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吒鬧海是中國大畫家誰的傑作
哪吒鬧海取自於明代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的神話故事,為明代陳仲琳所作 。
2.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有哪些作品(動畫片)
影響比較深的:
五十年代:(起步)
《小貓釣魚》《謝謝小花貓》《神筆》《誇口的青蛙》《驕傲的將軍》《小梅的夢》《雙胞胎》《三毛流浪記》《漁童》......
六十年代(1960~1965年):(漸漸成熟)
《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聰明的鴨子》《沒頭腦和不高興》《長發妹》......
1966年~1971年受到文革影響停產。
1972年恢復生產
文革後期(1972~1976年)(慢慢恢復)
《放學以後》《小號手》《東海小哨兵》《小八路》《駿馬飛騰》《金色的大雁》《長在屋裡的竹筍》《大櫓的故事》......
70年代後期(1977~1979年)(恢復成功)
《蘆盪小英雄》《小石柱》(好像是第一個改編於小說的動畫,改編於1974年的《新來的小石柱》)《哪吒鬧海》《西瓜炮》《好貓咪咪》......
80年代~1999年(鼎盛時期)
《葫蘆娃》《葫蘆小金剛》《黑貓警長》《雪孩子》《阿凡提》《舒克和貝塔》《魔方大廈》《自古英雄出少年》《鏡花緣》......(太多了)
21世紀(漸漸埋沒):
《我為歌狂》《寶蓮燈》《馬蘭花》(別的我不知道,但21世紀到現在出的很少了。)
3. 胡永凱是什麼人他是做什麼的
胡永凱,生於北京,後移居香港。曾任教於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及香港中文大學。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香港亞洲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香港新美術學會會長。2003年在北京設工作室。其畫作入選多屆全國美展、香港藝術雙年展、百年中國畫大展、大英博物館中國當代繪畫展、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等重大展覽並多次獲獎。曾在北京、香港、台北、新加坡、紐約、洛杉磯、芝加哥、東京等地舉辦個人畫展。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北京畫院、上海美術館、香港藝術館、深圳畫院、丹麥皇家畫廊、匯豐銀行、花旗銀行、邵氏兄弟收藏。 在當代畫壇上,胡永凱的人物畫可稱獨樹一幟,很受矚目,凡是看過他畫的人物都有肯定的評價。他自上世紀80年代末移居香港和美國,可是他的藝術似乎並未受到光怪陸離的西方現代藝術的影響,仍然是一種平實、自然的面目,既沒有狂放抽象,橫塗豎抹以驚世駭俗,也沒有過度修飾,搔首弄姿取媚世俗迎合市場。他的畫以女性為主題,他的作品「情趣」、「興趣」「趣味」隨處流露,令作品趣味橫生、回味無窮。本次《胡永凱彩墨人物畫新作》收錄了他的彩墨人物新作品多幅,繼續以女性為主題,讓中國彩墨畫有了新氣象。現在他的作品收藏在博寶寶珍商城,有興趣可以觀賞一下
4. 詹同的作者簡介
詹同(1932─1995),漫畫家。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導演兼美術設計,原名詹同渲,祖籍廣東南海人,1932 年農歷正月生。祖父是我國著名的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1956 年,美術學院畢業後,他被分配在文化部電影局,以後又到上海電影製片廠美術片組工作。詹同參加了三十多部影片的美術設計工作,其中比較出色的影片有木偶片《雕龍記》(1959 年),該片榮獲布加勒斯特國際木偶影片及傀儡戲木偶片二等銀質獎章;有木偶片《砍柴姑娘》,(1960),該片曾獲捷克第十二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榮譽獎;還有1964 年攝制的剪紙片《差不多》,榮獲法國第十屆圖爾國際電影短片電影日青年獎。詹同搞導演工作是1964 年開始的。木偶片《南方少年》,是他將學到的電影導演知識,直接付諸實踐的第一部作品,雖然是與別人合作導演的,但卻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後來,他又導演了紀錄片《福建工藝新花》、《上海工藝美術》兩部影片。粉碎「四人幫」以後,他以極大的熱情投入了創作,先後參加了八部影片的拍攝:有動畫片《畫廊一夜》(他是該片編劇之一)、《象不象》(同上)、《人參果》(美術設計),木偶片《奇怪的球賽》(導演之一兼美術設計)、《真假李逵》(導演)、《假如我是武松》(導演),剪紙片《熊貓學木匠》(美術設計)、《王七到此一游》(美術設計)。漫畫《百鬼斬盡,此精獨留》獲1982年全國漫畫展佳作獎,《擺平》獲1992年《諷剌與幽默》優秀作品獎。兒童讀物《豬八戒吃西瓜》獲1980年全國少兒讀物美術作品一等獎。1994年7月被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授予「中國漫畫金猴獎」榮譽獎。出版有《詹同漫畫選》、《詹同兒童漫畫選》和文集《我畫漫畫五十年》等。1995年10月27日逝世,終年63歲。
