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你有光明,中國便不再黑暗! 這句話出自哪篇文章全文發一下。
出自:
2010年10月,著名學者、北京電影學院崔衛平教授在自己的手機上,寫下這句話,並發到微博上。
摘自《光明與黑暗》。
2012年7月,北京暴雨,剛剛開通的《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出了一條事後被轉載7萬多次的微博,其中便引述了這句話:「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
2013年3月26日,崔衛平受邀到西北政法大學的課堂上演講,就選擇了這樣一個題目:《為什麼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在演講中,崔衛平闡述這句話的含義,講述個體如何從真實的自我出發,去關照世界,而每一個獨立思考與行動的「自己」,又是如何對世界的一個小小角落產生積極的影響。
「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
這句話,已經被越來越多人所運用,而在其運用過程中都紛紛帶上了自己的能量與闡釋。如今,經過一系列演變之後,成為向我過來的另外一句話,同時也是向我提出的一個問題——為什麼這樣說,為什麼說——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
原文:
「你所站立的那個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你」是誰,就是我們每一個公民,就是我們彼此身邊親近的公民。有怎樣的公民」
(1)北京電影學院南京大學擴展閱讀:
崔衛平,女,江蘇鹽城人,畢業於南京大學。現為北京電影學院基礎部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文藝理論和當代中國先鋒文學。近年來同時從事思想文化評論寫作,並譯有當代中東歐思想及文學。代表作品有《思想與鄉愁》等。
1956年生。1982年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獲漢語言文學學士學位。1984年南京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獲文藝學碩士學位。1984年底起在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社科部、基礎部任教。1999年任教授。
現為北京電影學院基礎部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文藝理論和當代中國先鋒文學。近年來同時從事思想文化評論寫作,並譯有當代中東歐思想及文學。著有《積極生活》、《正義之前》等書。
參考資料:崔衛平-網路
2. 除了北京電影學院,還有什麼電影學院
電影學院通常指各種專門性的電影研究或教育機構,包括但不限於對電影製作、電影理論、電影劇作等各領域的研究或教育。大多數電影學院設立於綜合性大學或學院中,例如附於傳播、藝術院系,但也有獨立專門的電影學院、電影技術學校和電影研究機構。
北京電影學院(Beijing Film Academy)
中央戲劇學院
上海戲劇學院
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Meishi Film Academy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The School of Arts,Peking University)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武漢大學藝術學系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同濟大學傳播與藝術學院(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and art, Tongji University)
四川大學藝術學院
湖南大學新聞傳播與影視藝術學院
中國傳媒大學
上海大學影視學院(School of film and television, Shanghai Univer)
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
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
暨南大學藝術學院(Arts College of Jinan University)
遼寧大學廣播影視學院
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Shanghai Vancouver Film School)
3. 哪些學校有電影學的研究生啊
有電影學的研究生的學校有:北京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北京師范大學等。
北京師范大學(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
院系專業
截止2020年9月,學校現設3個學部、25個學院、2個系、11個研究院(所),覆蓋了除軍事學以外的10個學科門類,形成了綜合型學科布局。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北京師范大學
4. 北影是985,211大學嗎
北京電影學院既不是「985工程」也不是「211工程」院校。
北京電影學院(BeijingFilmAcademy),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重點支持建設的藝術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際電影電視高等院校聯合會(CILECT)理事學校和亞太地區電影年會執行主席。
首家主持國家「863」項目的藝術院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北京市留學生教學管理先進單位,2018中國科幻大會優秀組織單位,是國家動畫教育研究基地、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和中國兒童電影研究中心的掛牌單位,是亞洲電影學術交流的中心,被譽為「中國電影人才的搖籃」。
(4)北京電影學院南京大學擴展閱讀
1、北京「211工程」高校: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中醫葯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央音樂學院、北京體育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2、「985工程」高校: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東南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吉林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
湖南大學、中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重慶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蘭州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東北大學、同濟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中央民族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5. 中國排名前十的傳媒大學
中國排名前十的傳媒大學分別是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上海戲劇學院、北京師范大學、南京藝術學院、中國戲曲學院、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浙江傳媒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
北京電影學院(Beijing Film Academy),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共建的藝術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際電影電視高等院校聯合會(CILECT)理事學校和亞太地區電影年會執行主席。
北京電影學院的前身是1950年創建的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該所1951年更名為中央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1953年更名為北京電影學校,1956年改制為北京電影學院。
據2019年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北京電影學院佔地主校區達105畝;懷柔校區(在建)佔地面積667畝,總投資約28億元,首期工程預計將於2019年投入使用。
全日制在校學歷生近3000餘人,成人教育本專科生、留學生、在職研究生和研究生課程班、進修及培訓生3000人左右。有教職工527人,其中專任教師287人。
下轄19個教學實施單位,涵蓋了電影創作的每一個行當,囊括了電影創作的全部環節,是一所能獨立進行故事片創作的院校。開辦19個本科專業,具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北京電影學院
6. 北京電影學院是在什麼時候創辦的
這是中國至今唯一一家專門培養電影專業人才的高等學府,它的前身 是由著名電影事業家陳波兒創辦於1950年7月的電影表演藝術研究所,所以該學院將這一天作為自己的成立日。1951年5月改建為中央電影局電影學校。1952年南京大學、蘇南文教學院和蘇州美術專科學校等有關電影專業的部分並入北京電影學校。1956年6月1日正式命名為北京電影學
7. 北京大學電影學博士
沒有 。北京電影學院、北師大、中國傳媒和上海大學有。
8. 南京大學與北京電影學院哪個更難考
北京大學、北京電影學院、首都師范大學、清華美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國戲曲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美術學院、北京舞蹈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上海音樂學院、西安美術學院、四川音樂學院、山東藝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東南大學、湖北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武漢音樂學院、廈門大學、福建師范大學、東華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蘇州大學
9. 有幾所大學是從南京大學分出去的
南京大學與19所高校有「牽連」,其中包括東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河海大學、上海財經大學這樣的重點高校。具體如下:
1 南京大學
2 工學院部分院系--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
3 工學院水利系--河海大學
4 工學院化工系--南京化工學院--南京化工大學--南京工業大學
5 師范學院--南京師范大學
6 農學院--南京農業大學
7 農學院林學系--南京林業大學
8 南京大學氣象工程系--南京氣象學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外遷:
9 商學院--上海財經大學
10 工學院航空系--華東航空學院--西北工業大學 (西安)
11 醫學院--第五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
12 工學院食品工程系--無錫輕工業學院--無錫輕工業大學--江南大學 (無錫)
13 工學院農業機械繫--江蘇工學院--江蘇理工大學--江蘇大學 (鎮江)
14 法學院--華東政法學院 --華東政法大學(上海)
15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16 金陵大學影音部---中央電影學校---北京電影學院
17 中央大學醫學院--上海醫學院--上海醫科大學--復旦大學醫學院
18 工學院電子工程系有線電部分--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電子科技大學(成都)
19 國立中央大學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