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如何評價動畫電影秒速五厘米

如何評價動畫電影秒速五厘米

發布時間:2022-10-28 10:11:37

1. 《秒速五厘米》觀後感

聽說,櫻花飄落的速度是每秒五厘米... ...

在這個櫻花散漫的季節,聽到了首熟悉的歌,記憶便突然把自己拉回從前。 那是自己下載過一部動畫電影,當時只是覺得畫面很精緻唯美,還隨手截了幾張很寫意的圖。至於這部電影的其他的方面,則是完全沒有感覺。當時還覺得自己什麼也不懂,有點麻木冷血,而隨著時光流逝越來越理解它時,已經哭笑不得。

曾經問過一個看過不下百部動畫的朋友,想請他給我推薦幾部那樣的動漫。朋友只是淡淡回了句,那個是極品... ...

恩,那個動畫電影的名字是《秒速五厘米》。一部在安靜與唯美到在畫面上都有很強烈的體現。非常生活化的場景還有真實的細節,卻處處演繹著唯美。

「聽說,櫻花飄落的速度是每秒五厘米... ...」電影的開頭,明理這樣說到,並和遠野約定不久後一起看櫻花。當時的遠野一定沒想到,這件看起來觸手可及的事,竟然成了永遠難以實現的夢。

每秒5厘米似乎這個速度並不是很快,甚至可以說是很慢。人的步行速度都比它快。可這個速度如果保持了13年呢。

通過這個公式可以計算出來。 5CM/S * 13年 * 365天 * 24小時 * 60分鍾 *60秒 =20498.4公里.。20498.4公里,這個距離正好是繞行地球半圈的距離,也就是南極和北極的距離。

當然也許這只是個巧合,經過一些專業達人的分析,遠野和明裡最後一次見面到岔道口的相遇,正好是13年。 那些無數個深夜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一直沒有改變的牽掛,卻還是讓兩顆曾經相溶的心,經過了13年的時間,彼此達到了地球上最遠的距離。

過於寫實的畫風,連結局也是如此寫實。One more time,One more chance...這首主題曲也許正是兩人久待無果的縮影。當山崎將義深沉而充滿無奈的歌聲響起時,無數的畫面紛紛而過,美好的瞬間,等待的身影...這時有多少觀眾的眼淚難以自禁呢?唯美的故事,也許只有永遠失的結局才能讓人永遠的`銘記和珍惜,如同一朵在盛開時便被製成標本的花,只有這樣才能防止時間的消磨,將色彩凝固於永恆。

聽過一句話,在不懂珍惜的時候,用盡了快樂。而自己卻是在尋求懂得的路上看清了終點是絕望。當你最初在一片混沌中享受著那些暖陽,一旦失後才明白,接下來的日子乃是無盡的長夜。所以覺得當我什麼都知道的時候,就不會有那麼多悲哀,而後竟發現,人之所以痛苦,乃是知道的太多。因為,你會發現,有些東西是註定會被遺失,註定只能被用來緬懷。而那失的東西,恰恰是美好。

最後還是不會給文章結尾,那就給大家推薦首不錯的歌曲,好讓大家有個不錯的心情。Sweetbox 演唱的More than love。

2. 《秒速五厘米》影評

《秒速五厘米》影評

《秒速五厘米》該電影是新海誠創作的一部寫實動畫,於2007年3月3日在日本正式上映,本文特意為大家收集整理了《秒速五厘米》影評,希望大家喜歡!

《秒速五厘米》影評一:別讓我在街上遇到你

都會有這樣的經驗吧。走在路上,下意識地會去尋找某個人,或者總是覺得有路人和那人相似,雖然,明知道Ta不會在這里出現,卻仍然會望過去,發下呆。然後會笑自己。

突然就很想念十年前那些寫信的日子和落雪的陰天,突然就很想寫信很想在雪地上走。漂上來的場景還有天黑時坐在搖晃的無軌車最後排,是陪我最久的101或者103。茫然看著窗外後退的房和樹和人,因為熟悉,所以哪怕只是微弱的輪廓也很安心地知道那是哪裡。

後來就不在熟悉的城市了,在這里很少坐公車,有時只是坐一兩站都會緊張。不曾搭車去看望遙遠的思念,會飛去,再飛來,短得好像從沒發生過,沒痕跡,然後就被忘掉了。

還是有痕跡的。每每想起來都很絕望,特別是那些美好的部分,說愛情是橙那樣的九分酸加一分甜,沒有那些酸又怎麼能感受到甜。我倒過來了,我嘗到那甜,後面都是酸。然而無論再嘗多少酸,那甜也不回來了。

也會反省是什麼讓我變得乖張,不停索取然後很少想到感謝。我不知道,總之就這樣了,但是以後不行。

我很落伍地最近才知道新海誠,並且一開始還以為是個team,因為他的畫實在太細致精妙了。我只看了她和她的貓、笑顏、秒速5厘米。都很好看。除了人和動物,他會把所有物體都描繪得非常寫實加漂亮,每個小細節都不落下。光影,配色,確實夢幻。人和動物,卻只用簡單的線條,可以是想代入的任何人,可以是每一隻想入戲的貓。

秒速5cm,清淡的敘事仍然看得有點疼。到了55分43秒的時候,那個有點過時的嗓音配上一句句翻上來的歌詞飄散在不停閃回的畫面間,我就開始哭。我覺得這個結尾很好,我很滿意。看完一遍,再退回到55分43秒,重看,重哭。再重看,還是會再重哭。

