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如何分析電影中的邏輯思維

如何分析電影中的邏輯思維

發布時間:2022-10-11 14:59:46

1. 電影所代表的形象思維,它與邏輯思維相互對立和互補,因此一般形象思維好的人邏輯思維也比較差。是否

不是,形象思維是一種偏向思維基礎的思維形式。而邏輯思維則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兩者並沒有很大的相互作用性,因此也就談不上形象思維好的人邏輯思維比較差。

2. 電影《人在囧途》的邏輯線是怎樣的

《人在囧途》的邏輯線就是「禍不單行」。

在電影中,大老闆的出行計劃基本沒有一個完成,沒坐上飛機沒坐上火車。

最後只能和同行的打工仔坐大巴車······

在中途還把錢包丟了,只能住最便宜的賓館,體驗最苦的生活。

但也是在這段路程中,老闆知道了人性的淳樸以及生活的不易,打工仔也得到了老闆的幫助,讓兩個人的人生都發生了巨變。

3. 什麼是邏輯思維能力,如何提高表達能力


所謂邏輯思維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最先創立的一種以概念的定義為基礎的一種分析和說明事物發展規律的一門科學。邏輯思維最早屬於哲學的范疇。


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基本方法是學習邏輯思維的基本概念、方法和運用邏輯思維方法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下面是整理的邏輯思維能力的技巧和提高表達能力的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一、邏輯思維能力的技巧


1.對事物產生好奇,提高想像能力。從小開始樹立一個好習慣,對事物產生好奇,從而使大腦處以思考狀態,思維能力也有所改進,有所增強,慢慢的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使思維能力逐步提高。


2.訓練心算能力,激發大腦活力。遇到比較簡單或一般的題目,訓練心算能力,使大腦處於活躍狀態,從而激發邏輯思維能力,鍛煉出一份能夠快速轉變的方法。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從小事做起。


3.多參加辯論賽。辯論賽不僅是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同時還是培養和鍛煉口才的地方,相當於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多多參加辯論賽,善於發現或想像論據是否充足,這樣慢慢的提高能力。


4.多看一些推理電視劇,培養推理能力,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一些關於推理的電視劇或者小說,都對於邏輯思維的鍛煉,都有一定的作用,從事物的一點小細節去推斷事情的發展,這樣慢慢鍛煉自己的能力。


二、表達能力的技巧


1.多看新聞與報紙,鍛煉閱讀能力,進而鍛煉表達能力。多看一些關於口才或表達方面的書籍,試著說說,每天進行鍛煉,總有一天會成功的。多看一些新聞、報紙,關注大事,為以後與人交流找到合適的話題做准備。


2.善於運用訴說來完善表達能力。表達表達,不說怎麼表達,每天都說一些話,鍛煉自己的口,提高表達能力。運用多重方法來訴說,也可以用肢體語言來判斷和完善自己的表達能力。


3.多與人交流,提高表達能力。在一些社交場合,多與人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認知。在社交場合中,主動搭訕,尋找話題,來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多參加這樣的社交活動,與人為善,鍛煉表達能力。


關於什麼是邏輯思維能力,如何提高表達能力,今天小編就說到這里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更多口才表達相關內容,小編會持續更新。

