯麥號戰列艦是俾斯麥級戰列艦的一號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所建造的火力最強的戰列艦。艦名命名的來源是19世紀德國鐵血首相奧托·馮·俾斯麥。
俾斯麥號特別出名原因是在建成後第一次出海作戰中於1941年5月24日的丹麥海峽海戰中於6分鍾內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最大也是最著名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英國皇家海軍因此派遣了大量軍艦前往攔截俾斯麥號,3日後,1941年5月27日被以「英王喬治五世」號、「羅德尼」號戰列艦和「勝利」號、「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為首的60餘艘英國皇家海軍的各型軍艦及數型飛機圍攻後由船員自行鑿沉。
(2)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的電影擴展閱讀:
《重返俾斯麥戰艦》榮獲艾美獎,有奧斯卡金像獎導演詹姆斯·卡梅隆與Discovery頻道攜手合作,搜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傳奇戰艦。
電影《重返俾斯麥戰艦》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在俾斯麥號戰艦沉沒六十一周年當天,邀請當時艦上的生還者、擊沉他們的敵艦人員、以及一群專業的探險小組,一同潛入險惡的深海中,再度登上俾斯麥號戰艦,以見證這段永恆不朽的歷史傳奇,同時也藉此機會探索當時戰艦沉沒的真相。
❸ 有關風帆戰列艦的海戰電影,速回。
海軍上將
荷蘭
151分鍾
2015年1月26日荷蘭上映
❹ 日本巨無霸戰列艦大和號,個頭比航母還大,狂炸3小時才擊沉是什麼電影
男人的大和號
《男人們的大和》是由日本東映映畫製作、發行的戰爭影片。該片由佐藤純彌編劇、執導,反町隆史、中村獅童、鈴木京香、松山健一、長島一茂等主演,於2005年12日17日在日本上映。該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60周年的紀念作,圍繞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擊沉的戰艦「大和號」及其船員,講述了一個關於軍......
戰艦大和
上映時間:1953
類型:劇情片
導演:阿部豐 主演:藤田進/有田稔/鯰川浩/安部徹/千明美雪 ...
聯合艦隊
《聯合艦隊》是81年上映的日本電影,由松林宗惠導演。小林桂樹,金子信雄主演。《聯合艦隊》講述1934年,日本退出限制海軍軍備的國際協定後,開始醞釀建造巨艦。「大和」號1937年動工,1941年底建成下水,雖沒趕上襲擊珍珠港,卻參加了中......
❺ 大和號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艦嗎
日本海軍超級戰列艦
——大和號(Yamato)
艦史:
