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世界上第一部空難電影

世界上第一部空難電影

發布時間:2022-08-22 17:58:57

『壹』 飛機失事的電影有哪些

1、插翅難飛

《插翅難飛》是Robert Butler執導,雷·利奧塔和羅倫·荷莉等主演的動作驚悚片。

該片講述了空中小姐哈洛蘭當飛機在3萬6千尺 的高空中被歹徒劫持時,她成功地戰勝了兩個窮凶 極惡的劫機犯,而且在地面指揮塔的引導下,將飛機安全降落在機場的故事。

『貳』 影片《緊急迫降》的介紹與觀後感

《緊急迫降》觀後感言由於地理長期作業的要求,我選了這部由張建亞導演的《緊急迫降》作觀 後感言。 這部影片主要講述的是一架大型客機的起落架收不回來了,導致飛機必須 緊急迫降來化解這次危機。電影中的主人公是機長李嘉棠和女主角邱葉華,飛 機升空後,機長李嘉棠發現起落架信號燈指示不正常,飛機起落架收不回 來,如不及時排除險情,就可能發生機毀人亡的悲劇。最後,他們冒著極 大的生命危險,客機朝著機場緩緩下降,機場周圍警燈閃爍,消防車一路 跟進,跑道上緊急噴灑泡沫,各種搶險,救護車輛緊急待命;市長和機場 指揮中心總指揮在機場跑道上等待、接應,終於在飛機著地時成功安穩降 落,整架飛機上的乘客全部獲救了。 因為我國所拍攝的災難片實在是為數不多,好的更是少之又,而這部 影片雖然跟好萊塢大片的質量相差甚遠,但它卻是中國人拍的第一部空難 片,所以這是我這次之所以選這部影片的理由。 我在還沒看這部影片的時候,的確抱有狐疑:能成嗎?後來在歷經兩 個小時的觀賞過後,有一種意外感,雖然與好萊塢的同類製作有很大差距, 但是,影片在處理整體的感覺上是成功的,至少在我看來十分完整,內容 也還算精彩。這部影片告訴了我們其實地球上的許多自然災害的威力也是 不可小覷的,例如空難,是由於飛機在飛行中發生故障、遭遇自然災害或其他 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災難。但是在如今科技如此發達的現代,自然災害的空難占的 比例相當的高!我在網上找了一些今年來發生的一些世界性的空難的資料: 2009 年 5 月 20 日,印度尼西亞軍方一架載有 100 多名空軍官兵和家屬以及機 組人員的大力神 C—130 運輸機在東爪哇省瑪克丹墜毀,造成至少 96 人死 亡、15 人受傷。 6 月 1 日,法國航空公司一架載有 216 名乘客和 12 名機組人員的空客 A330 客機 從巴 西里 約熱內 盧機場 起飛三 個半小 時後在 大西洋 海域上 空失 事,機上人員全部遇難。 6 月 30 日,葉門航空公司一架空客 A310 客機在葛摩群島附近墜入 印度洋,機上 153 名乘客和機組人員中除 1 名 13 歲法國少女獲救外,其他 人全部遇難。 如此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給了我們一個個深刻的教訓,如今隨 著科技和文明的逐步進步,人類的生活也更加的奢華和享受。但是,一起 起的空難事件以及眾多自然災害告訴我們:大自然也是有脾氣的,它不會 一昧的縱容我們,如果我們再不引起重視的話,即使世界末日不會再 2012 降臨,但也不會太晚了。 讓我們大家一起保護環境,從生活中的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等一 系小事開始,珍惜地球,珍惜我們共同的家園! 七(6)班 陳超

緊急迫降》觀後感

機場內,各種客機正在緩速穿梭移動;降落,起飛,頻繁有序。

一架B-2174大型客機FU569號航班載有137名中外旅客飛向北京,穿越一片胭紅的晚霞。FU569客機在晚霞中飛行,地下是美麗的城市。體貼,理解乘客的乘務長邱葉華和其她乘務員們正在和藹可親的為中外旅客熱情,周到的服務著。可是,怎麼也想不到的事發生了;起落架信號燈顯示不正常,請求返航!機長李嘉裳正向地面搭台飛行部指揮室及時報告。

起落架不正常,意味著客機無法著落!

