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如何讓電影更有質感

如何讓電影更有質感

發布時間:2022-08-19 09:40:04

① 怎樣布光才能將電影的畫面拍出油畫的質感

創造「油畫感」不僅僅是布光就能夠達到的,調色也同樣重要,所以感覺也不算答非所問。《透納先生》精緻的影像是Dick和他的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研究和製作調色板的方法,調色板最終會作為電影的重要視覺參考之一,並用來製作現場監看的LUT。講解關於LUTs的製作步驟,希望這有助於大家更多的了解調色技術。已經有許多關於透納用色習慣的學術研究,其中包括Tate美術館所做,關於透納在不同時期的用色傾向的一系列有趣的研究。影片中確有一組鏡頭再造了透納先生的一副油畫(《被拖去解體的戰艦無畏號》,1838 ),但攝影師Dick Pope更傾向於通過電影影像傳達出原作的氣質,為此,他試圖找到一種方法,在電影中使用和透納畫作中相同的色調和顏色進行調色,而非如實再造透納的畫作。准備開始之前,我,第一攝影助理Gordon Segrove(AC)和數字影像工程師Peter Marsden(DIT)(他們在自己的領域都是極富天賦的攝影師)剖析透納的畫作。我們參加展覽,查閱書籍並多次訪問英國Tate美術館。Gordon特別仔細地研究了透納對色彩的運用。Gordon寫到:「透納將黃和藍作為他主要的兩種互補色,在高光處使用暖黃,在陰影處使用藍色或藍綠色。事實上,據資料來看,這種色彩傾向似乎是因當時所能獲得的顏料導致的。透納對這兩種互補的顏色的使用很好地堅持了調色理論(color grading theory),例如,如果你在高光處添加了黃色,在陰影處添加了藍色,改變了亮部和暗部的色調,改變了人物周圍的世界但是人物的膚色的色調還是一樣的(這就是為什麼調色70%的工作就是把人物的膚色還原)。

② 怎麼讓自己拍的短片具有「電影感」

演員能夠輕松駕馭復雜調度、單鏡頭非交流場景、特寫甚至大特寫,還有中景長鏡頭的表演,普通小劇組找的三腳貓演員可以嗎,你去北影廠門口找個人來拍個特寫來段戲給我看看,好,說群眾演員欺負人,那誰去北電中戲本科表演系在讀的,甚至找個普通話劇團摸爬滾打十年的來段戲看看,除了顏值高點兒,台詞順點兒,還能保證王佳芝梁朝偉的表演效果嗎,不說最高要求,就找一個好萊塢普通的劇情片,也不用《諜影重重》,就來一段《聞香識女人》 最後演講,送你一個大禮堂,把所有分鏡頭復制,只要反應對了,剪輯點對了,抄拍一遍,如果找的都是三腳貓演員加屌絲劇組的那套設備,這效果能看嗎,視聽語言全世界有N種,並不是說三鏡頭法,景別逐漸推進,反應做剪輯點那套是唯一的,哪怕是唯一,也是好萊塢製作條件下才比較適用的,如果全世界都學那套,那阿巴斯安哲小津不用活了啊。至於怎樣改好劇本怎樣調教演員怎樣做好場景設計,太復雜,幾句話也說不清,當然我也沒能力很系統地從頭到尾說明白,就說個大概的理念以及大致的學習方向吧。拍好短片首先要搞清楚你的斤兩,第一是主創的斤兩,第二是你劇組的預算的斤兩,姑且把短片粗略地分為兩類,一類是比較風格化,狂拽酷霸詼諧幽默小清新;第二類是注重敘事、戲劇沖突和表演的。如果你要拍的是第一種,先找個參考片看看,注意,首先你要找的是預算和你差不多的參考片,這種參考片要麼是廣告,要麼是短片,如果真的找不到比你還窮的劇組,至少也是同類型的窮人版,比如參考片里有個1000人的大禮堂,你能找到個500人的;原作有一輛伊蘭特,你也至少得有一輛比亞迪。

③ 離開濾鏡和後期,我們如何才能用手機拍出電影質感的影像

用手機拍攝電影質感影像,需要分析電影質感是什麼,電影質感的影像離不開構圖、景深、色彩和光線等等,抓住這些點來拍攝影像,即使脫離濾鏡與後期,依然可以讓影像更具電影質感。以下從這幾個方面來介紹一下,怎樣用手機就可以拍出質感大片。

以上是拍出電影質感的影像需要注意的幾點,除此之外,觀察電影鏡頭可以看出,影像多為長方形,在手機設置頁面,需要將屏幕調制16:9,這樣的構圖瞬間給人電影質感的畫面,而且擴大空間感,能夠瞬間帶入到影像中。

