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評價電影《華爾街之狼》
通過新作《華爾街之狼》,馬丁·斯科塞斯再次讓自己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這部影片既不會讓我們對華爾街的金融黑幕有更多了解,也無意對影片主人公做任何道德評判。重點在於,通過本片,我們既能真正進入貝爾福特的心理世界,也可以更好地看清支撐他走向成功的時代環境。
當貝爾福特在影片終場戲中指導大家該如何賣出一支筆時,台下觀眾的臉上顯現出的依舊是對貝爾福特所代表的名利的飢渴;然而作為電影觀眾的我們,真的願意像貝爾福特的無數犧牲品一樣為他所推銷的價值觀買單嗎?斯科塞斯仍然箴默不語。一切要由我們自己決定。
⑵ 如何評價《華爾街之狼》
如果你對美國非常的嚮往,那麼你會不會有這樣的想法:華爾街到底是什麼樣的地方?看了這部電影《華爾街之狼》相信會給你塑造不一樣的華爾街。
當然,最終每個人都是罪有應得,但是這個故事卻引發世人深思。這是一個真實故事的改編,但是我們身邊還有諸多這樣的例子,在這個金錢至上的時代,我們多少人都成為了金錢的奴隸。
我除了知道不能為了錢而放棄一切,同時,有了錢我們也要低調是不是。
⑶ 華爾街這部電影講述了什麼
給你 復制了個劇情 商戰電影中的經典作,也是在金錢掛帥時代毫不掩飾地為人類的貪婪慾望辯護的一部主流電影。本片以全球金融中心的美國華爾街為背景,描寫翻雲覆雨的股市大亨戈登蓋柯貪婪成性,不擇手段在幕後操縱股票行情,結果卻敗在一位仍然具有良知的年輕營業員手上。身為股票掮客之子的奧利弗.斯通,用他一貫強而有力的戲劇手法拍出了股市內線交易的內幕,同時借蓋柯的行徑來質疑現代人面對金錢誘惑而普遍出賣靈魂的道德問題。麥可.道格拉斯的演出氣勢逼人,獲最佳男主角金像獎。馬丁.希恩與查利.希恩父子亦有精彩的搭檔演出
⑷ 電影《華爾街之狼》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一、付諸行動
執行力是事業成功的首要條件。對新人來說,並不需要等到一切准備好才開始。喬丹·貝爾福特教導新人應該直接喬裝專業,在電話中聽起來像是個專業的股票經紀人。這樣邊干邊學,模仿的時間長了自然就專業了。
華爾街的大鱷們喜歡賭博,尤其是面對貌似合法的商業機會時,而喬丹·貝爾福特是第一個將想法付諸行動的人。
二、直截了當
貝爾福特盡量把事情講得簡單明了,讓一般的員工也能夠抓住重點。這是貝爾福特把那些經驗不足的新人轉變成老練的股票經紀人的重要方法。
三、狼群戰術
事業起步時如果能和老朋友一起合作,應該效果不錯。一是因為老朋友的可信度比較高,二是因為朋友之間比較熟悉,他們可以給你些忠心的建議,讓你少犯愚蠢的錯誤。對貝爾福特來說,肯尼·葛林和丹尼·波魯這兩人的獨特之處在於他們的忠心,雖然他們並不是貝爾福特身邊最聰明的人。
在工作中,人們不僅應習慣於與自己相像的人相處,而且應學會與自己很不同的人合作。只有這樣才能匯聚各方面人才,從而提升各方面的能力。貝爾福特和波魯是個好團隊,就在於貝爾福特是個理性且有遠見的領袖,擅長分派工作,而波魯則是個很好的執行者。
四、注重形象
雖說「人不可貌相」,但是人的思想會反應在外在行為上,同時,外在行為也會影響人的思想。穿著不僅影響別人對你的印象,更是自我態度的流露。穿著正式挺拔代表了一種嚴謹的工作態度,因此,貝爾福特要求所有員工必須穿著整齊,甚至請專家為新員工量身訂制衣服。
五、以史為鑒
