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時間總是不夠用
為什麼你的時間總不夠用?絕不只是因為時間管理
你肯定感嘆過,為什麼「時間」總是不夠用?「工作占據了自己太多時間,沒有精力去學習、鍛煉和提升自己,怎麼辦?」
通常我們會在手機安裝一大堆「時間管理」的App,比如「番茄鍾」「Anydo」「ATrack」等等這些追蹤任務和時間的軟體,多麼希望通過節約時間,讓每天多出三四個小時。
但這種「節約時間」的方式,一定也讓你感覺精疲力盡。
直到有一次,我看到一個關於「時間」的超級腦洞,才恍然大悟,此前我所有「時間管理」方式,真是弱爆了。
先開個腦洞
這個超級腦洞來自一部你看過的科幻電影,《降臨》。它改編至特德·姜的科幻小說《你一生的故事》(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
我必須先講故事情節,才能說明白這個「腦洞」究竟是什麼:
有一天,地球上發生了一件天大的事情。
全球各地突然降臨了12艘外星飛船,這些UFO非常奇怪,也不主動和人類打招呼,就一直懸浮在空中。
軍方主動去接觸,去發現根本聽不懂外星人的語言,於是邀請語言學家露易絲(女主角)前去。
露易絲和另外幾位科學家人爬上外星飛船,見到了身體長得像水桶,有七隻腳的外星人,人類叫他們「七肢桶」。
結果,一聊才發現,外星人的語言和我們完全不一樣。主要指:
地球上任何一種語言,都是有時間順序的,這個叫語序。
比如「我吃飯」是一個主謂賓順序,英語也一樣。日本人的語序是「我飯吃」,動詞在最後面,不過都是有語序的。
而外星人七肢桶的語言是去語序化的,「我」「吃」「飯」這些詞是一口氣噗嚕噗嚕發出來的。
無論再長的表達,比如讓七肢桶讀完《莎士比亞》全集,它也會噗嚕噗嚕一口氣就說完。
為什麼會這樣?
在這里,女主發現了一個天大的秘密——外星人是在「非線性時間」中生活。這就是我今天要給你分享的超級腦洞!
我們都知道,人類所有行為都是基於「線性時間」,先做什麼,後做什麼,都是從a點到b點的過程。
而外星人是處於「非線性」時間中,所有事情他們同時處理完。他們沒有過去和未來,人類所謂的未來,他們也可以完全看到。
這就好比我們吃漢堡,是按時間順序把麵包,火腿,芝士一樣一樣慢慢吃的;而外星人吃漢堡,則是一口咬掉。
換句話說,人類,更注重生命的長度;而外星人,則注重生命的寬度。
故事的結局,女主因為掌握了外星人語言,也獲得了理解「非線性時間」的能力。
她能看到自己的未來。她會和一個物理學家結婚,會有一個女兒;丈夫最終會有外遇,從而離開她;女兒25歲的時候,也會死於一場滑雪事故,她也能知道自己的學術會遭遇挫折。
總之,女主「一生的故事」永遠只發生在當下,她需要在「信息全透明」情況下保持決策。
所謂「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吧。
與其爭分奪秒,不如增加時間的厚度
這個腦洞夠大吧!
此前所謂人生苦短,因為你都是局限在「線性時間」內。
但外星人七肢桶卻告訴我們一個思路:「你,不妨生活在「非線性時間」中。」
你可能覺得,「非線性時間」這完全就是科幻啊。
不過仔細想想,其實人類已經把它局部變成了現實。
舉個例子:
30年前,你家書桌上放著奔騰458電腦,打開一張圖片需要1分鍾,下載一首歌需要5分鍾,安裝一個軟體需要40分鍾。因為帶寬和算力有限,電腦只能一件一件做事,總共過程需要46分鍾。
但是今天,你的手機卻能在10秒內,同時打開圖片、下一首歌和安裝軟體。
相對46分鍾的線性時間,這三件是完全就是在非線性時間完成。
當然,計算機很好理解,那麼人類自身呢?其實也同樣如此。
再舉個例子:
讀書那會兒我們練琴,老師講到一定要練習識譜即彈這項技能,也就是邊看譜子邊彈。
這項技能非常挑戰大腦,所以需要刻意練習,但是有很多同學就是不去練習。最終導致,可以識譜即彈的人,經常30分鍾內就可以搞定一首比較難的新樂曲,有其它人可能需要3天。
所以,沒事兒節約什麼時間啊?不如拿時間去提升自己的處理信息帶寬。
我認識很多人都非常熱衷學習,每天擠各種時間出來學習,還是很焦慮。
他們最大的問題並不是缺少時間,而是信息利用率太低,一年讀100多本書,買了得到三四十個專欄,天天在社群中打卡,結果幾乎也記不住什麼。
與其爭分奪秒,不如提升每一秒的厚度。
大腦的計算原理
So,如何提高你每一秒鍾的時間厚度呢?
