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你知道哪些關於錄音的知識
我們需要確定到底是何種類型的錄音。是語言錄音還是音樂錄音,是現場錄音還是後期錄音,是會議錄音、影視錄音還是新聞錄音等等。在錄音開始之前,明確自己的錄音對象、錄音方式非常重要。錄音師要針對不同類型的節目,設計出不同的錄音方案。包括目名稱、長度灌音人、音樂素材名稱、文稿全文以及各段落、句子間隔的長短、是否採用效果聲的說明等。錄音師一定要注意錄音的環境、設備及錄音的一些技巧。錄音環境和設備是節目製作的硬體和物質保證。專業錄音通常都在專業錄音棚內進行。
B. 電影後期配音的時候是電影現場中的環境聲(如水流聲)是怎麼來的,是拍攝現場錄的嗎
配音大體分同期聲(也就是現場錄音)和後期,後期的效果要做好較難,這涉及到演員口形和表演等.你說的流水聲,一般是錄音師專門采音,再混音,是電影後期工作.不知你是不是給自己做的電影配音,如是,用軟體Premiere就可實現你的要求
C. 電影怎麼錄音呀﹖
一部影片有些在拍攝畫面的同時把現場的聲音記錄下來,稱同期錄音;有些不適於現場錄音,如在自然外景聲音噪雜的環境下不便錄音或因演員發音有障礙而在畫面拍成後將音配上去,稱後期錄音;有的必須把聲音事先記錄下來,然後在拍攝畫面時把聲音放出來,讓演員聽著聲音的節奏表演,如排中國京劇及歌劇等影片,稱前期錄音。通常把前期錄音、同期錄音、後期錄音獲得的聲音,作為素材,分別記錄在許多磁片或磁帶上,由錄音師根據放映出來的畫面內容和創作意圖,進行混合錄音,錄製成一條合成聲帶。為了印製拷貝,還要從錄有合成聲帶的磁片上把聲音再轉換到一條感光聲帶底片上,最後把這條聲帶底片連同畫面底片一起印製到一條正片上去,成為聲、畫合一的拷貝。
D. 導演不可不知的錄音相關知識
導演不可不知的錄音相關知識
作為一部電影,微電影的導演,錄音是一項提高影片質量的關鍵點,本文詳細說明導演不可不知的錄音相關知識。
一,開拍前和錄音師的溝通。
錄音師應該是導演的主創團隊裡面的一員,從劇本階段就應該參與進來。我們在拍作業的時候常常有這樣的誤區——看景的時候帶著攝影燈光美術唯獨忘記了錄音。其實錄音師也是需要看景的。不同的環境聲場不同,也可能有噪音源。我們自己肯能會忽略了這些,但是如果有一個錄音師在的話,他能夠幫助你注意到這些問題。比如說我們在一個倉庫裡面拍片,倉庫的混響如果太強我們聽著沒問題,但是錄到錄音機里可能就會出現對白不清的問題。錄音師需要在選定的場景里預錄一些素材,預判肯能會發生的情況,做出解決的方案,如果實在不行就換景。再比如,也是我們常犯的錯誤,同學們常常會租房子拍戲,但是我們租了一個臨街的房子,房子外面車水馬龍,關上窗子還是噪音太大。這些都是我們為什麼要帶著錄音去選景的原因。
錄音師前期能夠越早的看到劇本,看到分鏡頭,看到場地。他們才能越早得做出錄音的方案,才能決定用什麼樣的設備,下幾根桿、用幾個小蜜蜂、用幾路的錄音機。這些都是需要導演提前和錄音溝通的。舉一個例子,最近有朋友拍片子,分鏡頭遲遲沒有給錄音。錄音到了現場才知道有一場劇場的群戲。需要下兩根桿和若干小蜜蜂才行,但是片場雖然給錄音準備了744這樣的錄音機,但是卻只配備了一根桿,沒有小蜜蜂。這場戲的聲音就完全達不到要求。這要不就是後期補錄要不趕緊讓人臨時去租小蜜蜂。前者廢錢廢時,後者耽誤進度。這就是導演缺乏基本錄音意識,以及與錄音缺乏溝通的結果。
一個好的錄音師,還能夠在聲音設計上給予導演很大的幫助,提前的'溝通能夠給他們留出很大創作空間。多花一些經歷在前期和錄音的溝通上,也許你的片子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同期錄音的時候要注意的事項。
同期最重要的就是幫助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比如燈光組,有的燈質量有問題,會發出噪音。這樣的燈最好不用,如果要用也得想辦法隔音。比如攝影組,老化的設備如軌道,攝像機等等可能就會發出聲音,這些東西都是可以提前溝通解決的。此處設計的問題會很多,我分享幾個我們在同期的時候常常忽略的事情。
1、空調一定要關。空調是有低噪的,而且很大。我們在開機的時候要關了空調,可以等停機的時候開空調。
2、小心空調外機。外景的時候,如果當時選景的時候赴京的空調外機沒有響,但開拍的時候裡面的人開了空調,那就是悲劇了。
3、電腦等電器設備。這些設備在拍攝的時候也要關掉。會有輕微干擾,而且電腦的風扇也會有響聲。如果一定要拍到開著的電腦請一定和道具部門溝通,選擇雜訊小的。同理適用與電風扇等設備。
4、所有的視頻都要錄聲音。常常我們在拍片的時候遇到了強烈的雜訊源,我們的聲音不得不回去重新做。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這個就不錄聲音了。錄下來的聲音雖然不能用,但是卻是後期重做聲音的重要參考。
5、疊詞的問題。我們在拍正反打的時候,常常一個演員演另一個演員搭詞。這種時候每一句台詞都應該非常清晰,搭詞的時候不要出現疊詞。如果需要疊詞,也是由後期來完成,而且這樣還可選擇在什麼時候疊進來。同理適用與現場的補錄台詞。
三,後期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
1、合板。第一次做片子的時候我們常常出現這樣的錯誤,先剪輯完畫面,然後在一點點的對口型。正確的做法是在剪輯開始前就先合好板。
