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夏衍電影文學獎評審時間

夏衍電影文學獎評審時間

發布時間:2022-10-09 02:54:17

⑴ 夏衍的資料

夏衍是中國著名文學、電影、戲劇作家,文藝評論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左翼電影運動的開拓者、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祖籍河南開封,1900年10月30日生於浙江省杭縣(今浙江杭州)。

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小時家境貧困,1919年在家鄉參加「五四」運動,與同學一道發起並創辦了當時浙江第一個進步刊物《雙十》(第2期改為《浙江新潮》)。1920年,他赴日本留學,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4年,他經孫中山先生介紹加入中國國民黨,擔任國民黨駐日總支部常委兼組織部部長。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工人運動及翻譯工作,譯有高爾基的《母親》等外國名著。

1929年,他參加籌備左翼作家聯盟,次年當選「左聯」執行委員,並與鄭伯奇、阿英、沈西苓等人創辦在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下的第一個戲劇團體——上海藝術劇社,推動了革命戲劇運動的發展。1933年以後,他擔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員、電影組組長,成為我國進步電影的開拓者、領導者。

抗日戰爭爆發後,夏衍在上海、廣州、桂林、香港主辦《救亡日報》、《華商報》,後輾轉到重慶,任中共南方局文化組副組長,在周恩來直接領導下主持大後方的文化運動,特別是戲劇運動,同時從事黨的統一戰線工作,曾任《新華日報》代總編輯。

抗戰勝利後,他先後在上海、南京和香港等地領導黨的文化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他在上海領導文化事業,創辦電影文學研究所。1954年被任命為文化部副部長,主管電影及外事工作,為培養電影事業的新生力量作出了貢獻。「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林彪、「四人幫」的殘酷迫害。1977年後,他先後擔任對外友協副會長、中國文聯副主席、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等職。1982年,他當選為中顧委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

夏衍1900年10月30日出生在杭州府任和縣嚴家弄內一座五開間七進深的房子里.作家、劇作家。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1915年入浙江甲種工業學校。1919年,參與創辦並編輯《浙江新潮》,開始走上文學道路。1920年畢業後赴日本留學,接受馬克思主義,參加日本左翼運動。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在上海從事工人運動及翻譯工作,譯有高爾基的《母親》等名著。1929年,與鄭伯奇等組織上海藝術社,首先提出「普羅列塔利亞戲劇」的口號,開展無產階級戲劇活動。1930年加入「左聯」,當選為「左聯」執委。1933年後,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員、電影組組長,為中國進步電影的開拓者、領導者。

創作有電影劇本《狂流》、《春蠶》,話劇《秋瑾傳》、《上海屋檐下》及報告文學《包身工》.
改編創作《祝福》、《林家鋪子》等電影劇本,著有《寫電影劇本的幾個理論問題》等理論專著。著述甚豐,有《夏衍劇作選》、《夏衍選集》、《夏衍劇作集》、《夏衍電影劇本集》、《夏衍雜文隨筆集》、《夏衍論創作》等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3493979.html?fr=qrl3
親近夏衍
他,曾當過染坊店學徒;他,曾入日本明治學校電機科學習;他,曾加入國 民黨;他,又加入共產黨;他,還曾翻譯了高爾基的名著《母親》。

他是誰?他不就是夏衍,生於浙江杭州的夏衍嗎?

啊,夏衍舉世聞名。他出生於1900年10月30日,本名為沈月熙,字端軒,祖籍河南開封,他是一位我國著名的革命文藝家,受到過不少人的稱頌。我曾經去過夏衍故居,並仔仔細細地參觀一遍。這里,沒有什麼精美的雕刻,只有普普通通的牆壁、桌椅。這里沒有什麼豪華的物品,只不過是一個院子、一個廳和幾個卧室罷了。看得出,這里十分的安靜,只有一些鳥在叫,倒是個讀書寫作的好地方。夏衍故居一行,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夏衍一生發表的巨著數不勝數,其中有小說、有話劇,這些受到了國家與人民的喜愛。夏衍的每本作品中都富含著深刻的教育思想。例如《包身工》,是他1936年6月創作了的報告文學,反映包身工在資本家剝削下的慘痛生活。1945年,他創作的劇本《芳草天涯》,描寫出抗戰中知識分子的愛情生活,引起文藝界爭論。此外,還有《泡》、《自由魂》、《在烈火中永生》等等。

夏衍正因為有著豐富的知識與愛國主義思想,所以他是多麼偉大。夏衍也是受過挫折的,他在1965年被免職,到山西介休參加「四清」活動;他在「文革」中度過了八年零七個月的「監護」生活,留下了無法治癒的殘疾。盡管殘疾了,但他身疾心卻不殘,他憑著一股力量,繼續奮斗,為自己的事業奮斗,為國家奮斗,不斷工作,不斷出版自己的作品。這真是讓人驚嘆不巳。這就是夏衍那非凡的毅力嗎?