其實,就是指你每一秒能夠處理的信息的總負荷。
我們經常感覺時間不夠用,其實不是時間不夠,而是指在單位時間內,你的信息處理超負荷了。
比如你馬上閉上眼5分鍾,聽聽自己呼吸,你就會感覺時間很慢。因為你屏蔽掉了大多信息(主要是視神經信號),你會感覺時間充盈。
但如果你的總經理讓你5分鍾後到辦公室找他,手裡又接了個VIP客戶投訴,老婆要發微信來說孩子突然發燒了。這個信息密度就超大,時間就會感覺很少。
所以核心是,你應該去提高自己的信息處理極限。
如何做到呢?你得搞清楚大腦是怎樣工作的:
我們常說大腦是用來思考,這不完全對,思考只是信息處理的其中一種方式。
你一定看過《思考快與慢》,丹尼爾·卡尼曼提出了系統1和系統2:系統1是指「潛意識」的自動運算部分,比如2+3=5,你大腦自動就反應出來了;系統2是指「意識」的思考運算部分,比如232*456,你就需要動用思考部分了。
但所謂的系統1,其實是大腦中的「系統模塊」,而「系統模塊」又是需要系統2的不斷刻意練習,才能組合而成的。
我們真正能夠感知時間的存在,無非是系統2的排序而已。
比如學過駕校你就知道,剛剛走進教練車時,你唯唯諾諾去掌握「掛擋、加速、轉向」各個技巧。新學員總會聚精會神去開車,因為每一個技巧都會啟動系統2的慢思考。
成為老鳥後,「掛擋、加速、轉向」等所有技巧就會打包成為了你大腦中一個「系統模塊」,它就轉化成了系統1,你很難感知時間在這個模塊中存在。所以你開車時和旁邊人說話,或者聽個混沌大學,都沒問題。
人類是怎麼思考的?
通常是把當下的這件事或物,與大腦中的「系統模塊」進行對接。
舉個例子:
你去參加一次面試,桌上放了一個第一代iPod。
面試官對你說,請自由描述這個產品。
最終你會發現,不同人所展示的「系統模塊」是完全不一樣的。頭腦空空的人(圖左),可能只會說,這是個跨時代的mp3產品。而「系統模塊」很多的人(圖右),可以講「商業模式」、」創新網路「、「音樂市場發展」、「喬布斯的改革」、「廣告營銷」等等方面。
對於一件事物(iPod)的信息處理上限,完全取決於你的「系統模塊」的多少。
大腦中的「系統模塊」越多,你的信息帶寬和大腦的算力就越強,你分析、理解和感知事物的能力就越強。這也意味著你的時間寬度就越寬。
如何增加「系統模塊」
那麼,如何增加「系統模塊」呢?這當然就是指「學習」這件事。
不過,此前我們更多是靠「堆積線性時間」這種笨方法去學習。而知道了「非線性時間」這個概念後,你應該換個策略了。
舉個栗子:
有一位夥伴,在一家傳統企業待了8年,此時非常想跳出來,重新開啟職業規劃,
但她面臨著「出來後沒有安全感」的恐懼、「沒有過硬的技能」的無奈、「不知道職業去向哪裡」的迷茫。
為什麼「職業規劃」這件事這么難,就是因為它需要很多「系統模塊」。
比如針對恐懼,可能需要知道「心理邊界」這個模塊;針對技能,可能需要「技能遷移」、「價值網路」等等模塊;針對迷茫,可能需要「點線面體」這樣的定位分析工具。
等自己一個人去探索並搞定這些模塊,黃花菜都涼了。
我們從小就熟悉一句話,「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我們的學習就是這樣。但這卻讓我們極大浪費了自己的信息帶寬。
Ⅱ 一個人怎麼做公眾號