現在我們拍作業以及電視劇和電影基本上走的都是雙系統,這都涉及到打板和後期合板的問題。這邊要糾正一個大家很可能犯的錯誤:合板不是合攝像機的機頭打板的聲音與錄音機錄到的打板的聲音。我們常常用兩個聲音的波形的那一下峰值來對。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
因為聲音和光的傳播速度是不一樣的,攝像機裡面拍到的畫面其實比攝像機機頭收的聲音要快。如果我們採用錯誤的方式對板,很容易出現畫面比口型快一點的現象,雖然是細小的差別但是這樣口型就會軟,看起來會怪怪的。正確的做法:用畫面里板合上的那一楨對聲音文件的波形峰值。這樣才能保證聲音和畫面的同步,而且錄音會在打板的時候把桿指著場記版。
2、OMF。當我們剪輯完成後會用剪輯軟體生成OMF文件給錄音。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剪輯的時候只要保證聲音和畫面的同步和嚴格按照場記單將視頻和相應的聲音文件匹配。我們自己剪片子用剪輯軟體做聲音的時候常常這個鏡頭匹配的不是這個鏡頭的聲音。但是想這樣找替換的聲音的工作都是應該有聲音剪輯來完成的。我們的多此一舉會給他們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他們會摸不著頭腦。同理,視頻剪輯軟體里的聲音特效,我們也完全不用去做。因為聲音剪輯會刪掉這些所有的東西,我們做了也白做,錄音師刪著也麻煩。我們只要給他們一個條理清晰乾乾凈凈的OMF文件就好。另外在生產OMF文件的時候視頻剪輯軟體會有一個餘量的選項,至少給我們的錄音流出120楨。具體OMF是什麼,導入錄音的剪輯軟體里是什麼樣子什麼的大家可以自己去網路一下。
補充一點,如果不想你的錄音師在剪輯聲音的時候一直給你打電話問你這個鏡頭用的是哪個聲音。那麼你最好在剪輯的時候按著場記單上的記錄給聲音文件命名成「場鏡次」.這樣錄音可以根據自己的錄音場記單來找到原來的素材。這個工作和對板在同時完成。當然這是行業標准做法,也許同學們具體合作的錄音師有自己的一套做法,那麼導演需要提前和你的錄音溝通。
3,聲音的剪輯是很復雜的。聲音的剪輯會涉及很多東西,包括動效,對白,音樂,等等。我們的小作業里都有可能出現十幾軌的情況。一般的電影都是幾十軌甚至一百多軌的情況。
第一我們要給錄音流出足夠的聲音後期的時間。第二我們一定要視頻定剪之後再給錄音師做聲音。如果我們的畫面這加幾楨那邊減幾楨,對聲音後期來說就是災難。他們要動幾十甚至幾百軌的聲音,之前的特效都得重新做,還得根據畫面去找那些聲音對不上的地方。如果不想你的錄音師提著刀追著你滿街跑得話,一定要定剪了再出OMF給錄音做後期。
四,錄音是很貴的。
我們的一個片子要爭取給錄音留出1/5的預算。中國現在行業標准電視劇的聲音一集的同期加後期成本在一萬五左右。同期的錄音師1000/天,大助(桿爺)300-400/天,小助(順線)100-200/天。當然在物價飛漲得今天也許我們下個片子的時候他們就不是這個價了。
E. 好萊塢影視聲音的製作工藝是怎樣的
現在的電影在這方面都會分聲道輸出,最少也會把人聲單獨做一根輸出,如果是配音就單換這一根線就行了。
早一些的電影沒這種技術,或者是在已經徹底混錄的拷貝基礎上配音,就不一樣了,典型的例子就是對白和對白之間的無人聲部分,很多用的就是原來的環境聲,極端突兀,還有其他的例子,比如人物唱歌用原聲,那就更明顯了。
電影還是看原聲的好,看配音的簡直是折磨自己。
這些技術不難,稍微有心留意一陣就明白了,呵呵。
請問同期錄音時是不是有一個話筒路對白,再有一個話筒錄環境音,像攝影機多機位一樣
這個是沒必要的
單機位和多機位的問題,和單話筒和多話筒的問題同理,乾脆一起解決掉。
首先,我們看到的絕大多數電影,可以說90%以上是用單機拍的,多機位只適用於好萊塢那樣的做法,或者僅針對那種一次性不可再生的大場面,比如<亂>裡面燒天守閣那樣的情況,否則攝影師一般是不會選擇多機位的,而雙機位我個人感覺比多機位用的情況還少。
單話筒和多話筒這個問題,在技術上沒有機位那個問題那麼有原則性,但是在用DV拍攝的情況下似乎確實有必要說一說,因為用DV挺難事先雙話筒的(盡管你可以用采訪機之類的東西實現)。事實上,在一個聲音環境穩定的場景里,環境聲根本沒必要和人聲同步錄,只要大家理解了這一點,這個問題就好辦了。
就是環境音單獨錄就行了對嗎?
不過fanfan說的這種方式,在電影製作中確實會用到,我想說的只是單話筒完全可以實現和多話筒一樣的效果。
就是環境音單獨錄就行了對嗎? [/quote]
是的,但千萬記住前提,必須是聲音環境穩定的場景下。
fanfan 2008-8-27 10:28 PM
謝謝,以後拍東西的時候會注意這些問題啦:)
子川 2008-8-27 11:24 PM
回復 7# 的帖子
關於這個問題,由於現在用的是家庭用的攝錄一體機,在拍攝時把環境聲和人聲都錄在一起了,就算單再錄一條環境音軌,但人聲的軌道里還是夾帶了環境聲的,很難單獨把人聲提取出來,我指的是對話的鏡頭,那麼是不是需要後期調音解決這個問題?
mushring 2008-8-28 06:18 AM
如果你需要純凈的對話聲,只能用強指向性話筒再加前後期濾噪,沒別的辦法。
hw2ei 2008-8-28 12:49 PM
那麼是不是說人聲本身就不受環境的影響了呢?