乘客們一下子哄亂了起來,七嘴八舌:「我有急事去北京。」「退票回家。」「我要投訴。」「把機長叫來。」「消費者不能發聲音嗎?」乘務員耐心地向大家解釋,請求安靜,鎮定。

137名中外旅客在機長的指示下,乘務員的安排下,秩序井然的快速向後艙移動,使客機重心後移,以便緊急迫降萬無一失。。。。。

旅客的生命高於一切!為使FU569航班安全迫降,天上地下緊密配合,客機的劇烈震動,機場的警報聲大作B-2174客機在驚魂攝魄中完全迫降成功。。。。。。原來夫妻間略不和諧的機長李嘉裳和乘務長邱葉華相親相愛地擁抱著等待父母返回的女兒,飛行部總指揮劉遠看在眼裡,歡樂地笑了起來。。。。。。

在影片中,從發現飛機出現故障開始,不僅災難一直沒有來臨,甚至連危機也沒有加深,准確的說,災難的主題在故事的推進過程中流產了,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救助的過程,我們目睹的是上下同心,四方協力的患難與共的場景。影片展示的救助過程,是一個表現集體智慧、集體團結的過程,毫不奇怪,我們看到的並不是一個關於勇氣,犧牲,關於生死考驗的故事,而是一個關於信任,信心,團結,理解的故事,是一個依靠集體力量,依靠團結精神度過危機的故事。

影片提供的是一種中國的災難片類型,它不強調災難而強調救助,不表現災難奇觀而表現救助精神,不突出個體英雄而突出集體智慧,它不展示個性沖突而展示人際溝通。因此,影片表述的是它所產生的時代性權威意識,無論我們面臨什麼樣的危機和患難,只要我們有核心,有秩序,甘苦與共,那麼所有得危機和患難都不過是一場虛驚,影片的驚心動魄成為了主旋律敘事的一個生動畫面,也告訴自己以後要不斷努力學習,完善自己。