夏衍人格之美,也是令人由衷贊嘆的。作家蕭紅在香港病逝了,4年後,夏衍在這戰亂時期,冒著生命危險去為蕭紅掃墓,甚至為蕭紅發表了《訪蕭紅墓》。這行動不僅表達了夏衍對蕭紅的欽慕之感,更是表現出他那寬廣平易、念舊故人的人格美。夏衍是一位老共產黨員,但在別人眼裡卻不是,他如同平常人一般,沒有老革命的架子,渾身更是沒半點黨的威風,他是一位老人,一位和藹而又可親的老人。這樣的共產黨員,誰不愛戴?誰不尊敬?

夏衍啊,你雖巳長埋於黃土,但你卻給人們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不愧為傑出的作家,更不愧為一個可親可敬的老革命,我們永遠懷念你。

身負國家重任的朝廷命官一個個成了階下囚,紛紛來走賽金花的門路,以求苟全性命,連赫赫有名的中堂大人李鴻章也不例外,為了討好主子早日締結和約,也拜倒在賽金花的門下,可是當帝國主義者走後,一幫官僚政客們再次統治了北京城的時候,卻認為天下罪過之大,莫過於賽金花"跟紅毛子睡覺",而急急忙忙地把她趕出了北京城。劇中的左侍郎徐大人說:咱們中國在國破家亡的時候,靠女人來解決問題的事情,本來是不稀奇的。一句話就說破了這個反動政權腐敗、昏庸的本質。雖然該劇有一定的現實諷喻意義,但是由於對以一個女人憑借色相挽救民族危亡的屈辱情節缺乏鮮明的臧否態度,對賽金花有一定的同情,再加上評論界的一些有時分寸的贊揚,所以影響了作品的思想高度。

1983年夏衍拍攝的電影《秋瑾》

歷史劇《自由魂》:不久,夏衍又創作了歷史劇《自由魂》(後改名《秋瑾》),選取了為革命而獻身的烈士徐秋瑾短暫一生中的片斷,展現了她以身殉志的悲壯歷程。和《賽金花》不同的是,該劇是以積極的正面主人公為榜樣,高揚的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和捨生取義的革命氣概。

戲劇創作的轉變:夏衍在回顧他的創作道路時曾經說過,他早期創作的獨幕劇《都會的一角》,多幕劇《賽金花》《秋謹傳》,都是"很簡單的把藝術看作是宣傳的手段",為了"在那種政治環境下表達出一點自己對政策的看法",如寫《賽金花》是為了罵國民黨的媚外求榮,寫《秋謹傳》是為了所謂的"憂時憤世",因此,這些劇作雖然已經顯示出夏衍的創作才能以及他戲劇風格的某些特點,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將劇中人物作為時代傳聲筒的席勒化傾向,直到學習了曹禺的《雷雨》和《原野》,才懂得了"必須寫入物、性格和環境",因此,從1937年創作的《上海屋檐下》開始,他實現了創作的根本轉變:即從席勒化向莎士比亞化的根本轉變。他開始把劇本創作的焦點集中在了"人物性格的刻畫、內心活動的描繪",把當時時代特徵反映到了劇中人物的身上。但在具體怎麼刻畫人物性格等方面,夏衍又根據自己的藝術個性,形成了區別於曹禺的獨立創造。

3、《上海屋檐下》

夏衍《上海屋檐下·自序》手稿
《上海屋檐下》是夏衍傑出的現實主義力作,也是他自覺實踐現實主義手法取得的重要收獲,因此,雖然在此之前他已經寫過三個劇本,但卻仍然堅持《上海屋檐下》是他創作的第一個劇本。