一、公眾號的基本操作1.公眾號後台公眾號後台有很多功能。(1)素材管理。進行素材的編輯、排版。可以是圖文、圖片、視頻、音頻、小程序。(2)用戶管理。可以查看用戶、給用戶標簽分組、拉用戶進黑名單。(3)消息管理。設置公眾號消息回復、關注消息回復,進行消息收藏。(4)消息群發。可以設置群發對象、性別、地區。群發形式可以是圖文、文字、圖片。(5)自動回復。可設置關注回復、默認回復、關鍵詞回復。形式可以是圖文、文字。可與第三方平 台如掌上大學、騰訊微校進行綁定,在第三方平台上進行管理。(6)自定義菜單。分為一級菜單和二級菜單。可與第三方平台進行綁定。(7)贊賞功能。3篇原創即可開啟此功能(8)留言管理。管理用戶留言,回復精選,置頂。(9)原創管理。自己的原創內容可在發布的時候申請原創,保護自己的文章。(10)數據引用。引用數據進行用戶分析、圖文分析、菜單分析、消息分析、介面分析、網頁分析。(11)設置。公眾號設置、管理員設置、運營者綁定。2 .第三方平台可綁定多個第三方平台,幫助自己更加好的管理自己的公眾號。如,利用掌上大學可以設置關注回復為校園微站或手機主頁;可在文本回復中插入粉絲數量;設置的圖文回復可以插入任何超鏈接。利用麥客表單可以更好的管理自己的用戶和用戶的信息。二、給自己的公眾號一個定位和規劃1.用戶畫像用戶畫像——「User portrait」,即用戶信息標簽化,就是通過收集與分析消費者社會屬性、生活習慣、消費行為等主要數據,抽象出用戶的商業全貌。簡而言之,用戶畫像是為了讓運營者在運營的過程中能夠拋開個人喜好,將焦點關注在目標用戶的動機和行為上,根據用戶本身的特點進行活動策劃和運營。只有當你明白自己的用戶長什麼樣子,才能夠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他們,才知道他們喜歡什麼,什麼樣的活動可以打動他們,什麼樣的文章可以說到他們心坎里去。你寫的都是他喜歡的,他會把你的文章轉發到朋友圈,還會興奮地在你的文章下面評論,他會在每次聊到公眾號的時候跟周圍同類人推薦你的公眾號。用戶畫像的元素包括地域、性別、收入、年齡、受教育程度、行業特徵、產品使用行為如何去做用戶畫像 :第一步:找到用戶第二步:觀察交流第三步:不斷試錯2.讓你的用戶第一時間想到你(1)關注回復定位。公眾號是做什麼的?對粉絲有哪些幫助?(2)用戶互動。引導關鍵詞回復,獲取福利,進入相關社群。(3)自定義菜單。展示自己的欄目和內容。(4)文章定位。用戶需求、產品推廣、垂直化。一個公眾號,往往需要精準的定位,保證即使不是每次推送都讓每個用戶喜歡,也要做到與他們相關。否則就容易被一些閱讀量和漲粉量高,卻與平台不相關的推送誤導,陷入「加粉陷阱」中,吸引來並不是自己目標用戶的關注者。如果對於用戶畫像指導運營的方式做個總結,那麼應該是以下這樣:內容:要寫用戶愛看的文章並藉此吸引更多的目標用戶;服務:通過服務來給用戶一個關注或者不取關你的理由;渠道:明白自己的用戶在哪裡,去找到他們,並吸引他們過來;活動:用目標用戶喜歡,而不相關用戶又不感冒的方式來做活動;社群:拉著你的用戶,一起開心地玩耍。三、文章推送1.文章推送流程及准備(1)選題。熱點話題、用戶問題。一個好的選題,要對讀者有用,跟讀者有關,並挑起讀者注意力。(2)選材。干貨文、情感文、話題文。(3)編輯。標題、封面圖、正文、頭尾圖。(4)推送。(5)數據分析。主要觀察推送後1小時內文章閱讀數量。2.文章內容與排版(1)標題。類型:感嘆句、陳述句、疑問句、數字型、名人加持型。要素:引發好奇、簡單粗暴、顛覆常識、情感共鳴、跟讀者有關、對讀者有用。(2)文章操作。一篇好的文章,要具備:六要素:共鳴、逼格、故事、雞湯、知識、政治正確。四要素:反常識、知識增量、幽默有趣、情緒強烈。分解話題,找角度;提問和舉反例;不斷給讀者獎勵;來源靠譜(3)編輯。可使用微信公眾號後台自帶的編輯器,但是功能不多。可以綁定在線編輯平台,如秀米、135排版器、i排版。