經驗是人生的寶貴財富,因此我們要學習歷史上的成功經驗,並汲取失敗的教訓。然而, 有限的人生不能體驗所有事情,所以通過閱讀向前輩學習就成為我們積累經驗的重要方法。貝爾福特說過:「我總是從過去中學習,而我也深信不疑:若一個人不從過去的錯誤學習,他註定要重蹈覆轍。」
⑸ 華爾街電影的影評以及講的內容說明了什麼,看的不是特別懂。
簡介 Paull Bud是嘿紐繭約賴大學條的畢厭業乓生,華爾圭街裂的蓉失夷意進經濟而人倘。知在渣一愁次和頃大希老削板Gekko的旋面談毫之後眼,改變罕了碴自己並的死生活韋。他脹為Gekko御尋找內幕又消礙息,扮成筆功獲知榨了另一東位半投宰資人Lerry要收領購ANC Steel的搭信息蔣,幫助Gekko賺了一猖大洋筆剿錢。板並成瘡為了誘他的合楔伙人之營一倫。Bud從Gekko那漏里戌學帽了很一多,沁包毋括操縱股市和玻孫御子嗅兵眾法。最慕後在賞收購他父親工燙作凝了一悍輩子的Blue Star Airline一楞案睡中,Bud和Gekko氮產歲生了「忙興趣上躇的乓嚴重稻沖突遇」逾。裸以迎其人釁之道腳還其均人綁之身修,Bud用Gekko虞教苛的及反擊了Gekko硬,並挽霹救了Blue Star螢。氰但樣也因動為辯操憎縱也股市而朗入獄庇…舒…
商戰電影中的經典作,奧利弗·斯通用他一貫強有力的戲劇手法拍出了股市內線交易的內幕,同時質疑現代人為了金錢而出賣靈魂。
影評:這部電影的成功是該電影在人物的塑造上的成功,還有就是導演趕披露華爾街浮華背後的那醜陋的一面。只是這是一部電影,而不是一個歷史,否則披露出來的東西何只是電影里那麼簡單的一個故事。不過該電影還是有自己特別的紀念意義,特別是放在今天,放在渡過金融危機後的日子,這個故事還有存在的意義,這個故事還有警示我們的意義。
貪婪的結果始終是把自己吞噬,最後自己成為貪婪最美味可口的食物。特別是Paull最後的懺悔和反擊,讓人大快人心,不過結果還是他為自己的過錯接受應有的懲罰,特別是最後他走在法院門口的階梯上,望著父母的眼神,他回歸了,他知錯了,他心甘情願接受懲罰,那燦爛的表情,我至今都難忘。他就是用著這樣的表情,走在去法院的路上。
其實Paull也是一個小小的業務員,在繁華的華爾街里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小職員。而他在見到大老闆Gekko的時候,那種自信的神情悄然消失,流露出的緊張神情表露在Gekko眼前。雖然他的自信還是撐起,不過這次撐起還是那麼的勉強,心中透露出無底的感覺。與Gekko交談還是很「理直氣壯」的,至少在業務和談話技巧上他確實有能力,有天賦。或許就是這樣的表露讓Gekko看到了一片曙光,在茫茫人海中盡然有條鮮美的大魚心甘情願地咬住魚餌,成為大餐中鮮美的主菜。至少,Paull的勇氣和才能讓我敬佩,這點是我表現不出色的地方,我應該向他學習
機遇是改變人生的一個關鍵點,也是本片戲劇性轉折的關鍵點。在Paull催頭喪氣地回到原來的崗位的時候,那通關鍵性的電話打來,他被認同了。對於新出爐的菜鳥們來說,這絕對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說句題外話,要是我找到這樣的客戶,我上司不拉著我請客才怪呢!回到原題。他抓到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也步入黑色渾濁的腐朽黑暗的新環境。在這個時刻的轉變,考驗著不只是我們的定力,還考驗著我們給予後半生選擇的轉變,還考驗著良知的內心是否被那一張張綠色的廢紙所蒙蔽,還考驗著我們在貪念面前的表現。
