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京人在紐約里寧寧的扮演者是誰
馬曉晴
演員馬曉晴
中國電影女演員。1968年生於上海。曾在上海戲劇學院就讀。11歲時因在《啊!搖籃》一片中的表演而出名。因在《神探寶蓋丁》一片的演出獲百花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電影作品
非常夏日 1999
周末情人 1995
自首的愛 1994
離婚大戰 1992
我想有個家 1992
過年1991
妙探 1991
喜劇明星 1991
北京,你早 1990
馬路騎士 1990
有人偏偏愛上我 1990
紅樓夢(第六部)(上下集) 1989
紅樓夢(第三部)1989
紅樓夢(第四部)1989
紅樓夢(第五部)(上下集) 1989
家鄉浪漫曲 1989
你愛我嗎 1989
女神探寶蓋丁 1989
幸運的星 1989
頑主 1988
最後的瘋狂 1987
一往情深 1984
苦果 1981
沒有字的信 1981
子夜 1981
啊!搖籃 1979
1996年 《我也有爸爸》
[編輯本段]電視作品
1990年《編輯部的故事》
1992年《北京人在紐約》飾寧寧
1996年《總統套房》
1998年《大清葯王》友情客串:京師名妓賽金花;導演:韓剛;合作演員:張鐵林,李保田,趙君,奚美娟,雷鎮語,郭柏松,荊明華,法提麥·雅琪、潘曉莉
[編輯本段]所獲獎項
1997年榮獲第17屆金雞獎最佳女配角 《我也有爸爸》
[編輯本段]近況
成名之後的馬曉晴越來越多的體會到了名人的煩惱,個人生活長期被暴露在聚光燈下的日子也讓她越來越厭煩,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她逐漸放慢了拍戲的速度,也開始慢慢淡出了公眾的視線。
在之後的日子裡,馬曉晴又感到了一種莫名的失落與惆悵之中,不受關注的感覺令她很不適應,也感覺失去了很多的東西。2004年馬曉晴回到了上海,和家人開始了普通人的生活。這段時間里家人和朋友給了她很多的關愛,而馬曉晴也逐漸走出了低落的情緒,對於人生也開始有了新的認識。而後,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編劇上,並根據自己的經歷,自編自導了電影《少女》,開始了嶄新的電影之旅。
現在的馬曉晴以撰寫劇本、廣播劇,或者自編自導小成本電影的方式與電影保持著關聯。電影改變了她的生活軌跡,影響了她的一生,而她對與電影也有著特別的情感,馬曉晴不無感慨的希望自己這一生都能與電影百年好合,這也是她心中最大的願望。
❷ 嚴曉頻演《北京人在紐約》而出名,如今怎麼樣
一部眾所周知的電視連續劇《北京市人在紐約》,讓觀眾們記住了在劇里飾演姜文老婆郭燕的嚴曉頻。她不似阿春那樣萬種風情,卻意味著了典型性的東方女人——溫婉、知性優雅,有一種委婉之美。再見了嚴曉頻是在剛落下帷幕的金雞百花電影展上,嚴曉頻的生活和工作也依照她自身設置的節奏感井然有序運行。造型藝術之途平平淡淡就可以了,有適合的戲,拍一點,不必一直那麼忙。在嚴曉頻來看,工作僅僅她生命中的一部分,關鍵的或是要把生活的各個方面均衡好。
對於年紀的提高,嚴曉頻也以良好的心態對待。在她的臉部,沒有艷妝的綺麗,更沒有醫療美容的印痕,只是一份歲月沉積出來的雅緻和平靜。我尤其接納人的自然法則,人一但到中年便是中老年,生命是一個過程,我很重視父母給我的人生。
❸ <<北京人在紐約>>是哪年拍的
北京人在紐約 A Native of Beijing in New York(1993) 電視連續劇
導演:鄭曉龍 Xiaolong Zheng 馮小剛 Xiaogang Feng
主演:姜文 Wen Jiang 嚴曉頻 Xiaopin Yan 王姬 Ji Wang
國家/地區: 中國
對白語言:漢語普通話
類型:劇情
片長:21集