4. 分析《邏輯思維》取得成功的原因

您好,對於你的遇到的問題,我很高興能為你提供幫助,
非常感謝您的耐心觀看,如有幫助請採納,祝生活愉快!謝謝!
那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呢?
1、學會運用「PREP+A」的邏輯產出模式:P(Point,觀點/論點),R(Reason,原因/理由/根據),E(Example,實例/例證),P(Point),A(Action,行動)。在正式的談話、講演、文案中,一般可以遵循下面的邏輯/步驟:P:首先,簡潔明了的表明自己的觀點/論點/主張,也就是你在說什麼、你想要表達什麼。R:其次,說出支持你結論的「依據」,也就是回答 你憑什麼這樣認為,是基於哪種事實和解釋?E:再者,用實際的例證(資料、數據、個人例子等)來提高你結論或觀點的說服力。P:最後重復結論,確保自己想傳達的信息,已確實傳遞。A:行動就是你希望對方怎麼做(根據實際需要,一把可以省略)。
小結:簡單來講,這個模式就是先從結論說起,再說明得出結論的理由及根據,然後舉出具體事例佐證,最後再強調一次結論 。
2、日常談話練習除了正式場合,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借鑒「PREP+A」邏輯產出模式來增強自己的邏輯性。無論是你講給別人聽,還是聽別人講,都可以刻意的去思考一下「這篇稿子」中:要表達的觀點是什麼、理由是什麼,案例是什麼?這種潛移默化的練習,可以不斷優化你的邏輯思維。
3、自我提問練習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看到、聽到或讀到一些:重要信息或者讓你有觸動的信息時,都可以通過一些刻意的自我提問來鍛煉自己的思維。比如讀到一個觀點時,就可以這樣問自己:作者為什麼會從這個角度切入?作者是如何形成這個結論?這個結論有什麼缺點?如果我來寫如何可以更好?
4、電影梳理練習法大部分人都比較喜歡看電影,既然如此,我們不妨就在看完電影後,花上一點時間,梳理一下電影的情節、主線吧(懸疑、科幻、罪案類的影視或書籍效果較好,因為它們都比較考驗你的邏輯思維)。自己梳理完之後,還可以去網上搜搜別人的一些見解,做做比較,看看自己有哪些疏漏。經常這樣做,你的邏輯思維,以及記憶力都會得到一定的提升。
5、邏輯趣味題練習法

6、通過「做結構式的讀書筆記」來訓練邏輯思維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的邏輯架構,其中目錄就是作者寫這本書的基礎邏輯。所以我們可以借著做筆記來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樣一舉多得。①初步閱讀一本書,我們基本是站在作者的角度上看待問題的,為了檢驗自己的基本掌握情況,就可以通過「默寫一本書的目錄」的方式來檢驗,默寫完之後再與這本書的目錄對比。②從自身出發,思考「如果你是作者,你會怎麼寫這本書?」然後把你的寫作大綱(邏輯架構)寫出來。③讀完書之後,多多少少會有一些你比較關注的重點內容,這些內容在理解、思考之後,你又可以以這些知識點作為主題來寫寫文章。

7、通過寫作練習來鍛煉邏輯思維寫作是一種自我思考的整理,花時間架構出一篇讓別人能讀懂得文章,其實就是訓練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和組織能力。因為寫作是一個設定主題,然後尋找答案的過程,你先要定義對的問題,然後決定切入問題的角度,再分析各種角度的優缺點,最後形成自己的結論。完成這整個過程,寫完一篇文章,就等於進行了一遍邏輯思考的練習。至於寫什麼,這就很廣泛了,比如寫一個原創故事,寫一篇讀書或學習心得,或者生活感悟。等寫作能力有所提升之後,你就可以隨便找一個關鍵詞,然後以這個關鍵詞來搭建邏輯架構,寫一篇文章。

5. 邏輯思維強人進來,我想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有什麼辦法幫我多舉些邏輯的例子·像是這種語句算是邏輯

你覺得這是邏輯???
可以看看
懸疑
偵探的電影或書籍啊-
=
學好數學也是能增強邏輯能力的~
邏輯思維是建立在
分析能力的基礎上
就像你答應用題
什麼是條件
對於問題分析出問題所需要的條件-
=
你也可以選擇看看
孫子兵法
看看他們打仗的過程中
你腦海里有沒有一種大體的畫面
-
=
比如說
迂迴戰術
舍近求遠
兵貴神速
左右突襲
再想想為什麼要以這種方式對付敵人……等等等等
多看看
文章
看看裡面內容
比如說一篇議論文
什麼是論點
什麼是論據
這些論據從什麼方面
突出了作者的論點
你也可以從很多問題入手
不一定非要來這里提問
刻意的讓別人教你如何如何

6. 什麼是電影電視的思維方式

給你找了一篇文章,你參考行不行:
電子文化影響下的在世方式、思維方式和世界模式

摘要:從三大方面認識電子媒介對文化的影響:一是電影、電視、電腦的產生對哲學和美學觀念的影響;二是電影、電視、電腦對思維方式的影響;三是電腦網路對人的活動和行為模式的影響。總之,網路改變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因而需要對電子文化進行深入的研究與科技人文性調節完善。