影片在這里的描繪非常簡單,篇幅也不長。Paull知道Gekko請他來是當情報間諜的時候,那種抵觸和懷疑的心態通過他的眼神和表情很自然的表現出來,那種驚訝和不知所措的神態展露在我們的眼前。而後來的轉變只是用一小則故事啟發,就是一個流浪漢和一個白領的對比。在華爾街里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富貴高貴的富人,一種人是平庸沒錢,甚至在街上討飯的流浪漢,看看你想做哪種?鮮明的對比在這個顯示的社會中是那麼平常,但有不平常。平常這是大眾所知的東西,不平常是對於Paull來說,這就是天堂和地獄的差別。面前的選擇,一個是華麗生活的天堂,也就是為Gekko服務,一個是現實冷酷的地獄,也就是他生活的那個圈子和工作。在金錢和權利的面前,他屈服了。做為走狗的他還高興地為Gekko搖尾巴,這個場景很現實地在電影中表現出來了。
接下來的內容大家應該也很清楚,一帆風順的他們倆在華爾街那裡那是呼風喚雨,利用Paull獲取的情報玩弄股市,玩弄其他公司的命運。他們親密的合作使得Gekko的野心不斷擴張,也讓Paull換來了幸福的日子,也換來他心愛的女人。似乎一切都是那麼順利,我們都在關注Paull日後的發展的時候,在「藍星航空」收購案上他們卻產生了分歧。
其實故事是這樣的,Paull本來出點子讓Gekko幫助他老爸的「藍星航空」重新復甦,使得「藍星航空」歸屬與Gekko公司的旗下。沒想到Gekko利用Paull把「藍星航空」推向了絕路。特別是在他得知「藍星航空」的悲慘命運的時候,那種驚訝和悔過的神情表現的很自然,那種復雜的心情困擾著他的思想。他困惑著,他在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他在思考這段時間的富貴到底是為了什麼。人性的貪婪和人性的良知在這里赤裸裸的表現出來,特別是這種強烈的人物心態對比,這種人物心態和思想的彷徨,在這里表現的如此真實。不僅佩服演員對角色的理解,還要佩服編劇在這里的巧妙設計,這里給電影加分不少。後面的報復我就不多說了,他自己應有的懲罰也在故事的結尾良好的展現
本片在人物的塑造上非常成功,特別是兩位明星,查理·辛和邁克爾·道格拉斯,他們的合作非常精彩。查理·辛把Paull的轉變演繹的很傳神,特別是兩次心情起伏和轉折,鏡頭的特寫表情,深刻表露出他的成熟演技。在導演這樣大膽的手法下,盡然還能表現的這么游刃自如,確實不簡單。邁克爾·道格拉斯也是個成熟派的演員,那個時候應該是他成名不久的作品,也就是致命誘惑後的作品。在致命誘惑中的表現讓大家記住了這個演員,而後來這部作品的展現也表現出他的成熟演繹。在影片中,他的表現很低調,演的很沉穩,不過在沉穩中還能隱約感覺到一些殺氣,特別是有些特寫面部的展露,那種眼中翻冷光的眼神,有時候還真的有把人吃掉的感覺。
故事設計的巧妙我這里就不多說,前面也介紹的很多。並且故事在尺度上的把握也是控制的不錯,特別是故事設計的程度,可以說做到了剛剛好的范圍。對於那時候的美國,很多人都不敢相信這才是華爾街華麗背後的丑惡,這部電影也塑造了電影歷史上批判現實醜陋的閃亮一面。不過相比現在,特別是2006年的《美國,從自由到法西斯》,這種赤裸裸的展露還是相對保守了些,相比後者的展露,前者只是小巫見大巫而已。不過放在現在來看,還是對我們有很多的幫助。
2011年《華爾街2》就要出來了,那時候會給我們展露出又一什麼樣的醜陋故事,我們只有用等待來表露我們的期望。
⑹ 電影華爾街的觀後感
貪婪和道德倫理之間必須有一個平衡點,尤其在商界,出賣誠信也許會帶來金錢、名利,但如果任由貪婪的慾望泛濫,沒有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是一個「利益最大化」的血腥世界。