為什麼我們需要純凈的對話呢?不是說情緒度達到60%就可以了嗎?
mushring 2008-8-28 01:05 PM
首先,完全純凈的同步人聲根本不可能存在,而通過技術手段錄下接近那個程度的人聲,也已經沒什麼用處了,因為那和錄音棚里配音的效果也沒多大區別。子川提的問題,我推測其實不是想問怎麼去掉人聲那根軌的環境聲,而是人聲軌上面的環境聲會不會影響到單純錄下環境聲的那根軌。我的回答還是需要穩定的聲音環境,至於怎麼才算穩定,不是說噪音源少,噪音多的場景也可以找到兩根軌匹配的方式,而是要看噪音源的性質,這個要自己多思考,多積累經驗。
子川 2008-8-28 04:16 PM
謝謝mushring,是的,我想問的其實就是這個意思,在一嘈雜的環境下,比如畫外有一個藍球場,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的比賽,傳過來的聲音是時高時低,此起彼伏的,所以當時錄下來的對話的人聲和後來單錄的環境聲不匹配,搭配在一起很別扭,空間感不對頭,後來我想了一下如果同時用另一台機器把比賽時的雜訊錄下來作環境聲可能就解決這個問題了,在現場噪音多的環境下,用一條人聲的音軌用在反應鏡頭上也有點麻煩,總是找不準感覺,看來還是平時練得太少,缺乏經驗.
jiangchong 2008-9-15 01:19 AM
這是一個國際聲道的問題.
環境聲不一定和對白是同步錄制的,但是大多數是在現場錄制的.這為製作國際聲道文件提供了很多的方便.
我研究過幾部外國影片提交的國際聲道文件,也製作過兩次中國影片的國際聲道文件.幾乎都採用這種方法.
環境聲的絕對穩定很難,但是我們可以錄到幾段相對穩定,沒有瞬態沖擊的環境聲不難.一般我們可以在多條相對穩定的環境聲文件中剪輯,得到一個場景中的純粹的環境聲用於提供國際聲道.
tod0501 2008-9-17 05:12 PM
jiangchong老師,那動效怎麼辦呢?我還以為是拿到各個分軌,然後掐掉對白重新配。
但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不是會損失很多?如和對白粘在一起的動效,拿不出來只能去掉。。。
這里一點那裡一點,水都沒了。。。
jiangchong 2008-9-18 11:50 PM
國際聲道 一般會分出幾個版本
簡稱DME,
D-dialog
M-music
E-effect
譯製片主要是譯制語言的部分,而且很多被當成環境聲的語言是不會譯制的,周老師好像監督過一個有空間感的譯製片錄音。
目前國內的商業譯製片做得好的很少很少。我以前對香港電影有誤解,就來自於譯製片。
tod0501 2008-9-19 10:41 PM
jiangchong老師能介紹下譯製片的流程嗎?做得好的好在哪?
謝謝老師!:)
jiangchong 2008-9-20 03:33 AM
拿到一個片子的混音母帶
1\這個母帶現在來說是一個protools的工程文件,這個工程文件裡面有很多軌道,是各種各樣的聲音.
2\把這個工程文件上的對白軌道mute掉,然後錄對白.
3\根據原來聲音的空間感,將錄好的對白加上空間感.
4\混合原來的其它聲音輸出.
簡單說來就是這樣,最難的技術在於
1\人物的聲音形象是否抓得穩
2\翻譯是否到位
3\空間感是否做得好
4\混錄時不要改變原片各種聲音之間的關系比例.( 目前這個問題很大,王樂文老師特別喜歡把對白在原來的基礎上高出10分貝,不要說是我說的,請看拯救大兵瑞恩翻譯版本)
tod0501 2008-9-20 10:58 AM
謝謝jiangchong老師!
明白了。
改變了比例就把別人之前的安排,構思全給變了,根據等響曲線。。。
破壞太大了。。。
:(
jiangchong 2008-9-20 01:57 PM
今天我晚些時候放一個工程文件的截圖上來給你看看
tod0501 2008-9-20 10:18 PM
好的,謝謝老師!
:)
jiangchong 2008-9-21 03:26 AM
這是製作的一個三分鍾的短片的工程文件.這個工程很大,聲音很復雜.
jiangchong 2008-9-21 03:36 AM
這是一個環繞聲的項目,就是通常所說的杜比數字立體聲,5.1(其實就是包括了6個母線).經過初混之後,我把軌道減少到了大約37軌.在沒有初混之前,軌道數量約170軌.
現在圖上最上面軌道是環境聲軌道,然後是音樂軌道,大約佔了一半,然後是各種補錄和擬音的聲音(中國國內俗稱音效,此舉遭周老師批後,現改成動效,美國人稱之sound effcts和Foley) ,最後是人聲(中國常稱為對白,美國人常稱這為dialog,部分比較沒有文化的老美稱之為voice) ,本片沒有voice over(中國人常稱之為畫外音)
現在正在做的工作是將音樂導出成6個聲音通道的母帶,其它聲音統統不要.
所以你看到所有的音樂軌道被我solo(獨奏)了,其它的通道進入mute(啞音)狀態.
jiangchong 2008-9-21 03:44 AM
大家看到這些音樂這么多軌,弦樂 銅管 木管 打擊樂等等,在不同的時間音量不同,空間感不同,這些樂器之間的比例不同,在環繞聲場的定位不一樣.為了方便外國人在翻譯的時候領悟我們錄音師的意圖,我們把這些聲音混合成6個聲道給他們,分別放在電影院的6組音箱里,他們是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其中銅管和木管的比例的,他們最多隻能整體讓音樂大或者小.
同這個原理,我還會把人聲,導出一個環繞聲母帶,我還會把其它聲音導出一個環繞聲母帶.
外片方會拿到 音樂 人聲 其它聲音 三個環繞聲的母帶.
他們根據我提供的人聲,配好人聲以後,和我的其它兩個母帶混合,即可得到他們國家發行的版本.