金秋的現代化大都市,顯得格外富有生命活力。 機場內,各種客機正在緩速穿梭移動:降落、騰飛……頻繁有序。 一架B—2174大型客機FU569號航班載有137名中外旅客飛向北京,穿越一片胭紅的晚霞。寬敞的客艙里活躍又和諧。一對從來沒有乘過飛機的白發夫婦興奮他說,「活了一輩子,真的上天了!」;攜帶著裝滿現金的拷克箱的北方鄉鎮企業廠長魏朝成踏實地靠在座位上睡著了;年輕的媽媽親吻青寶貝兒子;穿著考究的商人孟凡經常乘座飛機,不時地向乘務員舒駿要水、要報紙;戴著老花鏡的老者看著手中的線裝書;美國朋友麥傑里正和安吉拉輕聲交談;有的好奇地望著窗外;有的看電視或者聽音樂…… FU569客機在晚霞中飛行,底下是華燈初上的美麗城市。體貼、理解乘客的乘務員丘葉華和其他乘務員們正和藹可親地為中外旅客熱情、周到地服務著。可是,怎麼也想不到的事發生了:起落架信號燈指示不正常,請求返航!機長李嘉棠向地面塔台飛行部指揮室及時報告。 起落架不正常,意味著客機無法著落! 乘客們一下子哄亂了起來,七嘴八舌:「我有急事去北京。」「退票回家!」「我要投訴!」「把機長叫來!」「消費者不能發聲音嗎?」乘務員耐心地向大家解釋,請求安靜,鎮靜。 前起落架出現故障,面臨機毀人亡的危險……怎麼辦?! 「立刻報告總局調度室!」 「通知藍天航空,通知機場。」 「報告市政府值班室……」 藍天航空飛行部總指揮劉遠要機長作穿雲和後起落架頓地並甩飛的動作,試圖將前起落架甩下。但是,無濟於事! 市委書記和市長在塔台指揮部十分關注客機上的中外旅客,營救措施…… 59輛消防車,20輛救護車,4輛照明車,25輛工程車以及70輛其他車輛都集結機場跑道待命,350名武警官兵急速奔向機場等候命令…… 137名中外旅客在機長的指示下,乘務員的安排下,秩序井然地快速向後艙轉移,使客機重心後移,以便緊急迫降萬無一失…… 但是,迫降不是小事。也許機頭落地,由於份量太重致使底部凹陷,擦出火星……也許飛機失去控制,沖出跑道,撞出候機場……也許機翼被撕裂,旅客和貨物被甩進天空……也許人與貨被吸進尾部發動機……也許會隨時發生爆炸……機毀人亡的不可知因素實在太多太多。 市委市府的領導,藍天航空的總裁、機場的老總、空管的局長們無不憂心如焚! 客機已朝機場降來。然而緊急之中又添亂——一輛新聞采訪車被撞翻在跑道中央。這不僅有礙客機迫降,而且會造成沖撞引發爆炸一後果不堪設想!千鈞一發之際,市長率領機場的消防、武警官兵用力將采訪車推出跑道。 旅客的生命高於一切!!為使FU569航班安全迫降,天上地下緊密配合:塔台沉著穩妥指揮;跑道噴灑高倍數泡沫(減少摩擦,以免起火),搶險、搶救一應俱全;機長緊握操縱桿,腳蹬舵板,把機頭調整到起跑中心線;中外旅客在乘務長的統一指揮下,緊扣安全帶,在各自的座位上齊聲喊叫:「低下頭,彎下腰,全身緊張用力!」客機的劇烈震盪,機場的警報聲大作—B-2174客機在驚魂攝魄中完全迫降成功…… 客機的緊急滑梯自動充氣彈出,中外旅客迅速滑下,市長和機場指揮中心總指揮雍文濤在滑梯邊接應每位旅客,安慰地表示歉意:「讓您受驚了,真對不起……」 原來夫妻間略不和諧的機長李嘉棠和乘務員丘葉華相親相愛地擁抱著等待父母返回的女兒。飛行部總指揮劉遠看在眼裡,歡快地笑了起來…… 六小時之後,機場恢復開放。一架又一架客機,又緩緩降落,又速速騰飛…… 在《緊急迫降》中,從發現飛機出現故障開始,不僅災難一直沒有來臨,甚至連危機也沒有加深,准確地說,災難的主題在故事的推進過程中流產了,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救助的故事。在救助故事中,我們目睹的是上下同心、四方協力的患難與共的場景。從中央到地方、從黨、政、軍到企業、百姓都無一遺漏地出現在影片救難過程中,從民航總局、市委領導到航空公司、消防部門都直接在影片的敘事中亮相,而尤勇所扮演的劉遠無非是這種集體智慧的代表。幾乎所有的救助者都是一種無個體性的功能性符號,用葛蘭西的話來說,他們都是一種共享相同的思想和行為模式的"群體人"的代表,人與人之間沒有矛盾、沒有沖突、沒有差異,在整個救助過程中,參與者構成了共性化的群像,從而也構成了萬眾一心的社會理想的象徵。而飛機上的幾乎所有人都成為了被救者,都失去了行為的主動性,只是等待救助或者等待救助的命令。 因而,在《緊急迫降》所提供的救助故事中,沒有一般災難片類型中不可缺少的個體化的行為英雄,飛機上擔任機長的李嘉棠所作的僅僅只是按照地面指揮而採取的正常行為,他無非只是完成了一個合格飛行員應該完成的事情,而在地面擔任指揮的劉遠所作的也只是按照常規所應該作的所有事情,他們都沒有表現出作為英雄所獨有的巨大的智慧、勇氣或者個人意識、膽魄。影片展示的救助過程,是一個表現集體智慧、集體團結的過程,個人僅僅是"集體"指令的模範接受者和操作人,以至於機長的"英雄性"最後只能通過妻子的廣播來得以傳達。讀後感顯然,這是用集體氣力、用團結來解決危機的主流文化模式的一種自覺闡釋,在這一闡釋系統中,基本上沒有為好萊塢似的個人英雄主義精神留下空間,甚至也沒有為中國電影傳統中那種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留下空間。毫不希奇,從《緊急迫降》中,我們主要看到的並不是一個關於勇氣、關於犧牲、關於生死考驗的故事,而是一個關於信任、信心、團結、理解的故事,正如在我們當前所有的主旋律敘事中一樣,這是一個沒有英雄崇拜的故事,是一個找不到犧牲者和受難人的故事,是一個沒有人性沖突和人格較量的故事,是一個依靠集體氣力、依靠團結精神度過危機的故事,應該說,幾乎所有我們主流文化對於現實和現實危機的理解都通過這個"緊急迫降"的事件得到了完整的呈現。因此,這部電影講述的不是一部自救的救助故事而是一部被救的救助故事,我們從這部影片中得到的不是一種英雄主義的崇高感而是一種被人救助的慶幸感,從而影片完成著它主流意識形態的使命:我們面對危機但是我們能夠度過危機,如同"抗洪搶險"一樣,這部影片也是一個黨政軍民眾志成城的大敘事的組成部分。從某種意義上,我們也可以認為,《緊急迫降》提供的是一種中國的災難片類型:它不強調災難而強調救助,它不表現災難奇觀而表現救助精神,它不突出個體英雄而突出集體智慧,它不展示人性沖突而展示人際溝通,它不提供宣洩的快感而提供安全的撫慰感。因此,《緊急迫降》表述的是它所產生的時代的權威意識:無論我們面臨什麼樣的危機和患難,只要我們有核心,有秩序,甘苦與共,那麼所有的危機和患難都不過是一場虛驚。《緊急迫降》的驚心動魄成為了主旋律宏大敘事的一個生動音符。

