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評價電影《古惑仔》
《古惑仔》是香港為數不多具有史詩性質的電影。這種史詩特質,一方面體現為其精彩生動的政治內涵,另一方面體現為其對一代青年人的廣闊影響。在張徹、杜琪峰、劉偉強等香港導演的設計之下,人類生活的極端處境在極端的暴力與慾望場域里全面綻放,這樣的影像構建逼迫我們在各種「例外狀態」之下思索政治的本性。《古惑仔》電影的敘事方式非常古典,電影的策劃者用一種前後呼應的儀式感,將劇場受眾框定在其中,使他們對「陳浩南」這一角色所承擔的道義立場有非常明確的認識,將其視為一個對正義和公共福祉的秩序維護者:是因為四面八方混亂力量的入侵,陳浩南才被迫挺身而出,帶領眾人克服艱難困苦,最終戰勝敵人。
2. 80後是怎樣評價古惑仔這部電影
古惑仔」是一個幾乎每個80後的男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繞不過的詞。可能會有人不知道鄭伊健是誰,但是銅鑼灣扛把子陳浩南的名字每個男孩子肯定耳熟能詳。這部在地下錄像室流傳開來的港片不知不覺地就紅遍了大江南北。
<img src="https://pic1.mg.com/_b.jp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4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https://pic1.mg.com/_r.jpg">
從1995年的《人在江湖》到2000年的《勝者為王》,無論是5歲還是15歲,在剛剛開始睜眼認識世界的時候,在叛逆尋求自由的時候,看到這一幫義字當頭快意恩仇的少年,有什麼辦法能阻止腎上腺激素的噴發呢?
雖然基本上沒有家長會同意這句話,但是「沒看過《古惑仔》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這種說法並不是沒有根據的。
不知是誰把「揸fit人」翻譯成「扛把子」(現在一般譯成「話事人」或者直接譯做「老大」),倒也頗為傳神。「義」字是《古惑仔》的最大的招牌,也是道德判斷標准。所以我不贊同有些人所認為的古惑仔是「反英雄」的典型,因為它所傳達的依然是正統的價值觀念,有爭議的只是他們的生活態度和黑社會身份。
黑社會已經把觸角伸向了少年!誤導青少年是這部電影最大的罪名,在我的小時候,《古惑仔》是被禁止觀看的,等我長大了,它又變成了「膚淺」與「幼稚」。
其實,完全不必要這么緊張的吧?
只不過是少年在特殊環境下的成長歷程而已。
只不過是黑幫片而已。
從這種角度來看,《古惑仔》的情節主線和《教父》也有一點相似,都是少年在黑幫的成長,從一個純良的少年成為一個叱吒風雲的領袖,從一個只懂得打打殺殺的愣頭青變成投身於政治權術的「生意人」。不同的是,Michael Corleone從一開始就有家人捧他上位,而陳浩南和山雞卻是從最底層一步一步爬上位的,這個意義上來看,甚至是《古惑仔》更有典型性。
當然,就影片本身的質量、深度和完整性來講,《古惑仔》遠不能和影史最偉大的電影相提並論。但是僅從香港影史來看,《古惑仔》一定是重要一環。
一般認為,是《無間道》改變了香港黑幫電影的生產方式,開啟了香港電影的新時代,然後再由杜琪峰將其推上巔峰(以《黑社會》為標志),並捲起黑幫電影的新熱潮。但是在我看來,香港黑幫片的改變從《古惑仔》就已開始,甚至可以說已經完成。
在《古惑仔》之前,提起香港黑幫片,我的腦海中只能浮現出一個名字——周潤發,甚至可以更准確的說成是小馬哥,墨鏡、雙槍、撲稜稜鴿子飛起來……說是黑幫片不如說是動作片、槍戰片、賭片。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觀眾對熱血槍戰已經產生了審美疲勞,吳宇森和周潤發的離開也使香港電影不得不做出改變,它需要新的類型,新的選擇,新的興奮點。劉偉強抓住了這個機會,他用《古惑仔》和《無間道》兩部黑幫史詩,把整個香港電影帶出了低谷。