自本世紀30年代初葉起,已經躋身於世界海軍強國之列的日本開始在太平洋地區向美、英挑戰。1934年1月,日本修改帝國國防方針時,正式把美國列為假想敵。1936年6月再一次修改國防方針時,明確提出對美截擊戰略。日本海軍的判斷是:美國海軍依然堅持大艦巨炮主義,要奪取對美作戰的勝利,仍須靠戰列艦。為確保在太平洋地區對美作戰的勝算,開戰初期即須消滅美遠東海上主力,摧毀或者奪取美海軍賴以活動的基地,進而殲滅由美本土前來增援的艦隊。為此,日海軍選擇小笠原群島以西海域作為預定海上決戰戰場,並組建以巨型戰列艦為核心的海上打擊力量,在海上截擊美國艦艇編隊,確保小笠原群島一線成為不可逾越的海上屏障,在此作戰指導思想下,日海軍趁1936年開始的無軍備限制的時期,投入海軍軍備競賽。日海軍認為,在戰斗艦艇的數量方面,找不到同美海軍抗衡的手段,因而決心集中力量建造巨型戰列艦,以單艘戰列艦的威力優勢來抵消美海軍在數量上的優越地位。於是在1937年制定第3次造艦補充計劃時,確定首先建造2艘「大和」型戰列艦,這就是「大和」號和「武藏」號。
「大和」號確是名符其實的世界最大、最強的戰艦。其標准排水量64000噸,滿載排水量73000噸,大口徑主、副炮20餘門,航速27節,裝甲厚、防護能力強,同時命中2條魚雷或數枚重磅航彈也不致影響戰斗,故號稱世界第一戰列艦。
現在,讓我們看看它的具體情況。
艦首與前甲板
「大和」號艦首的最大特點是呈球形。這種球狀艦首處於水線下約3米的地方。對於這樣的艦首,當時既無現成的理論可以遵循,也還沒有充分的論證,是由日海軍技術研究所通過試驗水池的船模試驗數據決定下來的。建成後,經過試航也證明這種艦首具有明顯的優越性。球狀艦首內裝有水下聽音器,與今天的艦首聲納頗有些相似之處。「大和」號因採用了這種新穎的艦首,水線處約減少3米的長度,排水量節省30噸左右。那時,除日海軍的「翔鶴」型航母、「阿賀野」型輕巡洋艦採用了些種艦首外,德國海軍的「俾斯麥」號、美國海軍的衣阿華級戰列艦也採用了這樣的艦首。
「大和」號艦首在水線處深進,且垂直,上部明顯前傾,左右則象牽牛花狀張開。艦首前端近似半圓形。這是日海軍戰列艦從未有過的形態。
「大和」號的前甲板也與眾不同,其內側的細腰部呈曲線狀。其形態與美海軍的依阿華級艦相似。然而高速的美艦(33節)顯得細長,而巨型的「大和」號卻肥碩多了。從艦首前部到旗桿處,有左右錨鏈筒,內側有一對小系纜樁,需回收錨鏈時,錨鏈通過導板到達後面的錨鏈輪,並由帶2條螺旋鏈掣的鏈來固定。艦首部的兩舷,從前到後依次可以看到錨觀察台,防雷具用導索器、鋁球投台(測水深)、導索器、系纜樁等。鋼質的錨甲板後是木質甲板,一直延伸到後主炮旁。在前甲板上,只在木質甲板前端設有一個通風孔和一個升降口,而在後主炮前邊的擋風板之後集中設置升降、通風口。這樣既可使後主炮前的甲板顯得光凈簡潔,又可利用通風筒來減少主炮沖擊波的影響。
前桅樓、後艦橋及煙囪
「大和」號有2個艦橋,在煙囪之前(以下稱艦橋),是全艦的戰斗指揮中樞。「大和」號一改大型戰斗艦艇艦橋過大的情況,完全從海戰實際出發,顯得十分簡潔。艦橋正面的面積159平方米,側面積310平方米;採取二重筒狀結構,內筒中裝有各種線路和管道,內外簡之間的夾層里設有各種專用小室,外筒周圍則設有與指揮、探測有關的裝置。為減少沖擊波的影響,艦橋外面開口少,封閉而整潔。最上面是旋迴的主炮指揮所,內有九八式方位盤,上裝潛望鏡式望遠鏡,下有15米測距儀。主炮射擊指揮所下是防空指揮所,在頂部露天甲板上的防護轉板四周裝有多部高色雙筒望遠鏡。防空指揮所下是晝間戰斗艦橋,也稱第一艦橋。其前面與側面有調風板和防護裝置。通常,艦隊司令長官及其司令部、艦長等指揮參謀人員在此指揮戰斗。下一層是作戰室、休息室。以下依次是上部觀察所、羅經室(即夜戰指揮所)、下部觀察所和司令塔(實際是個通信用通道,即通信筒)等。
「大和」號煙囪之後是後艦橋,是預備戰斗指揮所。火炮實施前後分火射擊時,它也起後指揮所的作用。
「大和」號採用單煙囪,其特點是,各鍋爐的煙道均曲折向後,與煙囪的某一部分相接。煙囪也盡量向後傾斜,以避免排煙影響艦橋工作。為保證煙囪開口部的安全,在開口部裝設一種蜂窩狀板,厚380毫米,上面有直徑180毫米的許多小孔。有孔面積是無孔面積的55%,另外在煙囪前面的傾斜部及側面裝有50毫米厚的防護甲板。這樣,煙囪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