關於成功。衡量成功的標准,是用一個人的財富、地位還是權利來作為評價的尺度?如果巴德最後沒有幡然醒悟,他會保持自己的地位,但會失去親人的信任,失去人性最寶貴的誠信,而最終成為像蓋葛那樣唯利是圖的人。他受到心靈和道德的拷問,最後破壞了這場金融陰謀,雖然因此鋃鐺入獄,但他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他最後的決策和做法,懺悔的同時捍衛了商業道德。我認為,巴德曾經的輝煌並不算是一種完全的成功,或許只是成功的表象,他最後的轉變才是人性的覺醒與誠信的回歸。
⑺ 《華爾街》電影觀後感(金錢永不眠)
[《華爾街》電影觀後感(金錢永不眠)]《華爾街》電影觀後感(金錢永不眠)2011-01-14 21:51今天好難受,一天沒有吃飯了,做什麼都干不下去,只好一口氣看完《華爾街》,囿於對影片的喜愛,只能說非常精彩,《華爾街》電影觀後感(金錢永不眠)。特此寫了影評,貼出來。看完了邁克爾道格拉斯主演的電影《華爾街》。這是一部經典的商戰電影。道格拉斯主演的金融大亨蓋葛在股票市場上翻雲覆雨,叱吒風雲,毫不掩飾自己的貪婪,言談舉止充滿著咄咄逼人、自信飛揚的個性,似乎一切都盡在掌握中。很顯然,這種性格的人要麼令人討厭得徹底,要麼令人著迷得崇拜。影片里的巴德(查利希恩飾),一個剛從紐約大學畢業還需要償還助學貸款的股票經紀人,盡管滿腔理想努力工作,卻仍然入不敷出,生活窘迫,掙扎在華爾街的最底層--每個人都可以從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靠機敏接近了股市大亨蓋葛,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巴德開始利用自己的父親、同學、同事以及一切可能的機會刺探消息,將情報提供給蓋葛進行股票內線交易。於是金錢,豪宅和美女,一切都滾滾而來。而在收購巴德父親工作的藍星航空公司的過程中,貪婪的蓋葛利用了巴德,違背當初的諾言准備解散並賣掉航空公司,這與良知正義尚存的巴德發生了沖突。於是巴德反戈一擊,挽救了藍星航空,但最終也因為從事違法的股票內線交易而入獄。曾經有一段時間,或許還包括現在,我極度迷戀關於華爾街的一切,書櫃里擺著盡是《偉大的博奕》,《對沖基金風雲錄》,《一個華爾街癮君子的自白》之類的書籍。在我們大眾的心目中,華爾街是一個集中著長春藤名校畢業的精英們才能工作的地方,這些人智商奇高,個性鮮明,精力十足,每天工作至少12個小時,即使資歷最淺的人也拿著6萬以上的美金,呼吸的空氣都彌漫著金錢和財富的味道。在這種著迷的情緒下,我對所有關於商戰、財經、股票的書籍趨之若騖,並自以為看完了所有面世的和在網上流行的商戰小說,但顯然僅僅看文字的描寫是不夠的,因為還有電影《華爾街》。順便說一句,大陸的財經和商戰小說僅僅處於啟蒙階段,泥沙俱下良莠不齊,到目前為止寫得最好的是丁力,有望成為中國的阿瑟黑利。而對那種工作經驗比兔子尾巴還短,還沒有經歷過完整的一輪牛市和熊市,卻也能編造出基金經理資本劍客之類小說的人感到欽佩無比,也總算了解了圖書行業為什麼不景氣的原因。關於為何迷戀華爾街的問題,我想拿破崙的話或許是一種答案。拿破崙說過,男人的事業只存在於兩個地方:馬背上和女人的肚皮上。和平時代已經沒有了戰爭,無法騎上馬背沖鋒陷陣奮勇殺敵,但在股票市場、金融市場上可以找到這樣的感覺。通過電腦、網路和終端,你可以在一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成為一個將軍,一個統帥,調遣著所有的貨幣和千軍萬馬作戰,可以叱吒風雲,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塵埃落定後,你會是嬴家,還是輸家?