在混合過程中一般不推薦改變聲音比例,但是考慮到發聲習慣和人聲音符重音 音高等等問題,可是進行適當調整.比如中國人說話喜歡扯著嗓子說,所以國際聲道,是允許一定范圍之內的調整的.
tod0501 2008-9-21 10:08 AM
太詳細了,謝謝jiangchong老師!
jiangchong 2008-9-21 04:07 PM
[quote]原帖由 [i]mushring[/i] 於 2008-8-28 06:18 AM 發表 [url=http://www.zhouchuanji.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9215&ptid=9196][img]http://www.zhouchuanj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如果你需要純凈的對話聲,只能用強指向性話筒再加前後期濾噪,沒別的辦法。 [/quote]
在開放空間里,你無法得到「純凈的對話聲」
mushring 2008-9-21 05:18 PM
確實如此
[quote]原帖由 [i]mushring[/i] 於 2008-8-28 01:05 PM 發表 [url=http://www.zhouchuanji.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9240&ptid=9196][img]http://www.zhouchuanj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首先,完全純凈的同步人聲根本不可能存在[/quote]
jiangchong 2008-9-21 09:52 PM
我的意思是,在一個開放的空間裡面,你即使用了強制向話筒和"前後期濾噪" 也沒有辦法得到純凈的對話聲.
不知道mushring說的是哪種降噪法,可否分享一下.是采樣降噪,dehisser 或是 deesser?
mushring 2008-9-21 10:54 PM
很抱歉,我知道降噪有很多種方式,但沒你那麼專業,我不知道各種降噪方式的名稱,在工作中只能盡量依賴音效師。現在正巧有這個學習機會,希望聽聽你說說這兩種方式的區別。
用強指向性話筒再加前後期濾噪只是權益之計,我從不傾向於使用這種方式,沒別的辦法指的本身也就不是這種方法能獲得純凈的對話聲。
mushring 2008-9-21 11:08 PM
采樣降噪的英文是什麼?
jiangchong 2008-9-22 12:02 AM
抱歉,對白的聲音處理似乎不依賴" 音效師" ,沒有聽說過"音效師"這個工種,麻煩解釋一下.
回復你在動畫版的疑問
采樣降噪和後兩種降噪方式同屬於降噪的方式,只是原理不一樣.後面兩種我實在找不到合適的翻譯,所以用的效果器上的原文.
mushring 2008-9-22 12:19 AM
我在剪輯工作時,後期階段聲音相關的都交由」音效師「來處理,包括對白的聲音處理。你說對白聲音處理似乎不依賴」音效師「,你說沒聽說過」音效師「這個工種,我也沒辦法,我在上海工作時很多做相關工作的都這么稱呼,當然其他稱呼也有,不過我還沒到把女人不叫女人就認為其不能生孩子的地步。
專業詞彙還是要請教你,這不是單純把中英文對上的問題。我希望知道這幾種方式的原理和差異,我這里沒有錄音方面的專業詞典,網上也只能查常規詞彙。
[[i] 本帖最後由 mushring 於 2008-9-22 12:23 AM 編輯 [/i]]
mushring 2008-9-22 12:23 AM
如果吝惜賜教,不強人所難了。我對電影聲音挺感興趣,不過沒感興趣到要專做電影聲音方面的工作,術業有專攻么,工作時至少還是有音效師可依靠,呵呵。
jiangchong 2008-9-22 12:29 AM
只有外星人才會把女人叫外星人,
對了,你想了解哪種降噪效果器的工作原理.
mushring 2008-9-22 12:32 AM
采樣降噪,dehisser,deesser
mushring 2008-9-22 12:33 AM
地球上也只有中文才把女人叫女人。
jiangchong 2008-9-22 12:39 AM
可是有些人認為大多數女人不能生孩子,那種人大概不能算地球人.
mushring 2008-9-22 12:43 AM
[quote]原帖由 [i]jiangchong[/i] 於 2008-9-22 12:39 AM 發表 [url=http://www.zhouchuanji.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1182&ptid=9196][img]http://www.zhouchuanj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可是有些人認為大多數女人不能生孩子,那種人大概不能算地球人. [/quote]
可惜有些人認為:「叫女人的才能生孩子。不叫女人?那可沒聽說過,不叫女人的話,生孩子怎麼能靠她?」
呵呵,死循環。
jiangchong 2008-9-22 12:45 AM
[quote]原帖由 [i]mushring[/i] 於 2008-9-22 12:32 AM 發表 [url=http://www.zhouchuanji.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1178&ptid=9196][img]http://www.zhouchuanj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采樣降噪,dehisser,deesser [/quote]
好的,我可以給你解釋.
你前面說到了降噪,咱們別著急慢慢來.
好像你對降噪有一定了解,你所說的降噪是什麼原理? 先聽聽你的理解.
jiangchong 2008-9-22 12:57 AM
[quote]原帖由 [i]mushring[/i] 於 2008-9-22 12:43 AM 發表 [url=http://www.zhouchuanji.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1183&ptid=9196][img]http://www.zhouchuanj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可惜有些人認為:「叫女人的才能生孩子。不叫女人?那可沒聽說過,不叫女人的話,生孩子怎麼能靠她?」
呵呵,死循環。 [/quote]
很可惜,這句話只能從你這里聽到.
mushring 2008-9-22 01:02 AM
後期的聲音方面可不能跟你比,我可以聽出音效師對一段對白聲濾噪前後的差異,但原理和操作方面,我只會看人做而已。另外,我原文說的是濾噪,當然,這不是要扣字眼。
前期的濾噪有很多方式,我沒學過相關專業,只嘗試用口語解釋。前期拍攝,從篩選不同性質的場地這一行為就已經開始這一工作。用指向性話筒本身就是一種方式,通過指向確定的聲源,濾掉許多不同方向的反射聲音。在內景時用瓦楞箱板的內膽或者大量超市裝雞蛋的塑料殼子鋪設於天花板、四壁和地板上,可以起到降低聲音反射,從而減少聲噪的目的。用棉絮和膠布填充密封各種門窗縫隙。早期錄音棚還可以使用以一定距離並列的細木布置四壁和天花板,地板則用地毯,現在則較多使用皮革作為外牆面。在戶外,話筒用的各類毛套可以濾噪,也有局部鋪設地毯,或者在機側使用大面積的帆布格擋。
前期濾噪,亂七八糟歸納出這些。
mushring 2008-9-22 01:04 AM
[quote]原帖由 [i]jiangchong[/i] 於 2008-9-22 12:57 AM 發表 [url=http://www.zhouchuanji.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1186&ptid=9196][img]http://www.zhouchuanj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很可惜,這句話只能從你這里聽到. [/quote]
不對吧?