主、副炮與高射炮
「大和」號以其巨型主炮聞名於世。3聯裝主炮3座,前部2座,後部1座。當時日海軍對主炮口徑保密,稱為九四式身長45倍口徑的400毫米炮,實際是457毫米。主炮炮塔的旋迴部的重量約2700噸,相當於日海軍「秋月」型驅逐艦的排水量。炮塔防護盾的裝甲很厚:前面650毫米,側面250毫米,後面190毫米,頂部270毫米,底座兩側560毫米。炮塔後部裝有長15米的測距儀,炮塔兩側前面及頂部前面均裝有潛望鏡式瞄準鏡。上述望遠鏡及瞄準具採用潛望鏡式的,是為了盡可能減少火炮沖擊波的影響。炮塔的俯仰角是+45度,-5度,裝填炮彈時,固定在+3度上,俯仰速度每秒8度,炮塔旋迴一周3分鍾。發射速度,每分1.8發;最大射程42000米,需飛行90秒。炮彈基數每門炮100發,每發炮彈裝葯量330公斤。揚彈速度每發6秒,裝彈機械化。3座主炮樣式相同,都是由吳市海軍工廠的艦炮部負責研製的。9門主炮若指向一舷射擊,其後座力達8000噸。發射時沖擊波也很強,為此日艦船設計部門煞費苦心。
副炮有3聯裝155毫米炮4座,分別設在上層結構的前面及艦的兩舷。這些副炮本是巡洋艦的主炮,性能比200毫米炮還好。此外,還裝有127毫米高炮24門,25毫米機關炮113門。整個軍艦像個奮起自衛的刺蝟,全身豎起了各種武器。
艦尾與後甲板
「大和」號的艦尾也有其特點。該艦採用半平衡舵,前後配置,距離15米,裝在中心線上(以往,戰列艦是平衡舵,兩舵並列裝在一起,易同時受損傷)。後舵大,是主舵;前舵小,是副舵。因艦的慣性大,僅用副舵難以操舵,副舵對主舵起輔助作用。有厚甲板防護的舵機室內有蓄電池、柴油機、油壓泵等設施,即使在動力電源切斷的情況下,主舵仍能工作。
艦尾的形狀近似巡洋艦之尾,只是在艦尾後端面有個平坦的地方,這里原計劃安裝水上飛機回收裝置,後因故未裝。
「大和」號後甲板也較獨特。在後主炮後,有機庫、艇庫、艦載機回收及發射裝置等。為避免火炮沖擊波的影響,機庫、艇庫等設施都在上甲板之下。後主炮之後的甲板是鐵質甲板。後主炮兩舷側的外伸部有隧道狀的艇庫。艇庫後兩舷也有外伸部,其下設有軌道,是移動的小艇吊車在此起放小艇。
後部上甲板在艦尾處明顯低陷,造成一個近似長方形的槽,這里是艦載機吊放暫存處,槽前面有開口,通往機庫。
艦內機庫在後主炮前的上甲板、中甲板的中部位置。其前半部有個梯形的區域,在此區域兩側可放置零式戰斗機、水上觀察機各3架。槽兩側設有與上甲板同高的舷台,舷台上有艦載機的發射裝置。此外,艦尾還有起倒式起重吊放裝置等。
從1913年到1942年的29年裡,日本海軍共建成戰列艦12艘。其中「大和」號(還有同型的「武藏」號)艦齡最短(1941年建成),排水量最大,火力最強,裝甲最厚,被譽為無堅不摧、固若金湯的海洋鋼鐵城堡。因此,迷信大艦巨炮製勝論的日本海軍對它的期望值很大,認為憑借象「大和」號這樣的單艦威力就可馳騁太平洋,與美艦隊抗衡了。然而,在美航母特混艦隊的打擊下,「大和」號幾乎無所作為。它作為聯合艦隊旗艦參加了中途島海戰,出師受挫,繼而投入馬里亞納海戰、萊特灣海戰,均未取得令人注目的成果。最後於1945年4月7日,作為第二艦隊旗艦(司令長官伊藤整一海軍中將),「大和」號率輕巡洋艦「矢矧」號及8艘驅逐艦駛向沖繩海區,企圖對登陸盟軍進行特攻。但在航渡途中,遭到美航母群的突擊,中千磅航彈7枚,小型航彈數十枚,隨即沉入九州坊之岬附近的大海。「大和」號葬身海底,標志著帝國海軍從明治建軍起的70餘年歷史宣告結束,日本軍國主義的末日也臨近了。
歷史照片和藝術畫:
[1941年在瀨戶內海試航中的大和]、[1943年8月前出至圖拉克島的大和兩艦]