一個城市又怎樣,遇到了又如何,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哀樂。有時,我會在心裡發一些沒寫收件人名字的簡訊,然後又在心裡一個字一個字地刪掉。

何必打擾。

《秒速五厘米》影評二:有關距離有關愛

1、這次新海誠用了一個煽情的標題——“你知道嗎?櫻花飄落的速度,是每秒5厘米。”

不知道他是不是實地地測量過(估計有),不過我想新鮮的花瓣和枯萎的缺乏水分的花瓣凋謝的速度大概會不一樣吧?而且還沒有把風速之類的因素算進去……。

——當然,就像“劇情簡介”裡面說的一樣,我們看這個片子不應該糾纏這些些微的細節,而應該去看“愛!和!內!涵!”!

2、不知道為什麼短短60分鍾左右的片子要截成三段來賣,我看第一部分《櫻花抄》和第二部《宇航員》之間隔了有一周左右,以至於忘記了主角名字,把那個長大了的男孩子當作了另一個人……。

這到底算什麼片呢?剔除了《星之聲》裡面的科幻元素(其實我看到男孩關注科普雜志的時候還以為要就此轉型呢……),愛情片?似乎這個分類最靠譜,第一集說如水滴般晶瑩的愛的萌芽,二說成長的迷惘和痛楚的單戀,三說單調摧毀了夢想的無奈的現實生活。

不過和大多數愛情片相比,這裡面的“愛情鏡頭”似乎還太少了點。——有兩個小孩子的初吻,牽手和相擁,不過之後便一無進展了。暗戀不必說,男主角在長大成人之後過著的幾乎可以算做是“脫”愛情生活。(如果仔細看,本片中有一秒鍾不到的“床戲”鏡頭:)

3、孩提時代的思念和誓約,沒有因為距離而冷卻,卻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成長而漸漸黯淡了。所謂“憂傷一點點積累在房間的各個角落”說的大約就是這樣的感覺——有種東西在慢慢侵蝕你的生命,你卻看它不見,抓它不住。

時間和空間,哪一個更可怕?經歷過異地戀的人,誰都會思考這個問題吧。隔開我們的是空間,但空間是可以用時間跨越的。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從地球的這一個點飛越到另一個點——只要花上一點時間和金錢,並不是那麼困難的事情了。——影片中觸及到了這一點——我稱之為“各個年齡段的時空感覺”——小孩子一個人乘車從豪徳寺(位於東京)到岩舟(位於東京東北方向的櫪木縣),感覺無比遙遠……而實際上,如果正常行駛,算上乘換時間,也不過2小時40分鍾左右的車程(電影中男孩的計劃是兩小時五十九分)。最終這段陌生的旅程,因為大雪和急切的想念而變得無比之長,這段焦灼的等候和最終的冬夜中相見的喜悅,構成了影片中最溫暖的一幕——盡管是在冬天。

所以注意了,本課第一小節,新海誠老師要告訴我們的是——“距離因為愛而變得很長,也因為愛而變得很短。”

4、第二篇“宇航員”。故事的構架同樣沒什麼值得說的——她愛著他,可是他不知道,她以為他愛著另一個她,但是其實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愛著以及想望著的是啥……。不過值得玩味的是中間出現的關於宇宙飛船的一段台詞——“それはほんとうに、想像を絕するぐらい孤獨の旅であるはずだ。本當の暗闇の中を、ただ直向に。ひとつの水素原子さえめったに出會うことなく...ただただ、深淵にあるはずと信じる世界の秘密に近づきたい信念。仆たちはそうやって、どこまで行くのだろう。どこまで行けるのだろう。”(拙譯:那真的是一段孤獨得難以想像的旅程——在真正的黑暗中,一路飛奔向前,連一個氫原子都難得遇見……只是一心想要迫近那深邃的太空里埋藏的秘密。我們,是要去到哪裡呢?我們又能去到哪裡呢?)

這一段話,大約對曾經“孤獨戰斗”的人們都會有點觸動吧:)男主角說,“我只是做好手邊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在內心裏面,仍然不確定自己飛奔的方向上,是什麼等著自己。

5、第三節,最終章《秒速五厘米》簡直短得嚇人。如果把閃回、歌曲部分剔除,幾乎只能算是對主角們成年生活的一個速寫了。男孩子回到了東京,有過一段普通的愛情,成了一個普通的程序員。小時候覺得很遙遠的新宿車站,現在也變得日益普通,不覺得有任何新鮮……。當年的那個她也幾乎忘記了自己,有了結婚的對象,只有在翻找舊物的時候,還可以對當年稚嫩的情書微笑。前女友發來的簡訊似乎可以成為這個城市和時代的寫照:“我們發了1000次簡訊,可心靈的距離恐怕只靠近了1厘米……”

不管怎樣,這到底還是個動畫片,所以,主人公還可以互相夢見對方,可以在一個鐵路道口擦肩,雖然回首之後有些悵惘,但畢竟給流水般無味的生活增添了些許朦朧的回味。

6、關於距離。前面說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對距離的感知也在變化著。自己和喜歡的人之間的距離。約定到永遠的距離。和從來沒有在意過自己的他之間的距離。熟悉的從學校回家的路。相隔一個手機的距離。信的距離。從地球到太陽系邊緣的距離。——還出現了不少交通工具:火車、汽車、助力車、沖浪板(這是交通工具么?)、運輸火箭的時速5Km的重卡、火箭……交通工具也帶來距離的改變。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回家的路,改騎車為步行,會變得很長,可是因為和他一起走,又顯得那麼短。

