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信條是時間循環電影嗎

信條是時間循環電影嗎

發布時間:2022-09-10 23:18:55

❶ 熵,祖母悖論,《信條》如何逆轉時空

電影《信條》是諾蘭導演又一燒腦力作,該片以全新的方式詮釋了時空穿越。同樣是穿越時空,在以往的電影中,故事的主角是在不同時間節點上進行跳躍,這部電影卻沒有採用這個套路,而是使正反時空交疊在一起,創造了新的視覺觀感。

如果你駕駛著一艘速度接近光速的宇宙飛船,或者環繞一顆黑洞高速運動,當你離開所處的時空環境,由於時間的相對性,你會發現自己穿越到了未來。

未來是不確定的,穿越行為不會破壞因果律。而當你到達未來那個時間點,你就成為了未來歷史的一部分,顯然這是一趟單程旅行。

至於回到過去,目前還屬於幻想。

不過,電影《信條》中這種穿越時空回到過去的方式,確實新奇,不得不佩服諾蘭的腦洞。影片前半部分在一些細節處埋了伏筆,而這要等到後半部分才逐漸顯露。看不懂,可能是因為人物反復逆轉,把大家繞暈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科學探索菌!

❷ 信條的最後結局是什麼意思

信條結局是以無名氏、尼爾和凱特為首的隊伍們來到薩特的基地,利用逆時間完成了任務,毀掉了薩特手中的時間炸彈,最終阻止了人類世界在逆時間中滅亡。

一群蒙面匪徒闖入烏克蘭一個歌劇院劫持人質,真實目標是要搶奪一個裝有神秘物質的手提箱。主角和同伴假扮成特警也要搶奪手提箱,但任務離奇失敗,主角為保護秘密「被假死」。

主角在假死被救後,被賦予新的更大的任務,通過女科學家的幫助,主角從射出的子彈倒著回到槍膛的實驗中了解到「逆轉時間」的概念,並被告知整個世界可能因為逆時間技術消失。主角從此不再有身份,加入「信條」組織,成為無名氏,他的任務是保護全世界不要被逆時間毀滅。

為了阻止薩特企圖毀滅人類的行為,以無名氏、尼爾和凱特為首的隊伍們來到薩特的基地,利用逆時間完成了任務,毀掉了薩特手中的時間炸彈,最終阻止了人類世界在逆時間中滅亡。

(2)信條是時間循環電影嗎擴展閱讀:

劇中重要人物:

1、主角(無名氏)

一名頂尖的美國特工,此前一直為美國中情局工作。在一次失敗的任務中服下了死亡膠囊逃過一劫。從死亡狀態恢復過來,主角經過訓練加入第二次任務,他的任務不是為了哪一個國家,而是全人類。

2、尼爾

英國特工,協助參與了主角間諜行動。其實尼爾有另一種神秘的身份。在任務尼爾多次拯救主角,尼爾一切准備,都是為了最後的犧牲,幫助主角,完成交給自己的使命。

3、安德烈·薩特

俄羅斯政治家,行事兇悍,雷厲風行。被莫斯科驅逐並定居倫敦。表面通過做天然氣發家,薩特其實是靠販賣鈈元素發家,而非天然氣,天然氣生意只是洗白。薩特有個瘋狂的意志,打算完成這個不可能的計劃,引爆地球,逆轉時間。

4、凱特

薩特的妻子,是名畫鑒定師。對極其稀有藝術品十分感興趣。她和丈夫的婚姻已經漸漸走向終點,因為丈夫經常虐待她,還以兒子為威脅,強迫將凱特留在家庭中,所以凱特非常恨丈夫。

5、邁克爾·克羅斯比

英國情報部門高級長官,邁克爾此前一直收集俄羅斯軍火的動向,薩特與其妻子凱特就是重點監視對象,邁克爾掌握不少了薩特的情報,對薩特的癖好和興趣了解甚多。

❸ 《信條》是什麼樣的電影

看的《信條》凌晨場,再次感慨諾蘭導演的腦洞之大。本文將用圖解的形式來解析《信條》中的四個問題:

①歌劇院混戰一共有幾組勢力參與?

②高速飆車奪取鈈241的時間線是怎麼樣的?

③反派安德烈如何利用時間鉗形戰略奪取鈈241?