《緊急迫降》 編劇:郝 建 導演:漲建亞 主演:邵兵、尤勇、塗帆、池華瓊、張康爾、魏宗萬等故事梗概: 金秋的現代化大都市,顯得格外富有生命活力。機場內,各種客機正在緩速穿梭移動:降落、起飛……頻繁有序。一架B—2174大型客機FU569號航班載有137名中外旅客飛向北京,穿越一片胭紅的晚霞。寬敞的客艙里活躍又和諧。一對從來沒有乘過飛機的白發夫婦興奮他說,「活了一輩子,真的上天了!」;攜帶著裝滿現金的拷克箱的北方鄉鎮企業廠長魏朝成踏實地靠在座位上睡著了;年輕的媽媽親吻青寶貝兒子;穿著考究的商人孟凡經常乘座飛機,不時地向乘務員舒駿要水、要報紙;戴著老花鏡的老者看著手中的線裝書;美國朋友麥傑里正和安吉拉輕聲交談;有的好奇地望著窗外;有的看電視或者聽音樂……FU569客機在晚霞中飛行,底下是華燈初上的美麗城市。體貼、理解乘客的乘務員丘葉華和其他乘務員們正和藹可親地為中外旅客熱情、周到地服務著。可是,怎麼也想不到的事發生了:起落架信號燈指示不正常,請求返航!機長李嘉棠向地面塔台飛行部指揮室及時報告。起落架不正常,意味著客機無法著落!乘客們一下子哄亂了起來,七嘴八舌:「我有急事去北京。」「退票回家!」「我要投訴!」「把機長叫來!」「消費者不能發聲音嗎?」乘務員耐心地向大家解釋,請求安靜,鎮定。前起落架出現故障,面臨機毀人亡的危險……怎麼辦?!「立刻報告總局調度室!」「通知藍天航空,通知機場。」「報告市政府值班室……」藍天航空飛行部總指揮劉遠要機長作穿雲和後起落架頓地並甩飛的動作,試圖將前起落架甩下。但是,無濟於事!市委書記和市長在塔台指揮部十分關注客機上的中外旅客,營救措施……59輛消防車,20輛救護車,4輛照明車,25輛工程車以及70輛其他車輛都集結機場跑道待命,350名武警官兵急速奔向機場等候命令……137名中外旅客在機長的指示下,乘務員的安排下,秩序井然地快速向後艙轉移,使客機重心後移,以便緊急迫降萬無一失……但是,迫降不是小事。也許機頭落地,由於份量太重致使底部凹陷,擦出火星……也許飛機失去控制,沖出跑道,撞出候機場……也許機翼被撕裂,旅客和貨物被甩入天空……也許人與貨被吸入尾部發動機……也許會隨時發生爆炸……機毀人亡的不可知因素實在太多太多。市委市府的領導,藍天航空的總裁、機場的老總、空管的局長們無不憂心如焚!客機已朝機場降來。然而緊急之中又添亂——一輛新聞采訪車被撞翻在跑道中央。這不僅有礙客機迫降,而且會造成沖撞引發爆炸一後果不堪設想!千鈞一發之際,市長率領機場的消防、武警官兵用力將采訪車推出跑道。旅客的生命高於一切!!為使FU569航班安全迫降,天上地下緊密配合:塔台沉著穩妥指揮;跑道噴灑高倍數泡沫(減少摩擦,以免起火),搶險、搶救一應俱全;機長緊握操縱桿,腳蹬舵板,把機頭調整到起跑中心線;中外旅客在乘務長的統一指揮下,緊扣安全帶,在各自的座位上齊聲喊叫:「低下頭,彎下腰,全身緊張用力!」客機的劇烈震盪,機場的警報聲大作—B-2174客機在驚魂攝魄中完全迫降成功……客機的緊急滑梯自動充氣彈出,中外旅客迅速滑下,市長和機場指揮中心總指揮雍文濤在滑梯邊接應每位旅客,安慰地表示歉意:「讓您受驚了,真對不起……」原來夫妻間略不和諧的機長李嘉棠和乘務員丘葉華相親相愛地擁抱著等待父母返回的女兒。飛行部總指揮劉遠看在眼裡,歡快地笑了起來……六小時之後,機場恢復開放。一架又一架客機,又緩緩降落,又速速起飛……