關鍵詞:電子媒介;哲學;美學;思維方式;在世方式

一 電影、電視、電腦與哲學/美學觀念的演進

電子媒介產生以來,與視聽形象相關的三種重要的電子媒介,即電影、電視、電腦,一方面對全球美學、哲學、文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另一方面又成為美學、哲學、文化的歷史變化的一種表徵。

(一)電影與觀念體系

電影的出現,順應了美學理論從摹仿到表現的轉折,標志著從反映世界的現實主義到表現界的現代主義的轉向,契合了從古典哲學向現代哲學的嬗變。

歷史可以用多種方式去劃分,用多種類型物象去表徵。如果從媒介變化的角度去看歷史演變,那麼現代性在西方的發生與印刷文化的產生大致上是同步的。建立在印刷文化之上並因這種技術條件而繁榮的小說,也於此時產生。小說成為西方進入現代性以來最主要的審美形式。作家獨居一室的獨創式的小說生產方式,小說的欣賞方式(讀者獨居一室的閱讀),都與西方的個性文化相契合。小說的敘事特點與西方正在展開的全球擴張的關系,賽義德講得很好,小說的創作模式以巴爾扎克和左拉為代表,體現了作品與現實、歷史的密切關系。小說理論的主潮是摹仿理論和典型理論。電影創作變作家的個人性為導演、編劇演員、美工、攝影、剪輯一體化的集體性和企業性,生產流程以剪輯為最後結果,在編劇、表演、攝影

過程中出現的藝術創造和與現實的關系只是初階段,現實在分景頭拍攝中已經按藝術的方式分割和重組過了,在最後的剪輯中又被做了質的改變,蒙太奇成了電影的本質。從庫里肖夫1920年的經典例子,可以體會電影蒙太奇的「魔術」:

1一男青年從左邊走來;

2一女青年從右邊走來;

3兩人見面、握手,男青年用手指點著;

4一幢白色大建築物(美國總統的白宮);

5兩人走向台階。

實際上,每一鏡頭都是在不同地點拍攝的,白宮鏡頭是從影片上剪下來的,但按如上秩序組以後,就成了在同一地點連續發生的事。現實必須經過變形、變體、變意,才能成為藝術。藝術哲學和美學上的重要觀念如荒誕、表現、直覺、無意識等,通過電影與現實的關系都能得到具體而深刻的理解。現代藝術的其他門類如小說、繪畫、音樂等何以產生不同於古典形式的變化,在理解了電影之後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電視與觀念體系

電視的出現及普及化,不但在時間上與現代向後現代的轉變大致同步,而且在美學上和哲學上的表現也支持了現代向後現代的轉變。電影藝術具有美學的統一性。電視則變成了對世界的全方位的覆蓋,它把各種不同領域的內容都整合到自己的節目表和欄目框中。電視的內容顯示了後現代的哲學意蘊:無中心,電視的形式則表現為後現代的美學風格:拼貼。電視節目前後之間,從政治新聞到幽默小品,從歷史追憶到電視購物、從經典影片到體育直播,不同的邏輯前後並置。一個節目之中不斷穿插廣告,形成大相徑庭的兩種敘事。電視雖然不斷地在現象上分解現實世界,但又執著地在本質上結構著一個本體世界,正如存在主義的存在者與存在,精神分折的意識與無意識,結構主義的表層現象與深層結構,現象神學的世界現象與隱匿的上帝等等理論形態一樣,電影表現了現代主義對深層結構的信仰。而在電視時代,你往往拿著遙控器從一個頻道換到另一個頻道,顯示了後現代無中心的播散。電視以一種嶄新的方式突出了後現代的景觀。後現代的哲學和美學都在電視上得到了具體而生動的體現:平面與深度,碎片與整體,中心與邊緣,結構與解構,原意與詮釋,都在電視形式中得到了新的後現代式的呈現。

(三)電腦與觀念體系

電腦的出現,改變了由電視為主潮的美學觀,它把後現代的拼貼深入為一種全球化的播散,產生了從後現代哲學與美學向全球化哲學和美學整合的轉變。

從現代性在西方興起以來,一個統一的世界史才得以形成。到電腦時代,它的豐富性和本質同時得到一種最本真和生動的呈現。盡管電視呈現了一種後現代的多樣性碎片結構,但它還是用一種節目表的方式,用整體統治著碎片;互聯網卻使一個後現代的碎片在全球流動起來,這是一個難以有序管理的「無」的流動:它與電視、電影、報紙等其他媒介的「有」一道構成一種無結構。一種最徹底的「民主」在互聯網中實現了,古典的時空結構在互聯網中被改變了。從書籍、報紙到電影、電視,都是一種有序的線型結構,由一個整體所控制仍然可以組成一個中心性思維;互聯網則形成了一個無中心無邊界的互纏大網,徹底地抹去了邊緣與中心的界線。德里達關於本質的追求在時間和空間兩方面都遭遇無始無終的延宕的理