④加州鷹山之戰的時間線是怎麼樣的?


先簡單科普電影里的幾個設定:

1. 本片依舊是諾蘭導演最為擅長的操控時空的戲碼,從《盜夢空間》的嵌套,到《星際穿越》的穿梭,再到《信條》的逆轉,時空的玩法,斧鑿的花樣越來越新奇,設定也愈發的具有深度。尤其是這次的正向時間線和逆向時間線兩者重疊,多線結合在一條線中敘事,真的可以說讓觀眾大開眼界。

2. 本片的逆轉時間,是來自於熵增熵減的設定,可以理解為熵減的(逆向)物體它的時間線是和我們正常正向世界的時間線相反的,熵減的子彈是從牆壁上往槍里射回,爆炸是從爆炸後的廢墟走向爆炸前的建築,人身處在正向的世界看逆向的物體,車是逆行,語言是倒過來發出的。

3. 除了逆轉時間,這部電影還涉及到了因果定律,逆轉時間的同時必然涉及到由果推因,這里影片也引出了一個經典的祖父悖論:你回到過去殺死自己的祖父,祖父死了就沒有父親,父親沒有了也就沒有自己,那自己又如何能夠去殺死祖父呢。

這一個悖論其實也預示著反派安德烈對於人類存亡的看法其實是有偏執的,導演還是寄希望於另一個看法:一代人自然有一代人求生存發展的宿命,不可強求。

4. 因為逆轉時空的存在,那麼戰爭除了在場面讓奇幻得讓人震撼和驚艷,另一方面,在戰略上也有了新的策略,即是時間鉗形戰略,普通的鉗形戰略是兵分兩路擊敗敵方,而在本片中,則是分為正向逆向兩個部隊,利用時間差來進行情報共享和戰略打擊,也就是一個正向的隊伍從白天走向黑夜,另一個逆向的隊伍從黑夜走向白天,逆向的隊伍將黑夜的結果不斷告訴正向的部隊,正向部隊則將白天正發生的事情告訴逆向,從而達到情報共享和一定的預知未來的上帝視角。

再來和大家解析一下四個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地方。

1.烏克蘭歌劇院混戰的勢力劃分

在歌劇院混戰中,一共有三股勢力。

第一股勢力是中情局特工,麵包車里的烏克蘭人司機和包括男主角在內的四位假特警,以及身處歌劇院包廂中的美國外交官,他們之間是用暗號交頭的,這股勢力參與混戰的目的:營救已經被烏克蘭軍方發現身份的外交官同夥,以及拿回神秘金屬盒子鈈241。

第二股勢力是恐怖分子,他們一開始出現在歌劇院製造出極大的混亂,他們的背後應該就是俄羅斯寡頭安德烈,因為之後男主角在餐桌上僅僅提到歌劇兩個字,就讓安德烈回心轉意,說明安德烈參與其中,這股勢力的目的也很簡單:搶奪神秘金屬盒子鈈241。

第三股勢力是烏克蘭官方勢力,包括軍方和特警,烏克蘭軍方實際上已經在包廂里控制中情局特工外交官,而烏克蘭特警前往歌劇院的目的:一個是對抗恐怖分子,另一個則是趁機除掉外交官,在消息有可能泄露的情況下,設置炸葯炸毀烏克蘭歌劇院毀滅現場。

理清楚這三股勢力劃分,即可知道歌劇院混戰的整個過程:

恐怖分子控制歌劇院,烏克蘭軍方前往對抗,並要趁亂除掉外交官,男主的中情局特工小隊偽裝特警進入包廂,除掉了烏克蘭軍人,營救出外交官並取得金屬盒子鈈241。

在撤退過程中,男主和另一位特工決定回去取走炸葯拯救歌劇院無辜性命,另一波特工帶著金屬盒子離開歌劇院。

帶著金屬盒子的特工最後肯定是被烏克蘭官方給攔住了,金屬盒子在混戰中被烏克蘭官方所獲得。

男主和另一位特工也被烏克蘭軍方特警發現了偽裝,所幸有人用逆向子彈救了他。他和特工逃出歌劇院,回到車里卻發現司機烏克蘭人反水,將他們帶到偏僻地方進行拷問,最後男主角服葯自盡,後被中情局救回,表示其通過考驗,正式邀請他加入組織「信條」。