④ 離開濾鏡和後期,如何用手機拍出電影質感的影像

光線對質感的形成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光也是攝影的核心要點,質感乃至整個畫面的形成都是由無數個點、線、面來構成的,這些點線面就是光。就和畫家能通過畫筆來勾 勒出線條一樣,攝影師也能通過明暗來勾 勒出點線面,通過軟硬來塑造細節。甚至就拿現實來說,如果一個物品被光直射,它所呈現出來的面貌真的就是它自己本身的樣子嗎?強光干擾之下,就算處在現實的物品,在我們眼裡也會顯得失真。所以,陰天和晴天出來的拍攝效果也會大相徑庭,這就和光線強弱有很大的原因。而僅僅是光線的選擇,側光、逆光、順光等等,都有非常多的門道。選擇不同,最後的呈現效果也會不同。如果對攝影比較感興趣的可以往這方面多鑽研鑽研,這邊就不細講了。並且我們普通人正常拍攝出來的效果雖然說比不上大片,但是也足夠我們發朋友圈了。除了光之外,第二大影響質感的因素應該是相機了吧。而在本題,手機就是相機的替代品。好的手機質感會更好,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像素和影像感測器的不同,細節層次也會有所不同表現。當然這並不絕對,也不是說一般的手機拍不出來質感好的照片,而是說,好的手機在細節的呈現上面肯定會更有優勢。畫面的真實還原程度,也非常依賴廠商的整體調色風格。還有就是手機相機的設置。對比度和銳度都是在有些手機可以進行調節的。需要柔和的質感就可以把銳度和對比度稍微往低處調,這算是拍照攝影的前期工作。當然後期成片了也可以調節,但我個人認為還是拍攝的時候進行調節更為妥當。

⑤ 相機拍短片,怎樣才能拍出電影質感的視頻

感謝邀請:我算是第一批用相機拍片子的80後小導了!回答這個問題還是可以get到點的!

電影的畫質和攝像機有關的無非就是穩定性、色域和空間感!

先講穩定性:普通的穩定用傳統的拍攝器材,而運動穩定則可以使用大疆如影,智雲雲鶴系列,穩定程度可媲美轉合拍攝車!而且非常靈活,主要就是因為相機機身很輕,才可以使用,這是相機的優點!尤其是微單,索尼的微單,專業視頻王a7s2!

然後是色彩:色彩上,現在的微單相機,最高可以到達40萬的高感光,可以有很好的色域,log2
log3後期可調節性很好!就算是懶得調節,直接用相機的也行!更具體的可以留言咨詢!

最後就是在空間上:用大光圈即可解決背景虛化的效果!sony也配的有超專業的影視鏡頭!

⑥ 怎樣將照片轉換為電影的膠片質感

當下的數碼相機進行拍攝可產生清晰、細致的圖像,同時配合軟體幫助修改和美化圖像,以達到想要的圖像,在現在流行的電影的膠片質感怎樣進行調整呢?下面跟隨我們一起看看操作方法。

除了拍攝時的色調准備、服裝、構圖和使用色彩進行調整外,使用後期處理軟體的圖像色調也很重要,想要獲得最理想的圖像,需要專業知識和對顏色的理解,並有一定的後期處理軟體(比如lightroom、photoshop)使用經驗。

⑦ 如何做出電影質感照片

1.進ACR(或者你LR也行),之前有人在ACR里成功載入Log,但我失敗了所以只能用手把寬容度拉到最大:
注意看右邊直方圖,把所有細節都給拉出來並且堆到中間去。像這張,對比度最低,高光和白色最低,黑色和陰影最高。
但是!!不一定非要把照片中 陰影拉到100或者高光-100,而是觀察直方圖來進行。
白平衡一定要准,這一點要求要麼前期相機准了,要麼你自己得把它調准了,因為白平衡是色彩空間的中間那根參考柱,白平衡歪了自然色彩就沒法精確替換了。對 就像這樣:
借用給著名旅行攝影壕,桑拿團創始人雋大鵬的一張街拍人像為例,你會得到這樣一張照片,我稱之為「全動態范圍」。眾所周知leica ME/9/9P的CCD的寬容度是見不得人的,所以能夠調節出來的細節只能有這么多。

