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類型有哪些種類
比如紀錄片、動作、愛情、喜劇、倫理、古裝等等。
電影這個詞有多重意思,現在多用於形容呈現在熒幕之上的根據人的視覺具有瞬間保留印象的原理,用攝影機將人物或其他被攝體的活動影像拍攝成連續性的畫面,通過放映機在銀幕上再現出來。例如:《盜夢空間》、《催眠》等即叫「電影」。
簡介
電影是一種視覺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像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工作而成。電影是一種綜合的現代藝術,亦正如藝術本身,有著復雜而繁多的科系,電影世界里有很多不同類型的電影,也有很多種電影的分類方法。
電影是1895年由法國盧米埃爾兄弟發明的,用強燈光把拍攝的形象連續放映在銀幕上,看起來像是在活動的形象。電影從無聲到有聲電影開始發展,已經到了電影的特技時代了。運用大量的電腦特技製作出來的電影,受廣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歡迎。
⑵ 電影有哪些類型
記錄片、戰爭片、歷史片、傳記片、體育片、
科幻片、魔幻片、奇幻片、文藝片、音樂片、歌舞片、動漫片、
西部片、武俠片、古裝片、動作片、愛情片、劇情片、喜劇片、家庭片、倫理片、
恐怖片、驚悚片、冒險片、犯罪片、懸疑片
(2)世界上電影類型分類擴展閱讀:
作為一種影片製作方式, 三四十年代在好萊塢曾占踞統治地位,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商業電影也都是以類型觀念作為影片製作的基礎觀念的。所謂類型是指由於不同題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疇、種類或形式。
好萊塢全盛時期所特有的一種電影創作方法,實際上就是一種藝術產品標准化的規范,即按照不同的類型的既定要求而創作出來的影片。包括喜劇片、西部片、犯罪片、恐怖片、歌舞片和生活情感片等。
類型電影三個基本要素:公式化的情節(如西部片的鐵騎劫美、英雄解圍)、定型化的人物(如能歌善舞的貧苦人家的女孩)、圖解式的造型(如預示凶險的宮堡或塔樓)。類型電影的特徵是文化價值上的「二元性」、重復性和可預見性。
類型 電影作為一種影片製作方式具有如下特點:影片創作者必須嚴格遵守製片人為他指定的影片類型的基本規定,即:1.公式化的情節。2.定型化的人物。3.圖解式的視覺影像。類型電影的製作根據觀眾的心理特點,在一定時期內以某一類型作為製作重點,即採取所謂"熱潮更替"方式。
在人們厭煩了西部片之後,便換上恐怖片,然後再繼之以其他類型影片,如此周轉不息,反復輪換。在諸多的影片類型中,最有典型性的是四個類型,即喜劇片、西部片、犯罪片、幻想片。類型電影作為一種拍片方法,實質上是一種藝術產品標准化的規范。
它的規定性和對影片創作者的強制力,只有在以製片人專權為特點的大製片廠制度下才有可能發生作用。因此,隨著大製片廠制度在五十年代以後的逐漸解體,類型電影也趨於衰落,各種類型之間的嚴格界線趨於模糊,愈來愈成為一般意義上的樣式劃分了.