「對白的聲音處理似乎不依賴" 音效師" ,沒有聽說過"音效師"這個工種」
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生孩子依賴女人,生孩子似乎不依賴women,沒聽說過women?
jiangchong 2008-9-22 01:27 AM
[quote]原帖由 [i]mushring[/i] 於 2008-9-22 01:02 AM 發表 [url=http://www.zhouchuanji.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1187&ptid=9196][img]http://www.zhouchuanj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後期的聲音方面可不能跟你比,我可以聽出音效師對一段對白聲濾噪前後的差異,但原理和操作方面,我只會看人做而已。另外,我原文說的是濾噪,當然,這不是要扣字眼。
前期的濾噪有很多方式,我沒學過相關專業,只嘗 ... [/quote]
這些方法,可以理解為改變聲學環境.用的這些材料主要是對於反射聲的吸音作用.而且主要是吸高頻聲音,因為高頻聲音的波長短,容易鑽進這些材料裡面.
而低頻的造成,從前期來說是很難控制的,改變聲學環境的方法,主要是提高低頻的散射效率和做好環境的低頻擴散.
我所說的這三種降噪方法,是音頻後期的處理方法.我按照我的理解方法,說一下,說得不準的地方,請指正
1\采樣降噪 通常在一段對白的聲音裡面,會有沒有對白的環境聲,有時候這個環境聲太大,創作者不喜歡.所以我們從這些環境聲裡面選擇一段,對他們的頻率進行采樣.然後把整條聲音裡面具有這些頻率的地方降低或者徹底去掉. 這種方法,通常我們稱為采樣降噪.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如果環境聲裡面具有對白的頻率,那麼對白在處理後這些頻率也會降低,形成頻率失真.
2\dehisser 在我們的聲音世界中,有些類型的雜訊是比較典型的,比如線路的干擾,高頻的絲聲,沒有接地的聲音等等,通過這個效果器可以有效地遏制這些雜訊,並且對於原來的對白影響不大.缺點是,這類雜訊處理小國器的處理范圍有限.
3\deesser 在對白的錄制過程中,由於和話筒的距離問題,一些對白中的尖銳地唇齒音,可以通過這個小國器濾出.缺點是,濾出尖銳唇齒音的時候,也會降低對白在那個頻率的電平.
mushring 2008-9-22 01:30 AM
抱歉,對白的聲音處理似乎不依賴" 音效師" ,沒有聽說過"音效師"這個工種,麻煩解釋一下.
回復你在動畫版的疑問
采樣降噪和後兩種降噪方式同屬於降噪的方式,只是原理不一樣.後面兩種我實在找不到合適的翻譯,所以用的效果器上的原文.
只有外星人才會把女人叫外星人,
對了,你想了解哪種降噪效果器的工作原理.
可是有些人認為大多數女人不能生孩子,那種人大概不能算地球人.
好的,我可以給你解釋.
你前面說到了降噪,咱們別著急慢慢來.
好像你對降噪有一定了解,你所說的降噪是什麼原理? 先聽聽你的理解.
很可惜,這句話只能從你這里聽到.
看了你對我的問題的這些回復,我忽然發現還是早點睡吧,允許我偷懶一把。
什麼?你已經睡了?呵呵,那也好,至少有一個人得到了休息。
jiangchong 2008-9-22 01:31 AM
[quote]原帖由 [i]mushring[/i] 於 2008-9-22 01:04 AM 發表 [url=http://www.zhouchuanji.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1188&ptid=9196][img]http://www.zhouchuanj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不對吧?
「對白的聲音處理似乎不依賴" 音效師" ,沒有聽說過"音效師"這個工種」
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生孩子依賴女人,生孩子似乎不依賴women,沒聽說過women? [/quote]
不是.我的意思是說:對白的聲音處理似乎不依賴" 音效師" ,沒有聽說過"音效師"這個工種.
請問你的意思是說 音效師=?
我認為,對於電影來說,音效就是個錯誤的概念.