5. 三個和尚漫畫家是誰
三個和尚由漫畫家韓羽擔任設計,作者是韓羽。
《三個和尚》根據中國民間諺語改編,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81年製作。短片由徐景達、馬克宣擔任導演,包蕾任編劇,游涌任攝影,韓羽任造型設計,尤先銳任布景師,上海電影樂團進行配樂。
《三個和尚》講述了從前有一座山,山上有座小廟,有一天廟里來了個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經、敲木魚,給菩薩案桌上的水瓶添水,夜裡不讓老鼠來偷東西,生活過得安穩自在。
不久,廟里又來了個瘦和尚。他一來就喝掉半缸水。後來,又來了個胖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沒水。從此誰也不挑水,三個和尚就沒水喝。大家各念各的經,各敲各的木魚,到最後乾脆把菩薩面前的凈水瓶裡面的水搶著喝乾了。
也沒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裡老鼠出來偷東西,誰也不管。結果老鼠猖獗,打翻燭台,燃起大火。三個和尚這才一起奮力救火 ,大火撲滅了,他們也覺醒了。從此三個和尚齊心協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該片通過三個和尚沒水吃、寺廟失火、三個和尚齊心協力救火直至後來三人合作吊水的情節,既批評了「三個和尚沒水吃」這種社會上存在的落後思想,又提倡了「人心齊,泰山移」的社會新風尚,與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
6.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重要人物
特偉是第一任廠長。歷任廠長有嚴定憲、周克勤、常光希、金國平
上海美影廠在發展過程中匯集了蜚聲動畫影壇的編劇、導演、美術設計師、攝影師、作曲家和技術專家,有中國美術電影創始人萬氏兄弟(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漫畫家特偉、美術家靳夕、兒童文學家金近等。
7. 畫大鬧天宮與哪吒鬧海的畫家去世了嗎
《哪吒鬧海》《大鬧天宮》《雪孩子》《鹿鈴》《天書奇譚》《三毛流浪記》等一部部經典動畫,擔綱極其重要的原畫師名叫陸青,就在幾天前的9月6日,陸奶奶突發腦溢血離世,生命定格在了89歲。
陸奶奶沒有私心雜念,單純為了藝術追求,締造了中國動畫的「巔峰時代」。
然而遺憾的是,隨著時間流逝,一代又一代大師離我們遠去,經典也很難再出現在熒屏。
8. 上美影在製作《九色鹿》的時候,有什麼背後故事嗎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九色鹿》籌備組成立以後,就到敦煌去深入生活。一般的畫家到敦煌去只能待5天到一個星期,因為那兒太苦了。而且敦煌的水是硬水,喝了就要拉肚子,所以好多人在那裡住了三天就逃掉了。但《九色鹿》的團隊當年在敦煌硬是待了23天,天天臨摹壁畫。
9. 《小蝌蚪找媽媽》中的動物形象是來自哪一位大師的作品
齊白石。
《小蝌蚪找媽媽》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中國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其中的小動物造型取材於畫家齊白石創作的魚蝦等形象。主角小蝌蚪們原型出自於齊白石的水墨名作《蛙聲十里出山泉》。
該片講述了青蛙媽媽產下蝌蚪卵後離開,一群小蝌蚪根據蝦公公描述的母親特徵,去尋找媽媽的故事。一路上它們錯把金魚、螃蟹、烏龜、鯰魚當做母親。最後,小蝌蚪們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媽媽。
《小蝌蚪找媽媽》以筆調細致的水墨畫和細膩的動作設計,讓國際動畫界贊嘆不已。獲得過第十四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短片銀帆獎、第四屆法國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短片特別獎等等。這既是老一輩的動畫工作者在中國這塊傳統水墨藝術的厚重土地上,數十年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積累、沉澱,也是中國傳統美學理念的啟迪下迸發出來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