『叄』 關於空難的電影或者紀錄片有哪些

近年來空難的題材越來越多,被搬上了大熒幕,緊張危險的時刻,扣人心弦的情節,死亡時的那一份無助及活下來的那一刻生活的美好。


近年來關於馬航事件的影響,空難片逐漸被大家說熟知,在看的同時,也為那些逝去的親人送上濃濃的祝福,希望他們天堂安好。也在同時安慰自己受傷的心靈,畢竟是天災人禍,不能人為控制,讓自己的心裡對自然也抱有一份謹慎的態度,對自己的生命珍惜和負責。而下面的幾部電影就是空難的電影,大家可以看一下呢。

給大家介紹了幾部電影,這些電影有危急時刻的孤獨無助,和對親人的那一份眷戀,對未來的生活的那一份期待,在自己死亡的那一刻看開了很多東西,影片的情也引得觀眾默默流淚,在災難下人是渺小的,而在自己活下來的那一刻是美好的,活著,真好。


『肆』 一部空難電影,求片名

九霄驚魂

『伍』 2002年7月1日,德國上空發生一起離奇空難——兩架飛機在萬米高空相撞,導致機毀人亡

拍成的電影名為《空難餘波》。

《空難餘波》是由 ,哈維爾·古隆擔任編劇,阿諾德·施瓦辛格,斯科特·麥克奈利和瑪姬·格蕾斯等主演的美國驚悚電影,該片於2017年04月07日在美國上映,施瓦辛格曾在《瑪姬》里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偉大的父親,因此觀眾也期待著他這次能有更大的突破。

《空難餘波》內容特點介紹:

由編劇哈維爾·古隆執筆,阿諾德·施瓦辛格擔任主角的復仇主題電影《空難餘波》今日發布首支預告片。預告中,施瓦辛格所飾演的角色在機場滿心歡喜等待妻女歸來,卻最終等來飛機失事的不幸消息。雖然一名航空管制人員承認了自己的工作失職並被警局保護性監禁,但這些仍不能阻止施瓦辛格的復仇行為。電影劇情中的空難事件的原型為發生在2002年的烏柏林根空難。