現在排版器上編輯文章,再同步至微信公眾號進行發布。四、運營一個個人公眾號是種什麼體驗?當筆在紙上落下時,腦海中能夠想到的關鍵詞最多的是:累、時間不夠用、需要懂很多、快速學習能力要強、足夠堅持能夠在微光中去尋找強光……做公眾號,最大的感受是,累,真心的累啊:公眾號運營戰略要不要思考?公眾號的內容要不要收集整理排版撰寫並發布?文章裡面的素材要不要收集整理?發布完以後要不要分析數據表現,不斷優化調整?……以上這些,足以耗費一個一天中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累是常態,如果想要保證質量且做到日更,時間常常是不夠用的。運營一個個人公眾號,你就是新媒體編輯+設計+推廣+各種打雜。選擇了這一條起跑線,其實跟選擇自主創業沒有什麼太大差別。當槍響後,你如果想要跑的遠,除了選擇日復一日的堅持外,更多的需要學習能力,誰的學習能力強,誰快速調整反應的速度更快,收獲可能會更多一些。
Ⅲ 在筆記本電腦上如何截屏幕截圖
一、快捷鍵截圖
1,Win + shift + S:可以選擇截圖區域的大小,Ctrl+V粘貼在word、微信等應用里。能否直接編輯修改需視系統版本而定,1809版本可在截圖後進行編輯修改(該快捷鍵其實是調用了OneNote里的截圖功能)
2. Prt sc:對整個頁面截圖,Ctrl+V粘貼,無法直接編輯修改。
Ⅳ 格式工廠截取電影片段時,截取時間不對 比如設置從第4秒開始截取 但是轉換後以後是從第10秒開始截取的
格式工廠還是屬於一款不錯的轉換軟體,但是你別指望它干這個,它對這個並不內行,即使能在第4秒開始,適用范圍也是不廣,很多時候要的4.5秒,它就沒得設了。
我又試過用魔影工廠,但是它們都好像是故意為難我們,把這種功能弱化成不成樣子了。要在魔影工廠截取,居然還要用計算器算出百分比,再在其中輸入截取百分比,而且截出來的一樣不準確,這更加令人抓狂。
最後,也是只能用稍為專業一點的視頻處理軟體:如會聲會影、NeroVision等才可,它們可以做到逐幀切割。
Ⅳ 幫我找下這張截圖是哪部電影有可能的話,麻煩再告訴我,這個畫面大概出現在哪個時間段
李碧華鬼魅系列:迷離夜 (2013)
導演:任達華/李志毅/陳果
編劇:李碧華/陳果/李志毅
主演:任達華/元秋/邵美琪/駱應鈞/林雪
類型:恐怖
製片國家/地區:香港
語言:粵語
上映日期:2013-07-11(香港)
片長:114分鍾
又名:迷離夜
Ⅵ 大家捨不得刪的電影台詞截圖有哪些
不行!說好的是一輩子!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永遠的經典《霸王別姬》。
Ⅶ 科學家說時間根本不存在,這樣說的依據是什麼呢
在頭條問答上,看見有人提問:「科學家發現時間根本不存在,它只是人類記憶功能所產生的一種錯覺,是這樣嗎?」下面,我簡略的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要強調,世界上還不存在「發現時間根本不存在」的「科學家」。說那些話的,只不過是一些主流科學界以外的人士,或者說就是一群民科或者民哲。
時間在物理學上,是一個衡量運動程度的量。而在一些方程公式的計算裡面,時間這個量是可以被其他的量取代的,所以有些不明白的人就胡說「時間不存在」。這是犯了思維邏輯的錯誤。我打一個比喻,有一款戰爭游戲,曹操是這款游戲之中的一員武將,則這員武將可以被其他類似的武將取代。這時候,游戲玩家就說,現實之中的曹操肯定也是不存在的。你認為他這樣的說法合理嗎?
