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電影的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
中國唯一一個國際A類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是中國國內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在中國有很高的重要性。每年6月在中國上海舉行。上海國際電影節由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及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上海文化廣影視集團國際大型活動辦公室承辦。電影節在1993年首次舉辦,1994年,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每年6月上旬舉行,中國唯一的一個A類國際電影節,最高獎名稱為「金爵獎」,下設8個獎項,都由來自各國的國際評委評審產生。上海國際電影節共分為4個主要部分,包括競賽部分金爵獎、國際電影展覽放映、國際電影交易市場,及金爵國際電影論壇暨亞洲新人獎評選。電影節舉辦至今,已經吸引了世界各洲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3823部影片的報名, 959部影片展映,累計票房2770萬人民幣。這是尚沒有完全開放的中國電影市場每年度唯一的一次世界影片集萃,因此,每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對上海及周邊城市的觀眾無疑是一次期待已久的電影朝聖,創辦至今,已經有150多萬人次融入這個中國重要的電影活動中。每年六月期間九天的電影節已然成為上海文化生活一個重要的景觀。
長春電影節
中國長春電影節創辦於1992年,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批准舉辦的具有國際性的國家級電影節。每兩年舉辦一次。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長春市人民政府主辦;長春市人民政府、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吉林省文化廳、中國電影發行放映輸出輸入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和長春電影製片廠聯合承辦 。本屆電影節的宗旨是:友誼、交流、發展。電影節組委會將聘請電影界各方面專家組成評委會。本屆電影節設下列獎項:1、最佳華語故事片獎(包括合拍故事片);2、最佳外語故事片獎;3、優秀華語故事片獎;4、優秀外語故事片獎;5、最佳編劇獎;6、最佳導演獎;7、最佳男主角獎;8、最佳女主角獎;9、最佳男配角獎;10、最佳女配角獎;對獲獎者,電影節組委會分別頒發金鹿杯、銀鹿杯,證書和獎金。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中國電影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是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北京電視台影視部、中國電影報社、北京市電影公司、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影基金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等多家單位聯合主辦的一項大型文化活動。她創建於1993年,是當今中國每年始於春季的第一個電影節。其權威性受到電影界人士普遍認同,被譽為中國電影界具有國際水準的大獎。歷屆有多部獲獎影片後來在國內政府獎、金雞獎、百花獎和東京、柏林、西班牙等國際電影節獲得各種獎項。 大學生電影節以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為宗旨,以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為特色,在教育、文化和影視三界有著廣泛深遠的影響。電影前輩凌子風、著名導演謝鐵驪、謝晉等曾為大學生電影節題詞,希望大學生電影節能推動中國電影的發展。「大學生電影節」還是中國青年導演初試藝聲的舞台,霍建起、張揚、金琛、施潤玖等新生代導演曾在這里首次獲獎,最佳處女作獎和藝術創新特別獎的設立傳達出大學生們對影壇新鮮力量的期待和鼓勵。「大學生電影節」不但贏得電影創作者和大學生觀眾的青睞,還獲得國家廣電總局及相關政府部門的認同,在廣電部2001年召開的北戴河會議中,趙實部長兩次提到大學生電影節對我國電影事業及高校文化所起到的積極推動作用,大學生電影節日益成為具有很大影響力的民間電影活動。