之前有報道指出,這並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復仇電影,影片將著重刻畫細膩精妙的人物情緒。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空難餘波

『陸』 一部十年前的美國空難電影

原 名: Starflight: The Plane That Couldn't Land
譯 名: 戰栗巡航:越空航班
導 演: ( 傑瑞·詹姆森 Jerry Jameson )
主 演: (李·梅傑斯 Lee Majors) ( Hal Linden) (勞倫·赫頓 Lauren Hutton) (雷·米蘭 Ray Milland) ( Gail Strickland) ( George DiCenzo)
上 映: 1983年02月27日
地 區: 美國
顏 色: 彩色
聲 音: 單聲道(Mono)
時 長: 105 min
類 型: 劇情 愛情 科幻 驚怵
劇 情:
一架新型超高速客機開始了它的首航之旅。
很不幸,由於飛行員操作失誤,飛機居然飛出了大氣層。
機艙里的空氣越來越稀薄,但如果貿然返航,沒有安裝隔熱瓦的機身必定會在與大氣的摩擦燃燒中解體……
美國NASA該如何拯救機組成員……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1506609.html?tp=0_00

『柒』 關於飛機空難的電影

3月15日,當地時間下午1時30分,一架屬於俄羅斯弗努科夫航空公司的圖-154客機從伊斯坦布爾國際機場起飛,半小時後被兩名持刀歹徒劫持。這架飛機原定是飛往莫斯科。機上共有162人,其中大部分是土耳其人。直到3月16日中午12時40分,沙特特種部隊在麥地那機場對劫機者採取突襲行動,人質全部獲救,劫機事件結束。像這樣的驚險曲折的故事,其實在好萊塢的影片中早有描述,現在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有30年歷史的好萊塢空難影片。

空難電影始祖———《國際機場》

追本溯源,改編自阿瑟希利原著暢銷小說的《國際機場》(Airport,1970),是一切空難電影的始祖。本片採用《大飯店》建立的「全明星電影」結構模式,借著一宗空難事件將飛機上的組員、乘客以及機場上的安全人員牽引在一起,共同為一宗可能發生的飛機撞毀災難而努力,從而製造出令人捏一把冷汗的緊張氣氛和人們面對生死關頭表現出來的人性眾生相。

由於此片面世於70年代初期,當時的電影特技還未進入電腦化,所以影片採取傳統的戲劇手法來鋪陳故事,著重眾多人物之間的人際關系和人情味。導演喬治薛頓與享利哈塞威的表現雖然只是四平八穩,但是本片的災難題材在當年的好萊塢卻是創新之舉,因而獲得最佳影片等十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公映時更創下4500萬美元的票房佳績,成為年度最賣座電影亞軍。

七十年代續集拍不停

由於《國際機場》的叫好叫座,因此掀起了70年代的災難片熱潮,海難(《海神號》、《大白鯊》)、火災(《火燒摩天樓》)、地震(《大地震》)等影片陸續出現。始作俑者當然不甘後人,於是出品《國際機場》的環球公司在4年後推出了續集《國際機場1975》(Airport1975)。本片除了上集的救難英雄喬治肯尼迪繼續演出之外,其餘的幕前幕後都換上了新組合。不過由傑克史密特導演的這部續集劇情比較鬆散,機上乘客的角色設計和演員選角亦不算成功,整體成績比不上第一集,公映時票房也下降至2500萬美元,但它的製片費只有300萬美元而已,因此仍然是一項劃得來的投資。

三年後推出的第三集《航爆死亡角》(Airport』77),在故事取向上改走一個新路線———空難不再源於意外,而是因為歹徒劫機;飛機沒有平安降落機場,而是沉到海底,災難的解決是讓機上乘客在停止呼吸之前浮上水面。由傑瑞詹姆森導演的這一集空難片娛樂性不俗,而且在故事和視覺設計上都比較有看頭,「劫機+空難+海灘」的設計完全符合了續集電影「越拍越大」的製作模式,所以此片雖已第三度出擊,仍然有2600萬美元的不錯票房。