論,福柯關於散落性、偶源性、差異性、斷裂性的論述,詹姆遜、波德里亞等關於後現代美學風格的擬像、平面、碎片、拼貼、挪用、戲擬、無深度、無歷史、反總體等描述,都在互聯網中得到具體體現,且這種體現不再局限於高度發達的西方社會,而是全球范圍內無始無終的無限循環地流動著。電腦呈現出了一種新的層級結構:它不同於以前的直線邏輯,呈現循環聯結,有異於以前的金字塔調控結構;還呈現一種無邊性流動邏輯,不同於以前有整

體性可逐層定義的穩定邏輯。可以說,全球性的互動在電腦中得到了最生動最直觀的體現。因此到電腦時代,電文化才達到了質的高峰,電文化與印刷文化的質的區別才得到了最本質的凸顯。在互聯網上漫遊的人,都會感受到它的層級結構方式。你讀一篇文字,其中有一些重要概念,你想徹底弄懂。而這些字有不同於文中其他文字的醒目的顏色,這意味著它們是可以點開的。點開之後,就進入到了文件的第二層。第二層中又有一些費解的地方,這些地方又可以點開,你就進入了文的第三層。以此類推。但這些層級不只是一層層的進入和一層層的退出,而是可以越層跳出,甚可以回到原先的某一層。因此,各層的關系是循環的。某一具體文件是整個互聯網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與整個互聯網中的各種文件形成了一個互相溝通的網路。這種新的編排方式帶來一種新的感受方式,它將形成一種新的思考問題的方式。

互聯網出現以前的寫作和閱讀,是與讀書相一致的,即從一行到下行、從一頁到下一頁。而互聯網的編排和閱讀是有層級的在各層之間上下跳躍。因此,由讀書文化帶來的是時間直線型的由此及彼的推理邏輯;而互聯網文化帶來的,是空間並列型的彼此互動的回環型思維邏輯。在互聯網邏輯中,一個文本與其他的文本內在地聯系了起來。一方面,該文本本身是不完整的,另一方面,它又與其他的文本相溝通,使它具有一種潛在的深度,它隨時可以向各相關方面拓展自己,從而具有一種可以變異的深度。當你進行軟體寫作、以計算機的層級方式編排自己的作品內容時,你就正是訓練自己一種新的邏輯,一種更符合於全球化的地球村概念的邏輯。

一種新的全球化的哲學和全球化的美學已經、並還將繼續從互聯網中產生出來,它們通過互聯網的實踐而得到人們的理解。正是這一意義上可以說,媒介本身就是一種世界觀。理解了這一點,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媒介與世界、美學、哲學,以及人類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在嶄新的全球化時代的新型結構和新型關系。

二 電子文化與新的思維邏輯的演進

在電子文化以前,主導文化的是印刷品。印刷物不僅是一種媒介方式,一種載體形式,還是一種思想形式,一種邏輯方式,一種在近代得以體系化的邏輯在此基礎上得以產生。這是一種視的、切割的、分類的、幾何的、三維的、線型的、理解的邏輯,近代以來的思想體系就是建立在這種受印刷物影響的邏輯方式之上的。

電子文化產生以後,特別是其中的主要形式如電影、電視、電腦出現以後,一種與印刷時代不同的新邏輯形式出現了。因此,要理解西方近代思想與現代思想和後現代思想的區別,就要理解印刷文化與電子文化的區別;要理解近代邏輯思考方式與現代邏輯思考方式和後現代邏輯思考方式的區別,也須理解印刷文化與電子文化的區別。在西方人的思想中,近代與現代的區別是存在的從媒介的角度看,這兩個時代就是印刷時代與電子時代的區別。