主題:劇本描寫的是生活在大上海城市底層的一群小市民和貧苦知識分子平凡的、令人詛咒的生活,通過五個家庭的不同遭遇以及相同的不幸命運,揭示社會內在的矛盾,展示了抗戰前夕的郁悶時代氣氛。
作品以匡復、楊彩玉、林志成三人的生活遭遇為中心線索,以其左鄰右舍的生活為輔,組成了一部30年代上海中下層人們生活的交響曲。三幕戲都發生在同一場所,在上海東區常見的弄堂房子中間展開,劇情前後不到一天的時間。匡復是革命者,楊彩玉是同情革命背叛家庭與匡復結合的勇敢女性,生有女兒葆珍。八年前匡復被國民黨逮捕入獄,音訊全無,被捕前交代他的朋友林志成照顧他的妻子楊彩玉和女兒葆珍。因誤傳匡復犧牲,在得不到一點消息的情況下,為了生活,楊彩玉和林志成日久產生感情而同居。但是八年後,抗戰前夕國民黨被迫釋放政治犯,出獄後的匡復突然出現在妻子、好友面前,三個人同時陷入了一種令人難堪的尷尬境地、和無法解決的情感矛盾之中。
匡復面對既成事實,心裡非常矛盾,他深愛著自己的妻子和女兒,可是卻感到在她們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他自己並沒有盡到做丈夫和做父親的責任,而對林志成所給予的幫助也應該表示感謝。最重要一點是,他看到彩玉和志成之間並非一點感情都沒有,所以最後做出了理智而堅決的選擇--留下字條悄悄出走,去繼續奮鬥了。林志成雖然缺少匡復那樣的襟懷和抱負,但是對朋友卻忠心耿耿,當初他和彩玉同居,雖然原因之一是深愛彩玉,但更重要的是要使她生活得幸福。匡復回來後,由於內疚和驚訝,林志成曾打算悄悄退出,但是對和彩玉多年的生活還有些依戀,更不知道應該走到什麼地方去,其性格的根本弱點就是軟弱,缺少決心和勇氣。比較起來,楊彩玉更愛匡復,當年她和林志成同居,起決定作用的是環境因素,因此,當匡復出現在她面前時,她滿心希望地想重新建立美滿家庭,但卻放心不下林志成,心裡不安,感情上通不過。

以冷靜、客觀、不動聲色卻蘊含著巨大情感波瀾的"嚴謹現實主義"為特徵的夏衍的劇作風格,在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劇中人的行為都似乎是無可指責的,每個人都按生活給定的邏輯在行事,但是把這些人和事集中到一個特定的場景中時,結果卻幾乎令人無法忍受。這是國民黨統治造成的家庭悲劇。
與匡、林、楊三人的家庭悲劇穿插在一起的,還有同住在一個屋檐下的其餘四戶人家的人生悲喜劇。銀行小職員黃家楣一家,他靠父親變賣土地和借高利貸而大學畢業,而現在卻失業在家,以變賣度日,為老父親從鄉下來看望他們而愁苦;小學教員趙振宇一家四口擠在灶披間里,妻子成天愁苦哭窮;報販"李陵碑"獨子在淞滬戰爭中死去,他因此神智恍惚,成天酗酒解愁;施小寶丈夫當水手一去不返,為生活被黑社會操縱淪落風塵。二房東林志成做紗廠職員因擔心丟飯碗而煩悶苦惱看上司臉色過日子。
生活在這里的每一個家庭都是不幸的,他們在地獄般的社會中掙扎、煎熬,而本身的弱點又決定了他們自身無力回天,只能在陰暗的日子裡默默度日。正象李健吾所分析的:他們屬於一群弱者。作品寫了這一群小人物的不幸生活,對國民黨黑暗統治發出了強烈控訴,並把劇情安排在郁悶的黃梅時節,象徵著抗戰前夕郁悶的政治氣候。因為國民黨會不會起來抗日,當時還不是豁然開朗。作品反映了小人物在這樣的政治氣候下的苦悶、煩惱和悲傷,並"從小人物的生活中反映這個大時代,讓觀眾聽到些將要到來的腳步聲音"。值得慶幸的是,在這些弱者們的內心深處卻並未失去對光明的嚮往,他們企盼著天"總有一天會晴",文章最後葆珍的歌聲是劇本唯一的陽光--象徵著未來屬於孩子,帶有人道主義的色彩,由匡復的重上革命征途,都預示了革命風暴的即將到來。這是劇本的一個重要的思想。

該劇藝術特點:
(1)構思巧妙、布局嚴密,多條線索共同發展。
(2)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恬淡、自然,而又洗煉、雋永。
(3)表現了人物的命運和心靈的顫動。