《古惑仔》並沒什麼新鮮的故事,還是那些被前輩們講過無數次的恩怨情仇。人物性格的塑造也沒有突破,立體的人物並不多,並且大多缺乏發展,細究起來這甚至是缺陷所在。它能夠在觀眾中成就史詩級別的口碑除了成功的病毒營銷之外,主要在於兩點改變:
第一是人物設定更貼近觀眾。以往的黑幫片,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老大和他周圍的高層身上,創作者們一直把這種疏離感作為美的來源,就像一幅異域畫,刺激滿足觀眾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古惑仔》反其道而行,山雞和浩南說不定就住在你家對面,他們的遭遇可能會是你家孩子的未來,顫抖吧,父母們!負面的社會效應激起了少年的叛逆與好奇,是的,他們才是主要的票房貢獻者。這是一個陰謀。
第二是寫實風格的打鬥場景。八十年代的香港影壇是吳宇森和他的「黑色暴力美學」的天下,熟悉的鏡頭再重放一遍,墨鏡、雙槍、撲稜稜鴿子飛起來……聽都聽膩了吧。槍哪有這么好搞啊,還在大街上槍戰,一把槍里幾百發子彈,開槍只打地面,主角永遠打不到。嘿,醒醒吧!《古惑仔》改變了這種浪漫主義形式,一幫街頭小混混群毆,拳拳到肉,刀刀見血,這才是男人的戰爭。
《古惑仔》的成功捧起了一大批新銳明星,受益最多的當然是鄭伊健和陳小春,其他如雷貫耳的名字還有黎姿、莫文蔚、舒淇、任達華、黃秋生、柯受良、吳君如、李修賢、梁詠琪、方中信、楊恭如、謝天華,另外還有謝霆鋒和吳彥祖,對,你沒有聽錯,《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是這兩個少年第一次在電影里露面。
《古惑仔》系列電影一共有六部正傳(《人在江湖》、《猛龍過江》、《隻手遮天》、《戰無不勝》、《龍爭虎鬥》、《勝者為王》),三部人物外傳(《洪興十三妹》、《山雞故事》、《洪興大飛哥》),一部前傳(《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以及若干打著古惑仔系列的名號卻與《古惑仔》的人物和故事毫不相乾的作品。零零散散達到兩位數的作品當然無法保證質量,龐大而凌亂的情節線也使故事情節的完整性受到影響,往往會有前後矛盾的情況出現。
3. 《古惑仔》系列電影為什麼能成為眾人心中的經典
《古惑仔》系列總共票房達到了12億,後來的《風雲雄霸天下》和《中華英雄》又拿到了98、99年的年度票房冠軍,那個時代,劉偉強+漫改電影+鄭伊健,就是票房的保證,漫改電影商業化的成功,極大的刺激了潛在的電影市場,不僅僅是漫改電影,以往只佔小眾的黑幫、玄幻武俠片也都成了市場的中流砥柱。
《古惑仔》的成功改編,幾乎可以作為一個範例,來歸納整個香港漫改電影的狀態,無論是黑幫片還是武俠片,都是快節奏為主,這和香港本地人的生活節奏是相匹配的,同時,它也符合熱血的設定,在主要系列中,六部片子六個故事,對漫畫的部分情節進行刪改,使之符合電影標准時長的要求,漫改必然和漫畫本身有差別,但這種差別如果在可接受范圍內,那麼,改編就是成功。
4. 你是怎樣看待古惑仔電影的
我在上學的時候就把所有的《蠱惑仔》系列看完了,而且還看了十好幾遍,我就的它反映出了當今社會的青年人的反叛、激情、火爆的性格,只是因為一點小事就動不動打打殺殺,其實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青年人,我不覺得是電影改變了他們,我也不否認有很多人受到了這一系列的影響。
5. 怎麼評價《古惑仔》系列電影
談及《古惑仔》或許有不少人認為他影響了很多年輕人的青春,但作為一部黑幫電影來說,《古惑仔》仍舊還是值得肯定的,那時的劉偉強還是一個真正身賦才華的導演,他用肝膽相照的俠義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歧途,在讓人對這樣的年華歲月為之憧憬的同時,也在著力於人性之善與黑色會的丑惡,陳浩南、山雞這些人物形象更是成為了香港電影一個至今讓人難忘的經典,而從另一個側面來說它也真實的反映了一代香港人他們的青春歲月。——夢里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