電子時代形成了自己的不同於印刷時代的新的思維邏輯,而這種新的邏輯思維又藉助電子化對文化觀念體系產生重要影響的三種樣式,電影、電視、電腦,產生了三種思維邏輯,並以這種新邏輯深深地影響人們思考世界的方式,也深深地影響了世界向人們的呈現,還深深地改變了人們在世界中的活動方式。

(一)電影與蒙太奇邏輯

電影製作的組織方式,給了世界一種蒙太奇邏輯。蒙太奇就是剪輯一詞的法語音譯,其原則就是剪輯原則。是蒙太奇的邏輯構成了電影。在電影生產中,每一鏡頭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時間里拍攝,但卻被組合成一個完美的整體。在電影製作中,每一時空的拍攝是真實,而剪輯成的電影是虛構;在完成的電影中,剪輯而成的電影呈現為真實的,而其真實性是建立在大量的碎片鏡頭上的這樣的電影組成原則使我們對真實這一命題發生了根本性的改在古典的小說和繪畫中,如何表現現實的真實是一個完美地復制現實的過程;而在電影中,蒙太奇邏輯點碎為全、點鐵成金,呈現給了人們一部部逼真現實的電影,而這樣真實的電影又讓人們對與電影畫面相似的現實真實產生了一種疑問。蒙太奇可以創造電影,也可以創造現實。在這一意義,整個現代性過程不妨看成一個蒙太奇的邏輯過程,歷史像一位電影導演,從17世紀以來,把一個分散的世界史變成了一個統一的世界,各種不同的文化被組織進了整個世的現代化進程之中。蒙太奇邏輯讓我們用一種新方式去看待現實,思考現代的本源,理解世界的組織方式。

(二)電視與遙控板邏輯

電視的出現和普及,使其成了人們文化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天天看電視,一種新的邏輯就在其中產生出來。這就是遙控板邏輯。如果說,電影的蒙太奇邏輯是一種導演的邏輯、一種從創造者的角度去組織世界的邏輯,那麼電視的遙控板邏輯則是一種觀眾的邏輯、是一種從觀賞者角度重組虛真世界的邏輯。電視也有製造的一方,電視的創造是面對世界、以不同的頻道展現這多樣性的世界。從這一角度看,電視與電影一樣,是有中心的。一方面,電視機中的頻道並置,顯示了無中心的多樣化拼貼;另一方面,其欄目編輯和頻道體系又體現了一種中心化原則。但觀眾在觀看電視上是自由的,觀眾對欄目的選擇是以遙控板來實現的;電視的呈現為遙控板所控制。如果說,在電視時代,世界的圖景主要以電視的形式呈

現出來,那麼電視的呈現則以一種遙控板的邏輯組織起來。如果說,電視節目本身有自己的一致性和體系性,那麼在電視播出的過程中,這種一致性和體系性總是被遙控板打亂,以一種碎片的式呈現出來、以一種千奇百怪的組合方式,出乎任何人的意料之外呈現出來。遙控板的運動把不同的言說和畫面組合在一起,產生了一個真正的後現代效果。遙控板的主導地位顯示了電視時代觀者的主動性和主宰性,也顯示了觀者的任意性和主觀性。最主要的是,它構成了電視畫面的呈現邏輯。而遙控板邏輯成為後現代時代人們觀看世界的一種主要方式,同時也影響著人們思考世界的方式和世界的呈現方式:伊拉克的戰爭,印度洋的海嘯,南美洲的反毒,巴西的狂歡節,香港的選美,周傑倫的演唱……均在遙控板的邏輯主導下,向人們呈現一種由後現代的碎片組織起來的世界景觀。

(三)電腦與點擊邏輯

電腦網路的出現,給了世界一種點擊邏輯。通過點擊,可以自由地在各種網站游來游去、在各個層級間隨進隨出,在各種內容中自由跳躍;電腦內容的出現是按點擊邏輯方式呈現出來的。如果說,電影的蒙太奇邏輯是一種導演的組織原則,電視的遙控板邏輯是一種觀眾的組織原則,那電腦的點擊原則是兼有兩者內容的一種全球互動和主體間的對話原則。