4、夏衍劇作的藝術特點

(1)善於寫普通知識分子和小市民平凡的人生,從"幾乎無事"的日常生活中去發掘內在的悲劇性和喜劇性。
如《上海屋檐下》所展開的就是上海弄堂里普通的兩層樓房裡每天都在靜悄悄地發生著的人生世界:瑣碎的爭吵、痛苦、悔恨、牢騷、窘困、隱憂等等。可劇作家卻從這市民家庭司空見慣的感情摩擦和人事糾紛中有了痛苦的發現。作品中的梅雨天氣是有深刻寓意的:象徵著不僅生活在發霉,連人們的靈魂深處也在發霉,同時產生了沖破這沉重的陰霾,走向光明的熱望。取材的平凡性、構思的樸素性,以及內在的深刻性,就構成了夏衍劇作的鮮明特點。

(2)"注意了人物性格的刻畫和內心活動"。
如楊彩玉見到匡復後既要跟他走又難舍林志成的內心矛盾,匡復見到妻子得知情況後的感傷,林志成既愧對好友又難舍楊彩玉的苦惱,都刻畫得很細很深;黃家楣把自己失業家境艱難的情況瞞住老父親,既怕傷父親心又有知識分子愛面子思想,那種強顏歡笑 的痛苦也寫得很逼真。

《上海屋檐下》演出劇照(1939年上海劇藝社演出)

(3)簡約、謹嚴、含蓄的藝術風格。
如《上海屋檐下》在同一舞台空間內,同時展開了五家人家的悲喜劇,同時寫出了命運、性格各不相同的十幾個人物。以林志成、匡復、楊彩玉三人之間的家庭悲劇為主線,將其餘四家人家的悲喜劇穿插其間,不平均使用力量。全劇主線突出,結構單純、又保持了生活本身的復雜性和豐富性。對每一家命運的揭示和人物性格的刻畫,都抓住了其主要特徵,用筆極端簡潔、鮮明、留下了大量的藝術空白給觀眾去加以想像和補充。如"黃梅天氣"就有多重的象徵意義:既包括自然的,也包括政治的、心理的。給讀者以多重想像的餘地。

(4)具有濃厚的人情味。
夏衍習慣於帶著濃厚的人道主義的觀點去看待人生。如《上海屋檐下》,文章末尾葆珍的歌聲。但是人道主義並沒有使他泯滅是非善惡的界限,夏衍的人道主義,是和他的民主主義立場結合在一起的,這種人道主義的立場是夏衍更關注於大時代中人的命運,特別是人的心靈,微妙的精神世界,從而使其作品充滿了人情味,具有類似契訶夫的"含淚的微笑"的藝術風格。這也是夏衍劇作的一個鮮明的特色和優點。

二、李健吾(1906-1982)與戲劇藝術的探索

這一時期在劇壇上產生過較大影響,而創作傾向、風格不同於曹禺、夏衍的劇作家是李健吾。

1、生平及創作
李健吾,山西省安邑縣(今運城縣人),其父是辛亥革命晉南領導人,1919年被北洋軍閥殺害。這對李健吾傾向於民主主義有著深刻的影響。李健吾畢業於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30年代留學法國。
其戲劇創作觀基於人性,認為:作品應該建立在一個深廣的人性上面,富有地方色彩,然後傳達人類普遍情緒,刻畫戲劇人物重在人性中"善惡並存",重在描寫人物內心的矛盾沖突。
早期創作有《母親的夢》等劇作,1933年回國後,又相繼發表了《這不過是春天》(1934)、《梁允達》(1934)、《村長之家》《以身作則》、(1936)《新學究》《十三年》(又名《一個沒有登記的同志》)(1937)等,是30年代有一定影響的劇作家。