6.5、關於通訊手段。在看第一話《櫻花抄》的時候想到的。現在的戀人們還會有這么焦灼的等候么?如果遲到了大概會立刻打電話或者發簡訊聯絡的吧。忍受著不知道對方什麼時候會來以及會不會來的煎熬,也正是這樣,那個冬夜才會刻骨銘心。順帶一說,本片的時間推斷——第三話的時間設定是2008年——雜志上提到1999年發射的火箭終於到達太陽系邊緣——所以第二話主人公高三的'時候是1999年,逆推之,初中一年級大約是 1994年,那時候手機在日本還沒有普及,所以小姑娘給小男朋友打電話不想讓家人聽見,只有跑出來找公用電話亭。——類似的小細節還有不少,比如第三話裡面的幾個閃回,出現了一個老式的圓柱形郵筒和一個新式的方郵筒——前者現在在城市裡已經很少見了。

(順便再無聊推一下,主人公們的出生年度大約是1981年,也算80後。)

6.7、影片中的細節刻畫幾乎到了完美的境界。從手機液晶屏幕的點格到火車乘換線路的時刻,從便利店的內部結構到新宿車站地磚的花紋,都無比真實。影片在製作時實地去了種子島(日本的火箭發射基地)取景,所以第二話中的學校、風景都是可以找到原型的。

7、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何在凌晨一時興起要寫這個評論,說是簡評但已經廢話了這么多了……-_-。只是當作平淡的日常中給自己的一點觸動吧。在失去了感動的氣力的時候看到這樣一部片子實在是件好事,我以為。——最好如果一定要一個結尾,那麼……拿《星之聲》來做個對比吧,兼抄襲泰戈爾老人家(更正:不是泰戈爾是張小嫻)。

《星之聲》——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發了封郵件,你在八年後才開啟;

《櫻花抄》——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超越光年的愛戀,而是明明相愛,卻不能在一起;

《宇航員》——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明明相愛,卻不能在一起,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卻說不出我愛你;

《秒速5厘米》——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站在你的面前,卻說不出我愛你,而是多年之後,依然期待一個轉身,就能遇見你。

——時間和距離沒有使我們卻步,因為我們相愛,因為我們勇敢。

《秒速五厘米》影評三: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看完了新海誠的「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以後,想了很久如何來說明自己的心情。許久,想到了莊子的這句話,「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記得很久以前曾經有人對我說過這句話,我說我不要,我要的是大明宮詞中的“長相守”。真正的愛要想兩根纏綿在一起的常春藤,在烈日下,在風雨中,不離不棄,白日見到的是他們一起的依偎,深夜聽到的是他們共同的呼吸,一起生長,一起沐浴陽光雨露,一起枯死,直到化作灰燼也不分你我。

可是,當我看完了新海誠的這部片子之後,我開始邂逅這樣一種感覺——那是怎樣的微妙,淡淡的哀傷,體味無盡的失望之後,發現這是曾經生命中最為美好的感情。但我一直耿耿於懷,在新海誠給我們帶來的心靈之旅中,我絕無法釋懷——

那穿越關東平原的列車開在呼嘯的風雪之中,在深夜的漫漫黑暗中為孤獨和絕望所煎熬。而見到心愛的人的一瞬,默默的溫暖卻彷彿融化了這整個世界的冰雪。飄雪如落櫻,在充滿著回憶的樹下是青澀情感的first kiss。這或許不能稱作愛情,但卻是世間最為純潔無比的情感,當習慣了身邊不再有她,孤獨的人生之旅邊註定再會是那樣的遙遙無期。

“將13年的情感分享給對方,在這之後的下一瞬,是無比的悲傷。”

不再像《星之聲》一樣,隔在兩個人之間的是無法想像的巨大時間和空間,以至於對未來的希冀近乎於恐懼。但是,雪後的平原光艷萬里,離別前卻總有說不完的話。

“什麼時候一起再去看櫻花吧”

一句清澈如冰溪中的和田玉一樣的承諾,卻至終未能實現。我們等待的承諾,卻不是“水來,我在水中等你;火來,我在灰燼中等你”的至死不渝,而且渺遠如浩瀚宇宙中的星雲,炫麗而又遙不可及。

種子島。

另一個等待的故事。我們被騙了,以為是他一直在給明理簡訊,可是,雖然是自己的保存,我想,那一定是在心裡發給明理的簡訊,那是精神上的神往,卻不曾帶給人幸福。最終也未表白的鄉村少女,只能在沖浪中慢慢成長。或許她又美好的歸宿,但是擋在她與所愛的人之間的,仍是巨大的恐怖的時間和空間,就像天空和大海一樣。隨著火箭的升空,長長的尾翼劃開了光明與黑暗,呆著思念和心情,飛翔無邊的宇宙。其實,幸福也許就在眼前。

Tokyo

帶著無盡的猶豫,生命和情感的傷痕宛若四季的更迭一樣,流淌著淡淡的傷感。這樣的感覺竟然可以穿越千年,叫我們感悟平安時代的風華,體味溪流中漂浮的花瓣和楓葉來感知季節變化的物哀。絕望、無助、重復。在生活中或許他和我們一樣,湮沒了曾經的理想。一千封郵件也無法拉近的距離,卻是當年幼小心靈的碰撞,那是櫻花下落的速度,那是每秒5厘米。