從互聯網的組織方式來說,它具有電影蒙太奇邏輯的特徵,從空間上說,它不像電影那樣凝聚為一個藝術作品,而是把整個世界網路進來;從方法上說,它用的是蒙太奇的精神,可以把任何事物無論是同質還是異質、無論是此地還是彼地)都納入到自己的整體之中。正因為其空間的廣大和無限,它形成了完全不同於電影的整體性,而形成一種與後現代和全球化相一致的整體。具體來說就是:第一,這一整體沒有固定的部分,隨時都有網址加入進來、也隨時都有網址退出去。網的增多或減少不影響其整體性。第二,整體內部之間沒有固定的關系。一個網址可以與這一些網址相關聯,也可以與那一些網址相關聯。網路整體的內部關系、某一網址的具體內容,可以與各種不同網址的不同內容進行無限豐富的組合。這特別從網路搜索中表現出來:輸入一個片語,得到一種組合,對這一片語添一詞、減一詞、改一詞,會得到不同的組合。網路世界與電影和電視世界有本質的不同,還在於它對印刷物的包容。在這一意義上,電腦的出現象徵了電文化對印刷文化的最後勝利。電影的出現不能使電文化居主要地位;電視的出現並佔領了文化的主導地位,但它不能包容書籍;電腦網路卻可以把一切形式、一切時代的東西(包括印刷時代的東西)都包容進來。你不能在電影和電視里讀書,卻可以在電腦里讀書。到這時,電文化真正成了文化的主流。

網民上網的觀看方式具有電視遙控板的邏輯特徵。上網的人都可以選擇自己想看的網址和網頁,並在眾多的網址網頁中往復。與電視頻道相比,網路的網頁要多出萬億倍。在這樣一個無限的空間中,遙控板的邏輯得到了最大的發揮,這種邏輯的本質和效果也得到了最大的顯現。網頁越多,上網者的主體性就越是突出。這些網頁在類型上、內容上、風格上、形式上無論怎麼不同,都被上網者的點擊組織了起來。點擊給了上網者以最大自由,也給了上網者以自己為中心的組織世界的方式。

從這一方面看,點擊不過是遙控板的擴大化;點擊原則的本質在於:互動和對話。這才是電腦與電影和電視最大的不同,這才是點擊邏輯與蒙太奇邏輯及遙控板邏輯的最大不同。在電影院,你不能在看電影時與電影對話;看電視時也不能與電視進行對話;但上網時上網者卻可以通過點擊,與網頁板主及任何其他的上網者進行對話,可以把自己的意見貼上去立即成為網頁的一個組成部分。正是在這樣一種互動與對話中,點擊行動成為最能代表全球化時代中人的存在方式的行為,點擊邏輯從而成為最能代表全球化時代的文化邏輯。

三 電腦網路與全球化時代的觀念形態

上網已經成為社會的運行方式的一種必要形式,成了個人生存方式的必要部分。人們與網路打交道、通過網路與世界打交道,日復一日的「在線行為」改變著人的活動模式和社會模式,當然也改變著人的觀念模式。

網路對觀念形態的改變這一主題,自電文化產生以來就不斷地被討論。電影出現、廣播出現、電視出現、電腦出現,每一次都把哲學的改變引向一個新的台階。如果從媒介的角度來劃分時代,那麼其口傳、文字、印刷和電子形態則構成了人類演進的不同階段。如果說報紙是印刷時代的最高點(在報紙里,文化中的一切內容都可以被容納進來),那麼電腦是電子文化的最高點(在電腦里,文化中的一切形態,包括印刷時代的報紙),都可以被容納進來。電腦網路的產生伴隨著一個新的全球化浪潮的出現,即以電視和電腦為主導的新的信息方式導致的信息全球化,以資本跨國流動為特徵的經濟全球化,以兩極世界消失、世界重尋政治新秩序和全球各種文化力量都捲入其的政治全球化,以消費在社會中佔主導地位的趣味全球化,以網路、電影、電視、錄像、歌曲、服裝、飲食、旅遊、廣告等形成文化工業和流行模式的文化全球化……在這方方面面之中,電腦網路都起著自己的作用,充滿了時代的活力。從而,電腦網路也成了全球化時代觀念形態轉型的質點。它主要表現為五大方面:

第一,時空結構的轉變與「我在模式」 網路導致了時空觀念的轉變。人是生存在一定的時之中的,「我在這里」是古典哲學的出發點,而「這里」就是一種時空模式的規定。在以前(口傳、文字、印刷)時代,從空間上說,人與「那裡」是分離的、「這里」意味著「此時」;從時間上說,人與「時」是分離的。而在電文化里,當人們打越洋話時,「這里」與「那裡」 突然結合在一起;衛星電視的現場直播,對兩半球之間的白天黑夜等「此時」「彼時」的時間觀念進行了重組與共享;網路聊天室更是把天涯海角連結成一個共時性和共地性的存在。從電話、廣播、電視到網路,電文化在時空結構的轉變上達到了一個新的質點,時間的

差別和空間的距離已經具有了完全不同的意義,時空的新結構形成了新的「我在模式」。網路的視屏對話,使「我在」以一種新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是一種全球化時代的我在,是以前任何時代都難以想像的。一系列全球時代的特點,哲學的、美學的、文化的……都從這一新的「我在模式」中得到理論的說明。

第二,組織世界方式的轉變與「點擊原則」 網路引起了組織世界方式的轉變。基於某種原則,人對世界的定義,是把世界組織成為一個整體的時候才完成的。不同的時代對世界有不同的組織方式,這種組織方式就是一套邏輯體系。這套邏輯貫串到一切方面:哲學體系,文學結構,美術形態,建築樣式……在電腦時代,一種新的邏輯方式產生了,這就是前面講過了的「點擊邏輯」。點擊,成了組織世界的方式。

第三,意義生成形式的轉變與「跟帖模式」 網路引起了意義生成方式的轉變。在前電腦時代,意義是由主體在一個固定的范圍中定義出來的,這一范圍無論是領導的辦公室還是電視的總編室,都是固定的;意義在定義好了之後再提供給公共空間。而在網路上,一個思想出現後可能馬上就有跟帖意見出來,對已成思想形成了批評或解構,使一個發布的思想進入討論和爭辯的場地。這使得人們在辦公室和編輯室的思想還未形成自己的公共思想或意象時,就已經被阻擊、被點染、被變形,帶著一串跟帖附加物一道出現;而網路的寬闊使這些跟帖可以來自四面八方、各色人物。因此,跟帖過程使思想的網上發布在形成一種公

共思想或公共形象時,已經有違初衷、失去了原來的統一性。網路的跟帖模式改變了意義的生成過程,使意義的形成變為一種更容易被討論被批評的共謀活動和群體修改完善過程,由此形成的公共思想和公共形象更具全球化時代的妥協性、整合性與全息性。

第四,公共舞台形式的改變與「眾說原則」 跟帖模式是與網路特性決定的,網路構成了全球化時代的公共舞台。這一公共舞台與前電腦時代公共舞台的最大的不同,就是網路本身的「眾說原則」。在前網路時代,任何一種公共言說都是有計劃地被組織和被控制的:報紙、出版社、電視台的編輯,對公共言說進行最後的總把關。這是哲學總體性、社會總體性、思想總體性的現實基礎。而在電腦時代的網路上沒有一個總編緝,人人都可以出場發言,公共舞台上前網路時代的「主說原則」變成網路時代的「眾說原則」。世界上四面八方、上中下流之各色人物,不管有多大的觀念分野、理論高下、價值差異,都可以各抒己見出場發言。網路的「眾說原則」已經開拓出了一個巨大的公共領域,並產生著巨大的影響,且表徵了

全球化的主要特徵。其他的公共言說方式,都不得不面對這一新的言說方式而改變自己的結構。

第五,人格整合方式的改變與「虛擬世界」 與實在的現實相比較,網路是一個虛擬世界。在網上出場,可以用假名,像演員以角色的方式出現在舞台上一樣。這一點使網路具有了另一種功能,成為人格的一種整合方式。按精神分析學看,人的人格包括慾望性的本我,社會性的自我和神性的超我。在前網路時代,慾望性的本我受到社會性本我和精神性超我的壓抑,進入無意識;這些無意識一旦想出現,就要受到意識和精神的檢查,不得不以夢的形式或藝術的方式曲折地表現出來。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說,人心中的一些東西,人不願以自己的名義說出;當在舞台上有了角色的名義,人就可能自由地說出。網路的虛擬世界,恰如一個人人皆可出場做演員的公共舞台,有了這虛擬時空,人就可以自由的表現自己,網路從而也可以成為類似於夢境和藝術一樣的人格整合方式,一方面,網路上的出場與夢境和藝術不同,它是現實的,人們自己清楚自己在上網;另一方面又是虛的,人意識到別人不知道自己是誰。