2、《這不過是春天》(三幕劇)
《這不過是春天》寫於1934年,是李健吾的代表作,劇本以北伐戰爭前夕為背景展開了戲劇情節。北伐軍的革命者馮允平化名後突然來到了舊日情人、北洋軍閥某警察廳長夫人的客廳之中,而警察廳長正接到了上級的命令在到處追捕他。劇作一開場就把人物退推到了緊張矛盾沖突的漩渦中來。廳長太太曾經是一個熱血青年,由於不甘貧窮嫁給了廳長,但是對婚後庸俗的生活深感不滿,馮允平的到來,使她沒能抑制住自己的真實情感。當馮允平面臨即將被捕的命運時,雖然她惱恨馮允平隱瞞了他的革命者身份,但又不願失去他的愛情,終於巧妙地使馮允平化險為夷,逃出了虎口。
從劇本表面情節來看,這是一出追捕革命者的革命題材的戲劇,但實際上戲劇中的主人公卻不是革命者,而是廳長夫人。作者關注的並不是情節中包含的革命與反革命的沖突,而是廳長夫人及劇中其他人物內心的矛盾沖突。劇作在愛情和革命的糾葛中,通過幾個反復,著重刻畫了在廳長夫人身上存在著的一系列的矛盾,如:理想和現實的矛盾、純情摯愛和世俗利益的矛盾、物質享受和精神空虛的矛盾、青春不再和似水流年的矛盾、強烈的虛榮心和隱蔽的自卑感的矛盾……,在其他人的身上也同樣如此。
李健吾的劇作不象曹禺劇作那樣引起群眾心靈的震撼,而是讓觀眾在得到愉悅的同時,感受到劇本的魅力,並進行認真的思考。劇本不足之處是主要人物馮允平缺少了一些個性,在劇情安排上也略嫌造作,明顯有編造的痕跡。

3、《梁允達》(三幕劇)
《梁允達》是刻畫人性淪喪的心理悲劇。年輕時荒唐而意志薄弱的梁允達,為了錢財,在劉狗的慫恿下打死了自己的父親,後來一直受到良心的譴責,無法驅除的罪惡感象幽靈一樣攪得他心神不寧。劉狗的再次出現,也就是當戲劇帷幕拉開的時候,多年前的悲劇幾乎重演。梁允達之子四喜受劉狗挑唆,以殺父之事威脅梁允達,此時的梁允達卻把多年郁積的悔恨和恐懼凝聚到了一起,殺死了劉狗,以流血的手撫慰了流血的心靈。作者的興趣仍然集中在對主要人物梁允達內心矛盾的探討之上,並渲染了"處處是陷井和罪惡"的時代感受。全劇給人一種沉悶甚至神秘的感覺。
劇中貪財殺父的梁允達是作者譴責的對象,但是戲劇沖突的高潮卻不在梁允達和惡痞劉狗的正面交鋒上,而在於梁允達殺父後的悔疚不安,他刺殺劉狗前從惡不甘、行善不能的激烈的思想斗爭。
其藝術特點是:結構嚴謹、精煉緊湊、運用"佳構劇的技巧善於處理情節的突轉",抓住了梁允達內心世界的善惡並存末展開他的內心沖突,將他的殺父、殺劉狗的外部行為置於幕後,作為戲劇的外在情節,為激化內心沖突服務,並最終激發戲劇高潮。此外,在人物的心理刻畫、場面氛圍的渲染和語言的運用上,李健吾也顯示出了較高的藝術造詣。

4、《新學究》和《以身作則》
這兩部劇作是具有獨特藝術品格的喜劇。《新學究》中的教授康如水,《以身作則》中的舉人徐守清都是喜劇人物。但是在這些愚笨可笑,被嘲弄諷刺的喜劇性格中也蘊含著他們是舊時代犧牲品的悲劇性因素。雖然他們被金錢和舊禮教扭曲了人性,造成了心靈變態,但是在其復雜內心中也不乏正常人性的情懷。這就是李健吾從戲劇描摹人性、刻畫"善惡並存者"的觀念出發而創造的悲喜交融的戲劇美學品格,從而具有了獨特的美學價值。(這一部分可略)

5、李健吾劇作的藝術特點:
(1)從現實生活取材,時代性不強,醉心於對人性的剖析,從人物內心的矛盾出發來分析人物行動的原因,如(《梁允達》。
(2)創造了許多"善惡共存者"形象。劇本中有人性淪喪者形象,如劉狗,但突出的是善惡矛盾糾結共存於一身的那些形象,如《這不過是春天》中的廳長太太,《梁允達》中的梁允達。廳長太太是"善惡共存"、"美醜交織"。她美貌機智但又任性虛榮,貪圖物質享受,為此做了警察廳長金絲籠里的富貴鳥。但她"人心未盡",當南方來的革命者(劇本背景為北伐革命期間)、她昔日的情人馮允平進入北平突然出現於她面前時,她舊情重燃。但當她知曉馮允平是負有秘密革命使命而並非因珍惜舊情來看她時,她恨他,但還是以機智手腕幫他脫離險景。這是一個矛盾而復雜的靈魂。
(3)著重於對戲劇藝術的探索,其劇作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對話俏皮利落、結構嚴密緊湊、構思奇巧而追求趣味性,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對中國話劇藝術的發展作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⑵ 丁濤的中國文聯音像出版社副社長