⑶ 電影有什麼分類
本來想簡單的和你說一下,不過還是詳細點好。 電影類型: 在電影理論中,類型是指(商業)影片分類的基本手段。一種「類型」通常是指構成影片的敘事元素有相似之處的一些電影。 影片類型劃分: 常用的劃分影片類型的標准有三個:場景、情緒、形式。場景是指影片發生的地點。情緒是指全片傳達的感情刺激。影片也可能在拍攝時使用特定設備或呈現為特定樣式,即形式。 ●場景 ·犯罪片:人物出現在犯罪行為領域 ·黑色電影:主要人物出現在虛無主義、存在主義的領域,或用這樣的手法描寫主人公 ·歷史片:發生在過去 ·科幻片:人物出現在不同的現實中,通常是未來或太空 ·體育片:體育項目以及屬於某項運動的場所 ·戰爭片:戰場以及屬於某場戰爭的場所 ·西部片:美國西部從殖民地時期到現代 ●情緒 ·動作片:通常包含一場「好」「壞」之間的道德爭斗,通過暴力或物理力量進行 ·冒險片:包含危險、風險或機遇,經常含有高度幻想 ·喜劇片:試圖引發笑聲 ·劇情片:主要關注角色的發展 ·幻想片:現實之外的玄想虛構(例如:神話,傳奇) ·恐怖片:試圖引發觀眾的恐懼 ·推理片:通過發現與解決一系列線索從未知到已知的前進過程 ·愛情片:詳述浪漫愛情的元素 ·驚悚片:試圖引發觀眾的興奮或緊張 ●形式 ·動畫片:通過手工或計算機製作的靜態圖片連續呈現製造的動態錯覺 ·傳記片:不同程度改變事實基礎,將真人的生活戲劇化的影片 ·紀錄片:對事件或人物的真實追蹤,用來獲得對某一觀點或問題的理解 ·實驗電影(先鋒電影):為測試觀眾反應或拓展影片製作/故事呈現的邊界創作出來後公映的影片 ·音樂片:不時用所有或部分角色歌唱穿插的影片 ·短片:在較短時間內努力包含「標准長度」影片的諸元素 ●年齡 ·兒童片:幼兒電影,與家庭片相比,並不試圖吸引幼兒以外的觀眾 ·家庭片:試圖吸引各年齡層人士,且適合幼兒觀眾觀看。例如迪斯尼影片 ·成人片:僅為成年觀眾准備的影片,內容可能含有暴力、使人不安的主題、淫穢語言或明確的性行為。成人片也可能作為色情片的同義詞使用 影片類型批評: 類型不是什麼? 影片分類手段除類型外還有其他標准。例如作者標准根據導演劃分影片。有些分類標准也被隨意稱為類型,但這樣的定義是有問題的。例如,獨立電影有時被當作類型,但實際上獨立製作不能決定影片的故事情節,這樣的影片可以屬於任何類型。 有人認為類型需要與影片風格進行區別。影片的風格涉及攝影、剪輯、音響等,某種風格可以運用於任何類型。影片類型確定的是影片最明顯的內容,影片風格則確定用何方式將這(些)類型呈現於銀幕上。風格可以由情節結構、場景設計、燈光、攝影、表演以及其他有意圖的成片藝術元素決定。也有人說這種區分過於簡單化,因為有些類型主要是通過其風格識別。許多史家就黑色電影展開爭論,焦點在於其究竟是一種類型,還是只是全盛期常被效仿的一種影片製作風格。 影片類型可以定義嗎? 類型通常是一個模糊概念,沒有明確的界限。許多作品跨越了多種風格。就這一點,電影理論家Robert Stam寫道: 一些持續存在的疑問始終困擾著類型理論。類型真的在世界中「在那兒」,還是僅僅是分析家的構造?類型有有限的分類法還是原則上是無限的?類型是時間無關的、柏拉圖式本質還是短暫的、受時間限制的實體?類型是受文化限制的還是跨文化的?……類型分析應該是描述性的還是說明性的? 有些類型是基於故事內容的(戰爭片),有些則是從文學(喜劇、情節劇)或其他媒體(音樂劇)借用而來。有些基於演員(阿斯泰-羅傑斯片)或票房(票房大片),有些則基於藝術狀態(藝術片)、種族身份(黑人片)、地域(西部片)或性取向(酷兒片)。 許多類型是由觀眾或相應的支持出版物如雜志、網站建立的。難以用類型劃分的影片通常不太成功。因此,影片類型在行銷、批評與消費領域也有用處。 好萊塢故事顧問John Truby說:「……你必須知道如何超越種類(類型),這樣才能給觀眾帶來原創與驚訝的感覺。」 有些編劇將類型作為決定劇本使用何種情節或內容的手段,他們通過學習某些類型的影片得到範例。這也是某些編劇得以將成功影片的元素復制到新劇本中的方法,但這類劇本通常原創性不足。正如John Truby所說,「編劇對寫類型劇本所知甚多,但未曾加工該類型的節奏,使其以原創面孔出現。」 對編劇來說,違反既有作品中的元素,使用不同或相反的元素是有意義的。原創性與驚訝是形成優秀電影故事的元素。例如,義大利西部片為人所熟知就是因為顛覆了西部片的類型,讓好人既壞又好。在此之前,西部片有一些如今稱為類型俗套(genre clichés)的內容,例如好人戴白帽,壞人戴黑帽,好人永遠在決斗中勝出。在義大利西部片打破了類型「規則」後,俗套西部片也消失了。