F. 電影中聲音的製作流程是什麼
不是音頻專業人員,以下答案僅供參考。希望有專業人士指正。電影剪輯時,第一步是對板,即把分開錄制的畫面和聲音素材同步。拍攝時的「打板」就是為了提供聲畫同步參考。這個工作一般是剪輯助理在拍攝時期完成。然後就是常規剪輯。這時剪輯師看到的素材基本是聲畫同步的。不過會有部分素材因為拍攝原因沒有聲音,例如升格或降格拍攝,特效素材拍攝等。也有現場原因導致的對話質量不高等情況。此時的對白和現場環境聲都可以算做參考聲。等影片定剪後,因為拍攝時很難做到百分百現場收錄對白,基本上都需要重新補錄部分對白或環境聲。現場拍攝的聲音環境很難控制,很難所有對白和環境聲都能收到理想效果。有時為了控制拍攝進度,或者很難反復拍攝時,就會採用後期補錄的方式。不過也有精益求精的導演會對現場聲音要求很高。婁燁導演的《推拿》在拍攝時,為了能現場錄到盲杖敲擊盲道的聲音,劇組挖開了數百米長(數據來自記憶不夠精確總之是很長一段)的人行道,在地磚下埋設了話筒。影片畫面定剪後,補錄對白和環境聲時,聲音後期人員還需要對已採用的聲音進行修飾。例如話筒員不小心蹭桿的聲音,部分需要壓制的噪音等。後期錄音室補錄的對白有時候也需要處理一下,才能和現場聲音剪輯在一起時不穿幫。全部的對白和環境聲處理完畢後,就需要根據導演的藝術創作需求,進行音效設計。音效設計和音樂作曲一般是相互結合的。進入時間點也會根據製作方法不同而不同。對白、環境聲、音樂、音效等環節全部確認後,要進行預混,確認聲音各元素組成比例。然後進行終混,完成杜比5.1或7.1或全景聲效果。以上只是大致流程和參考,僅供愛好者參考。聲音後期是非常專業化和復雜的流程,如果需要更專業化的答案,就需要音頻專業人員來回答了。
G. 影視製作的錄音基本知識
錄音是影視製作「電影聲音」的最重要的技術部門,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實用技藝,其硬體和軟體包括的范圍十分廣泛,主要的學習內容包括:聲音的物理特性、心理聲學、立體聲、監聽揚聲器和監聽環境、唱片錄音和放音、信號處理裝置,聲音的美學功能等。
1.影視聲源
電影電視和其他影視藝術作品中的發聲之源,簡稱影視聲源,與自然聲源不同的是,它不是自然聲源的簡單復制,而是經過選擇加工後與畫面匹配的藝術聲源。通常分為三大類:語言、效果和音樂。
A.語言聲源是影視聲源中最基本的聲源,包含有明確的信息。在語言聲源中,出現最多的對白形式。另一種形式是旁白(記錄片中稱為「解說」)。
B.效果聲源影視聲源中,除語言聲源和音樂聲源以外的一切聲響,都屬於效果聲源。包括:生活效果、生產效果、動物效果、械鬥效果、自然效果和特殊效果。
C.音樂聲源分聲樂和器樂兩大類。
了解這三種聲源的發生機理,對錄音師來說相當重要。
2.影視聲場
影視聲場是將自然聲場經過選擇、提煉、加工、處理的藝術聲場,或者以自然聲場為參照,人工模擬的聲場。其又分為內景聲場和外景聲場。
影視錄音聲場,在同期錄音時,是自然聲場(多指自然效果),在錄語言和在後期配音時,是人工聲場。
影視聲場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隨景別的變化而變化,有時需要增加特殊效果,如:混響,延時、加倍、鑲邊等。
評價一部電影聲音的優劣,一方面要考察其聲音的技術質量,另一方面要檢驗聲音的藝術質量,技術質量是通過聲音的.音色,動態范圍、清晰度等諸多因素來衡量,藝術質量則通過聲音的距離感、空間感、環境感、動態感等一系列因素體現出來。
3.錄音師的工作
我國採用的是錄音師全面負責制,從影片籌備期開始介入工作,掌握對聲音的控制權。歐美國家採用多個錄音師分工負責制,由同期錄音師、音樂錄音師、音響錄音師、聲音設計師、混合錄音師、聲音剪接師等共同完成一部電影。
籌備期:
A:制定錄音方案根據劇本,針對每一場景對同期錄音進行聲音構思。
B:選景同期錄音成敗的關鍵在於錄音師對聲場的選擇與處理是否恰當,所以當一場景確定後,錄音師要事前考慮選景中是否存在問題,比如有無無法避免的干擾。
C:選演員:演員結巴、口齒不清,錄音師要提出意見。
D:選擇錄音設備主要設備有:錄音機、調音台、傳聲器(MIC)、監聽耳機、磁帶等。
E:組建錄音小組可有一人或多人組成,通常錄音師需配備一個以上助手。
拍攝期:
在拍攝現場,錄音師的主要任務是:判定傳聲器的選擇、設置及路線;通過耳機視聽排練情況;實拍時掌握錄音音量;判定錄音質量是否合格。
後期製作:
A:轉錄把聲音信號從6.25毫米磁帶轉到35毫米磁片上。
B:聲畫套剪。
C:更換聲帶對不符合要求的對白或動作音響需在錄音棚內重新配音。
D:混錄包括:語言錄音、音響錄音、音樂錄音、混合錄音及光學錄音。
電影發行放映時使用的是光學拷貝,聲音和畫面被合成印刷在一條光學材料上,所以當影片的混錄雙片被審查通過後,就要從混錄磁底上將聲音信號轉錄到一條光學聲帶上,這項工作叫做「轉光」,轉光後的光學聲帶被稱作「光學聲底」,以後要用這條光學聲底印製發行拷貝。
至此,電影錄音的工藝過程結束,沖印、印刷的工作將由洗印部門去完成。
H. 如何在影視製作中錄出最棒的聲音
如何在影視製作中錄出最棒的聲音
電影中聲音的作用毋庸置疑。那麼,如何在影視製作中錄出最棒的聲音?下面是我為大家搜索整理的相關的內容,歡迎參考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好的聲音素材對於電影聲音而言確實是一筆財富,而要想獲得好的聲音,就要從現場錄音開始。一般來說,電影現場錄影中,重點工作是拾取演員的對話。為了確保對話錄音的質量,也為了便於後期聲音製作達到影片所需要的整體藝術效果,在現場錄音時要注重對話清晰度、可懂度與信噪比的提高。
1 現場錄音
第一、雙系統優先,不管攝影機是否能夠錄音。
當然,聲音直接錄到攝影機很方便,不需要拍板同步,不需要在後期剪接之前,先對准位置,而且影像檔案總會有聲音。不會出現找到影片檔,找不到聲音檔。攝影機當然就是影像捕捉的裝置,在聲音的性能方面,在過去這么多年,也有長足的進步。但是與同樣長足進步的專業錄音設備相比,總是相形見拙。比如24位元解析度、無壓縮以及高達96KHz(甚至192KHz)的取樣頻率,都不是在攝影機上可以看到的。
雖然16位元好像已經足夠,不需要24位元的144dB的理論動態范圍。的確,播放的16位元是足夠了,不過在錄制的過程中,能夠精確完全使用到16位元總是很少見的。24位元提供了寬廣的空間給拍攝錄音的動態范圍,讓後制不用到處碰壁。另外一個好處:雙系統錄音,表示不需要拉一堆線到攝影機。攝影師也不用擔心不小心搞錯了錄音的設定。
第二、專門的Boom操作員
錄音的工作,首先得把麥克風放到最佳位置。拍攝的同步錄音,為了讓麥克風不要出現在畫面中,但是還是要想盡辦法讓麥克風靠近音源,Boom man是錄音成功的第一關鍵,麥克風放錯了位置,錄音師除了干著急,一點辦法也沒有,除非自己動手,就成了Boom man了。但是錄音師如果還得處理其他的工作,Boom man更應該有專職人員,不但要專職,還得有經驗
他必須懂聲音的現象,最好懂聲學。也要懂麥克風,也得明白光影的關系,不是麥克風不要出現而已,麥克風與Boom竿的影子也不能出現。他必須像只靈活的貓,安靜無聲的行動,不會被電線、軌道絆倒,也不會一頭撞上攝影機搖竿或腳架。他也必須像運動將,長時間高舉釣竿好像以前軍人練刺槍術一樣。
第三、別以為後期製作能做到一切
有聲電影已經80多年了,不過同樣的錯誤,卻一再重復發生。聲音的重要性,永遠在影像之後。所以只要畫面ok,聲音的問題可以交給後期去解決。畫面外的汽車發動干擾聲,給後期電腦「修掉」。結果得回到錄音室,花大量的人力、時間,去做一件在拍攝現場只要再拍一次的工作,所有條件都在,只要沒有背景干擾聲。
第四、打板與記錄
打板聲對於無時間碼的雙系統製作非常重要。拍攝內容不只讓攝影機拍攝拍板的紀錄,還有將這些內容念出來,錄到檔案的開頭,對於檔案管理有很大的幫助。自己剪接很容易,問題是將你的素材交給從未謀面的編輯,要怎樣把事情交代清楚呢?