男,漢族,1979年8月生,山東菏澤人,中國政法大學在職博士研究生學歷,高級國際注冊法律顧問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法學會會員,中國行為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質量協會理事,中國食衛網總編輯。200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3年9月參加工作。現任中國文聯音像出版社副社長。
工作經歷:
2003—2005年 西藏音像出版社 編導
2006—2009年 中國文聯音像出版社 影視部主任
2009 — 現在 中國文聯音像出版社 副社長
2007年獨立運作電影《天堂的鞋子》
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國務院副秘書長張勇親自批示的公益兒童電影,中國殘聯和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聯合攝制。反應籃球女孩自發圖強追求夢想的感人故事。
創作經歷:
97—2000年創作農村三部曲:《沒有女人的男人》、《男人不相信眼淚》、《下輩子還做男人》。(其中《沒有女人的男人》參加2001年第五屆夏衍電影文學獎的評選)。
2000—2002年創作生活三部曲:《地獄》、《天堂》、《童真》。(其中《地獄》參加2002年第六屆夏衍電影文學獎的評選)。
2003年創作校園劇《追夢雨季》。(參加2003年第七屆夏衍電影文學獎的評選)。
2006年創作劇本《天堂的鞋子》(2007夏衍杯優秀電影劇本獎)。
2007年創作22集電視劇《國家寶藏》。
2008年創作電影劇本《天堂的母親》和《地震孤兒》。
2009年創作電影劇本《變臉》和100集系列情景喜劇《尋親記》。

⑶ 夏衍電影文學獎的介紹

「夏衍電影文學獎」優秀電影劇本徵集評選活動,是實施中國電影精品工作的重要措施。舉辦該項活動旨在落實中央關於繁榮民族電影批示的精神。進一步調動廣大專業、業余作者的創作積極性,不斷開拓稿源,凝聚人才,提高劇本質量,振興電影文學工作,為精品影片創作,為電影事業的繁榮和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⑷ 夏衍簡介 急!!!!!!!!!!!!!!!!!!!!!!!!!!!!!!!!!!!!!!!!!!!!!!!

劇作家夏衍

www.XINHUANET.com 來源: 新華網
【字體:大 中 小】 【背景色 】
1900年10月30日生,原名沈乃熙、字端先,筆名蔡叔聲等。浙江杭州人。1924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2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14年入浙江省立甲種工業學校。1919年參加「五四」學生運動,創辦進步刊物《浙江新潮》。1920年畢業後公費保送到日本深造。1921年考入日本北九州戶(火+田)町的明治專門學校電機科學習。曾參加日本工人運動和左翼文藝運動。1924年加入中國國民黨,曾任國民黨駐日總支部常委兼組織部長。1927年回國,並開始從事工人運動及革命文化翻譯工作。1929年參加籌建左翼作家聯盟、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任左聯主席團成員、執行委員、常務委員。1933年3月任黨領導的電影小組組長。1936年發表短篇小說《泡》,第一次署用「夏衍」筆名。1937年後,在上海、廣州、重慶、香港等地主編《救亡日報》、《新華日報》、《華商報》等進步報紙。1942年—1945年在重慶《新華日報》工作,曾任代總編輯。1946年調南京梅園新村中共中央代表團工作。1948年任中共華南分局委員、香港工委委員、書記。1949年4月到北平,後入上海,任上海軍事管制委員會文教管制專員會副主任。同年9月出席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

建國後,歷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上海市文化局局長,外交部亞洲司第一任司長,中共中央華東局宣傳部副部長,上海市文聯主席,上海市人民藝術劇院院長,全國文聯常委、副主席、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顧問,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1954年11月被任命為文化部副部長。1982年當選為中顧委委員。

是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

主要作品有:劇本《狂流》、《秋瑾傳》、《上海屋檐下》、《賽金花》、《脂粉市場》、《風雲兒女》、《壓歲錢》、《自由神》、《白雲故鄉》,改編了電影文學劇本《春蠶》、《祝福》、《林家鋪子》、《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報告文學《包身工》(1936年6月)等,主要著作有:《夏衍劇作選》、《夏衍選集》、《寫電影劇本的幾個問題》、《電影論文集》等。與鄭伯奇合譯了(1932年)前蘇聯導演的著作《電影導演論》和《電影腳本論》。1962年5月獲第一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編劇獎。1994年10月被授予「國家有傑出貢獻的電影藝術家」稱號。