「我究竟以怎樣的速度,才能與你再會?」

看來狠心的新海誠,即是是以櫻花的下落速度,再會卻是永恆的瞬間。或許我們為了等待那一刻用盡了一生,但是這樣的邂逅卻短暫得如夢如幻,當年帶來他們相遇的列車卻永恆的撕裂了這個瞬間的夢境。夢醒,人已不再。“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櫻花如是長存,樹下戀人不再。那一悲傷的時刻我猛然感受到,人生的歸宿真的並非我們的真愛,或許我們正在享受的幸福,可是我們只有在回到13歲的夢中才會發現人生中最為珍貴情感。我不知道為什麼,新海誠不要編造一個美麗的謊言來寬慰我們的心靈,卻寧願用傷痛的真實來證明真愛與歸宿的相異。我無法忍受美好的愛為什麼沒有變成實實在在的幸福,而是像射向宇宙的火箭般飛向無邊的時間的海洋。我們不是在最求柏拉圖愛情的“理念”,在遙遠的天邊等待真愛的範式;我們也不要將美好的青澀的純潔的愛置於心底和夢境,在真實中無數次受傷的我們,需要實實在在的幸福。但是、但是,現實就是如此痛苦,如此殘酷。

「真実は痛み」

堅持到最後的貴樹,看到了夢幻的泡影,為穿越了時間與空間的思念所破滅,我們一直在尋找,卻總也找不到。故事就這樣結束了,伴隨著我們無聲的淚水,將心靈寄往那櫻花飛舞的國度。

最為美好的東西,就是如此透明,如此純凈,而又如此炫麗。如夜空的銀河,如天邊的星雲,如飄散的櫻花。美麗的東西彷彿夢,現實是如此的無法企及。

這就是新海誠帶來的心靈之旅,帶來的我們靈魂身處的某種感動。這個故事描述的是這樣一種青澀而又真摯的感情,它甚至遠遠的比纏綿悱惻的愛情珍貴,那是人間最為純真的愛,不需要任何基礎和依靠的愛,不需要停泊和追逐永恆的愛,因為它本身就是永遠。這就是莊子那句穿越了兩千年時空輕輕對著我們耳邊說的那句話: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

3. 關於「秒速五厘米」看後的感想~~

說到對這部影片的感想啦就多了。
首先我想從動畫製作方面講一下,由於這影片在我的動畫鑒賞課上作為例子而播放過,當時我還看了它的製作花絮。從動畫製作上說,我不禁感嘆日本動畫製作與我國動畫製作的差別。
1.《秒速5厘米》整部影片都以粉色為主要色調,從而在故事開始就為我們帶來了男女主角間少年時期的純潔的感情,也為最後兩人的相互錯失給予我們那淡淡的憂傷。
2.影片對鏡頭的使用相當注重,例如第一部中,雪景的拉鏡頭;第二部中,火箭的升空........一些鏡頭都是用來表達主角的情感的,中國的動畫正是缺少這種含蓄的表達。
3.工作人員為了該影片走訪了多次,例如第二部中主角騎摩托車上學,這確實是這是存在的。所以這樣的動畫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相比之下,中國的動畫就遜色多了
然後我想談談對劇情的感想
剛看完的時候真的又無奈,又傷感,為什麼兩人最後未走在一起,那他們又是為什麼糾結怎麼久。
特別看到男主角寫那不發的簡訊,和女主角每次偷偷的瞄那路邊的信箱。他們明明都記得當初的承諾,和惦記著對方。但到最後他們還是在列車的兩側錯過了。也許女主角當時再等個5秒,等列車過了,那他們也許就能兌現他們的承諾了。所以當初看完我可是超糾結
但最後我的感覺變了,這影片帶給我的不再是那傷感了,而是現實與理想的差距,諾言再美,但現實還是現實。

4. 秒速五厘米觀後感

秒速五厘米觀後感【1】

日本動漫的精緻和成熟總是令人驚奇不已,他們的動漫定位不只是一種青少年的文化商品,從那柔和奇妙的筆觸可以看出日本動漫作者完全是將它作為一種藝術來看待,大概創作態度的不同也是國產動漫與國外動漫藝術作品存在巨大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電影《秒速五厘米》是一部傷感而浪漫的作品,無論畫面還是故事都彌漫著濃濃的美感,一幀幀溫柔的日本景色、一個個動人的藍調音符共同勾勒出一首關於純真情感的詩。最觸動人心的是在那詩情畫意中我們每個人幾乎都會看到自己最美最真實的倒影,盡管可能那些已成過往,卻絕不會像人們說的那樣往事如煙消散於風中,初戀純真在我們心理的印記有多麼深刻但凡經歷過的人都會明白。那不僅僅是一段回憶那麼簡單,也不是一個“美好”或者“純潔”能夠概括的。