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電視台、鳳凰衛視中文台、《北京晨報》、《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等80餘家媒體對電影節進行系列報道,電影節閉幕暨頒獎晚會在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歡聚一堂》欄目、北京電視台等重要媒體多次播出,取得較大反響。「大學生電影節」於每年的4月20日--5月4日之間召開。電影節組委會秘書處辦公室設在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第九屆電影節已在積極進行。她以北京為中心,輻射全國,參賽影片幾乎囊括最新優秀國產影片,學生評委來自全國各大高校,參與人數居國內電影節之最。 本屆電影節設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觀賞效果、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藝術創新特別獎等獎項,在大學生投票推選的基礎上,由大學生和青年評論家組成的評委會評定。電影節主會場設在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此外還將在北京20餘所著名大學放映參賽影片,觀影人次達20餘萬人次。「大學生電影節」還將舉辦專題影展、專題討論和專題講座等眾多學術活動,集中學界、業界各路英豪,共同探討最新熱門影視話題。老中青年導演與演員,在新片首映式、參賽片劇組見面會、著名導演專題研討會等活動中與大學生歡聚一堂。大學生電影節不僅是大學生的電影盛會,也是電影人的青春聚會。「大學生電影節」還對大學生自己拍攝的錄像作品進行評獎。「大學生錄像作品大賽」是國內唯一面向大學生的影視文化賽事。參賽片規模和評獎規模進一步擴大,參賽對象擴展到香港,關注群體成直線上升。
台北電影節
由台北市政府主辦、台北市文化局承辦,台灣電影文化協會、台灣藝術大學執辦。始於1998年,每年一屆。 是台灣地區重要的電影盛會,從第四屆開始把主題定位於「城市、市民、學生」,並由以國際城市為主題的「城市影展」、以「台北電影獎」「台北主題獎」為況賽單元的「市民影展」、以及以國內外學生作品為主的「國際學生電影金獅獎」三部分級成。
『貳』 廣末涼子的演藝經歷
1994年,參加日本P&G舉辦的「Clearasil洗面乳」廣告選拔,拿下冠軍及百萬日元獎金,並獲得拍攝該洗面乳廣告的機會,亦因此自日本藝能界出道。5月,廣末涼子參加電影「20世紀的鄉愁」選角, 從近500名試鏡者中被導演看中,出演女主角。
1995年,初演日劇《Heart's》,讓人眼前一亮,不久就接拍了一個「固力果」的廣告。同年參加高知縣運動大會,奪得了跳高第二名及跨欄第二名 。
1996年她離開故鄉高知赴東京就讀品川女子學院高等部。這年,她做了一個電台節目,叫《廣末涼子今晚努力吧》,並參演了《將太的壽司》,在其中飾演柏原崇乖巧體貼的妹妹關口美春,其不同面貌的精彩表現,受到一致好評,使涼子人氣直升,並藉由此角色獲得第10屆日劇學院賞最佳新人獎。同年參演了當年超高收視率的經典日劇《悠長假期》,飾演鋼琴才女齊藤貴子一角 。
1997年4月15日,發行首張個人單曲細碟《認真戀愛五秒前》,以歌手身份出道 。不久趁勢出版了寫真集《20世紀的鄉愁》,一個月後又推出《20世紀的鄉愁故事》。6月25日,她的第二張細碟《大スキ!》發行。後來的幾個月,她接拍了經典日劇《海灘男孩》,以及電影《20世紀的鄉愁》等影視節目。到了10月15日推出了第三張個人細碟《風中的三棱鏡》。11月,發行了第一張個人大碟《ARIGATO!》。年底,涼子參加了相當於中國春晚的NHK電視台第48回「紅白歌會」,代表紅組第二個出場演唱了《大スキ!》 。
1998年1月8日,得到橫濱電影節的最優秀新人獎,然後又在3月份得到了「金箭獎」的「新音樂新人獎」和「最優秀新人獎」以及「日本電影獎」的「新演員獎」。5月13日,她的細碟《夏天夕陽》發售。10月7日,推出了一張細碟《牛仔褲》。11月25日,憑借實力考入了日本著名的大學早稻田大學 。
1999年2月,廣末涼子的另一張細碟《邁向明日》開始發行,大碟《Private》也隨之出版,並且舉行了一連串大型演唱會。4月,入讀日本早稻田大學教育學部國語國文學系。年中,她拍攝的電視劇《唇膏》和電影《鐵道員》(與高倉健合演)前後上映,與明石家秋刀魚合作的《世界最愛是爸爸》也是涼子第一次嘗試演出敢愛敢恨的角色;下半年,拍攝新影片《秘密》。12月,廣末涼子舉行初次Live演唱會「RH Debut Tour 1999」 。
2000年10月,廣末涼子主演的電影《秘密》遠征西班牙參加第33屆西切斯加泰隆尼亞影展,並獲得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劇本獎兩項大獎 。
2002年2月以後,廣末涼子為專注演員事業,停止了一切音樂活動。
2003年10月6日,廣末涼子在早稻田大學自動退學。
2005年,廣末涼子復出回歸演員本業,在富士電視台的招牌時段「月九」(星期一晚上九點的時段)正式復出,並在《Slow Dance》中擔任配角。
2007年2月10日,與阿部寬等主演的電影《重返泡沫時代》在日本上映,在劇中飾演田中真弓 。