第四集的《驚爆九重天》(TheConcorde-Airport』79)換上協和式客機當主角。此片另一創新之處是加入國際化的元素來擴大影片的視野,在故事方面描寫飛機後美國華盛頓飛到法國巴黎途中被人刻意攻擊破壞,在演員上則加入不少歐洲明星與美國明星合演,藉以增加這個系列電影在歐洲市場上的吸引力。

八十年代戲謔版滿天飛

由於災難片在70年代的製作過於泛濫,使觀眾開始感到倒胃口,再加上《星際大戰》在電影市場上石破天驚的表現,製作主流轉向了以特技為主的科幻電影。因此,《國際機場》系列電影便在第四集推出後告一段落,而催生了另一種新的類型電影———以戲謔賣座電影為主要內容的無厘頭喜劇。第一部先鋒之作《空前絕後滿天飛》(Airport1980),便是以《國際機場》系列為主要的搞笑對象。

本片描述一架從洛杉磯飛往芝加哥的巨無霸飛機上,坐著各式各樣有奇怪毛病的乘客。在晚餐時,選擇吃魚的人全部倒了下來,包括正副機長和飛機工程師。乘客中唯一有飛行經驗的人是在六年前飛過戰斗機的泰德,加上嚇得半死的空中小姐當副手,一場空難隨時都會發生。

三名沒有什麼導演經驗的年輕人傑瑞祖克、大衛祖克和吉姆亞伯拉罕,抱著好玩的心態拍攝了這部諷刺空難電影的《空前絕後滿天飛》,竟因風格創新和笑料豐富而大受歡迎,以8000萬美元的票房高踞當年賣座電影的第四位,成績遠勝被它嘲弄的《國際機場》系列。

至於出品本片的派拉蒙公司當然會打鐵趁熱推出續集,可惜這部由肯分克爾曼編導並率領一群過氣明星主演的《瞞天過海飛飛飛》(Airplanell:theseguel,1982),卻顯然是一部為了搶錢而拍的狗尾續貂之作。但全片令人在觀賞時味同嚼蠟。

九十年代重現真實事件

除了這兩個系列性的空難電影之外,也有一些根據真正空難事件拍攝的影片留下一些值得討論的作品。

在1972年10月13日,一架載有45名乘客的烏拉圭客機在南美安第斯山墜毀,倖存的16名乘客為了活下去,被迫分食死人的屍體。墨西哥的電影公司在這個空難事件曝光之後,馬上買下克萊布萊爾的報道,並用低成本的搶拍方式完成了這部空難電影。但編導雷尼卡登勒二世把煽情的焦點放在恐怖嘔心的吃人鏡頭上,以至這部名為《求生》的影片在1977年於美國上映時劣評如潮,很多人指責此片利用一宗人類大悲劇來剝削觀眾的感情。

十多年後,這一件空難才終於被好萊塢正視,以認真的製作和嚴肅的態度在銀幕上重現這宗空難慘劇的始末,這就是法蘭克馬歇爾導演,伊森霍克等年輕演員主演的《我們要活著回去》(Alive1993)。影片拍出了人類在艱苦環境下掙扎求生存的潛力,以及年輕人之間的互愛互助精神,是一部具有正面意義的災難片,娛樂效果也不錯。

此外,最近幾年在國內上映由寇特羅素主演的《747絕地悍將》(ExecutiveDecision,1995),將恐怖分子劫機,霹靂小組潛入客機內互相對抗的空中冒險動作片模式發揮至最高峰,以及由雷李歐塔主演,用較低成本攝制但卻利用劫機者的變態心理製造緊張對峙氣氛的《危機任務》(Turbulence,1996),都是娛樂性不俗的空難電影。(摘自:廣州日報)