1995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5歲。

1995年10月31日,夏衍骨灰撒放儀式在杭州舉行。

網路也有
參考資料: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10/18/content_2104189.htm

⑸ 夏衍電影文學獎的基本簡介

獎項名稱: 夏衍電影文學獎
創辦時間: 1996
主辦單位: 廣電部

⑹ 夏衍杯電影劇本大賽含金量高嗎。

含金量高的,夏衍杯是我國著名劇本大賽代表我國劇本的高水平。
1、夏衍杯創立於2006年,其前身是夏衍電影文學劇本獎。
2、夏衍杯優秀電影劇本徵集活動每年一屆,也是國內唯一一項電影劇本的政府獎,被業內稱之為「中國電影編劇的『奧斯卡獎』」,徵集辦公室設在電影劇本中心。

⑺ 夏衍電影文學獎的評選規則

撤消「華表獎」、「銅牛獎」中關於電影文學劇本的獎項,歸入「夏衍電影文學獎」評獎,並在原「夏衍電影文學獎」評獎基礎上,新設置「青年優秀劇本獎」和「少年兒童題材劇本獎」。改革的目的,一是加強「夏衍電影文學獎」的分量,二是使電影文學的評價更加公正、客觀、准確。因為以往除了「夏衍獎」,其餘兩個大獎,在電影文學評獎這一環節,多少帶有看過電影後回頭再評劇本的「先入為主」色彩,達不到完全鼓勵電影文學劇本創作的目的。此次開展的第五屆「夏衍電影文學獎」初評工作,及「第六屆夏衍電影文學獎暨中國電影百年優秀劇本徵集評獎活動」,都納入了這一改革的新規則。

⑻ 著名編劇趙葆華去世了,這位編劇有哪些優秀的作品

引言:趙葆華1945年6月1日出生於遼寧本溪。畢業於吉林大學哲學系。曾任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二級教授、長春電影製片廠藝術辦公室副主任《中國電影新聞與電影通訊》主編。此外,趙葆華還多次擔任中國電影中國觀看獎、金雞獎、華鼎獎評委。

三、總結

作為一名影視工作者,如果說演員是銀幕上的一朵紅花,那麼趙葆華更像是銀幕背後的春泥。正是趙葆華 因為盡心盡力寫了那麼多優秀的劇本,演員們才能在銀幕上呈現出那麼多優秀的作品。趙保華一生都致力於電影事業。多年來,無論是作為編劇還是主編,趙保華一直致力於弘揚國內電影文化,為中國電影作出了巨大貢獻。現在,當自己得知王先生去世的消息時,自己不禁嘆了口氣。希望老人一路走好。

⑼ 2011元宵節電影編劇聯誼會2010夏衍杯電影劇本評比揭曉

2010「夏衍杯」評選結果揭曉

2月15日晚,在電影劇本中心舉辦全國電影編劇聯誼會上,2010年夏衍杯評選結果現場揭曉,並由國家廣電總局和電影局領導親自頒授獎杯、證書以及代表獎金的紅信封。
2010年,來自全國各地的「夏衍杯」投稿劇本達到了1197部。9月中旬,我們即開始組織55名初評評委,對這些劇本進行歷時50天的遴選——先是以10:1的比例,產生了117部「推薦電影劇本」;又從這117部劇本中,通過討論與投票相結合的方式,評選出了35部「入圍電影劇本」。初評評委年齡、學歷、性別構成如下:50歲以上5人,40-50歲7人,30-40歲27人,20-30歲16人,平均年齡34歲;博士8人,碩士25人,大學本科15人,大專7人;男性25人,女性30人。我們從機關、高校、藝術團體和研究機構聘請了他們,並真誠感謝他們在將近兩個月時間內的辛勤勞作。
11月初,35部「入圍電影劇本」被一一送到了11名終評評委手中。終評委員會是這樣構成的:三家主辦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以及知名編劇、導演、製片人、院線代表各一人。評委會主任由電影局局長童剛擔任。和初評階段一樣,劇本上隱去了作者的任何信息,每位評委依然要各自閱讀這35部劇本。11月26日,夏衍杯劇本評選會議召開,11位評委在各自充分論述劇本閱讀意見的基礎上,最終投票選出了5部「優秀電影劇本」,其餘30部入圍劇本自然成為「創意電影劇本」。
2010夏衍杯「優秀電影劇本」5部,其中現實題材劇本3部,歷史題材劇本1部,少數民族題材劇本1部。10位作者(有2部作品為3位作者,1部作品為2位作者)之中,有軍人、大學教師、自由撰稿人,也有專業編導;他們之中,有碩士、大學本科,還有人是大學專科;他們之中,男性5名,女性5名。5部「優秀電影劇本」的作者分別獲得了夏衍銅像獎杯、榮譽證書和8萬元獎金。
「創意電影劇本」30部,其中現實題材劇本14部,喜劇劇本7部,農村題材劇本3部,歷史題材劇本2部,少兒題材劇本2部,動畫、科幻劇本各1部。34位作者(有4部作品為兩位作者)之中,男性23名,女性11名,他們在年齡、學歷、地域上均有較大跨度。30部「創意電影劇本」的作者分別獲得了榮譽證書。
特別要公告一下的是,從2011年開始,「元宵電影編劇聯誼會」將改為「中秋電影編劇聯誼會」,也就是說將在「中秋電影編劇聯誼會上」舉行頒授證書、獎杯及獎金儀式。