最後提一句,通過發射逆向子彈的特警隊友背包的掛飾可以推測,這個時候救走男主角的應該是逆向的尼爾。


最後,還是准備二刷《信條》的,這部電影的信息量和細節太豐富了,不光是主創斧鑿得好,也值得影迷朋友們多去挖掘。

❹ 如何評價電影《信條》(TENET)

原標題:《信條》:一篇物理學論文的影像表演

註:本文有劇透,但不影響欣賞電影
去看《信條》前,它的「難懂」已經聞名全球了。建議觀眾觀影可前先把電影中涉及到的物理學理論和假想了解一下(比如熵、祖父悖論、平行時空),對於看電影還是大有幫助。第一遍能夠大概看懂電影在講些什麼,第二遍就可以更認真地觀察電影中出現的種種的細節。畢竟第一遍要完全看懂《信條》,對誰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
《信條》海報
《信條》海報

但也不必有太大壓力。《信條》有一個平穩易懂的開局,甚至說前75分鍾有些微微的冗長和無聊,直到出現那一場令人瞠目結舌的追車動作戲。諾蘭是玩轉類型片的高手,他的電影總是多種類型元素的融合,具有很強的商業性。譬如《盜夢空間》,科幻外殼底下是好萊塢傳統的怪盜電影;《信條》亦然,科幻包裹著好萊塢傳統的特工片的內核。
諾蘭在采訪中也將《信條》定義為特工片
諾蘭在采訪中也將《信條》定義為特工片

前90分鍾,基本就是按特工片的類型走:主人公獲得了一個任務,然後飛往世界各地執行這個任務,在執行任務過程中,獲得一個搭檔,與搭檔並肩前行,解開了謎團又出現了一些謎團……直到最終任務完成。
約翰·大衛·華盛頓飾演男主角
約翰·大衛·華盛頓飾演男主角

但從電影一開始,《信條》就埋下科幻的引子,只不過在最後一小時才徹底引爆——觀眾才發現,不爆則矣,一爆就是核彈級別的,信息量爆棚,這里暫且不表。從科幻片角度看,《信條》是硬科幻作品,它是以物理學的概念來包裝故事,以物理學的學說為根基,對世界的樣子進行自洽的假想和推演。
「熵」是理解《信條》一個很核心的概念,它的物理意義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正常的自然規律下,事物遵循的是「熵增」原理,即粒子從有序向著無序發展。比如常溫下一個麵包只會從新鮮到腐爛,而不會反過來。但《信條》在科學基礎上假想了「逆熵」這一情形,在一個「逆熵」的時空中,這里的時間規律不是從有序到無序、從過去到未來,而是從無序到有序、從未來到過去,麵包從腐爛變成新鮮,飛去出的子彈按原軌跡回到彈匣。
逆熵的子彈
逆熵的子彈

《信條》中,一個人通過時間機器可以進入一個「逆熵」狀態,不斷倒回到過去。通俗地理解,《信條》隸屬於科幻電影中很大的一個分支:時間旅行。《信條》的故事底本是一個特工通過時間旅行執行任務,有人想要藉助時間旅行毀滅世界,主人公所隸屬的TENET肩負拯救世界的使命。
只不過有了逆熵的設定,《信條》中的時間旅行與以往我們所熟悉的時間旅行電影有所不同。常見的時間旅行敘事主要是這兩種,一種是《十二猴子》(1995)、《環形使者》(2012)、《前目的地》(2014)等的環形敘事,主人公進入時間的河流,回到過去想要逆轉未來,卻發現「The future is history」(《十二猴子》),無論幾次重回過去,時間的河流不可逆轉。另外一種是《時空線索》(2007)、《源代碼》(2011)、《明日邊緣》(2014)這一類型的,時間呈分岔式,主人公回到過去就可能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相對而言,這兩種時間旅行都較好理解,因為無論主人公第幾次回到過去,過去時空的運行規則與當下一模一樣,無論是主人公還是觀眾都不會有接受上的難度。
《信條》與它們截然不同。它的時間旅行是基於逆熵,這就包涵了至少兩個層面的不同。第一個層面,逆熵世界的運行規則與當下的世界是反著來的,人是逆著走,車是倒著開,打架動作是反著來,時間往迴流,果成了因。當主人公經由時間機器進入逆熵狀態,他的行為仍然是正向,但整個世界在倒流。這形成強烈的陌生化效應,不僅電影中的主人公感到懵逼,觀眾也是頭一回在電影中看到如此奇觀。
輪船倒行,波浪從有到無
輪船倒行,波浪從有到無