2008年7月12日,與松岡昌宏主演的電視劇《暴走兄妹》(又名康子與健兒)在日本首播,飾演椿惠理香 。9月13日,與本木雅弘、山崎努、吉行和子等主演的電影《入殮師》在日本上映,飾演小林美香 。11月,在最後一期Fans Club會刊宣布,正式解散由1997年成立的官方Fans Club R.H.Friendle。廣末涼子於會刊上感謝Fans多年來的支持,並表示只是解散Fans Club,不是退出藝能界。
2009年2月,廣末涼子和本木雅弘主演的電影《入殮師》,該片獲得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成為第四部獲得此獎項的日本電影 。5月1日,與江口洋介、大澤隆夫等主演的電影《俠盜石川》在日本上映,飾演淺井茶茶 。11月14日,與中谷美紀、木村多江、鹿賀丈史等主演的電影《零的焦點》在日本上映,飾演鵜原禎子 。
2010年1月3日,與福山雅治主演的大河劇《龍馬傳》在日本首播,飾演平井加尾 。6月12日,與蒼井優、鈴木京香、竹內結子、田中麗奈、仲間由紀惠主演的電影《花》在日本上映,飾演佳 。
2012年6月16日晚18時半,廣末涼子在上海大劇院參加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6月23日,與香取慎吾等主演的電影《愛犬正雄向前沖!》在日本上映,飾演須永里美 。9月15日,與堺雅人、香川照之等主演的電影《盜鑰匙的方法》在日本上映 ,飾演渴望結婚的美女編輯長香苗 。
2013年1月29日,廣末涼子憑借電影《盜鑰匙的方法》獲得第55屆藍絲帶賞最佳女配角獎 。同年12月確定與岡田將生一同主演由《白夜行》導演平川雄一朗執導的喜劇片《舊情》,於2014年秋季上映 。
2014年8月19日,主演的電視劇《聖女》在日本首播,飾演的涉嫌連續殺人事件美術教師基子 。9月12日,參與錄音的NHK電視劇《聖女》的主題曲CM在日本放送。這是廣末涼子時隔12年參與獻聲,也是因為這是《聖女》的主題曲這一機緣,還有在歌手JUJU的力邀下才得以實現 。11月22日,與岡田將生合作的電影《舊情》(又名《與女友分手的最佳方法》)在日本全國公開上映。在這部電影中,廣末涼子飾演一位身為鋼管舞者的單身母親 。
2015年,主演來年1月在富士台木十檔期播放的新劇《直美與加奈子》 。
2016年,在朝日電視台特備單元劇《買地區報紙的女子》中客串陪酒女 。
『叄』 中國四大電影節的上海
上海國際電影節是中國唯一一個世界十三大電影節之一,上海國際電影節由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局和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共同承辦。電影節成功創辦後的第二年即獲得了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的認證,被歸類於國際A類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共分為4個主要部分,包括競賽部分金爵獎、國際電影展覽放映、國際電影交易市場,及金爵國際電影論壇暨亞洲新人獎評選。
歷經11屆發展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依託中國電影產業快速發展和電影全球化大趨勢,已經初步形成了完整而清晰的活動架構。評獎單元、電影市場、電影論壇和國際影片展映四大主體活動圍繞電影本體及產業現狀,呈現並鼓勵電影多元藝術特色的同時培育電影新人,體現一流電影節應有的國際視野;同時搭建產業平台提供專業化服務,中國電影項目創投及合拍片項目洽談大力推動電影項目與資本對接,為電影中外合作搭建橋梁;開閉幕式紅地毯上星光璀璨,匯聚國內外頂級明星嘉賓及電影人共襄盛舉。
『肆』 國際A類電影節有那些 啊
威尼斯電影節,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北部著名水城威尼斯,舉辦了第一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嘎納電影節 (Festivai de Cannes)又名坎城電影節或康城電影節,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節之一,1946年9月20日法國外交部,教育部,電影聯合會支持,法國藝術行動協會創辦。後由法國工業部和商業部共同組織。創辦於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柏林電影節:Berlinale(簡稱IFB)和嘎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並稱三大A類電影盛事,創辦於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熊獎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是北美洲其中一個重要電影節每年9月份在加拿大多亂多舉行。1976年首次舉辦,早期是以放映其他電影節的參展電影為主的電影節,經過多年發展及多番轉變,今日已成為頗具規模的電影盛會,近年更被認為是美國奧斯卡金像獎的預演。電影節強調多元化口味,並藉此肯定加拿大為電影工業做出的貢獻