一切就會自然見分曉。這是一場零和游戲,有人賺得盆滿缽滿,就一定有人傾家盪產,所謂一將功成萬古枯,用在金融市場上也許再恰當不過了。對於這個行業的男人來說,K線圖比女人的S形身材更好看,更有趣,用影片中道格拉斯的台詞就是,賺錢的成就感"比還棒"。電影《華爾街》中,貪婪,金錢和人性的沖突時刻存在,而實際上,這種沖突也彌漫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之中。你或許像狗一樣地努力工作,空有滿腔抱負和理想,但卻僅僅掙扎在生存的邊緣,居無定所,為一日三餐奔波,看不到希望和夢想。而身邊存在著不如你的人,卻能身居高位,香車豪宅,享受人生。這個時候,你是否會動搖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存原則?就像影片中蓋葛教導巴德說,"賣命工作?我打賭你熬夜分析那些你要我買的爛股票,對吧?你又得到了什麼好處?我父親推銷電子零件,每天工作得死去活來,卻在49歲就心臟病發而死,還欠了一屁股的稅沒繳。"恰好昨晚在有線電視台重溫了劉德華主演的《雷洛傳》,雷洛剛出道時也想當一個正直有為的好警察,可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卻走向和別人一樣的道路,而且比別人更黑更貪,觀後感《《華爾街》電影觀後感(金錢永不眠)》。關於貪婪。某些時候這個詞語並非貶義詞。很多影評說《華爾街》是為人類的貪婪慾望辯護的一部電影,但在我看來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導演只是塑造了一個極有個性和魅力的貪婪大亨,最終的結局很明顯是要面臨法律的制裁。人本貪婪,每個人奮斗的過程就是一部滿足個人貪婪的歷史。蓋葛在股東大會上的精彩演講,或許就是影評人所說的為貪婪辯護吧。"貪婪是好的,貪婪是對的,貪婪是有用的,貪婪可以釐清一切,披荊斬棘直搗演化的精髓。貪婪就是一切形式之所在。對於生活要貪婪,對於愛情,對於知識…貪婪激發了人類向上的動力。貪婪,你們記住我的話,不僅能挽救泰達紙業(公司),更能挽救機制失調的美國。"影片里的很多台詞被道格拉斯飾演的蓋葛用一種張揚自信的語言表達出來,舉手投足極富魅力,張弛間盡顯道格拉斯的表演功力,我想這就是他憑藉此片獲得87年奧斯卡影帝的原因吧。關於成功。我想現在大多數中國人衡量成功的標准,顯然是用一個人的財富、地位和權力來作為評價的尺度,這和影片里的蓋葛一樣,與巴德也一樣,當然直到最後他幡然醒悟。巴德和他的父親對此曾有過激烈的交鋒,巴德認為他的父親不支持他並購藍星航空公司,是嫉妒他的兒子比他成功的事實,是缺乏膽量放手一搏。而巴德的父親說"你看到的這個人,從不以皮夾厚薄來衡量成功"。好萊塢的影片中,常常讓你無形之中就接受到他們灌輸的主旋律,基督徒的精神,那就是對妻子、家庭忠誠,正直剛正,平凡而努力地工作,用男人的身軀給家庭撐起一片綠蔭,讓妻子兒女們生活幸福。這就是他們眼中的成功和偉大,所有的美國影片中都可以找到類似的共同點,並讓觀眾深有共鳴。反觀中國的電影,只能無言以對。影片中巴德的父親這個角色,給人印象深刻,話語不多,更多的是通過眼神和肢體動作來表演,將一個平凡、正直、具有深沉父愛的角色演繹得入木三分。他的扮演者馬丁希恩,實際上也是飾演巴德的演員,查利希恩的父親。其實我一向對"人性本善"的觀點持懷疑態度。