三幕劇式的工整結構為我們分別展現了貴樹與明裡童年、少年、青年對於純真感情的真實態度,情竇初開的童年可以為了見自己的心上人一面無視距離冒著風雪踏上火車,唯一考慮的就是列車的延誤會不會導致自己遲到,單純而優美;羞澀含蓄的少年雖已無法和對方聯絡,但他堅信遠處的明裡可以感知到自己的存在和想法,只是編輯好的簡訊卻沒有收信人,只能默默按下刪除鍵,朦朧而偏執;青年的貴樹還是無法割捨掉對於明裡的'思念,但此時真實的生活讓自己充滿矛盾,與明裡擦肩而過的驚奇感覺一閃而逝,回過頭去倆人卻被疾駛的火車隔開,多麼可笑的事實,童年火車使他們相見,而現在火車卻將兩個背影隔開,他們在茫茫人海中能做的就是不斷在腦中重溫那棵櫻花樹。

其實“長大了就不單純了”這句話很有味道,當然這個“單純”不僅僅是思想和認知的成熟。童年的貴樹單純到為了一封信一個諾言就可以冒著風雪千里迢迢去見明裡,童年的明裡同樣也可以一個人在冷清的小站等到深夜。這種勇氣恐怕也只有孩子才有。慢慢地成長,漸漸的真實,天真的幻想一點一滴地在不停地消逝著。終於火車也不知道該坐開往哪個方向的,簡訊也沒有了合適的收信號碼,甚至擦肩而過也會因火車而錯過久違的彼此。於是遺憾為故事畫上了傷感的省略號,整部電影也愈發顯得純美。

我羨慕貴樹和明裡,他們可以始終活在13歲那晚的櫻花樹下,始終抱著彼此在一起的執著,在都市的忙碌與平凡中會為了一個身影而落寞躊躇。櫻花以每秒五厘米的速度落下,火箭以每秒五公里的速度升空,這兩種事物都像極了人們自己。櫻花落土的時候知道自己不孤獨,火箭進入宇宙也知道有人會記得他想念他,盡管那隻是心靈上的執著,但現實因為這種執著而靈動。這是愛,貴樹與明裡的愛,也是深埋在每個人心底的純真情感。不是“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刻骨銘心,而是“人生若只如初見”的淡淡憂愁。即使他們有了一份屬於自己的情感,甚至無名指上有了戒指,也無法讓兩人割捨掉對彼此的思念與牽掛。初戀最暖,回憶最美,殘缺的遺憾或許無可避免,心靈的絲連卻可以無視現實的重重霧靄。

新海誠處理情感戲的敏銳性和掌控力將觀眾深深地折服了,感謝他精心打造的這部《秒速五厘米》能讓我們重拾往昔的純真,去觸摸依稀可辨的夢境。沉浸在“再一次,再一個機會”的曲調中,驀然發現,原來愛可以如此純美。

秒速五厘米觀後感【2】

一部作品會表達一個思想或者一種觀念又或者一些情懷,而在作品中深刻表達這一點的地方,我們稱其為點睛之筆。無疑,秒速5厘米這部動畫的最後一個場景就是這樣一個點睛之筆。新海誠用五十多分鍾的時間做鋪墊,終於在最後兩分鍾將自己想表達的感情用一個回頭一個轉身以及一個微笑釋放了出來。 或許還有人執著於明裡無名指上的戒指,又或者九分三十五秒時微暗房間中睡在床上的貴樹及另外某人,但新海誠想告訴我們的難道是再深刻的感情也會有變質的一天這樣一種觀點和主題嗎?顯然不是! 讓我們再回到最後一個場景: 明裡與遠野於鐵軌處擦肩而過,互相認出了對方。當兩人走到鐵軌的兩邊時,不約而同的轉過了頭。這時,飛馳的火車將兩人的視線阻隔在了兩邊。當火車駛過後,遠野發現明裡已經離開。然後,在以每秒5厘米的速度飄落的櫻雨中,遠野帶著一絲微笑轉身離開。 在這短短的兩分鍾內,其實把前面五十多分鍾的故事梗概包含在了裡面: 名里與遠野在小時候相遇(在鐵軌處相遇)但終究兩人走到了不同的地方(走到了鐵軌的兩側)雖然彼 此心中都有掛念(兩人不約而同的轉過了頭)但種種困難橫跨在兩人之間(飛馳的火車將兩人的視線阻隔在了兩邊)遠野在回憶中迷茫,不接受任何新的幸福(遠野面前飛馳的,不斷變化卻毫無改變的車廂),當繁華落盡,明裡找到了幸福(明裡已經離開)而遠野也終於從迷茫中走了出來(遠野帶著一絲微笑轉身離開)。 新海誠想表達的是,曾經純真的感情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流失而消逝。即便這種感情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得到完成,但它必定會是心裡美麗的一段回憶。而龜縮於以往的傷痕中,不敢接受新的幸福,只會使心越來越蒼老,最後慢慢死去。回憶像酒,少許你便可覺得那其中的甘美,如果濫喝沉迷其中,只是一個神智不清的酒徒。 在每秒5厘米的速度飄落的櫻雨中,在幸福的往事中,遠野邁開了前進的道路。兩個漸行漸遠的背影,包含了有愛無緣的傷感,更多的卻是對幸福未來的憧憬。

秒速五厘米觀後感【3】

One more time

我們只是擦肩而過,回頭的瞬間,列車擋住了視線。

是不是越年輕越勇敢。十三歲的冬夜,空曠的車站,是誰低頭抽噎著等待。茫茫的原野,是誰與誰的腳印上演了最堅定的重疊。光禿的櫻花樹下,飛雪印證了櫻花5厘米的秒速,是誰覆上了誰柔軟的唇。