卡羅維發利電影節;全稱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之一,每年在捷克的卡羅維發利(Karlovy Vary)舉行一次,卡羅維發利電影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整個中歐以及東歐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盛事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獎為金爵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伍』 張曼玉的演藝經歷
時期作品:《緣分》、《警察故事》系列、《玫瑰的故事》等。
導語:1984年至1987年是張曼玉初涉影視時期,以形象簡約可愛被外界所知,卻未受到業內過多重視與肯定。由於張曼玉非學院派出身,表演功底從零起步,早期走過一些彎路。其在25歲之後演技與氣質才逐漸成熟,綻放出自身獨特韻味。這段於實踐中摸索成長的經歷,使其日後的電影風格不受框架和理論所限,戲路趨於寬泛自由,成為一名可塑性極強的演員。 1984年張曼玉主演首部電影《青蛙王子》,同年與張國榮、梅艷芳合演電影《緣分》,成為出道即做主角的影壇新星,被媒體視為「最有前途的女星」。 導演王晶曾在自傳《少年王晶闖江湖》中形容初入影壇的張曼玉是「一張白紙,毫無心機,性格比外形更可愛。」 初出茅廬的張曼玉以清純可人的形象示人,出演角色多是青春嬌俏少女。
1984年至1985年,張曼玉為香港TVB拍攝數部電視劇,包括《新紮師兄》、《武林世家》等,被譽為無線五美之一、九龍女之一。1985年參演《楊家將》後離開TVB,此後沒有再拍攝過電視劇。
1985年初,張曼玉簽約經理人陳自強,自邵氏兄弟轉而加盟嘉禾電影。 當時同在嘉禾的成龍正籌備代表作《警察故事》,兩人隨後展開系列合作。張曼玉拍戲十分賣力,曾在《警察故事2》中為配合成龍的搏命式表演不用替身,結果被鋼架砸得頭破血流。2005年成龍在專訪《可凡傾聽》中稱贊張曼玉是「最早一個到,最晚一個走」的敬業演員。
1986年,張曼玉主演電影《玫瑰的故事》,籌備期間原著作者亦舒堅持只選張曼玉,甚至對導演楊凡表示:「我不管她會不會演戲,只要她走出來,我就要看。」 這是張曼玉首次接觸文藝影片,但彼時演技青澀稚嫩,電影效果差強人意,演繹功底尚處於摸索磨練階段。 時期作品:《旺角卡門》、《不脫襪的人》、《人在紐約》、《愛在別鄉的季節》、《客途秋恨》、《滾滾紅塵》、《阿飛正傳》、《雙城故事》等。
導語:張曼玉缺乏目標的表演在1987年拍攝張艾嘉作品《黃色故事》時有所改觀,並在1988年遇到王家衛後徹底改變。隨後又得到關錦鵬、嚴浩、許鞍華、陳可辛等香港導演的賞識和啟用,逐步從普通商業演員轉型為演技實力派。1989年,25歲的張曼玉拿到人生第一個影後榮譽。 1988年,張曼玉在王家衛的導演處女作《旺角卡門》中擔綱女主角。《旺角卡門》常被視為是張曼玉嚴肅表演的起點,影片令她首次提名金像獎。此後主演了《流金歲月》、《再見王老五》、《我要富貴》等港產影片,演技開始受到外界的廣泛關注。
1989年,25歲的張曼玉憑借關錦鵬導演的《人在紐約》(又名《三個女人的故事》)獲得台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這是她人生第一個演員榮譽。
1990年,張曼玉憑借《不脫襪的人》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同年憑借《愛在別鄉的季節》獲得義大利都靈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 經過數年磨礪,張曼玉迅速崛起影壇,開始躋身實力派演員行列。
1990年前後,張曼玉吸引了多位香港新浪潮導演的注意,接連出演高質量影片,包括嚴浩的《滾滾紅塵》(1990)、許鞍華的《客途秋恨》(1990)、羅卓瑤的《愛在別鄉的季節》(1990)、王家衛的《阿飛正傳》(1990)和陳可辛的導演處女作《雙城故事》(1991)等。 時期作品:《阮玲玉》、《家有喜事》、《新龍門客棧》、《青蛇》、《東方三俠》、《東邪西毒》等。
導語:歷經香港新浪潮導演的洗禮,張曼玉逐漸褪去初出茅廬時的懵懂形象,演技日趨嫻熟。其表演的內在天分和外在努力很快憑借一部《阮玲玉》在國際影壇大放光彩,迎來了她電影事業的第一個巔峰。此後張曼玉開始橫向拓寬戲路,接連塑造了金鑲玉、青蛇、歐陽鋒嫂等多個性格迥異的角色。 1991年,張曼玉主演電影《阮玲玉》,影片以戲中戲的形式展現。張曼玉在戲中「演繹阮玲玉本人」、「演繹阮玲玉所演繹角色」以及「融入自己的理解和表達」,三個層次交互展現,頗具難度。1992年2月,張曼玉憑借《阮玲玉》榮獲第4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成為華語影壇首位在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中獲得演員榮譽的影星。賈樟柯曾對此給予評價 :「對演員宿命的認同,讓她好像靈魂附體,這一刻我把她當做中國所有天才女演員的結合體。」