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中國影帝姜文第一部電視劇作品,榮獲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第十四屆「飛天獎」, 第十二屆大眾電視「金鷹獎」。 一本不朽的著作,一部經典的名片。中國首部全程在美國拍攝的電視劇,開創收視最高紀錄,獲飛天獎、金鷹獎及「五個一」……
美國,一個淘金的夢。
這是一個經典的、關於北京人在紐約奮斗與掙扎的生存故事。東西文化的碰撞引起的不只是疼痛、無助與彷徨。在家庭的分解與重組中,在婚外情的發生和發展中,在移民子女的教育及兩代人的觀念沖突中,這群懷著美國夢的北京人,事業與情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這是第一部全面描寫赴美移民浪潮中北京人的故事。北京音樂家王啟明與妻子郭燕,懷著對美好生活的渴望。終於來到了神往以久的美國。然而,一切並不完全象他們想像中的一樣美好。通過奮斗,王啟明終於成為一位富翁,但卻付出了巨大代價。妻子郭燕成為外國商人大衛的妻子崦大衛卻是王啟明最大的競爭對手,情感與來在復雜而微妙的沖突中發展,王啟明也找到了聰慧美貌的紅顏知己阿春,但是矛看並不能得以很好的解決,女兒寧寧的到來,又在幾個人的生活中掀起軒然大波。寧寧不能理解父親王啟明與母親郭燕,更不能接受阿春。處身於美國的社會環境,她變得任性和反叛,以放縱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怨恨。
《北京人在紐約》折射出東西文化的差異,全景式展現北京人在紐約生存狀態,早在十年前就引起轟動,成為描友誼賽第一批赴美淘金的中國人事業與情感歷程的經典之作。
鄭曉龍,1984年至今,先後擔任北京電視藝術中心主管生產副主任、主任,在任期間曾策劃組織了多部在國內引起強烈轟動效應的電視劇,如第一部長篇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第一部長篇室內劇《渴望》、第一部電視系列劇《編輯部的故事》、第一部編年史風格的電視劇《一年又一年》以及《無悔追蹤》、《一場風花雪月的事》、《藍色三環》、《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罪證》等等一批優秀電視劇作品,其中多部作品獲「大眾金鷹獎」和「五個一工程獎」。在中國電視劇事業發展史上創下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第一」,是中國電視劇事業的第一批拓荒人。
1993年,鄭曉龍親自執導的21集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播出後在國內引起巨大反響,創收視率最高紀錄,並榮獲一九九三年度「五個一」工程獎,第十屆「飛天獎」和第十二屆大眾電視「金鷹獎」。該劇是中國首部全程在美國拍攝的電視劇。
另外,作為電影《大撒把》和《遭遇激情》的編劇,鄭曉龍還曾榮獲金雞獎最佳編劇提名獎。
1991年,鄭曉龍赴美創辦華藝影視錄像節目有限公司,在北美地區發行北京電視藝術中心生產製作的電視劇,並獨家代理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節目代理公司在北美地區的錄像節目發行業務,這是中國在海外開辟的第一個電視節目發行陣地,為中國的外宣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1995年,鄭曉龍為積極探索中國電視劇生產規模化,市場化的道路,與全國28家省級電視台簽約開辦了中國首家國產電視劇精品劇場《長青藤劇場》,年播出量達300多集。為探索中國電視劇市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近年來,鄭曉龍積極擴大與國際同行的交流與合作,與美國索尼影視娛樂有限公司成立長青藤影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與香港傳立媒體合資成立傳立媒體北京電視藝術中心協作體——上海傳藝廣告有限公司。與馬來西亞合作拍攝了電視連續劇《阿郎在北京》等等。