那年大風的東京與力木,無所顧忌的我們沖破距離的樊籠。只是未來很長,橫在我們面前的,是流淌的難以丈量的光陰。

我們都在望著遠方,花苗說,那在她的的視線所能觸及之外。抱著看似堅定的理想,卻在不知不覺地迷茫。只是相信會有匯合的交點,卻不知道那會在何方。

就像那天傍晚發射的衛星,只是執著的沖向未知的深處,卻不知道終究遠方的所在。

所以最終我們還是偏離了最初的念想。融入了各自的節奏,斗轉星移,我們走得越來越遠。

當你的無名指套上了別人的諾言,當那些曾經寄予一切的信被厚厚地塵封,當車站的你挽上別人堅實溫暖的臂膀,當我已給不了少年時給過你的悸動。

我是不是還可以說,嘿,我還喜歡著你呢。

無人的電話亭,過時的報紙,傍晚的超市,你不會在身邊出現,我卻願意用所有的神話去填補你心中的空白。

我是不是可以學著十三歲的你的語氣說,嘿,櫻花下落的速度是每秒五厘米呢。

只是當我微笑,思念卻爬上嘴角。

“我有種強烈的預感,如果我回頭,她也會回頭看我。”----遠野

只是那時,白色的車廂讓我們不得不錯過。當一切回復清晰,對面空無一人。

列車在年少的執著與輕狂中帶來了開始,在光陰的錘煉與消磨中奔向結束。

親愛的明裡,其實我們只是千千萬萬人中那個最普通的自己。Because of you, my fresh age is deserved. We don’t have one more time, though.

5. 《秒速5厘米》這部動畫片想要表達什麼

《秒速五厘米》講述了少年時,貴樹(水橋研二配)和明理(近藤好美配)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可很快,一道巨大的鴻溝便橫亘在兩人中間:明理轉學,貴樹也隨著父母工作的調動搬到遙遠的鹿兒島。

在搬家前,貴樹乘坐新干線千里迢迢和明理相會,在漫長的等待後,茫茫大雪中,兩人在枯萎的櫻花樹下深情相擁,並獻出彼此的first kiss,約定著下一次再一起來看櫻花。

時光荏苒,兩人竟再沒見過,雖然在人海中一直搜尋彼此的身影,但似乎總是徒然。再後來,他們分別有了各自的生活,只是還偶爾會夢到13歲時的這段青澀而美好的感情,才明白當年怎麼也說不出口的那個字就是愛。



《秒速五厘米》主要角色

1、遠野貴樹

因父母的工作關系而從長野轉學到東京某小學三年級,小學四年級時認識了轉學到班上的明裡,並很快成為好朋友。在相處中逐漸喜歡上明裡,都決定報考同一所中學。小學畢業後因明裡搬家的緣故,而不能與明裡在同一所中學。

2、篠原明裡

因父母的工作關系而從靜岡轉學到東京某小學四年級,認識了同班的貴樹,並很快成為好朋友。在相處中逐漸喜歡上貴樹,都決定報考同一所中學。因為父母的工作關系,在小學畢業後搬家到栃木。過了半年,中學一年級的她開始寄信給貴樹,而以每月一封的次數與貴樹互相通信。

6. 大家是否覺得《秒速五厘米》是無法超越的經典

深有感觸,同時也暴露出我們可能是有過一些共同經歷的人吧,有一樣故事的人才會彼此有認同。我看過新海誠好幾個動漫,確實覺得《秒速五厘米》是一道屬於年少到成人的過程中無法超越的經典動漫,畫面,意境,質感,內涵,配樂,都是恰到好處,自然又和諧,不做作,像極了現實生活中的場景。很多人看《秒速五厘米》只是覺得畫質精美,另外有新海誠名氣的加持!真正懂得人無非覺得自己情感和其中某個故事比較相似,從而觸景生情。
但是,這些都不夠!這部電影不是給人觀賞的,而是傳遞一種人類共有的文化精神,我覺得只有客觀的,有情感經歷,還可以灑脫的面對現實的正常三觀人才會不斷贊嘆經典。如果你沒走出情感挫折,如果你正在情感熱戀,真心不推薦看這部電影。如果你恰好成熟而且有一個妻子,這個時間段看是最佳。因為你的感情出發點一開始就是客觀的,不帶有主觀色彩,不容易被劇情所渲染,你的思路會細膩體會電影其中每一幀的情緒波動。

7. 如何評價新海誠執導的電影《秒速5厘米》,是他一貫的風格嗎

《秒速5厘米》一共分成三部分,是他一貫的風格,每一部分的數據量都非常大,里邊寓意並不是一遍就能看明白,這部日本動漫大部分要以貴樹的角度來詮釋,但新海誠用自己奇妙的原畫設計讓這部影片新鮮起來了,超越現實光線,寬闊到幾近不確定的景深效果,乃至你所看到的一支鉛筆,洗手間的一面鏡子,或是晚風里打到臉上每一束降水,都和實際一樣,可能比實際更美麗。

現實很殘酷這般痛楚,這般慘忍。公主和王子可以在一起的童話故事早已難以實現,但公主和王子卻能分別追求幸福,那樣就夠了。事實一直慘忍,因此追憶才幸福,相見不如不見,或許才是好的結果。這便是新海誠所帶來的心靈的洗禮,所帶來的大家生命所處的某類打動。這篇故事描繪的都是這樣一種稚嫩又很真摯的愛情,它乃至遠遠地比綿纏的戀愛寶貴,那是人間更為純真的愛,無需任何理論基礎依賴的愛,不用停靠和追求守護永恆的愛,因為他本來就是始終。