1992年,張曼玉在電影《新龍門客棧》中將客棧老闆娘金鑲玉的風騷、潑辣、風情、放浪、傲氣、堅韌、義無反顧等特點完美融合於一身,塑造了一個名垂影史的經典武俠形象。影片被譽為香港新派武俠的起點,堪稱華語武俠的一座豐碑。
1993年,張曼玉主演電影《青蛇》,在片中飾演一個不諳世事,但又妖嬈魅惑不失靈動俏皮的蛇妖形象。影片拍攝美輪美奐,內容暗喻佛理,全劇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神話色彩。
1991年至1994年,張曼玉還主演了《家有喜事》(1992)、《真的愛你》(1992)、《東方三俠》(1993)、《濟公》(1993)、《赤腳小子》(1993)、《東邪西毒》(1994)等主要影片。在《東邪西毒》中,張曼玉將人物落寞悔恨的情感展現淋漓,令人看後心生悲憫,一段憑窗獨白成為電影亮點。
在1984年至1993年的十年時間里,迅速走紅的張曼玉大量接拍影片,電影產量占據迄今總量的五分之四,成為其電影生涯中最為活躍的奮斗期。1994年張曼玉決定暫時息影(該年公映影片為1993年拍攝),兩年後重歸影壇,開始持續放緩拍攝電影的頻率。 時期作品:《迷離劫》、《甜蜜蜜》、《宋家皇朝》、《花樣年華》、《英雄》、《清潔》等。
導語:1996年張曼玉在短暫息影後重歸影壇,並開始向國際領域發展。這一時期的張曼玉再攀演技高峰,接連拍攝《甜蜜蜜》、《花樣年華》、《英雄》等重要作品,並依靠法國電影《清潔》成為亞洲首位戛納影後。值得一提的是,其與法國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從「戲緣」到「姻緣」,再由「姻緣」重歸「戲緣」的跌宕經歷為這一時期平添幾分戲劇色彩。 1996年,法國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在看過《東方三俠》後對張曼玉十分欣賞,主動邀請她赴法拍攝新片《迷離劫》,張曼玉由此接拍首部外國電影,並以當中造型登上英國電影學院會刊《Sight & Sound》(《視與聽》)封面。
1996年,張曼玉主演的另部作品、陳可辛導演的《甜蜜蜜》被譽為華語最佳愛情影片之一,其情感豐沛的演繹在金馬獎得到了「從未有過如此真實而精湛演出」的高度評價,立下教科書式演技範本。2013年《甜蜜蜜》入選第七十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經典單元展映。
1997年,張曼玉在電影《宋家皇朝》中飾演宋慶齡,這是其首次飾演革命領袖,其中西合璧的氣質也頗能體現宋氏姐妹的西洋背景。電影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合拍故事片,配樂由著名作曲家喜多郎完成。同年,張曼玉擔任第4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
1998年,張曼玉應邀踏上巴黎時裝周T台為Hermes秋冬系列專業走秀,開啟了華語影星參與國際時裝周的先例。此後更於2000年和2003年兩次為Scherrer高級定製服T台走秀。張曼玉因此被視為華語影星接軌國際時尚界的先行者。
1999年,張曼玉應邀擔任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
2000年,張曼玉主演電影《花樣年華》,片中將旗袍的含蓄婉約之美展現淋漓,一度引領時代對旗袍美的品評。表演則被金馬評委描述為:「在沒有劇本參考的前提下,還能准確拿捏內心起伏,要在內斂的表演中收放自然其實很難。」電影《花樣年華》在2012年被英國電影學院召集全球八百餘位影評人評選為「影史最佳影片」第二十四位(華語電影第一)。 2015年1月,張曼玉在《花樣年華》中的表演被美國《娛樂周刊》選入「影史上被奧斯卡忽視的51個偉大表演」第43位。
2000年,張曼玉為法國版《VOGUE》雜志拍攝獨家時尚大片。2001年4月,張曼玉登上日本著名電影期刊《日本電影旬報》封面。12月登上法國著名政治新聞周刊《Le Point》(《觀點》)的中國特刊封面。
2002年,張曼玉加盟張藝謀的武俠巨制《英雄》。影片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和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拉開了中國商業大片的帷幕,成為國產電影商業運作的重要里程碑。2002年1月,張曼玉與其餘三位主演一同登上美國《時代周刊》亞洲版封面。2003年9月,張曼玉以《英雄》中的紅衣造型登上美國電影攝影師協會會刊封面。
2003年底,張曼玉與前夫奧利維耶·阿薩亞斯再續戲緣。在電影《清潔》中,張曼玉獨自撐起一部劇情平淡略顯沉悶的歐陸文藝影片。除卻精湛表演,張曼玉還在影片中大展英語、法語和粵語多語言功底,並親自演唱了四首電影插曲。