⑷ 科幻電影有哪些類別
科幻片是電影類型的一種,其特色的情節包含了科學奇想。喬治里葉的《月球之旅》是電影史上最早的一部科幻片。
首先,我們也許可以把「科幻片」(science fiction film)定義為包含著某種因素的電影:這些因素是基於科學(包括現有的科學和假設的科學)而假想出來的;在今天的世界中,它們是不可能發生的,或還沒有發生的。科幻片與魔幻片、靈異片的不同之處在於,其被幻想出來的因素必定有一個科學理性的支持,哪怕這個科學依據看起來很瘋狂。比如《時光倒流七十年》(Somewhere in Time,1980)可以被稱作一部科幻片,因為片中的主人公回到過去是藉由一種在影片中被科學證實了的催眠術。而《土撥鼠日》(Groundhog Day,1993)就不是科幻片,因為影片並沒有把男主角突然被迫反復過著同一天的理由告知觀眾;如果影片向我們解釋:那是因為他的時間機器出了故障,那麼這就能成為一部科幻片。
科幻片是好萊塢類型片的一種。和其它類型片一樣,它是隨著電影工業化生產而出現的,其人物形象、敘事結構和價值觀都有一定的模式。和其它類型片一樣,它是被批量化、重復化生產的同類產品,滿足了人們在閑暇時對一部「很容易看懂」的娛樂電影的需求。同樣也和其它類型片一樣,它大量生產的都是平庸之作,但在此基礎上,也產生了一些在美學、思想和歷史上有價值的經典作品。
好萊塢科幻片的亞類型】
好萊塢科幻片的題材豐富多彩,形式趣味各有不同。按照科幻片和其它類型片的交叉情況,我們可以大致將科幻類型片分成以下幾個亞類型;
科幻冒險片:它講述探險、旅行的冒險故事,主人公在其中歷盡磨難,而觀眾則閱盡奇觀。如《地心游記》(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1959),《2001太空漫遊》(2001:A Space Odyssey,1968)和《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1993)等。
科幻動作片:它往往喜愛表現一個英雄如何地身手不凡。比如《終結者》系列(The terminator),十分成功的《黑衣人》(Men in Black,1997)及其不太成功續集其實更像是警匪片,而根據英雄漫畫改編的《超人》(Superman)、《蝙蝠俠》(Batman)和《蜘蛛人》系列(Spider-Man)等也可以劃入這一個亞類。
科幻史詩片:它常常創造「由於科學技術的異化而導致的獨裁的混亂的非理想社會」,未來成了一個「背景」 ,而真正演出的是氣勢宏大的星際戰爭和縱橫捭闔的宇宙政治。如《星球大戰》系列(Star Wars)及其前傳系列,還有《星際迷航》系列(Star Trek)。《黑客帝國》系列(The Matrix)則講述了一個救世主通過自我犧牲而使機器和人重歸於好的地下斗爭的故事。
科幻災難片:假想的外星人入侵、怪獸襲擊、自然災害或病毒傳播給人類帶來了滅頂之災。如《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1996),《彗星撞地球》(Deep Impact,1998)和《後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2004)等。
科幻驚悚片:神秘的危險物體危害到了一個小團體的安全,成員一個接一個受害。和主人公一樣,觀眾體驗著恐怖的陰影和死亡的威脅。如《異形》系列(Alien),《怪形》(The Thing,1982)和《科學怪魚》(Frankenfish,2004)等。