8. 秒速五厘米影評

秒速五厘米影評

導讀:《秒速5厘米》是新海誠創作的一部寫實動畫,於2007年3月3日在日本正式上映。

秒速5厘米影評(一)

《秒速5厘米》雖然時間僅僅持續60分鍾,相較於一般的電影還要簡短,但時間跨度卻很大,影片中的主人公貴樹經歷了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就業這些人生過程,同時影片也隨著貴樹年齡的不斷增加,閱歷不斷的增強,視角的不斷變化,講述了日本這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和文化變化,是一部拍攝優美、內涵豐富的影片。

與一般的影片相比較,這部《秒速5厘米》既沒有高潮迭起的故事,也沒有深深的懸念,只是以一種娓娓道來的基調記錄貴樹的真實生活與想法。這種以個人為主線,將三個獨立的故事逐漸串聯起來的拍攝手法非常精妙,主人公經歷了從日本的90年代一直到今天逐漸的發展繁榮,隨著主人公貴樹的長大、變遷與感受,影片還從多個角度講述了日本的風土人情和時代變遷,這種表現更顯真實與自然,具有超強的魅力。

就如同一個普通人的一生一樣,註定是平凡而又真實的。在這個世界上生活著的人,大部分都是如此的普通,如此的平凡,真正的偉人只有那麼幾個,其餘的大部分人都在平實自然地過著自己的生活,每天工作、休息,重復著簡單的生活,雖然單調,但卻真實。

影片《秒速5厘米》就如平實普通人的生活,缺少跌宕起伏的情節,缺少波瀾壯闊的歷史場景,但卻顯得尤其真實、細膩與自然。同樣這部影片相較於那些充滿了天馬行空、科幻特技、強烈沖突的影片,這部電影更貼近生活,更具真實性與魅力。

秒速5厘米影評(二)

“吶,你知道嗎?聽說櫻花飄落的速度是秒速五厘米哦”

這是在影片中最著名的一句台詞,其實一秒走五厘米並不快,但是若果這個速度持續了15年,則足以繞地球半圈了,於是本來相互融合的心,在15年後,走到的在地球上最遠的距離。

本影片主要由三個短篇故事組成,全長63分鍾,分別是《櫻花抄》《宇航員》《秒速5厘米》,由新海誠作為總監制,堪稱十分華麗的作畫水平,有著“隨便截一張圖都能作為桌面”的傳說。

而本故事則主要講述了,原本從小就相遇的兩人,遠野桂樹和 篠原明裡,從相遇,相愛,相離的故事,以動畫的形式對人們詮釋了何為現實的愛情,相愛的兩人最終還是不能走在一起,不知不覺走到的地球上最遠的兩處。

盡管是以愛情作為題材的電影,但是真正的男主角與女主角在相遇並一起的劇情只存在在了第一部分《櫻花抄》之中,不過通過此部分,為後面的劇情鋪下了深深的鋪墊。男主人公僅僅是因為丟失了通訊地址,導致了兩人從此不能再相遇,在影片裡面的一幕,男主人公與女主人公分別在郵箱面前等待,等待著互相的來信,無論晴天雨天,依然打開…但打開的卻只有空盪盪的信箱,看到這了無比讓人揪心。

時間過去了,在第二部分《宇航員》,男主人公與另外一位女主人公相遇,但男主人公仍然無法對 明裡釋懷,一直無法放下,只能每天用手機發送郵件給那個 沒有收信地址的 “她”,此時臉上去有著喜悅的表情,或許是抱著一絲的期待,在未來能再次相遇,明明知道這個幾率微乎其微。而電影的第三部分《秒速5厘米》女主人公明裡已經訂婚了,男主也步上了工作的崗位,但兩人仍然沒有相遇。從那15年前,盡管兩人心裡仍然有著對方,最終還是面對現實的無奈。

於是在電影的最後,在最後的`櫻花道上,兩人終於察覺到了彼此了,但同時也錯過了彼此,在列車通過的最後, 桂樹回頭時候,明裡已經離開了,但是臉上卻露出了微笑。

電影最後,新海誠究竟想給我們傳達什麼呢?恐怕也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電影對愛情的青澀表現,確實十分優秀,而且此電影的放送年份是07年,劇情與《那些年》可以說是十分相似,但在國內名氣卻不高呢?一來本影片被定義為了動畫,以動畫作為載體的影片,在國內並非十分受歡迎,但在動畫界,這部動畫確實是佔有一席之地的。而本影片中的一首插曲《one more time,one more chance》也曾經被多位歌手翻唱,其歌詞也恰恰是體現了影片對於愛情詮釋的精髓,請大家有空務必去觀看一下,相信會有著不一樣的感受吧?