愛因斯坦的四維時空
此外,假設時間真的不存在的話,我們現實中的四維時空將立即退化,也就是退化為一個純粹的數學上的三維空間。在這個沒有時間維度的三維宇宙中,僅僅存在能量的動態變化。如果是這樣的話,就不可能存在什麼光速限制了,任何物體可以無限的超過光速運行,無論它的速度有多快,哪怕是無限,都不會發生時間膨脹效應。這顯然不符合物理法則的基礎概念。一個沒有任何物理規則限制,可以隨心所欲的宇宙,我們既不能精確地描述它的規律,也不可能在裡面生存下來。
此外,還有一些新現代流的幻想小說,提出了一個所謂「時間晶體」的概念。比如,旅美華人作家寶樹寫了一部《時間之墟》,其實是把時間看成是一種威力巨大的能量晶體,人類操縱了這種能量晶體,就可以擁有逆轉生死的無盡魔力,相當於宇宙中神的存在。當然,這些都是一些科幻上的概念,並沒有得到科學界的證實,只能說是開了一個腦洞而已。我們看著圖個樂就行,不用當真。
時間與熱力學有密切關系。按照熱力學定律,一切的物質、能量,到了最後都得停止運動,這時候發生了一個物理學上叫做熱寂的狀態。在熱寂狀態下,宇宙中的一切都無限接近於絕對零度,任何的微觀粒子都不會運動,互相之間也不可能有熱傳遞,沒有任何信息的傳遞,而是皆處於絕對靜止狀態之中。既然沒有了運動,也就不存在時間。
時間也是有方向的,即熵增的方向。
熵也是一個熱力學裡面的概念,代表了系統的混亂程度。系統的混亂程度越高,則熵的值就越大。而我們的宇宙,物理學家們已經認定它的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就是,熵的值會越來越大,最終就走到了熱寂。很好理解,宇宙最終是無序的,因為一切能量最終將耗散掉,而人類這樣的高級文明的任務,就是把散亂的系統整合,減少能量的無序耗散。有組織的社會秩序,就是一種人為減少熵增的行為。
比如,過去講究一家一戶住著很遠,一家就占據一座山林,到了冬天死命的砍樹燒柴火。要麼就是幾個人占據一個島,隨心所欲地使用島上的資源。這不是浪費自然資源嗎?所以文明的必然階段就是要建立城市,有了城市之後,管理者把各地散落的人都集中起來,自然資源都集中起來進行分配,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費。有研究數據表明,城市對資源的利用率要遠遠高於農村。不僅僅是自然資源,城市裡面集中了絕大多數優秀的醫生,有很高水準的醫院設施,而農村的居民就享受不了這種醫療資源。
Ⅷ 電影時間規劃局的bug!!!!!!!!!
按我的個人理解,時間已經不再是我們所理解的時間了。
我們的社會上時間不屬於任何人,更不可能被製造或者儲存。而電影中的時間類似currency,是由基因決定的,可以被儲存交易等。擁有時間就擁有了一切,而這種殊譽不能屬於每一個人。people keep dying,others are immortal,it『s only decided by where you put them.也就是說,大部分的人是屬於被剝削的階級,而資本金字塔頂峰的少數派就可以坐享金山了。類比我們的社會,不也如此么。人類製造金錢來衡量勞動價值,然而分配卻不公平。人們死亡,來維持這個機器的運轉。但對於時間本身,從宇宙的宏觀角度,與人類是沒有一絲的聯系。
。。。求加分
Ⅸ 這是什麼電影,截圖在哪個時間點
這部是王家衛導演的 2046 我覺得你先把花漾年華看完再看這部比較好 因為2046算是花漾年華後續的故事 至於時間點 我沒法和你說 因為每個網站的電影資源都不同 有些可能被刪減也有 所以你還是去細細品味這本電影比較好 也許你會喜歡上這本電影
Ⅹ 求一些電影對白截圖或在影片中出現的時間,有收藏高清電影的來
大話西遊1月光寶盒2分20秒
我這只有3部可以幫你截圖的,要的話留下郵箱,還有泰坦尼克的中文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