第五、環境音收錄
拍攝前一定要收足夠環境音,不能有明顯的,容易辨識的突發聲音。工作人員請安靜。如果環境中持續有不能接受的高噪音,拍攝前就要先處理干凈。也許來自空調、隔壁樂團現場表演、交通,也許是水聲、風聲......
第六、無線麥不是救命仙丹
無線是一種神奇的選擇,在甚麼都已經無線化的時代,似乎無線麥也是理所當然。不過,美國的數位電視廣播頻道已經讓許多無線麥變成廢物,空中看不見的無線信號,都會讓無線麥的聲音變得無法使用。您一定要有準備,萬一無線麥不能用怎麼辦?(現在小型高性能錄音機已經夠小到比無線腰包機還小,這也許是你可以使用的工具之一)
第七、沒有「超高指向麥」這種東西
這么比喻好了,麥克風如果用鏡頭來比擬,可以選擇的只有魚眼、超廣角、小廣角。
槍型麥=長鏡頭? 別傻了,槍型麥頂多隻能比喻成小廣角。而且聲音不像影像一樣,可以框取。您要是聽到了,那幾乎可以確定,麥克風也聽到了。 所以,麥克風,就是得比攝影機更靠近,對,你可以再近一點。
常見問題的解答
一、寄希望於後期補錄?
我經常聽見有人說「我們可以後期錄制聲音」。運用ADR,步驟是演員先聽錄制好的白,然後在錄音室通過高質量的麥克風將對白錄進相應片段,對聲音進行壓縮,均衡。但整個過程需要投入不計其數的時間和金錢,還沒有算上背景音的錄制。
二、錄音師的重要性?
如果在現場只聽一個人的,那必然是錄音師。其實錄音師的經驗更豐富,知道應該注意聽什麼,他的工作就是「聽」,他知道後期製作需要些什麼。
三、所有的工作交給一個錄音師?
正如飯店裡一個人可以同時烹飪,上菜,洗碗一樣,出於預算考慮,一位錄音師也能進行聲音錄制、混錄和配音等多項工作。但是,每項工作所需的技能是不一樣的。拿混錄來說,要完成這項工作,最好請一個擁有錄播室的專業人員,至少要有一間音響室。
四、使用不專業的麥克風?
如果這樣為什麼不幹脆使用手機攝像頭拍攝錄制電影呢?只是如果每個麥克風都可以的話,為什麼有些麥克風要上萬元而有些卻只要百八十塊錢呢?一個錄播室有各種不同類型的麥克風實在是不足為奇。想要錄制高質量的現場錄音,必須選用正確類型的麥克風。強指向麥克風適用於外景,指性麥克風適用於內景,對於范圍較小的內景,可使用無指向性麥克風。麥克風的指向性越強,它選擇性地從前方接收聲音的能力就越強,信噪比也就越高。
五、低估外景的影響?
當你檢查外景時,專業的做法是將調音師帶上,因為他知道怎麼做才能錄制出最好的聲效。一間屋子,如果沒有窗戶或傢具之類的,很容易產生回響,從而很難錄制、編輯聲音。要記住:聲音錄制中有回響你很難消除,但要加上卻很容易。
六、將音樂或背景噪音同時錄入?
如果拍攝的鏡頭通過,但混入了噪音,多麼可笑啊!一旦對白中錄入背景音,是不可能消除的。但是如果只有對白,你能很容易地加入背景音樂和必要的雜訊等。你的對白中雜音越少,越有利於後期製作。
七、我們不需要獨立聲帶?
如果你編輯對白時,在兩段對話間留有時間間隙,或者將兩個不同鏡頭中的對話合在一起時,很有可能會造成背景音有輕微的不同,一旦被觀眾捕捉到,定會使他們從劇情中分心。要想避免這一情況發生,最好錄制一條環境音軌,即在拍攝之前或之後,現場安靜一分鍾以錄制環境音,這樣就有了中性的環境音了,能為你解決麻煩。
八、任何人都能操作麥克風?
專業的麥克風吊桿操作員知道什麼能做,最重要的是,他們知道什麼不能做。當你的手在吊桿上移動時,可能會碰到XLR介面線,這些細小的聲音會隨對白一起錄制。麥克風非常靈敏,任何移動發出的聲音都會被錄進去。因此,麥克風操作員必須戴耳機,這樣就只會聽到錄制的聲音,而不受現場聲音的干擾。
九、重疊錄制對白?