2000年六月初,鄭曉龍應邀作為故事片評委前往捷克共和國參加第40屆國際兒童青年電影節。
《刮痧》——是鄭曉龍執導的第一部電影作品北京人在紐約
❹ 《北京人在紐約》
《北京人在紐約》是由鄭曉龍、馮小剛執導,姜文和王姬主演,反映北京人在紐約奮斗與掙扎的生存故事。該片榮獲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第十四屆「飛天獎」, 第十二屆大眾電視「金鷹獎」。
❺ 香港的電影 故事發生在上海 三個女人的情感故事有一個和男朋友在一起7年了
電影名:人在紐約(又名:三個女人的故事)
導 演:關錦鵬
編 劇:邱戴安平 鍾阿城
主 演:張艾嘉 張曼玉 斯琴高娃 柯一正 顧美華
上 映:1990年
地 區:中國香港
類 型:劇情片
[編輯本段]【簡介】
一部平凡女人版「北京人在紐約」的故事。
由香港導演關錦鵬在1988年拍攝的電影《三個女人的故事》,以非常寫實的風格,生動且深刻的描繪出,在社會變遷的背景下三位來自不同地域的中國女性,如何選擇自己人生道路的故事。該片平和舒緩,卻又真實有力,堪稱近年來反映女性思想意識和生活變化的佳作,該片主創陣容強大,不僅由張艾嘉、張曼玉、斯琴高娃三大影後聯袂主演,而且由邱戴安平(邱剛健)創作劇本的第一稿,大陸作家鍾阿城修改定稿,關錦鵬率眾赴美國實地拍攝。
《三個女人的故事》描述來自兩岸三地的三個中國女子,因緣際會在紐約相遇。她們成了朋友,可以交換一些人在異鄉的感情和看法,然而還是得各自面對自己的問題。張艾嘉飾台灣萬年國代演員女兒黃雄屏,張曼玉飾個性獨立的香港移民李鳳嬌,斯琴高娃則飾嫁到美國的大陸婦女趙紅。三人的演出都相當精彩,其中三人在紐約街頭醉酒狂歌的一段拍得特別動人,電影技術的精緻表現達國際水準,使它成為八、九十年代之交最重要的影片之一,在第26屆台灣金馬獎上連獲最佳劇情片等幾項大獎。
影片中這三個女人的出身背景、生活經歷、和所受教育都大相徑庭,因而在生活習慣、思想觀念、為人處世上沖突不斷,但她們又同屬炎黃子孫,尤其是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又把她們緊緊連結在一起。影片通過細節的描述,細膩刻畫了她們各自不同的感情世界。她們在美國都有著自己的甘苦與生活追求,每個人都力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價值所在。本片獲第26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最佳錄音等八項大獎。
❻ 張嘉譯主演的北京人在北京什麼時候上映
上映時間要到2017年。
《北京人在北京》是由安徽五星東方影視投資有限公司、上海佳和輝映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新世邦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蘇寧環球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都市劇,由周友朝執導,張嘉譯、姜武、果靜林、車曉、劉佩琦、徐潔兒、啜妮、種丹妮、曲哲明、遲蓬、娜仁花、劉端端等聯袂主演。
該劇將鏡頭對准青春歲月更為厚重的70後,講述20世紀70年代,北京胡同里普通人家四兄弟從青年到不惑之年的人生歷程。
❼ 在上海出生的50、60年代電影演員你能記得哪幾位
在上海出生的五十、六十年代電影演員我還能記得的有:王丹鳳、金迪、秦怡、秦文、劉尚嫻等等,今天就給大家聊一聊關於50.60年代電影演員,你還記得哪幾位呢?多少人的經典回憶!