2004年5月23日,張曼玉憑借《清潔》榮獲第5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不僅宣告了亞洲首位戛納影後誕生,也是華語演員首次因主演西方作品而獲得國際大獎。戛納評審團主席昆汀·塔倫蒂諾給予評價:「張曼玉是當今世界最優秀的女演員之一,對於戛納影後給她幾乎沒有經過激烈的爭論,這是我們最容易做出的一個決定,她的表現毫無疑問值得這個榮譽。」 5月24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就張曼玉榮獲戛納影後公開賀電,表示:「她在享有這么崇高國際聲譽電影節上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振奮的。」 2006年《清潔》在美國上映後獲得影評界贊賞,《紐約時報》將其評入年度影壇22位偉大的表演者 ,並有影評表示:《花樣年華》角逐戛納影後展示東方內斂氣質,《清潔》則展示西方外放特色,兩次表演形象跨度很大卻絲毫沒有違和感,足見其表演功底之扎實全面。 導語:2004年榮膺戛納影後之後,張曼玉自認進入另個人生階段,決意息影。2004年至2009年,張曼玉婉拒了包括《讓子彈飛》、《滿城盡帶黃金甲》、《南京!南京!》以及《臉》等影片在內的諸多電影邀約,進入息影期。 但在時尚領域,張曼玉步入一段黃金時期,先後登上諸多海內外著名雜志封面,被譽為華語時尚ICON。2004年,張曼玉先後登上《ELLE》(法國、新加坡)、《Madame Figaro》(法國、韓國)、《Harper's Bazaar》(新加坡)、法國《巴黎競賽》、法國《世界報》(配刊)以及巴黎《戲劇權威》等諸多國際報刊封面。此外還為英國《i-D》雜志拍攝時尚大片,為國際鉑金協會亞洲代言,以及成為最早擔任路易威登(LV)專輯模特的華語明星(2004秋冬,2005春夏)。6月,成為《南方人物周刊》創刊封面人物。
2004年9月,法國巴黎市政府頒發張曼玉金質獎章(榮譽市民勛章),市長致詞時表示:「她代表了優雅的氣質,她身為中國人,又認同法國,是兩國文化交流間一個絕佳的象徵。」 該月,第四度登上世界權威電影雜志《電影手冊》(Cahiers Cinéma)封面。 (四次分別為:1999.4,2001.1,2004.5,2004.9)10月,獲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頒發表演成就獎(Achievement in Acting),並擔任該屆電影節評委。
2005年,適逢中國電影百年華誕,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頒發張曼玉藝術成就獎(Grand Prix Special des Amériques),美國亞裔國際電影節頒發張曼玉演藝成就獎(Cine Visionary Award)。同年被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選入「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
2005年底,為美國《Harper's Bazaar》雜志拍攝「Back to the Future」大片,時尚大師Nicolas Ghesquiere藉此宣稱張曼玉是他的繆斯。
2006年5月,第5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選擇電影《花樣年華》中的張曼玉剪影作為本屆戛納官方海報,張曼玉由此成為首位登上戛納官方海報的亞洲演員。
2006年10月,首次登上《VOGUE服飾與美容》雜志封面,成為登封VOGUE中國的首位女明星。VOGUE中國主編張宇十分贊賞張曼玉的時尚觸覺,稱其風格個性又不失智慧。11月,獲得中國風尚大典頒發「風尚國際典範獎」。
2007年1月,擔任奧迪英傑匯形象大使,與奧迪品牌展開合作。3月,應首屆「蘇格蘭中國電影節」邀請參與大師講座。
2007年5月,擔任第6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期間與評審團及各界名流接受戛納市長宴請。 6月,獲得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領獎時表示:感謝所有支持她和不支持她的人們,因為支持者的鼓勵和不支持者的鞭策,讓她決心成為一個好演員。
2007年11月,登上法國《解放報》(《Liberation Next》)封面。12月,英國皇家攝影師Patrick Demarchelier(帕特里克·德馬舍利耶)拍攝皇家倍耐力年歷,張曼玉成為五十餘年間首位參與拍照的亞洲女演員。
2008年,獲VOGUE雜志頒發「時尚偶像大獎」,並被英國WGSN評入「影響全球時尚界的十大明星」。同年還為義大利版《VOGUE》雜志拍攝二十二頁時尚大片,並成為伯爵品牌(PIAGET,珠寶及腕錶)130年歷史上首位全球形象大使。 此外還為連卡佛(Lane Crawford)全球代言。
2008年2月,擔任美國獨立精神獎頒獎嘉賓,頒發最佳外語片。