人也是動物,我們並不比這個星球上其他動物來得高尚和純潔。甚至恰恰相反,人類學會了披著文明的外衣,來隱藏自己作為動物的劣根性,顯得更虛偽更狡詐。我很煩某些影評,動不動就把人的貪婪性和資本主義社會聯系在一起,社會主義國家的人難道更崇高更高尚?這與政治體制無關,只是人的本性。東方社會似乎普遍相信"人性本善",所以幾千年來一直是以人治為中心,將國家和社會的昌盛公平建立在出現"聖人、清官、明君"的身上。西方社會則認為"人性本惡",人總是有缺點和易犯錯誤,所以設計出了一整套的監管、法律、分權、制衡制度。孰優孰劣,一望即知。影片的結尾,仍然是好萊塢主旋律的模式,正義良知戰勝了貪婪慾望,巴德戴罪立功錄下了與蓋葛的談話,並交給了監管局。而實際上,我很難相信僅僅憑借短暫的錄音就能將蓋葛定罪,因為導演在之前埋下了伏筆: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律師讓巴德簽署了文件,授權給巴德處理蓋葛的帳戶,全權處理每一筆交易,股票的買賣在法律上與蓋葛完全無關。巴德與蓋葛相比,就是綿羊和豺狼的區別,而用蓋葛的話語,"綿羊就是要被宰的"。影片中的台詞。道格拉斯飾演的蓋葛在影片中經常教導巴德,自信、貪婪、赤裸而直白的語言,令人印象深刻。"外面的人買股票是猜的,我可不會亂槍打鳥,我只做最有把握的事。""你(巴德)沒有我想像中聰明,你有沒有想過為何基金管理人,打不過史坦普500股價指數,因為他們是綿羊,綿羊就是要被宰的。""哈佛商學院畢業生,多數比狗屎還不如。(股票買賣)這一行需要窮苦的聰明人,要夠飢渴,還要冷血,有輸有嬴,但要一直奮戰下去。若你需要朋友,就養條狗吧。外面的世界是場近身戰。""醒醒吧,朋友,你若不是局內人,那你就是出局了。""我不是指年薪40萬、在華爾街討生活的老古板,坐坐頭等艙、生活舒適就算了。我說的可是大筆的現金,有錢到可以自己買飛機,有錢到不會浪費時間,我說的不是五千萬就是一億。做不成真正的玩家,就只能當無名小卒。""美國企業的法則似乎變成了,不適者生存。而我的看法是,你要不就做對,要不就是被消滅。""(賺錢)這不是夠不夠的問題,這是場零和游戲,非輸即嬴。金錢本身並沒有輸嬴,只是轉手了而已,就像變戲法一樣。""我不去創造,但我能擁有。規則就是我制訂的,朋友!"人類貪婪的慾望與道德法律的交鋒從來都沒有停止過。貪婪是魔鬼,是洪水猛獸,會吞噬我們的靈魂,撕碎我們的心靈和肉體。可我們也必須保持必要的貪婪,對知識,對生活,這也是我們奮斗前進的動力。就像恩格斯所說的,人類的貪婪、慾望和永不滿足,是推動人類歷史前進的杠桿。可在兩者之間究竟保持什麼樣的平衡,什麼的尺度,可能只有每個人自己才能解答了。或許我們只能用康德的話聊以自慰:這個世界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二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華爾街》電影觀後感(金錢永不眠)〕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⑻ 華爾街的反響
