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如何對比原著和電影

如何對比原著和電影

發布時間:2022-10-24 17:48:34

① 文學作品(原著)與電影的區別

其實就是詩與畫的區別,同樣是藝術,但是帶給人的感受不同。
原著是「詩」,而影視劇則是「畫」。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
看《紅樓夢》的原著,如果一百個人看過《紅樓夢》,則這一百個人心中的林妹妹形象一定是不一樣的。一百個人看過,必會有一百個林妹妹的形象產生。那麼林妹妹到底是什麼樣?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僅從文字上來看,我們只知道林妹妹很美,可是具體是什麼樣的美法呢?每個人心中預設的那個對名著所描繪形象的理解是千差萬別的。在閱讀過程中,每個人都會在不經意之間,將自己心中的那個美的准繩加之到人物形象中去。
而當我們看電視劇《紅樓夢》時,由於人物形象是通過演員來表現的,那麼林妹妹的形象是唯一的,就是那個演員的形象。這個形象一直定格在觀者的視覺里。想像的空間就要小很多。而當這個形象一旦成功定格,則當換掉原演員時,有很多觀眾就開始不適應了,其實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有時會說某某演員把某某角色演得不到位的原因之一,因為這個在視覺上定格了的形象,並不符合你心中那個既定了的、在對原著的理解的基礎上,想像預設的人物形象。
以上是從觀者的角度上來講的,另外,從作者創作的角度來看,兩者也有一定的區別。名著的作者側重於語言的修煉,意境的展開;而影視劇作者更加註重視覺上的效果,如場景、特技之類的安排。

② 文學作品(原著)與電影的區別

文學作品能很深入的敘述人物的心理,細膩刻畫人物動作、神態。電影能用視覺、聽覺的效果明確顯示出當時的人物形象、場景、氛圍,但電影是直接將人物形象固定的展示出來,限制了觀眾對心目中人物形象的想像。「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就是這個道理,劇本是固定的,人物形象卻無法固定,人們可以按照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刻畫人物形象,也可以想像出合適的場景與之匹配。
文學作品與電影的區別我只能想到就這些,具體的東西還要自己體會,有經驗了,就知道哪個更適合自己了。

③ 海底兩萬里 電影與原著的區別

1、劇情不一

電影:劇情上介紹起暗礁等的凶險,以及尼莫船長他們和「文明」世界的對抗。

原著:劇情有鸚鵡螺號航行的航線,他們經過的各種地方,海底各種各樣的生物,海底陸地上的景觀。

2、主角側重點不一

電影:劇情集中在了女主角Bernadette身上。

原著:主要講述了博物學家阿龍納斯、康塞爾和尼德·蘭一起隨鸚鵡螺號潛艇船長尼摩周遊海底。

(3)如何對比原著和電影擴展閱讀:

《海底兩萬里》劇相關介紹:

主要講述鸚鵡螺號潛艇的故事。講述1866年,海上發現了一隻疑似為獨角鯨的大怪物,阿龍納斯教授及僕人康塞爾受邀參加追捕。追捕時,他們發現怪物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艇。潛艇是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堅固,利用海水發電。

於是,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海中許多罕見的動植物和奇異景象,途中還經歷了擱淺等許多險情。最後,當潛艇到達挪威海岸時,阿龍納斯、康塞爾和尼德·蘭不辭而別,回到了他的家鄉。

④ 《哈利波特》的原著與電影有什麼區別么

從小說改編成的電影,或者是電視劇都相當於二次創作,而這個過程中肯定是要改劇本的,所以哈利波特與不例外,雖然大體上還原了原著,但還是有小細節上改了。以下是我對它們區別的三個方面的總結。

第一,我們先來說說選角。

第三,劇情更改。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有很多劇情上的更改,舉個例子。在哈利波特大結局的時候後,電影中給德拉科洗白了,讓他向哈利投了一個魔杖,雖然這段被刪減了,不過還是有未刪減版的。但原著里是沒有這個情節的。還有就是最後老魔杖的處理方式,電影里太草率了,直接就把老魔杖撅了,撇山崖下去了。原著里是哈利波特,把老魔杖帶到了鄧布利多的墓前。