2009年11月,與導演李安壓軸第4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紅毯,個人壓軸頒發「最佳劇情片」大獎。 導語:2010年初,張曼玉應友人夏永康和艾薩克·朱利安邀請,參演了《全城熱戀》和《萬重浪》。但短暫的復影並沒有宣告其復出影壇,此後張曼玉持續減少商業活動,在時尚方面的參與度也維持在較低水平。與此同時,張曼玉對音樂和剪輯的興趣卻越發濃厚,並更為積極地投入公益慈善活動。2014年5月參與草莓音樂節現場演出,正式開啟音樂之旅。2010年初,應老友夏永康之邀客串電影《全城熱戀》,這是張曼玉自2004年以來首有影片面世,片中戲份約三分鍾,片尾署名「張小姐」。張曼玉在2010年後加快了音樂創作和幕後剪輯工作,積極拓寬興趣道路。
2010年春,成為英國藝術雜志《Glass》創刊封面人物。4月,接受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任命為中國大使,為改善中國貧困地區兒童生活狀況不懈努力。
2010年夏,英國藝術家艾薩克·朱利安(Isaac Julien)拍攝影像裝置藝術《萬重浪》(又名《萬層浪》),該裝置作品由九塊銀屏懸掛形成,張曼玉在片中飾演海神媽祖。作品的電影版曾參展2010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裝置藝術於2013年11月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永久收藏。
2010年12月,擔任馬拉喀什國際電影節評委,並以評審團成員身份得到摩洛哥親王接見。
2011年7月,英國愛丁堡大學授予張曼玉榮譽博士學位,表彰其二十五年來對電影藝術的卓越貢獻。 9月,登上《費加羅》中國版復刊首期封面。
2013年3月,擔任第14屆勞倫斯世界體育獎頒獎嘉賓,頒發最佳突破獎。 4月,成為國際旅行雜志《Condé Nast Traveler》中國版《悅游》的創刊封面人物。5月,第五次登上《Vogue服飾與美容》(Vogue中國)雜志封面,VOGUE中國首期ipad版推出了張曼玉與搖滾的時尚短片,片中張曼玉抱著David Bowie(大衛·鮑威)的吉他,以特有姿態向偶像致敬。
2013年11月,出任第5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暨五十周年慶典大使,獨自壓軸金馬獎紅毯。 同時還是唯一受邀參與「金馬五十大師講堂」的演員。
2014年3月,簽約中國最大獨立音樂公司摩登天空,在天命之年步入樂壇。 4月,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放映了由張曼玉剪輯的主題短片《時代光影》,短片以當代香港重大歷史事件為背景,簡述了香港電影的發展歷程。
2014年5月,參與京滬兩地的草莓音樂節(五人樂隊成員:「重塑雕像的權利」吉他手華東和鍵盤手劉敏、吉他手夏炎、貝斯手博譞、日本爵士鼓大師古賀泉)。 5月1日首場選擇家鄉上海,張曼玉以上海話開場,這是其首次面對上萬觀眾現場演出。翌日表演登上各大報刊頭條,卻因走音和沙啞低沉嗓音引發批評。5月3日北京場中,張曼玉登台即自嘲反省,稱:「我會努力,我演電影演了20部還被說花瓶,(唱歌)給我20個機會吧。」但當日天公不作美,張曼玉演唱兩首歌曲後沙塵暴風力超過八級,舞台接近坍塌。張曼玉起初拒絕停止演出的請求,稱:「我可以站在(安全些的)台邊唱,我不想停」,但最終被工作人員抱下,終止了音樂節後續演出。 張曼玉開唱一事引爆五一假期,爭議極大,一些樂評人和文化人紛紛發文探討此事。
2014年11月,為慶祝「中法建交50周年」,拿督黃紀達基金會和法國電影資料館在巴黎推出「中國電影的女性肖像」展映活動,張曼玉為活動錄制開幕視頻。資料館展映了《阮玲玉》和《萬重浪》兩部張曼玉作品。12月,日本《電影旬報》為慶賀創刊95周年,公布了創刊以來最大規模「All Time Best百大外國影星」評選結果,張曼玉列女演員第22位,亞洲女星第一。
2015年8月,張曼玉為電影《戀愛中的城市》創作並演唱了主題曲《如果沒了你》。這是張曼玉首次跨界為電影創作主題曲,還親自作詞、作曲擔綱製作人。
『陸』 A類電影節指的是什麼國際上有多少A類電影節呢
A類是非專門類競賽型電影節,有評獎,電影節可以沒有特定的主題,目前共有12個A類電影節。
根據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官方網站提供的資料,12個國際A類電影節分別是上海國際電影節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柒』 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歷屆回顧
歷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獲獎之最入圍最多的導演霍建起2002年第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陶紅)、 最佳攝影(孫明)《生活秀》
2005年第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趙薇)《情人結》
2012年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石欒)《蕭紅》
2015年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入圍《1980年代的愛情》