第二個層面,就是逆轉時間的邏輯。以往的時間穿越電影對此大多語焉不詳或者簡單帶過,創作者並未把它當做一個「問題」來深究。於是你看《明日邊緣》中阿湯哥飾演的凱奇少校倏忽地就回到了過去。但《信條》中,怎麼回到過去、想要回到過去哪一個點背後,有一套相當復雜、縝密又嚴謹的邏輯體系。
電影中的時間機器,有紅、藍兩邊,中間隔著透明玻璃。紅進藍出,是從熵增進入逆熵,時間逆流;藍進紅出,是從逆熵進入熵增,時間正向流動。
時間機器也不能讓你想回到過去哪個點就回到哪一個點。舉一個容易理解的例子。今天下午三點你參加了一場考試,下午五點結束,但你失利了,只考了60分,你事後知道了答案,想考個100分。現在是下午五點,你想回到兩個小時前,也即下午三點重新考試。你從時間機器進入逆熵狀態,不是一下子回到兩個小時前,而是你得老老實實跟著時間倒流兩個小時,這時你看到的世界也是反著來的,你得戴上特殊口罩才能呼吸。倒流兩個小時後,你再從時間機器的藍門穿過紅門,進入熵增狀態,你就回到了下午三點,世界的運行是常態化的,你開始「第二次」考試。
《信條》搞暈觀眾的地方來了:當未來的你回到兩個小時前,此時的世界裡有幾個你?
兩個。一個是過去的你,正在完成只有60分的答卷,

❺ 想看懂《信條》,還需要了解哪四件事嗎

多年以後,人們或許會說:“《信條》的概念和效果,仍然未被超越。”

克里斯托弗·諾蘭導演被譽為是這個時代的電影天才,在IMDb網站上的網友評選TOP250高分電影中,他有《記憶碎片》《蝙蝠俠:黑暗騎士》《盜夢空間》等7部電影入選,是同時代電影導演中的佼佼者。自從《蝙蝠俠:黑暗騎士》一戰封神之後,他的每部新作都得到全球影迷的矚目,這部最新的《信條》也不例外。


第三,《信條》顛覆傳統特工片,科幻硬核賦能

科幻片和特工片在好萊塢都是久負盛名的類型片,作品也是汗牛充棟,但如何拍出新意就是個問題。特工+科幻的理念並非諾蘭開創,但是《信條》真的是把這個概念推上了一個高點,諾蘭導演是用有科學依據的時間理論來創作電影,有關時間正向和逆向的設定有縝密的科學依舊,同時在表現手法上,讓不同時間點的人物出現在不同場景,正義一方在為了拯救世界這項工作而不懈努力,特工故事線的設定異常穩定,這中間還有思路清晰的時間穿越線,從而讓一部特工電影呈現出前所未有觀感。

❻ 諾蘭電影《信條》里,到底是如何實現穿越時空的

糾正一下,這部電影中講述的不是穿越時空而是逆轉時空!而且導演在采訪中已經說了,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本質上和穿越沒有任何關聯,從實際來看就是物質的反轉,對於劇中的主角和觀看電影的人來說,這就是簡單的時光倒流和穿越一毛錢關系都沒有。

三、這不影片到底值不值得去電影院觀看?沒啥事兒不想在家的人可以去看。

值不值得這事兒真沒法形容,每個人對於喜歡的影片的評價都是不同的,就比如前些年的《小時代》,有人喜歡的不得了,有人看完能吐槽好幾年,如果說喜歡動作片的人那就可以去看,諾蘭導演的電影一般情況下沒有翻車的,如果不喜歡看的那就可以等到網路上有資源的時候再在正規網站進行觀看,要是自己拿不準主意就等到網路上的觀後感出來後再做決定,畢竟電影票也不便宜別花冤枉錢。

最後:

主角和導演都不是我喜歡的,所以我就不去電影院支持了!