『捌』 求 一部電影,大概內容是一架飛機墜毀在雪山上,倖存者吃死人的肉。

<求生>
在1972年10月13日.一架載有45名乘客的烏拉圭客機在南美安第斯山墜毀.倖存的16名乘客為了活下去.被迫分食死人的屍體.墨西哥的電影公司在這個空難事件曝光之後.馬上買下克萊布萊爾的報道.並用低成本的搶拍方式完成了這部空難電影.但編導雷尼卡登勒二世把煽情的焦點放在恐怖嘔心的吃人鏡頭上.以至這部名為<求生>的影片在1977年於美國上映時劣評如潮.很多人指責此片利用一宗人類大悲劇來剝削觀眾的感情.
十多年後.這一件空難才終於被好萊塢正視.以認真的製作和嚴肅的態度在銀幕上重現這宗空難慘劇的始末.這就是法蘭克馬歇爾導演.伊森霍克等年輕演員主演的<我們要活著回去>(Alive1993).影片拍出了人類在艱苦環境下掙扎求生存的潛力.以及年輕人之間的互愛互助精神.是一部具有正面意義的災難片.娛樂效果也不錯.
中文名稱:天劫餘生
英文名稱:Alive
發行時間:1993年
電影導演:弗蘭克 馬歇爾(Frank Marshall (I))
電影演員:
伊桑 霍克 (Ethan Hawke)
文森特 斯派諾 (Vincent Spano)
喬希 漢密爾頓 (Josh Hamilton)
約翰 海麥斯 紐頓 (John Haymes Newton)
艾林納 道格拉斯 (Illeana Douglas)
傑克 諾斯沃西 (Jack Noseworthy)
麥克 狄羅倫佐 (Michael DeLorenzo)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內容簡介]
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空難電影.對於人類在惡劣環境下掙扎求生的精神描述得相當動人.整個故事在冰封的高山上拍攝.難度頗高.但導演弗蘭克.馬歇爾仍拍出緊湊的節奏和刺激的災難場面.以伊桑.霍克為首的一群年輕演員也演得賣力.故事發生在1972年.南美的橄欖球隊赴智利比賽.飛機於途中撞毀於安第斯山.但部分隊員仍然生還.隊長安東尼歐帶領生還者掙扎著活下去.一邊等候救難隊的救援.但苦無反應.在大風雪下撐了九天.他們被迫分食死難者的肉維生.並嘗試派人下山求援.但無功而返.後來又發生雪崩等災難.經五十多天後天氣漸暖.才剩下十六個人逃出生天.

『玖』 求一部空難電影

機組乘務員(AIR CREW,前蘇聯,1980)

第一蘇聯浩劫電影,一部震撼人心的「災難」片。在非洲的某個地震災區,大地在顫抖,炙熱的熔岩在噴發,機場跑道又出現斷裂……飛機被迫直接起飛,可在返回祖國的途中飛機尾部外殼又出現裂縫,頻臨墜落的險境,英勇的機組人員不顧危險奮力維修,光榮的完成了此項艱巨任務。本片獲1980年全蘇電影節評委會獎,由格·日安諾夫、阿·瓦西里耶夫、列·費拉托夫等四人主演。

公映國語配音 翻譯:易豫 譯導:孫諭烽
配音:於鼎 程玉珠 童自榮 王建新 程曉樺 趙慎之 翁振新 楊曉 劉廣寧 丁建華

閱讀全文

與世界上第一部空難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國電影原創音樂 瀏覽:809
校園生活微電影 瀏覽:346
二戰電影全部中文 瀏覽:498
房間電影主題 瀏覽:408
電影鬼同你玩主題曲 瀏覽:882
男友電影資源 瀏覽:932
尋寶行動電影天堂 瀏覽:651
醬油系列電影解說 瀏覽:54
張東健電影朋友西瓜 瀏覽:698
迷失之夢電影網站 瀏覽:32
我的世界電影石頭 瀏覽:79
天堂張望同內電影 瀏覽:110
電影有完沒完在線觀看 瀏覽:966
2021最新電影免費網站 瀏覽:956
星球大戰電影游戲順序 瀏覽:120
芳霏主演電影全集 瀏覽:196
電影彌天之謊在線觀看 瀏覽:256
電影送你一朵小花主題曲 瀏覽:904
真實世界電影解說 瀏覽:494
校園女孩游戲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