[1944年大和號的裝備圖]、[海底的大和殘骸]、[大和號的前視圖]、[大和號的後主炮]
性能數據:
排水量 64,000噸(標准)/73,000噸(最大)
載機 6架浮筒式水上飛機
航速 最大27節
主炮 三座三聯裝18英寸(457mm)主炮
副炮 三座三聯裝6英寸(155mm)主炮
高炮 127mm防空高炮24門,25mm高炮113座
艦員 2400人
❻ 十部頂級海戰電影是什麼
十部頂級海戰電影有:《超級戰艦》《盛夏獵戶座》《男人們的大和》《菲利普船長》《怒海爭鋒》《獵殺U-571》《虎!虎!虎!》《從海底出擊》《無畏上將高爾察克》《甲午風雲》。
1、《超級戰艦》
簡介:該片上映於2012年,是由彼得·博格執導的科幻海戰電影,講述了美國海軍軍官霍普中尉被上級派往瓊斯號上履行職務,在一次海上演習時,艦隊驚動了隱匿在太平洋深海的外星巨型母艦,來者不善,人類為保衛地球,力阻浩劫,在海上與外星戰艦展開殊死戰斗的故事。
❼ 有沒有關於戰列艦的電影啊
關於戰列艦的電影:
<卑斯麥艦殲滅戰>1961
<聯合艦隊>1982
<大和號>2005
其他的就是關於驅逐艦和潛艇的影片了
<船已起航>1956
<太平洋碟血記>1958
<驅逐艦英雄>1958
<中途島>1976
<潛艇>1981
<U-571>2000
<在敵手中>2003
❽ 二戰 大西洋戰列艦的電影
《卑斯麥艦殲滅戰》狂難看,還是黑白的!!!!!!!!!
<聯合艦隊>和《血戰大西洋》還不錯,但戰列艦算不上主角!!!!!!!!!
強烈推薦<男人們的大和>——完全是講戰列艦的電影!!!!!!!!!!
《珍珠港》也不錯!!!!!!!!!!!
❾ 有航母的戰爭電影有哪些
二戰:
追殲諀斯麥號(英國)*
燃燒的零戰(日)
太平洋之嵐 日
虎虎虎 日美*
中途島戰役 美*
山本五十六 日*
啊 海軍*
珍珠港*
打得比較熱鬧的是小鬼子和美國拍攝的。*號的可以下載,其他能看視頻。
現代的除了《壯志凌雲》和《絕密飛行》別的航母鏡頭很少。大都不值一提。如果都算上那就太多了,甚至《我是傳奇》中男主角還在航空母艦上打球的鏡頭呢。
❿ 日本2020海戰電影叫什麼
《男人們的大和》。
一、簡介
《男人們的大和》是由日本東映映畫製作、發行的145分鍾戰爭影片。該片由佐藤純彌編劇、執導,反町隆史、中村獅童、鈴木京香、松山健一、長島一茂等主演,於2020年12日17日在日本上映。
該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60周年的紀念作,圍繞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擊沉的戰艦「大和號」及其船員,講述了一個關於軍國主義夢想、信仰破滅的時代故事。
二、劇情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後期,日軍噸位最大、戰鬥力最強的戰列艦「大和」號被美軍擊沉葬身海底。這是一場與美軍大批艦載機群決一死戰的悲壯之戰,也是三千餘名年輕士兵守衛這艘代表著大日本帝國象徵與希望的最後戰役。海軍特別少年兵神尾克己懷著對大和號滿心的憧憬。
踏上了這艘超弩級戰列艦的甲板。神尾忍受著艦上嚴酷的訓練,終於迎來了他的第一次實戰——萊特灣大海戰。然而聯合艦隊事實上已經土崩瓦解,最終在沖繩戰役中,戰列艦上三千餘名船員們與大和號同歸於盡。
多年後,大和號倖存者二等兵內田的養女為了把其養父的骨灰撒回到大和號的沉沒地,而找到了另一個大和號的倖存者少年兵神尾,要求其帶她出海,從而引發了神尾對大和的一連串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