科幻社會片:它包括了愛情故事、家庭問題、成長情節等等。在《時光倒流七十年》(Somewhere in Time,1980)中,主人公依靠具有科學依據的催眠使自己回到了七十年前,並展開了一段愛情。《隔世情緣》(Kate & Leopold,2001)也利用了時間交錯來成就愛情。而《回到未來》系列(Back to the Future),《E.T.》(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和《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等其實提供給我們的是關於親情、友誼和成長的故事。
科幻喜劇片:它攻擊的焦點和嘲諷的程度各有不同 。如《火星人玩轉地球》(Mars Attacks!1996),《月球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Pluto Nash,2002)等。
當然,這些劃分並不是僵硬不可通融的。顯然,《黑客帝國》既可以說是科幻史詩片,也可以說是科幻動作片;同樣,《黑衣人》雖然是動作片,但它也充滿了喜劇元素。由於和其它類型電影的交叉,不同亞類型的科幻片也會同時具有某種其它類型片的特徵。
⑸ 科幻片有哪些類別《飢餓游戲》是廢土電影,是科幻電影的一類,那麼照這個分類標准還有哪些類
女忍者vs外星觸手怪
⑹ 電影類型的分類
電影題材的分類:愛情片、劇情片、喜劇片、家庭片、倫理片、文藝片、音樂片、歌舞片、動漫片、西部片、武俠片、古裝片、動作片、恐怖片、驚悚片、冒險片、犯罪片、懸疑片、記錄片、戰爭片、歷史片、傳記片、體育片、科幻片、魔幻片、奇幻片。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但它又具有獨自的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法語:Montage)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⑺ 世界電影流派的劃分
電影流派,指電影根據獨特風格而進行分類的派別。自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開始形成,具有較大影響的電影流派大致有五種:
早期現代主義——歐洲先鋒派電影;
蘇聯電影學派——詩電影與散文電影;
好萊塢商業電影——類型電影;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
法國新浪潮電影與近期現代主義流派等。
(7)世界上電影類型分類擴展閱讀:
世界電影流派的分類:
表現主義
德國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此字原為藝術史與批評的專用語,意指不再把自然視為藝術的首要目地,以線條、形體和色彩來表現情緒與感覺作為藝術的唯一目地。
表現主義電影則發源於1920年的德國,此種電影中的演員、物體與布景設計都用來傳達情緒與心理狀態,不重視原來的物象意義。《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即以運用這種手法而聞名。
之後德國表現主義的風格影響到默片時代的一些好萊塢電影與1940年代的黑色電影,其它如希區柯克與奧森.威爾斯亦受表現主義的影響。
形式主義
形式主義Formalism。文學、藝術或戲劇中專強調形式與技巧而不強調題材的表現手法。起源於1915年的俄國,因為莫斯科語言學圈及詩語言學會的成立,反對俄國革命前處理敘述材料的傳統方式,轉而重視藝術語言形式的重要性,逐步影響到當時的各藝術領域。
在電影表現或分析上,形式主義強調不同形式的運用可以改變材料的內涵,剪接、繪畫性構圖與聲畫元素的安排都是形式主義電影工作者的興趣所在,如1920年代的普多夫金、愛森斯坦等均是此種主義的支持者。
1930年代中期遭斯大林主義的壓迫而停止在俄羅斯的發展,但對後來的結構主義與符號學有很大影響。
印象主義
印象主義Impressionism。1920年代法國的電影創作者路易.狄呂克團結一批有才氣的導演,如亞伯.岡斯、哲敏.杜拉克等與一些在商業電影上已取得成究的電影導演,想在影片公司老闆出於商業考量而拍攝的影片中進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漸衰微的法國電影。