四部影片兩個影後、兩個最佳攝影、一個最佳影片,也是截至2015年第18屆以來唯一一位獲得最佳影片的中國內地導演。 獲獎最多的導演 高群書 2008年第1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最佳男主角(馬國偉)《千鈞一發》、
2012年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神探亨特張》,其中馬國偉還是一位非職業演員,其本質工作是警察,他也是迄今(2012年)為止第一位中國籍影帝。 克斯羅·馬素米 2004年第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代價》、2012年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熊》先後兩次獲得最佳影片獎 年紀最小的影後李馨巧2013年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馬來西亞籍小演員憑中國香港影片《激戰》獲得最佳女演員獎,年僅10歲。同時,該影片男主角張家輝亦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是第一位中國香港籍影帝,也是目前為止第一次影帝影後出自同一部影片。 同一屆獲獎最多的電影人(3獎)尤里·貝科夫2013年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俄羅斯籍導演憑借《警界黑幕》榮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藝術成就(原創音樂)三項大獎,在該電影中,他一人身兼導演、編劇、剪輯、電影配樂等多職。 影帝影後多黃蛋影帝篇2015年第18屆最佳男演員獎由鄧超、段奕宏、郭濤三位中國男演員憑借電影《烈日灼心》獲得,評委給出的評語是:他們個個表現優秀,缺一不可式的表現,讓影片完美呈現,讓人刮目相看;此外,該片導演曹保平還獲得最佳導演獎。影後篇2007年第10屆最佳女演員獎由科琳娜·哈弗奇、達格瑪·曼澤爾、科斯騰·布勞克、克莉斯汀·施恩四位德國女演員憑借電影《完美計劃》獲得,同時該片還獲得最佳影片金爵獎,加上同樣身為女性的製片人及導演,本屆電影節完全成了六個女人的天堂。年紀最小的評委黃軒2015年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評委,是85後第一個評委。
『捌』 上海電影節放映八部高達劇場版,本次電影節你最期待其中哪一部電影
《機動戰士高達閃光的哈薩維劇場版1(2021)BD日語中字》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導演:村瀨修功
編劇:富野由悠季/武藤康之
主演:小野賢章/上田麗奈/諏訪部順一/齊藤壯馬/津田健次郎/石川由依/落合福嗣/武內駿輔/早見沙織/松岡美里/澤城千春/宮崎游/天崎滉平/綿貫龍之介/田中光/草野峻平/種崎敦美/新祐樹/綾見有紀/鷲見昂大/尼古拉·法萊那澤/越後屋浩介/藤高智大/Volcano太田/川口啟史/田村千惠/井川秀榮/吉富英治/木曾寬子/佐佐木祐介/吉田健司/高橋雛子/高橋大輔/瀧村直樹/福西勝也/佐伯美由紀/本多新也/木野日菜/內田紳一郎/櫻岡敦子/地藏堂武大/川上洋平/磯部寬之/白井真輝/ASHLEY/JAMES/SAYAKA/山寺宏一/佐佐木望/川村萬梨阿/古谷徹
類型:劇情/科幻/動畫/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日本
語言:日語
上映日期:2021-06-11(日本)
片長:98分鍾
又名:Mobile Suit Gundam Hathaway
機動戰士高達 閃光的哈薩維的劇情簡介· · · · · ·
本作以哈薩維為主角,採取三部曲的形式,講述「逆襲的夏亞」之後的故事。
『玖』 第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介紹
第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於1995年10月28日至11月6日舉行,歷時10天。有46個國家和地區的232部影片參加了本屆電影節的各項活動,其中參賽影片19部。評委會的7位國際評委分別來自中國的孫道臨、中國台灣的李行、墨西哥的傑奎琳·安德列、法國的讓·貝克爾、波蘭的克日斯托夫·扎努西、德國的曼弗雷德·杜尼約克、俄羅斯的斯坦尼斯拉夫·羅斯托茨基,瑞士影片《打破沉默》獲最佳影片獎。
『拾』 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介紹
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於1993年10月7日至14日在上海舉行。主會場設在上海影城,大光明等8家電影院為分會場。當時,有1100名中外賓客參加了這一中國首次舉辦的國際電影人士競相聚首的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