⑧ 電影的質感具體指的是什麼

電影的質感是細節堆砌到極致之後,還要保持形式上的簡單,在形式和主題之間的平衡讓電影的每一幀都帶有哲學性的思考。我們會忘卻那些技巧與細節,但人類共通的人性和對美的鑒別力,會讓你有所警覺到,感觸到。早期的電影心理學里有提到,影像與觀眾之間一直在交流,我們永遠在腦補電影的每一幀中缺掉的那一環。
在這種信息交流的過程中,對電影的形式之美,我們的感受相對其他信息傳播方式來說,可能更為深刻。原研哉 在《設計中的設計》一書中有涉及到這個命題,人類在早期進行工業化的批量生產時,其粗糙的質感和拙劣的實用性讓整個人類社會倍感焦慮,傳統工匠經過時間錘煉,將精神上的感悟通過具體的外在形式進行傳遞,但被工業體系所吞噬。於是19世紀中後期,工業體系對科學與藝術進行了整合,科學負責形式的探索,美學進行形式的優化,從而產生了設計,電影正是誕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
起初的電影是粗暴的,要麼嚇你一條,要麼打打跳跳,要麼帶你去看那花花世界,充分利用現實,復制出粗糙的視覺奇觀。在電影襁褓的時期,它的功用只存在於一種類型電影中,那就是紀錄片,它幾乎是完全追隨著攝影和戲劇在發展,只是相對攝影,在平面之外,多了一個時間的維度,相對戲劇,在將空間與時間打包之後,多了一個復刻的維度。格里菲斯之後,電影才開始有了更明確的質感,但格里菲斯肯定不是電影質感最初的發現者,因為方舟子說過,他只不過是繼承並發揚了英國布萊頓學派一幫攝影師的想法。但無論如何,這個自戀的傢伙,在歷史中狠狠的留下了自己的印記,也是他,將電影長片從義大利的奇觀片中解放了出來,在視覺之上,建立了更有價值的形式主題。

⑨ 你們覺得電影的質感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按概率來說,排名第一的就是錢,沒辦法,電影就是金錢的藝術。一部電影的下限由投資金額決定,上限由導演的才華決定。沒錢的情況,導演的天賦極其極其極其重要。一部電影裡面,每一個崗位上的人選,只要錢夠就能找到最好的人,這些優秀的人,就是保證電影非內容質量方面的基本保證。在一個優秀班底加持下,一名導演只需要正常發揮,就能導出基本合格的電影。

一部電影裡面有多個部門,每個人的能力和能拿到的薪資成正比,電影是個完全人為因素主導的行業,攝影、燈光、美術、服裝、化妝、道具等部門完全都是靠個人才能決定質量,每個部門的人隨著能力與名氣的提高,薪資也越高。行業里每一個有能力有名氣的幕後人員,從來不看劇本,只看薪酬和人際關系。即使才華能力如張藝謀,也會盡量尋找行內最好班底協助自己。

條件在復雜一點,一個建築物內一個人物,那麼自然光線、服裝、道具、美術、化妝、演員幾個部門都是鏡頭完美的要素。其他部門水平都很高,但是攝影師技術不好,整體鏡頭全都垮掉。如果服裝不好,表達不到位,道具不好,環境會穿幫,這就是導演的難處,他只有兩個小時完成這場戲,他該怎麼辦,很多因素導演無論要求多高,他就是做不到,他就是無能為力。

把一群人聚到一起,極短時間內完成一部作品,然後領錢各奔東西。每個人的狀態都不一樣,除了導演把作品當命,其他人都是工作,導演要做的事情太多,個人能力與才華有時候需要達到某種平衡,導演才華極高,但是能力欠缺,整個劇組就是製作人員專業性來維系。每個人對待目標理解不同,又會帶來更多溝通上的摩擦。影片的質量有太多方面,最後歸到一起,還是回到開頭。

⑩ 怎樣讓照片具有電影感

談一下我對電影感的看法吧,我覺得電影感是個很綜合的感受,每個人對於電影感的照片都有獨特的見解,所以我個人覺得它包括的一些內容但不限於:

1.構圖這個一言難盡,電影構圖千變萬化,為突出電影的視覺特點,大概要思考包括畫面劃分,人物處理,背景處理,前景處理,景次,角度,越軸等等。作為攝影師去模仿電影單幀截圖的感覺,需要考慮的僅僅是畫面的劃分,人物,前後景,同時考慮景別大小即可。因為我們的故事沒有整體性,談不上系統的鏡頭語言,僅僅是保證這一張照片能讓人感受到故事,感受到前後的承接即可。



閱讀全文

與如何讓電影更有質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古惑仔電影國語完整版高清 瀏覽:147
上海電影節在哪裡看 瀏覽:698
迅雷下載律政英雄2015電影 瀏覽:375
有一部經典電影叫藍什麼 瀏覽:67
英雄聯盟電影圖片 瀏覽:149
牛年哪些電影可以網上看 瀏覽:573
ucgizz軟體在線電影 瀏覽:391
鄭伊健張衛健任賢齊電影全集 瀏覽:868
電擊療法是哪一部電影 瀏覽:355
很火的電影解說有哪些 瀏覽:92
今天我要嫁給你了微電影 瀏覽:469
1927年上映的第一部有聲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495
日本電影發布多久後有資源 瀏覽:41
李元霸電影是哪個 瀏覽:482
黃梅縣電影院哪個好 瀏覽:126
中國抗日電影票房排行榜 瀏覽:376
吸毒的勵志電影有哪些 瀏覽:248
如何做的視頻加跟電影一樣的字 瀏覽:886
透明人哪個電影 瀏覽:157
我愛你電影韓國迅雷下載 瀏覽: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