秒速5厘米影評(三)

當你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頭,忽然,一張似曾相識的臉出現在眼簾之中。未及細看,那身影已翩然而過。當你回頭,茫茫人海里已無處尋覓,而剛才的邂逅,竟不知是真實存在,還是腦海中的虛幻。猛然間,那個曾經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名字,就這樣再次縈繞不去了。

不知道諸位有沒有過這種經歷,當《秒速五厘米》的最後,當貴樹與明理就這樣錯過,我的腦海里,忽然湧上的,就是這樣一段真實發生過的回憶。

哪怕每秒只有五厘米,十三年的漫漫時光,也恰好足夠兩顆心從緊緊貼近,到變成地球上最遙遠的距離——從南極到北極。有人如是解釋本片的片名。不知真假,但這種文藝得一塌糊塗的說法,與新海誠在影片中敘述的某種情景無比契合。或許也可以說,從把愛視為生命的全部,到忘記如何去愛一個人,我們的靈魂以每秒五厘米的速度慢慢滑落,直至地獄的深淵。

在另類多如牛毛的日本動畫界,敘事平淡溫情的新海誠反倒成了另類。每一幀都能拿來當電腦桌面的精美背景是他最大的特色,雋永傷感的音樂為他的影片帶來打動人心的力量。人們每每感傷與他筆下人物的離情別緒,在他的作品中一次次的領悟命運的無從抵擋。新海誠從來都不算是一個編故事的高手,但他卻有一種力量,讓這些看似平淡的故事,一下子擊中你心中某個最柔軟的的地方。

新海誠筆下的主角,總是剛剛成長到懂得喜歡一個人的滋味。(www.lz13.cn)誰說少年不識愁滋味,真正將那些愛恨情仇放在心上,當做頭等大事的,往往正是這般年紀。等到年紀再大一些,被花花世界侵襲,許多事就變得不那麼在乎了。而這樣的年紀,很多事情又還由不得自己做主,比如在哪裡定居,比如選擇什麼樣的未來。

9. 如何評價新海誠的《秒速五厘米》

秒速5厘米,一共分為三部分,每一部分的信息量都很大,裡面的寓意不是一遍就可以看懂的,整部動漫雖然大部分是以貴樹的視角來演繹,但新海誠用他神奇的原畫讓這部作品鮮活了起來,超越現實的光線,廣闊到近乎不可能的景深,甚至你看到的一支鉛筆,洗手間的一面鏡子,或者夜風里打在臉上的每一束雨水,都與現實一樣,甚至比現實更加美麗。

秒五的最後,兩個人相遇,在鐵道口擦肩而過的瞬間都已察覺,但是飛馳的列車駛過,迎面砸來的只有櫻花。這樣的結尾真的很殘酷,這樣殘酷的情節不禁會讓人想到自己,是否我們有時候執著於一件事情那麼久,卻往往得不到好結果。但就算這樣,我們還是依然愛著這個世界,以及圍繞著它日復一日旋轉的殘酷現實。

新海誠沒有編造一個完美的結局來寬慰我們的心靈,而是選擇用傷痛和現實讓我們認清現實。「時間明顯的含著惡意,朝我的頭上慢慢的流過,我只好咬緊牙根,拚命的忍住不讓眼淚掉下來。橫亘在我們面前的是那沉重的人生和漫長的時間,讓人望而卻步。誰都不可能和誰在一起一輩子。人就是這樣,必須去習慣失去。「

現實就是如此痛苦,如此殘酷。王子和公主能夠在一起的童話已經無法實現,但王子和公主卻能夠各自尋找幸福,這樣就足夠了。現實總是殘酷,所以回憶才美好,不如不見,也許才是最好的結局。

10. 有人說《秒速五厘米》這部動漫很治癒,你的看法是什麼

《秒速五厘米》這部動漫既唯美又治癒,很多人看完之後卻是感慨萬千,這個故事原本只需要一句話就能講完,卻用了六十分鍾來講述這個故事,在《秒速五厘米》中有三個獨立的故事,雖然三段故事分散,但總體有一根感情線來貫穿始終,電影通過主人公內心獨白以及旁白,來突出電影類型十分小清新。

雖然貴樹和明裡都曾有過彼此,但隨著時間和空間的消磨,兩人終將不能走到一起。貴樹因為靦腆並沒有向明裡表達自己愛意,而明裡這個溫柔的女孩在一次次等待中漸漸將這份感情放棄,直到遇到那個對的人,明裡將這份感情完全淡忘。那份簡單純真的感情,並不是愛情,只是青春的懵懂和成長的需要,因為青春有遺憾,所以才會懷念,懷念那種痛的感覺,也想念那時純純的心境。

閱讀全文

與如何評價動畫電影秒速五厘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仙古裝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236
樂高積木世界大電影 瀏覽:536
村裡人吃魚變成魚什麼電影 瀏覽:194
最新賽車電影2017 瀏覽:980
海綿寶寶中文版大電影全集國語版 瀏覽:804
國產最新鬼電影 瀏覽:274
乳神微電影 瀏覽:598
歐美探險類恐怖電影最新 瀏覽:216
關於戰爭的電影名字叫什麼 瀏覽:631
大橙子的女僕小電影 瀏覽:837
馬王爺電影完整版 瀏覽:137
性關系電影在線觀看西瓜 瀏覽:246
七龍珠最後一部電影 瀏覽:402
好看的電影不能看怎麼辦 瀏覽:247
男主角失明的微電影 瀏覽:76
支付寶投資電影怎麼投 瀏覽:492
如何查在電影院的觀看記錄 瀏覽:28
迷霧電影西瓜百度 瀏覽:801
機甲戰爭電影 瀏覽:355
電影散場怎麼提前知道開場 瀏覽: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