❼ 《信條》在中國上映,這部電影是講述什麼故事的

電影信條由著名導演克里斯托夫·諾蘭執導,電影根本設定則是:時間逆轉。

之後主角接近俄羅斯軍火商夫人並得知兩夫妻感情不和,同時夫人告之她與丈夫最後一次快樂時光發生在越南度假時,後來丈夫則用一張假圖和兒子撫養權對她進行威脅,之後主角與她約定,自己幫她解決問題,而她則幫忙引薦其老公。

之後主角與尼爾以及幫手一起用飛機炸毀了自由港倉庫,並趁亂潛入內部毀掉假畫,並在倉庫中發現時光逆轉傳送門。而在傳送門內發現了一個逆向人和一個正向人,主角則看到了正向人的長相。之後接近成功接近俄羅斯軍火商並去希臘旅遊。期間又發生種種劇情讓主角了解到自己另一重身份則是從未來而來的人,並再次招募了自己,而自己才是此番行動的策劃人。

❽ 《信條》是部什麼類型題材的電影

電影《信條》算得上是一部標準的動作片了。那麼這部電影到底會帶給大家怎麼樣的驚喜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其實說起這部電影的導演,相信很多人都十分的熟悉,那就是諾蘭。只要聽到是這位導演出片的電影,那麼在質量上一定是過關的,因為這部導演製作的電影沒有一部不是佳片巨作,比如說大家熟知的《蝙蝠俠》,《星際穿越》,《盜夢空間》等電影都是出自於這部導演之手。

為了使動作戲更加的真實,主演約翰·大衛也是拒絕用替身,所用的動作武打都要自己親自上陣,這樣才能夠讓電影呈現出來更加的真實,所以這部電影也是將科幻與動作的兩大元素神奇的融合在了一起,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觀影體驗,讓觀眾能夠進一步的深入到這一電影中去思考和體會。

不得不說,這一電影也算的上是疫情之下的佳片,或許能夠帶動各地影院的票房業績,就讓我們一起期待一下吧!那麼你准備去影院看這部電影嗎?

❾ 電影信條講的什麼內容

「電影《信條》根本設定則是:時間逆轉,該片中將時間逆轉解釋為一個逆熵的過程。講述了一名身手了得的特工,在經過組織的嚴密訓練之後,被派去執行一項任務,在搭檔尼爾的幫助下,最終順利拯救了世界。主人公穿梭於全球各地,開展特工活動,力求揭示「信條」之謎,並完成一項超越了真實時間的神秘任務的故事。」

❿ 《信條》這部電影是講述什麼故事的為何這么難懂

《信條》這部電影是諾蘭為大銀幕量身打造的作品,電影的主題故事大概是:世界爆發了第三次世界大戰,比核毀滅還恐怖,導致人類陷入滅頂之災幾乎全部昏迷。未來的人們,需要現在的我們使用“信條”逆轉時空,改變未來。作為玩弄時間的“慣犯”,比如《盜夢空間》、《記憶碎片》,《信條》這部電影顯然是要將“逆轉未來”這個出現在電影時空架構中很久的元素玩出新的花樣,時間相關可能就會讓很多人覺得難懂,需要細細品味。

閱讀全文

與信條是時間循環電影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多少億指什麼 瀏覽:199
3D電影有近視眼鏡怎麼辦 瀏覽:589
我看電影了怎麼辦 瀏覽:576
泰迪熊是哪個電影 瀏覽:68
北京哪個頻道播老電影 瀏覽:566
微電影元芳很忙 瀏覽:985
查理主演電影全集 瀏覽:886
中國女排微電影 瀏覽:816
如何勸別人和你一起看電影 瀏覽:971
如何畫神龍電影 瀏覽:68
國外音樂電影多的原因 瀏覽:419
2什麼2什麼電影 瀏覽:342
電影網站的虛擬電影怎麼看 瀏覽:272
不同手機的人一起看一部電影 瀏覽:923
時間改變者電影 瀏覽:281
畢業生電影音樂 瀏覽:464
浪漫溫情短片微電影 瀏覽:579
茶啊二中大電影全集 瀏覽:767
1900電影在線播放 瀏覽:853
捷克電影關於二戰 瀏覽: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