你有時需要單獨改變一段對白,或者從另一個鏡頭中截取一段對白,所以對白不能重疊錄制。避免重疊錄制的好方法是要求演員分別錄制,這雖然增加了難度但減輕了後期製作的工作。
十、私自使用一首歌,事後再設法獲取版權?
有關音樂的版權問題很普遍存在。如果你的電影需要一首專門的曲子,尤其是你的演員要翻唱時,一定要在拍攝前就獲取該曲子的版權,要麼就准備一首候補曲目。因為如果你沒有獲得版權,你可能得重新拍攝或者放棄。
2 家庭麥克風錄音
好的工具:
一個好的麥克風加上好的音頻介面是好錄音的重要基礎。你並不需要一個價值上萬的麥,不過一個不錯的麥的確會起到不少作用。音頻介面需要清晰的前置放大器來減少進入錄音的雜訊。你的錄音軟體也要比較好,這樣才可避免延遲問題。在正式開始錄音之前,花點時間好好了解自己的工具。
正確的錄音格式:
你需要預先決定你要用哪種錄音格式。如果你採用8bit和8000khz來錄音的話,可別指望能得到好的結果。錄音的最佳格式是wav或者aiff。採用44100khz和16bit的設定以得到最佳質量(這是得到好質量的最小設定值,你可以設定更高的數值)。我們始終建議不要用mp3格式來記錄,因為這種格式無法捕捉到整個原始音頻頻譜。不過如果不得不採mp3格式來錄音的話,就用不少於320kpbs的設定吧。
麥的放置:
為了捕捉音頻的完整聲波范圍,錄音時麥克風跟嘴之間的距離要恰當。我們的經驗是從9寸開始。太近的話,可能會錄到呼吸聲之類。太遠的話,錄下來的聲音聽起來悶而且弱。同時你需要用一個防噴罩來濾掉呼吸聲和「b」、「p」這些爆破音。這些爆破音很難通過後期處理來解決。
注意電平:
確保你的錄音電平在綠色的.范圍內!這點非常重要,因為一旦你的音頻開始被削波(信號電平超過了0 db也就是說變成了紅色),你的錄音就會有一個很麻煩的失真,這可是後期無法處理的。不過,電平也不能太低,因為那樣會導致信號中有更多噪音。適當的-6db到-4db的電平是一個好的起點。在整個錄音過程中也要密切注意錄音電平。
不要想著靠後期處理解決:
別把錯誤拖到混音和母帶階段去移除。後期製作的後期階段可以修飾音頻,但修飾的結果還是取決於原始音頻的質量。好的錄音=好的混音,反之亦然。
雜訊——你的敵人:
確保風扇和空調都已經被關掉了。把所有門都關上,並確保你鄰居家的狗沒在叫。錄音的時候跟你的電腦保持距離以使CPU風扇的噪音維持在最小值。一直把麥克風放在支架上,這樣會使手的移動導致的噪音減到最小。
保持音準:
很多器材會在錄音過程中跑調,所以重新調音很重要。在唱的時候,別抱著一種覺得自動調音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想法。一個擁有完美音準的好錄音雖然需要多幾次嘗試,但這都是值得的。
錄制干聲:
最好在沒有任何自動效果的附加下記錄所有人聲和樂器聲。這樣的話,在後期製作中你能有更多的靈活性。一旦你在錄音中使用了附加效果,它就會成為這段音頻的一個永久特徵並且後期無法移除。如果要使用任何效果的話,盡量將其保持在最小值。
訓練你的頭腦和耳朵:
你的耳朵有多好,你的錄音就會有多好。去聽一些好的錄音或者廣告錄音並拿自己的錄音與它們比較。跟你的錄音比起來它們聽起來感覺如何?如果你對自己的錄音效果不滿意的話,那就用自己的工具和錄音器材做點試驗,看更多的教程並學習。獲得經驗和知識是沒有捷徑的。
3 錄音棚
錄音棚的演唱和一般的舞台表演是有非常大區別的。首先就是要調整聽覺感受。因為一般我們表演時,調音師會幫我們的聲音加上混響、回聲、延時等效果----通俗的說也就是一般所謂的卡拉OK效果,讓聽覺上有更好的聲音質感、聲強力度和聲線的流暢感。而在錄音棚,目的是在錄制下來的聲音基礎上,進行聲音的修正和美化。譬如:太悶的聲音可以調亮一點;太硬的聲音可以調的柔和一些;忽響忽輕的聲音可以試著調整的平均一些。特別是現在普遍都是使用數字音樂工作站,可以方便的把聲音像文字處理軟體中的文字一樣隨意剪切、粘貼、刪除……甚至可以一個一個字的進行錄制。
這里有兩個小技巧提供給大家:
1、在錄制的時候,可以請調音師給你的監聽耳機這一路聲音加一點點效果,使你不至由於聽覺上差異太大,而無所適從,不能很好的發揮出來。放心,此時錄入電腦的聲音還是未加任何修飾的原聲狀態;
2、為了適應錄音棚錄音這種對聲音的要求,可以事前在家裡演唱時,試著把混響、回聲、延時等效果都關閉或者盡量調到最小值,讓自己的耳朵進行適應性訓練,這樣再到錄音棚時,心裡有譜,就不會太過緊張了。
;I. 如果你是一位錄音師,如何製作動畫片當中的聲音
動畫片配樂包含內容:
1、片頭曲2、片尾曲3、主題曲4、變奏音樂5、場景、氛圍音樂6、MIDI製作7、錄音製作8、編輯剪輯
動畫片音樂製作步驟:
1、旋律的創作2、和聲的配置3、節奏的運用4、曲式的構成5、音色的調配
音效製作步驟:
1、收集聲音材料2、編輯3、midi製作4、擬音錄制5、音效採集6、後期剪輯7、混音8、確認9、保存材料
J. 現場錄音如何處理吶喊聲和鼓掌聲
現場錄音的話,像吶喊聲跟骨掌聲都是在節目前,然後會有一個現場導演會引導他的家去吶喊,去鼓掌,提前去採集鼓掌聲,然後再播出的時候去把收好的再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