正是網路虛擬世界提供的這種虛實合一的特徵,人可以在網上進行自如的表演。在這網路表演中,人格心理上的本我/自我/超我達到了一種統一。從這一意義上說,網路的虛擬世界給了人一種人格整合的方式。總而言之,網路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改變著人們的觀念。這種改變意味著什麼呢?這正是需要網路時代的人們去深入思考的。

7. 怎樣增強邏輯思維能力

怎樣增強邏輯思維能力

怎樣通過訓練增強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呢?根據我所知道的,給大家提供三個建議:
首先建議看懸疑類,破案類電影。因為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我嗜好的只有兩類:一是喜劇類的,可以每天給自己的精神帶來一些歡樂,每天哈哈大笑之後,不由地呼吸舒暢,神清氣爽;二是推理類的,這類影片常常可以激發好奇心,讓人處於思考和探索的狀態,能夠有效地鍛煉到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其次利用邏輯性較強的經典著作訓練邏輯思維。讀一些邏輯性較強的經典著作,要抓住著作的條理性和邏輯,建立在理解書中概念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模仿其中的推論,復現書中的關鍵內容為止。這時候,我們知道知識的來龍去脈,我們是通過思維而獲得知識,而不是通過大量的熟背強記知識,知識更具有邏輯的使用價值。
最後認識邏輯的一些基本原理。邏輯的一些基本原理、規律可以作為思維工具的知識,這一類知識不僅僅要讀懂,而且要永久記住。因為我們的知識的大廈往往是由這些基本原理、定理做根基,如果不能牢牢掌握住這一類的知識,知識大廈往往搖搖欲墜。
因此還可以看一些提高邏輯的書籍,這里我也推薦幾本:《邏輯思考力》、《金字塔原理》、《批判性思維工具》、《系統之美》等。
我堅信只要經過你的努力,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增強邏輯思維能力。

8. 如何鍛煉邏輯思維能力

首先要明白什麼是邏輯思維

智庫網路里是這樣說得:邏輯思維是人們在認識過程中藉助於概念、判斷、推理反映現實的過程。它與形象思維不同,是用科學的抽象概念、范疇揭示事物的本質,表達認識現實的結果。邏輯思維是一種確定的,而不是模稜兩可的;前後一貫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有條理、有根據的思維;在邏輯思維中,要用到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和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方法,而掌握和運用這些思維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邏輯思維的能力。


就像流程圖一樣,程序是一堆電腦指令的組合,好比上小學時我們查字典學漢字、學成語,之後學習如何利用習得的漢字、成語組成句子,進而撰寫文章一樣。

程序中的基本指令就像是漢字,寫成可重復利用的方法或對象就像是成語。最終要完成項目,就必須融會貫通、學以致用,確保程序在執行中不會出現不可預期的錯誤。

無論是思考,還是思維,都依賴於你的各種基礎知識,沒有底層知識,你的思考大多隻能篇浮以表面。而鍛煉邏輯思維,是一個長期的事。還需要不斷的積累與練習。經驗,也很重要。

閱讀全文

與如何分析電影中的邏輯思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瘋狂的外星人主題曲下載 瀏覽:933
電影成績單分析 瀏覽:974
微電影高校數字藝術作品 瀏覽:324
不能抬頭看天空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743
展廳時間電影 瀏覽:645
文藝電影怎麼剪 瀏覽:923
電商企業微電影 瀏覽:439
兒童犯罪微電影 瀏覽:839
電影山村老屍完整版西瓜視頻 瀏覽:767
世界上第一部雙語字幕的電影 瀏覽:406
2021年中國春節電影票房 瀏覽:7
犯罪微電影劇本 瀏覽:767
三界傳說之鯉魚精電影完整全集 瀏覽:79
韓國電影雪花女神龍主題曲 瀏覽:911
草原羊是哪個科幻電影 瀏覽:460
變形金剛5電影上映時間 瀏覽:460
飲水機刷火鍋哪個電影 瀏覽:990
抗日戰爭感動電影 瀏覽:844
黃渤最新電影冰之下 瀏覽:988
懷舊電影全集洪金寶 瀏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