2010年夏衍杯電影劇本徵集評選結果:

一、優秀電影劇本5部(按首字筆畫排序):
1、《天上的夥伴》(編劇:邱婷皓、李鋒、李東升)
2、《引渡公主號》(編劇:王玉臣、申麗、王婧)
3、《吐爾遜的故事》(編劇:陸柱國、鮑夢梅)
4、《牡丹亭》(編劇:王英)
5、《解放戰士趙鐵牛》(編劇:宋樹根)
二、創意電影劇本30部(按首字筆畫排序):
1、《下一次,說愛你》(編劇:邵永傑)
2、《萬物榮升》(編劇:徐浩峰)
3、《公主徹夜未眠》(編劇:李洋)
4、《五好樓48小時》(編劇:吳曉潔)
5、《車奴》(編劇:金浩文)
6、《心靈密碼》(編劇:汪流、常智宏)
7、《奶爸萬歲》(編劇:王培)
8、《閃婚時代》(編劇:劉彥君)
9、《壓歲錢》(編劇:張立軍)
10、《我們結婚吧》(編劇:劉亞寧)
11、《時間富翁》(編劇:劉寧波)
12、《楊柳村裡的年輕人》(編劇:武志剛)
13、《悶熱的冬天》(編劇:邵東旭)
14、《阿魁的狐狸》(編劇:李彧)
15、《麥田守望者》(編劇:穆肅)
16、《的士交響樂》(編劇:趙光)
17、《曇花怒放》(編劇:吳兵)
18、《羅布泊》(編劇:黃世英)
19、《魚和熊掌》(編劇:張欣)
20、《要俏要爭春》(編劇:吳霞)
21、《家政小林》(編劇:哈曉光)
22、《愛情推手》(編劇:徐雪連)
23、《致命攔截》(編劇:馬維干)
24、《掉隊的兵》(編劇:吳中進)
25、《第十戒》(編劇:林峰)
26、《綠葉青蔥》(編劇:徐程)
27、《隨風微笑》(編劇:方漢君)
28、《歌聲飛揚》(編劇:祁叢馨、周昀)
29、《藍色三環》(編劇:劉英學、李忠效)
30、《蝴蝶夫人樂隊》(編劇:袁衛東、張馨月)

夏衍杯電影劇本徵集辦公室
2011年2月16日

閱讀全文

與夏衍電影文學獎評審時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半支煙插曲時間 瀏覽:853
絕殺黎明電影百度雲資源 瀏覽:80
岩井俊二電影情書視聽語言分析 瀏覽:944
日本唯美動漫電影的主題曲 瀏覽:963
split電影講的什麼 瀏覽:792
物流微電影 瀏覽:29
秒速五厘米電影資源 瀏覽:23
電影少年的你哪裡不好 瀏覽:101
鬼六系列電影免費看 瀏覽:819
達速電影網迅雷下載 瀏覽:728
奧特曼之母大電影圖片 瀏覽:406
青龍偃月刀電影下載迅雷 瀏覽:890
拍攝微電影後期價格 瀏覽:538
最新電影電視劇在線觀看 瀏覽:841
天長地久電影是講哪個 瀏覽:109
劉德華最新電影拆彈專家2 瀏覽:347
悲劇愛情電影分析 瀏覽:657
天羅地網電影迅雷 瀏覽:301
世界上最最好看的電影排行榜 瀏覽:483
老電影路漫漫主題歌在線收聽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