總之,不管電影和原著有多少區別,他們從大體上來說是差不多的。

⑤ 《威尼斯商人》原文與電影的差別

莎士比亞的作品大多都沒有明顯的道德傾向,很難從中明確的說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正是這種沒有預設道德立場的作品,才能夠在風雲變化的時代中,穿透層層思想的變遷,最終依然能夠清晰的展現在我們面前。

莎翁的戲劇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隱去了作者自己,既不贊美什麼,也不批判什麼,讓角色根據自身的實際境況自說自話,發展出獨立的生命,這樣的作品即使是過去了幾百年,我們依然能夠從人物頑強的生命力之中,解讀出我們想要看到的東西,這就是莎翁作品的魅力所在

《威尼斯商人》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jebuxrxJLDtqGQqWIoQ3zg

?pwd=h2ja 提取碼:h2ja

⑥ 電影與小說的區別

1、兩者的性質不同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

2、兩者的特點不同

電影具有視覺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像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綜合的現代藝術,復雜而繁多的科系。

小說具有價值性、容量性、情節性、環境性、發展性、純粹性特點。

3、兩者的起源不同

電影是從1829年,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當一個物體在人的眼前消失後,該物體的形象還會在人的視網膜上滯留一段時間。這一發現,被稱之為「視象暫留原理」。

普拉多根據此原理於1832年發明了「詭盤」。「詭盤」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覺上產生的活動畫面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形象。「詭盤」的出現,標志著電影的發明進入到了科學實驗階段。

春秋戰國時,學派林立,百家爭鳴,許多學人策士為說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學說,往往設譬取喻,徵引史事,巧借神話,多用寓言,以便修飾言說以增強文章效果。莊子認為此皆微不足道,故謂之「小說」。

⑦ 駱駝祥子電影和原著的區別

《駱駝祥子》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GmdOgqtOeCi1HtjGD3MHGg

提取碼:vkq8

區別:電影版在人物的塑造上,較原作更有所發展。

區別有以下幾點:

1、祥子偷了駱駝回來,電影上有祥子給老者挑水的細節,書上沒有

2、祥子在街上遇見曹先生時,祥子要求送曹先生回家。書上曹先生拒絕了,電影上接受了。

3、虎妞到曹宅找祥子,她把祥子找出來,看見**時,電影中虎妞說了一句「要聽兩口子說話過來聽,在那裡聽不清楚」而書上沒有

4、書上對於楊家的描寫較詳細,而電影上幾乎忽略了

5、在茶館,書上是寫的馬爺爺讓其他車夫叫小馬兒進來,電影上是馬爺爺親自叫小馬兒。

閱讀全文

與如何對比原著和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電影突圍迅雷 瀏覽:183
仙古裝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236
樂高積木世界大電影 瀏覽:536
村裡人吃魚變成魚什麼電影 瀏覽:194
最新賽車電影2017 瀏覽:980
海綿寶寶中文版大電影全集國語版 瀏覽:804
國產最新鬼電影 瀏覽:274
乳神微電影 瀏覽:598
歐美探險類恐怖電影最新 瀏覽:216
關於戰爭的電影名字叫什麼 瀏覽:631
大橙子的女僕小電影 瀏覽:837
馬王爺電影完整版 瀏覽:137
性關系電影在線觀看西瓜 瀏覽:246
七龍珠最後一部電影 瀏覽:402
好看的電影不能看怎麼辦 瀏覽:247
男主角失明的微電影 瀏覽:76
支付寶投資電影怎麼投 瀏覽:492
如何查在電影院的觀看記錄 瀏覽:28
迷霧電影西瓜百度 瀏覽:801
機甲戰爭電影 瀏覽: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