《華爾街》於1987年12月11日起在730家電影院上映,首周入賬410萬美元,在北美地區共計獲得4380萬美元的票房收入。影片獲得評價界較好的評價,根據爛蕃茄上收集的49篇評價文章,其中38篇給出「新鮮」的正面評價,「新鮮度」為78%,平均評分6.8(最高10分),而在Metacritic上收集的16篇評論文章中,有8篇給出好評,2篇差評,6篇褒貶不一,平均得分56(滿分100)。《紐約時報》影評人文森特·坎拜(Vincent Canby)在其文章中雖然對影片的整體表現頗有微詞,但仍然贊揚男主角邁克爾·道格拉斯在片中給出了「他演藝生涯中最為精彩的表演」。《芝加哥太陽報》影評專欄作家羅傑·艾伯特給予本片三星半(最高為四星)的評價,贊揚影片中「將所有有關金融交易中不擇手段的一面都處理得既復雜但又合乎情理真實可信,任何人都能看懂這部電影,因為它所股票交易中的貪婪和黑幕都清晰透明地體現了出來,讓所有的觀眾都清楚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而且都明白其中的原因」。《時代周刊》的理查德·科利斯(Richard Corliss)寫道,「這回他干出一身臭汗但還是沒達到目的,就像一個鐵人三項運動員在跑步機上一樣。但只要他不停下來,那麼觀看他繼續自己的事業就有一種可怕的樂趣」。傑·斯科特(Jay Scott)在《環球郵報》中稱贊了兩位主角的表演,《華盛頓郵報》的麗塔·肯伯利(Rita Kempley)認為電影的道德宣傳意味降低了總體質量,那些說教段落正是電影表現最薄弱的環節。
邁克爾·道格拉斯在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上台致辭時,感謝導演奧利弗·斯通「選擇我來出演這樣一個幾乎其他任何人都認為我演不了的角色」,他還因本片獲得了第45屆金球獎最佳戲劇類電影男主角獎。而達麗爾·漢娜的情況則完全相反,她因本片中純粹花瓶式的表演而被提名金酸莓獎最差女配角獎。邁克爾·道格拉斯在片中典型金融大鱷的裝束是由阿蘭·弗魯瑟根據80年代雅痞的形象而設計。2003年,美國影藝協會進行了一項名為AFI百年電影史百大銀幕英雄與惡魔的評選,邁克爾·道格拉斯扮演的戈登·蓋柯榜上有名,在惡魔榜上名列第24位;2005年,美國影藝協會又進行了AFI百年電影史百大經典台詞的評選,本片中哥頓·蓋柯的台詞「沒有比『貪婪』更好的詞語了」(Greed, for lack of a better word, is good.)名列第57位。
1990年,隨著1980年代的偶像人物如邁克爾·米爾肯和伊凡·博斯基都因與內線交易方面的法律相抵觸而逃跑,《新聞周刊》雜志封面出現了一個這樣的問題:「貪婪死了嗎?」(Is Greed Dead?)多年來,電影的編劇斯坦利·韋瑟遇到過許多人告訴自己,「這部電影改變了我的一生。我一看到就知道自己想要從事這個行業。我希望成為像哥頓·蓋柯(那樣的人)」。除此以外,查理·西恩和邁克爾·道格拉斯也不斷有遇到他人表示自己正是因為對方在電影中扮演的角色而成為股票經濟人。斯通被人問起《華爾街》中描繪的金融市場為什麼會發生變化,他回答,「在1980年代市場就已經存在的問題已經不斷成長為一個龐大了很多的現象。安然公司是虛幻的,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戈登·蓋柯的買進和賣出也一樣是虛幻的……肯尼·萊就是新的哥頓·蓋柯」。《娛樂周刊》的歐文·格雷伯曼Owen Gleiberman於2009年對這部電影進行了評價,認為該片「揭示了一些當年無法預料,只有在如今才能意識到的東西。世界上的哥頓·蓋柯並不只是在變得有錢,他們還創造了一個另一個現實,這個現實將會在我們所有人面前坍塌」。
2007年9月18日,《華爾街》發行了20周年紀念版,其中增加了斯通在鏡頭上對電影所作的介紹,大量的刪除場景,「貪婪就是好」的花絮,以及對邁克爾·道格拉斯和查理·西恩的視頻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