秦 文(1928-2008)、出生於上海、原籍江蘇高郵,上海戲劇專科學校畢業,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代表電影《上海姑娘》、《千萬不要忘記》、《為了和平》、《飛越天險》、《母親》。秦 怡1922年1月出生於上海、原籍江蘇高郵,著名電影表示藝術家。代表電影《鐵道游擊隊》、《青春之歌》、《女籃5號》、《雷雨》、《苦惱人的笑》、《那些女人》
❽ 想尋老電影,忘了名字,一部是講中國人在外國的故事,主要是三個人,年紀較大的男人要申請他老婆到美國,
後面一部是《上海假期》,我看過這部電影。
《上海假期》是一部在上海取景拍攝的倫理喜劇,由許鞍華導演,午馬、劉嘉玲、王萊、孫鵬、黃坤玄等主演,展現了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交會時的上海平民生活的面貌。
電影劇情
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的上海,六十多歲的單身退休老人顧老伯(午馬飾)在上海渡著平靜、孤獨的晚年生活。一天,兒子從美國打來電話,要讓小孫子顧明(黃坤玄飾)回國與爺爺過一段日子。顧老伯滿心欣喜地把自己美國國籍的外孫接來度假,但由於生活習慣和文化差異,兩代人的代溝在這個特殊情境中發生了強烈的沖突,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使祖孫二人怎麼也無法相互適應。而平凡卻充滿真情的生活,終於使小孫子有所改變,最終使得兩代人和樂相處。
演員表
顧老伯午馬
顧明黃坤玄
姚麗劉嘉玲
職員表出品人:於本正;杜又陵
監制:朱永德;王化吉
導演:許鞍華
副導演(助理):成家驥
編劇:吳念真
攝影:李屏賓
剪輯:唐於龍;廖慶松
道具:丁道英;桑克文
美術設計:張萬鴻;秦柏松
服裝設計:章根寶
燈光:郭金海;李亞東▪布景師:朱產芳;楊岳定;汪時中
編輯本段影片評價中國電影《上海假期》精彩劇照集錦(8張)
許鞍華沒有把這部電影拍成一部喜劇片或者荒誕片,而是一部嚴肅的現實主義色彩的電影,李屏賓的鏡頭下有許多寫實的上海弄堂街道,用他的敏銳和細膩的鏡頭語言紀錄下當年的上海,他以一個與大陸既親切又疏離的特殊情結來講述這個特殊的故事,顯得如此恰當和真實。提名時間獎項名稱提名屆次提名稱號
1991年 新加坡國際電影節 亞洲最佳影片
❾ 電影藝術家程芝演過哪些電影
程之(1926.2.3-1995.2.14)
原籍湖南,生於武漢。3歲時隨家遷居上海。其父是京劇名票友,少時受家庭影響,酷愛京劇,能拉會唱。從中學起,又迷上話劇,故在復旦大學經濟系讀完一年後,毅然輟學,投身舞台。從1944年起,先後在新聯誼劇社、苦幹劇團、中國演劇社、群力劇社等表演團體,參加了《北京人》、《名優之死》、《文天祥》、《林沖》、《俄羅斯問題》等劇的演出。
1947年進文華影片公司,在《假鳳虛凰》中飾演5號理發員,後又參加了《夜店》、《艷陽天》、《哀樂中年》、《腐蝕》、《我這一輩子》等影片的拍攝。建國後,在上海電影製片廠任演員,拍攝了《姐姐妹妹站起來》、《沙漠追匪記》、《雞毛信》、《魔術師的奇遇》、《紅日》、《苦惱人的笑》、《愛情啊,你姓什麼?》等影片。
程之素以扮演反派角色著稱。《腐蝕》中的特務頭子齊科長、《我這一輩子》中的警察局長、《紅日》中的敵參謀長、《苦惱人的笑》中的主編,都頗有特點。
程之對語言藝術有較好的修養,既擅普通話,又會各地方言。他曾為《牛虻》里的蒙泰里尼配音,也為《馬歇爾,歡迎你》配旁白,依然保持了原片幽默風趣的格調,還為上影故事片《曙光》中的賀龍配音。
程之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演員,除了京劇之外,也鍾情於相聲,並經常參加演出,還頻頻在電視屏幕上亮相,擔任節目主持人。
程之曾是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民主同盟文化委員會委員、上海電影家協會第三屆名譽理事、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名譽理事。
❿ 為什麼最近發現電視劇電影都在上海拍而不是北京呢
要論大都會經濟金融中心,確實上海比北京要發達些。北京市政治文化經濟。上海市經濟金融中心。上海魔都東方大都會,北京是帝都。中國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不是橫店嗎?橫店最近不是說因為19年影視不景氣都免費進去了嗎?參觀那拍戲不更得免費嗎?浙江橫店又離上海近拍都市劇,上海相對來說夜景也比北京相對強一些吧。北京的影視基地,我就知道懷柔楊宋鎮有個飛騰影視基地吧。比橫店要小。