但其努力沒有得到製片們支持,1924年狄呂剋死後運動即告失敗。一些人走向商業片,另一部份則走向前衛派道路。
由於狄呂克的一些理論與創作概念與後來法國前衛電影運動有緊密聯系,所以印像派電影大都被認為是前衛電影的前奏或直接歸入前衛電影。重要作品有岡斯的《車輪》(1922)、狄呂克的《狂熱》(1921)杜拉克的《西班牙節日》(1919)等。
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Surrealist film。1920年興起於法國,主要是將意象做特異的、不合邏輯的安排,以表現人類潛意識的種種狀態。
路易斯.布紐爾的《安達魯之犬》可以算是早期超現實主義電影的經典作品。
而超現實主義電影的興起旨在反抗寫實主義與傳統藝術,領導人安德烈.布列東的一篇宣言中提到:「一種純粹的心靈自動作用,在此作用之下,試著以語言、文字或其它任何方式,來表現思想真正的運作情形。」
後來超現實主義成為實驗電影與地下電影的重要源頭,如美國的瑪雅.黛倫與肯尼斯.安格。商業電影中超現實主義並不是主要派別,只出現在個別導演的電影中,如伍迪.艾倫。
新寫實主義
新寫實主義Neorealism。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義大利興起的一個電影運動。主要代表人物有羅貝多.羅賽里尼、狄西嘉、魯奇諾.維斯康堤等。
這類的電影大主題大都圍繞在大戰前後,義大利的本土問題,主張以冷靜的寫實手法呈現中下階層的生活。
在形式上,大部份的新寫實主義電影大量採用實景拍攝與自然光,運用非職業演員表演與講究自然的生活細節描寫,相較於戰前的封閉與偽裝,新寫實主義電影反而比較像紀錄片,帶有不加粉飾的真實感。
不過新寫實主義電影在國外獲得較多的注意,在義大利本土反而沒有什麼特別反應,1950年代後,國內的諸多社會問題,因為經濟復甦已獲抒解,加上主管當局的有意消弭,新寫實主義的熱潮於是慢慢消退。 《天堂電影院》是其代表影片。
法國新浪潮
法國新浪潮New Wave。原本是沒有嚴格界定的新聞性用語,指1958與1959年間一批法國新導演所拍攝的格調清新,頻頻獲獎的首部作品。後則被廣泛運用,概括了法國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期的新電影製作與創作傾向。
這些新導演有很多都是《電影筆記》雜志的影評人,如高達、楚浮、夏布洛、侯麥、李維特等。他們崇尚個人獨創性,表現出對傳統電影的高度自覺,並用其作品體現「作者論」的風格主張,不論是題材還是技法都與傳統電影大相逕庭。
混合利用傳統電影類型與好萊塢導演風格,來實驗剪接與結構上的新形式。由於重視拍攝的自由度,往往只憑綱要性的腳本拍攝,喜歡即興與自發的拍攝方式。而其主題上則帶有存在主義的色彩,如亞倫.雷奈的,《廣島之戀》與高達的《斷了氣》均是這類影片。
新浪潮這個詞自從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與法國結緣後,常被拿來形容其他國家新興的電影製作活動和電影復興現象。如捷克、匈牙利的新電影,1960年代的波蘭與1970年代的德國新電影。
⑻ 電影類型分為哪八大類
1、歷史片
以歷史上重大事件為題材的影片。內容大多涉及政治、軍事方面的斗爭。歷史片創作因取材於史實,表現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內容必須符合歷史真實,但次要情節和細節描寫可以進行一定的藝術虛構。
⑼ 電影類型有哪些種類
1、歷史片——以歷史上重大事件為題材的影片。內容大多涉及政治、軍事方面的斗爭。歷史片創作因取材於史實,表現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內容必須符合歷史真實,但次要情節和細節描寫可以進行一定的藝術虛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